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加入旅遊業發展的威脅

加入旅遊業發展的威脅

發布時間: 2020-12-31 13:28:38

⑴ 我國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有哪些

中國旅遊業的現狀及問題、新形勢下中國旅遊 業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新形勢下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對策.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相關對策:一、各級政府應高屋建瓴,制定更有利於新形勢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及發 展規劃,加強宏觀管理.二、旅遊產業要摒棄固有的個別利益觀念,放棄惡性競爭,高瞻遠矚,做大做強,以適應新形勢的挑戰.三、從中國旅遊業的弱項入手,積 極開展旅遊商品的開發與研製,加大旅遊購物收入在旅遊總收入中所佔的比例,以適應旅遊者對旅遊商品需求差別化的新形勢.四、樹立中國良好的旅遊形象,加大 旅遊促銷比例,擴大國際知名度

⑵ 濕地旅遊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嚴峻形勢和威脅主要包括哪些

干擾因素威脅主要有生產性人為干擾、生活性人為干擾及其它類人為干擾。

一、生產性人為干擾
生產性人為干擾包括工農業生產和濕地旅遊開發的非生態性等,也可稱之為產業性干擾,其對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危害,是由於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不注重產業結構調整,粗放發展,忽視生態環境保護所致。目前,這類干擾是影響杭嘉湖地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主導因素。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旅遊業開始從觀光旅遊向休閑度假旅遊轉型,旅遊消費者的大自然情懷不斷提升,濕地生態旅遊迅速發展,各地都興起了濕地生態旅遊開發熱,將其作為旅遊產業的重點加以發展,相關主體大力開發濕地經濟價值,對濕地保護帶來了嚴峻挑戰。地方政府為解決濕地保護經費,加快地區經濟發展,解決財政困難,大量引入非政府資本,出讓經營權,鼓勵決策者和經營者充分利用廉價的自然資源,盡快盡多的將其轉化為經濟指標的增長,淡化了濕地生態系統、生態環境的保護,而濕地經營企業作為經濟人,為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更多地注重濕地生態旅遊開發,忽視生態環境的保護,濕地生態旅遊開發缺乏規劃,急功近利,導致開發過度,建設強度過高,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沖突愈演愈烈火。
(一)農業生產的非生態性
農業生產的非生態性主要表現為大量使用化肥、農葯等導致的農業面源污染及高密度養殖等導致的濕地有毒物質增加,富營養化加重,水質下降,造成生物多樣性減少,自凈能力降低。杭嘉湖地區是我國水稻重要產區之一,為增加產量,農民在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化肥、氮肥、磷肥等,施入農田的化肥實際利用率僅為30%-50%,氮肥為30%-50%,磷肥為7%-15%,大部分隨農田排水進入附近水體,導致濕地水體富營養化,其後果就是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並使水禽的食物來源受到極大影響,對濕地生態系統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養殖業、種植業不科學合理發展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濕地生態系統的健康。如地處湖州市德清縣的下渚湖濕地,湖區沿岸有三家養豬場,除部分豬糞用作肥料外,其餘豬尿、部分豬糞和豬舍沖洗廢水一起直接排入湖中。該類廢水有機物濃度高、懸浮物多、氨氮含量高、臭味大,對湖水污染嚴重。為獲得更大的魚類養殖密度和經濟效益,直接向湖泊中投放魚類餌料。此外,湖區種植大量菱角,農民直接向水體撒化肥和農葯,也嚴重惡化了水質。可見,養殖業、種植業非生態化發展,加速了濕地富營養化進程,造成濕地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和濕地自凈能力和生態服務功能的下降。
(二)工業生產的擴張及其非生態性
杭嘉湖地區是鄉鎮工業和民營經濟的發達地區,除農業污染物增加造成濕地生態環境惡化之外,工業化發展所帶來的濕地面積的減少和濕地生態的惡化是生產性人為干擾又一重要誘因。一方面,工業化發展帶來了土地資源需求的不斷擴張,導致大量濕地面積縮小或消失。如2005年杭州灣產業帶濕地面積約為1.78×105hm2,其中海寧市濕地資源豐富,其次是杭州、嘉善,而當年濕地面積的7%左右因工業發展佔用而喪失,其中平湖市濕地資源年均減少1%以上,變化顯著,嘉興市區和杭州市區也在區域平均水平上下。預計到2020年期間,由於建設用地持續擴張,環杭州灣產業帶濕地將發生大面積退縮,約1.2×104hm2的濕地將轉變為建設用地。目前,環杭州灣產業帶濕地受建設用地侵佔的威脅較大,其中「一級風險等級的濕地面積約8000多hm2,約占濕地退縮總面積的69%;二級風險的濕地面積約2000多hm2,約占濕地退縮總面積的19%;三、四級風險的濕地各有700多hm2,占濕地退縮總面積的6%左右。隨著建設用地的擴展,對濕地的侵佔趨勢沒有減弱。」另一方面,杭嘉湖地區是我國工業尤其是鄉鎮工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工業產業的層次低,經營粗放,大量含有多種有污染物和過量養分的工業廢水大多未經處理便直接排入河流、湖泊、近海海域。工業污染已嚴重破壞了區域內類濕地的生態環境,目前,除錢塘江幹流的水質保持良好外,其餘中小河流和平原水網水質污染均較嚴重,大多數城市河流有機物污染問題突出,並出現季節性的或終年的水體黑臭現象。近海海域水體處於中度富營養狀態,嘉興所處近海海域在整個浙江省中水質最差,100%為四類海水,杭州灣水質全部為劣四類,導致了近海海域生物生存質量差、生物完整性、豐富度已受到很大影響。
二、生活性污染
生活污染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人糞尿等,始終是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主要危害源之一。生活污染對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影響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引起關注。隨著農村經濟的結構調整和農村城鎮化的發展,城鎮居民的比例不斷增加,人糞尿的利用率卻不斷降低,加之村鎮生活污水的處理設施缺乏,這就使得生活污染對濕地的潛在和實際危害性日益增大。可見,生活性污染對濕地生態系統健康危害不可小視(表1)。
三、其它人為干擾因素
除生產性人為干擾、生活性人為干擾因素外,對杭嘉湖地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的人為干擾因素還很多,主要包括不謹慎地引進外來生物物種、不合理的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和不科學的濕地管理制度安排及其運行機制缺失等。
(一)外來物種的引進
不謹慎地引進外來生物物種,容易導致原生物種消失,並影響到濕地的水質,導致濕地生態系統健康水平的退化。杭嘉湖地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受外來物種侵害最典型的是20世紀60年代引自南美洲、被國家環保總局列為首批16個外來入侵物種之一的水葫蘆,學名鳳眼蓮,俗稱布袋蓮、水荷花、假水仙。近年來,由於大量生活垃圾和工農業污水向江河湖排放,水體富營養化程度不斷提高,導致水葫蘆瘋長。水葫蘆在生長期間能大量吸取水中的營養物質,但到冬末春初腐爛後使水色變深,濁度變大,並釋放出大量的氮和磷。腐敗後的水葫蘆不但劣化水質,而且嚴重影響景觀,對杭嘉湖地區濕地生態系統健康構成了嚴重危害。(二)不合理的基礎設施建設
不合理的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僅直接造成了濕地面積的縮小,而且極易改變濕地水狀況,增加濕地沉積物的負載量,破壞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影響濕地生態系統的存續,干擾濕地生物生境的連續性。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杭嘉湖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公路建設方面,全區域以高速公路、國道為主幹,連接鄉村公路,形成了公路全覆蓋。公路建設一項對自然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開發行為,其中就包括對濕地資源的影響,因為「公路建設是一項點多線長的帶狀開發行為,與濕地資源廣泛分布的特點相結合,從而使得公路修建對各類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成為不可避免。」
(三)不科學的濕地管理制度
不科學的濕地管理制度安排及其運行機制缺失等也會對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產生重大影響。濕地退化和喪失既因人們對濕地的價值缺乏公共和政策性知識,缺乏對濕地保護政策的了解,也與保護機構的不健全,組織決策的分散有著直接的關聯。如行政區域是人為的地理區域劃分,但流域濕地生態系統內或之間物質、能量交換和信息交流沒有行政區域的限制,它們通過水循環或者生物信息交流而彼此關聯,但行政區切割及對自身經濟利益的追求,必須導致流域上游對濕地的破壞或污染通過水循環在下游富集,而目前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尚處於探索階段。制度安排的不完善及運行機制的缺失,必然導致流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管理缺位」,並最終影響流域濕地生態系統健康。因此,「濕地保護除了著力緩解或消除行政區域內圍墾、污染、過度利用等對濕地的威脅因素,加強各相對獨立的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外,還必須突破行政區劃概念,加強行政區域之間的合作和交流。」
(四)旅遊者過度的旅遊活動
旅遊業因其低污染,素有「無煙產業」之稱,在發展過程中,人們往往更多地傾向於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其環境保護重視不夠。其實低污染,並不等於無污染。事實上,旅遊活動過程是與旅遊資源環境的一種零接觸過程,它對環境仍具有內在的、隱性的破壞力。就濕地生態旅遊區而言,旅遊者的行為和旅遊交通工具會帶來大氣污染、雜訊污染和視覺污染。客流量過大,會突破景區承載容量,導致濕地生態旅遊區環境以及生物圈的正常循環受到了嚴重的干擾、破壞。可見,旅遊活動過程中所帶來的破壞是直接的、近距離的,它與環境保護的沖突同樣顯而易見,且難以避免。
特別是在每年的旅遊黃金周期間,杭嘉湖濕地遊客數量就會過多,遊客密度就會過大。雖然黃金周的旅遊實現了驚人的經濟效益,但是遊客人數短期的大量集聚對濕地生態承載力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遊客密度過大不僅增加了濕地生態環境受破壞的幾率,而且擁擠的旅遊空間不利於遊客真切享受到旅遊旅程的愉悅,會減少人均旅遊生態足跡,無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同時遊客人數過多,也增加了遊客因素質較低而做出破壞濕地生態環境行為的幾率。在游覽的過程中,大多數人都有意或無意地破壞了濕地,而真正注意濕地游覽途中不破壞濕地環境的遊客還是少數。

⑶ 旅遊業面臨怎樣的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國旅遊業蓬勃發展,但是目前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諸如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卻限制了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本論文主要分析了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實現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旅遊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旅遊業道德出現在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往往很看重旅遊地的非經濟價值;在旅遊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人們則往往更看重旅遊地的經濟價值和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而忽視了旅遊對風景區產生的負面影響。 一、中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盡管許多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遺址,為我國旅遊業的開發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旅遊和相當程度的自然生態支持;但我國旅遊業所面臨的實際環境問題卻不容樂觀。在一些地區,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影響甚至限制了旅遊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旅遊城市生態環境惡化。旅遊業的興旺,使旅遊接待地的流卻人口增加。旅遊交通的頻繁`和飛機、汽車、遊艇等交通工具廢氣排放量的增大,致使旅遊接待地的空氣污染、噪音污染和水質污染加劇。許多穿城而過的河流已遭嚴重污染,水色發黃甚至發黑。另外,旅遊接待地人滿為患的狀況,也加重了當地基礎設施的負擔。水、電、交通等的供應因需求量急增而顯不足。 (二)旅遊者環保意識差,加重了旅遊景點的人為破壞因素,在旅遊景點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旅遊者觸摸攀爬名勝古跡,在部分古跡上亂刻亂畫的現象也不時發生,所有這些,都使名勝古跡的本來風貌和存在壽命受到嚴重威脅。一些穿著入時的旅遊者隨手丟垃圾的不良行為,也致使風景區的美觀大打折扣。更有少數旅遊者,竟在旅遊區獰獵、採集、露營、野炊,這既加重了旅遊區的生態負擔,又可能造成物種稀少,甚至滅絕,使旅遊區的平衡受到嚴重破壞。 (三)旅遊資源管理體系不完善,旅遊景點「超負荷」工作屢見不鮮。現階段我國旅遊企業和景區管理部門之間,普遍存在管理人員交叉混編的情況,這使得上層管理者處境尷尬。一方面,作為公司領導,他們要對企業負責,爭取盡可能盈利;另一方面,作為政府專職機關的行政領導,他們又必須綜合考慮環境、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不願做有損景區資源的事,嚴格地說,他們是在良心的制約下做工作,沒有完善的法規制約下的企業化經營,很容易將風景名勝資源的保護推向難以承受的風險之中。 絕大多數的風景區在五一、國慶等旅遊高峰期,均不同程度地「超負荷」工作。景區遊人接肩比踵,空氣污濁,旅遊質量大受影響。我國古文化寶庫「敦煌莫高窟」,因遊客量過多,空氣中HO和CO的含量持高不下,許多精美佛雕的顏色已發生變化,內在物理,化學結構也受到影響。還有許多奇山異洞、秀水珍木,也因過多地被人類光顧而面目「猙獰「。 (四)對旅遊資源的掠奪性開發,造成了部分資源的破壞。我國雲南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已被砍伐1/2,致使雲南的大象、老虎不是向緬甸逃跑,就是竄出自然保護區,毀壞莊稼、傷害人畜。座落在湖南、湖北交界處的著名四大湖泊,目前僅剩下長湖和洪湖。1951年湖泊面積還有217.44萬畝的洪湖市,到1987年只剩下70.29萬畝;但是,目前仍有很多國內外房地產、旅遊開發商加速擠占洪湖水面。還有一些地區,為了追求近期經濟發展,在風景名勝區迅速擴建高檔賓館、飯店、療養所、「培訓中心」,以及索道、滑道、城市娛樂設施等,造成了一些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的工、商業,破壞了旅遊資源,這實質上危害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中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針對我國旅遊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障礙,現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以期更好地探索有中國特色的旅遊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城市生態環境質量進行綜合治理。針對目前我國旅遊城市存在的空氣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和垃圾污染等環境問題的多元性,建議採取以下綜合治理方法: 1、對於空氣污染,主要採取減少和切斷污染料源的方法。由機動車輛尾氣所造成的污染,可採用安裝凈化裝置的措施。位於上風向的污染企業一定要責令搬遷或關閉。 2、對於噪音污染,主要採取時空上調配和限制的方法。時間上,在人們午休和夜休期音,建築施工及其它噪音較大的工作應盡量停止;空間上,城市功能分區應明確化,噪音分貝量大的交通站、娛樂區應與行政辦工、文化區,居民區分開,使噪音分貝量降低到國家規定的各種功能區標准。 3、市中水體污染大多為河流污染,因其流動性,污染的治理重點仍然是放到污染源的控制上。湖泊的治理應堅持「誰污染誰出錢治理」的原則,並立出相應的法規條例,將現在污染的治理落到實處,並限制新的污染出現。 4、對於垃圾污染,更多的是採取宣傳和強制的管理措施。 (二)加強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我們應該樹立起環境質量意識,認識到環境質量的優劣是關系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子孫後代生存發展的大事;並且要樹立環境首先意識,為全人類及其後代保護好環境,保護好人類共同的家園——地球;另外還要樹立環境公德意識,不為滿足個人私利,不為局部或眼前利益而損害他人或全局的利益,讓人類貼進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三)完善旅遊資源管理體系,適當限制遊客量。應盡快改變旅遊企業中政企不分的現狀,取消旅遊企業與景區管理部門之間的人事交叉,公司主管與政府官員應各司其職。另外,應建立盡可能完善的規范旅遊企業經營和景區資源管理的法律法規,並加大執法力度使我國旅遊資源的管理真正走上規范化、理性化的道路。 針對個別時期,個別景區遊客量過多的狀況,景區主管部門應注意適當限制售票量;同時,開發增設新的景點、賣點(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前提下),以分散遊客量,使旅遊資源在其所能承受的限度內接待參觀遊客。 (四)在旅遊資源開發過程中,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方式。資源開發需要各級政府機構、社會組織和公從的廣泛參與和合作,因此,國家應建立全國性的旅遊資源開發規劃和相應的管理法規,以指導和協調旅遊旅遊資源開發,約束旅遊資源開發中的不良行為,把旅遊資源開發中的外部不經濟效應減小到最低限度。同時,政府還應積極組織培養環境資源市場,更多地採取排污收費制度、環境稅、押金制度、排污交易制度等經濟手段,通過客觀財政和金融措施對那些有利於環境保護和有利於資源活動的或是那些能夠產生正的外部性活動者提供支持,包括各種優惠貸款、贈款、補貼以及有利於可持續發展的基金等形式,使旅遊環境問題解決在旅遊業發展過程之中。 總之,旅遊業已不再是人們所說的「無煙工業」,它也同樣會影響生態平衡和環境質量。無論從生態方面考慮,還是從經濟方面考慮,我們都不能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了,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促進環境和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而努力。

⑷ 辯論題:發展旅遊業利大於弊

1、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說,發展旅遊業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提高樂人民生活素質,充實了專人們精屬神生活。這是進步的,是發展旅遊業的有利之處。
2、從人們生活的角度說,發展旅遊業是促進人們精神生活質量的鼻炎要求,不斷發展旅遊業,一方面促進了人們視野的擴展,另一方面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這是發展旅遊業的第二個有利之處。
3、從產業結構的角度說,旅遊業作為服務業,是第三產業。發展旅遊業,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更是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呃~~我也只能想到這么多了,才疏學淺,實在是很抱歉——

⑸ 旅遊的發展與威脅 讀後感,350字

,爸爸媽媽還有我我們和爸爸媽媽的同事一起去旅遊了,但是我爸爸媽媽帶我去旅遊是因為今天我在家裡,還有哥哥回來了,但是我們在哪裡玩的特別的好玩,但是我沒有發現還有劉子涵、紅軍叔叔他們呀!
我們到了去旅遊的時候,但是我們在哪裡的時候,有個人給我們說:「前面修路,不能過。」但是我們都不相信,然而有人說:「讓我們步行,但是我和劉子涵在前面跑,他們在後面捉,但是我們在前面一起聊天。
我們在前面感覺到了無聊然而我就開始在哪裡聊起天來了,但是他讓我去哪裡上山的時候我就感覺到是特別特別的無聊,我也感覺到了,有一些人說的話不靠譜,但是我們也不能一直這么走下去呀!可是我的腦子里一下出來了一個詞語,但是那個字就是努力,堅持,我一直在呢哪裡堅持,但是我上到山頂了,但是我還是要下山,但是我下山實在是沒有力氣了,到那個時候我還是要對自己有信息的,然而我就開始一直往下跑。
我今天玩的可真高興呀!

⑹ 重慶旅遊發展的優勢、劣勢『機會、威脅......

重慶直轄以來的六年中,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長31.7%,與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9%相比,約高出21個百分點,顯示出強勁、迅猛的增長勢頭。(熱點:大資金絞盡腦汁預謀新一輪行情!)

在日前召開的重慶市旅遊工作會議上,重慶市旅遊局局長王慶瑜從三個方面概括了旅遊業發展的特點以及對重慶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

一是旅遊產業規模持續、快速擴大。截至2002年底,已擁有1至5星級飯店129家,增長了近7倍;國際、國內旅行社204家,增長了近1倍;15個區縣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區」稱號;形成了有重慶特色的「三大精品」旅遊熱線,即山城都市、長江三峽和大足石刻。

二是國際國內旅遊接待人數和收入持續增長。六年中共接待海外旅遊者165.07萬人次,旅遊創匯達8.1億美元。其中,2002年接待海外旅遊者人次數和旅遊外匯收入分別達到46.15萬人次和2.18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國內旅遊總人次達到1.83億人次,國內旅遊總收入達到750.49億元人民幣。(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三是旅遊業對重慶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增強。直轄以來,旅遊總收入在重慶市GDP的比重,從1996年的3.56%上升為2002年的11.1%,上升了7.54個百分點。重慶市政府從1998年開始,每年投入3000萬元結構調整資金用於扶持旅遊業發展。在政府導向性投入的引導下,至2002年,共帶動社會投資17.74億元,累計開發旅遊項目129個,其拉動比例為1:11.8。同時通過搶抓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2000年至2002年的3年間,共爭取到國債資金1.82億元人民幣,投入以旅遊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2個。

⑺ 辯題:發展旅遊業不會造成環境破壞如何說我們的觀點

有很多抄的實例可以拿出襲來,這是最好的說明,比如有很多的旅遊景點都是做到了這一點,環境的破壞於否開發旅遊沒有直接的聯系,關鍵是人怎麼看待壞境的問題,那要人的素質不高,不管是開發不開發,環境都會受到直接或者間接的破環,雖然說去的人少了,自然會加速環境的破壞,但是不能以限制人旅遊的數量而解決環境問題,,這不是最直接也不是最有效地辦法,這只是治標不治本,要向不破壞環境,只有提高人民的素質

⑻ 高分跪求雲南名族文化旅遊的機遇和威脅的SWOT分析,越多越好,急求!!!

一、**區旅遊業發展的優勢(Strength)

1區位優勢
**區作為**市經濟、政治和文化的中心,通過國道**(**高速公路)線東與**、**、**聯系,航線通過省會**與國內主要旅遊城市相連。**區自古以來就是南方古絲綢之路**古道上的主要驛站,現又是國道**線高速公路的要沖,向北連接**,向南聯系**西,向西直達**。正在成為**休閑度假旅遊中心的後勤供給地,為**、**、**等地輸送遊客,提供旅遊集散地的服務功能。
**區地處中國旅遊圈與東南亞旅遊圈、南亞旅遊圈結合部和滇西北旅遊區、滇西旅遊區、緬北旅遊區的中心位置,是滇西旅遊區重要支撐地之一、滇西精品旅遊線的重要節點。周邊有三江並流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騰沖火山熱海旅遊區、瑞麗江—大盈江國家風景名勝區、緬北旅遊區、蒼山洱海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及博南古道等省級風景名勝區。同時,滇西旅遊區位於東南亞、南亞與中國的結合,是構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實現中印緬孟區域合作的前沿陣地,是構建中國—東盟、中國—南亞旅遊雙向通道的核心地帶。區位優勢明顯,旅遊發展前景較好。
2 自然環境優勢
**區地勢北高南低,有高中山、中山、低中山、山間盆地、低熱河谷等多種地貌類型,屬橫斷山縱谷南段。**區具有高原山地西部型季風氣候的特點,素有「天然溫室」之稱。總體來看,**市**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特點,尤其適合開展度假、觀光、探險、科考等多種旅遊項目;且氣候的垂直差異和水平差異為多種旅遊項目的開展提供了條件。怒江、瀾滄江從境內流過,有江東河、水長河、金廠河、干溝河等河流,有北廟湖、大海壩水庫等水體,還分布有眾多的溫泉,良好的水文環境為水上旅遊項目的開展提供了條件。**區林業資源豐富,生物多樣性突出,高黎貢山不僅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而且是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的組成部分。該區生物成分新老兼備,南北混雜,珍稀、孑遺、特有種豐富,是世界上山茶花、紅花油茶、杜鵑花等植物起源中心,是「哺乳動物祖先誕生分化的發源地」、「雀界雉類和鳥類樂園」、「原始動植物的避難所」等。
優良的自然環境一方面為**區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同時**區這塊美麗富饒的土地也孕育出了燦爛的歷史文化,為**文化之旅創造了條件。
3 資源優勢
**區旅遊資源類型多樣,種類齊全。按旅遊資源的性質可以將**區鄉村旅遊資源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自然旅遊資源,另一類是人文旅遊資源。在自然旅遊資源中有高黎貢山—怒江壩乾熱河谷綜合自然旅遊地景觀,芒寬江灘(怒江第一灘)、曼海江灘、龍王塘、玉泉等以自然景觀為主的鄉村旅遊資源;還有以生物景觀為主的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芒龍獨樹成林、亞洲大榕樹、崗黨村龍抱樹、太**等;在人文旅遊資源中,有「蒲縹人」遺址、羊邑猿人化石、龍王塘舊石器遺址、塘子溝舊石器遺址、芒旦風情度假村、梨花塢、卧佛寺等。並且在這些眾多的自然與人文旅遊中,自然的因素與人文的因素並不是絕然分開的,許多資源兼具自然旅遊資源的屬性同時也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豐富多樣的資源為**區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並且**區所具有的這些資源中,具備濃郁的地方特色,為**區旅遊業的開發提供了條件。
4文化優勢
**區是中原漢文化、西南少數民族文化、東南亞文化、南亞文化等的交匯地、文化多元性特徵突出明顯,主要體現在民族文化、多宗教文化、抗戰文化、絲路文化等方面,並演繹成頗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哀牢文化、永昌文化、民族文化、知青文化和名人文化等。多元化、原生性和過渡性的文化環境,和諧的自然和人文本底,構成了**區旅遊各種優勢的本底基礎和旅遊吸引力的核心。底蘊深厚的傳統文化有機組合、交相輝映、和諧發展,構成**區旅遊競爭力的基本要素。
二、**區旅遊業發展的弱勢(Weakness)

1.超步較晚、發展緩慢
2.旅遊景區(點)散、小差
**區旅遊區內景點分布相對分散,對團隊遊客的吸引力較弱
3.區域競爭激烈
**區地處滇西精品旅遊區域的中心位置,是連接大理、麗江與德宏、騰沖幾大旅遊區的重要節點,與周邊四大旅遊區相比,**區旅遊業的發展相對滯後,旅遊業發展潛力也有限。在不斷擴大的旅遊市場中,**區也在贏限自己的市場空間,但**區旅遊業的發展,由於受發展歷史及資源條件的限制,旅遊業起點低、旅遊基礎設施差,旅遊吸引力低等問題較突出,對外競爭力較弱,旅遊業發展面臨的競爭激烈。
4.區域經濟落後,對旅遊投入有限
從**區所處整個滇西來看,滇西地區是我省經濟較為貧困的地區之一,長期以來,由於交通不便,該地區長期處於「一元經濟」的結構中。沒有大的工業為區域發展積累資本,財政收入微薄,大部分地區長期處於國家重點扶貧區域。**機場及大保高速公路的開通,解決了**區經濟發展的瓶頸,但由於資源類型限制,第一產業發展基礎薄弱,第二產業效益不高,第三產業發展滯後,再加之區內大量農業人口的存在,「三農」問題較突出,使**區整體經濟實力還較弱,社會發展現代化程度不高。相對落後的經濟發展水平,進一步制約著政府及相關機構對旅遊業的投入,旅遊業發展長期面臨資金短缺問題。

三、**區旅遊業發展的機遇(Opportunity)

1滇西旅遊業的協同發展
以德宏、騰沖、大理、麗江等知名品牌旅遊地旅遊業發展的不斷的成熟,滇西旅遊業的發展將會進入到新一輪的區域旅遊整合區,區域資源整合,區域聯動發展,將加強**省滇西旅遊業的整體營銷實力,同時滇西旅遊資源的有機整合,以將**區旅遊業的發展帶來機遇。從旅遊資源的數量、質量上及旅遊業發展的進度上來看,**區旅遊業的發展都與滇西各名勝景區差距較大,**區旅遊業的發展從地理區位來看,處於德宏、騰沖、大理、麗江這些地區的夾縫之中,光靠自身的發展,機會較小,發展也會較慢。而滇西旅遊業的整合,將使**區由現在的「夾縫」位置,變為滇西旅遊的一個集散中心,旅遊區位優勢的加強,將為**區旅遊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2各項開發政策的實施
隨著一系列相關政策的提出,為**區旅遊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這些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項:()西部大開發。西部大開發戰略配套出台了很多有利於西部地區發展的優惠政策,西部大開發的實施將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旅遊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也會越來越重要,同時西部大開發的實施,將進一步提高人們出行旅遊的可能性,創造更多的客源市場;(2)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將進一步加強**區對外交流的力度,對於**區旅遊業的發展開拓海外客源市場,加強與東盟地區的合作創造了機會。(3)**省旅遊業發展打造滇西精品旅遊線路的政策。這一政策的提出及實施,將進一步加強滇西旅遊業的發展,**區作為滇西地區一個重要的旅遊集散地,旅遊業的發展也將受益於這一政策;(4)**市特色旅遊重點產業發展的政策。**市已將特色旅遊業作業本一項重點產業的發展,這使得旅遊業在**及**區的發展得到了相關的政策支持與鼓勵,**區旅遊業的發展必然加快。
另外**省政府提出的「建設民族文化大省、綠色經濟強省和連接南亞、東南亞的國際大通道」、「建設旅遊經濟強省」的等宏偉戰略目標也將為**區旅遊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遇
3客源市場的分流
從目前**省滇西各旅遊景區(點)旅遊業客源市場狀況來看,每年黃金周湧入這些地區的遊客在不斷的增長,這些地區的旅遊容量也還較大。但從長遠發展來看,現有的麗江、大理、德宏、騰沖的旅遊容量將不斷接近飽和,而其中的一些景區已開始老化。這將使遊客選擇其它旅遊地區的可能性增加,**區以其區位上的優勢,成為遊客出行目的地的機會也較高,目前關鍵的一點是**區如何不斷改善旅遊接待環境來迎接這一機遇。
4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現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使更多地富裕起來特別是廣大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的不斷的推進,將使更多的人有機會去旅遊,旅遊活動也將變得越來越普遍,這將使得旅遊市場不斷擴大,**區旅遊業的發展也會有更多的機遇;同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使**區廣大農村地區加快發展,加快**區鄉村旅遊業的發展,進一步增強**區旅遊業的整體實力。
5加入WTO的機遇
加入WTO兩年來,擴大了我國與國際社會的交流與合作,隨著我國經濟全面與國際接軌,將有助於國際旅遊客源市場的潛力開拓和來華入境需求總量的增加;有助於我國旅遊企業和管理進一步規范與科學化;將會有更多的外資流入,從而有利於解決中國旅遊業的升級發展所需的資金問題;也為我國旅遊企業的跨國經營和發展提供良機;有利於我國旅遊的對外開放和擴大發展等。為**區旅遊發展帶來難得的機遇。

四、**區旅遊業發展面臨的挑戰(Treat)

1.周邊旅遊景區帶來的挑戰
從**區所處的旅遊區位來看,東面有聞名已久的大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北面是世界文化遺產麗江,西面則有剛剛發展起來的騰沖及德宏,這樣一種位置一方面使**區在連接這幾大旅遊區上起到了重要的集散地及中轉地作用,可視為一種優勢;同時,這幾大旅遊景區的存在,使**區旅遊形象的樹立難度加大,旅遊市場擴展面臨激烈競爭。**區旅遊業的發展是在眾強林立中起步,面臨的困難可想而知。
2.開發與保護的矛盾
開發與保護之間的矛盾是旅遊業發展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區旅遊業的發展中同樣面臨這一難題。隨著全區旅遊業的發展,一些景區旅遊開發意識也得到了增強,但許多管理者、開發商以營利為目的對景區進行開發,不注重對資源、環境的保護,破壞了旅遊資源,如對梨花塢的開發中,將山腳原有的一條河流填平,改建成停車場,使得原本就缺水的梨花塢景區質量大大下降;與此相反的是一些景區缺乏旅遊開發意識或是開發意識不足,使得一些具備較好條件的人文旅遊資源由於缺乏經費,年久失修,旅遊功能大大下降,如板橋光尊寺,過去長期被作為糧倉,寺內文物破壞較嚴重。
3.加入WTO帶來的挑戰。
加入WTO一方面為**區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加入WTO後,我國旅遊業、**省旅遊業將逐步與國外接軌,**區旅遊業的發展也必須適應這種變化;同時旅遊開發市場也將向外資開發,國外旅遊開發企業,旅遊經營管理企業的進入,將使國內旅遊業的發展呈現多元化的趨勢,要求國內從事旅遊業的相關機構轉變思想,更新管理意識,積極應對新的挑戰。

⑼ 作為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如何提升自己以應對旅遊行業的挑戰和威脅、如何使其轉

認為旅遊管理專業的學生,在旅遊的實際工作中不斷地提升自己,應對旅遊行業的發展,只有邊學習邊在旅遊工作中進行努力的去做,這樣才能夠起到作用的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