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宗教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

宗教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0-12-27 07:29:02

❶ 旅遊宗教文化價值體現在哪些方面

宗教來之於旅遊有相應的旅遊價值。所源謂價值就是通過發揮其旅遊功能,使其價值得以體現,以滿足旅遊者的旅遊需求。通常來講,宗教的旅遊價值主要在於:1、觀賞價值,如宗教建築;2、休驗價值,如焚香祈禱;3、教化價值,如心靈洗滌;4、文化價值,如宗教知識等物質和非物質的文化。也可以有其他方面價值的總結。

❷ 宗教文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全面認識宗教的社會作用

兩年前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以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態度和與時俱進的理論勇氣,肯定「信教群眾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同時,提出宗教的社會作用具有兩重性,肯定宗教中蘊含著積極因素。這從一個方面反映了執政黨認識上的發展與深化,對於我們全面認識宗教的社會作用,實事求是地對待和處理宗教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召開兩周年之際,我們重提「宗教的社會作用」的話題,目的在於啟發人們對於這一問題的關注和研究,同時,也是為了推動宗教界更好地思考自身的責任與使命。

重視宗教道德的積極作用

國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安保枝

我認為,在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進程中,要重視和發揮宗教道德的積極作用。宗教道德的核心內容是棄惡揚善,這在很大程度上與世俗道德是一致的,與我們黨和政府提倡的公民道德也有許多契和之處,對引導和規范信教群眾遵紀守法、潔身自好、熱愛和平、服務人群、推崇公義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有著積極的作用。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中都有許多棄惡揚善的具體內容。
基督教道德的核心內容是「十誡」和「信」、「望」、「愛」。這十誡是:不可有別的神;不可有偶像;不可妄稱神的名;不可不守安息日;不可不孝敬神的代表;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證;不可貪念他人財物。這十誡教人行善,止人做惡。
信、望、愛的核心是愛,愛是信、望的具體體現,愛神愛人,而愛人又是愛神的具體體現,只有愛人的人,才會愛神;榮神益人,就是要造福於人民,為人民謀利益,只有這樣才能榮神。在當今社會,愛人、益人具體表現為愛自己的國家,愛自己所處的社會,愛自己的人民,愛自己的本職工作,積極投身於國家的經濟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應盡的責任。我聽過許多基督徒這樣講:一個好的基督徒必定是一個好公民。
勸善戒惡是伊斯蘭倫理文化的重要內容。伊斯蘭教要求穆斯林不僅自己要仁慈、行善,而且還要嫉惡如仇,從善如流。一個人信真主且行善是最起碼的要求,但不能停留於此,不能獨善其身,人人都要擔負起監督社會道德的義務。
《古蘭經》中的戒律主要有:不說假話、不混淆是非、不說違心話、不隨心所欲、不聽信讒言、不沽名釣譽、不誇誇其談、不好大喜功、不狂妄自大、不強詞奪理、不口蜜腹劍、不兩面三刀、不近邪惡、不妄談閑話、不懶惰、不貪財、不賭博、不飲酒、不怨恨、不吝嗇、不悔恨、不揮霍浪費、不急躁、不作惡事、不霸道、不淫視異性、不顯露色相。
佛教宣揚大慈大悲、眾生平等、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凈其意。其主要體現在「三學」 、「四攝」 、「五戒」 、「六度」 、「十善」上。
「三學」的內容是戒學、定學和慧學。「四攝」的內容是布施、愛語、利行和同事(指與大眾同甘共苦,沒有任何特殊行為)。「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也稱般若)。「十善」實際上是五戒的分化和細化,分為身、語、意三業的禁忌,內容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欲、不恚、不邪見。
在現實生活中,宗教道德所產生的良好的社會效果是不勝枚舉的,不少教徒聚居的地方犯罪率極低,被評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村;許多教徒家庭被評為「五好家庭」;還有不少寺觀教堂被評為「五好」宗教活動場所;宗教界還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積極投身於抗災濟賑、扶貧救困、希望工程等活動,為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贏得了廣泛的社會好評。

宗教心理的社會作用

宗教文化出版社副總編戴晨京

大家知道,宗教心理是宗教信仰者在其信仰活動中所獲得的與宗教相關的各種心理體驗。宗教心理的形成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長期的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積淀,使宗教意識成為根植於人們內心的一種根深蒂固的潛意識;人從小在宗教環境中耳濡目染,有意或無意地受到宗教的影響或熏陶,在一定的條件下自然或自發地釋放出來。二是人們的認識能力有限,人們始終面對著無限變化的事物,始終碰到無法解釋的現象,碰到各種不如意的社會問題,於是當這一切無法得到一個圓滿地解釋時,有的人自然或不自然地將自己的思想轉移到宗教的層面,一步步地深化著宗教心理的過程。
應該說,宗教心理是最復雜、最令人迷惑,也是最不好說明的一種心理現象。如果說宗教情感還帶有某種自發的形式,那麼宗教心理則是一種自覺的宗教行為而產生的體驗,它類似某種心理條件反射。宗教心理與宗教情感,在形式上有其相似性,比如至上感、萬能感、神聖感、神秘感、皈依感、懺悔感、新生感等等,都是人的心理感覺,都是一種交感性的互滲性的感覺,但兩者之間有著區別,宗教情感是人與自然與社會的交往中形成的,是自發的,而宗教心理則是通過宗教方式誘導的,是有目的的一種行為,或者說,宗教心理是為了體驗這種心理而進行的。正是為了體驗宗教心理,人們創造了各種的宗教物象、宗教禮儀、宗教藝術、宗教音樂等等,以營造宗教氛圍。我們常常看到的金碧輝煌的神殿、廟宇和教堂,那種聖潔的氛圍,目的在於在人與神之間築起溝通的橋梁,引入超凡脫俗的境界。正如蘇珊

❸ 求宗教文化與旅遊論文參考文獻

徐亞非.溫寧軍.楊先明 民族宗教經濟透視 1991 羅竹風 人·社會·宗教 1995 劉稚.秦榕 宗教與民俗 1991 張橋貴.陳麒書 宗教人類學 1993 祥和 佛教文化:新世紀雲南旅遊發展的一個新亮點 [期刊論文] -思想戰線2000(5) 繆家福.張慶和 世紀之交的民族宗教—雲南少數民族宗教形態與社會文化變遷 1999 李江敏.李志飛 文化旅遊開發 2000

❹ 試論宗教文化與旅遊發展的關系

中國是可以說佛教國度的,千年古建築寺廟很多,可惜大多數以保護古建築為名,來發展旅遊事業,門票很貴。

❺ 宗教文化對旅遊業有什麼影響

宗教文化為旅遊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宗教文化為旅遊業提供了眾多人文景觀;
宗教文化間接地影響旅遊業及其他方面。

❻ 宗教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

http://qkzz.net/magazine/1006-3102/2007/05/scxd200705162.pdf
[摘要] 旅遊業是當今世界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旅遊業在世界各國的迅猛發展,使各國的旅遊管理者深刻認識到,保護和開發宗教旅遊資源在大力發展旅遊業中的重要意義。我國既是一個多種宗教並存和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又是一個宗教旅遊資源大國。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宗教文化與旅遊業的關系,充分利用我國優越的宗教旅遊資源,開辟出極具旅遊價值的旅遊景觀、開發出具有宗教特色的旅遊產品,根據不同國家和民族的宗教習俗安排旅遊接待活動,來發展我國的旅遊事業。
[關鍵詞] 宗教文化旅遊業旅遊資源宗教旅遊資源
目前,無論在國外還是國內,旅遊越來越成為人們喜愛的愉悅身心的活動,正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遊對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旅遊熱在中國老百姓中正悄然興起。而要真正搞好旅遊業,就必須處理好旅遊與旅遊資源開發的關系,二者如同魚和水的關系。
在旅遊資源中,宗教文化可謂是非常重要的旅遊資源。無論過去、現在乃至將來,宗教文化作為人文旅遊資源在旅遊業的發展中都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關的統計資料表明:「著名的旅遊景點中,宗教名勝所佔的比例,在中國達到了55%」;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宗教名勝竟佔了90%」。本文擬就宗教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做以下分析。
第一,宗教文化與旅遊觀光。旅遊觀光是旅遊者旅遊的核心內容,因此,旅遊景點在旅遊業中顯得尤為重要,而各種宗教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創造出了許許多多可供旅遊者旅遊觀光的景點。如「佛教自公元前2世紀傳入我國」,經過漫長的發展歲月在我國風景優美的名山大川修建了大量的佛寺、佛塔、佛窟,留下了大量令人嘆為觀止的壁畫、摩崖藝術珍品。我國甘肅敦煌莫高窟更是一處由「建築、繪畫、雕塑組成的博大精深的藝術殿堂,成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寶庫」。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是超凡脫俗的「仙境」。認為「人若成了仙,就可以到仙境生活,做到超脫生死,清虛寧靜,自由自在,不被物累」。這個仙境並非僅僅指渺茫的「天國」,也包括人間的一些境地。而風光秀麗的名山勝地常常被道教認為是神仙所居之處和修道成仙的理想場所。因此道教有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說,幾乎天下所有的名山大川都納入了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中。「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在唐朝時先後傳入我國」,二者在中國的發展雖然沒有佛教和道教那樣以名山大川為其修行的場所,但伊斯蘭教各種風格的清真寺、基督教各式夢幻般的教堂不僅吸引了大量非信教者的旅遊觀光,更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教徒最富吸引力的旅遊勝地。總之,各種宗教在其發展和演變過程中為人們留下了大量豐富多彩、獨具魅力的宗教名勝古跡,這些均成為了最具旅遊價值的人文旅遊資源。
第二,宗教文化與旅遊產品。旅遊實踐證明,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旅遊產品對旅遊者的旅遊活動同樣有著吸引力,因此旅遊資源開發中應包括旅遊產品的開發。「旅遊購物是旅遊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是旅遊六大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大多數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都會購買旅遊產品,一方面來銘記自己的旅遊經歷;另一方面用來饋贈親朋好友。另外,合理、有效地安排旅遊購物活動,還可提高旅遊活動的參與性和趣味性。甚至有人將「旅遊購物所佔比重的多少,作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旅遊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既然旅遊產品在旅遊業中有著如此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開發宗教文化這一旅遊資源中,可以根據宗教文化的特點開發出具有宗教特色的旅遊產品,這不僅豐富了旅遊產品的內容,而且也可以滿足旅遊者的購物慾望。例如,根據佛教的木魚、進香袋、念珠等佛事活動用具開發出具有佛教特色的旅遊產品;以「八仙」等各路神仙為題材開發出具有道教特色的旅遊產品;以基督教或伊斯蘭教文化為背景開發出具有基督教或伊斯蘭教風情的旅遊產品等等。這樣的旅遊產品開發不僅因具有針對性和專業性的特點而受到旅遊者的青徠,而且還會使旅遊者以心誠則靈的心理體驗來接受這些具有特色的旅遊產品。總之,旅遊產品在旅遊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旅遊產品不僅是旅遊活動中的重要內容和旅遊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具有促進地區經濟文化交流的作用」。在旅遊資源的開發中,切莫小視旅遊產品的開發。
第三,宗教文化與旅遊飯店。旅遊飯店解決的是旅遊者在旅遊中的吃住問題,它同旅遊觀光、旅遊產品一樣,在旅遊業中同樣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旅遊飯店中熱情周到的服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經營理念。然而對於特殊場合、特殊的旅遊者還必須增加特殊的服務。如對於在各類宗教勝地開設的旅遊飯店、接待由宗教徒組成的旅遊團體,就必須要准確周到地為各類宗教信徒提供與其宗教文化相適應的設施及膳食,絕對不能對旅遊者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有所違反和觸犯。例如,在以清真寺而著稱的旅遊景區開設旅遊飯店,飯店必須具有專門供應牛羊肉的膳食設施,而絕對不能對其提供由豬肉製作的菜餚,否則會引起客人的強烈不滿。再如在接待佛教徒時,應設齋飯,逢「佛成道節」應提供臘八粥等。遇基督教聖誕節時應製作聖誕樹,舉辦聖誕晚會,分送聖誕賀卡等等。總之,旅遊飯店應該針對不同宗教信仰的旅遊者,提供相應的飯店服務,這是旅遊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作為旅遊管理者不應忽視。
除了上述三個方面之外,旅遊管理者還要注意如下兩個方面在旅遊業中的作用:
一是利用宗教節日,促進旅遊業的發展。各宗教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都形成了屬於自己的宗教節日,每逢節日來臨,宗教信徒們便會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他們心目中的宗教聖地以歡慶宗教節日。不僅如此,隨著宗教文化的傳播,一些符合人們心理要求的宗教節日,已擴展成宗教信徒和非宗教信徒共同歡度的節日,甚至發展為民間流行的節日,如基督教的聖誕節、復活節;佛教的浴佛節;伊斯蘭教的古爾邦節等等。作為旅遊管理者應該充分把握各類宗教所特有的節日活動,吸引更多的旅遊者參加到節日旅遊活動中去,以此為契機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二是利用各種現代媒體對各宗教名勝的宣傳,促進旅遊業的發展。我們知道,各宗教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名勝古地、令人景仰的著名人物、美麗動聽的傳說故事,旅遊管理者可以利用電影、電視、廣播以及網路等現代化的傳媒方式進行大力宣傳、廣為傳播,來提高各宗教勝地的知名度,增強旅遊愛好者親臨這些宗教勝地的嚮往感。例如人們根據電視劇《西遊記》了解了火焰山、根據電影《少林寺》和《神秘的大佛》認識了少林寺和樂山大佛,通過觀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的宣傳知道了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的特殊意義等等,這些都必然促進宗教勝地旅遊業的發展。
宗教文化對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性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在日新月異的當代世界,一方面宗教產生的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在短期內不會從根本上消除,這就決定了宗教將在人類社會長時間存在;另一方面旅遊業又在我國正日益迅猛發展,因此,在旅遊業的發展中,要重視宗教旅遊資源的開發。總之,宗教旅遊資源的合理利用,對於增加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繁榮中國的旅遊事業將有著深遠的意義。

❼ 宗教文化對旅遊者的旅遊行為有怎樣影響

宗教文化對旅遊消費 行為的影響 禪 宗教文化的

宗教既是一種特定形態的回思想信仰答,

同時是聞名瑕邇的旅遊聖地,而旅遊者前 往這些旅遊

開拓新的旅遊市場,吸引遊客,對旅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

宗教文化也可以通過間接的形式影響旅遊業的發展。宗教旅遊業對宗教文化的影響旅遊。。。。

❽ 談談宗教文化與旅遊相結合的景點其特色和價值

出世和入世的宗教,若是與旅遊相結合時,所表現的價值各不一樣。例回如,西方的教堂答選址近鄰人員聚集近處,是種入世的文化;東方的寺廟和道觀都選在偏遠幽靜處,遠離塵囂,是種出世的文化。經過歷史沉澱,我們聽到的結果也會不同,教堂的名聲遠超所在地,而東方人們更多的是說某某山某某寺,所在地的名聲超過寺廟。僅是取一方面比較。

❾ 宗教文化對旅遊者的旅遊行為有什麼影響

讓旅遊者多花錢

❿ 如何執行有關宗教文化旅遊發展的法規

一、堅決貫徹《憲法》第三十六條關於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的憲章,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公民的宗教活動受法律保護。並應當在公民中廣泛宣傳這一憲法原則,使其具有極大的權威性,使公民的宗教信仰得到真正的切實的保護。
二、中發【1991】6號文件指出:「《中共中央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是指導宗教工作的重要文件,要繼續貫徹執行」。(《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第214頁)在當前宗教方面立法工作滯後,法律尚不健全的情況下,要繼續貫徹中共中央【1991】6號文件和中共中央【1982】19號文件,正確對待和處理宗教事務。
三、宗教團體和宗教界人士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做到遵紀守法,一切宗教團體和宗教界人士都要堅決做到「維護人民利益,維護法律尊嚴,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宗教活動要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同時宗教界要懂法、用法,用法律武器制止違反政策和違反法律的行為,維護宗教界合法權益。
四、各級國家公務員,包括各級政務類公務員和宗教部門的公務員,要正確把握有關宗教方面的憲法、法律、法規和政策,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行使行政權力,自覺接受國家法律的保護和法律的制約。
五、根據中國的國情,加快宗教立法的步伐,建立適合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宗教事務法律體系,作到在宗教事務工作中有法可依。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