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中國酒文化與旅遊相關論文

中國酒文化與旅遊相關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2-28 14:25:51

❶ 通過一些事例論述研究中國酒文化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舉例茅台酒吧

茅台酒的現實意義

為歷史負責

一次采訪中,茅台集團董事長、總工程師季克良語氣鏗鏘:「可以自豪地說,從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九十幾年征程漫漫,國酒茅台無愧於歷史。」

一、百億背後

茅台實現百億是時代的期盼。

熟悉茅台的人都知道,茅台有「5年底限」——茅台酒生產遵循天時,一年一個生產周期,兩次投料、九次蒸煮、九次加曲、七次取酒,高溫發酵,高溫出酒,再經儲藏、勾兌後方才面市。

這個時間是5年。似乎連時光也參與了釀酒。

望向時光的深處,在中國白酒的歷史上,茅台承載了多少雙期盼的眼睛。

季克良曾經飽含深情地說:「我一聽到國酒兩個字,就感到肅然起敬。從茅台品牌的發展軌跡上可以看出,茅台酒史就是一部「『國運興,國酒興,國酒茅台與祖國共命運』的不斷求真務實的創業史」。

94年前。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茅台以其品質成就彪炳史冊的傳奇。那時的茅台已然初具世界品牌的雛形。

60年前,新中國成立。茅台酒成為國宴用酒、國酒。其形象在外交、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也代表著中國歷經百年屈辱後,以「自尊、自立、自強」決心而樹立的尊嚴。

10年前。1999年11月20日,股份制企業——貴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8年前。2001年7月31日,茅台發行股票,在滬上市。

6年前。2003年,茅台酒產量終於突破1萬噸。

2008年,茅台酒產量突破2萬噸,提前兩年實現百億集團的目標。

在英國《金融時報》發布的2008年全球上市公司500強排行榜中,貴州茅台位列第363位,在全球飲料行業排名第9位,是中國飲料業唯一上榜企業。

回首90多年的發展軌跡,茅台始終以其不凡見證著時代的變革、民族的振興。

簡言之:「國運昌,茅台興。」

茅台實現百億是時代的升華。

76歲的中國白酒權威於橋在一次采訪中提供了一組數據:2008年茅台酒測出963種色譜峰,能夠定性的為873種——這就是茅台的香氣成分的構成數量。「要完全弄清楚茅台,還早著呢。」他的結論。

茅台一直堅持質量哲學,秉承傳統。醬香一脈,歷千年而未變。

古老的釀造工藝之外,創新與突破在茅台不斷演繹與完善。

多年來,茅台一直致力於釀造微生物體系的研究,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合作,對茅台大麴和茅台酒醅中的微生物體系這一釀造茅台酒的獨特資源進行研究,共分離鑒定出79種微生物,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白酒微生物菌種資源庫。

茅台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利用自身擁有白酒行業唯一的國家級技術中心的優勢,不斷應用高新技術、信息技術、先進實用技術來改造傳統工藝,用信息化促進工業化;使傳統工藝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不斷提高科技含量。

在中國經濟脈搏最強勁的資本市場,「茅台」這兩個字不只是世界上最好的蒸餾酒,更是中國資本市場的金字招牌,穩步攀上「百元股」高峰,在資本市場最活躍的2007年末,更是一舉跨過200元大關。而現在,經過一輪牛市洗禮之後,大盤最低跌至2000點以下,而茅台的股價依然雄踞在百元之上,成為市場中孤獨的王者。

茅台一直以躋身世界500強企業行列為發展目標,導入全球企業一致認同的美國「波標」卓越績效質量管理模式,實現了向當今世界一流企業先進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思想、管理方法的轉型。先後榮獲國家企業管理最高獎「金馬獎」和全國質量管理獎,意味著茅台已跨入國際上具有一流管理水平的先進企業行列。

現代科學技術、現代資金運作方式、現代管理營銷體系,是茅台集團實現百億的保障,更是茅台集團從傳統作坊式企業邁入大型現代化企業的升華。

二、百億之後

世上有兩種人,喝過茅台酒的和沒喝過茅台酒的。

從歷史望向未來,茅台有六問。

站在「百億」的節點上,歷史又將賦予茅台什麼樣的「國酒」使命?在國際化大趨勢下,茅台如何展開品牌的國際化之路?如何保持茅台增長的穩定性?如何穩步發展,將中國酒推向世界?如何更好地彰顯企業形象和國家形象?如何更好地承擔大型民族企業的社會責任?這是所有茅台人面臨並思索的命題。

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國的機會太多,以至於很難有中國的企業家專注於某個領域,並在該領域做出卓越的成績。」說這話的人是亞洲最好的戰略家、日本人大前研一。「中國已經走出改革初期的淺灘階段,正站在大河中央,選擇彼岸的到岸位置。」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用這樣的語言描述中國。「茅台酒增長很快,但是我認為市場越好越要保持冷靜。」袁仁國說。

季克良說:「世事如棋局局新。熱愛茅台,這是對民族品牌負責,也是我們這輩人的榮幸。」

目前,茅台酒已在世界上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銷售布局。茅台的發展與進步是中國民族品牌高速成長的代表,也是茅台綜合競爭能力不斷提高的體現。茅台就是這樣一個品牌:既是我國民族工業史上最早走出國門、最早獲得國際金獎的世界性品牌,又是近百年來在國際市場上始終享有極高聲譽、始終代表中華民族釀酒藝術最高境界的中國自主品牌,其成長歷程,見證了中國傳統產業中的自主品牌跨入市場經濟後的成功蛻變,成功奏響了中國民族品牌的百年華章!

縱觀發達國家眾多品牌,之所以能行銷世界,無不與其國家綜合實力成正比。一個產品的品牌折射著這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中國,已到了全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競爭力產品品牌的時代。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像貴州茅台酒一樣為世界接受。而貴州茅台,作為較早踏上世界之行的趕路人,將為同行和中國其他企業提供經驗和支持。「我相信,前面90多年的茅台僅僅是一個傳奇的序曲,更精彩的華章還在未來。茅台的下一個10年一定和這個國家一樣,讓世人為之驕傲和喜悅。」季克良說。「2000年前,中國的名片是絲綢;1000年前,中國的名片是陶瓷;500年前,中國的名片是茶葉;今後,中國的名片則是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族品牌。作為上市公司的貴州茅台,我們想說:我們要把祖先留下的民族瑰寶發揚光大;對股東的回報更加豐厚;讓國際社會通過茅台,對中國的文明、中華民族的文化更加敬仰。」袁仁國說。

據說,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上畫有一家酒店,店門前懸掛一幅酒旗。酒旗上還有一句廣告詞——「野花鑽地出,寸酒透瓶香。」

一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似乎還能聞到那縷酒香穿越時空而來。香的不僅是酒本身。更是歷史。

有人說,用時光釀酒,一直是中國酒的真諦。

茅台亦堅定地傳承這一真諦,並將其發揚。將時光裝入酒瓶,封存醞釀。數年之後打開,時光的芳香四溢。「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我們都是匆匆過客,身為茅台人,要有使命感和責任感,要把茅台酒做大做強,把民族品牌發揚光大。」袁仁國感慨道。

為社會負責

許多參與茅台企業體制轉型的人還記得,早在10年前,茅台的改制方案中,就有「企業社會責任」這一理念。

在當時,這個提法對大多數中國企業而言,尚屬陌生詞。

一、為了人類放心地飲酒

2008年初,「三鹿事件」等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出現,頻頻拷問社會誠信。

三鹿事件敲響了國人對食品安全的警鍾。

面對2008年的食品安全風暴,茅台進一步加強了食品安全檢測,排除食品安全隱患;嚴格按照「食品安全體系」的要求,重點加強了食品安全危害的識別和控制,編制了《食品質量安全風險控制一覽表》,提出108項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對食品質量安全進行了有效控制和預防。

「迄今為止,在整個國內釀酒食品企業中,唯一隻有國酒茅台同時擁有國家頒發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原產地域保護產品』三項認證。此外,茅台還榮獲2007至2008年度中國食品工業質量效益獎,2008年度最佳誠信企業。」

針對行業與市場普遍缺失「人文關懷意識」、「商業誠信意識」、「尊重規律意識」、「遵守秩序意識」和「系統職業精神」的現實,茅台組織全國茅台酒經銷商集體宣誓,向社會和消費者公開承諾「恪守經營誠信,不賣假酒;假一罰十」,將茅台的商業誠信道德資本積累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如一陣清風,吹過喧囂和浮躁。

2008年3月,由國家質檢總局、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等共同主辦的「2008年3·15食品安全消費論壇暨中國名優食品形象展」在京舉行。貴州茅台等10家企業被授予「中國製造」名優企業的稱號。

40多家名優企業聯合向全球消費者發表了《為北京奧運會奉獻優質服務的3·15宣言》,他們庄嚴承諾:把消費者、客戶的切身感受與評價作為最終衡量標准,引領中國式服務趕超世界標准,為全球消費者竭誠服務,奉獻愛心,美化生活。希望和中國的優秀企業一起把握機遇,向全世界展示「中國製造」的安全和高品質,樹立「中國品牌」的國際信譽。

企業形象的塑造依靠的是品質的全面提升和對社會的恆久付出,而非瞬間的跨越增長抑或偶爾的慈善「做秀」。只有當平衡與責任的意識成為企業烙印時,企業的氣質與輪廓才會在公眾心目中逐漸清晰。

因為,那是一種責任的基因。

對質量的堅守,對經營的誠信,對價格的誠信和推介的誠信,這些恪守既是對中華釀造文明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恪守,更是對現代社會精神文明的守護。

二、一瓶酒與一座城

2008年,茅台地區的本地紅高粱價格飛漲,從1年前的每斤1.9元漲到了2.6元。按計劃,仁懷市政府這一年要實現每戶農民增收200元,由於紅高粱價格上漲,這個目標輕松完成。本地紅高粱是釀酒的主要原料,而外地東北紅高粱價格每斤還不到1元。

茅台酒廠一家就收購了5萬噸。

茅台一家企業的興盛,帶動了上游鏈條的發育。仁懷及周圍農村,多達60萬的農民因為茅台建立發展有機原料基地、種植有機原料而受益。伴隨茅台的壯大,仁懷農業、農村、農民的很多問題得以解決,越來越多的農民兄弟走上了致富之路。「工業反哺農業」,在這里成為早已成功的發展模式。

除此之外,仁懷市的教育、城市建設、交通、社會保障等多項事業,在整個遵義市,乃至貴州全省都走到了前面。

衡量一家企業社會責任的標尺,稅收貢獻是最為重要的指數之一。

2008年,茅台集團上交稅利40.31億元,同比增長5%。據統計,建國以來,國家對茅台的投入,全部加上只有5億。

茅台河谷是中國酒都的靈魂和心臟。因為茅台的存在,這個藏在大山裡的小鎮匯聚了來自世界的目光。許多人慕名而來,只為看看傳說中的茅台鎮。由此帶來的國酒工業旅遊已經成為仁懷、遵義乃至貴州的一個知名旅遊名片,促進了整個仁懷市的旅遊產業發展。

今天,這座沿著赤水河岸分布的工廠,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區域經濟支柱,同時還是一個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匯聚的靈秀之地,更是國家的一個重要文化標識。

三、赤水河畔的科學發展

「12年後,國酒茅台的年產量將達到4萬噸。」這是茅台當前最為核心的戰略增長計劃。

許多人開始擔心,赤水河的環境承載力。

眾所周知,水源地的清潔,不但關乎釀酒品質,更關乎一家酒廠的生死。

幾十年前,周恩來總理特地強調:茅台酒廠旁的赤水河上游,100公里以內不準建化工廠。「4萬噸的產量,不是簡單的產能疊加。茅台不可能無限制發展,因為所在地的不可復制以及有限的承載量;茅台也不能按照既有的方式簡單擴張,因為土地和資源乃至生產的廢棄物,都會給環境帶來新的壓力。」茅台人將其銘記在心。

自有史記載的釀酒活動開始,茅台的釀酒文化就一直強調與天、地的和諧——赤水河谷獨有的自然環境以及兩千年來的釀酒文明,和諧共生,成就了中國最好的白酒。

不光赤水河水,這里的空氣、花草、浮塵都參與了茅台酒的釀造。

經過長期、持續的治理,茅台在生產過程中的煙塵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遠遠低於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生產排放的水質,完全達到國家二類污染物的一級排放標准,臨廠邊的赤水河堤終端500米處的斷面水質完全達標;整個廠區繁花似錦,綠化覆蓋率高達30%。

和諧發展的概念之一——「循環經濟」已被納入茅台未來規劃的核心。茅台將投入近10億元建設茅台酒循環經濟工業園,目前已投資3億多元在原生產廠區綠化環境、改造生產實施、提高空氣質量、保護釀造用水質量等。

茅台酒生產的循環經濟得到國際組織的大力支持,與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共同建立的「貴州茅台循環經濟特色科技示範園」的發展戰略規劃通過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專家評審,不久將授牌確認,並且示範園被聯合國發展組織評為綠色產業先進單位,集團公司的兩位主要領導人被評為循環經濟建設先進個人;茅台酒生產循環經濟事業單位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二批試點單位,貴州省唯一的第二批試點單位。目前正在抓緊編制發展戰略規劃和重大項目申請,積極申請國家專項資金支持。「赤水河兩岸美酒飄香的時候,人和魚的願望達成了一致。」一位考察過赤水河的生物專家如此贊嘆。這樣詩意的語言。

不僅僅是一條河的清潔。

四、公益——企業的另一項事業

2008年5月13日,距離「512」汶川地震發生不足24小時。一項緊急決議在貴州茅台集團通過:迅速向四川災區提供第一筆捐款500萬元。這是中國釀酒行業中,最早開始的捐款行動之一。

此後不久,經過嚴格的董事會程序,貴州茅台決定再追加捐款3000萬元,加上集團員工自發捐贈的171.7萬元及首次捐出的500萬元,國酒茅台為四川災區捐出了3671.7萬元。

此次四川地震,國酒茅台是中國最早出手援助的企業之一,也是捐款最多的酒類企業。

除此之外,茅台還出資100萬元共同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公司領導定點掛靠幫扶「四在農家」創建活動;各基層黨支部紛紛開展定點掛靠幫扶農村扶貧工作;出資100萬元參與省國資委系統「送溫暖」活動;出資500多萬元投入原料基地建設;提高高粱收購價格,農民增收達3500多萬元……無論是慈善公益,還是搶險救災,無數次急難面前,茅台總是挺身而出,主動擔當。

2008年4月,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廣告節——「國酒茅台杯黃河獎中國公益廣告大賽」活動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

貴州省副省長謝慶生有此表述:「公益廣告的發展水平即反映出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的發達程度,也標志著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國酒茅台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積淀的世界名酒品牌,展現了中華釀造文明的智慧結晶。茅台積極參與中國公益廣告的推廣,把社會公益精神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起來,體現出一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不僅塑造和彰顯了企業的良好形象,而且有利於激發全社會關注民生、共建和諧社會的熱情,同時也為宣傳多姿多彩的貴州搭建了一個認知平台。這對推進貴州實現歷史性跨越發展,無疑將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誠哉斯言。

為自己負責

中國企業第一次進入全球商業評價體系是在1989年,在這一年的《財富》上,中國銀行首次進入全球500強排行榜。

而從1996年起,打造中國的世界級公司成為一個被高調宣揚的夢想,至少有超過200家公司將自己的目標定位於此。今天,當中國崛起已經成為一個不爭事實的時候,「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擁有一家世界級的公司?」

2008年,白酒行業跌宕起伏的一年。

動態社會,茅台以己靜而成時代坐標。

一、我們都是茅台人

對於許多人來說,2008年的金融危機,似乎只存在於概念之中。但當裁員、減薪來臨之時,才發現,原來危機就在自己身邊。

2009年初,在向茅台集團全體員工作董事會工作報告時,袁仁國大聲說道:「茅台有兩個承諾:不減薪、不裁員。」台下歡呼聲一片。

長期以來,茅台集團堅持「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牢固樹立「以人為本、人盡其用」的人才觀;發揮工會、職代會的作用,大力推行廠務公開,實施民主管理,使公司的管理、決策更加科學;充分利用職代會,廣泛徵求職工代表提案;尊重員工的首創精神,鼓勵員工為公司發展獻計獻策;每年組織召開人才代表座談會。並創造性地把公司的人力資源轉化為人才資源,使人文茅台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美國經濟學家哈比森認為,「人力資源是國民財富的終極基礎。資本、資源都是被動的因素,人力、人才是主動因素。」

在關注自身員工的同時,茅台還以己及人——始終把經銷商當作上帝和恩人。從計劃開票、物流配送、市場維護等為他們當好服務員,切實維護好、保護好經銷商的權益;開展優秀經銷商評選、設立「風雨同舟」和「摯愛國酒」獎,對誠信經營、業績優異的經銷商給予獎勵;凡是經銷商來公司,不分客戶大小,公司都要宴請他們,公司領導還要向他們敬酒,感謝他們;逢年過節還要向經銷商們寄送紀念品。

最重要的是消費者。

「我在前面說過,消費者很重要,員工也很重要。但決定企業能否做好、做強、做大、做久的決定性因素是消費者。茅台提出『走平民化道路』的口號,是要力爭讓所有的消費者都能喝得起茅台,讓每一個工薪階層都能在父母親生日的時候買一瓶茅台酒給老人祝壽。茅台被尊為『國酒』,理應成為享譽世界的『名牌』,強調『名牌戰略』是必不可缺的路徑,但『民牌戰略』與其看似矛盾,其實又很互補,相得益彰。」季克良在不少場合這樣強調。

因此,茅台集團把肯定廣大員工群眾、經銷商和消費者的現實、適時的需要作為企業的價值取向,從尊重人、愛護人、理解人、關心人,乃至依靠人、塑造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入手,大力營造「人」與企業和諧同步發展的主旋律。

二、站在危機的肩上

在定位這改革開放30年時,經濟學者和觀察家們喜歡用「激盪」、「風雲變幻」、「大起大落」等詞彙。對於一個快速發展的新興行業或許如此。但是對於一個延續千百年的民族品牌來說,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波瀾不驚中的深刻穩定地變化。

這些年來,茅台披荊斬棘,一路前行,其間經歷的商戰自是數不勝數了。但茅台人自始至終奉行「以和為貴」。

從當初習酒的「氣死茅台」,到「貴州醇之爭」、「國酒不搞終身制」的挑戰,再到近年的健康酒的質疑與爭端,即使在金融危機下,無論是在股市,還是在市場、同行等都表現出自信與魄力,淡定與和諧。

以和為貴,既尊重對手,更尊重自己。不僅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氣度,一種力量。

有容乃大,從一種品牌到一個行業,在行業中成為品牌定力,在社會中成為行業定力。

站在危機的肩上,我們看到了希望。

三、如果我們的語言是茅台

1999年,袁仁國在多次宴請客人的宴席上手持茅台酒杯,娓娓道出「國酒茅台喝出健康來」。

2004年,「適量飲用茅台酒不傷肝」一說使得茅台一度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面對媒體和行業內外的紛繁擾攘,茅台處變不驚、據理力爭堅決捍衛「茅台健康說」,讓人為之尊敬和感動。一番置疑、激盪、交鋒、論證之後,健康飲酒成為家喻戶曉、口耳相傳的歌謠。

釀造高品位生活。

綠色消費。

這些都是茅台一直倡導的理念。

有人評價說,「『健康學說』是茅台針對白酒『第三次浪潮』發出的一種『喝酒時代宣言』。茅台解讀了中國人幾千年來內心深處需求的一個秘密:即對名望和健康的巨大渴求。因此,茅台贏得了全社會的推崇。」「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真正的全球化市場上,每天都在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的影響與熏陶。這樣的事實已經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激動人心。我們擁有更加廣泛的機遇,對未來的預期也大大提高。在今天多元化的市場上,人類對多樣性的古老需求被賦予了嶄新的含義。」美國品牌策劃大師馬克·戈貝說。

西方消費文化的漸入,林林總總的「洋酒」不斷影響和改變著中國的傳統消費意識。對於中國白酒來說,如何把握時代特性,引領國人飲酒文化?「白酒業更准確地說,是到了引導消費者如何喝酒的時代。」著名白酒專家高月明曾這樣論斷。

這句話讓整個白酒界人士深思起來。「白酒有哪些香型?是怎麼釀造出來的?為什麼地理環境與白酒質量有直接關系?白酒內到底有哪些微生物?白酒與健康到底有什麼關系?……」

袁仁國說,「『消費者理性消費時代』的到來,對白酒行業來說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要求我們白酒企業,尤其名酒企業負起責任,為廣大消費者釀造高質量的好酒,並告訴他們白酒的知識,白酒是該到了理性回歸的時候了。」「告訴消費者『怎麼喝酒、喝什麼樣的酒,什麼是真正的好酒』是對我們這個民族產業的自信和熱愛,也是大企業的一種責任,因為消費者需要知道真相……」季克良如是介紹。

時至今日,「健康飲酒」已成為行業內的主流話題之一,人們對「白酒有害」的固有看法已出現松動,這對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正確的導向作用。

國酒茅台,營造了關於喝酒的一個特殊而且具有廣泛影響力的話語體系。

2008,國酒茅台走過了一個寵辱不驚的年頭。

因責任而閃光,因責任而淡定。

2009,茅台在路上。

❷ 中國酒文化內涵

酒文化的內容十分廣泛,不僅包容它自身的物質和社會方面的內容,如釀造史、產業史,與酒伴生的酒器的知識(其中又包括工藝的、禮制的、審美的各種內容),社會組織對酒的管理、限制、賦稅等等措施及其演變;更使酒文化達到幾乎包羅萬象的程度的是,由於酒的效用所引發的生理、心理反應,從而所導致的社會效應,遂使全部的人文科學和部分的實驗科學(例如醫葯科學)中都有酒文化的足跡。

文化不僅僅停留在紙面上,更頻繁而普遍地布藏在日常的生活風習中,酒文化也是如此。喝酒者和參加飲宴的人並不以酒文化的擔隨者而出現,但傳統的飲宴禮俗,約定俗成的聚飲方式,乃至與酒有關的各種行為心態,無不或隱或顯地呈示中國文的特有色彩。有的有淵源蹤跡可尋,有的已是成了集體無意識那樣的精神積淀,只有深諳中國酒文化的人才能有所意識。這些表現於日常生活習慣中的酒文化的內容,又和中國大文化的各大體系犬牙交錯,並曲曲折折通向以儒道佛思想為支柱的中國民族精神的底蘊。從這個意義上說,酒文化不但是中國文化的一個分支,又是從整體上認識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的角度。

政治、軍事活動中,不管是握手言歡還是刀光劍影,離不開酒;仕農工商日常生活上也少不了酒;至於說到詩人、藝術家們更是要藉助酒力,一展才華!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杜甫《獨酌成詩》)「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蘇軾《和陶淵明<飲酒>》)「一杯未盡詩已成,涌詩向天天亦驚。」(楊萬里《重九後二月登萬花川穀月下傳觴》)。南宋政治詩人張元年說:「雨後飛花知底數,醉來贏得自由身。」因酒醉而成傳世詩作,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

不僅為詩如是,在繪畫和藝術書法中畫家中也是如此。「吳帶當風」的畫聖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後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聖」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集序》,「道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李白寫醉僧懷素:「吾師醉後依胡慶,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飛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懷素酒醉潑墨,方留其神鬼皆驚的《自敘帖》。草聖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於是有其「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古詩四帖》。

❸ 關於中國酒文化的論文,急需!!!

中國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國,是酒的故鄉,黃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類之一,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中國人獨創酒麴復式發酵法,開始大量釀制黃酒。約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國人發明了蒸餾法,從此,白酒成為中國人飲用的主要酒類。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酒和酒類文化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酒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是屬於物質的,但又同時融於人們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在傳統的中國文化中有其獨特的地位。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幾乎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
酒乃天地之間尤物。雖也進入肚腹,卻不能充飢,不能解渴,只作用於人的心神。有了酒也就有了故事,從此人類的生活便豐富多彩了,人類的歷史便斑斕多姿了,茫茫塵寰便增添許多有趣的風景,短短人生便增添許多悠長的滋味。歷史是條長河,河中有了酒,河水便奔流得更浪漫,更生動,翻騰起的浪花千古後仍使人感到精彩。上至宮廷,下至市井,高貴者,卑賤者,都喝酒。金元殿里的天子賜宴,三家村時的老翁對酌,雖然檔次不同,氣派迥異,但把佳釀或舊醅喝下肚子,並品味那個美妙地過程,則是一樣的。
酒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精靈,它能叫人意氣風發,精神抖擻;它能叫人忘掉束縛,放盪不羈;它能叫人超脫曠達,遺世獨立。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它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精神的象徵。 酒的精神是一種道家的哲學觀。正如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莊周高唱絕對自由之歌,倡導「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無何有之鄉」。他寧願做自由的身處爛泥塘里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追求心馳神往無拘無束和羽化登仙,忘卻生死名利寵辱和塵世,此之謂酒的精神。酒的精神喻示著情緒的發泄,是拋棄現實束縛回歸原始狀態的生存體驗,是人在絕望痛苦的哀號中獲得的極大快感。酒的精神為中華燦爛的文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詩詞的創作中,酒的精神無處不在。詩人們的藝術創造力在酩酊大醉之後迸發而創作出流傳千古的名作的情形比比皆是。這種創造力的迸發便是一種酒的精神的升華。因為醉後便獲得了一種解脫的自由狀態,即一種創作的自由狀態。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得酒詩自成」、「一杯未盡詩已成,誦詩向天天亦驚」了。
因醉酒而獲得藝術的自由狀態,這是古老中國的藝術家解脫束縛獲得藝術創造力的重要途徑。「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杜甫《獨酌成詩》)「俯仰各有態,得酒詩自成。」(蘇軾《和陶淵明〈飲酒〉》)「一杯未盡詩已成,涌詩向天天亦驚。」(楊萬里《重九後二月登萬花川穀月下傳觴》)。南宋政治詩人張元年說:「雨後飛花知底數,醉來贏得自由身。」酒醉而成傳世詩作,這樣的例子在中國詩史中俯拾皆是。不僅為詩如是,在繪畫和中國文化特有的藝術書法中,酒神的精靈更是活潑萬端。書聖」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李白寫醉僧懷素:「吾師醉後依胡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飛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懷素酒醉潑墨,方留其神鬼皆驚的《自敘帖》。草聖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於是有其「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古詩四帖》。 在歷史的長河不斷向前流淌的過程中,酒的文明可謂巨浪滔天。在現代社會的酒文化中,國酒級別的酒可謂神秘而尊貴,下面我們揭開國酒文化的面紗。由於所使用的發酵容器設備不同,有的是陶缸、水泥池、磚池、箱,有的是泥池老窖等;所採取的釀造工藝不同,有的是清蒸清糙、續精混蒸、回沙發酵,有的是固態和液態發酵等;所處釀造環境的氣候條件不同,有的干濕度高,有的干濕度低,有的氣溫高,有的氣溫低等由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質量檢驗協會、中國質量管理協會、中國食協白酒專業協會在1994年12月28日聯合發布的通告中,已將我國的白酒分為以下5種香型: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米香型、白酒。在醬香型的酒文化中有我們眾所周知的國酒---茅台。歷史上有四大美人,同樣歷史也留下了八大名酒:茅台酒、汾酒、瀘州老窖特曲、五糧液、洋河大麴、劍南春、古井貢酒、董酒。
酒對中國歷史文化、文學藝術、繪畫藝術、宗教文化、民風民俗、科學技術、社會心理、軍事研究等各個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中國酒文化以其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蘊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獨領風騷,人們逐步認識到中國酒文化的精神文化價值:中國酒文化是一種社會文化,也是一種政治文化,更是一種藝術文化。
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它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徵。酒文化以酒為載體,以酒行為為中心形成獨特的文化形態。酒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與時代性,同時還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產生很大的影響。中國酒文化以其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蘊涵而在世界酒文化之林中。中國的酒文化必能和中華文明一樣,源遠流長。

❹ 急求一篇跟中國酒文化相關的論文1000以上,至少20篇參考文獻

ffg方法覆蓋

❺ 中國酒文化的歷史與現實意義

一、酒文化的起源

東西方酒文化的起源,幾乎同時產生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雖然,兩者產生的地域相差幾千公里,但是,兩者還是有一些共同點:比如都在酒的起源上有著美麗的故事傳說,都是作為一種神奇的葯物誕生,都給人帶來了驚奇和迷醉。但是,兩者的不同還是最重要的,主要表現在:

第一,酒的起源不同
作為東方中國酒的起源,自古以來歷史就有明確的記載,基本形成了固定的說法:有的認為是儀狄釀酒。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雲:「儀狄作酒」。漢代劉向編輯的《戰國策》則進一步說明:「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日:『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有的認為是杜康釀酒。東漢《說文解字》中解釋「酒」字的條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不管怎麼說,對酒的起源,中國基本是有明確記載的。
西方則沒有明確的歷史記載。據傳,釀酒在西方,首先是在波斯,後來傳到了當時希臘的克里特島,然後才傳到了法國等地。在西方,酒的產生有著美麗的傳說:據說,有一位古波斯國王,把吃不完的葡萄藏在密封的瓶中,並寫上「毒葯」字眼,以防他人偷吃。國王日理萬機,很快便把這收藏給忘記了。這時有位妃子被打入冷宮,生不如死。湊巧看到這「毒葯」的瓶子,便有輕生之念。打開後,裡面顏色古怪的液體也很像毒葯,她就喝了幾口,在等死的當兒發覺不但不痛苦,反而有種舒恬陶醉的飄飄欲仙之感。於是她將這事呈報國王,國王大為驚奇,一試之下果不其然。這當然是個美麗的傳說,但葡萄酒的發現的確提高了人類的享受。

第二,酒的原料不同
最初,中國的酒是由果品等釀成的甜酒。《 黃帝內經· 素問》中記載了黃帝與歧伯討論釀酒,提到一種古老的酒---醴酪,是用動物的乳汁釀成的甜酒。《詩經·風·七月》記載:「六月食郁及,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講的是釀酒所用的原料:如棠棣、芹菜、山棗、豆類、稻類、黑黍和稷等。後來,逐漸發現用糧食釀造的白酒,無論口感還是力量,都要比甜酒好的多,糧食釀酒成為主流。如今,談到中國的酒,指的主要是白酒。
而西方的酒,一開始是用大麥釀造的,後來,他們才知道葡萄可以釀酒,而且釀造出來的酒,更加甜美香醇,讓人沉醉。葡萄酒就逐漸成了西方的主流。如今,談到西方的酒,主要指的是以葡萄為原料釀造的香檳、白蘭地等酒。

第三,酒與政治的關系不同
在東方,自酒產生的那一日起,就受到了政治的約束。大禹一開始就認識到了酒的破壞力,提出了限制酒的主張:「後世必有飲酒而之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他認為,酒固然可以給人帶來享受,但是,後世必然會有因為酒而導致亡國的,下旨限制釀酒。等到了後世,尤其在漢、唐、宋等代,由於造酒浪費了大量的糧食,朝廷出台了多種政策,如收高額的稅、限制買賣、官府專營等手段,來加強酒的控制和管理。可以說,酒文化已經成了政治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西方,自酒產生那日起,就受到了統治者的喜愛和推崇。波斯王喜歡酒,拿破崙更加喜歡酒,酒神還成了朝廷及百姓崇拜的重要神。西方的酒文化,更多地與哲學、宗教聯繫到一起,與政治的關系並不很大。

❻ 中國酒文化與世界酒文化有哪些相似性

差別蠻大的、。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