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地理對旅遊業的影響
① 不同的地理環境,對韓國與日本的經濟文化發展的影響有何不同
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徵
東亞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國四、九州四大島及一些小島組成
面積狹小,人口稠密,人口超億的國家
海岸曲折,港灣優良——神戶、橫濱最大海港,東京是第三大港
境內多山,平原狹小——關東平原最大
火山之國,地震之邦——處於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多火山、地震。(富士山:活火山)
季風顯著,海洋性強:與亞洲大陸同緯度地區比較冬季較為溫暖、夏季較為涼爽。多梅雨、台風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礦產貧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石油(西亞、東南亞)、煤(中國、澳大利亞)
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棉花(中國、美國)
森林水力豐富:國土面積小,山地為主,降水較多→河流短急,水能資源豐富。
(2)發達的經濟
①利用豐富的人力資源、較高的科學技術水平及島國多港灣的有利條件,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開拓國際市場,經濟發展迅速。
②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
③最大貿易對象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④工業分布極不平衡:集中於「三灣一海」地區,即太平洋沿岸工業地帶——東京灣、伊勢灣、大阪灣、瀨戶內海——五個工業區:京濱區、名古屋區、阪神區、瀨戶內海區、北九州區——原因:日本國內資源短缺,國內市場狹小,沿海多良港,便於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產品
⑤工業由集中趨向分散:向國土的南北兩端(九州島南部和本州島東北部)擴展——由臨海型布局轉向臨空型布局
⑥漁業發達,捕魚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漁場,函館和下關為主要漁港。
⑦人多地少,採用小型農業機械,側重於生物技術和水利的發展,單產高。平原地區產稻米,並能自給,丘陵地區栽培果樹和蔬菜,但仍大量進口
⑧人口、經濟遷移:向領土南北兩端擴展(本州島北部和九州島)
現在的日本不比韓國落後了,科技方面遠比韓國發達,而文化方面比如娛樂文化韓國要發達的多。
如果要說落後,主要是日本是二戰時期的戰敗國,二戰過後又是一次金融風暴,令日本經濟倒退20年。日本的地震頻繁應該知道就不用說了。韓國沒受到二戰之苦,因為它一直親近美國,受美國的庇護。
② 高分求韓國的地理,自然風光。生態環境及風土人情等
地理位置
韓國位於朝鮮半島南部。朝鮮半島地處亞洲大陸的東北部,自北向南延伸,全長1,100公里。韓國的總面積為99,000平方公里。韓國的領海與太平洋最西部的海域交匯。朝鮮半島北部與中國和俄羅斯接壤,東部瀕臨東海,與鄰國日本隔海相望。除與大陸相連的半島之外,韓國還擁有3,200個大小島嶼。
地質構造
山地佔朝鮮半島面積的三分之二左右,地形具多樣性,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錯分布。低山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太白山脈縱貫東海岸,構成半島南部地形的脊樑;其向黃海側伸出的幾條平行山脈組成低山丘陵地帶,有太白山脈、慶尚山脈、小白山脈等,其中雪岳山、五台山等山峰以風景優美著稱。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小白山脈最高峰為智異山,海拔1915米。漢拿山位於濟州島的中心,海拔1950米,是韓國的第一高峰自古相傳有神仙在漢拿山上生活,因此過去曾把漢拿山叫做瀛州山,並且同金剛山、智異山一起被譽為三座神山。
平原主要分布於南部和西部,海拔多在200米以下。黃海沿岸有漢江平原、湖南平原等平原,南海沿岸有金海平原、全南平原及其它小平原。
河流湖泊
就其幅員而言,韓國擁有相對多的河流。最長的河流分別是洛東江和漢江,是半島南部地區兩條主要河流。洛東江長525千米,流入日本海;漢江長514千米,流入黃海,是中部地區的重要水系。其他河流還有:錦江、蟾津江、臨津江等。韓國湖泊較少,最大的天然湖是位於濟州島漢拿山頂火山口的白鹿潭,海拔1850 米,湖面直徑約30 米,周長1 公里,深約6 米。最大的人工湖是昭陽湖,位於江原道春川市東北13 公里處,1973 年建成,面積6930 萬平方米。此外還有一些面積較小的湖,如插橋湖、木津湖等。
資源
礦產資源較少,已發現的礦物有280多種,其中有經濟價值的約50多種。有開采利用價值的礦物有鐵、無煙煤、鉛、鋅、鎢等,但儲量不大。由於自然資源匱乏,主要工業原料均依賴進口。
氣候
屬溫帶季風氣候,海洋性特徵顯著。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炎熱潮濕,春秋兩季相當短。冬季最低氣溫達-12℃,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7℃。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其中6—8月雨量較大,六月到八月的降雨量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約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減少。
韓國四季分明,春、秋兩季較短;夏季炎熱、潮濕;冬季寒冷、乾燥,時而下雪。
韓國各地區之間溫差較大,平均溫度為6攝氏度(43華氏度)至16攝氏度(61華氏度)。在全年最熱的8月份,平均溫度為19攝氏度(66華氏度)至27攝氏度(81華氏度)。而在全年最冷的1月份,平均溫度則在零下8攝氏度(17華氏度)7攝氏度(43華氏度)。
早春時節常常刮風下雨,大風帶來亞洲內陸沙漠的「黃沙」,俗稱沙塵暴,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到了4月中旬,天氣轉暖,韓國農民每年就在這時平整秧田准備種植水稻。夏秋兩季多台風,夏季會有梅雨期。
風景
名勝:景福宮(Gyongbokkung) 位於韓國首都首爾(舊譯「漢城」 )鍾路區,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宮殿,是李朝始祖太祖李成桂於公元1394年開始修建的。中國古代《詩經》中曾有「君子萬年,介爾景福」的詩句,此殿籍此而得名。宮苑正殿為勤政殿,是景福宮的中心建築,李朝的各代國王都曾在此處理國事。此外,還有思政殿、乾清殿、康寧殿、交泰殿等。宮苑還建有一個10層高的敬天奪石塔,其造型典雅,是韓國的國寶之一。景福宮宮外建有圍牆,圍牆長3626米、高6.7米。王宮的南面有光化門,東邊有建春門,西邊有迎秋門,朝北的為神武門。光化門里有興禮門,興禮門外有一條東西向的運河,河上橫跨一造型精巧的錦川橋。在宮苑蓮池的中央有一石舫——慶會樓,曾是當年國王大宴賓客的樓閣。1553年由於火災燒毀了宮北角的一部分,日軍入侵時又將宮苑的大部建築物破壞,到1865年重建時只有10個宮殿保持完整。
昌德宮(Changdokkung) 又名樂宮,是韓國的「故宮」,位於首都首爾(舊譯「漢城」 )市院西洞,是李朝王宮里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宮殿。公元1405年,李朝第三代國王在此建為離宮。壬辰之亂時被燒毀。現存的建築為公元1611年重建的。這座建築作為王宮長達300年。整座宮殿內為中國式的建築,入正門後是處理朝政的仁政殿,公元1804年改建,宮殿高大庄嚴,殿內裝飾華麗,設有帝王御座。殿前為花崗石鋪地,三面環廊。殿後的東南部分以樂善齋等建築為主,是王妃居住的地方。寢宮樂善齋是一座典型的朝鮮式木質建築,殿內陳列著王冠、王服以及墨寶、武器和其他手工藝品。院內陳列著王室使用過橋、馬車和末代國王所使用的早期汽車等。此外,還有大造殿、宣政殿和仁政殿等。仁政殿後的秘苑建於17世紀,面積約6萬坪,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御花園。苑內有亭台樓閣和天然的峽谷溪流,還有科舉時代作為考場的映花堂及建在荷池旁供君王垂釣的魚水亭、釣魚台和池中的芙蓉亭等。
廣寒樓 (Kwanghanrn) 位於全羅北道南原郡邑川渠里,是韓國的著名古跡。傳說為李朝初期宰相黃喜所建,原名廣通樓。公元1434年(李朝世宗16年)重建後才改稱現名。朝鮮壬辰衛國戰爭時曾被焚毀。公元1635年(李朝仁宗13年)又按原貌重建。雕梁畫棟、形制絢麗的廣寒樓是韓國庭院的代表,其中包括三座小島,石像,鵲橋,它的整體構造象徵著宇宙。現在樓上懸有「廣寒樓」、「桂觀」的大字匾額。相傳,著名傳奇故事《春香傳》就發生在這里。樓北側的春香閣是1931年建立的春香祠堂,堂內供有春香的肖像。每年陰歷4月8日人們都在這里舉行春香祭。
青瓦台(Chong Wa Dae) 是韓國總統官邸,位於首爾(舊譯「漢城」)市鍾路區世宗路一號。這里原來是高麗王朝的離宮,1426年朝鮮王朝建都首爾(舊譯「漢城」 )後,把它做為景福宮後園,修建了隆武堂、慶農齋和練武場等一些建築物,並開了一塊國王的親耕地。1927 年日本入侵後毀掉五雲閣以外的所有建築,建立了朝鮮總督官邸。1945年日本投降後變為軍政長官官邸。1948年8月大韓民國成立的同時,它成為總統官邸並改名為景武台(Kyung Mu Dae)。1960年4月19日推翻李承晚政權後,尹譜善當選總統並入主景武台。不久,因為尹譜善忌「武」字並為了同美國白宮相對應,給白牆藍瓦的這群建築起名為青瓦台,所以也有人稱其為「藍宮」(Blue House)。現在,青瓦台主樓為總統官邸,有總統辦公室、接見廳、會議室、居室,配樓有秘書室、警護室和迎賓樓等。
濟州島(Cheju) 是韓國第一大島,又名耽羅島、蜜月之島、浪漫之島,位於朝鮮半島的南端,隔濟州海峽與半島相望,北距韓南部海岸90多公里,地扼朝鮮海峽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濟州島總面積1826平方公里,包括牛島、卧島、兄弟島、遮歸島、蚊島、虎島等34個屬島,東北距全羅南道100公里,是理想的旅遊和垂釣勝地。在這里可以觀賞名勝古跡、欣賞自然景觀,島上屹立著韓國最高的山--海拔1950米的漢拿山。還可以登山、騎馬、兜風、狩獵、沖浪和打高爾夫球等。這里人煙稀少,土地廣闊,不是高山森林,就是農田村舍。農家種的主要是稻米、蔬菜、水果,最多最壯觀要屬油菜花,春天,遍地一片金黃,非常好看。濟州島是韓國主要的漁業基地,附近海域內既有溫帶海洋漁類,也有熱帶及亞熱帶漁類。
③ 地理條件對韓國經濟發展的分布有何影響
中部多山,故經濟區沿海岸分布;
煙海國家,故船舶工業發達;
面積小人口多,故重點發展科技與加工製造。
④ 1.瑞士經濟成功之處 2.德國經濟的發展(產業等) 3.從經濟地理歷史文化論述中國與韓國旅遊業影響。 求回答
三道題,私密我,發你郵箱
⑤ 韓國地理問題
我想問一下,你是喜歡換過還是僅僅想要了解它 韓國位於朝鮮半島南部。朝鮮半島地處亞洲大陸的東北部,自北向南延伸,全長1100公里。韓國的總面積為99600平方公里。韓國的領海與太平洋最西部的海域交匯。朝鮮半島北部與中國和俄羅斯接壤,東部瀕臨韓國東海,與鄰國日本隔海相望。除與大陸相連的半島之外,韓國還擁有3200個大小島嶼。其中最負盛名的自然當屬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的濟州島。 以北緯38線為休戰線,北部與朝鮮接壤。 山地佔朝鮮半島面積的三分之二左右,地形具多樣性,低山、丘陵和平原交錯分布。低山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中部和東部,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太白山脈縱貫東海岸,構成半島南部地形的脊樑;其向黃海側伸出的幾條平行山脈組成低山丘陵地帶,有太白山脈、慶尚山脈、小白山脈等,其中雪岳山、五台山等山峰以風景優美著稱。東北至西南走向的小白山脈最高峰為智異山,海拔1915米。漢拿山位於濟州島的中心,海拔1950米,是韓國的第一高峰自古相傳有神仙在漢拿山上生活,因此過去曾把漢拿山叫做瀛州山,並且同金剛山、智異山一起被譽為三座神山。 平原主要分布於南部和西部,海拔多在200米以下。黃海沿岸有漢江平原、湖南平原等平原,南海沿岸有金海平原、全南平原及其它小平原就其幅員而言,韓國擁有相對多的河流。最長的河流分別是洛東江和漢江,是半島南部地區兩條主要河流。洛東江長525千米,流入日本海;漢江長514千米,流入黃海,是中部地區的重要水系。其他河流還有:錦江、蟾津江、臨津江等。韓國湖泊較少,最大的天然湖是位於濟州島漢拿山頂火山口的白鹿潭,海拔1850 米,湖面直徑約30 米,周長1 公里,深約6 米。最大的人工湖是昭陽湖,位於江原道春川市東北13 公里處,1973 年建成,面積6930 萬平方米。此外還有一些面積較小的湖,如插橋湖、木津湖等。 屬溫帶季風氣候,海洋性特徵顯著。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炎熱潮濕,春秋兩季相當短。冬季最低氣溫達-12℃,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7℃。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其中6—8月雨量較大,降雨量為全年的70%。年均降水量約為1500毫米,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步減少。 韓國四季分明,春、秋兩季較短;夏季炎熱、潮濕;冬季寒冷、乾燥,時而下雪。 韓國各地區之間溫差較大,平均溫度為6℃至16℃。在全年最熱的8月份,平均溫度為19℃至27℃。而在全年最冷的1月份,平均溫度則在零下8℃至7℃。 早春時節常常刮風下雨,大風帶來亞洲內陸沙漠的「黃沙」,俗稱沙塵暴,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到了4月中旬,天氣轉暖,韓國農民每年就在這時平整秧田准備種植水稻。夏秋兩季多台風,夏季會有梅雨期。
⑥ 韓國地理位置對其對外貿易的影響有哪些
韓國的位置對韓國不是太好 但他天生有中國這未來的世界老大做鄰居過過日子還是小意思的
⑦ 韓國地理優勢是什麼
那啥...地理優勢就是...是日本,俄羅斯和中國的三家兵家重地...
這三家誰都可以拿它當跳板,跳到別人家去...你沒看幾百年來,每次日本准備進東亞,都要先把朝鮮半島QJ了...才開始行動嗎?
⑧ 地理環境對韓國飲食文化的影響
韓國的自然環境與日常飲食
序論:我們可以說,影響人類生活方式的最基本的決定性條件是他們身處的自然環境或者風土。自然環境與人們的習慣、宗教等共同成為形成各地區、民族獨特生活文化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它們對食品的生產和調理方法、使用方法等飲食文化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響。
1.地理上的特性
- 韓國因為地理位置上的關系受到了大陸先進文化的影響,並在這種大陸文化傳播到日本的過程中起到了一種橋梁的作用。三面環海的位置也使海洋文化的傳入和貿易交流成為可能。這對日常飲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並使得大陸的農耕方式、北方的食品、餐具等與南方的食品一起傳入。
2.氣候特徵
- 四季分明,除去一部分非常寒冷的地區外,年平均氣溫在10~14℃。夏季受到北太平洋亞熱帶高氣壓的影響,出現最高氣溫超過30℃的高溫多濕特點。降雨量大,且年降水量的40~60%集中在夏季,非常適合種植水稻。冬季受到西伯利亞吹來的大陸高氣壓的影響,寒冷乾燥。從濟州島的南端到咸鏡道的北端氣溫差異非常大,蓋馬高原氣候、北部氣候、中部氣候、南部氣候、南部海岸氣候等都種氣候同時存在。因為具有這樣的氣候特徵,在相對狹小的國土上,除了水稻以外還可以生產大麥、穀子、大豆、小麥等各種雜谷類作物,以及多種食品。各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鄉土飲食,不同的季節也有各自適時的食物,為了防備冬季長達3~4個月的嚴寒冬雪,准備泡菜等儲藏食品。
3.地形特徵
- 韓半島在地形上有70%的面積屬於山地,平原面積較小。北部和東部有連綿的高山,具有東北高、西南地的地形特徵。因此,除了圖滿江以外,主要的河川都流入西海和南海,在西部和南部形成了廣闊的平原,使得西部和南部以水田為主,北部和東部以旱田為主。
半島三面環海,東海岸的海岸線較直、水位較深,而西海岸與南海岸的平原一直延伸到海邊,在西海岸形成了水位較淺的大陸架。近海的水溫隨季節改變而發生變化,由於影響西海、東海和南海的洋流不同而出現暖流漁汛和寒流漁汛的差異,使得不同的水域和不同的季節存在不同的水產資源。
結論: 如上所述,雖然韓國的國土面積狹小,但是因為具有南北較長、三面環海的地理特徵,使她物產豐富,便於與鄰國交流,所以形成了多種多樣的飲食文化。自然環境的特徵不僅在遠古依靠狩獵和採集從大自然獲得食物的時代,而且在因地制宜發展了畜牧和農耕的時代,以及科學高度發達、人類戰勝自然環境的今天,都對人類的日常飲食產生很大的影響。
⑨ 分析韓國地理環境及對外貿易政策等
大韓民國位於亞洲東北部, 是與大陸連接的由北向南伸展的半島國家
半島南北長約1000公里,東西最短距離為216公里,總面積22萬平方公里 半島的西北部與中國的東北部接壤,鴨綠江和圖們江是韓國和中國以及俄羅斯的國土分界線 半島東北部的東海與日本相望
東經124***度之間,韓國的標准時間子午線是135度,比世界標准時間快9個小時
全國國土的70 是山地和丘陵地帶,東北部的地形最為陡峭崎嶇,西南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也是韓半島的谷倉
半島東部的海岸線較平直且水深,西部海岸線較曲折而水淺,南部海岸曲折多灣,分布著3400個大小島嶼 韓國的河川寬廣,流速緩慢,呈現大陸性的特徵 重要的河流有漢江 514公里 ,錦江 401公里 ,洛東江 525公里 等
地理位置--韓國位於亞洲大陸東北部,北緯33 43度,東經124-132度之間/最高的山峰--濟州的漢拿山,
海拔1950米 智異山,海拔1915米 雪岳山,海拔1708米/ 最長的河流--漢江,782公里
洛東江,522公里 錦江,396公里.
韓 國 貿易政策
一、外貿基本情況
韓國實行政府主導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以「貿易立國」,利用國際市場的有利條件,克服國內資源貧乏、市場狹小的不利因素,實現了經濟騰飛,躋身新興工業國行列。
據韓國貿易協會統計,2005年1-11月,韓國外貿進出口總額4958.21億美元,同比增長12.2% ;其中出口2589億美元,同比增長16.4% ;進口2369.21億美元 ,同比增長16.4% 。2004年,韓國貿易規模居世界第十二位,出口和進口分別居第十二位和第十三位
近年韓國主要出口商品為電氣電子產品(半導體、家用電子產品、電腦及周邊設備、手機 )、汽車、船舶、 石化產品、 一般機械、 鋼材、紡織品等;主要進口商品為半導體等電子零部件、原油、農林水產品、電氣電子產品、機器設備、鋼鐵、石化產品等。韓國的存儲半導體晶元(DRAM)、超薄膜液晶顯示器(TFT-LCD)、平板玻璃、微波爐、CDMA行動電話機、光碟驅動器、電腦顯示器、電子血壓計等在世界市場所佔份額排名前列。韓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是美國、日本、歐盟、中國、東南亞、台灣等。
韓國的工業品平均進口關稅為8%。
二、外貿管理體制
《對外貿易法》是韓國政府管理和振興對外貿易的基本法,與《外匯交易法》、 《關稅法》、《有關提高出口產品質量的法》和為保護、扶植特定貿易的各項「振興法」、與貿易有關的個別行政法規等構成了韓國對外貿易管理體制的基本框架。
根據韓國《政府組織法》,產業資源部負責總的貿易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外交通商部的通商交涉本部負責對外通商交涉;農林部、海洋水產部、文化觀光部、建設交通部、情報通信部等行業管理部門負責制定和實施涉及其主管領域的具體商品的貿易政策;產業資源部下屬貿易委員會負責對因外國商品進口所造成損害產業的救濟。韓國除根據烏拉圭回合協議對部分農產品(60餘種)進口實行數量限制外,一般商品均可自由進出口。韓國政府承諾逐漸解除對商品進口的限制,至2004年解除對最後一項商品--大米的進口限制後,實行完全貿易自由化。
韓國外貿行業1986年起先後實行過許可制、登記制、申報制。 據韓國《對外貿易法》,2000年1月1日起,外貿行業完全自由化,任何個人和企業均可自由從事對外貿易活動。 只是為了便於通關和海關統計,鼓勵性實施「貿易業固有編號制度」, 即鼓勵從事外貿的企業到韓國貿易協會申領一個與企業對應的固定編號,在通關時填寫。
但葯品、農葯、有害化學物質、石油、香煙、人參、指定農水產品和外國期刊電影等特殊商品進出口的經營需依照相關法律獲得許可後方能進行。
三、進出口商品管理
韓國原則上商品可自由進口,但為了履行有關國際規定,需要對進出口商品進行限制時,即在最小的程度內進行限制。產業資源部通過發布「進出口公告」、「綜合公告」、「戰略物資進出口公告」等形式,確定限制進出口商品的種類、數量、金額或交易地區,以及許可的申請程序等。 這類公告在產業資源部的網頁上均可查詢。
進出口公告,為不定期發布,在未發布新的公告前,舊的公告始終有效。公告主要規定限制進口的商品種類和數量,公告中未列入限制類名單的商品原則上均可自由進出口。
綜合公告是指產業資源部對在《對外貿易法》規定之外、韓國有關部門制定的53個特別法中有關進出口貿易的限制措施進行綜合後發布的公告。綜合公告主要依據關貿總協定(GATT)的有關規定限制進出口商品的進口條件(標准、規格等)和程序,其限制對象主要是危害人類生命及健康安全、污染環境或有違國際公約的商品。
據韓國對外貿易法實行令,目前實施出口審批管理的商品有以下幾類:紡織品協定有關的商品;自律限制商品;政府間協定規定的商品;資源保護類商品。目前沒有實施進口審批管理的商品。進出口公告在列明需要「承認」(類似於「申領制」,即企業據以往的實績和需要,到有關主管部門去申請)的進出口商品的同時,也列名主管部門(主要由相關行政部門或相關行業團體負責人負責),從事外貿者可按規定的程序申請。
此外,鑒於農水產品的特殊性,韓國對進口農產品、出口農產品、進口後加工 的農產品實行特別的檢驗制度,對部份水產品要求在指定機構接受檢驗。農林部根 據《進出口農產品檢驗特別法》,委託農業協同組合中央會和農水產品流通公社對農產品實行檢驗。水產品的檢驗由國立水產品檢驗所統一進行。
四、對特定貿易方式的管理
韓國實行貿易自由化,但產業資源部對下列貿易方式進行特別管理:
(1) 可能逃避進出口限制或妨礙實行產業保護政策的交易
(2) 物品的移動全部在海外發生,而結算在國內進行但有可能發生資金回收困難的交易
(3) 不發生資金結算只有物品移動的交易
根據以上規定,寄售貿易、租賃貿易、轉口貿易、委託加工貿易、記帳貿易(包括易貨貿易和補償貿易)、中介貿易和無單據出口(no draft export)等都需獲得產業資源部的批准才能進行。
五、對戰略物資進出口的特別管理
韓國政府對一些關系國際和平和國家安全的商品(簡稱「戰略物資)實行出口審批制、進口許可制等特別的管理辦法。產業資源部就戰略物資的商品名稱、規格、出口限制地區、獲得出口審批或進口許可的程序等作出規定並予以公告。產業資源部下屬戰略物資進出口統制委員會負責對各項限制措施的審議。
六、正常進出口貿易秩序的維持
根據GATT和WTO有關協定,以及韓國內有關法律的規定,當外國商品正常或非正常大量進口導致國內相關產業受損時,韓國政府可通過徵收反傾銷稅、反補貼稅或實行保障措施等手段對相關產業進行救濟;或國內產業要求,通過在正常關稅的基礎上加征極高調節關稅限制部分商品進口,以保護國內產業利益;或在正常關稅基礎上實行彈性下調關稅,以鼓勵國內緊缺的原材料性商品進口,減少企業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平抑物價。
《對外貿易法》對國內貿易業者從事侵犯商標權、知識產權、侵害他人利益、違反原產地規則等不公平貿易行為規定了限制和懲罰措施。
當貿易夥伴國發生戰爭、災難或對韓國採取歧視,違反國際公約關於維護世界和平、保護動植物生態環境等規定的行為時,韓國政府可對與該國的進出口貿易採取特別限制措施。
韓國政府通過各進出口組合對貿易業者的行為進行規范和管理,以維持正常的貿易秩序。
此外,韓國政府依據WTO「紡織及服裝協定」(MAF),對紡織品貿易進行管理。
⑩ 韓國的地理環境
韓國
全稱:大韓民國
國土:
大韓民國位於朝鮮半島南部,面積約99400平方公里,東瀕日本海,西與我國山東省隔黃海相望。地勢比半島北半部低,地形以丘陵和平原為主。主要河流有漢江,全長514公里。
我國是96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將近是韓國的100倍。
城市:
------大佛
大佛市位於韓國的全羅南道,是西南地區最繁華的港口城市之一。距離首爾仁川國際機場4個小時的車程。
----大邱
大邱地處朝鮮半島東南部,首爾東南327公里處。大邱繼承了古代新羅和伽耶的燦爛文化,是韓國東南的政治、經濟、社會、藝術中樞,並是纖維、眼鏡框架、遮陽傘、自行車、木工藝等輕工業發達的城市。化纖產品出口佔世界的40%。大邱有27所大學,每年培養出4萬多名的高技術人員。其周邊建有龜尾電子基地、浦項鋼鐵基地、昌原機械基地、蔚山化學重工業基地。大邱的交通網遍通全國。
----釜山
釜山市位於韓國東南角,是韓國第二大城市,也是韓國第一大港,人口約400萬人。釜山以具有國際水平的海濱公園而自豪。近郊有古剎、溫泉。釜山地區的旅遊景點有:太宗台、海雲台、梵魚寺、龍頭山公園、東萊溫泉、釜谷溫泉、閑麗海上國立公園、通度寺等。
1876年釜山做為國際港開業。早期就做文化交流的中心--釜山在1963年和慶尚南道分離升為政府直轄市,後來發展成國內最大的國際交流港灣都市而且是我國經濟的中樞都市。1995年隨著市域的擴大和廣泛的建立,為了發展成名副其實的世界港口都市該市政府制定了截止到2010年的 SMART21」的城市長期發展目標,全體市民都為此而努力著。尤其是釜山的山、江,海等天然的觀光資源豐富。釜山是信息,觀光的居點,釜山是生產,物品的據點,已有的市中心是貿易,金融居集地。該城市正在以3大圈為中心而快速發展。
----高陽
高陽市位於韓國就京畿道。
----光州
人口:130.2萬
位置:首爾以南270公里
面積:501.32平方公里
城市特徵:韓國西南部重要都市;每兩年一次的光州博覽會;藝術的都市,豐富的文化遺產以及舒適的城市環境。
光州是韓國第5大城市,人口140萬,位於韓半島三角據點的西南圈中心城市。城市以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氛而聞名。其展示文化的光州藝術節已經為越來越多的人知曉和稱道。每2年一次舉行的「光州藝術節」,吸引國內外遊客200萬人次,發展成世界性的慶典。此外,泡菜與高架活結格鬥節(韓國傳統的一種拔河)等獨特的文化活動不斷展開。
著名旅遊勝地有光州的象徵無等山(海拔1187米)、中心寺、國立光州博物館及市立民俗博物館等。特產有春雪茶、無等山西瓜、JINDARI筆、陶器與螺鈿工藝品等。
----首爾
概況: 韓國首都,面積605.43平方公里,人口1060萬。是韓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首爾有三角山、冠岳山、仁旺山、景福宮、德壽宮、昌德宮等名勝古跡和420餘座寺廟。
歷史: 根據考古學研究首爾的歷史早在六千年前就已經開始漸漸萌芽了(韓國的四大新石器文化中心地之一)最初的政治勢力有以漢江流域的辰國,馬韓和初期的 百濟國。百濟國原是馬韓的54個附屬國之一,後來逐漸發展並征服了馬韓,當時 即定都首爾。475年由於高句麗南下宣戰,首爾不但成了兩國交戰的角斗場,最終竟成了高 句麗的佔領地。六世紀初,首爾被新羅當作聯合百濟攻打高句麗,進而統一三國 的前進基地。統一了三國的新羅重編佔領土地,首爾於757年歸屬韓陽郡。
進入高麗朝代,首爾盡管隨著世事變遷屢次被易名,但始終擁有重要地位。朝鮮時代定都韓陽(1392),改名漢城(1395)。
1905年國家主權被奪,漢城府被日侵略者改名為京城府。
1910年,改稱的漢城府被降為與郡相同的級別,歸屬京畿道。
1943年 6月10日起使用區制,設置了七個區。同時,漢城不斷擴大規模,到1941 年人口已達到97萬。
1945年8月15日解放,漢城府重新起名為SEWOEL(音譯)。
1946年升級為地方自治。
1948年定為首都,1949年升級為特別市。
1950年6,25戰爭時期漢城市政曾移到釜山,直至1953年停戰後才灰復。
1962年,行政事務由內務部長正式移交給國務總理。
1963年1月1日將漢江以南一些地區劃入漢城行政區域,為漢城江南,江北能夠均衡發展大下良好的基礎。擴大後,漢城的行政區域面積,1973年統計為605,30平方公里。進入70年代,漢城市大力發展漢江南部。86年的亞洲會議和88年漢城奧運會的成功舉行,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先進都市。
1997漢城已成為25個行政區,總面積605,58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100萬的大型都市。並不斷地為更加理想的城市而在努力。
----江陵
江陵市位於韓國東海岸南部,距漢城237公里,23萬人口,是一個文化教育中心。該市以保存完好的文化遺產而聞名,市內有許多韓國傳統的竹木結構房屋,還許多知名作家、哲學家、外交官。憑借沿海城市的優美風光,每年夏天都會吸引數以千計的旅遊者。
----江原道
江原道位於韓國的東北方,主要是多山的山陵地帶,被太白山分為嶺東和嶺西兩大部分,還有南漢江和北漢江這兩大海岸地帶。正因為這種由山陵地帶和海岸地帶結合起來形成的獨特美景,使這里成為全國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
----金海
金海市是交通運輸樞紐,也是南部沿海的工業中心。
----浦項
浦項市在慶尚北道東海岸,往東是東海,往西是永川市,往南是慶州市,北邊是盈德郡和青松郡。總面積為1125.36平方公里,總人口達51萬867人(95年12月31)有4鎮10面25洞969里,市政府所在地設在德水。市的西北地區是太白山脈的南端,海拔高,起伏大。水石峰、面峰山、自楚山、九岩山、東台山形成了北面境界,北面還有香道峰、虎鶴山、飛鶴山等高山聳立著。河:市中央的形山江(把市中央分成東西)西部分與從南向北流的五川匯合,流入永—灣形成了延—平原(沖積平草原)。海岸線彎度不大,偏向單調,但沿海岸海岸區經濟發達。1949年,浦項鎮升為市。1985年永一郡和浦項市聯合成浦項市。交通(道路網):浦項—江陵之間的東海高速公路通過市的東邊。連接太白—浦項—蔚山的國道沿著市的西北東南方向,永川—浦項間的國道通過市中央的東西方向。還有很多地方公路連接市內各地區、東海南部也開通,因此,交通非常方便。海上交通也很方便,浦項和九龍浦被利用作沿岸船航地。日出的故鄉浦項以東海岸秀麗的山水為背景,處處留下了前輩的足跡,在這兒能夠感覺到歷史的呼吸,是個歷史悠久的地方。這是一座世界有名的鋼鐵產業及實現21世紀尖端科技產業夢想的朝氣蓬勃的城市。
----清州
清州市位於韓國中部地區,距漢城128公里,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具有豐富的水土資源。清州市總面積153平方公里,人口58萬。清州是忠慶北道的省會城市,是忠慶北道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旅遊觀光中心。
清州市是金屬活字印刷誕生的千年古城,不僅山水美麗,而且重文明,講禮儀,創始了韓國地方自治法規,自古以來是韓國的行政要地。
清州市水陸空交通十分發達。京釜、中部高速公路貫穿市郊,與清州密切關聯的京釜高速電車、城市鐵道、東西高速也將修建。由清州國際機場至首都圈僅需1個半小時,現已與中國的北京、上海、沈陽開通了國際定期航線,正在積極與中國的武漢、青島、日本的大阪商議開通航線。隨著清州國際機場的開通,清州產業基地向130個國家出口了電器、電子、纖維、陶瓷品、食品、化學、信息通訊等多種產品,倍受世界矚目。
17萬平方米的清州航空物流中心及周邊126萬平方米的中部綜合貨運站相繼建成後,清州將成為國際、國內物流中心。 四通八達的交通物流網路使清州形成了優越的投資環境,是尖端產業的理想投資地。
隨著韓國第四次國土綜合計劃的實施,清州升格為國家高新尖端技術信息區域,有望發展成產、學、研一體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供應基地。以尖端產業為支撐點的清州市逐漸成為韓國中部地區經濟的領頭羊。交通發達、教育資源豐富、綜合配套能力雄厚的優勢為此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清州將簡化投資手續、建立健全行政財務一條龍服務制度,加快對大型企業的培養,為企業營造安全經營和強化出口競爭的環境。
清州市現有20所社會福利機構和眾多文化娛樂休閑場所。清州市市立藝術團在清州藝術殿堂、綜合竟技場等地為提高市民文化修養和增強市民凝聚力舉辦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化藝術活動。為使清州市民更加熱愛自己的城市,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市政府制訂了一系列穩妥的福利政策,積極改善休閑空間,加大對觀光旅遊資源的投入,加速了清州的現代化進程。
----慶南
擁有3百萬人口的慶南位於韓半島東南側、是韓國的造船、航空、重工業、機械及電子產業的搖籃。還以天賜的觀光資源和豐富的文化遺產而聞名。
慶南兩面相臨太平洋、在新的21世紀環太平洋時代將會成為重要的產業基地。
慶南至韓國首都漢城、乘機需50分、坐汽車需4~5小時、鄰接韓國第二大城市 - 釜山港。
還可以乘飛機去鄰國日本、中國旅行。到日本的東京需1小時30分、到中國的北京需2小時30分。
----慶尚北道
慶尚北道自古以來儒教傳統濃厚,傳統的風俗習慣、住宅和寺院等保存完好,自然旅遊資源和歷史文化遺跡相得益彰。
慶尚北道擁有代表新羅時其佛教文化的廣州,代表朝鮮時期儒教文化的安東,擁有現代化工業基地的浦項,與大陸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的火山島郁陵島,有眾多溫泉和石灰岩洞穴的蔚珍等旅遊聖地。此外,各地的古代寺院和周王山國立公園、佛影溪谷等自然景觀都值得一游。
-----仁川
仁川是韓國第二大港口,世界重要港口之一,是近代韓國足球發源地,也是韓國最大的沿海工業都市。
仁川位於首爾西部28公里,是韓國首都的海上門戶。城市面積達958平方公里,是擁有256萬人口的韓國第2大貿易港口城市,並作為東北亞的中心城市,為韓國走向世界起著要沖作用。
很早開始,仁川是中國的貿易港口,也以19世紀法國、德國、美國等國家的船舶們要求開港而中途停泊的地方聞名於世。它也是韓國鋼鐵,玻璃,傢具以及汽車的產地之一。有著豐富的海上觀光資源和天惠的港灣條件,成為輕工業城市且發展為臨海工業城市,汽車、煉鐵、傢具、玻璃產業非常發達,且在金融和文化、通信、教研、交通等基礎設施上也有實力。
仁川交通設施發達,擁有最尖端大型國際機場,2001年起航的仁川國際機場把世界的交通網集中在仁川,且與韓國的第2大機場金浦機場距離不過20公里,能方便地利用飛往國內各城市和世界主要城市的航班。船舶也與中國的4個城市開通了航路。
----水原
水原位於韓國中心地帶,漢城以南20公里處。建於18世紀朝鮮時代復興時期。正朝大王為了實現孝心和改革理想而計劃並修建的水原,保存了具有科學價值的世界文化遺產「華城」,是一座由城牆環繞的城市,又是三星電子等尖端產業的樞紐城市,是韓國科學化農業生產的中心地區,是交通網四通八達的交通要塞。
旅遊景點:
【釜山】 東萊溫泉 梵魚寺 釜谷溫泉 海雲台 龍頭山公園 太宗台 通度寺 閑麗海上國立公園
【光州】 多島海海上國家公園 國立光州博物館 華嚴寺 樂安邑城民俗村 松廣寺 無等山 智異山國家公園
【漢城】 愛寶樂園 奧林匹克公園 大韓生命63大廈 國立劇場 韓國之家 景福宮 樂天世界 明洞天主教堂 南山公園 宗廟
【濟州島】 獨立岩 佛塔寺五層石塔 漢拿山國家公園 翰林公園 龍頭岩 三姓穴 天地淵瀑布 天帝淵瀑布 萬丈窟 西歸浦 挾才窟,雙龍窟
【慶州】 佛國寺 古墳公園 國立慶州博物館 石窟庵 雁鴨池 瞻星台
還有其它關於韓國的這里基本上全了
http://ke..com/view/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