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旅遊文化和理念
❶ 比較杭州西湖與無錫太湖旅遊文化的特點
杭州是著名旅遊城市,那兒有西湖,湖中有蘇堤、白堤,分水為里湖、外湖、後湖,以十景馳名中外。蘇軾的「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絕妙,西湖的確在任何時候都不減其豐姿。可是,西湖沒有素麵朝天的時刻,西湖至少是淡妝,薄施一層粉,輕點一番唇。
太湖的樸素蒼茫與西湖的妖嬈明艷成為鮮明對比,於是旅遊收入也根本不能與西湖的相匹。可若將太湖也「拾掇」得如西湖一般美艷樣子,那太湖定會失卻其之與生俱來的蒼涼之美,浩淼之形,寂寥之意。
❷ 什麼是旅遊文化,如何理解旅遊文化的內涵
旅遊行為的綜合性、時間空間的延展性、景觀意態的趣味性、旅遊內容的豐富性,以及滿足遊客文化需求多樣化的客觀規定性,促使旅遊業必須具有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文化形態,這就是旅遊文化。旅遊文化可以分為傳統旅遊文化和現代旅遊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遊者和旅遊景觀文化;後者則增加了旅遊業文化和文化傳播。旅遊文化建設乃是現代旅遊業發揮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經營管理思路。 贊同1| 評論
❸ 杭州旅遊休閑產業有什麼優勢
旅遊抄休閑產業一般涉及到國家襲公園、博物館、體育(運動項目、設施、設備、維修等)、影視、交通、旅行社、導游、紀念品、餐飲業、社區服務以及由此連帶的產業群。休閑產業不僅包括物質產品的生產,而且也為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提供保障。杭州在這方面有天然的優勢。
❹ 杭州茶文化旅遊有哪些特色
茶文化旅遊是將茶業資源和旅遊資源相結合並綜合開發的新項目,是以得到茶業物質享受和茶文化精神享受為主要目的的一種文化旅遊。對於都市旅遊來說,開發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但都離不開文化的支撐。杭州對於外地遊客的吸引力不僅在於現代的都市文化,而且在於歷史沉澱後獨一無二的傳統文化。近年來旅遊者尋求多樣化的綜合性滿足,對特色旅遊的興趣越來越強,對"自然"和"本色"尤其偏愛,因此杭州可依託具有休閑價值、觀賞價值和體驗價值的西湖龍井茶文化,開拓全新的旅遊方式,使消費者得到養生保健、反璞歸真、具有文化品味的旅遊享受。
七山二水一分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及自中唐以來長期積累的茶葉生產經驗,使杭州在徽宗崇寧元年就成為浙江有名的茶場。西湖龍井色澤翠綠,香郁若蘭,味醇甘甜,形似雀舌,成為杭州名茶約始於明代嘉靖年間,五百年來盛名不衰。
❺ 文化旅遊和旅遊文化的分析
(一)旅遊和文化的關系
旅遊和文化兩者之間是相互包容、協作統一的,旅遊是基於文化的衍生,文化是發展旅遊的基礎條件。換而言之,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是整個旅遊活動進行的主線。目前,人們開展各種旅遊活動的目的,是解讀和發展文化,通過開展旅遊活動,實現文化發揚,同時旅遊活動的進行還能夠提高文化傳播速度,促進文化發展,這對於保護文化和傳承文化更加有利。
(二)兩者混淆的現象
現階段,我國旅遊界對旅遊文化和文化旅遊兩者進行研究時,特別容易把旅遊文化和文化旅遊混淆,導致在研究過程中會出現疑惑的地方,因此,旅遊學者非常重視這兩者的研究。雖然旅遊文化是人們已經非常熟悉的內容,但對於它的概念,還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而文化旅遊是最近幾年才開始出現的,由於兩者字面上沒什麼不同,但是對這兩個詞的概念以及內涵並沒有嚴格界定。雖然兩者字面上的意思非常相似,但是兩者的內涵還存在很大差別,這讓很多人難以區分。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方面,都經常發生混淆,因此,為了明確兩者的區別,需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更好地發揮其優勢和作用。
(三)兩者的研究現狀
就旅遊文化而言,我國早期對旅遊文化的觀念比較片面和籠統,把旅遊文化外在物化;到了後期,開始強調旅遊文化的核心是旅遊者和開展的旅遊活動。在研究旅遊文化過程中,出現了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我國旅遊界把旅遊對象的文化和旅遊文化等同,這是對旅遊文化的一種誤解。大多數人都用總和的概念來界定新的旅遊文化概念,並沒有借鑒國外這個領域的相關研究,因此我國的研究稍微落後於國際研究。就文化旅遊而言,我國把文化旅遊理解為一種旅遊類型,具有文化色彩和旅遊產品的旅遊過程、民俗旅遊以及旅遊者對外地文化的求知和憧憬等。通過這些理解,可以看出目前國內對於文化旅遊的研究和理解存在不足,幾乎沒有深入研究,僅停留在文化資源開發上,一系列的系統理論研究沒有足夠的實踐驗證。有時候,還經常把文化旅遊等同旅遊文化,把文化旅遊看作設計產品的觀點和思路,從廣義的層面上,強調旅遊產品的文化性,例如民俗旅遊等觀點。顯然,這樣的研究結果讓文化旅遊更加狹隘,沒有概念的理論行定義。
❻ 旅遊與文化的關系是什麼
一、民族文化關系著旅遊產品的競爭力。
文化是旅遊發展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發展的依託。旅遊產品的競爭力最終體現為文化的競爭。業內人士都清楚,旅遊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體現著對文化的應用、旅遊產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劃、規劃、開發者對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遊與文化緊密結合起來,這樣的旅遊產品才更具有生命力。這個基本規律對於民族文化資源的旅遊開發,更是表現得極為突出和典型,例如:西雙版納的傣族潑水節、楊麗萍的原生態大型歌舞《雲南印象》等,都是對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運用的典型。
二、旅遊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作為旅遊的靈魂,始終蘊含在旅遊活動中,表現出極大的魅力。綜觀旅遊發展史,雖然各個時期都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但在本質上卻有許多共同之處,即旅遊者在旅遊活動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有很強的民族性和發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們的地域性決定了文化的差異性。但是,地域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必然相互聯系、相互交流,而人類的旅遊活動,就是各種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結合的運動。旅遊的主旨和內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組織旅遊和參與旅遊的一切活動,必然與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
三、旅遊文化。
旅遊文化並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它是環繞旅遊活動有機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託,以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中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始終作用於旅遊活動整個過程之中。首先,旅遊文化包括人們對旅遊的理論研究成果,如旅遊、旅遊管、旅遊心理學、旅遊、旅遊、旅遊地學、旅遊學、旅遊影視藝術等,具有為旅遊業奠基和定向的作用。其次,旅遊文化是在與多學科的結合、碰撞、融會過程中形成的學科和專業,它主旨鮮明、內容豐富、研究內容獨具特色。此外,它還肩負著為旅遊業服務,提高旅遊品位和格調的任務,如主要體現在行、吃、住、游、購、娛六大旅遊要素中的特色
❼ 杭州於1983年成為國家命名的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有哪些
第一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單(共54個)
(各類城市按驗收得分高低並結合對海內外旅遊者的抽樣調查結果順序排列)
一、直轄市(共3個)
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
二、副省級市(共14個)
深圳市、杭州市、大連市、南京市、廈門市、廣州市、成都市、沈陽市、青島市、寧波市、西安市、哈爾濱市、濟南市、長春市
三、地級市(共24個)
無錫市、揚州市、珠海市、肇慶市、蘇州市、黃山市、桂林市、昆明市、威海市、煙台市、秦皇島市、海口市、長沙市、岳陽市、南寧市、紹興市、合肥市、三亞市、承德市、鎮江市、泰安市、北海市、鄭州市、咸陽市
四、縣級市(共13個)
峨眉山市、都江堰市、亳州市、敦煌市、曲阜市、武夷山市、吐魯番市、韶山市、庫爾勒市、景洪市、井岡山市、大理市、瑞麗市
第二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單(共67個)
一、直轄市(共1個)
重慶市
二、副省級市(共1個)
武漢市
三、地級市(共41個)
中山市、樂山市、佛山市、福州市、江門市、泉州市、汕頭市、徐州市、金華市、惠州市、開封市、丹東市、柳州市、石家莊市、吉林市、玉林市、南昌市、宜昌市、鞍山市、馬鞍山市、嘉峪關市、烏魯木齊市、寶雞市、安慶市、常德市、蕪湖市、銀川市、張家界市、濮陽市、牡丹江市、撫順市、太原市、貴陽市、荊州市、十堰市、伊春市、本溪市、大同市、大慶市、包頭市、拉薩市
四、縣級市(共24個)
崑山市、南海市、江陰市、吳江市、宜興市、常熟市、臨安市、諸暨市、濟源市、句容市、瓊山市、阿城市、永安市、儋州市、建德市、蓬萊市、登封市、文登市、錫林浩特市、榮城市、崇州市、鍾祥市、綏芬河市、膠南市
2001年已批準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名單(共16個)
一、地級市(共11個)
九江市、常州市、錦州市、淄博市、三明市、洛陽市、韶關市、清遠市、陽江市、溫州市、梧州市
二、縣級市(共5個)
都勻市、青州市、東陽市、桐鄉市、涿州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歷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別豐富,具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和革命意義的城市」。
國務院1982年公布的我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
北京 承德 大同 南京 蘇州 揚州 杭州 泉州
景德鎮 曲阜 洛陽 開封 江陵 長沙 紹興 廣州
桂林 成都 遵義 昆明 大理 拉薩 西安 延安
國務院1986年公布的我國第二批38個歷史文化名城
上海 天津 沈陽 武漢 南昌 重慶 保定 平遙
呼和浩特 鎮江 常熟 徐州 淮安 寧波 歙縣 壽縣
毫州 福州 漳州 濟南 安陽 南陽 商丘 襄樊
潮州 閬中 宜賓 自貢 鎮遠 麗江 日喀則 韓城
榆林 武威 張掖 敦煌 銀川 喀什
國務院1994年公布的我國第三批37個歷史文化名城
正定 邯鄲 新絳 代縣 祁縣 哈爾濱 吉林 集安
衢州 臨海 長汀 贛州 青島 聊城 鄒城 臨淄
鄭州 浚縣 隨州 鍾祥 岳陽 肇慶 佛山 梅州
海康 柳州 瓊山 樂山 都江堰 瀘州 建水 巍山
江孜 咸陽 漢中 天水 同仁
❽ 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旅遊文化與文化旅遊是兩個既有一定聯系又有嚴格區別的概念。旅遊文化屬於迴文化的范疇,是文化的答一個門類,與諸如建築文化,生態文化,藝術文化,等相並列,是文化的一種類型。而文化旅遊是屬於運動的范疇,是旅遊的一種類型,與旅遊在內涵上存在著有機的聯系。一方面,文化的發展豐富了旅遊文化的內容,進而促進旅遊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旅遊文化的發展又能為文化旅遊提供內涵豐富的旅遊內容,以滿足旅遊者的各種文化需求。在外延上,文化旅遊可以說是旅遊文化的一個研究內容,而旅遊文化的內容要比文化旅遊豐富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