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旅遊產品條件

旅遊產品條件

發布時間: 2020-11-23 09:34:01

❶ 旅遊俱備幾個條件

一、客觀條件
(一) 足夠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一個人的收入水平,或其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決定他能否實現外出旅遊及其外出旅遊消費水平的高低,是其外出旅遊活動實現的重要物資基礎。道理很簡單,旅遊活動是一項消費活動,旅遊者必須為此支付一定的貨幣,才能完成旅遊。但,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收入不可能全部都用於旅遊,所以,最直接決定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並實現旅遊活動的因素,是可自由支配收入。
所謂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指的是在一定時期(通常指1年)內的全部收入扣除納稅、社會花費(健康和人壽保險、老年退休金和失業補貼的預支等)、日常生活必須消費部分(衣食住行等)以及預防意外開支的儲蓄後的剩餘部分。
一個家庭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可以通過恩格爾系數進行相對衡量。恩格爾系數越低,則表明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越高。同時,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多少決定了旅遊者的消費水乎、消費結構以及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和旅遊方式的選擇。可自由支配收入的越多,旅遊者可能選擇的旅遊活動的距離越遠,選擇舒適快捷的交通方式的餘地越大;用在食、宿、游、購、娛方面的花銷越多,行的費用支出比例相對降低;可自由支配收入的越多,旅遊消費額也越高。反之,則呈相反方向變化
(二)足夠的閑暇時間
1.閑暇時間
一個人即使擁有很強的經濟實力,具備了足夠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但不能說明他就可成為旅遊者。因為,旅遊者的旅遊活動都表現為異地性,旅遊者必須離開常住地前往異地參觀訪問,這就要求旅遊者只有擁有足夠的閑暇時間,參能完成旅遊活動。足夠的閑暇時間,是一個人實現旅遊、成為旅遊者的又一必備的客觀條件。
那麼,何謂閑暇時間?對休閑時間的認識和理解首先需要從人生的時間構成談起。一般地說,人生時間可分成工作時間、生活時間和閑暇時間這三個部分。工作時間即指人們為了維持個人和家庭生存的必要勞動時間,包括法定的就業工作時間和必要的附加工作時間,對於學生指學習時間;生活時間是指為了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如吃飯、睡覺)以及處理日常瑣事(如家庭事務、必要的社交活動)等而花費的時間。
由此可見,閑暇時間指的是人們除去工作和生活時間以外,可用於自由支配從事娛樂、消遣、社交或其他自己所感興趣的活動的時間,亦稱自由時間或可自由支配時間。
2.閑暇時間分布旅遊
閑暇時間是人們非工作時間中的一部分,在現代社會中,它有四種分布情況:
每日閑暇、每周閑暇以及公共假日和帶薪假期。
每日閑暇是每天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之餘的閑暇時間,其特點零散地分布在一天中的幾個時段中,雖可用於休息或娛樂,但卻很難用於旅遊活動。
每周閑暇通常指周末休息日或每周輪休日。目前,我國與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已實行了5天工作制,周末休息兩天。(我國自1995年5月1日起實行每周五天工作制)。此閑暇時間雖比較集中,但由於時間短,一般只適合開展一些近距離旅遊活動。
公共假日即通常說的法定節假日。由於各國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原因,其公共假日的分布也有所不同。西方國家最典型的公共假日是聖誕節、復活節。目前,我國的公共假日有元旦、春節、清明、「五一勞動節」、端午、「十一國慶節」和中秋公共假日通常連續多日,這為人們外出的探親訪友或旅遊度假的提供了好時機,公共假日形成了旅遊的高峰期。
帶薪假期,這是一些經濟發達國家以法律的形式規定的對就業員工實行帶薪休假優惠制度。這種假期時間長,如瑞典為6周,西歐乎均為4周,美國一般為2~4周,歐洲每年平均期限大約是22~25個工作日,它是人們開展旅遊活動的絕好時機,西方國家大多數旅遊者都是藉助帶薪假期進行國際旅遊的。我國國家旅遊局向政府建議實施帶薪假期,帶薪假期也將成為人們旅遊度假的出行時機。
(三)其他客觀備件
擁有足夠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足夠的閑暇時間是一個人實現旅遊活動的兩個重要的基本條件。但這並不等於說,一個人只要具備了這兩項條件便肯定能成為旅遊者。實際上,一個人能否成為現實的旅遊者,還要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這些因素可分為兩類。
1.個人因素
從個人因素來說,年齡、性別、種族、教育程度等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的旅遊活動的實現。但其中有兩個因素最為重要。一是個人身體狀況。一個人要出去旅遊就必須具有一定的體力,否則可能難以成行。旅遊者中以身強力壯的中青年人佔多數,根據國家旅遊局對來華國際旅遊者的統計,50歲以下的旅遊者占旅遊總人數的80%左右。而許多老年人雖然有退休收入,有充分的餘暇時間,但其外出旅遊的比例仍較低,究其原因在於他們自身年齡增高,體力不支。由此看來,旅遊業界須針對老年人市場推出一些適合他們身體狀況的旅遊產品;二是家庭狀況。很多調查表明,有4歲以下嬰幼兒的家庭,因小孩拖累,外出旅遊的可能性很小。
2.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的包括很多,但主要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社會治安環境、科技水平等方面內容。一個國家政府的外交政策往往決定旅遊的可能性;社會環境安定、政治觀點相近的國家和地區能吸引旅遊者,而政治、經濟、社會治安等各方面處在不穩定狀態的地區,旅遊者就會望而卻步。如中東、海灣地區本是頗具旅遊吸引力的地區,然而近些年來由於戰亂不斷,旅遊者不敢前往;科技水平尤其是交通運輸技術的發展,可極大地推動旅遊的發展。類似的因素還有更多,不必一一列舉了,因為在這里,我們主要是從旅遊者本身必備的條件來談客觀影響因素的。

二、主觀條件
(一)旅遊動機及其產生機制
一個人具有了旅遊者的形成的客觀條件,並不等於就能成為旅遊者,如果他沒有主觀上的旅遊意願,照樣也不可能成為旅遊者,也就說旅遊者的形成除了客觀條件外,還需要主觀條件,而這一主觀條件就是旅遊動機。

❷ 旅遊經濟形成的條件及過程

旅遊經濟的形成是旅遊活動向商品化發展的過程,從旅遊經濟的發展歷史看,三次工業革命促使社會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商品生產和交換的迅速發展,從而為現代旅遊經濟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物質,技術和經濟條件,而旅遊業的發展對目的地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又有著一定的作用和影響。
表1 三次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拉動 單位 (百分比)

年份 國內生產總值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2000 8.4 0.4 5.1 2.9
2001 8.3 0.4 3.9 4.0
2002 9.1 0.4 4.5 4.2
2003 10.0 0.3 5.9 3.8
2004 10.1 0.8 5.3 4.0
2005 10.2 0.6 5.6 4.0
表2 就業人員構成 單位(百分比)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第一產業 50.0 50.0 49.1 46.9 44.8
第二產業 22.3 21.4 21.4 22.5 23.8
第三產業 27.7 28.6 28.5 30.6 31.4
表3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國內旅遊收入(億元) 3175.54 3522.36 3878.36 3442.27 4710.71 5285.86
國內旅遊人次(萬人次) 74400 78400 87800 87000 110200 121200
旅行社職工數(人) 164336 192408 279147 249802 246219
通過以上三組統計數據的分析: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而有度發展旅遊業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一)增加地方國民經濟收入,平衡地區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異。
據有關資料研究表明,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300美元時,人們即產生旅遊需求,根據客源時常分析我們可以認為:一般經濟發達地區產生的遊客較多,他們到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旅遊,其消費對目的地來說是一種外來經濟的注入,從而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有助於縮小地區差異。即發展國內旅遊可以實現國內地區間的轉移,從而進行再分配,有利於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而對於目的地來說,合理有度發展旅遊業可以增加地方收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二)有助於增加就業機會。
通過表三我們可以看出,旅遊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供就業和解決就業問題上有著特殊的意義。
(1)旅遊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
(2)旅遊業中就業崗位層次眾多,尤其是基層工作人員較多,可以吸納大量婦女和剛步入社會的青年。
(3)旅遊業的發展可帶來更多的相關行業就業機會,據有關研究資料表明,旅遊業直接就業人員數同其所帶來的相關行業的就業人數的比例為1:5。
(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相關經濟部門和行業的發展。
按照發展經濟學的觀點,經濟的發展就是經濟結構的成功轉變,作為區域結構的重要內容,產業結構的轉變對於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而產業結構的轉變和調整必須落實到具體產業部門的增長上。而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上有著一定的地位和作用。
遊客在目的地逗留期間的消費需求要求旅遊業必須提供足夠的設施設備和消耗物資,旅遊業因而成為國民經濟中許多其他行業產品的服務消費市場。
此外,發展區域旅遊,對於區域社會文化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有利於提高民眾素質,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旅遊是一種社會文化活動,可以促進區域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伴隨區域旅遊活動的開展,各項接待服務工作必然根據遊客的需要而提高,一方面促進工作人員服務技能水平和素質的提高,另一方面,伴隨著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響加強普通民眾對外界的感知,從而促使一些陋習的改變,進而適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通過旅遊活動的開展,也促使民眾對區域旅遊資源有新的認識,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驅使下,能夠加強旅遊資源的保護工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區域旅遊資源的破壞。
有助於增進各區域間,各民族間的相互了解,消除地方誤解,維護民族團結和穩定,共建和諧社會。
中國有56個民族,民族習慣,風俗差異,旅遊是人們之間直接交往的重要手段,通過接觸和交流,必然會增進各民族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穩定。
同時,通過發展區域旅遊,能夠提高外界對本地區的感知和新認識,從而能夠達到宣傳和樹立城市形象的目的。
有助於促進目的地地區文化的保護和發展。
旅遊活動是依託文化而開展的,文化是旅遊業發展的一個必備條件,旅遊活動從文化角度出發,是一種文化與另一種文化的交流。
由於旅遊業的發展,原先幾乎被人們遺忘的傳統習俗和文化活動得到恢復和開發,傳統的明間藝術受到重視和發揚,瀕臨湮滅的歷史文物得到修復和維護,它們不僅成為獨特的旅遊資源受到遊客的歡迎,而且也激發了當地人民對其傳統文化的自豪感。
(四)有助於推動科學,技術,文化的交流和發展。
現代商務旅遊,專業旅遊和會議旅遊的發展,起著傳播知識和交流科學技術的作用。從遊客產生地分析,經濟文化發達地區產生的遊客多,通過這樣的交流,一方面,目的地的傳統文化可以得到繼承和發展;另一方面,目的地地區可以獲得先進文化注入,信息渠道得以拓展,經營管理理念可以得到更新,從而進一步適應當前時常發展的需要。
有助於促進目的地地區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
為適應旅遊業的發展,幾帶地區的基礎設施會不斷改進,旅遊資源及環境會得到修整和完善,為遊客服務的生活設施也會響應增加,從客觀上能夠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有利於提高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從旅遊業的運行現狀看,旅遊業符合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總潮流,與發展綠色產業相適應,而且旅遊業還是一種朝陽產業,正呈現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正因為如此,很多地方政府盲目的認為旅遊業是「無煙工業」,「綠色工業」,甚至有些地方盲目地把旅遊業作為地方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來發展。
保繼剛在《旅遊區域經濟影響研究述評》一文中提到這樣兩種旅遊對區域經濟貢獻的研究方法,即乘數理論和收入流轉分析法:
「鑒於旅遊業綜合性強和涉及面廣的特點,旅遊學界在一些旅遊經濟學著作中往往對經濟學的乘數理論加以修正和發展,形成旅遊乘數理論,並加以說明旅遊業「興一業,旺百業」的產業關聯性。乘數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乘數理論反映了現代經濟的特點,即由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相互聯系,任何部門最終需求的變動都會自發的引起整個經濟產出就業等水平的變動,後者的變化量與引起這種變動的最終需求量之比即是乘數。
「Kreatzwiser從微觀經濟學角度出發,對旅遊業對區域經濟影響提出收入流轉分析,以一個酒店的經營為例,指出一個旅遊者支出(即在當地的旅遊收入)在家庭和當地不同產業部門之間將產生4種形式的流轉:
直接收入:酒店(代表當地旅遊零售商)因旅遊者支出而獲得的收入
間接收入:當地家庭和當地旅遊批發商因酒店的購買行為而獲得的收入
誘發收入:因當地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交易行為而獲得的收入
收入漏損:因當地任何經濟主題的對外支付行為而損失的當地收入
在這里對收入流轉形式的總結,實際上與旅遊乘數分析最初所提出的研究對象並無差別,其之間不同之處在於乘數效應不會關注像酒店這樣一個獨立經濟主體的經營行為,不會關注在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收入流轉問題,它只是截取流轉的開始和結束兩個片段,通過一些簡化的運算關系來景泰的開帶旅遊對區域經濟的影響程度。收入流轉分析的優點在於,他可以清楚的從細節方面描述當地行業的一個企業,一個家庭的層次,不需要太多的統計資料,數據更新也比較容易,可以切實的說明一個方面的問題。這似乎像是旅遊乘數分析的一種返璞歸真的發展,從宏觀轉向微觀,從模糊轉向精細,但是最終能夠揭示旅遊對區域經濟影響的真實過程。
一種普遍的誤解是:旅遊經濟總是有利於地方經濟的繁榮,旅遊對經濟的影響研究主要強調的是旅遊給目的地帶來的利益而沒有考慮成本和代價,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旅遊所帶來的許多利益,如增加收入和就業機會,是有形的和相對容易測量的,而成本和代價,如噪音、擁擠和污染,是無形的,很難用經濟指標來測量。二是,旅遊的經濟影響研究通常是由倡導發展旅遊的人所進行的,他們極力誇大其經濟效益,其目的是要讓決策者和社區居民產生樂觀情緒。然而也有研究者提出,不能盲目相信旅遊發展對地方經濟的影響都是正面的。例如Wong利用回歸模型證明了如下假設:旅遊在地方經濟里所佔比重的增加可能直接導致很多政府開支的增加,並超過發展其他產業所導致政府開支增加的幅度,因此造成地方收入(政府收入)方面更多的漏損(這里假設了政府主要是向區域外購買)。只依靠國家曾系的旅遊經濟影響研究,是無法分析並得出這種結論的,也就可能讓地方政府片面的認識問題,從而做出不利於地區經濟發展的錯誤決策。
因此,作為地方政府,發展區域旅遊經濟,研究旅遊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全面客觀的加以評價分析:
(一)
可行性:包括當地的物質經濟基礎,旅遊資源以及客源市場。
1、 從旅遊產品的構成看,2、 一個完整的旅遊產品包括旅遊資源,3、 旅遊服4、 務、旅遊設施、旅遊購物品和旅遊通達性無方面要素。
(1)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能為旅遊業開發和利用,並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和因素。旅遊資源是旅遊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載體,是旅遊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旅遊資源的價值越高,旅遊業也就越容易發展,旅遊目的地的旅遊收益也就越大,而旅遊資源價值的大小取決於其本身固有的質量、所處位置、及可進入性,旅遊資源的價值越高,旅遊業也就越容易發展,旅遊目的地的旅遊收益也就越高,而旅遊資源價值的大小取決於本身固有的質量、所處位置和可進入性的結合情況。因此對旅遊資源的評價中必須堅持客觀實際原則,全面系統原則、動態發展原則、效益估算原則和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原則,旅遊者是旅遊活動的主體,旅遊業就是以旅遊者為對象,為其旅遊活動創造便利條件並提供其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的綜合性產業。同其他傳統行業相比,具有明顯的需求趨向定義,因此在對旅遊資源開發過程中,應綜合考察客源市場分布及其周邊相似旅遊資源的開發進程,避免造成本地區旅遊資源開發建設失去特色。
(2)旅遊服務是旅遊產品的核心。旅遊者購買的旅遊產品除少量的生活必需品和旅遊紀念品外,大量的是無形服務,包括導游服務、交通服務和旅友商品服務。
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的旅遊質量的感知很大程度上受旅遊服務質量的影響,因此旅遊服務質量是發展旅遊可行性考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取決與從業人員的素質和受教育程度,即在旅遊服務環節上必須考慮當地政府是否能夠有能力完成人才隊伍建設。
(3)旅遊設施是直接或間接向旅遊者提供服務所憑借的物質條件,旅遊設施一般分為接待設施和基礎設施兩大類。
①旅遊接待設施是旅遊經營者用來直接服務於旅遊者的憑借物,主要包括住宿、餐飲、交通、游覽等設施。
②旅遊基礎設施是指旅遊目的地城鎮建設的公共設施,包括旅遊目的地的道路交通系統,水、熱、點、氣供應系統,廢水、廢物、廢氣排污處理系統,郵電通訊系統等。
而旅遊設施的建設必須依賴一定的物質經濟基礎,在對這些設施建設規劃中,必須充分考慮當地的經濟狀況,政府財政收入,用地狀況等因素,分清輕重緩急,合理有步驟的建設,避免重復建設和財政透支。
(二)堅持乘數效應與收入流轉相結合,全面客觀分析研究旅遊經濟對區域經濟的影響,確定目標期望,控制投入成本,給旅遊經濟在區域經濟中一個合理定位,避免盲目地把旅遊業作為區域經濟的支柱產業發展。
旅遊業不同於旅遊事業,二者的區別在於,旅遊事業並非以發展經濟為唯一目的,而旅遊業作為一項產業,其根本目的在於通過對旅遊的推動,促進和提供便利服務來從中獲取經濟收益。

❸ 一個旅遊景點,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管理辦法索引號:發文號:生成日期:2008-5-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令 (第23號令)《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管理辦法》業經2005年7月6日國家旅遊局局長辦公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公布,自2005年8月5日起施行。
國家旅遊局局長 邵琪偉
二○○五年七月六日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管理辦法
第一條 為了全面推行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工作,規范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程序,促進旅遊景區發展,特製定本辦法。
第二條 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工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GB/T 17775—2003)及國家旅遊局頒布的有關評定細則進行。
第三條 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工作,遵循自願申報、分級評定、動態管理、分類指導的原則。
第四條 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正式開業從事旅遊經營業務一年以上的旅遊景區,包括風景區、文博院館、寺廟觀堂、旅遊度假區、自然保護區、主題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游樂園、動物園、植物園及工業、農業、經貿、科教、軍事、體育、文化藝術等旅遊景區,均可申請參加質量等級評定。
第五條 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是指對具有獨立管理和服務機構的旅遊景區進行評定,對園中園、景中景等內部旅遊點,不進行單獨評定。
第六條 國家旅遊局負責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標准、評定細則的制訂工作,負責對質量等級評定標准實施進行監督檢查。
第七條 國家旅遊局組織設立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負責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工作的組織和管理。
各省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組織設立本地區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並報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備案。根據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的委託,省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進行相應的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工作的組織和管理。
第八條 3A級、2A級、1A級旅遊景區由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委託各省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負責評定。省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可以向條件成熟的地市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再行委託。
4A級旅遊景區由省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推薦,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
5A級旅遊景區從4A級旅遊景區中產生。被公告為4A級旅遊景區一年以上的方可申報5A級旅遊景區。5A級旅遊景區由省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推薦,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評定。
第九條 各級旅遊景區的質量等級評定工作按照「創建、申請、評定、公告」的程序進行。
第十條 參加創建質量等級的旅遊景區要按照國家標准和評定細則的要求,制定創建計劃,明確責任目標,落實各項創建措施。
第十一條 旅遊景區在創建計劃完成後,進行自檢。自檢結果達到相應等級標准和細則規定的旅遊景區,填寫《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報告書》,並向當地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提出評定申請。經當地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審核同意,向上一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推薦參加相應質量等級的正式評定。
第十二條 現場評定工作由負責評定的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委派評定小組承擔。評定小組採取現場檢查、資料審核、抽樣調查等方式進行現場評定工作。
第十三條 現場評定符合標準的旅遊景區,由負責評定的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批准其質量等級,並向社會公告。
第十四條 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適時公告新達標的各級旅遊景區名單。
第十五條 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現場工作由具有相應資格的檢查員擔負。根據所評定的旅遊景區的資源類型與特色,應有一名相應專家作為評定小組成員。
第十六條 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檢查員分為國家級檢查員和地方級檢查員。國家級檢查員由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聘任。地方級檢查員由省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聘任。
第十七條 檢查員要接受旅遊景區的監督,不得徇私舞弊。各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要加強對檢查員的監督管理,對有違規行為的檢查員取消其檢查員資格。
第十八條 被委託的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出現違規操作的,上級評定機構可以撤銷委託其已獲得的最高等級的評定許可權。
第十九條 各級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機構對所評旅遊景區要進行監督檢查和復核。監督檢查採取重點抽查、定期明查和不定期暗訪以及社會調查、聽取遊客意見反饋等方式進行。全面復核至少每三年進行一次。
第二十條 等級復核工作主要由省級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組織和實施。全國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有計劃、有重點進行復核。
第二十一條 經復核達不到要求的,或被遊客進行重大投訴經調查情況屬實的景區,按以下方法作出處理:
1、由相應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根據具體情況,作出簽發警告通知書、通報批評、降低或取消等級的處理。對於取消或降低等級的景區,需由相應的評定機構對外公告。
2、旅遊景區接到警告通知書、通報批評、降低或取消等級的通知後,須認真整改,並在規定期限內將整改情況上報相應的等級評定機構。
3、凡被降低、取消質量等級的旅遊景區,自降低或取消等級之日起一年內,不得重新申請新的資質等級。
第二十二條 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簽發警告通知書、通報批評、降低或取消等級的處理許可權如下:
1、1A、2A、3A旅遊景區達不到標准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有權簽發警告通知書、通報批評、降低或取消等級。降低或取消等級的通知,須報國家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備案。
2、4A、5A旅遊景區達不到標准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有權簽發警告通知書、通報批評,並報國家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備案。如認為應作出降低或取消等級的處理,須報國家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審批。
3、國家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有權對各質量等級的旅遊景區,作出簽發警告通知書、通報批評、降低或取消等級通知的處理,但需事先通知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旅遊局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
第二十三條 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的標牌、證書由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統一製作,由相應評定機構頒發。
第二十四條 旅遊景區質量等級標牌,須置於旅遊景區主要入口最明顯位置,並在對外宣傳資料中正確標明其等級。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由國家旅遊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自二00五年八月五日起施行,一九九九年九月三十日制定的《旅遊區(點)質量等級評定辦法》同時廢止。

❹ 簡述旅遊目標市場應具備的條件

(1)具有未被滿足的旅遊需求。這包含兩層意思:一個是指這個目標市場對本企業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有需求、購買慾望和購買能力;另一個是指這種旅遊需求未被市場上的旅遊企業所滿足,或滿足程度不夠。
(2)本企業有能力滿足這一旅遊需求。即在滿足這種旅遊需求方面企業有一定的競爭優勢,這主要體現在:一方面企業能夠根據旅遊者的需求提供這種產品和服務;另一方面企業能夠發揮自己管理和銷售等方面的優勢,通過適宜的渠道、強有力的營銷手段去爭取目標市場,從而佔領該市場。
(3)在滿足旅遊需求的同時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即在旅遊企業進人或佔領該目標市場後,企業所獲得的經濟效益能夠抵償營銷費用並有相當的盈餘,達到企業的經營目標。旅遊企業在選擇目標市場時,尤其要注意這一點。

❺ 旅遊產生的條件有哪些

1、可支配的自由時間,
2、有出遊的動機;
3、除去生活所需的外剩餘可自由支配的錢。

❻ 開發旅遊景點需要什麼條件

首先要了解土地情況,如土地用地性質等,如果投資商准備開發500畝,投資商就要了解這500畝之內有多少是林地,多少村民承包地等等。

然後,根據土地不同情況找到土地的使用者或擁有者,比如村民委員會、個人、承包人等,與之溝通,征詢他們的意見,看是否能夠發展旅遊業。

如果土地使用者或土地擁有者同意開發,要與相關人員簽署意向性協議書,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村民委員會去解決相關問題,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一定簽訂書面協議書,並加蓋政府公章;如果不同意,之後的事情就無法進行了。

之後,與縣級旅遊相關部門溝通,徵得縣級領導同意,並達成初步協議,完成先關流程。這樣項目開發就征取得了村民和政府的認可,開發商就開發項目做可行性研究報告。

最後,攜帶土地使用者或擁有者簽訂的土地意向協議書和可研報告到發改委/局提交申請,填寫立項申請表。提交申請後,發改委/局會根據上位規劃進行立項。

(6)旅遊產品條件擴展閱讀

單一的旅遊產業既可以帶來收獲,也蘊含著風險。因為旅遊業受到外部影響很大,自然災害、經濟和人們消費取向的變化都會影響到旅遊市場。這個景區的開發正好處於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人們收入相應增長,旅遊需求擴大,伴隨著家庭轎車的普及,景區的遊客數量也快速增長。

但是這不意味著旅客一定會持續增加,也不意味著旅遊經營者特別是當地牧民的收入一定會持續增加。事實上,單一化的產業經常更符合資本的需求,而不是當地牧民的需求。

短期內實現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從而使農民迅速從旅遊中增加收入,這是許多決策者所希望的。但是對於許多農村地區,過度開發旅遊,旅遊徹底替代本地農民的生計方式,並不是一個理性的選擇。如果鄉村旅遊都用旅遊文化替代了本土文化,鄉村旅遊也就失去了其核心意義。

❼ 構成旅遊者應具備的條件是什麼

一、客觀條件
(一) 足夠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一個人的收入水平,或其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富裕程度,決定他能否實現外出旅遊及其外出旅遊消費水平的高低,是其外出旅遊活動實現的重要物資基礎。道理很簡單,旅遊活動是一項消費活動,旅遊者必須為此支付一定的貨幣,才能完成旅遊。但,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收入不可能全部都用於旅遊,所以,最直接決定一個人能否成為旅遊者並實現旅遊活動的因素,是可自由支配收入。
所謂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指的是在一定時期(通常指1年)內的全部收入扣除納稅、社會花費(健康和人壽保險、老年退休金和失業補貼的預支等)、日常生活必須消費部分(衣食住行等)以及預防意外開支的儲蓄後的剩餘部分。
一個家庭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可以通過恩格爾系數進行相對衡量。恩格爾系數越低,則表明可自由支配收入水平越高。同時,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多少決定了旅遊者的消費水乎、消費結構以及旅遊者對旅遊目的地和旅遊方式的選擇。可自由支配收入的越多,旅遊者可能選擇的旅遊活動的距離越遠,選擇舒適快捷的交通方式的餘地越大;用在食、宿、游、購、娛方面的花銷越多,行的費用支出比例相對降低;可自由支配收入的越多,旅遊消費額也越高。反之,則呈相反方向變化
(二)足夠的閑暇時間
1.閑暇時間
一個人即使擁有很強的經濟實力,具備了足夠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但不能說明他就可成為旅遊者。因為,旅遊者的旅遊活動都表現為異地性,旅遊者必須離開常住地前往異地參觀訪問,這就要求旅遊者只有擁有足夠的閑暇時間,參能完成旅遊活動。足夠的閑暇時間,是一個人實現旅遊、成為旅遊者的又一必備的客觀條件。
那麼,何謂閑暇時間?對休閑時間的認識和理解首先需要從人生的時間構成談起。一般地說,人生時間可分成工作時間、生活時間和閑暇時間這三個部分。工作時間即指人們為了維持個人和家庭生存的必要勞動時間,包括法定的就業工作時間和必要的附加工作時間,對於學生指學習時間;生活時間是指為了滿足人們的生理需要(如吃飯、睡覺)以及處理日常瑣事(如家庭事務、必要的社交活動)等而花費的時間。
由此可見,閑暇時間指的是人們除去工作和生活時間以外,可用於自由支配從事娛樂、消遣、社交或其他自己所感興趣的活動的時間,亦稱自由時間或可自由支配時間。
2.閑暇時間分布旅遊
閑暇時間是人們非工作時間中的一部分,在現代社會中,它有四種分布情況:
每日閑暇、每周閑暇以及公共假日和帶薪假期。
每日閑暇是每天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之餘的閑暇時間,其特點零散地分布在一天中的幾個時段中,雖可用於休息或娛樂,但卻很難用於旅遊活動。
每周閑暇通常指周末休息日或每周輪休日。目前,我國與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已實行了5天工作制,周末休息兩天。(我國自1995年5月1日起實行每周五天工作制)。此閑暇時間雖比較集中,但由於時間短,一般只適合開展一些近距離旅遊活動。
公共假日即通常說的法定節假日。由於各國不同的歷史文化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原因,其公共假日的分布也有所不同。西方國家最典型的公共假日是聖誕節、復活節。目前,我國的公共假日有元旦、春節、清明、「五一勞動節」、端午、「十一國慶節」和中秋公共假日通常連續多日,這為人們外出的探親訪友或旅遊度假的提供了好時機,公共假日形成了旅遊的高峰期。
帶薪假期,這是一些經濟發達國家以法律的形式規定的對就業員工實行帶薪休假優惠制度。這種假期時間長,如瑞典為6周,西歐乎均為4周,美國一般為2~4周,歐洲每年平均期限大約是22~25個工作日,它是人們開展旅遊活動的絕好時機,西方國家大多數旅遊者都是藉助帶薪假期進行國際旅遊的。我國國家旅遊局向政府建議實施帶薪假期,帶薪假期也將成為人們旅遊度假的出行時機。
(三)其他客觀備件
擁有足夠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和足夠的閑暇時間是一個人實現旅遊活動的兩個重要的基本條件。但這並不等於說,一個人只要具備了這兩項條件便肯定能成為旅遊者。實際上,一個人能否成為現實的旅遊者,還要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這些因素可分為兩類。
1.個人因素
從個人因素來說,年齡、性別、種族、教育程度等可能影響到一個人的旅遊活動的實現。但其中有兩個因素最為重要。一是個人身體狀況。一個人要出去旅遊就必須具有一定的體力,否則可能難以成行。旅遊者中以身強力壯的中青年人佔多數,根據國家旅遊局對來華國際旅遊者的統計,50歲以下的旅遊者占旅遊總人數的80%左右。而許多老年人雖然有退休收入,有充分的餘暇時間,但其外出旅遊的比例仍較低,究其原因在於他們自身年齡增高,體力不支。由此看來,旅遊業界須針對老年人市場推出一些適合他們身體狀況的旅遊產品;二是家庭狀況。很多調查表明,有4歲以下嬰幼兒的家庭,因小孩拖累,外出旅遊的可能性很小。
2.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的包括很多,但主要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社會治安環境、科技水平等方面內容。一個國家政府的外交政策往往決定旅遊的可能性;社會環境安定、政治觀點相近的國家和地區能吸引旅遊者,而政治、經濟、社會治安等各方面處在不穩定狀態的地區,旅遊者就會望而卻步。如中東、海灣地區本是頗具旅遊吸引力的地區,然而近些年來由於戰亂不斷,旅遊者不敢前往;科技水平尤其是交通運輸技術的發展,可極大地推動旅遊的發展。類似的因素還有更多,不必一一列舉了,因為在這里,我們主要是從旅遊者本身必備的條件來談客觀影響因素的。

二、主觀條件
(一)旅遊動機及其產生機制
一個人具有了旅遊者的形成的客觀條件,並不等於就能成為旅遊者,如果他沒有主觀上的旅遊意願,照樣也不可能成為旅遊者,也就說旅遊者的形成除了客觀條件外,還需要主觀條件,而這一主觀條件就是旅遊動機。

❽ 旅遊客源市場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旅遊客源市場是指旅遊區內某一特定旅遊產品的實際購買者和潛在購買者。

客源市場是一個人口眾多、構成復雜的巨大市場。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信仰,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文化興趣和不同的旅遊需求。因此,客源市場的需求是多樣化的。






作為旅遊目的地,有必要通過調查研究,確定不同市場環境下客源的不同需求。我們不能依靠主觀臆斷,而應採取有效的方法來滿足客源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影響旅遊市場的季節性因素有兩個方面:






一是旅遊者休閑度假的季節性。例如,德國人出國的高峰期是春季,而日本人則集中在8月份。






二是旅遊資源的季節性,如秦皇島海濱浴場在夏季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避暑,而哈爾濱則在寒冷的冬季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形成了旅遊市場的強烈季節性。旅遊經營者除了充分利用旺季外,還應開發受旺季影響較小的產品或創新淡季旅遊產品,打破旅遊的季節性限制。



(8)旅遊產品條件擴展閱讀:

21世紀的旅遊業,將主要突出以下變化和特點:

(1)旅遊將成為人們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規模會逐年擴大;旅遊經營將實現集團化、網路化、國際化,競爭將進一步加劇;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將成為世界旅遊的熱點地區,中國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2)傳統觀光旅遊將讓位於休憩度假旅遊,散客旅遊已慢慢成為主流;突出主題化旅遊特色(含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深層次文化特色),強調個性化服務。

(3)生活旅遊成為了一種新的旅遊時尚,「回歸自然」、「擁抱自然」和「感受自然」已形成現代旅遊的追求和文明標志。

(4)可持續旅遊已成為現代旅遊追求的最高目標。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環境規劃署和世界旅遊組織等在西班牙召開了「可持續旅遊發展世界會議」。

通過了《可持續旅遊發展憲章》、《可持續旅遊發展行動計劃》等重要文件,強調旅遊發展必須建立在生態環境的承受力基礎上,並符合當地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的發展脈絡和道德規范。

❾ 旅遊資源轉化為旅遊產品的三個基本條件

您好,首先我們給旅遊資源下個定義: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指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於旅遊目的的人工創造物。要作為景點大多數都有其自己的內容,即有故事或者吸引旅遊者的地方。從風景旅遊資源顧名思義即有特定的地理位置(山水,自然存在),針對日益增長的經濟,人們的旅遊價值觀有了提高,我想除了給人身體上的感受最重要的即服務,服務是虛的概念,但也是一種旅遊資源,畢竟旅遊作為人們放鬆身心的方式,最重要的還是給旅遊者精神上的滿足。其次,人文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總結一下,旅遊資源轉變為景點沒有特定的條件,關鍵在於怎麼發揮資源的價值。希望能幫到您!

❿ 成立一個旅遊產品開發公司需要具備些什麼條件

有篇文章可能會有幫主:我國的一些旅行社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將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宣傳促銷上,而不在旅遊產品設計上多投入。旅遊產品開發資金投入的嚴重不足是造成產品開發後勁不足、品種少、無特色的重要原因。

高素質的產品設計人才缺乏
目前旅行社普遍缺乏高素質的產品設計人才,我國的旅遊產品設計人員大都是具有豐富旅遊從業經驗的人員,他們沒有專業的理論指導。他們所設計的旅遊產品,往往能被消費者接受;但是他們的設計有時會走入一種誤區:沒有考慮到市場的變化和旅遊者需求的多樣化。許多大中專畢業生加入這一行業,他們有專業的理論知識,但缺乏必要的實踐鍛煉,設計出的旅遊產品往往脫離市場,無法為旅遊者所接受。旅遊產品設計人員應該是既具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只有這樣,才能設計出消費者所需要的旅遊產品,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站穩,才能從總體上促進旅遊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旅遊產品開發的對策建議

充分認識旅遊產品開發的重要性
首先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和旅行社要充分認識旅遊產品開發的重要性。旅遊產品設計開發的意義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旅遊資源的開發最終體現在旅遊產品上,旅遊資源優勢能否轉化為經濟優勢,與旅遊產品開發合理與否密切相關。
第二,穩中有增的客源是旅遊企業發展壯大的前提和基礎,開發具有強大吸引力的旅遊產品是吸引遊客的主要載體,尤其加入世貿組織後,隨著外資旅行社進入門檻的降低,旅遊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誰能強占市場的核心部分,關鍵在於旅遊產品能否迎合遊客的需要,能否打動遊客的心。
第三,隨著人們對旅遊產品需求出現多樣化、專業化、個性化的趨勢,旅遊產品設計開發要迎合這種趨勢的變化而變化,重視旅遊產品的設計開發,開發出多樣化、個性化的旅遊產品。

注重市場調研
與西方旅行社相比,我國旅行社在產品設計與生產過程中最缺乏的一點就是不進行或不注重市場調研。我國的旅行社推出的旅遊產品往往是根據經營者的主觀判斷,只是一味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其原因在於對旅遊產品市場調查重視程度不夠。作為旅行社,只要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把握市場需求的動態,只有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開發出適銷對路的產品。
旅遊產品的設計不是孤立的,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也不能孤立的談產品設計,而要把它與市場調研、可行性分析相結合。進行市場調研工作有助於分析旅遊市場動態,細分市場,進而有的放矢的進行旅遊產品設計開發。只有進行大量的市場調研,抓住轉瞬即逝的市場契機,設計出的旅遊產品才能為廣大旅遊者所接受。不進行市場調研就開發旅遊產品,其結果必然是不被市場接受。

靠特色與內涵樹立品牌
我國的旅遊產品的開發過程,多則幾個月,少則幾天就能完成,這樣隨意、不慎重的設計開發過程開發出來的旅遊產品,往往存在著種種缺陷,產品往往缺乏特色與內涵,容易被模仿,很難樹立品牌,產品的生命周期較短。因此,旅行社必須從長遠出發,做好自己的市場定位,從深層次挖掘旅遊產品的潛力,充分挖掘內涵,突出特色,提高科技含量,使得其他競爭者難以仿冒。與此同時,旅行社還應重視品牌的創立,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1999年興起的北京胡同文化旅遊,以展示北京胡同的文化歷史和京城百姓的民俗,受到海外遊客的青睞。北京胡同旅遊的成功在於這一旅遊產品緊緊抓住了文化與民俗的主題,展示了老北京乃至全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

加快配套設施建設
旅遊產品是由諸多要素組合而成的產品,其中主要包括「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配套設施建設的滯後直接影響旅遊產品的質量,目前我國的旅遊交通在有些欠發達地區比較落後,可進入性較差,大量時間花費在「行」上,浪費了遊客的寶貴時間,遊客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旅遊產品的其他配套設施也不完善,如酒店結構不合理,不能滿足不同消費層次旅遊者的需要,季節性供求矛盾突出;旅遊景點的開發不合理,參觀游覽的條件較差,旅遊購物場所建設滯後,旅遊商品開發不足;娛樂設施安全性令人擔憂,旅遊者的人身安全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因此,要加強旅遊產品配套設施的建設,就要從吃、住、行、游、購、娛六方面著手,來完善旅遊產品的整體性,從總體上提高旅遊產品的質量;只有把旅遊產品的配套設施完善好,才能提高旅遊產品的整體吸引力,以至提高整個旅遊行業的全面發展。

開發新品種以改善旅遊產品結構
目前,我國的旅遊產品主要以觀光旅遊為主,其他如度假旅遊、商務旅遊、休閑旅遊、會議旅遊等都沒有進行深入的開發,對於這些旅遊產品,經營者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隨著旅遊者需求的多樣化,旅遊活動的經營者提供的旅遊產品必須要能迎合遊客的需求。針對不同的目標市場,要提供他們所需要的旅遊產品,也可以向不同的目標市場提供同一類型的旅遊產品,以滿足他們在某一方面的共同需求。對於目前的旅遊市場所提供的旅遊產品,類型單一、結構重復,在市場中主要以價格為手段。
因此,對於目前的市場狀況,要開發新的旅遊產品,設計出其他類型的旅遊產品,改變目前以觀光游為主的市場狀態,開發其他類型的旅遊產品,以迎合旅遊者的多種需求,才能在市場中贏得遊客、贏得市場,進而提高旅遊活動的整體享受性。只有不斷的開發新產品,才能隨時滿足遊客的需求;只有改善旅遊產品的結構,才可以滿足遊客多樣化的要求,才可以在市場中贏得自己的市場份額,不被市場所淘汰。
參考文獻:
1.儲九志,丁正山著.旅行社管理.中國林業出版社,2001
2.杜江,戴斌著.旅行社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