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二戰後近代旅遊迅速發展的原因

二戰後近代旅遊迅速發展的原因

發布時間: 2020-12-29 05:06:15

『壹』 為何近代旅遊業發展於19世紀中期 最好 600字 以上

近代旅遊業開始於19世紀中期,促成旅遊近代化的主要原因是工業革命旅遊,轉變為一種大眾化的社會活動,為旅遊服務的企業形成一個獨立的行業,並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部門而存在,還是近百餘年的事情。如果將1840 年作為古代旅遊業穹近代旅遊業的分期點。中國由於1840 年鴉片戰爭而受列強瓜分,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近代旅遊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而在這個階段西方旅遊業正處於重大發展期。(一)西方的大眾旅遊時代逐漸形成 19 世紀是歐美資本主義制度確立,並隨著產業革命蓬勃開展,整個社會經濟處於顯著發展的時期。蒸汽機和鐵路在那時迅速地發展起來。隨著社會化機器大生產的發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人們在時間和經濟上逐漸寬裕起來,旅遊人數也隨之迅速增長。1845 年,英國人托馬斯·庫克創立的第一個商業性的旅行社應運而生,成為近代旅遊業誕生的標志。旅遊服務形成一個獨立行業,旅遊活動正轉變為一種大眾參與的社會活動,西方旅遊事業進入重大發展時期。(二)處於停滯狀態的中國近代旅遊 1840 年以後,連年戰亂,百業凋零,中國人民處於飢寒交迫的貧困境地,根本談不勺參與旅遊,所以直至新中國成立前的100 余年內,我國的近代旅遊瀕臨停滯的狀態,僅在沿海各租界區鄰近,有少量專供軍閥、官僚、外國冒險家們避暑、娛樂的風景點,如青島、廬山、杭州、莫干山等。,除此之外。一些供人觀瞻的革命遺址成為現代旅遊史上的重要的旅遊資源。如:抗英的三元里,南京太平天國紀念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中山紀念堂、中山陵、中共一大會址、「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井崗山、遵義、延安、西安事變發難地、東北烈士紀念館、盧溝橋、平型關、台兒庄,還有湘潭韶山沖,重慶紅岩村,海南慶齡故居,紹興魯迅故居,廈門陳嘉庚紀念堂等。中國近代旅遊時期第一個旅行社,便是成立於1923 年的上海商業儲備銀行所附設的旅行部,至1927 年改為中國旅行社;比西方的旅遊業整整晚了 80 年,而且業務很少,不過存在幾年。

『貳』 近代旅遊得以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現代旅遊得以發展的基礎是:
1、戰後世界局勢的相對穩定和經濟的迅速發展

2、個人收入的增加

3、閑暇時間增多:帶薪假期增多

4、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輪船、鐵路——汽車、飛機

5、政府對旅遊業的扶持

一、現代旅遊發展的特點:

1、普及性或遊客的大眾性

2、增長的持續性

3、地理集中性(客源地、目的地)

4、季節性

二、現代中國的旅遊
新中國建國至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外事接待階段」
基本特點:旅遊接待多為單純政治接待,不計成本,不講效益。因此,此時旅遊業還是事業,不是產業。(「產業」是某一類企業的總稱,其主要業務或產品大體相同。產業必須講究成本效益,而行政事業單位可以不講成本效益)

主要大事:

兩大旅行社系統成立

一是1954年成立的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及其分、支社,二是1957年由各地的華僑服務社組建而成的華僑旅行社(1974年改名為中國旅行社)總社及其分、支社。(1980年成立的中國青年旅行社系統,共為旅行社三大系統)前者負責接待外國自費旅遊者,由國務院及地方政府的外事辦公室領導;後者負責接待海外華僑、外籍華人、港澳及台灣同胞,屬於政府的僑務系統。體制方面名義上定為「國營企業」,實際運作中都是行政或事業單位而不是企業。(1979年以前政府辦旅行社主要是為了爭取外國人和華僑來訪,使他們更好地了解、同情和支持新中國,以擴大中國的對外影響,屬於友好接待性質。那時對旅行社的要求主要是取得接待工作的政治效果而不是經濟效益;主要根據政治條件選擇接待對象,而不是廣為招徠;旅行社的體制也是行政或事業單位而不是企業。)

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成立

1964年,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局成立,其直接意義是中國旅遊事業從此有了專門領導機構。(1978年改為直屬國務院的「中國旅行游覽事業管理總局」,各省直轄市成立旅遊局;1982年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旅遊局」。)

改革開放以來:全面振興時期

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遊為主階段

基本情況:1978年10月至1979年7月,鄧小平同志5次專門講話,要求盡快發展旅遊業。鄧小平同志指示:「旅遊事業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搞旅遊要把旅館蓋起來。下決心要快,第一批可以找僑資、外資,然後自己發展」。鄧小平同志在旅遊業對國家政治經濟的積極作用,對改革開放的積極作用以及旅遊管理、旅遊開發、旅遊促銷等一系列旅遊業的基本認識、基本規律上作了明確指示。按照鄧小平同志指示,國務院成立以主管副總理為首的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各地政府也相繼成立領導小組。開放和高層決策人推動了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步伐。

但是由於中國旅遊設施不完善以及其他因素,此時我國旅遊業發展重點是入境旅遊(沒有採取「先國內,後國外」的常規發展模式,而是優先發展入境旅遊。),對國內旅遊則實行「不宣傳、不提倡、不反對」的方針。

主要大事:

1979年7月,鄧小平到黃山考察。

中國加入世界旅遊組織(1983年)

「世界旅遊組織」是1975年成立的一個政府間的國際性旅遊組織,總部設在西班牙的首都馬德里。

1983年10月,「世界旅遊組織」印度新德里會議一致通過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正式成員國,標志著中國旅遊業已跨入世界旅遊業的行列。

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並行發展階段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旅遊市場逐步形成。國家有關部門也對國內旅遊發展給予重視,提出國家、地方、部門、集體、個人「五個一起上」的方針,形成全社會大辦國內旅遊業的格局。

主要大事:

1986年,旅遊業的接待人數和創匯收入被正式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七個五年計劃(1986—1990)》。

1991年,《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中,正式明確將旅遊業的性質定為產業。說明國家已經真正認識到旅遊業的經濟作用,包括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以及由於旅遊業對其他行業的刺激對國民經濟作出的間接貢獻。

1995年5月1日起,我國實行周五工作制,每周有兩天的「雙休日」。

1997年至今: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全面發展階段

主要大事:

1999年5月1日,全國實行五一、國慶七天長假制(加上傳統春節,被稱為三個旅遊「黃金周」)。大大促進了國內旅遊的發展。

中國出境旅遊市場的形成。

1997年7月1日正式實施了《中國公民自費出國旅遊管理暫行辦法》,標志中國出境旅遊市場的形成。至2005年10月,中國公民自費組團可以前去的旅遊目的地國家和地區達到63個。

『叄』 總結近現代旅遊發展的條件

總結近現代旅遊發展條件條件,現在必須成熟的都特別注重。

『肆』 為什麼說近代旅遊活動的發展是旅遊業的開端

因為,近代旅遊活動的開始,標志著人們滿足自身生理活動需求後,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旅遊,從而開始了一個行業,即旅遊業。

『伍』 世界旅遊歷史發展大致分為哪幾個時期

世界旅遊歷史可分為古代旅行和旅遊、近代旅遊和現代旅遊三個時期。

一、古代旅行和旅遊(1841年以前)的特徵:

1、古代的旅行、旅遊動機更多的與物質功利、宗教以及政治目的相聯系。

2、因而,古代旅行、旅遊活動往往與通商貿易、宗教旅行以及奴隸主、封建帝王的巡遊活動相結合,其中,宗教朝聖占遠行游歷的較大比重。

3、以歐洲人為代表的探險、考察旅行相對發達,但具有物質佔有和殖民文化傾向。


二、近代旅遊(1841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具體特徵:

1、旅遊者人員構成的多層次。

2、旅遊動機中消遣娛樂成分增多。

3、旅遊活動空間的拓展。

4、隨著旅遊業的問世,在旅遊保障制度層面上也開始全面推進。

5、旅遊業產生了一定的關聯帶動效應。

(5)二戰後近代旅遊迅速發展的原因擴展閱讀:

現代旅遊的特徵:
一、遊客的大眾性

所謂大眾性(這里並非指「大眾旅遊」模式),一是指旅遊者階層的廣泛性,尤其是普通民眾的積極參與,成為現代旅遊的主力軍,使旅遊從貴族化向平民化發展。

二、地區的廣泛性:

旅遊的發展有賴於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所以,近代旅遊和旅遊業首先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興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世界經濟的普遍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也逐漸有條件參加旅遊活動。

先是國內,再到國外.例如中國.不僅國內旅遊發達興旺,如今已成為亞洲一個新興的旅遊輸出國。

三、發展的不平衡性:

現代旅遊雖然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同時也嚴重地存在著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性.縱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旅遊的發展,無論是從旅遊者的人數上,還是從旅遊者的消費額上,歐洲一直占著絕對優勢,而非洲與中東所佔比例很小。

四、增長的持續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歷了許多曲折和起伏興衰的變化過程,尤其是西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都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的沖擊.惟獨旅遊業一花獨秀、經久不衰,至今發展方興未艾,成為永遠不知「夕陽產業」為何物的產業。

『陸』 產業革命對近代旅遊的影響

產業革命是指托馬斯庫克時代後的工業革命,確切的說是1840年之後,在近代旅遊發展的開始,托馬斯庫克第一次出行是已包租火車票(買斷車廂)的禁酒大會開始的。
由於工業革命的產生,機器代替大多數手工勞動,在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得資本家的財富,迅速積累,使得規模化的經營,造就了社會更多的財富;但是財富都聚集在資本家的手中。所以旅遊的開展也大多數屬於貴族。而在此時,歷史上的中國在遭遇鴉片戰爭!在鴉片戰爭之前,旅遊與旅行也只是存在於貴族之中或是一些流浪四處飄泊的詩人。
產業革命使得資本家只需要開起自己的機器,就可以掙錢,有了更多休閑娛樂的時間。於此同時歐洲國家爆發了各種工業革命,例如法國里昂起義;起義的原因是因為,機器的發明使得大多數手工勞動工人被辭退,造成失業的狀況。美國羅斯福新政是解決這一類問題的代表。
產業革命說到底是社會進步的產物,經濟發展,財富的積累。首先旅遊的三要素是要有金錢!要有閑暇的時間。而產業革命在人類需求層次中大大的推動了旅遊要素必要條件的產生。至於人類的需求層次你自己去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類在生存需求的基礎上,需求發展自己;旅遊也是人類發展自己認知自己的一部分;你要有什麼問題就來咨詢我吧,當然是關於旅遊的最好,我就是這專業的。

『柒』 近代旅遊的產生背景

工業革命的推動,交通的發展
出現了旅遊業

『捌』 近代旅遊發展的特點

首先,旅遊業具有綜合性。旅遊業是集行、游、住、吃、購、娛等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大產業,其綜合性是由旅遊活動的綜合性決定的。這種綜合性的特點,同一個旅遊目的地對旅遊業必須實行全行業管理。
其次,旅遊業具有經濟性。發展旅遊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取得經濟效益,旅遊業本身就是由旅行社業、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和交通客運業等眾多的以盈利為目的並進行獨立核算的經濟組織構成的。因此,經濟性是旅遊業最根本的屬性,是旅遊業的核心和實質。
第三,旅遊業具有服務性,旅遊業為旅遊者提供的勞務是一種可以用於交換的特殊商品,這種特殊商品同一般商品一樣具有使用價值,而生產這種特殊商品的過程就是服務
第四,旅遊業具有依賴性。其表現:一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旅遊業成功的基本條件,在於它所擁有的旅遊資源的數量多少和質量高低,在於這些旅遊資源坐落的地理位置及其能否使旅遊者進的來、散的開、出的去,在於旅遊客源的人們對這些旅遊資源的了解和感知;二是表現為旅遊業的生存和發展依賴於國民經濟;三是表現為旅遊業的生存和發展以依賴相關行業和部門的通力合作和協調發展;四是表現為旅遊業的生存和發展依賴於自然的、社會的、經濟的、政治的等多種因素。我們了解旅遊業的依賴性特點,要明確它是一個較為敏感而且脆弱的產業,同時也是有一定風險性的產業。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把它視為唯一經濟支柱,一旦發生巨大波動,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第五,旅遊業具有帶動性。方能帶動其他直接或間接為旅遊者提供服務的產業全體的發展。所以是一業興、百業興。
第六,旅遊業具有外向型。現代旅遊業是一種跨地區、跨國界的廣泛的人際交往活動,具有明顯的外向性或涉外性。
第七,旅遊業具有季節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旅遊產業的季節性同該國或地區的旅遊活動密切相關,而且是旅遊活動的季節性所決定的。但是,游覽人文旅遊資源一般不受季節的限制。

『玖』 世界旅遊歷史發展大致可分為哪幾個時期近代旅遊與古代旅遊相比較,有哪些不同特徵

(一)世界(以歐美地區為主)旅遊歷史的發展,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參照世界歷史的分期,可將世界旅遊歷史發展大體分為:
古代(1840年以前)、近代(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現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這3個時期。

(二)現代旅遊的特徵
1.遊客的大眾性
所謂大眾性(這里並非指「大眾旅遊」模式),一是指旅遊者階層的廣泛性,尤其是普通民眾的積極參與,成為現代旅遊的主力軍,使旅遊從貴族化向平民化發展;二是指規模性,即參加旅遊的人數越來越多。從一生一次到每年一次甚至每年多次出遊,因而形成大規模旅遊的態勢;三是指群體性,即多數以有組織的團體旅遊,尤其是遠程的洲際性旅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現的遊客大眾性,說明原來只有小數權貴和富有人士才能享受的旅遊活動,已變成普通勞動階層的人民也能積極參與的社會活動。
2.地區的廣泛性
旅遊的發展有賴於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所以,近代旅遊和旅遊業首先在西方經濟發達國家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世界經濟的普遍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人民也逐漸有條件參加旅遊活動,先是國內,再到國外。例如中國。不僅國內旅遊發達興旺,如今已成為亞洲一個新興的旅遊輸出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由於旅遊業經受世界多次經濟危機的沖擊仍然興旺不衰,顯示出它是一個充滿活力和發展前途的朝陽產業,因而受到世界各國的看好,發展中國家也普遍重視旅遊業的發展。當今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地區)經營國內、國際旅遊業,有100多個國家(地區)參加聯合國的世界旅遊組織。由於世界各國各地區旅遊業的普遍發展,使得現代的旅遊者幾乎可以無處不到,區域或邊遠地區旅遊的局限性正在逐漸消失,像新幾內亞、澳大利亞腹地乃至南極洲都有旅遊、探險者光顧。
3.發展的不平衡性
現代旅遊雖然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同時也嚴重地存在著地區間發展的不平衡性。縱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旅遊的發展,無論是從旅遊者的人數上,還是從旅遊者的消費額上,歐洲一直占著絕對優勢,而非洲與中東所佔比例很小。
4.增長的持續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經歷了許多曲折和起伏興衰的變化過程,尤其是西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都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的沖擊。惟獨旅遊業一花獨秀、經久不衰,至今發展方興未艾,成為永遠不知「夕陽產業」為何物的產業。
5.影響的雙重性
古代旅遊因限於小數人的自發活動,對社會還不足以產生影響。近代旅遊和旅遊業的興起雖然對社會經濟、文化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一定刺激作用,但因影響力不大,尚未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而現代旅遊和旅遊業的普遍快速發展,不但創造了旅遊經濟奇跡,而且對於促進異質文化的交流和不同價值觀的溝通與諒解而增進友誼等方面也作出了突出貢獻;但同時,對生態環境的污染、破壞,以及對社會文化、倫理道德等方面的負面影響也不可低估。因此,如何才能使旅遊和旅遊業持續健康地發展,以造福後代,將是21世紀的人類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共同課題。
6.運作的綜合性
現代旅遊與為旅遊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服務的旅遊業已發展成為需要眾多產業部門、政府機構、全社會參與並具有特定經濟、文化功能的市場綜合體。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城市)都無法獨立地發展國際或國內旅遊業。因此,現代旅遊業將是旅遊者與旅遊服務提供者之間構成的一個相互依賴和影響的統一體。由此決定,現代旅遊業又具有高度開放性和交叉性特徵。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