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北京傳統文化旅遊

北京傳統文化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2-27 15:44:52

㈠ 代表北京傳統文化的視覺元素有哪些

很多啊,比如茶館、小吃、四合院、長城、天壇、故宮、胡同、琉璃瓦、廟會等等。
北京的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是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四合院的典型特徵是外觀規矩,中線對稱,而且用法極為靈活,往大了擴展,就是皇宮、王府,往小了縮,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輝煌的紫禁城與郊外的普通農民家都是四合院。 此外,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極講究風水,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出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北京的胡同
老北京,老胡同,已經成為北京文化的一個象徵。到北京不到北京的胡同看看,那您可太遺憾了。全世界所有的城市都有街、巷,稱謂大體相同,某某街、某某道,而只有北京叫「胡同」。北京的胡同里蘊含著濃郁的平民氣息,多彩的百姓風情,像陳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兒。 北京的京劇 京劇起源於四個地方的劇種:一是原來流行於安徽省一帶的徽劇;二是流行於湖北的漢劇;三是流行於江蘇一帶的崑曲;四是流行於陝西的秦劇,又叫梆子。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進北京後,於嘉慶、道光年間同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互相影響,逐漸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並吸收了一些民間曲調、北京土語,逐漸融合發展。 京劇是流傳北京、河北、天津及全國大部分地區的一種戲曲劇種。在國外,它往往代表著中國的戲曲藝術,所以又被稱為「國粹」。 北京的小吃 北京的風味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用料講究、製作精細,堪稱有口皆碑。清代《都門竹枝詞》雲:「三大錢兒賣好花,切糕鬼腿鬧喳喳,清晨一碗甜漿粥,才吃茶湯又麵茶;涼果炸糕甜耳朵,吊爐燒餅艾窩窩,叉子火燒剛賣得,又聽硬面叫餑餑;燒麥餛飩列滿盤,新
添掛粉好湯圓……」這些小吃都在廟會或沿街集市上叫賣,人們無意中就會碰到,老北京形象地稱之為「碰頭食」。

㈡ 老北京傳統文化解析

四合院、胡同、 京劇、木偶戲等等

㈢ 關於北京傳統文化論壇與胡斌

胡斌這個人我知道 目前傳統文化還沒有國家級政府部門所那麼推崇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內國家的政策容漏洞 如果採納了傳統文化 會對政府人員的利益產生影響 都懂得 所以不可否認 胡斌所講的他的經歷和傳統文化都是對目前這個社會所需要的 但大多數人沒有認識到 所以一些傳統文化機構用政府來達到宣傳的目的 但大多數傳統文化機構還是不會這樣做的 因為傳統文化不非盈利性質的

㈣ 北京傳統文化公司

北京誠敬和公司 北京西三環中路

㈤ 北京的特色傳統文化有那些

1、四合院,抄中國傳統合院式襲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

2、胡同,為保護古都風貌,維護傳統特色,北京城區劃定了二十餘條胡同為歷史文化保護區,像南鑼鼓巷、西四北一條至八條等就被定為四合院平房保護區。

3、京劇,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4、相聲,民間說唱曲藝。它以說、學、逗、唱為形式,突出其特點。主要採用口頭方式表演,以北京話為主。主要道具有摺扇、手絹、醒木。

5、廟會,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在廟會上,有不少民俗活動,諸如:摸石猴、窩風橋打金錢眼等。內容有舞獅、傳統民族花會、現代舞、北京民俗人物造型等。

㈥ 北京郊區有哪些可發展的傳統文化

文化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其核心是作為精神產品的各種知識,其本質是傳播。

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的結晶,除了儒家文化這個核心內容外,還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態,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傳統文化是起源於過去、融合現在與未來的動態的主流觀念和價值取向,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存在,廣泛影響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中國傳統文化是以中國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為基礎的哲學文化,借用了現代科學上的發現,把宇宙的本質、宇宙的形成、發展變化、成熟、衰老與死亡,宇宙的歸宿;人的本質,人的過去與未來,人從那裡來,到那裡去,人生的目的和意義,應當怎麼做人;我是什麼?我是誰?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在宇宙運動中扮演的角色;人類社會的本質,人類社會的歸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訴給人類。把以上內容告訴給人類,是讓人們明白我們做人的權力、責任和義務,讓人們都知道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
與一般的宗教相比較,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在於它從哲學、科學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會、人生的本質和意義的,既是充分說理的,又可以讓人進行實證,這些內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隨便解釋得了的。所以,它與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於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說服力的。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的,只有通過虔誠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問、不要問為什麼,是什麼道理。可是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在各種色象的誘惑下,很多人是經不起引誘的,他們都會對自己的信仰發生動搖的。特別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確科學地解釋自身,而且往往與科學思想是有抵觸的(這不是說科學是正確的,科學也是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而科學的道理又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它認識的是物質,是事物直觀的可見的表象。在科學日益發達的今天,宇宙飛船上天,原子彈爆炸,互聯網技術,生物技術上的成就,科學觀念是很易被人們接受的。由於以上原因,人們對信仰發生動搖也是很正常的,這也正是這種原因,有些基督教的牧師、天主教的神甫都背判了自己的信仰,成為上帝的罪人。更頭甚者,有些神甫和牧師還染上了艾滋病,有媒體報道,他們之所以染上艾滋病是由於不正當的性行為造成的,這說明他們已經遠理自己的信仰,淪為上帝的罪人了。但是我們應當承認,天主教、基督教的大部分教徒的人格還是高尚的,但是從發展的趨勢看,基督教和天主教、依斯蘭教,都沒有發展前途,因為它們都不能為科學思想所接受,最終會被人們所拋棄。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學發達,人們的文化水準提高,認識能力增強的情況下,越是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在人們沒有文化愚昧的情況下,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易推廣與傳播的,因為它不具備傳播這種文化的軟體與硬化。在中國歷史上,無論什麼時候,哪一個封建王朝都沒有真正徹底的貫徹中國傳統文化,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來都沒有象《聖經》文化和《古蘭經》文化那樣,左右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的命運。現在最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徹底貫徹,而這種貫徹是民主的、自由的,人們自覺自願的接受的,不願接受馬上就可以反對,而不是象歐洲中世紀歷史上的《聖經》文化,和現在《古蘭經》文,是強迫的。 用現代語言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表達出來,使人們真正的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並不是我有什麼能耐,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本來就包涵的本質。再者,這也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的產物,因為大家都有文化了,語言也表述能力也加強了;第三、科學已經很發達了,我可以藉助科學上的發現和科學語言,對其理論體系進行系統細致地表述,這樣就更有說服力與感染力。

㈦ 北京有什麼傳統文化

一類是皇家顯明的,另一類是民間傳統的,第三類是市井隱形的。第一類不用在此多說,第二類樓上說了不少,第三類不能隨便說。換個說法就是三大特色匯聚一起。帝國之城顯現皇家文化傳統,顯然不用說了。民眾之城顯現民間文化傳統,吃喝玩樂事業學業樣樣都有。神秘之城隱藏居室、道士、真人等等,當然很難說明了。北京特色傳統文化(四合院),是由東、西、南、北四面房子圍合起來形成的內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築形式,馳名中外,世人皆知。首先,它的歷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規模規劃建設都城時起,四合院就與北京的宮殿、衙署、街區、坊巷和胡同同時出現了。據元末熊夢祥所著《析津志》載:「大都街制,自南以至於北謂之經,自東至西謂之緯。大街二十四步闊,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其次,四合院的構成有獨特之處。它的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獨立,又有游廊連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閉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強的私密性,關起門來自成天地;院內,四面房門都開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親,其樂融融;寬敞的院落中還可植樹栽花、飼鳥養魚、疊石迭景,居住者盡享大自然的美好。此外,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極講究風水,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四合院的裝修、雕飾、彩繪也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出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於門簪、門頭上的吉辭祥語,附在抱柱上的楹聯,以及懸掛在室內的書畫佳作,更是集賢哲之古訓,采古今之名句,或頌山川之美,或銘處世之學,或詠鴻鵠之志,風雅備至,充滿濃郁的文化氣息,有如一座中國傳統文化的殿堂。很多人研究四合院就把它固化在北京城內,其實整個中國的建築傳統就是一個四合院的文化。如果你去參觀山西的喬家大院、平遙古城,你就會發現,即使是中國歷史上的商人也都遵從著那種建立在儒家哲學基礎上的人文哲學。到了蘇州園林中,人們在驚嘆步移景異的如畫如夢的鬼斧神工之中去體驗中國歷代文化經營所創造出的建築哲學。曾陪一位國外建築師訪問蘇州園林後,得出的結論讓我們驚愕,他說:真正偉大的建築不是產自建築師之手,而是由哲學家、思想家、學者創造的。就像眼前看到的這片園林,它實質上是一個家,或者是一個書齋,或者是一個古代的公室,它又像一個園林,而這種園林又能成為東方文化的代表。如果把它作為一個家來看待,那麼人身在其中會忘卻這個家有幾個客廳、卧室,或者說它們的大小、高度,讓它們領略的是園中的景,如果把它作為一個園林看待,而隱沒在景色之中的房屋,房屋中的陳設,又是主人精神和靈魂的最佳寫照。中國的畫壇巨獎齊白石曾說,事物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沒有技巧的技巧,或者說金庸的武俠的小說中寫的「手中無劍,心中有劍」,這是最佳的檔次和境界。中國現代化了,但老的房子被拆了,北京越來越象紐約、香港、東京,但人們不知道為什麼卻那麼思念那庭院中的生活,過去的四合院可以讓平民百姓安居樂業。有一個道理,現在世界上的富人趨同,中國和美國的有錢人都穿amani,都用路易威登,但獨特的文化往往又是我們所說的窮人傳承下來的,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的老外喜歡北京的胡同游,麗江古城成為人類的香格里拉的道理。普通百姓是這樣,而過去的四合院大的可容納皇宮貴族,其實細細想來,我們的故宮就是一個大四合院。我們的北京就是由眾多四合院以胡同為金絲串起來的一個文明古都。因此有人說四合院的文化實質是胡同文化。中國古老的四合院不僅從建築上,而且還從文化、哲學和精神層面上具有無與倫比的現代意義。而現在的四合院卻真成了象牙塔內的寶貝,能住在那裡的人,擁有的不僅僅是財富……我們在幸福村做了幾套洋四合院,或叫新四合院,在現代化的都市中心,在國外建築師的想像之中去追尋那樣一種感覺,那樣一種中西文化碰撞、融合、升華的情懷。四合院在中國有相當悠久的歷史,根據現有的文物資料分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築出現。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人特別喜愛四合院這種建築形式,不僅宮殿、廟宇、官府使用四合院,而且各地的民居也廣泛使用四合院。不過,只要人們一提到四合院,便自然會想到北京四合院,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國為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規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種各樣的四合院當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點。首先,北京四合院的中心庭院從平面上看基本為一個正方形,其他地區的民居有些就不是這樣。譬如山西、陝西一帶的四合院民居,院落是一個南北長而東西窄的縱長方形,而四川等地的四合院,庭院又多為東西長而南北窄的橫長方形。其次,北京四合院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房方向的房屋各自獨立,東西廂房與正房、倒座的建築本身並不連接,而且正房、廂房、倒座等所有房屋都為一層,沒有樓房,連接這些房屋的只是轉角處的游廊。這樣,北京四合院從空中鳥瞰,就像是四座小盒子圍合一個院落。而南方許多地區的四合院,四面的房屋多為樓房,而且在庭院的四個拐角處,房屋相連,東西、南北四面房屋並不獨立存在了。所以南方人將庭院稱為「天井」,可見江南庭院之小,有如一「井」,難免使人顧名思義,聯想到「井底之蛙」、「坐井觀天」的成語。北京四合院是名符其實的院,寬敞開闊,陽光充足,視野廣大。在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封建社會,北京四合院內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嚴格的,內宅中位置優越顯赫的正房,都要給老一代的老爺、太太居住。北房三間僅中間一間向外開門,稱為堂屋。兩側兩間僅向堂屋開門,形成套間,成為一明兩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親戚或年節時設供祭祖的地方,兩側多做卧室。東西兩側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東側為尊,由正室居住,西側為卑,由偏房居住。東西耳房--可單開門,也可與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書房。東西廂房則由晚輩居住,廂房也是一明兩暗,正中一間為起居室,兩側為卧室。也可將偏南側一間分割出來用做廚房或餐廳。後罩房——中型以上的四合院還常建有後軍房或後罩樓,主要供未出閣的女子或女傭居住。確切地說,過去老北京人把所喜歡飼養和賞玩的種種動物多稱為「玩物」,而很少用時下最流行的「寵物」一詞。說起老北京四合院里的寵物實在是不少,大致分起來有四類,一是鳥類、二是蟲類、三是魚類、四是獸類。飼養寵物既是老北京人的一種嗜好,也是四合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玩賞寵物之中得到的是一份精神上的愉悅與享受,使四合院里的生活更富情趣。先說那鳥類寵物,老北京經常飼養的鳥兒和飛禽就有十幾種。什麼畫眉、百靈、黃雀、玉鳥、鸚鵡、八哥、相思鳥、文鳥、鴿子等,僅鸚鵡按體型就分為大、中、小三類,最常見的是虎皮鸚鵡、小五彩鸚鵡、葵花鸚鵡等。而鳴叫最婉轉動聽的當屬黃鳥,也叫黃鶯。雖然體型較小,但叫起來卻清脆悅耳,還能模仿山喜鵲、紅子、蛐蛐的叫聲。因它比較容易喂養,所以在四合院里養的人較多。八哥以學舌巧語見常,多被上了幾歲年紀的老人所青睞,屋檐下放上一隻八哥,逢人便叫,時不常學兩句人語,別有樂子。四合院里的人養鳥兒,圖的就是一樂,每天一大早,人還沒起床,那鳥就先叫早兒了,一聲聲清脆的叫聲,使小小的四合院里充滿了生機,於是人們起來的第一件事兒就是遛鳥。其實遛鳥不單獨是給鳥兒「放風」,主要在馴鳥兒,教給它一些小技藝,以做觀賞、娛樂。喜歡養鳥的人特別注重對鳥籠子的選擇,什麼水磨細竹籠、紫漆籠、柳條籠,有的雙手各提一隻,有的雙手各提兩只,或上下輕悠、或左右慢擺,自得悠閑。不少人還經常聚在一起比比「放份兒」:就是比誰的鳥兒漂亮、鳥兒籠子獨具匠心、鳥叫的聲音好聽、玩兒的花活多。在鳥類寵物中,四合院里飼養比較多的還有鴿子。過去走在京城的街頭,時常會聽到鴿哨聲,仰首望一眼蔚藍的天空下,會見到鴿群隨風掠過,與古樹、紅牆、胡同、老院子相互映襯,構成一幅和諧、安詳的畫面,實為北京城的一景。養鴿子與養其他鳥不同,養其他鳥是以觀賞、鳴叫為樂,而養鴿子以放飛為趣。老北京人習慣上把養鴿子叫做「玩鴿子」,其講究很多。先說這鴿子的種類,多達三四十種,最著名的就有點兒、環兒、黑兒、翅兒四類。點兒鴿是一體通白,只在頭上有一小塊黑或紫顏色。環兒鴿則是在頸項上有一圈兒其他毛色。黑兒鴿是從頭到尾大半身子都是黑色。而翅兒鴿是翅膀上顏色比較特別。鴿子的好壞除了毛色之外,還要看飛翔時的耐力和翻跟頭的功夫。有的鴿子能在空中翻一連串兒的跟頭,有的從數百里外放飛,用不了多久就能飛回來,這是真正的好鴿子。四合院里的人養鴿子沒有貴賤之分,鴿友們常湊在一起切磋技藝,並經常結伴到數十里地的地方放飛,看誰的鴿子先飛回來。北京人喜歡養鳥除了圖個樂兒外,還有養心健身的「作用」。過去有句話:」養鳥遛鳥,遛的是鳥,練的是人,心變寬了,體變壯了,日子過得就豁亮。」所以無論是文人墨客、梨園名伶、還是車夫、工人,都有養鳥的嗜好,使鳥兒和飛禽動物成為四合院里飼養最多的寵物。說起玩蟲兒,也是老北京人的一個樂兒,而且不分地位高低,都有玩趣。蟲的種類不少,蟈蟈兒、蛐蛐兒、金鍾、咂嘴、油葫蘆等,其中最受青睞的是蟈蟈兒和蛐蛐兒。先說這飼養蟈蟈兒,可是四合院里不少人的愛好。過去麥收之後,胡同里就開始出現賣蟈蟈兒的。小販們多是把蟈蟈兒裝在秫秸或麥秸編的籠子里。籠子的樣子很花哨兒,有圓的、方的、八角的、三角的,遠遠地就能聽見蟈蟈兒清脆的叫聲,吸引許多四合院里的人前來購買。《燕京歲時記》中就有「京師五月以後,則有聒聒兒(蟈蟈兒)沿街叫賣,每隻不過一二文」的記述。這些蟈蟈兒多來自河北易縣、淶水一帶,一是個兒大,二是叫聲清脆悅耳。而四合院里的人買蟈蟈兒時絕少買一隻,大都買雙個兒,一則是老北京人有成雙成對的習慣,雙為吉利數,二則是兩只可以相互戲逗,叫得更歡。買回來的蟈蟈籠子大都掛在屋檐、門楣、窗前或院子的葡萄架或海棠樹上。從此蟈蟈兒的鳴叫就成了四合院里最動聽的聲音,一直能叫到立冬。北京人養蟈蟈兒有不少的講究,一是要選上品的蟈蟈兒,講究全須全尾兒、叫聲悅耳;二是顏色正、品相好,一般多選黑、綠、青三種;三是要善動愛跳,越是活潑愛鬧的蟈蟈兒,越有人緣兒。按季節說又有夏秋之分,「立秋」前為夏蟈蟈兒,「立秋」後為秋蟈蟈兒,善養者能養到隆冬時節。過去四合院里一些有錢或有身份的人,為了買到一隻上品的蟈蟈兒,會不遠百里跑到河北、山東甚至東北花高價購買。而蟈蟈兒籠子也有講究,上等的蟈蟈兒籠子是由葫蘆做成的,外面有刻花、雕花和燙花,圖案多為古樸的吉祥物,如松鶴延年、福祿壽喜、梅蘭竹菊等,古樸典雅,不失為一件藝術品。再說那蛐蛐兒,也叫蟋蟀或促織,舊時每至秋天斗蛐蛐兒便成為四合院里普遍玩樂的習俗,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斗蛐蛐兒之好。但一般的北京人過去養蛐蛐兒大多斗而不賭,斗的就是一份樂趣,即使掛點兒「餉兒」也不過是一包煙、半斤「雜拌兒糖」而已,極少有大賭的。蛐蛐兒雖小,但講究也多。同樣是斗蛐蛐兒,在四合院里也分三六九等。最下等的不過是幾個小孩子蹲在自家的院子里或門道里斗蛐蛐兒取樂。裝的器具無非是搪瓷瓦罐、玻璃瓶,所有的蛐蛐兒也不是什麼上等貨色,多是自己逮來的棺材板兒、老米嘴兒。中等是一些文人在家中斗蛐蛐兒,以娛樂為主,以蛐蛐兒會友。上等的是達官貴人,多在四合院中設案,請些貴友貴客聚會,以博雅趣,但斗時多掛賭局。北京人玩的蛐蛐兒多是產自山東德州的墨牙黃、寧陽的鐵頭青背和黑牙青麻頭,也有北京西北郊蘇家坨的「伏地蛐蛐兒」、黑龍潭的「蝦頭青」和石景山福壽嶺的「青麻頭」。養蛐蛐兒的樂趣在於它們的廝斗與鳴唱。蛐蛐兒斗時講究用夾、鉤、閃、躲墩、抱、箍、咬、掐、滾等「招數」。養蛐蛐兒需要盆,斗蛐蛐兒也需要盆,且極講究。四合院里的普通百姓多用木籠、竹籠飼養,斗的時候多用澄泥盆或陶罐。蛐蛐兒的一般拚鬥並不引人入勝,而好的蛐蛐兒則不然,其稱謂也美:翅震大將軍、紅須元帥、巨無霸、無敵王、花斑豹等等。中秋前後,是四合院里斗蛐蛐兒的高潮,兩只小小蛐蛐兒的拚鬥,能引來十幾人圍觀和喝彩。得勝的蛐蛐兒震翅鳴叫,主人頓覺臉面增光。若平分秋色,數戰未決勝負,主人則拱手言和。小小的蛐蛐兒為四合院里帶來無限的樂趣。再說說魚類寵物,北京人飼養金魚已有數百年之久。因「魚」與「余」諧音,有「年年有餘」之意,所以被視為吉利之物。養魚既是一種樂趣,更能養性逸情。夏日裡以「天棚、魚缸、石榴樹」為四合院里最和諧的景緻。從王公貴族、朝中大小官員直到平民百姓都喜歡在自家庭院中擺上魚盆,居室內擺上魚缸,飼養的金魚少則幾條,多則幾十條,以至數百條。用北京人的話說:養魚練的是慢功,要的就是磨性子的過程,以此養心逸致。北京人常養的金魚分「草魚」和「龍睛魚」兩大類。「草魚」就是小販們沿街叫賣的小金魚,體型較小,也就一寸至五寸之間,價格較為便宜,多是普通人家買上幾條放在圓形的小魚缸里以做觀賞。飼養「龍睛魚」的主兒,多是比較講究的人。「龍睛魚」的種類很多,按顏色分有紅龍睛、花紅龍睛、墨龍睛、藍龍睛、紫龍睛等。多用直徑三尺以上的木盆飼養,一般將魚盆放在四合院的天棚下或過道旁,魚盆由特製的架子支著,有的盆里還放些水草。養魚有三件事必做:換水、撈魚蟲、喂魚。換水前要將水曬上三五天,然後將魚盆里的魚用抄子抄到另外一個魚盆里,再將魚盆的水放干凈,特別是要把魚的糞便和污物清干凈,然後放上曬好的水,再把魚兒倒進來。撈魚蟲就是每天到附近的池塘、葦溝里撈魚食兒。講究的養魚人很少給魚兒喂干食兒,多喂活食兒,這樣魚才喜歡吃,長得快,看著鮮靈。喂魚是養魚人最愜意的時候,撒一把魚食兒,看著魚兒覓食,別有情趣。在獸類寵物中,老北京人過去飼養較多的是貓和狗。關於四合院里的貓,不再多說,《四合院》版上曾發表過一篇《老北京四合院的貓》,把北京人養貓的故事描寫的一清二楚。這里單說那養狗。過去北京人養狗絕沒有今天這樣多,狗更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寵。即使養狗也絕對享受不了今天這樣的「待遇」,做一次美容就得六七百,更沒人把它以「兒子」相稱。那時養狗多是看家護院,或外出時做個伴兒,充當一下"保鏢"的角色。今天北京人所養狗的種類幾乎包括了世界各地的名犬,一隻較為名貴的狗價格少則數百元,多則數萬元,這是過去老北京人想都不敢想的。舊時四合院里多養些小京叭、小柴狗,只有大戶人家才飼養大狼狗什麼的。狗的數量要遠遠少於貓的數量,所以在介紹老北京的各種書籍里,很少有談養狗的。早年間人們的生活並不富裕,狗食多是主人剩下的飯菜,常常是飢一頓飽一頓,吃不飽就到外面打野食兒,根本不知道「狗糧」為何物。而狗窩多設在四合院的門道里,為的是有個動靜好支應幾聲。而將狗放在主人居住的屋裡飼養或當成家裡的一員實在是太少了。此外老北京人飼養的寵物還有鷹、龜、猴、雞、鵝、隼等,但數量不是很多,只有對它們特別喜好的人,才會飼養。

㈧ 北京的傳統文化

1、四合院,中國傳統合院式建築,其格局為一個院子四面建有房屋,通常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組成,從四面將庭院合圍在中間。

2、胡同,為保護古都風貌,維護傳統特色,北京城區劃定了二十餘條胡同為歷史文化保護區,像南鑼鼓巷、西四北一條至八條等就被定為四合院平房保護區。

3、京劇,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陸續進入北京,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又接受了崑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

4、木偶戲

木偶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在中國古代又稱傀儡戲。中國木偶戲歷史悠久,普遍的觀點是:"源於漢,興於唐"。三國時已有偶人可進行雜技表演,隋代則開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5、捏麵人

捏麵人也稱麵塑是一種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傳統民間工藝品。中國的麵塑藝術早在漢代就已有文字記載。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發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