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武夷山鄉村旅遊發展

武夷山鄉村旅遊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2-27 14:28:43

Ⅰ 武夷山旅遊市場前景及細分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1.3億,約佔全國總人口的%,到21世紀中葉,我國老齡人口的數量預計將增加到4億左右。全國老齡委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每年老年人旅遊人數已經佔到全國旅遊總人數20%以上。獨自或結伴出遊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很大程度上填充了旅遊淡季市場的空當。 面對潛力巨大的老年旅遊市場,武夷山各旅行社又是如何做的呢?近日,記者就此走訪了武夷山相關旅遊企業。 老年旅遊市場蘊藏巨大潛力 春暖花開,又是各地旅遊旺季到來的時節,許多老人紛紛走出家門,為旅遊市場增添了一抹「夕陽紅」, 武夷山各旅行社也瞅准了「銀發族」旅遊蘊藏的巨大商機。 「老年旅遊人數正呈逐年遞增的態勢,去年我們社接待的老年遊客近萬人,今年肯定會突破這個人數。」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總經理徐曉萍介紹,「 1998年剛剛進入旅遊市場,我就瞄準了老年人這個消費群體,2004年開始轉入專門做老年旅遊。」 據了解,百齡華裔科學家顧毓秀、著名哲學家和歷史學家百齡老人蔡尚思、百齡茶界泰斗張天福等,都與武夷山有著不解之緣。 徐曉萍認為:「武夷山是個特別適合老年人旅遊的地方。自古就有彭祖養生之說,這里山清水秀,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高,對老年人的身體很有益處。」她說,當初選擇專做老年旅遊市場,就是看中了武夷山這里得天獨厚的條件。 高風險限制了市場發展 蘊含巨大潛力是否就意味著專門針對老年人的旅遊市場商機無限?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許多旅行社一方面不甘心把老年旅遊這塊大蛋糕拱手讓給他人,另一方面又顧慮重重,無心把老年旅遊做深、做大。 老年人團向來被認為是旅行社業務「雞肋」——價格低、利潤低、品種少、風險多、要求多,這一客戶群只有在淡季時才受到旅行社重視,很多旅行社對這塊市場躑躅不前。 據徐曉萍分析,現在的老年旅遊市場雖然廣闊,但起步晚,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市場。主要是因為老年人團隊有特殊性,行程設置與安排上還不到位。大部分旅行社都認為老年旅行團雖然有潛力,但風險太大。「我們老年旅行社就是希望通過針對性地推出差別化、專業化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推動武夷山市老年旅遊市場的發展,相信未來的老年旅遊市場將大有作為。」 業內人士認為,老人旅遊市場還是大有潛力可挖。老年人旅遊除了自身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參加團隊旅遊外,孩子們為孝敬父母,也捨得花錢讓父母外出旅遊,一些單位還專門組織老年人旅遊,這些都將激活老年旅遊市場。現在很多旅行社在老年旅遊旺季,都為老人量身定做了一些路線,如桂林、武夷山、九寨溝等沒有高原反應適合老年人旅遊的路線。但要求老人必須能夠保障自己的身體。 有關專家指出,老年旅遊市場雖已起步,但還不完善,進一步細分市場,有針對性地推出差別化、專業化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成為旅遊企業下一步的「必修課」。 據了解,目前武夷山市場上真正打出老年人旅遊市場這個品牌的旅行社只有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 武夷山老年旅遊市場現狀 武夷山屬丹霞地貌,具有獨特、稀有、絕妙的自然景觀。在中國已發現的263處丹霞地貌中,福建武夷山與廣東仁化的丹霞地貌最負盛名,觀賞價值最高。1982年11月國務院批准設立的武夷山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總面積79平方公里。景區內有九曲溪、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個景點,每一景點均以其獨特的風格和神韻而贏得久遠的生命。原世界旅遊組織執委會主席巴爾科夫人在游武夷山後欣然題詞:「未受污染的武夷山風景區是世界環境保護的典範。」武夷山憑借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勢,旅遊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現已成為全國熱點旅遊城市之一。旅遊業不僅成為武夷山市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之一,而且極大地帶動和促進了相關行業的發展。武夷山旅遊業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從總體上看,武夷山市老年旅遊旅遊市場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水平還不高,主要表現在:老年旅遊產品單一、旅遊產品特色不鮮明等方面,且沒有得到相關旅遊企業和行業的重視和認同。 發展武夷山老年旅遊市場是順應時代潮流,不但可以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還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旅遊資源;開發老年旅遊市場還可以促進武夷山旅遊市場的結構調整,擴大旅遊業對外開放的范圍,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條件;武夷山城市居民緩和協調的生活節奏,適宜老年群體的旅遊資源,將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來武夷山觀光度假;武夷山的老年旅遊市場將會逐漸成熟起來,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老年旅遊市場也將會成為武夷山旅遊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充分利用武夷山的旅遊資源,開發潛在的老年旅遊市場,銀發旅遊必將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 「專業牌」做活老年旅遊市場 2007年9月16日,武夷山火車站,600多位老人正在和前來送站的兒女、親友依依惜別,他們將踏上「九九重陽號」專列的旅途,去感受中原大地秋日的秀麗風光。這是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組織的「九九重陽號」開往中原大地老年人專列活動的歡送現場。 從2004年開啟老年游市場,貴州、雲南、湖南縱橫5省專列游,浙江橫店穿越時空之旅……武夷山老年旅行社的老年旅遊品牌已在武夷山的老年人心中紮根,並塑造成良好的社會形象。近年來,武夷山老年旅行社在接納遊客數量、營建服務質量、獲得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等方面,走在全省同類旅行社的前列。 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在全省旅遊界率先推出老年旅遊市場概念。徐曉萍介紹,武夷山老年旅行社考慮到老年人的特點,從時間、價格、項目等方面設計游線。針對老年人對目的地選擇性強,對出遊活動安排慎重等特點,在針對老年人作促銷宣傳時,盡量內容豐富詳盡,並且簡單明了,一目瞭然。針對老年人旅遊受身體狀況及經濟能力的限制,在制定旅遊線路時本著「短而精」的原則,行程路線要短,旅遊景點精煉而特色鮮明,內涵豐富。 在做好老年人旅遊系列活動的同時,武夷山老年旅行社還時刻關注全國老年旅遊的發展趨勢,將「中華不老城」這一老年文化旅遊品牌引進武夷山。2006年10月,獨家承接舉辦第十屆中華不老城暨(中國·武夷山)海峽兩岸中老年文化藝術節,來自全國二十五個省、市、自治區5000多名海峽兩岸的中老年朋友相聚在武夷山,表演民間秧歌、健身操舞、鑼鼓、時裝舞蹈、太極拳劍等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老年朋友還游覽武夷風光、參觀朱熹紀念館,深入了解朱子的理學文化和武夷山茶文化。第十屆中華不老城暨(中國·武夷山)海峽兩岸中老年文化藝術節在武夷山的成功舉辦,充分展示了武夷山的魅力,也體現了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組織大規模活動的能力。 旅遊行業相關環節甚多,交通、住宿、景區等各個環節都以獨立的企業形態出現,遊客對遊程中的某一環節表示不滿的情形時有發生。因此旅行社掌控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繫到市場的拓展和企業的發展。 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創新服務內容。將旅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當地風土人情等編輯成冊,發放到每位遊客手中,盡量做到「一冊在手,萬事俱備」。旅行社還編印了旅遊工作簡訊,對導游員進行強化培訓;成立武夷山市老年人旅遊協會,擁有會員近千人,持續舉行「我愛武夷萬人游,構建和諧家鄉」活動。 徐曉萍說:「老年人也渴望得到快樂,渴望健康的生活。外地的老年人希望能來武夷山看看,武夷山當地的老年人也認為不應該只是看著面前的大山,要出去走走看看。」 在拓展產品廣度的同時,武夷山市老年旅行社不忘發掘產品文化深度,打磨旅遊產品的亮度。武夷山老年旅行社在旅遊產品中寄寓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設計的線路除了觀光,還推出了更多賦予文化元素的線路。從閩、浙、贛聯合體專列、九九重陽號專列、華東五市游到2008金婚、銀婚走進武夷山大型活動,武夷山老年旅行社的活動越來越豐富。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遊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專家指出,開發老年旅遊市場一定要真正做到想老年人所想,急老年人所急。這既是旅遊從業者的一次機遇,又是一項考驗。在老年旅遊更趨理性和體現個性的今天,老年旅遊市場細分勢在必行。為老年遊客量身定做「點菜式」服務肯定會受到歡迎。

採納哦

Ⅱ 武夷山的發展變化和遠景規劃。各都60字以上。

1.武夷山的變化:武夷山的山體構造與岩性特徵均不同於武夷山脈的其他部分,後者由花崗岩和火成岩構成,而武夷山的山體則為紅色砂礫岩,屬於丹霞地貌形態,以其「奇秀甲東南」的丹山碧水而著稱於世。相傳唐堯時彭祖率領族人來到崇安居住,當時洪水泛濫,到處汪洋一片,民不聊生。彭祖的兩個兒子彭武和彭夷帶領大家挖河堆山,疏浚洪水,他倆所挖的河道就是九曲溪。人們為了紀念武、夷兩兄弟,就把此山稱為「武夷山」 ,並在九曲溪匯入崇陽溪的地方建造了武夷宮。變化之一是景色:武夷山可稱得上是山依舊水依舊,武夷山變化的是城市風貌,不變的是武夷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記得二十三年前來武夷山,景區門前一片泥土地,現在是度假區的地方以前都是莊稼地,而現在已經成為武夷山遊客集中住宿吃飯,是武夷山最繁華的地方了,入夜,度假區絲毫沒有山區那種昏暗、萬般寂靜的感覺,反而是燈火輝煌不夜天,二十三年前怎麼敢想像這等繁華景象會在閩西山區一個小鎮出現?度假區將莊稼地變成商業化的城鎮,而武夷山景區里卻根本沒商業化,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雙遺產保護的相當好,在天游峰和九曲溪,根本見不到小販小攤,也不見商鋪林立,更見不到看到遊客一窩蜂地湧上來強拉強買的現象,九曲溪管理更到位,在九曲溪里,見不到一個礦泉水瓶,見不到一次性飯盒,漂流一個半小時,那麼多竹筏上也沒見哪個遊客望水裡扔垃圾,因此九曲水還是象23年前來的時候那麼清。
變化之二是范圍:景區范圍在不斷增大,說明保護力度在不斷加強,90年代前的武夷山景區就是現在的武夷山核心景區俗稱兩山(天游峰、大王峰)夾一溪(九曲溪),而現在的武夷山分成武夷山核心景區、度假區、自然保護區三大區域,遊客到武夷山現在都住在度假區,不象我以前可以住在九曲開始的九曲賓館,度假區真象一座山城,店連著店,鋪挨著鋪,飯店賓館數不清。
同樣武夷山核心景區也在不斷擴大,遊客到武夷山不但可以玩兩山夾一溪(俗稱武夷老景游),現在還出來很多武夷山新景游,有著名的青龍大瀑布和下梅古村,還有閩越王城等新景,也是我這次武夷游的重點。
因為三天的時間關系,武夷山自然保護區這次還是沒到,成為武夷游的遺憾,自然保護區有華東第一山龍崗山海拔2300米,有著原始植被和各種原始風景,如果到武夷山還要到自然保護區,那麼安排四天時間是必須要的。
變化之三是交通:武夷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交通,記得二十三年前來武夷山,火車半夜到上饒,然後大家集體在上饒火車站迷糊到天亮,然後在上饒市去找了個當時算豪華大麵包車的日野車,當時同去的50個人大多數是土包子,坐慣了平時那種顛簸不已的破車,哪裡坐過這種全封閉的豪華空調車,日野車在崎嶇的山路上開時,還沒出浙江省界,就不斷有人暈車嘔吐了,從早上八點上饒開車到下午三點到武夷山景區門口,人累的暈過去,暈車的人一路暈過來,等到車門打開,個個臉色蒼白,在武夷山門口癱坐一地。哪象現在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從上海到武夷山一路高速據說最長也就七小時,曾有人開車技術高六個小時趕到武夷山了。
變化最大的還是武夷山有了自己的民航機場,當同程接待人員告訴我可以乘飛機直達武夷山時,我還用我老婆93年來武夷山是乘飛機到南平機場再轉車二小時到武夷山的老經驗來問機場出來二個小時路程是自己乘車進去還是有接機的車?聽得同程接待人員一楞一楞,說機場出來15分鍾就到賓館了,沒二小時的呀?我才知道武夷山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之大。
現在在武夷山不象從前全靠兩條腿走路爬山,現在景區環保車可以將你送到任何一個開放的景點,回想起那時我們從天游峰爬到大王峰真叫可怕!
變化之四是沒纜車:武夷山和其他遺產地不同的是武夷山絕對不修索道纜車,記得黃山、張家界和三清山修纜車,張家界還修了個百步雲梯引起了公眾議論紛紛,現在在浙江等地很小的一座山,爬爬只有300多米的都搞了個纜車上山,我驚訝於武夷山為什麼不在天游峰、大王峰乃至自然保護區內的龍崗山搞個纜車上山,也曾問過景區領導和景區其他人,他們的回答就是纜車在方便遊客的同時也對生態、景色帶來了破壞,他們不想讓天游峰等景色被一條纜繩破壞了看點。更妙得是他們在維修景區道路時能不用水泥盡量不用水泥,哪怕這樣做成本更高一些,因此足可以解釋武夷山雙遺產為什麼保護的這么好!
變化之五是遊客:二十三年前在武夷山很少見國內遊客,那時上海人也就蘇州杭州玩玩算旅遊了,那時在山裡面到處可見港澳同胞,到處可聽到港澳同胞港式的普通話,哪象現在滿山都是國內遊客,間或有一二個外國遊客,可見我們國家現在真是「發」了!
武夷山的其他對比在我以後的武夷山故事中會一一寫出,但以上五大對比說明了武夷山景區的變與不變中存在著哲理性,該變的是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不變的應該是大自然,武夷山環保做得好,管理到位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劃定功能區、實施總體規劃設計、進行法規建設與保護管理,主要工作是實施建設、發展規劃、編制《經營方案》、建立資源連續清查體系,開展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研究,實施GEF項目,開發生態旅遊,大力發展區內鄉村經濟及進行機構改革工作。1、總體規劃的修編。總體規劃是切實保護、合理開發建設、科學管理風景名勝資源的綜合部署,是指導各項工作的依據。《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1986年即經國家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批准實施。由於世界旅遊業的發展重點正在轉向亞太地區,中國是這個地區旅遊大市場之一,武夷山風景名勝區聲名已鵲噪世界,旅遊市場日益擴大和迅速發展。為適應當前形勢要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需重新審視,予以修訂,以便更好指導景區的建設、管理和保護工作。1996年,由福建省城鄉規劃設計院著手進行《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的修編工作,於1996年8月6~9日,在武夷山風景區武夷山莊召開「總體規劃」修訂研討會,1998年5月23~24日,在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管委會舉行「總體規劃」修訂技術鑒定會。這次規劃在原規劃范圍的基礎上,向北發展,增加2.5平方公里;溪東旅遊服務區向東擴大,增加0.5平方公里;新劃入城村景區,增加4.5平方公里;風景區周邊調整,增加1.5平方公里,合計增加用地9平方公里。修訂後的《武夷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范圍達79平方公里,其中武夷山風景區64平方公里、溪東旅遊服務區10.5平方公里、城村景區4.5平方公里。景區內設置保護地帶為景區外圍保護地帶(70平方公里),九曲溪上游保護地帶,即沿九曲溪上游水源保護地帶(363平方公里),合計保護地帶面積433平方公里,其中一面坡34.05平方公里(50180畝)。《總體規劃》將武夷山定性為丹霞地貌為特色,自然山水為主景,歷史文化為內涵,觀光旅遊和休閑旅遊相結合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武夷宮小區詳規修編。「武夷宮小區詳細規劃」完成於1994年6月,同年7月審定,11月上報,1995年1月,福建省建設委員會批復並付諸實施。由於旅遊形勢的發展,小區原規劃有局部不能適應新形勢要求,故需在原基礎上,按現有布局,再作一些調整充實,使之形成重要旅遊窗口。修編重點放在尚未規劃的范圍,如:玉皇閣、幔亭山房3號房、彭祖山房原辦公用房改建、職工食堂空地、幔亭山房與武夷山莊之間的空地等。旅遊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主要工程項目有古街標本館、桂香村、翠煙小肆南部、月滿空山彩月軒等,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投資500萬元;完成聚會風雲廣場(面積400平方米),南武路停車場(面積3000平方米),投資12萬;完成區標,面積400平方米,投資55萬元。1996年10月23日,管委會在武夷宮召開規劃會,確定:武夷宮景區主入口為萬年宮與南武路的結合點,並設置宮門,突出武夷宮在景區的地位和作用。宋街飛雲樓通道為次入口,通過主入口管理,形成武夷宮整體性、統一性,提高綜合效果。1997年,完成了武夷宮門、宮門道路、朱熹紀念館廣場鋪設、仙足池、龍井亭、三清殿翻修和票房、道路、幔亭山房大門等項目,同時拆除幔亭山房前的桑拿夜總會、大王峰下的聚珍閣及朱熹迷宮等三處違章建築。3、景區各景點詳規編制。天心永樂禪寺及大雄寶殿規劃,由天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南方分院編制,管委會於1996年5月23日審定上報,規劃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總造價3000萬元。天心茶村小區規劃,在東南大學指導下,由景區建築設計室編制,用地11.56公頃,功能分居住、景區入口服務、茶文化綜合服務三個區,建築密度為11%,容積率0.25,綠地率為75%,規劃由管委會於1997年底逐級上報,1998年5月福建省建委批復實施。武夷宮萬春園、多類植物園規劃,武夷宮開心島規劃、武夷山止止庵規劃分別於1994年、1997年、1998年編制完成,因世遺申報,均暫緩實施。高蘇坂至星村環景公路,由南平市交通規劃設計院提出,1998年6月上報,1998年9月省建委批復實施。公路全長14.33公里,等級按山嶺重點三級,路基寬7.5米,路面6米,東起武夷大道武夷山機場路口,經茶場六區、壢屯、官莊、太廟、遇林亭,與星村公路相銜接。城村詳細規劃,由管委會編制《武夷山風景名勝區城村景區規劃提綱》,再由上海同濟大學提出,於2000年底完成,規劃用地總面積14.3平方公里,保護地帶21.9平方公里。九曲溪夜遊規劃,由北京市政設計研究院正式提出,管委會於1999年9月19日已請示論證。百鳥園規劃,由重慶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1999年6月,由管委會建設局上報,省建委於1999年7月已批復。大峽谷生態公園旅遊規劃,由武夷山風景區管委會組織編制,建設部專家林源祥教授指導,2000年已完成。4、景區規劃管理。1995年,重新完善九曲溪仙凡界碼頭規劃中的候筏室、曲廊工程設計。1996年,共完成天游景點改造規劃中遨遊霄漢、茶室、工藝品商店工程改造設計;完成一線天停車場及攤位設計;完成武夷宮中北區建設規劃幔亭山房專用道、宮門、仙足池、龍井亭、觀景台、廁所等方案及水電設施設計。1997年,完成天游小區、天游景區入口小區、一線天景點、大紅袍文化旅遊景點、桂林茶村小區等規劃。1998年,依據「總體規劃」及申報世遺要求,制定了高星公路、一線天、雲窩、天游、天心茶村等景點建設規劃和桂林、天心、山前、南源嶺村民搬遷及景區電力、通訊、廣播三線下地規劃。1999年,完成山北景區總體布局規劃方案和蓮花峰、遇林亭窯址、小竹林景點詳規,並予以實施。2000年,協同有關部門完成四新、程墩、城村古漢城等小區規劃,同時在實施中進行管理和監督。
武夷山市現有生態公益林92.6萬畝,佔全市林地面積的29.1%,其中國家級51.2萬畝,省級40.3萬畝,縣級1.1萬畝。為加大生態公益林建設規模,構築較為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計劃將主要水土保持、水源涵養重點治理區、生態功能保護區及生物多樣性豐富典型地區范圍內的商品林重新劃定為縣級生態林,以建立20萬畝的縣級生態公益林,屆時全市生態林面積占林地面積比例提高至35%。建設重點是水庫主要匯水區域、縣級公路、旅遊線路兩側、溪流兩側、野生動植物分布豐富地區以及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地區、重點保護地帶,以及現有的大部分天然商品闊葉林。縣級生態林規劃建設計劃用五年時間完成,建設期限為2008年至2012年,投資概算700萬元。具體時間安排為2008年完成5萬畝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以後四年逐年完成5、4、3、3萬畝的生態公益林保護建設。截至6月,已完成2.2293萬畝林地的小班調查、權屬認定等前期區劃界定的各項准備工作,現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書簽訂工作正在進行中,預計9月份將完成4.7321萬畝的生態林區劃界定,年底可全面完成界定書簽訂工作。從土房子、矮教室、破桌椅到綜合樓、電腦室、多媒體再到閩北最高學府——武夷學院在武夷大地上崛起。改革開放30年間,武夷山市教育事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一個個令人驚喜的變化,也見證了武夷山市教育發展的輝煌歷程。

林必松是南平師專學校81屆的一位老校友。2003年,南平師專遷入武夷山高教園區,更名為武夷學院後,他就經常會到學校走走看看。而讓林必松沒有想到的是,20多年後,他的女兒也考上了這所大學,成了自己的「校友」。

位於武夷學院圖書館一樓的「南平師專校史展示廳」是這對父女最喜歡去的地方,這里不僅留下了父親難忘的青春記憶,還承載著女兒的夢想。

在女兒林怡然的陪伴下,看展廳,逛校園,武夷學院此行,讓林必松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南平師專校友林必松說,當時,我們去南平讀書很不方便,坐4、5個小時的車,現在大學辦在我們自己家門口,感到確實非常方便。學校建設的這么好,辦得有聲有色……。我覺得,這個大學非常好,也是我們武夷山人的福氣。

的確,就像林必松說的那樣。從坐車到外面去讀大學到擁有一所家門口的本科院校,是武夷山人的福氣。而且,這所本科院校還如此的美麗且富有魅力。僅佔地面積3千多畝的校園,就已經相當於清華大學的規模了。也正是這種變化,讓林必松的女兒發出了和自己父親一樣的感慨。

武夷學院學生林怡然告訴我們,如果以後有人想讀大學,我會建議他來武夷學院,武夷學院真的很棒。作為一個武夷山人我覺得很自豪,也很驕傲。

當然,回首過去30年,讓武夷山人感到自豪和驕傲的不僅僅是這所大學。據我們所知,30年前的武夷山連一所像樣的小學都沒有。

楊彩玉,一位從教30多年的老教師。談起當年的教育往事,她拿出一些黑白老照片和去年剛剛照的彩色畢業照。

武夷山市二中教師楊彩玉說,30年前,教育就比較差了,環境比較差,教室都是泥巴地,校園里一棵樹都沒有。現在教室都非常漂亮,還有多媒體,學生很辛福。30年教育歷程,變化最大的就是整個教學設施改善了非常多,教學環境也改善了很多。

這是楊彩玉對武夷山市教育30年變化最直觀的感受。她的感受,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武夷山市教育事業這30年來的發展歷程。

盤點改革開放30年來,武夷山市的教育事業發展迅速,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學前教育蒸蒸日上、義務教育均衡推進、高中教育不斷壯大、職業教育迅速發展、高等教育方興未艾的良好辦學格局。現在,不論是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教師隊伍素質建設,都遠遠超過了30年前。

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有力地推動了武夷山市科教興市的步伐。據統計,1978年,武夷山市中等教育升入中專的僅98人,大專66人。30後的今天,升入本科院校的達476人,專科598人。這些大學人才,有30%回到了武夷山市,投身於家鄉的建設中。

事實說明,改革開放30年來,武夷山市的教育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我們相信,在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教興國方針的指引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們的教育的教育事業必將取得更大的成就。

Ⅲ 武夷山的特點

1、地質地貌

武夷山主要分布了前震旦系和震旦系的變質岩系,中生代的火山岩、花崗岩和碎屑岩。

在中生代晚期,武夷山發生了強烈的火山噴發活動,繼之為大規模的花崗岩侵入,已發現本區有豐富的火山機構,為典型的亞洲東部環太平洋帶的構造特徵。白堊紀晚期的紅色砂礫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體。

2、氣候

武夷山四季分明地處中亞熱帶,武夷山四季氣溫較均勻、溫和濕潤,年平均氣溫約12℃~13℃,1月均溫3℃左右,極端最低氣溫可達-15℃,7月均溫23℃~24℃;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是福建省降水量最多地區。年相對濕度高達85%,霧日在100天以上。

3、森林資源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緯度帶最完整、最典型、面積最大的中亞熱帶原生性森林生態系統。

(3)武夷山鄉村旅遊發展擴展閱讀:

自然遺產

1、天游峰

天游峰海拔408m,相對高度215m。它是一條由北向南延伸的岩脊,東接仙游岩,西連仙掌峰,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峰上有一澗沿崖壁流下峰底,形成高差約120m泉。峰上名木古樹眾多,常綠闊葉林鬱郁蔥蔥。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贊道:「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第一也。」

峰頂胡麻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近百處。其中最大一幅為「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顯將軍嶺南徐慶超題寫。意思是說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勝地」,理應號稱「第一山」。也有人解釋說,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

2、九曲溪

九曲溪發源於森林茂密的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全長62.8公里。進入風景區的一段河流除受河流自然彎曲的作用之外,還受多組岩層斷裂方向控制,形成深切河曲,使9.5公里長的河流,直線距離僅5公里, 曲率達1.9。九曲溪水流清澈,水源充沛,水質達國家地面水Ι類標准。

3、大紅袍景區

大紅袍景區位於武夷山風景區的中心部位,景區著名大峽谷「九龍窠」內。這是一條受東西向斷裂構造控制發育的深長谷地,谷地深切,兩側長條狀單面山高聳、石骨嶙峋的九座危峰,分南北對峙駢列、獨特的節理發育,使峰脊高低起伏。

舉世聞名的大紅袍生長在九龍窠谷底靠北面的懸崖峭壁上。這里疊著一大一小兩方盆景式的古茶園,六株古樸蒼郁的茶樹,枝繁葉茂。它已有340餘年的歷史。

2007年7月,最後一次採摘自350年母樹的20克大紅袍茶葉被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這也是現代茶葉第一次被藏入國博。今後,武夷山將不再製作母樹大紅袍茶葉。

4、水簾洞

武夷山水簾洞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於章堂澗之北。進入景點處,有一線小飛瀑自霞濱岩頂飛瀉而下,稱為小水簾洞,拾級而上,即抵水簾洞。洞頂危岩斜覆,洞穴深藏於收斂的岩腰之內。洞口斜向大敞,洞頂涼爽遮陽。兩股飛泉傾瀉自百餘米的斜覆岩頂,宛若兩條游龍噴射龍涎,飄灑山間,又像兩道珠簾,從長空垂向人間,故又稱珠簾洞。

水簾洞掩映著題刻縱橫的丹崖。其中有擷取朱熹七絕的名句「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篆體字。有明代景點題刻「水簾洞」以及楹聯石刻「古今晴檐終日雨,春秋花月一聯珠」。

Ⅳ 福建武夷山旅遊項目開發狀況

社會調查報告

調查一:鄖西境內流入漢江的河水呈黑色,有刺激性的氣味。

采聚意見如下:黃姜產量猛增,工業造素排污量增多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黃姜供過於求,導致成品素市場價格猛跌,企業也追求利潤,將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放入河流,

漢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要水源,污水的直接排放,直接威脅到用漢江水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滿河污水,有關領導沒有看見嗎?難道我們還要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嗎?顯然,不是某一個的問題,而是一些部門的失敗。如果是說為了經濟效應,才熟識無睹,黃姜收購價0.24元/公斤,又能給姜農帶來多大收益?為從企業徵收稅嗎?「三個代表」之一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領導的「不作為」的出發點是什麼?

鼠目寸光,河流一旦被嚴重污染,被破壞的生態不是一天兩天的時間,一萬二萬元錢就能解決的問題。今天我們要吃飯,明天子孫後代也要吃飯啊。

調查二:磨兒溝村有大量林木堆積。

據一位八十多歲的老黨員講,磨兒溝村原本是一個窮村子,體現有二,一是山上光禿禿的無樹,有的地方甚至連草也沒有,裸露著岩石;二是找不到一塊平地。後經廣大人民的努力造就,好不容易才過上了填飽肚子的生活,山上才有了成片成片的樹林,不想村長運用手中的權利和關系,大多做木材生意,一棵樹8元,兩人一天放兩棵樹,16元錢,連工錢也不夠。

貧窮朴實的農民為了 生計,也只好望望那長大了二三十年的樹,捨不得也沒有辦法,他們知道不合算,但窮啊。

十年樹木,一棵大樹的年齡遠遠超過十年,長起來不容易,毀起來可快。如此村長,就是那樣領導地方經濟讓老百姓腰包鼓起來的嗎?人們都知道真正鼓起腰包,吃的象孕婦一樣的是村長,利用關系不辦砍伐手續,亂砍亂伐,只有他才這樣做生意呢,狠。

明日地方經濟領導又將如何帶動呢?

我不敢想,原來家鄉是窮,但山清水秀,今日又富了多少?卻是山禿水濁,明日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呢?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大家一起來關注

炎炎夏日,酷暑難熬,各大中小學校早已放假。在眾多的學生中,他們為了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紛紛去各地、各處游覽觀光,以充實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修養,拓寬自己的眼界。因此,筆者來到省旅局,對我省假日旅遊做了詳細的調查:

去年以來,新的休假制度形成的春節、 「十一」、「五一」三個假日旅遊「黃金周」,極大地刺激了人民群眾的旅遊熱情,國內旅遊空前火爆,自去年國慶至今年春節、「五一」,接連出現了公眾旅遊消費熱的幾個高潮。假日旅遊有力推動了我省旅遊業及鐵道、交通、民航和餐飲、商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刺激了消費,拉動了內需,增加了財政收入,滿足了公眾的旅遊需求,豐富了節假日生活,對提高人們生活水平、繁榮地方經濟,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受到全社會的普遍歡迎和關注。 假日旅遊帶動假日經濟大發展,其主要表現在:

(一)假日旅遊帶動旅遊業的發展。「五一」期間全省共接待中外遊客320萬人次,旅遊收入突破20億元人民幣,日均近3億元,比去年國慶增長12%。全省各地的熱點旅遊區再度火爆,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廈門共接待海外遊客5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過16億;去年剛剛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的武夷山市接待遊客達到10.5萬人次,旅遊直接收入5000多萬元,均創歷史最高記錄。「五一」期間,適逢湄洲島舉辦媽祖文化旅遊節,七天時間上島人數達12萬人次。三明市有賣票的48個景點共接待26.8萬人次,較去年比增200%,收入5350元人民幣,比增215%。過去屬溫冷地區的連城冠豸山接待3萬多人次。由於假日旅遊的迅速升溫,旅行社生意紅火,各地賓館飯店頻頻告急。

(二)假日旅遊帶動民航交通業的發展。「五一」期間,廈門機場進出港114343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56%;飛行航班837次,其中增加航班142次。武夷山機場起降航班達170架次。5月1日,進出福州長樂國際飛機乘飛機出遊人數達4900人。從5月1日開始進出福建的各趟旅遊專列整天持續高峰,日均到發客流量達4萬餘人,超過春運,全省增開了30多對旅遊專列。福州、廈門、泉州始發的中短程旅遊列車趟趟爆滿,其中觀光遊客佔80%以上。福州至武夷山的「武夷之列」專列在原有基礎上又加掛四節車廂,仍超員30%。節假日期間,廈門火車站發送旅客71294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57.85%。公路客運也不遜色,如廈門特運總公司節日客運量達113065人次。據測算,交通費在旅遊花費中所佔比例最高可以達到70%以上,鐵路、民航、公路以及水運已成為假日旅遊最大的受益者。

(三)假日旅遊帶動零售業的發展。廈門、泉州等地大型商場銷售平均增幅約42%以上,客流量比平日成倍增長,其中一半顧客是來閩旅遊的外地人。1999年全國的社會零售總額比1998年增長6%,但接節假日的銷售卻增長了70%。這就表明,假日旅遊帶動旅遊消費已趨明朗化,消費者正在逐漸形成假日消費的習慣。因此,假日商場的火爆可以說是假日旅遊推動零售業追上國際潮流的表現。

(四)假日旅遊帶動餐飲的發展。「五一」到我省旅遊的人數320萬人次。這么多認得吃喝必然給飲食業帶來巨大的商機,假如按40元/人天的標准計算,這將是一筆可觀的數目。無論是「五一」、「十一」,還是元旦春節,許多城市、許多景點,出現人流如潮、、瘋狂熱賣的火爆場面,不少灑樓、餐館、快餐店要排隊預約。而且,遊人在飲食過程中,還可領略全省各地的飲食文化。

(五)假日旅遊帶動休閑娛樂業的發展。假日旅遊的啟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鎮居民的消費模式逐漸向休閑娛樂轉變。休閑娛樂不僅讓遊客參與各種游樂設施和娛樂活動,體驗其中的知識與樂趣,而且以休閑娛樂為載體,將休閑文化、體育運動等形式與游樂主題融為一體,使「娛」變得豐富多彩,滿足了遊客休閑、娛樂、健身的願望。調查顯示,節假日50%的人考慮外出旅遊,在外出旅遊的人群中,64.8%參與人休閑娛樂。為了適應這一新的需求,各地興起了許多休閑娛樂行業,如茶館、陶吧、酒吧、迪吧、氧吧、健身房、射擊、水上運動、網球、高爾夫和跳舞機等,到了節日這些地方都是處處爆滿。另外,假日旅遊還帶動金融業、網路電信業、農牧業和建築製造業的發展。

雖然假日旅遊火爆,但是由於旅遊業涉及面廣,關聯性強,因此,假日旅遊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通知放假時間太遲;(2)受到旅遊交通的制約;(3)熱點旅遊區住宿床位供不應求;(4)個別宣傳媒體誤導消費者。

結束此次調查,筆者由衷的希望我省的旅遊業能突飛猛進,成為全省不可缺少的經濟支柱!成為全省第一經濟支柱!旅遊業的明天是輝煌的、燦爛的、生機勃勃的!

Ⅳ 如何合理規劃武夷山茶文化旅遊

1、加強觀光茶園建設。 觀光茶園與一般茶葉生產園既有相同之處,又有明顯的區別。觀光茶園是供旅遊者參觀游覽、休閑度假的茶園,應有風景可觀,有茶可品,有茶的紀念品可購。這樣,既要考慮茶葉生產的要求,又要考慮觀光休閑度假的要求;既要符合茶樹生物學特性的栽培管理要求,又要符合園林的美學要求。因此,必須以茶園為主體,充分體現茶的特色。觀光茶園必須以生態學、經濟學原理為指導,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思路設計,實現茶葉生態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對茶業資源進行深層次、多方面的開發,改變傳統的低效益單一的茶葉生產模式。同時茶園管理本身又是一門藝術工程,所以要把觀光茶園建設和茶藝園建設結合起來。觀光茶園的總體規劃要合理,做到茶樹樹冠造型、建築物設計、布局與環境協調一致。因此,要在茶園布局設計、樹冠造型、建築物配套實用性的基礎上加強藝術性,由傳統農事上升為一種藝術活動,增強觀賞、娛樂價值。日本有名的岡山後樂園茶園是日本的三大名園之一,園內茶行修剪成浪狀,與瀨戶內海的景觀十分協調,每年吸引了無數遊客,大大促進了茶葉消費和弘揚了日本茶道。在惜土如金的新加坡,也十分重視開辟觀光旅遊茶園,年收益超百萬美元,不到兩年就收回投資,取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武夷山不獨以山水之奇而奇,更以茶產之奇而奇」在天心岩附近的九龍窠上生長著武夷山最著名的茶樹「大紅袍」,它被譽為「茶中之王」,是極品佳茗,現今大多數遊人都可在武夷山一睹「大紅袍」的芳容了。在宣傳武夷山茶文化方面,「大紅袍」的功勞也非同一般,但武夷山並不是只有「大紅袍」一個茶景點,著名的還有茶洞、龐公吃茶處、御茶園遺址和水簾茶館,不僅景色優美,而且留下了文人墨客的足跡,具有很高的旅遊價值。
開發茶文化旅遊線路,樹立旅遊品牌,通過茶之旅遊,使茶文化「活靈活現」,深入人心,使遊客增長了知識,也起到了陶冶情操的良好效果。
2、重視茶文化紀念品的設計推出。 茶文化旅遊紀念品與一般紀念品相比,更有實用價值、收藏價值和欣賞價值。茶文化旅遊購物必須以高檔茶為主,同時生產適應時代要求的綠色食品茶葉、有機茶葉、保健茶,開發更多裝璜精美的茶葉禮品、茶葉食品和與茶文化有關的各種茶具、用品。應該指出,在研究茶葉之外,茶具也是旅遊文化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各式精巧的古今茶具,精美包裝的高檔名茶以及茶的詩畫,都是很有價值的旅遊紀念品,又是饋贈親友的理想禮品。今後還將運用各種現代新技術、新工藝開發食品行業、醫葯行業、保健功能產品,文化行業中的產品,以滿足不同層次旅遊者的不同需求,提高茶葉附價值,促進山民增收
3、把茶園建設成為青少年科教實踐基地。 茶葉科教基地作為中小學生學習茶葉科學技術,認識我國的茶文化和培養學生愛勞動的思想品德極好的實踐和教育基地。目前,華南農業大學茶學專業與廣州市教育部門合作,把華南農業大學實驗茶園、茶廠作為廣州市部分中小學學農科教基地,每年高峰期每周可接待中小學師生200—300人。活動內容包括:學生到茶園採茶,自己動手參加制茶,安排茶學專業研究生給學生講解茶葉生產、加工的基本知識。並通過VCD、幻燈、錄像片展示茶文化有關內容,如茶的起源、發展歷史、泡茶藝術和品飲。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學生們感受到茶文化的熏陶,把茶葉生產、科技示範和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中小學生思想素質河科技素質的提高。這一點觀光茶園及茶園在規劃設計、生態布局、園林建築的協調,在品種搭配、間種作物、水利設施及栽培管理都必須是先進的、規范的;茶廠加工機械配套、手工制茶示範以及遊客自製茶葉都必須有嚴格的、科學的技術指導。以便於旅遊者及中小學生在參觀、實踐過程中把採摘、炒制、品茗、泡茶、茶藝表演作為普及和提高人們的茶葉科學知識的過程。
4、積極興建茶文化休閑村。 真正懂得喝茶的人,所擇之具,所掏之水,所取之茗,都是十分講究的。提到茶,人們眼前彷彿就是:青山白水間,閑亭雅閣上,沉沉的古案,橫卧的瑤琴,焚香的石爐上,裊裊幾縷清煙,藍白相間的瓷器里,淡淡的一盞琥珀……。所以茶文化村的興建,可選在清靜、優雅的環境,最好是依山傍水的地方。內設茶史館、茶樓、品茗室、茶具茶詩書畫欣賞室及各類茶葉專賣點,有條件的還可開設茶葉批發集散地等。定期舉辦茶文化講座和茶文化學術交流,評茶會、鬥茶會,觀賞我國各民族的以至世界各地的飲茶風俗,使之成為茶的「世界大觀」。
要通過茶文化促進會、研究會、茶葉學會等組織與旅遊公司合作,開辟茶文化專線旅遊,組織旅遊者到國內茶鄉、茶葉生產基地、茶公園進行綠色漫遊,參加採茶、制茶活動,與村民一道唱茶歌、跳茶舞,體驗茶人之樂。還可在國內主要旅遊線途中設茶藝館、茶文化展示廳、名茶展銷點,使遊客在游覽名勝古跡後到這些地方小憩,欣賞茶藝表演,品賞國內各種名茶。
5、加強武夷岩茶的市場管理 。武夷山是全國乃至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每年都大量的中外遊客前來旅遊購物,武夷茶葉在旅遊六要素的「購」中佔主導地位,這是一塊潛在的資源優勢,一方面是遊客在武夷山購買的主要商品,促進茶葉銷售,另一方面通過遊客又能擴大武夷岩茶宣傳面,如今大量的旅遊宣傳促銷中把茶文化傳播、茶葉營銷作為重要內容,為旅遊業與茶產業資源共享、共同發展、實現雙贏打下了基礎。目前,武夷山共有各類茶葉經銷店400多家、茶室等飲茶場所100多處,各賓館也設立「茶座」,供客人選用,這都是宣傳促銷武夷岩茶很好的平台。
武夷山旅遊業發展,促進了武夷岩茶當地銷售市場的繁榮,同時也給武夷岩茶經營者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在景區、度假區岩茶銷售店星羅棋布,比比皆是。然而,在岩茶市場興旺繁榮的背後,卻有一些不法商販利用遊客對武夷岩茶的無知,蒙騙消費者,銷售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的茶葉。這種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武夷岩茶的形象,更踐踏了武夷岩茶的聲譽。
(1)加強茶葉經營者的物價管理及導遊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如規范岩茶解說詞、誠信導購等),使武夷岩茶的銷售價與質量成正比。
(2)具備一支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對其進行武夷岩茶宣傳指導,以便今後規范茶葉市場工作的順利進行
6、加大宣傳力度。在內容上,從茶文化、茶產業角度,製作一套精美的武夷岩茶專題片,邀請中央電視台參予策劃製作。同時要製作一批高檔次、有特色,包涵武夷岩茶歷史、文化、風光、品牌、標准、品種、工藝及簡易感觀質量鑒別、防偽技術使用等內容的宣傳畫冊、VCD光碟、掛圖等擴大宣傳面。組織策劃武夷岩茶包裝設計大賽,提高包裝設計檔次;對導游在茶文化、推銷茶時的解說予以統一規范。在形式上,要開展形式豐富、不同層面的宣傳。運用「數字武夷」網路平台,開設茶產業網頁、鏈接全國知名網站,開展網上宣傳;建立武夷山茶業信息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利用黃金周或節假日做大做強武夷山茶王賽、民間鬥茶賽等茶事活動,吸引遊客。今年4月份武夷山第七屆大紅袍茶文化節,武夷山旅遊局免費開放旅遊景點、景區,吸引了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和茶人,擴大武夷岩茶的知曉率、美譽度和忠誠度。建立武夷茶葉博物館,茶文化公園免費讓遊客參觀,加深遊客對武夷茶的了解;利用中央電視台,福建電視台等各種媒介宣傳,共同營造良好的宣傳輿論氛圍。

Ⅵ 武夷山景區規劃與開發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

成果組成: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說明書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文本·圖集
福建省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2002-2020)專題報告
完成時間:2002年5月

項目組成員: 項目負責人: 周建明 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博士
牛亞菲 教授
項目組成員: 尹澤生 教授
羅 希 高級城市規劃師
王守春 教授
王立軍 教授
岳鳳珍 高級園林工程師
湯銘潭 高級工程師
王瑋華 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成 青 助理規劃師
王 偉 助理規劃師

規劃重點與思路:結合南平市建設具有閩北特色旅遊生態經濟區和重點發展「綠、旅、新」產業的戰略,南平旅遊業將形成以武夷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遺產為龍頭的大武夷旅遊經濟體系,開發以觀光旅遊、度假旅遊為主體,文化旅遊和生態旅遊等專項旅遊為輔助的旅遊產品,規劃形成兩個中心(武夷山市區、南平市區)、一條核心線路(南平-武夷山南武路)、東西兩條旅遊環線、四大優先旅遊開發區、九個重點旅遊項目、四條重點旅遊進出通道的空間結構框架。

評審意見:
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共同承擔的「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成果於2002年4月24日在福州市武夷大酒店評審。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旅遊協會、北京旅遊學院、廈門大學、福建師大、華僑大學、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的專家、領導參加了此次評審。評審專家們經過認真閱讀規劃材料、聽取規劃組的匯報,形成以下評審意見:
1. 本規劃通過大量調查研究和多次聽取各方面意見,形成的成果具有資源調查翔實、指導思想明確、規劃原則得當、發展思路清晰、空間結構合理等優點,內容全面、體例規范、文字簡潔、圖件豐富,符合編制旅遊發展規劃的要求。
2. 本規劃從南平市旅遊資源和環境的特點著手,以資源和環境保護為前提,正確處理保護與利用間的關系。策劃的旅遊項目突出南平特色,確定的旅遊產品分析透徹。為南平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供了明晰的思想、具體的內容和切實可行的行動計劃,具有創新性、實用性和操作性。
3. 規劃針對南平實際提出的「雙向驅動極核型鏈式擴張模式」和通過形成「兩個發展極核,一條核心線路兩條旅遊環線」帶動南平整體發展的新思想,在旅遊發展模式和發展機制的選擇方面具有前瞻性。
專家組認為,《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處於國內同類規劃的領先水平,一致同意通過本規劃,並經進一步修改,報南平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
《南平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專家評審組
二00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Ⅶ 福建鄉村旅遊有哪些地方

鄉村旅遊在武夷山大有發展前景。首先是武夷山的許多歷史文化資源積淀在鄉村,形成了豐美的武夷山村野文化風景線;其次是武夷山廣袤的鄉村自然生態環境,物產豐富,成為遊客休閑的好去處。目前,武夷山鄉村旅遊已從曹墩的民俗風情游拉開了序幕,並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做大旅遊,造福於民」是武夷山發展鄉村旅遊經濟的主旨。把鄉村旅遊搞活,不僅能激活農村經濟細胞,而且有利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旅遊興市的步伐。但是,要發展鄉村旅遊業,必須要有一個好的策劃。鄉村旅遊的策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遊客出門旅遊已不是單一的看名山大川與名勝古跡,相當數量的遊客青睞大景區的鄉村風貌,民俗風情。武夷山是世界遺產地,利用這種品牌優勢效應,發展鄉村旅遊業很有潛力。武夷山的城村、五夫、曹墩、下梅、赤石、星村等村落,都有特色鮮明的資源優勢。曹墩村的民俗風情游,著重於當地古樸作坊的開發利用,如古樸的彈棉花作坊、豆腐作坊、打鐵作坊,店鋪張貼著情趣橫生的職業對聯,在傳統作坊形成的一條街上,各種已被現代文明取代的勞作方式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遊客可以欣賞鄉村的古樸意味。曹墩村的鄉村旅遊能夠在短時間內進入快車道,完全得益於良好的策劃,他們成功之處在於:一是抓住了該村位於九曲溪中上游,又是往返自然保護區的必經之地的區位優勢。二是系列地開發出該村傳統的手工藝作坊,並且為途經曹墩村的遊客提供了參與農家生產生活的條件,留住客人,讓客人在閑適的遊玩中增加消費。

武夷山的鄉村旅遊策劃原則上因地制宜,突出資源優勢。在項目上不貪大求洋,真正的旅遊開發主體是村民,依託的旅遊開發環境也是與村野之民息息相關的古村落,田園,山地,果園和他們的生活習俗。武夷山村野文化這一資源潛力很大,可以創設出許多旅遊項目,如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器樂合奏《十番鑼鼓》、山歌演唱、農事活動、婚嫁習俗等,都得到利用與開發,成為具有武夷山鮮明特色的鄉村旅遊產品。公館村成功地推出了田園茅草屋為休閑場所的農家宴項目,以方便實惠的農家宴吸引著眾多遊客,在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培植農村經濟增長點方面,鄉村旅遊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武夷山還有一些古村落有不少古民居,如果不能很好地堅持「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原則,在開發時沒有制定長遠的規劃,沒有經過認真的策劃,就匆匆地搞起旅遊業,看到的是眼前利益,僅僅把客人帶到那些古民居里走一圈,看到的不過是幾幢舊房子而已,缺乏生動的旅遊項目,而且客人沒有消費點,就很容易使鄉村旅遊如曇花一現,無法可持續發展。要使鄉村旅遊增加內涵,旅遊項目就地取材很有必要。一些很有吸引力的農事活動就是一個好項目。開設農家作坊,挖掘傳統手工藝,活躍很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歌舞,為客人提供民間藝術表演等,都是投入省、收效快的發展項目。

要把鄉村旅遊做活做大,就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讓廣大鄉村農民積極參與,發揮農民搞旅遊的主動性,策劃中要加強有序管理,政策調控,要將生態保護與環境治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把農事活動與田園情趣的參與和觀賞連為一體,為遊客提供農事活動的內容,將本村的土特產開發出來,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增加鄉村旅遊的經濟增長點。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