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旅遊業英文論文
⑴ 誰能把這個論文題目翻譯成英文;調查中國綏芬河與俄羅斯波格拉尼奇內旅遊業發展的挑戰與機遇
Survey for Challenges & Opportunitie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Both Suifen River in China and Pogranichnyy Rayon in Russia
作為標題,各單詞首字母,大寫;介詞、連詞除外
供參
⑵ 寫一篇關於旅遊業的論文3000字左右
這次是我們首次採取自助的形式出遊,因此不像從前跟團那樣省時省力,凡事都需要親力親為,好在有網路,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快捷的幫助。
首先我們通過網路查詢了旅遊當地的許多相關資料,如天氣情況、景點分布,食宿介紹等等,然後再參考一些去過該地的遊客所寫的游記及相關書籍,再搜集幾個旅行社的出行線路安排,對要去的地方在心中有個大致了解後,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好相應的出行工具,制定了具體的出行路線。並根據當地天氣准備了所需要的衣物,帶上充足的食品、水、現金和銀行卡以及一此常用的如感冒、腸胃、跌打酒之類的葯品。OK,一切准備就緒,炎炎夏日,開始我們期待的旅程。
石林之旅
我們這次的第一站是石林,從柳州到昆明我們先選定了兩趟車,即上海----昆明,桂林北----昆明。前者從乘坐環境來說比較好,但相對較貴。從時間上考慮,我們選擇了後者。由於當時正值學生放假,我們只買到了坐位票。上車時經過一番搏鬥與混亂後方能安然就坐。而最痛苦的是上車好長一段時間以後,准備吃飯時才知道,因為人員太多,列車無法正常供應開水,這就使我們所准備的方便麵成了擺設。(在此提醒各位,去的時候最好要買卧輔票,因為能休息一個晚上,精神狀態會好許多。而且卧輔的服務條件相對好一些,另外,如果你不打算吃列車上難以下咽的盒飯的話,最好准備多元化一點的食品。)。忍受著飢腸轆轆,日曬雨淋的折磨,在穿越了無數個深遠幽長的隧道,16小後,在隆隆聲不絕於耳中我們終於到達了石林火車站。
清晨5點的石林火車站靜謐一片,我們的到來讓它暫時的熱鬧起來。乘坐站外搭客的麵包車我們來到了石林景區附近的青年旅行社的賓館,稍事休息、填飽肚子、寄存好行李。等到7:30景區開門後我們便開始了今天的旅程。
石林的天氣要比柳州涼了許多,帶來的厚衣服正好派上用場。在這里,我們結識了兩個也是自助游的女孩子。特別有一個是從俄羅斯來的女孩子,在一句中文不懂的情況下居然獨自遊了中國的許多地方。真是不得不佩服外國人的獨立性。
石林號稱天下第一奇觀,俗稱「李子箐」,整個景區包括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步哨山、李子園箐等。游覽此地也有一種套票(面值100元),可以游包括石林在內的三個景點,而且還包括一年的會員費(即你或者你的朋友在一年內持此票來游覽石林就再不需要再購買門票了)。如果單游石林的話門票是80元,人多的話在石林湖畔的街上請個導游也是不錯的選擇,大約60元左右,保證讓你在充分游覽石林的同時少走不少冤枉路。
石林以喀斯特地形為主,形成於古生代時期。但這對於我們生長於南方的人來說算不上是很奇特的地貌,只是這里相對集中一些。步行其間,四周怪石嶙峋,群峰壁立,造型千姿百態。峰迴路轉間,步步有景,或如利劍,或如母子同游,或如唐僧入定,令人浮想聯翩,不禁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高處望去,只見一隻只巨大的灰色石峰、石柱撥地而起,直刺雲宵,如一片莽莽森林,蔚為壯觀。石林間不時有身著民族服裝的導游在為遊客講解,為石林增添了不少民族風情。遠處,似有若隱若無的歌聲傳來,讓人不禁想起傳說中美麗的阿詩瑪和情深一片的阿黑哥之間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
我們從望峰亭到雙鳥渡食,穿大石林到小石林,反反復復,兜兜轉轉的花了將近四個小時才出了景區大門。從石林到昆明白天有三趟火車經過停靠,最後一班是13點鍾到。我們吃過午餐時間也就正好合適。因為聽說這個期間昆明到大理的票非常緊缺。所以我們通過聯網售票,直接在石林火車站就把車票買好了。後來我們才知道,我們的決定是正確的,這是最後的6張票了,而且還是昆明站因為旅客太多,加了一節廂的結果。
⑶ 關於旅遊英語論文的一些問題
別人寫的都是顯而易見的東西,你就要和別人不一樣,要獨樹一幟!
茶文化,餐飲,你可以說他們比較俗,旅遊不但有吃喝,而且還要有思想! 你可以寫一些關於旅遊可持續發展內容的論文! 支持你!
你參考一下這個網頁上的東西吧:http://www.studa.net/Travels/
不管能不能幫上你,就算個心意把,呵呵~
⑷ 關於旅遊業發展困境與對策論文的英文版研究綜述怎麼寫
文獻綜述,還是英文的,可以寫。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作用:生動形象地論證了觀點(主論點或分論點),使文章淺顯易懂,易於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採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
⑸ 世界旅遊業的發展趨勢論文800字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已經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主要選擇方式之一。旅遊業的發展不僅給許多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且還為它們帶來豐厚的外匯收入。因此,旅遊業日益引起各國政府的重視。
據世界旅遊組織今年年初發表的年度報告統計,2002年世界各國和地區入境旅遊人數達7.15億人次,創歷史最高記錄。其中,歐洲入境旅遊人數仍居世界第一位,為4.11億人次,佔世界旅遊市場的57.5%。近年來,亞洲旅遊業蓬勃發展,已成為全球旅遊業最興旺的地區之一。2002年前往亞太地區的國際遊客達1.31億人次,僅次於歐洲。美洲地區也是世界旅遊的熱點地區,2002年入境旅遊人數為1.21億人次。非洲的遠古文明和原始風光也開始吸引遊客的視線,去年入境旅遊人數達到2410萬人次。
世界旅遊組織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法國仍是世界第一旅遊大國,2002年法國接待的外國遊客人數突破了歷史記錄,達7670萬人次,佔世界旅遊市場的10.7%。其次是西班牙、美國和義大利,接待人數分別為5130萬人次、4540萬人次和3950萬人次。中國的悠久歷史、秀麗風光、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多樣化的民風民俗以及安全的旅遊環境等,產生了巨大吸引力,使得去年中國入境旅遊者總數達到3680萬人次,居世界第五位。
今年上半年由於受伊拉克戰爭和非典疫情的影響,全球旅遊業一度疲軟。從下半年開始,歐洲旅遊業增長較明顯,非洲和美洲也有增長。亞洲一些地區的旅遊及相關服務行業也開始逐步恢復正常。世界旅遊組織樂觀地表示,亞洲支柱產業之一的旅遊業將會在今年年底全面復甦。
目前,世界旅遊業正朝著區域化、多樣化趨勢發展。多年來,世界旅遊業主要以歐洲為主體,現在逐漸形成歐洲、亞太地區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旅遊方式的選擇上,一些國家採取以「新」、「異」取勝的戰略,除一些傳統旅遊項目外,文化旅遊、商務旅遊、生態旅遊和網路旅遊等特色旅遊,以其新穎、別致、時代性強和內容豐富多彩等特點吸引遊客,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另外,由於受世界經濟因素影響,未來國際旅遊市場的競爭亦將日趨激烈。
如何更好地開發旅遊資源、吸引更多旅遊者、增加本國的外匯收入和就業機會,已經成為各國共同面對的問題。許多國家通過頒布旅遊組織法或旅遊基本法、直接投資或減稅、設立旅遊發展基金、制定休假制度、實行「低門檻」入境和「低門檻」收費政策等,以保證和支持本國旅遊業的健康發展。
⑹ 貴州旅遊英文文獻
沒有英文的,這怎麼樣?
貴州省旅遊業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
黔南師院貴定分院貴定師范學校 自科教研室 賀萬榮 551300
內容提要 :貴州是個旅遊資源大省,有著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在貴州旅遊發展過程中遇到一些制約因素 。針對這些因素提出貴州旅遊持續發展的六個方面的基本對策,以保證貴州旅遊的待續穩定發展。
貴州的現代旅遊業開始於 1979—1980 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貴州的旅遊業發展迅速,為貴州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貴州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旅遊省份之一。然而,貴州旅遊收入與貴州旅遊資源大省的地位極不相稱,貴州旅遊必須要在現有的基礎上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發展觀,立足現在,著眼未來,採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證貴州旅遊健康、持續的發展。
• 貴州旅遊資源開發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
1980 年,貴州省旅遊部門接待了香港師生暑期旅遊團,成為貴州現代旅遊業開始的標志。 1981 年成立了中國國際旅行社貴陽分社, 1982 年成立了貴州旅遊局, 1988 年,貴州省旅遊局與貴州省外事辦公室正式分署辦公,貴州旅遊業從此自成系統。
目前,貴州有四星級飯店 1 家,三星級飯店 2 家,兩星級飯店 25 家,一星級飯店 9 家,共提供客房 3300 多間,旅遊接待能力大大提高。在旅遊服務接待方面,現有接待機構 70 家,其中 12 家國際旅行社,有 58 家國內旅行社,配有多個語種的翻譯導遊人員, 有相當規模的旅遊接待車隊,旅遊接待能力較強。 1980 年,貴州接待國際旅遊人數僅 1694 人次; 1990 年上升到 24112 人次; 1995 年為 136459 人次。
貴州的交通運輸條件近年來發展迅速。有龍洞堡國際機場一個,還有銅仁機場、黎平機場、興義機場、安順機場等四個支線機場。計劃建設的還有荔波機場、黃平機場、茅台機場、六盤水機場等。在公路建設方面,已經建成新貴黃公路、貴遵公路、貴新公路、凱麻公路、頂興公路、水黃公路、貴畢公路等高速公路或高等級公路,鎮(寧)勝(境關)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之中。鐵路運輸方面,繼貴昆鐵路、黔桂鐵路、黔渝鐵路、湘黔鐵路之後,相繼開通了株(州)六(盤水)復線、南昆鐵路等。目前貴州的交通已形成了多種運輸形式相互補充的立體交通網路,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運輸條件。
貴州旅遊風景區點多,質高,面廣。現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8 個(黃果樹瀑布、龍宮、織金洞、紅楓湖、舞陽河、馬嶺河峽谷、漳江風景區、赤水四洞溝、十丈洞瀑布); 4 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梵凈山、荔波喀斯森林、赤水桫欏保護區、草海自然保護區); 2 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遵義、鎮遠); 24 個省級風景名勝區; 11 個自然民族村寨。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時間里,貴州的旅遊業發展速度較快,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入旅遊者行列的人越來越多。在西部大開發戰略部署下,貴州旅遊環境、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以及旅遊目的地人口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可以預測貴州旅遊的大發展時期將會迅速到來,貴州旅遊將進入新的歷史時期。
• 貴州旅遊大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不斷深入和推進,貴州的旅遊業將迎來春天。就目前來看,貴州旅遊的大發展將面臨一些嚴峻的考驗:
• 貴州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差。近些年來,貴州的基礎旅遊服務設施雖 然得長足的發展,但各項基礎設施之間發展不平衡,還不能滿足入黔旅遊客人快速增長的需求,反過來會制約貴州旅遊的大發展;
• 貴州旅遊可進入性較差。從 80 年代末期我省開始建設首條高等級公路 ——貴黃公路起,我省的交通運輸條件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多條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車,鐵路復線、支線機場的相繼投入使用,為我省的旅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在已經建成使用的各交通線路來看,很少有直達旅遊景點的。也就是說,從市區到各旅遊景點的道路交通狀況還很惡劣,各景點的可進入性較差。
• 旅遊規劃管理 體制不順。由於旅遊業的開發是一個多部門多待業共同完成的事業。在規劃和管理的過程中,主管部分林立,責權利劃分不清,職能相互交叉,多頭管理現象嚴重,出現問題時互相扯皮的現象相當嚴重,損害了旅遊形象,制約了旅遊業的快速發展。
• 旅遊從業人員素質不高。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人們旅遊目的和動機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從原來單純的觀光瀏覽演化為增長知識、消遣娛樂、探險獵奇、考察研究等,旅遊者也從原來的國內客人為主發展到國內國際齊頭並進的局面,因而對對旅遊從業人員綜合素質要求較高。
• 旅遊產品競爭能力不強。貴州是一個旅遊資源大省,許多資源具有開發價值。但是,貴州旅遊資源的資源優勢並不等於產品優勢,也不等於市場優勢。貴州旅遊產品的打造、包裝、宣傳和推銷的力度不夠,導致貴州旅遊的競爭能力不強,養在深閨無人知,最終不能實現資源到經濟的轉化。
• 貴州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第一、理順旅遊業管理體制。在旅遊業的管理體制上,要做到「三權」分離,使景區的所有權、經營權、管理權分屬不同的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行業主管的作用。從某種程度上講,政府主導和行業主管是旅遊業順利發展的重要保證條例之一。所謂政府主導,指在旅遊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對旅遊業要正確定位,給旅遊業發展予寬松的產業政策和較多的投入。在旅遊業發展中作好宏觀調控,把旅遊管理的權力最大限度地放在旅遊管理部門。旅遊管理部門則應作好旅遊發展的具體規劃;協調好旅遊行業內部的相互關系;加強對旅遊產品的監督和管理力度,把好旅遊質量關。
第二、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增強旅遊地的吸引力。貴州比較具有市場競爭力是旅遊資源是自然旅遊資源,自然旅遊資源的吸引力來源於優美的生態環境。尤其是生態旅遊的迅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要求更高了。貴州是一個喀斯特地貌分布較廣泛的地區,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旅遊的環境容量較小,在大規模開發旅遊的過程中,如果不注重生態環境的建設和管理,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旅遊接待人數不斷增加,將引起生態環境質量的迅速退化,最終又限制著旅遊的發展。因此,要保證貴州旅遊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必須努力做好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在旅遊發展中打出「生態」牌,在生態環境上大做文章。
第三、提高旅遊地居民的綜合素質,營造和諧的旅遊人文環境。從目前來看,旅遊目的地總是在自然環境優美的地方,這些地方一般都是相對比較貧窮落後的地方,當地的居民素質普遍偏低。隨著現代旅遊的發展,旅遊者的目的、動機、興趣愛好等都在發生著變化,旅遊者更多的想要了解旅遊地的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尤其是國際旅遊的發展,旅遊者與旅遊地居民的交流將更為廣泛。因此,客觀上要求旅遊地居民要具有較高的綜合文化素質,才能適應現代旅遊尤其是國際旅遊的發展趨勢。旅遊主管部門應有計劃有步驟地對旅遊地的居民的文化素質、道德修養等進行培訓,這也是提高旅遊地競爭實力的一種有效措施。
每四、嚴把導游質量關,提高導游員綜合素質。貴州有一批較有影響力的旅遊資源,如黃果樹瀑布、安順龍宮、織金洞等,對發展入境旅遊有一定的市場競爭能力。然而,長期以來,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貴州的導游員乃至全國的導游員的整體素質偏低,對旅遊景點的相關科學知識背景了解不多,講解時往往局限於一些表象的東西,比如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景點的外觀形象等。對於景區景點的一些內在的科學性的知識知之甚少,不能滿足遊客的求知需求。今後對導游員的錄用考查要注重綜合素質的考查。要大力培養能掌握多門語言的導游員,滿足國際旅遊迅速發展的需要。
第五、加強對貴州旅遊資源的整體包裝宣傳,提升貴州旅遊形象。貴州是一個旅遊資源大省,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都很豐富,但長期以來,貴州旅遊接待人數與周邊省份如雲南、廣西、湖南等相比差距較大,許多國內國外遊客往往經過貴州直達雲南而很少在貴州停留。其中有一重要因素就是長期以來對貴州旅遊的包裝宣傳不夠,導致貴州的旅遊形象較差,人們對貴州的了解不多,認識不深。要保證貴州旅遊在今後的發展中穩步前進,政府必須加大對旅遊業的投入,全方位、多層次地對貴州旅遊進行包裝宣傳。要讓國內國外的遊客了解貴州的旅遊資源優勢和特點,知道貴州、嚮往貴州、走進貴州、懷念貴州。
第六、繼續發展貴州交通事業,增加旅遊景點的可進入性。良好的交通條件是旅遊業得以大發展的前提條件。最近幾年,貴州的旅遊交通條件的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省會貴陽到各旅遊景區的交通時間大大縮短。但是,現在的各種交通條件都主要是從貴陽到各旅遊城市,而連接旅遊城市與各景點的道路質量還跟不上形勢的發展,對吸引回頭客非常不利。因此,旅遊交通的發展也是未來旅遊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
旅遊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產業,在旅遊業的發展過程中,需要貴州的相關部門的密切配合,相互協作,形成強大的合力,才能把貴州的旅遊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峰,使貴州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優勢,成為西部地區的真正的旅遊大省。
參考文獻:
《旅遊地理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保繼剛 楚義芳 彭華 編著
《貴州旅遊地理》貴州科技出版社 楊龍 編著
《旅遊管理綜論》經濟管理出版社 張廣海 方百壽等 編著
《貴州旅遊》 貴州民族出版社 廖善友 編著
貴州省旅遊業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
黔南師院貴定分院貴定師范學校 自科教研室 賀萬榮 551300
內容摘要 :貴州旅遊資源豐富,發展旅遊條件優越。但在貴州旅遊業發展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制約因素,限制了貴州旅遊持續穩定發展,通過對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從管理體制、生態環境建設、旅遊地居民素質、導游素質、包裝宣傳、旅遊交通等六個方面來提升貴州旅遊形象,保證貴州旅遊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 。
關鍵詞 :貴州旅遊 制約因素 旅遊形象 持續發展
加快貴州旅遊產業發展的對策思考
省政府 研究室 王禮全
貴州旅遊資源豐富、特色鮮明,為把貴州旅遊業培育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提供了充足的資源條件。改革開放以來,貴州旅遊業不斷發展,特別是「九五」以來,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把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和新的增長點培育的戰略決策,極大地推動了貴州旅遊業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貴州旅遊業的供給條件和需求條件基本具備,逐步形成了全方位開發之勢,進入了加快發展的新階段,其作為戰略性產業的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先導性帶動作用也開始顯現。但從總體上看,貴州旅遊業仍然處於高投入、低產出的發展初期,從旅遊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的進程不快;交通基礎設施和接待條件的「瓶頸」制約比較突出;大旅遊、大產業的發展態勢仍然受部門牽制、條塊分割的影響,發展的整體合力不強;缺乏精品牌,形象競爭力不強,行業整體素質不高,旅遊產業面臨全面提升的壓力。
在當前面臨難得機遇和激烈競爭的新形勢下,應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加快把貴州旅遊業培育成為新的支柱產業的總體部署,按照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大發展的思路,通過推進市場化、產業化、信息化和社會化,推進貴州旅遊業的加快發展。
一、提高旅遊產業的市場化程度,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競爭性產業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旅遊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增強旅遊產業的發展活力。
旅遊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組織引導和有效調控,有人據此把旅遊業視為政府主導型產業。政府在旅遊業發展中的確起著多方面的主導作用,包括制定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和相關產業政策;把旅遊資源的開發和有效保護結合起來,實現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平衡;對旅遊項目開發組織科學論證、嚴格審批和監督管理;對旅遊生產力進行合理布局;對旅遊公共基礎設施進行引導性投資;整合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參與旅遊業的發展;協調解決旅遊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確保其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等。但是,除了旅遊資源經營具有壟斷性外,旅遊業的其他業務都具有較強市場競爭性,因而旅遊業也應順應市場要求,尊重市場供求原則,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走市場化發展的路子。
因此,應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按照現代理念發展旅遊業。一是旅遊資源的開發要以市場為導向,即以旅遊需求為基礎,確定開發方向、開發規模和開發特色,打造發展亮點,在旅遊業發展規劃指導下,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配置旅遊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二是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建立和完善旅遊產業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加快對旅遊企業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造,發揮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改進政府對旅遊業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減少行政干預,增強產業發展活力和內在動力。三是通過市場化手段解決旅遊業發展中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在政府實行投入引導的同時,創新思路,通過特許經營權出讓、資產重組、股份制改造等多種手段籌集發展資金,形成多元化投資開發格局;通過市場化手段,促使餐飲、酒店、商業等方面形成產業集聚。四是按照「大市場」的要求,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在市場競爭加劇的形勢下,應將旅遊業從政府部門過多包攬的懷抱中解脫出來,將其放到市場競爭的大環境中,更多地經受市場的競爭,更多地發揮市場對它的調節作用,從而開拓大市場,實現大發展。
二、提升旅遊業的產業化水平,按照大產業的要求,進行資源和產業整合,延伸產業鏈,把旅遊產業變成產業旅遊,加快構建特色旅遊經濟體系。
旅遊業不僅綜合性很強,關聯度較高,而且是依託性很強的產業和外向型產業。因此,旅遊經濟具有特殊的運行規律。這是研究制定旅遊產業發展戰略和相應政策的基本出發點。
從總體上看,貴州旅遊業產業規模還不大,產業結構不合理,其發展過多地依賴資源,依賴景區景點,粗放式經營突出,依靠先進科技進行深度開發滯後,產業鏈短,關聯度不高,組成旅遊產業各部分之間只是形成了一種鬆散的結合和簡單的數量關系,產業組織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資源整合手段,加上體制機制的制約,與資源稟賦和現有條件相適應的旅遊經濟體系尚未形成。這種狀況不盡快改變,將會影響整個旅遊產業的發展。
要加快把旅遊業培育成我省新的支柱產業,當前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大力提升旅遊業的產業化水平。按照大產業的思路,遵循產業經濟發展規律,對產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把其他相關產業范疇包容在旅遊業裡面,實現良性互動,構築特色旅遊產業框架,加快打造完整的旅遊產業鏈,加快旅遊產業化進程。
為此,一是要進一步加強產業基礎條件建設,在加快公路、鐵路、機場建設的同時,改善運輸組織方式,增加國內航線和航班,增設國際航班。同時加快酒店業等接待設施建設,使之能適應大旅遊發展的需要。二是有機整合 「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克服過去那種只重「游」而忽視其他要素的傾向,把分散的要素整合起來,把工藝品、旅遊紀念品、特色食品開發等與旅遊業結合起來,特別是把把資源開發和文化產業發展與旅遊業結合起來,延長產業鏈,形成依託中心城市和旅遊集散中心的大產業格局。三是注重特色和抓住比較優勢,對景區景點進行深度開發,尤其應在文化開發上下功夫,提高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著力打造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旅遊精品,塑造品牌,提升產業質量。四是加強旅遊經濟內部主導行業的培育。實踐證明,旅行社在旅遊產業發展中越來越起著龍頭的作用。應盡快改變過去過度依賴風景資源來發展旅遊業的做法,適應現代旅遊業發展的新特點,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把旅行社作為旅遊經濟的主導行業加以培育。目前全省旅行社達120多家,但其規模普遍較小,市場競爭力較弱,在旅遊業發展中難以起到「龍頭」作用。應適應客源由自然流量為主體向以競爭流量為主體轉變的新變化,根據旅遊業加快發展的需要,選擇部分綜合條件較好的旅行社進行重點扶持,使之做大做強,成為龍頭產業,以合理組織旅遊生產力,帶動和促進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同時,通過資源重組等途徑加快培育旅遊企業集團。五是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為旅遊業加快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旅遊業加快發展的關鍵要素。專業人才缺乏,人才隊伍總體素質不高,是長期制約貴州旅遊業發展的瓶頸之一。應高度重視旅遊人才資源開發,支持學校辦好相關專業,促使有關部門和企業加強人才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並且積極引進人才,充分發揮人才作用。
三、加快推進旅遊產業的信息化,建立旅遊信息服務網路化的新型模式,創新旅遊信息交流方式,大力提升旅遊業的信息化水平。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信息化已成為加強企業管理,降低企業成本,快速提高產業素質和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推進旅遊產業信息化,對旅遊業的加快發展和提高產業層次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旅遊產業的市場廣闊,涉及面寬,加上遊客層次不同,群體各異,尤其需要通過信息化手段向遊客及時提供所需的各種旅遊信息,實現網路化服務。
在這方面,國內外很多地方積累了成功的做法。一些地方的旅遊信息服務已具體到到鄉村旅遊點的道路、景點、所能提供的住房及其價格等信息,都能從其網站查閱,並配有圖片,方便旅遊者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國內很多地方也加快了旅遊產業信息化步伐。
貴州旅遊產業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藉助於信息化手段。一是應加快構建全省統一的旅遊信息技術平台,建設旅遊信息資料庫,加快信息發布和交流,大力推進網路化服務。可選擇在貴陽、遵義、安順等大城市建設旅遊信息服務平台,利用國際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建立旅遊信息服務網路,促使現有網站增加欄目,豐富內容,提高製作水平,從而為遊客提供景區景點、交通運輸、酒店餐飲、各種旅遊服務價格以及旅遊商品購買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務。二是加快市場營銷網路化,優化銷售流程,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各種形式的旅遊促銷,在產品宣傳、客戶信息管理等方面加快運用電子管理信息系統,發展電子商務,擴大旅行社網站,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使之成為提升貴州旅遊服務質量,加快貴州旅遊業發展的一個推動器。
四、加快推進旅遊產業的社會化,增強產業整合能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開發旅遊產業,提高旅遊業的地位,延伸旅遊業的內涵,加快形成大產業格局。
旅遊業發展的實踐不斷證明正,任何資源都可能具備旅遊資源的屬性而供人們開發利用。是由於旅遊資源的廣泛性非常突出,旅遊產業的綜合性強、關聯度高,涉及的部門和行業多,旅遊產業的發展就必須依託交通運輸、飲食服務、文化、商貿,以及工業、農業和相關基礎設施條件,依託城市和旅遊集散中心,這就決定了一個完整的旅遊產業體系必須以旅遊為紐帶,把餐飲、住宿、交通、娛樂、商貿、信息等各個方面的業務整合為協調動作的產業鏈條,一個完整的旅遊過程只有在高度的社會整合作用下才能實現。因此,旅遊業的社會性,旅遊產業的發展不是一、兩個部門的事,也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事,而必須與有關部門高度協調,密切配合,依靠全社會力量辦旅遊,組織社會各方面參與發展旅遊,這樣才能使旅遊業的發展具有強勁的生命力和長久的持續力。
推進旅遊產業的社會化,一要加強部門協調和合作,相互配合,開成合力聯合打造旅遊產業的整體形象,共同推進旅遊產業發展。二要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按照旅遊產業發展規劃、參與旅遊產業開發,政府部門為其創造條件,提供服務,營造環境。三要促使旅遊業發展與相關產業開發結合起來,按照「自然與人文交融、商貿與休閑一體、經濟與生態並重」的原則,挖掘內涵,提高品位,推進產業互動,實現聯動發展,提高整體效益。
總之,貴州旅遊業進入了加快發展的時期,全省旅遊生產力初具規模,具備了提升產業層次的基本條件。在新的形勢下,應抓住機遇,順勢而為,堅持市場化運作,產業化推進,信息化提升,社會化參與,加快產業整合,優化產業結構,擴大產業規模,提高產業素質,使貴州的旅遊資源優勢真正轉化成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
⑺ 拜託英文論文:中國功夫對中國旅遊業的影響(具體英文資料)
Gong fu and wushu are popular terms that have become synonymous with Chinese martial arts. However, the Chinese terms kung fu (Chinese: 功夫 pinyin: gōngfū) and wushu (traditional Chinese: 武術; simplified Chinese: 武術) have very distinct connotations. Each term can describe different martial arts traditions and can also be used in a context without referencing martial arts. Colloquially, kung fu (or gong fu) alludes to any indivial accomplishment or cultivated skill. In contrast, wushu is a more precise term that refers to general martial activities. The term wushu has also become the name for a modern sport similar to gymnastics involving the performance of adapted Chinese bare-handed and weapons forms (tàolù 套路) judged to a set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 criteria for points.
References to the concepts and us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can be found in popular culture. Historically,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can be found in books and in the performance arts specific to Asia. Recently, those influences have extended to the movies and television that targets a much wider audience. As a result, Chinese martial arts have spread beyond its ethnic roots and have a global appeal. This attracts tourists all over the world to see how it performs
Martial arts plays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literature genre known as wuxia(武俠小說). This type of fiction is based on a Chinese concepts of chivalry, a separate martial arts society (Wulin, 武林) and a central theme involving martial arts. Wuxia stories can be traced as far back as 2nd and 3rd century BC, becoming popular by the Tang Dynasty and evolving into novel form by the Ming Dynasty. This genre is still extremely popular throughout East Asia and provides a major influence for the public perception of the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s influences can also be found in Chinese opera of which Beijing opera is one of the best-known examples. This popular form of drama dates back to the Tang Dynasty and continues to be an example of Chinese culture. Some martial arts movements can be found in Chinese opera and some martial artists can be found as performers in Chinese operas.
In modern times, Chinese martial arts have spawned the genre of cinema known as the martial arts film. The films of Bruce Lee were instrumental in the initial burst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popularity in the West in the 1970s. A U.S. network TV western series of the early 1970s called Kung Fu also served to popularize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on television. With 60 episodes over a three-year span, it was one of the first North American TV shows that tried to convey the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Martial artists and actors such as Jet Li and Jackie Chan have continued the appeal of movies of this genre. Martial arts films from China are often referred to as "Kung Fu movies" (功夫片), or "Wire Fu" if extensive wire work is performed for special effects, and are still best known as part of the tradition of Kung Fu Theater (see also: wuxia, Hong Kong action cinema).
The us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techniques can now be found in most TV action series, although the philosophy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are seldom portrayed in depth.
⑻ 求一篇旅遊業英文參考文獻!! 急!!
Tourism Instry;Core Competence;Construction
Abstract
The study on core competence was originated from the western countries in 1990s.The theory developed quickly and practiced widely. Urban tourism instry was the subject of tourism and had been recognition by every city in domestic. Every city competed drastically. The issue of core competence of urban tourism instry came to my mind under the above backdrop. The study is aiming at developing and summating the present theory system of this issue as well as the practicing method.
The study on core competence of urban tourism instry is a new field in the study of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The paper put forward to the paradigm,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development stratagem of core competence of urban tourism instry.
The study mainly involves the theory of core competence, regional economics, instrial economics and tourism principles, etc. Combining positive study and normal stud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core competence of urban tourism instry.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Fist of all, the paper introces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issue, the main content and methods of this issue. In the second chapter, it introces the origin of the theory, defies the central conceptions. Through comparing the paradigms of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the paper builds up an analyzing paradigm of core competence of urban tourism instry. The third chapter expatiate the paradigm of core competence of urban tourism instry, including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affect factors, the mechanism of developing,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s and index system. The fourth chapter put forward to the stratagem and measures of constructing core competence of urban tourism instry by combining the paradigm, taking Xiamen as a case. The fifth chapter is a conclusion. It generalizes the main research conclusion and the insufficiency in the thesis. ....
www.tibet-tours.cn
Keywords: Urban Tourism Instry; Core Competence; Construction
⑼ 某大國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論文)
目前美國次貸危機已全面爆發,不僅引發了全球金融動盪,而且開始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隨著股市暴跌和信貸收縮,投資者信心崩潰,許多發達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紛紛陷入衰退,世界經濟步入停滯甚至衰退的風險明顯上升。
金融危機及其所帶來的經濟衰退必然會對我國入境旅遊收入、旅遊企業投資和國內旅遊消費產生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首先,入境旅遊可能滑坡。我國入境旅遊客源主要來自於香港、澳門、台灣、韓國、日本、俄羅斯等周邊地區和國家。目前香港、台灣、韓國、日本等均已深受沖擊,股市暴跌,經濟放緩。正如日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其年度施政報告中所提到的,此次金融危機,其破壞力的深度與廣度都遠遠超過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作為我國第一大入境客源國,韓國的經濟也受到顯著影響——韓國財政部10月6日發表的一份報告說,此次金融危機可能使韓國2008年經濟增長率降至4.5%-4.9%以下(今年2月份就職的李明博政府在去年的競選活動中表示要實現7%的經濟增長率,但鑒於不利的經濟形勢,韓國政府不得不調低了目標)。我國第二大入境客源國日本的景氣指數也持續惡化,股市暴跌,經濟下滑。在遠程市場方面,我國入境客源的主體是「西方七國集團」中的美國、英國、德國、加拿大和法國等國。目前這些國家股市低迷,企業投資缺乏信心,私人消費普遍縮減。在此背景下,無論是公務旅遊還是消遣旅遊都將受到影響,而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奧運給我國旅遊業帶來的拉動效應,從而使得入境旅遊增長放緩,甚至出現絕對量的減少。
其次,價格優勢受到削弱。在國內經濟持續衰退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大量發行美元藉以刺激經濟,從而導致美元大幅貶值。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使信貸緊縮問題嚴重危及歐洲,並拖累各國經濟步入衰退,歐元、英鎊貶值壓力加大,人民幣升值加速。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的數據,人民幣兌英鎊匯率中間價繼8月14日首次升破1比13整數關口之後,於9月11日再破1比12關口,並在10月10日創出11.63新高;人民幣兌歐元也在不斷升值,10月7日創出匯改以來的新高,達到1比9.328。此外,人民幣兌日元、港元等其他貨幣也呈現不斷升值態勢。盡管我國的金融體系所受影響相對較小,但人民幣對美元及其他貨幣的持續升值,將削弱我國入境旅遊長期以來所保持的價格優勢。
再次,國內旅遊支出消減。一方面,金融危機加劇了我國A股市場的下滑,使投資者資產縮水,減弱了部分居民的實際購買力。有人稱「中國的中產階級幾乎在股市中被一網打盡」,股市調整的財富「負效應」將前所未有地顯現,旅遊、汽車等以中產階級為主體的消費熱點必將隨之降溫。另一方面,金融危機存在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也使得人們風險厭惡程度普遍上漲,對未來的就業狀況和收入預期不甚樂觀,當居民收入預期不佳時,首先壓縮的就是旅遊等非必需性消費。因此,國內旅遊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最後,企業融資趨於困難。目前全球金融體系處於動盪之中,銀行不良資產大幅上升,為避免風險,銀行普遍惜貸。與此同時,金融危機使「華爾街模式」受到嚴峻挑戰,暴露了現代金融業在產品創新和市場監管等方面存在的嚴重漏洞,有鑒於此,我國政府必然會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緊縮銀根。在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為防止經濟過快下滑和物價過快上漲,中央提出了「一保一控」的宏觀調控政策,一「控」就決定了貨幣政策短期內不可能明顯放鬆。
即使不久前出台的「兩率」下調,也僅僅是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資金困難問題,對度假村、主題公園、旅遊房地產等大型項目建設融資的影響極為有限。因此,受金融危機影響,此類企業融資將趨於困難。
總體來說,在消費方面,此次金融危機將給我國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具體到不同的行業和市場,其影響程度可能有所不同:就行業而言,酒店業、航空業受到的影響更大一些;就分層而言,定位於中、高端市場的企業所受影響更大,而低端市場影響相對較小。在投資方面,將導致大型旅遊項目的融資更加困難。
盡管旅遊業具有一定的恢復能力,但其敏感性有目共睹。從「911」、SARS到海嘯、地震,皆是如此。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上述事件都曾引起了業界的普遍關注,而這一次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至今尚未受到足夠的重視。實際上,上述事件所影響的只是部分國家和地區,而且主要源於心理上的恐懼,而此番金融危機則是全球性的,而且主要是經濟上的沖擊。因此,相比前者而言,這一次金融危機給旅遊業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許會更加深刻、廣泛和持久。對此,我們應有足夠的思想准備和積極的應對措施,切不可心存僥幸或掉以輕心。
⑽ 求鄉村旅遊業相關外文參考文獻(要英語的)
鄉村旅遊業相關外文參考文獻(要英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