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對臨沂發展好紅色文化旅遊提出建議

對臨沂發展好紅色文化旅遊提出建議

發布時間: 2020-12-30 15:03:52

⑴ 臨沂天主教堂的紅色文化

在臨沂城淪陷前兩三天,日軍飛機每天都對城裡狂轟濫炸,日甚一日。其中一枚炸彈投到北大街路南王貞一的雜貨店防空洞里,洞內避難的30 多口老小全被炸死。
西門里蘭山路天主教堂內,擠滿了前來避難的難民。當時,由於日本和德國是同盟國,所以,德國人理所當然就擁有免死牌。正因為當時,天主教堂由德國傳教士服務管理,他們把德國旗高高的插在了教堂鍾樓上以作標記,為避免日軍飛機的轟炸。可是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就在人們以為躲進教堂就萬無一失的時候。「突然,一架敵機從教堂上空呼嘯而過,一枚炸彈落在了教堂的西南側塔尖上,當時,教堂西南側屋面被炸開,教堂內外有 300 多難民被炸死炸傷。其中,正在教堂內祈禱的尤姑娘(蘭山南坊湯家屯人,自幼信奉天主,並立志守貞服務教會),當場被炮彈皮炸死,血肉橫飛,濺在了教堂從南面數第二根石柱上。直到今天,尤姑娘的血跡依然隱約可見。
教堂里德國籍的神父們看到教堂被炸,個個氣憤填膺,他們沒想到日軍竟敢轟炸教堂。為了保障教堂神長教友和難民們的安全,神父們到青島日本領事館交涉。結果,日本以誤炸為名,向臨沂天主教堂賠禮道歉,並賠款重新修復教堂。
4月21日,臨沂淪陷。日寇鐵蹄踏進臨沂城,馬上施行了慘絕人寰的三光政策。窮凶極惡的日本侵略軍在臨沂城的血腥大屠殺持續時間之長、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指。他們挨家挨戶掃盪屠殺,老百姓紛紛越牆逃命。
居住在教堂後面100多歲高齡的夏全貞守貞姑娘回憶說:「當時臨沂城裡極為恐怖,大街上到處是日軍的崗哨,很多老百姓聽說日本人怕德國人,於是紛紛湧入西門里(今蘭山路)天主教堂。包括地下室、大教堂、西側修女院育嬰堂以及蘭山路南教會診所等地方,被城裡的百姓擠得水泄不通,以至於教堂院兒大門都難以關上,僅教堂門外擠不進來的難民,就多達好幾百人。一時間,臨沂天主教堂成了老百姓的避難所。凡是教堂門外的難民,都慘遭日寇殺戮,蘭山路頓時血流成河。教堂門里的難民倖免於難。
由於教堂里全是難民,擠得連插腳的空都沒有。雖然時值陽春三月,但是,根本沒有微風細雨,到處都是血雨腥風。本堂杭神父(德國籍)看到日寇滅絕人性的滔天罪行,很想設法制止,怎奈能力有限,力所能及的只是想方設法地解救難民。他親自安排信友輪流值班,為難民盛湯送飯,披衣蓋被。教堂門外,不時傳來機槍的掃射聲和遇難百姓凄慘的喊叫聲。
一日,一夥日軍小分隊路過西門里天主教堂時,停了下來。他們不敢進教堂殺人,於是,站在教堂門外,誘騙難民走出教堂大門,然後,再用刀槍屠殺。老百姓嚇得硬往教堂院門里擠。教堂看門的先生,趕緊將此事告知了神父。德國籍的杭神父聽說後,非常氣憤,好不容易穿過人群,擠到教堂大門口。恰巧看到一個日本兵正端著刺刀,以下流低級的語言,對著教堂門里的避難婦女說話:「花姑娘的,出來!」此時,杭神父(1930—1953在臨沂教區服務)走上前去,對著那個日本兵「啪啪」一既耳光,日本兵一看眼前站著的大鬍子德國神父,雖然殺人不眨眼,但此時也沒敢出聲,平時,他們見到德國神父都是先行軍禮以示尊敬的。故此,挨了打,也沒敢反抗,只是迅速地一低頭「嘿」了一聲,就趕緊扛著槍,與其他日本兵排成隊,離開了教堂。
據老人回憶:躲藏在臨沂蘭山路教堂、南堂、北堂(北門里路東)的難民,約計4000人左右。
在教堂後面居住的孫建芝老人回憶說:「當時她帶著兩個女兒走投無路,日本兵要侮辱她和兩個女兒,幸虧及時躲進天主教堂避難,才躲過此劫。」
在蘭山公寓居住的王氏回憶說:「當時,有很多人為了逃命,東奔西跑的,後來,躲到天主教堂避難。由於,教堂內難民太多了,糧食和衣服都不夠用。有的人就冒著生命危險,偷偷地走出教堂大門,回家拿東西,結果,在來回的路上,又死在了日軍的槍下。有的為了保命,請神父在後面跟著,實際上是保護著,回家取物。這樣,即拿回了東西,又保全了性命。」某難民瑞路,姓什麼,記不清了,看到了日軍殺人的可怕場面,嚇得欲跳井尋死,幸虧被教堂的人救起,帶回天主教堂避難,後來,他全家人都領洗信教。」
日軍在教堂門外大聲地叫囂,只能在外面殺人,但是,面對教堂內的難民,卻不敢輕舉妄動。
至今依然健在的陳瑞霆老將軍的兒媳,在2010年3月中旬,從北京來臨沂,到達天主教堂時,非常親切地參觀了一遍。她說她是臨沂人,媽媽尊名何雲,兵荒馬亂的年代,自幼是孤兒,由臨沂天主教堂撫養長大。媽媽常對她說,那時,教堂里全是難民以及被教堂收養的女孤兒。她指著二層樓的一間房子告訴我們,她的丈夫,也就是陳瑞霆老將軍的兒子,就是在臨沂教堂大概這個地方出生的,感覺非常親切。 1945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任命陳毅兼山東軍區司令員、山東分局副書記,黎玉代理山東分局書記。
當時,陳毅到山東屬重大機密。因此,他與駐臨沂天主教堂的羅榮桓會面,不是在盛大的歡迎、歡送大會上,而是在一座教堂後面警備森嚴的普通房子里。身體不佳的羅榮桓不顧病痛,連續幾天向陳毅詳細介紹了山東的形勢、周圍的敵情、自己的看法和今後意見。
1945年10月28日,饒漱石抵達臨沂,華中局與山東分局留下的一部分機關合並為中共華東中央局。華東局機關駐在臨沂城西門里路南原德國醫院的舊房子里。
天主教醫院坐落在臨沂教區主教府座堂對過,當時,由德國籍康米爾修女擔任醫院院長,本院在抗日和解放戰爭時期,救治了很多傷病員。特別是1947年5月13日,有陳毅軍長指揮的孟良固戰役打響,萬賓來主教由青島回到臨沂教區主持耶穌復活節。當時,臨沂教區神愛修女會德國籍修女康米爾院長,偕同教會診所40多名修女和護士,救助了無數從前線負傷的解放軍戰士。另外,曾在教堂路南教會醫院學習醫學的天主教守貞姑娘孫蘭修,在孟良崮戰役中,為數以千記的傷病員做過外科手術,解放後被評為沂南縣磚埠鎮衛生院院長。
自從1953年以後,由於社會運動頻發,教會教務活動暫停,房地產被沒收或佔用,路南教會的南堂,佔地20多畝,被臨沂市電影發行公司佔用多年。2004年市政府投資擴建王羲之故居,按照市規劃,房屋被拆除,並入故居。)
今天,雖然我們昔日的教會南堂及修女診所還沒有得到恢復,但是,天主教診所「救死扶傷,大愛無垠」的博愛精神,卻應由我們這一輩來繼承和發揚。我們要知道,今天我們臨沂人民的美好生活,確實是來之不易,所以,我們要倍加珍惜。 1945年8月15日(聖母升天節)抗日戰爭勝利後,羅榮桓在臨沂天主教堂主持了抗戰勝利慶祝大會。由於國內形勢發生突變,中共中央在9月19日《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指示中,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總方針,決定從山東調兵數萬人急進東北,新四軍江南主力北撤,一部分進入山東,決定陳毅、饒漱石到山東工作,羅榮桓赴東北。
1945年10月4日下午,新四軍軍部由江蘇盱眙縣千棵柳村遷至臨沂城蘭山路天主教堂後院二層樓的一樓(建於1905年),住宿全在路南的南堂。羅榮桓身體狀況不佳,依然向陳毅介紹當時山東的形勢及部隊情況,共同研究了堵擊徐州國民黨軍隊北上的作戰方案,接著離開山東去東北,陳毅主持工作。當時,臨沂教區教務正常開展。
1945年10月12日,中央軍委電示陳毅、黎玉等,截斷津浦鐵路,阻止頑軍北上,以保衛解放區。1945年10月15日,津浦前線指揮部成立,陳毅任司令員,黎玉任政委,指揮津浦路戰役,12月27日戰役結束,取得了殲敵2.8萬餘人的重大勝利。
1946年1月7日,中央軍委正式決定新四軍軍部兼山東軍區,統一指揮山東和華中部隊。新四軍軍長陳毅兼任山東軍區司令員,饒漱石任政委,副軍長張雲逸兼任副司令員(4月羅炳輝任第二副軍長兼第二副司令員,由於上樓不便,住營房巷一胡姓居民家),黎玉任副政委、陳士榘任參謀長,舒同任政治部主任,軍部和司令部仍舊駐天主教堂後院。教堂門前掛「新四軍軍部」、「山東軍區司令部」兩個牌子(當時,陳毅到臨沂是絕密,不可能在教堂門前掛這兩塊牌子,很可能是在教堂後院二層辦公樓門前)。軍部和軍區領導還有粟裕、劉瑞龍、譚震林、曾山、黎玉、袁仲賢和唐亮等。在國共兩黨宣布自1月13日停戰後,陳毅等負責同志先後在臨沂會見北平軍調處徐州、濟南執行小組美國、國民黨和中共方代表,並赴濟南、徐州,在談判桌上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堅決斗爭。6月下旬,蔣介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全面內戰隨之爆發。在陳毅等直接指揮下,山東軍民奮起自衛還擊。7月下旬,新四軍軍部名義上仍在臨沂城,實際上常活動於城郊的高都、楊庄一帶。7月27日,陳毅指揮山東野戰軍發起朝陽集戰斗,殲敵5000餘人。繼之,赴華中會商淮北作戰和指揮華中野戰軍展開漣水保衛戰。9月23日,山東、華中兩個野戰軍指揮部奉中央軍委電命合並,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為副司令員,譚震林為副政委。12月15日至19日宿北戰役後,陳毅回到臨沂。這時,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司令部等領導機關已遷到城東北郊、沂河東岸的臨沂縣前河灣村(今屬臨沂市河東區九曲街道),陳毅夫人張茜住在該村鍾維均家。
新四軍軍部駐在臨沂天主教堂長達一年零兩個月,天主教堂為給新四軍軍部指揮作戰,創造了有利的環境,為全國的解放作出了極大的貢獻。(臨沂天主教堂建於1913年,現為臨沂市天主教愛國會和天主教臨沂教區主教府所在地。)

⑵ 臨沂大學「三三三六」紅色育人工程含義是什麼

紅色育人工程是一項系統而龐大的科學工程,按照「三三三六」總體架構整體推進,實現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目標。
(一)全面推進紅色文化「三進」工作
1.依託校園文化建設,做強紅色館、圖書館和博物館「三館」建設,做精電影院、大劇院和音樂廳「三院」建設,做大臨沂大學學報、臨沂大學報和校園網「三媒體」建設。全面推進紅色文化「進校園」。
2.依託精品課程建設,全面推進紅色文化「進課堂」。
3.依託校園文化活動建設,全面推進紅色文化「進頭腦」。
(二)全力開展大學生「三下」實踐
1.開展大學生「下基地」實踐,讓大學生了解歷史。
2.開展大學生「下農村」實踐,讓大學生了解農民。
3.開展大學生「下工廠」實踐,讓大學生了解工人。
(三)全員參與紅色文化「三研」項目
1.研編紅色文化系列教材,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2.研究紅色文化課題,增強學術攻關水平。
3.研發紅色文化產品,彰顯學校辦學特色。
(四)全心做實紅色文化「六個一」活動
1.一場軍訓。高度重視新生軍訓工作,開展為期兩周的新生軍訓活動,2學分。培養和鍛煉學生過硬的身體素質、紀律規范、集體榮譽、崇高品格和「愛黨愛軍」的特殊感情。
2.一場紅歌會。每年在新生中組織開展一次紅歌合唱比賽,強化紅色記憶,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整體「精氣神」。
3.一場紅色運動會。每年舉行一次規模適度的紅色運動會,將紅色文化元素融入到體育等競賽中,為師生打造一個喜聞樂見的運動參與平台。
4.一場紅色演講比賽。鼓勵學生進行紅色文學與文藝創作,通過演講比賽等形式,讓學生思、學、講紅色文化,在學生中普及紅色文化理念。
5.一次紅色文化高端論壇。每年舉行一次全國紅色文化高端論壇,廣泛邀請全國各地紅色文化研究專家,挖掘紅色文化的深刻內涵和重要的育人價值,不斷完善紅色育人工程體系。
6.一次紅色育人評先樹優。每年評選表彰一次紅色育人工作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或紅色文化建設精品,充分發揮先進模範的典型引領作用和輻射帶動作用。

⑶ 紅色革命基地有哪些

1、高郵紅色旅遊景點: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高郵戰役紀念館)、高郵市烈士陵園、華中雪楓大學舊址。自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開放以來,已成為揚州地區,乃至省內外一個重要的獨具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及紅色旅遊景點。

2、邯鄲市涉縣:這走出了改革開放設計師鄧小平和2位元帥、3位大將、18名上將、48名中將,百名一二九師領導擔任國家重要職務,被譽為中國第二代領導搖籃。將軍嶺位於劉鄧大軍129師司令部舊址北角,1986年以後,劉伯承、黃鎮、徐向前、李達、王新亭、袁子欽、趙子岳等將帥靈骨安放在山上。1990年10月,鄧小平親筆為將軍嶺題寫嶺名。

3、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位於江西省南昌市中山路西端洗馬池「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內。舊址原是江西大旅行社,建成1924年,是一座灰色五層大樓,共96個房間。該館佔地面積5000平方米,館藏文物2600餘件。經過維修和更新陳列,現在紀念館共展出具有歷史價值的照片280多張、文物資料60多件,並充分運用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展示南昌起義的全過程及其重大歷史意義。

4、楊靖宇將軍殉難:地位於吉林省靖宇縣城西南7公里處的惡河南岸。為紀念楊靖宇將軍,1962年5月靖宇縣人民在此建立了木質紀念碑,1965年建立鋼筋水泥紀念塔。1978年由縣人民政府組織重新籌建,1980年2月23日落成,佔地400 平方米。吉林省暨靖宇縣在此召開了萬人紀念大會,隆重紀念楊靖宇將軍殉國40周年。

5、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高郵戰役紀念館、侵華日軍向新四軍投降處舊址)位於江蘇省高郵市熙和巷70號,是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是揚州唯一的國家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央視紀錄片東方主戰場、最後一戰攝制組來高郵拍攝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專題。

⑷ 臨沂紅色景區哪個文化最深

在中國有四大來紅色革命根據地,源臨沂的沂蒙山根據地便是其中一個。

革命老區夏令營,是國防教育基地,愛國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區。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