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鄴城的經濟發展對旅遊業的影響
『壹』 三國時期邯鄲是屬於哪個州的
魏。
邯鄲(古鄴城)是曾經曹魏的「五都」,之一
鄴原為東漢末年冀州治所,河北平原統治中心。韓馥、袁紹前後為州牧居地。建安九年(204),曹操破據有鄴城的袁氏殘餘勢力,領冀州牧,即以鄴為根據地經營河北。繼而為丞相,封魏公,晉爵魏王。此後,東漢名義上的都城在許(今河南許昌東),實際政治中心是魏都鄴城。
曹丕代漢建魏後遷都洛陽,鄴長期為北方商業和軍事大城市。魏文帝黃初二年(221),以廣平(今河北雞澤東南)、陽平(今河北大名東)、魏(治所在鄴)為「三魏」;同時又以長安(西漢故都)、譙(魏帝本貫)、許昌(漢獻帝舊都)、鄴與洛陽合稱「五都」,足見鄴之重要。
..com/question/11786328.html?si=1
曹魏古鄴城位於邯鄲市南70公里的臨漳縣內,過去稱鄴城。
東漢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擊破袁紹以後營建的鄴城的遺址,在今河北臨漳縣城西南17.5公里。由於漳河歷年泛濫,地面遺跡已極稀少,著名的銅雀三台尚存二台殘跡,城垣已盪然無存。
鄴城東西3.5公里,南北2.5公里,城內以一條東西橫街將城劃分為南北兩區,北區地勢較高,其中部建宮和衙署,西部置苑,西北城隅高聳著冰 ,銅雀台、金虎台,是為軍事需要而建的瞭望制高點。南區主要是居民區,有長壽、吉陽、永平、思忠四里,其中安置了當時強制集中的各地勞動人民和投奔曹操的強宗巨豪,以及他們的部曲。
鄴城在我國都城史具有借時代意義,它將宮苑集中於城區北部,居民區放在城區南部,為以後歷代都城所繼承,開創了一種嶄新的城市布局。鄴城西北設置三台,魏晉洛陽城也仿此在西北隅設置金庸城
『貳』 邯鄲到臨漳鄴城怎麼去
坐香菜營至邯鄲車到鄴城三台,邯鄲汽車站上午10:50發車,下午3:30發車。
『叄』 邯鄲市裡的臨漳縣,在七國里是趙國的嗎
臨漳縣位於河北省最南端,轄5鎮9鄉425個行政村,總面積744平方公里,總人口65萬。 臨漳歷史悠久,西太平仰韶文化遺址(在習文鄉)和回漳仰韶文化遺址(在香菜營鄉)證明了原始社會後期新石器時代臨漳境內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臨漳古稱鄴,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鄴」之名始於黃帝之孫顓頊孫女女修之子大業始居地(今香菜營鄉鄴鎮一帶。鄴,業之居住地之意。),距今4000餘年。齊桓公始築鄴城,魏文侯以鄴城作為陪都,西漢漢高祖置鄴縣(公元前201年),西晉建興二年(公元314年)為避愍帝司馬鄴諱易名,因北臨漳河而得名「臨漳」。東漢末年,曹操擊敗袁紹進占鄴城(公元204年),營建鄴都,鄴城自此成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都城,居黃河流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長達四個世紀。公元580年,隋文帝楊堅下令焚燒鄴城,千年名都夷為廢墟。 鄴城經過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20多年全面系統的鑽探、發掘,探明了鄴城的城牆、宮殿、護城河、台榭、里坊、街道的位置和尺寸,並試掘了鄴南城朱明門遺址、西華門遺址、鄴南城北牆及地下城門等。鄴城分為鄴北城和鄴南城兩部分。鄴北城始為齊桓公所築,曹操將其營建為王都,東西7里,南北5里,外城門7個,城內分南北兩區,北為宮殿區,南為里坊。曹操在鄴北城西北角城牆上建築了三個高大的台榭,即銅雀台、金鳳台和冰井台,成為曹操和賓客們飲宴賦詩和戰備的要地。目前,地表僅存金鳳、銅雀二台遺址。鄴南城始建於東魏元年(公元535年),南北8里,東西6里,外城門14個,與鄴北城共用一道東西城牆。目前,鄴南城遺址保存較好,地表下0.5米可見城牆夯土帶,城牆保存高度為1—2.5米。
『肆』 邯鄲是歷史上哪個朝代都城
戰國時期,邯鄲市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的都城。
趙國貴族出自商朝名門嬴姓部族,為商紂王手下大將嬴飛廉(蜚廉)的直系子孫。始祖造父為飛廉的四世孫。
趙國國君為黃帝五世孫伯益(大費)之後,與秦王族本是同一祖先。伯益因輔助大禹治水而被舜帝賜為嬴姓,其部族為嬴姓部族。夏朝末年,伯益次子若木之玄孫費昌棄夏投商,為商湯駕車,輔助商湯滅夏立商,成為商朝的功臣。
嬴姓部族成為商朝貴族,世代輔佐商朝。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紂,嬴姓部族的惡來與父親蜚廉一起為紂王效力,惡來後被周武王所殺。周武王去世後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商紂王之子武庚趁機挑唆發動三監之亂,嬴姓部族捲入。蜚廉還有一個兒子叫季勝。
季勝生孟增。孟增有寵於周成王,他就是宅皋狼。宅皋狼生衡父。衡父生造父。
(4)邯鄲鄴城的經濟發展對旅遊業的影響擴展閱讀:
趙成侯二十年(公元前355年)「魏獻榮椽,因以為檀台」,趙成候立邢(今邢台)為信都,築有檀台和信宮。作為雙都制的趙國,信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趙魏之戰,邯鄲失守三年,趙國以信都為根據,使得趙國不割地而收復國都,與魏國簽訂漳水之盟。
李公緒《趙記》雲:「趙孝成王造檀台,有宮,為趙別都,以朝諸侯,故曰信都。(註:趙孝成王是進一步加強信都地位,起始當為趙成侯所建)。
趙武靈王曾多次在信宮與群臣商議國家大事,《史記》記載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宮,召肥義與議天下,五日而畢,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習騎射,胡服騎射的的國策源於此。
『伍』 求問從邯鄲市汽車站有沒有到鄴城遺址的車
除了坐地鐵(坐1路到玄武湖隧道站轉地鐵一號線,到新街口站轉二號線到明專故宮站下)屬公交線路:28路 → 17路,全程約6.9公里 1、從南京中央門長途汽車...步行約100米,到達中央門南站 2、乘坐28路,經過3站, 到達花木公司站(也可乘坐45) 3、乘坐17路,經過4站, 到達後宰門站(也可乘坐南廣線、59) 4、步行約100米,到達明故宮遺址公園南京明故宮遺址公園指的是路北邊的,路南邊的「明故宮公園」也很豐富的。再往中山門方向走600米,南京博物院。N多的國寶啊!值得一覽!
很不錯哦,你可以試下
jzgkllpskb63285726612011-10-17 12:10:32
『陸』 三國時期 邯鄲
魏。
邯鄲(古鄴城)是曾經曹魏的「五都」,之一
鄴原為東漢末年冀州治所,河北平原統治中心。韓馥、袁紹前後為州牧居地。建安九年(204),曹操破據有鄴城的袁氏殘餘勢力,領冀州牧,即以鄴為根據地經營河北。繼而為丞相,封魏公,晉爵魏王。此後,東漢名義上的都城在許(今河南許昌東),實際政治中心是魏都鄴城。
曹丕代漢建魏後遷都洛陽,鄴長期為北方商業和軍事大城市。魏文帝黃初二年(221),以廣平(今河北雞澤東南)、陽平(今河北大名東)、魏(治所在鄴)為「三魏」;同時又以長安(西漢故都)、譙(魏帝本貫)、許昌(漢獻帝舊都)、鄴與洛陽合稱「五都」,足見鄴之重要。
http://..com/question/11786328.html?si=1
曹魏古鄴城位於邯鄲市南70公里的臨漳縣內,過去稱鄴城。
東漢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擊破袁紹以後營建的鄴城的遺址,在今河北臨漳縣城西南17.5公里。由於漳河歷年泛濫,地面遺跡已極稀少,著名的銅雀三台尚存二台殘跡,城垣已盪然無存。
鄴城東西3.5公里,南北2.5公里,城內以一條東西橫街將城劃分為南北兩區,北區地勢較高,其中部建宮和衙署,西部置苑,西北城隅高聳著冰 ,銅雀台、金虎台,是為軍事需要而建的瞭望制高點。南區主要是居民區,有長壽、吉陽、永平、思忠四里,其中安置了當時強制集中的各地勞動人民和投奔曹操的強宗巨豪,以及他們的部曲。
鄴城在我國都城史具有借時代意義,它將宮苑集中於城區北部,居民區放在城區南部,為以後歷代都城所繼承,開創了一種嶄新的城市布局。鄴城西北設置三台,魏晉洛陽城也仿此在西北隅設置金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