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觀光農業旅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 觀光農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據中機院網上「觀光抄農業產業規劃」業務領域顯示:中國發展觀光農業的條件優越,內容豐富,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中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國,又是一個鄉村大國,發展觀光農業具有優越條件:
一是中國鄉村自然景觀多樣、優美,生態環境好;
二是農業發展歷史悠久,農業景觀類型多樣,地區差異顯著;
三是民族文化和民俗文化豐富,開發潛力大;
四是隨著城市化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消費正由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消費、物質型消費向服務型消費提升,廣闊的消費需求正在轉變為巨大的現實購買力,為觀光休閑農業提供了足夠的市場空間、客源市場。
五是鄉村交通條件、基礎設施大大改善。這些具有鮮明特徵的資源與景觀,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各色食品,而且為開發各類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及觀光農業旅遊提供了優越的基礎條件。
2. 我國發展農業旅遊的優勢條件是什麼
自2006年國家提出「鄉村旅遊」以來,農業旅遊蓬勃發展。尤其是最近幾年,從發展的過程來看,我國發展農業旅遊主要有如下優勢:
1、從國家層面看,2009年國家已經將旅遊業定位戰略性支柱產業,發展農業旅遊。不僅能增加農業的附加值,也是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手段。
2、從產業來看,農業旅遊是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的產物,可以讓遊客從農業種植、農產品加工得到體驗。
3、從遊客來看,農業優美的環境,是都市人周末休閑度假的好去處。
北京天創智業城市規劃設計院是中國唯一一家專業致力於將「休閑」與城市、鄉村結合的規劃設計機構。內設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規劃研究中心是本機構的鄉村旅遊規劃設計的核心部門,我們一直致力於研究農業產業、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等「三農」的問題與旅遊、休閑產業的高度融合,並創新一批符合現代「三農」發展的新建設模式和運營模式,讓項目更具有落地行和操作性。相關成功案例有「將農村一產、二產、三產高度融合的北京市溝域經濟總體規劃」(257km2,國際招標,並榮獲第二名,,實施良好);「福建平潭綠魔方休閑農業園修建性詳細規劃」(已實施,很好處理了防颱風和農業種植、農業休閑的矛盾);「江蘇孝化農業科技園修建性詳細規劃」(獲市委書記高度認可,將新農村建設、農業種植與農業旅遊、休閑高度融合,正在實施)等。欲想更多了解,可以登錄北京天創智業城市規劃設計院網站進行了解和咨詢。
3. 關於農業生態旅遊的幾點看法
可以從鄉村旅遊概述、發展的基本原則、鄉村旅遊規劃中存在的問題這幾個方面入手。 1、內涵隨著我國聚居環境的擴展以及旅遊業的加速騰飛,在大量的環境建設與旅遊開發實踐中,景觀規劃與旅遊規劃正在走向融合。遠景設計研究院理論與實踐表明,旅遊與景觀原本就是密不可分的,旅遊規劃需要分析時空布局、生態環保、景點建設;景觀規劃同樣需要考慮經濟效益、遊客使用、運營管理。鄉村旅遊景觀規劃需要景觀規劃和旅遊規劃設計的有機融合,是景觀學和旅遊學兩大基礎學科在應用領域的交叉研究。 2、發展的基本原則堅持服從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總體部署、堅持按農村實際和旅遊經濟規律辦事、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把加強服務放在工作首位 3、存在的問題比如景觀功能缺失、景觀形象模糊、景觀生態破壞嚴重最後再做一個總結就可以了。
4. 觀光農業生態園規劃及發展存在啥問題
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 觀光農業生態園建園主要目標是進行生態示範,進一步拓展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的功能。
1、一些生態園的設計並沒有結合其建園主要目標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充分發掘現代生態園豐富的資源內涵,因而造成園內功能分區不明確、旅遊路線設計不合理、產品結構單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資源。
2、另外,以旅遊度假為主題的觀光農業生態園受本身規劃設計影響,客源渠道比較單一,很難吸引到較遠城市的外地遊客。
3、再者,園區提倡採用自然生態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園內管理人員文化素質低,生態知識貧乏,致使服務質量較差,管理比較混亂。
1.2 旅遊形象定位模糊,觀光性不強 生態園開發既以觀光農業為核心,就需要整體定位和科學思考,需要加大旅遊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使農業和旅遊開發齊頭並進、相輔相成。現在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只是憑籍溫暖的氣候及特色風情,大建別墅和娛樂場所,開發大規模度假村而偏離生態農業旅遊主題。 遠景設計院談到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農業生產和布局單一,沒有突出兼具多種功能的「生態農業旅遊」特色和「綠色產業」優勢,導致觀光性不強;在開發旅遊產品時只盲目追求「大而全」,沒有「培植精品」的觀念,缺乏拳頭產品和特色產品。所以整個生態園形象不明顯,品牌不突出,沒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最終導致旅遊項目單調,缺乏吸引力,難以深度開發。因此,在制定規劃和投入資金時應突出主題、把握方向,避免偏離「農業旅遊」的主題,失去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的特色和優勢。
1.3 生態示範作用不強 觀光農業生態園是採用生態園模式進行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以生態農業作為農業觀光的基礎,體現「整體、循環、協調、再生」原則和「生態文化」內涵。 有些生態園開發只以觀光農業為幌子,單純追求營利,沒有採用生態農業的模式來設計和生產,生產的無公害產品也是以高投入換來高產出,沒有完全遵循有機農業的生產模式。這種缺乏文化內涵的生態園經濟,其投資價值和發展潛力將大大降低。所以,也就很難起到相應的生態農業示範作用,同時也不具備通過有機農業來進行綠色食品生產的能力,很難實現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三者的統一。
1.4 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示範性不強 生態旅遊,不僅僅是一種自然觀光旅遊,它更是一種注重保護自然的高層次旅遊活動和教育活動。觀光農業作為傳統農業與現代旅遊業相結合的產物,其實質是具有休閑、娛樂和求知功能的生態、文化科普旅遊。 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場空白,這一空白與我們現代農業發展新方向——『觀光農業』形成了完美的互補,旅遊科普就理所當然成了觀光農業和農業科普發展的新方向。
5. 我國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存在哪些問題
(1)缺乏宏觀控制和指導目前,中國休閑觀光農業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區域規劃和合理布局,使農業資源和環境遭到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導致一些地方不顧自身條件,也缺乏對市場需求等外部因素的認真分析,看到別人興辦休閑觀光農業項目賺錢,盲目效仿,相當部分項目雷同,最普遍的是挖魚塘、栽花木、開飯店,存在著資源浪費、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現象,投資的盲目性和風險較大。 (2)缺乏科學的經營管理由於缺乏科學的管理,觀光農業園中出現了服務質量水平不高,文化含量低等一系列的問題,降低了旅遊地的檔次,減少了景區的客流量。再者,由於市場競爭意識和宣傳營銷觀念不足,所以很多觀光農業景點宣傳促銷力度不夠。由於開發經營者的促銷不力,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使休閑觀光農業景點不能被遊客認識和了解,導致潛在客源市場難以變為現實的休閑觀光農業消費者,因此休閑觀光農業也就難以獲取較好的收益。 (3)檔次不高,功能單一現有休閑觀光農業項目多為低、小、散,高品位、高檔次、多功能、知識型的休閑園區還比較少。一是部分項目缺乏長久發展的特色農業、人文景觀、自然風光等資源條件的堅實基礎,檔次不高;二是休閑觀光旅遊農業內涵挖掘不夠,功能單一,還沒有很好地把農業基地建設、旅遊產品開發與遊客觀光、游覽、品嘗、購物、參與農作、休閑度假等有機結合起來。
6. 觀光農業生態園旅遊規劃中存在哪些的問題
在現代的觀光生態農業園旅遊規劃中,銘智旅遊規劃認為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⑴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
觀光農業生態園建園主要目標是盡享生態示範,進一步拓展生態示範,進一步拓寬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的功能。以旅遊度假為主體的觀光農業生態園受本身規劃設計影響,客源渠道比較單一,很難吸引到教員城市的外的遊客。再者,園區提倡採用自然生態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園內管理人員文化素質低,生態知識貧乏,只是服務質量較差,管理比較混亂。
⑵旅遊形象定位模糊,觀光型較弱
生態園開發即以觀光農業為核心,就需要整體定位和科學思考,需要加大旅遊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使農業和旅遊開發齊頭並進、相輔相成。現在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只是憑借溫暖的氣候及特色風景,大建別墅洱海娛樂場所,開發大規模度假村而偏離生態農業旅遊主題。在制定旅遊規劃和投入資金時應突出主題、把握方向,避免偏離「農業旅遊」的主題,逝去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的特色和優勢。
⑶生態示範作用不強
觀光農業生態園是採用生態園模式進行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以生態農業作為農業觀光的基礎,體現「整體、循環、協調、再生」原則和「生態文化」內涵。有些農業主單純追求盈利,沒有採用生態農業的模式來設計和生產,就很難實現經濟、社會與聖體效益三者的統一。
⑷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融合不強
生態旅遊不僅僅是一種自然觀光旅遊,它更是一種注重保護自然的高層次旅遊活動和教育活動。觀光農業作為傳統農業與現代旅遊業相結合的產物,其實質是具有休閑、娛樂和求知功能的生態、文化科普旅遊。
7. 農業觀光園的發展
農業觀光園是農業高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需要。進入2l世紀,伴隨著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及鄉村城市化和城鄉一體化的深入,農業已從傳統的生產形式逐步轉向景觀、生態、健康、醫療、教育、觀光、休閑、度假等方向。農業觀光園的出現,就等於擴大了人類的生存空間,為人類生存和需求創造了更好的、更易適應的環境條件。如我國台灣省的觀光農業位居世界領先地位。從20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末,台灣省藉助「農業發展實現農業生產企業化、農民生活現代化和農村生態自然化」的措施,形成了生產、生活與生態相結合,平衡發展的「三生觀光農業」,從而解決了農業萎縮、農產品過剩、外國產品向台灣傾銷等一系列問題、農業生產水平迅速提高而位居世界前列。
農業觀光園是農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經濟生活發展的需要。農業結構調整、農業集約化生產和社會經濟生活發展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傳統農業的一家一戶分散、高耗、低效且不合理的種植結構和生產形式已漸漸不適合現代農業的要求,農民迫切希望有一種快速、低耗、高效的現代農業生產形式出現,農民也迫切需要在資金、信息、科技方面得到支持與引導。農業觀光園的出現,不僅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示範,而且也吸引了城市居民到此一游。城市居民到農村鄉間旅遊觀光,會帶去大量的科技思想、市場信息和文明生活方式,既可促進農民素質提高,也可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農業觀光園內的高效農業也能吸引城鎮居民到此投資,從而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此外,這還能促進農業由第一產業向第三產業轉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農業觀光園是旅遊事業朝向生態旅遊發展的產物,是旅遊業發展創新的一種新形式。它開辟了新的旅遊景點,滿足了人們對旅遊的新追求。長期居住在現代化高密度、高層建築區,整天為污染的城市空氣和呆板且無情趣的城市景觀所困擾的現代市民,為了緩解緊張工作帶來的精神壓力和抑鬱,提高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多選擇外出旅遊放鬆一下自己。但各大主要景點一則是距城市較遠,多為高地,不方便帶老人或孩子;二則是人員暴滿,影響清靜放鬆的情趣;三則是門票也相對較高,使人望而卻步。因此,他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多轉向選擇能親近和感受的田園風景區。故此,農業觀光園就形成了一個新的旅遊熱點,如北京1998年各類農業觀光園年接待遊人378.72萬人次,河南省濮陽市2000年各類農業觀光園共接待遊人20萬人次。
農業觀光園也是21世紀生態園林綠化發展的方向,是一種新的園林形式。現代園林的發展方向是將園林和生態有機結合起來,即向生態園林方向發展。園林已開始從城市向城郊和鄉村漫延,與農業緊密相結合,逐漸形成園林化的農業,農業化的園林。人們生活在園林化的環境中,耕作在農業化的園林中。這對改善生存和生態環境,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農業觀光園的改善生態和保護環境的巨大作用,也符合西部農業大開發的主導思想,可作為我國西部農業大開發的參考和借鑒模式。
人們對農業觀光園發展前景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已經認識到農業觀光園是觀光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來規劃、建設和使用它。開發和經營中的短期意識問題、資源掠奪式開發問題、技術人員缺乏和農民缺乏技術培訓問題等正在逐步扭轉。農業觀光園的發展方向是產業化、科技化、國際化。農業觀光園既是城市居民的樂園,也是農村農民的公園和增加收入的市場。因此,農業觀光園是一個多產業一體化的新的產業,是2l世紀新型的生態農業形式,具有權威廣闊的發展前途。
8. 觀光農業的規劃設計有哪些需要的條件
觀光農業是近幾年來興起的一種新興產業,是在傳統農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融農業產業和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新型產業。遠景設計院提到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農業大國,發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觀光農業,既符合農業經濟的發展,也滿足了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但是建設觀光農業園區,要避免出現千篇一律、缺乏內容特色等問題,需充分調查當地的情況,抓住特色,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利用。
觀光農業規劃的原則:
1.可持續發展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要求在園區規劃時將生態目標放在首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前提是保護自然資源、維持自然景觀生態過程和功能。
2.功能目標多樣化原則;生態農業景觀是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度假的場所,這也決定了園區的規劃要滿足不同的消費者的需求。
3.空間格局系統化原則;進行景觀農業規劃時,首先應該以系統的觀點進行全方位考慮。
4.美學原則;在景觀農業區的建築產業設計景觀規劃上,應該合理、科學的考慮它的朝向、造型、材料選用上避免奢華,體現偶素自然之美。
5.參與性原則;景觀農業的最大吸引力在於其原汁原味的田園風光和鄉村生活。
6.特色性原則;農業景觀的地域性十分強烈,因此規劃中要因地制宜,發揮區域優勢,展現當地獨特的農業景觀。
7.整體行原則;
9. 投資生態農業旅遊項目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在現代的觀光生態農業園規劃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⑴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和經營管理 觀光農業生態園建園主要目標是盡享生態示範,進一步拓展生態示範,進一步拓寬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的功能。一些生態園的設計並沒有結合其建園主要目標進行科學的規劃設計,充分發掘現代生態園豐富的資源內涵,因而造成園內工恩能夠分區不明確、旅遊路線設計不合理、產品結構單一,不能多角度利用資源。另外,以旅遊度假為主體的觀光農業生態園受本身規劃設計影響,客源渠道比較單一,很難吸引到教員城市的外的遊客。再者,園區提倡採用自然生態平衡的管理模式,但園內管理人員文化素質低,生態知識貧乏,只是服務質量較差,管理比較混亂。 ⑵旅遊形象定位模糊,觀光型較弱 生態園開發即以觀光農業為核心,就需要整體定位和科學思考,需要加大旅遊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使農業和旅遊開發齊頭並進、相輔相成。現在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只是憑借溫暖的氣候及特色風景,大建別墅洱海娛樂場所,開發大規模度假村而偏離生態農業旅遊主題。如一些觀光農業生態園中農業生產和布局單一,沒有突出兼具多種功能的「生態農業旅遊」特色和「綠色產出」優勢,導致觀光性不強,在開發旅遊產品時之盲目追求「大而全」,沒有「培植精品」的觀念,缺乏特色產品和優質產品。所以整個生態園形象不明顯,品牌不突出,最終導致旅遊項目單調,缺乏吸引力,難以深度開發。因此,在制定規劃和投入資金時應突出主題、把握方向,避免偏離「農業旅遊」的主題,逝去現代生態農業觀光園的特色和優勢。 ⑶生態示範作用不強 觀光農業生態園是採用生態園模式進行園內農業的布局和生產,以生態農業作為農業觀光的基礎,體現「整體、循環、協調、再生」原則和「生態文化」內涵。有些農業主單純追求盈利,沒有採用生態農業的模式來設計和生產,就很難實現經濟、社會與聖體效益三者的統一。 ⑷科普教育和農業科技融合不強 生態旅遊不僅僅是一種自然觀光旅遊,它更是一種注重保護自然的高層次旅遊活動和教育活動。觀光農業作為傳統農業與現代旅遊業相結合的產物,其實質是具有休閑、娛樂和求知功能的生態、文化科普旅遊。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普存在很大的市場空白,這一空白與農業科普發展新方向形成互補,大部分生態園都沒有設立專門的科普教育中心和環保教育宣傳基地。無法為我國農業和科普事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