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發展全域旅遊業的主攻方向

發展全域旅遊業的主攻方向

發布時間: 2020-12-25 20:37:13

① 發展全域旅遊的現實意義與必要性有哪些

全域旅遊的現實意義與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四點:

1、發展全域旅遊是旅遊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體現。創新發展方面,全域旅遊是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創新,也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方向。發展全域旅遊,就是要提升旅遊業發展能力,拓展區域旅遊發展空間,培育區域旅遊增長極,構建旅遊產業新體系,培育旅遊市場新主體和消費新熱點。協調發展方面,發展全域旅遊有利於統籌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供需協調;有利於推動區域特色化發展,促進景點景區內外協調;有利於推進鄉村旅遊提質增效,促進城鄉協調;有利於完善產業配套要素,促進軟硬體協調;有利於提升整體服務水平,促進規模質量協調。綠色發展方面,發展全域旅遊能把生態和旅遊結合起來,把資源和產品對接起來,把保護和發展統一起來,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旅遊發展優勢,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創造更多的綠色財富和生態福利。開放發展方面,全域旅遊更加註重拓展開放發展空間,打破地域分割、行政分割,打破各種制約,走全方位開放之路,形成開放發展的大格局。共享發展方面,實施全域旅遊、促進城鄉旅遊互動和城鄉發展一體化,不僅能帶動廣大鄉村的基礎設施投資,提高農業人口的福祉;還能提升城市人口的生活質量,形成統一高效、平等有序的城鄉旅遊大市場。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標志。

2、發展全域旅遊是促進旅遊業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2015年,國內游達40億人次,人均出遊接近3次,旅遊已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出遊方式上,自助游超過85%,自駕游超過60%。一個區域的旅遊質量,不單單取決於旅行社、酒店、景區的服務質量,而是由整個區域的綜合環境決定的。這就要求我們從全域整體優化旅遊環境、優化旅遊全過程,配套旅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和旅遊服務要素。當前,一些地方旅遊市場秩序混亂與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目標不相適應,旅遊產品和以廁所為代表的公共服務及交通等基礎設施供給與爆發式、井噴式增長的旅遊市場需求不相適應,企業對門票經濟的過度依賴與廣大遊客的承受能力和期待不相適應等問題,都需要通過發展全域旅遊來解決。

3、發展全域旅遊是推進我國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發展全域旅遊可以加快城鎮化建設,有效改善城鎮和農村基礎設施,促進大城市人口向星羅棋布的特色旅遊小城鎮有序轉移;可以聚集人氣商機,帶動現代生態農業和農副產業加工、商貿物流、交通運輸、餐飲酒店等行業聯動發展,為城鎮化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發展鄉村旅遊、觀光農業、休閑農業,能使農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就地市民化。發展全域旅遊,能改善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實現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直接相融,促進農民在家就能開闊視野、提升文明素質,加快從傳統生活方式向現代生活方式轉變。

4、發展全域旅遊有助於全面提升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旅遊業對世界經濟發展和就業的貢獻都超過了10%,早已成為世界重要產業。當今世界,美國、西班牙、德國、英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巴西、印度、南非等眾多國家紛紛實施旅遊國家戰略。我國旅遊業發展之初,主要是用老天爺留給我們的自然遺產、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文化遺產。現在遊客更加希望在當地進行深入的交流交往,更重視對一個地方風土人情、居民素質等整體環境的評價。發展全域旅遊是順應旅遊業發展新趨勢的有效途徑,有助於全面提升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

希望可以幫到你,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雲途智旅。

② 如何圍繞五大發展理念做強做大旅遊產業

一是旅遊業有著較強的特殊性、廣泛的關聯性、宏大的系統性,需要通過跨界思維來進行創新。旅遊業的發展能夠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樣,旅遊業的創新也能夠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創新。要通過產品創新、品牌創新、技術創新,引領全域旅遊發展。

產品是消費者是否認可企業的關鍵所在,宣傳推廣再好,沒有產品支撐,也都是空談。旅遊產品是一個多環節形成的鏈條,從遊客產生需求到進行尋找、預訂、到達、遊玩、住宿、購物等一系列過程,處處體現著旅遊產品與消費者的關系。旅遊產品創新必須擺脫單點突破的思維,單點的成功只能是示範引領作用,但難以形成綜合效應,要最終形成整體效益的提升,就必須在整體上進行創新。

旅遊品牌創新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以山東旅遊品牌來說,未來可以圍繞著「好客山東」再進行品牌內涵的延伸,不斷豐富和強化「好客山東」的內涵。比如,從「好客山東」到「客好山東」和「山東好客」,這個過程中,意味著要主動出擊,不能再把「好客山東」當作旅遊部門的事情,而應該調動全社會的資源來維護。

隨著旅遊行業與互聯網的融合越來越深入,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技術創新的契機。以智慧營銷為例,通過對大數據的採集、整理、預處理、可視化等技術手段,能夠精準發現消費者的新需求,能夠找到市場窪地和新業態契機。

二是用協調理念引領全域旅遊發展。一是協調經濟不平衡。我國地域廣闊,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發展稟賦和發展階段,其旅遊資源開發力度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都各不相同。發展全域旅遊能夠有效緩解投資不平衡,讓旅遊投資和區域經濟充分聯動起來,形成較為系統的旅遊投融資體系,讓旅遊充分利用區域經濟發展的外溢效應來實現飛躍發展。同時,國家層面也需要在規劃、政策、人才、金融等方面對欠發達地區的全域旅遊發展給予支持。二是協調權力不平衡。旅遊業的發展涉及多部門協作,但是旅遊部門往往是各個部門中最弱勢的,雖然有最強烈的發展願望,可是卻沒有必要的話語權。發展全域旅遊有利於促進部門協調,有利於通過「旅遊+」對行政組織進行完善,從而提升旅遊部門的話語權和統籌權。三是協調文化不平衡。旅遊的靈魂是文化,任何旅遊形式背後都有著文化內涵,旅遊的過程正是對異質文化的認識和體驗過程。發展全域旅遊,可以將遊客從景區引流到全域,讓遊客與居民有更多互動的機會,讓遊客與當地風土人情有更多感應的機會。

三是用綠色理念引領全域旅遊發展。全域旅遊強調全產業,綠色理念在全域旅遊發展中的貫徹不僅僅體現在旅遊業本身的綠色發展,也體現在與旅遊業相關的一二三產業的全產業綠色發展。要強調保護與開發的和諧,只談保護的綠色發展不可持續,只談開發的綠色發展也不真誠。目前來看,很多人傾向於開發優先,雖然口頭上說保護與開發要兼顧,但在行動上難以抵擋利益的誘惑。旅遊產業的鏈條很長,全域旅遊的綠色發展不能僅僅是旅遊業的綠色發展,那樣也無法實現綠色的良性循環。要可持續,就需要在全產業鏈條上貫徹綠色發展的理念。

四是用開放理念引領全域旅遊發展。「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提供了全域旅遊發展的機遇,這些地區可以借著「一帶一路」對資本的吸附力,藉助「一帶一路」對區域行政壁壘的突破,藉助「一帶一路」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成功實現旅遊業的全域化發展。

五是用共享理念引領全域旅遊發展。首先是旅遊發展權利共享。我國很多地區有著較好的旅遊資源,但是由於缺乏旅遊投資,缺乏旅遊人才,無法在旅遊業發展的大好形勢中趁勢而上。如何保障這些地區的旅遊發展權利?如何保障這些地區居民的旅遊發展權利?全域旅遊是一條重要途徑。其次是旅遊發展成果共享。探索發展社會福利旅遊,關注老年、青少年、殘疾人等特殊人群旅遊福利,做好針對性的旅遊產品開發、旅遊無障礙設施建設,給予價格優惠。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發放旅遊消費券或給予各種形式的旅遊補貼。再次是促進社區旅遊參與和當地居民就業。推進產權制度改革,通過多種方式解決旅遊用地及資源流轉問題,提高當地居民從旅遊發展中的受益程度。

③ 全域旅遊時代下,工業旅遊如何發展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現有262個資源型城市、145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和21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旅遊空間廣闊潛力無限。而我國各地區工業城市也正在積極開展工業旅遊,為城市發展創造新引擎。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發展工業旅遊,如何依託工業遺產、遺址的文化特性,凸顯工業旅遊區的主題打造IP,助力企業品牌營銷是關鍵。如今,工業旅遊進入了創新驅動時代,需要有新的營銷方式活躍於市場,而工業旅遊營銷離不開IP。打造IP具有三個要素:人物、形象、故事,通過再加工塑造,真正成為鼓勵人的精神.然後,利用文化和科技力量活化歷史遺址,將其打造為新IP,運用現代的營銷手段,比如電影卡通、游戲軟體等等方式實現傳播。

④ 實現全域旅遊的重要路徑是什麼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力推進「旅遊+」,通過「旅遊+」產生適應全域旅遊特徵的旅遊形態,+出新的全域旅遊生活形態,形成新型的研學、養老、休閑和健身等模式。 全域旅遊不僅要從空間,更需要從產業角度來認識理解。全域旅遊的核心不在於空間上的各種「全」,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要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改變以單一旅遊形態為主導的旅遊產業結構,構建起以旅遊為平台的復合型旅遊產業結構,推動旅遊產業由「小旅遊」向「大旅遊」轉型。各地實踐表明,全域旅遊正在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統籌推進旅遊發展的重要抓手,正在成為企業參與旅遊綜合發展的重要平台,正在成為社會廣泛參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舞台,正在成為居民和遊客提升生活質量的重要載體。
全域旅遊是發展戰略、發展模式,「旅遊+」是實現全域旅遊的重要方法和路徑,跨界融合是這個時代的本質特徵,「旅遊+」是互聯網+思維在一個行業的具體應用和實踐,是時代特徵的具體產業體現,是時代語言的行業表達。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旅遊業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已經具有巨大的能量和越來越綜合的功能。具有「搭建平台、構建渠道、促進共享、提升價值、提升效率」等綜合功能。發展全域旅遊,需要大力推進「旅遊+」,通過「旅遊+」產生適應全域旅遊特徵的旅遊形態,+出新的全域旅遊生活形態,形成新型的研學、養老、休閑和健身等模式。旅遊可以發揮巨大的市場力量,發揮拉動能力、滲透能力、融合能力和整合能力,發揮催化、優化、集成、放大作用。
推進全域旅遊的一個核心就是推進「旅遊+」,加大旅遊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葯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新產能。通過完善提升旅遊產業要素,增加旅遊綜合消費,擺脫過度依賴門票經濟,實現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實現旅遊從封閉的旅遊自循環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轉變,形成旅遊新產能。「旅遊+」是全域旅遊轉型升級的創新空間和主攻方向,是旅遊投資、旅遊消費的新熱點、新亮點,是拓展旅遊發展的新空間,也是產品業態創新的主攻方向,是旅遊轉型升級的新動力,是整合資源的紐帶。
培育旅遊大產業,關鍵是要做好做足「旅遊+」這篇大文章。鄉村旅遊、農牧旅遊、水利旅遊、工業旅遊、林業旅遊、商務旅遊、研學旅遊、醫療旅遊、養老旅遊、健康旅遊、休閑度假、文化旅遊等增長點,是「旅遊+」的重點領域。「旅遊+」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旅遊+」催生新的經濟形態,並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條件。成功的涉旅企業,其創業傳奇大都與「旅遊+」有關。「旅遊+」正在成為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和時代潮流,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日益深遠影響,迎接一個新時代到來。在推進全域旅遊發展中,通過「旅遊+」不斷創造價值、放大價值的「+」,不斷發生化學反應,「+」出新的價值、新的驚喜,產生「1+1>2」的效果。「旅遊+」的核心是促進人的發展,實質是通過人來實現「+」,又通過「+」更好地服務人。
推進全域旅遊,通過「旅遊+」大力發展會獎旅遊、文化旅遊、婚戀旅遊、體育健身旅遊等新業態,培育特色旅遊基地。大力推進旅遊業與第一產業融合發展,注入旅遊休閑功能,形成一批鄉村旅遊度假區、水利風景區、國家農業公園、休閑漁業旅遊區、森林公園、生態旅遊區、鄉村旅遊區、養生養老中心、研學旅遊基地、房車自駕車營地等,實現多業態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將旅遊業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推進旅遊業與第二產業融合,因地制宜發展郵輪、遊艇、大型遊船、房車、小飛機、景區索道、游樂設施、戶外用品、旅遊用品、垂釣釣具、滑雪、潛水、露營、探險等各類戶外用品等旅遊裝備製造業,建成集研發、生產、展示、銷售、體驗於一體的旅遊休閑裝備產業基地或產業園區。實施全域旅遊戰略,推進「旅遊+」,就是推動旅遊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及民航交通、體育等行業的融合發展,創新旅遊發展新領域,拓展旅遊發展新空間。 近年來,隨著旅遊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在社會生活諸多領域發揮的效果越來越好、在國家外交戰略層面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旅遊業從自循環向開放融合轉變,「旅遊+」正煥發出勃勃生機。正如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所言,「旅遊+」與「互聯網+」一樣,具有「搭建平台、促進共享、提升價值」之功能。互聯網以其無處不在的技術力量,通過「互聯網+」全面深刻地改變世界;而旅遊則以其強勁的市場開拓力量、美好生活追求動力及人文交流優勢,通過「旅遊+」給世界帶來深刻影響。

⑤ 如何發展全域旅遊

"全域旅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遊"的理念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目標。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二、以全域旅遊理念指導旅遊業發展的必要性
眾所周知,旅遊可以加快城鄉之間的互動融合和統籌發展,可以促進民族之間的互動交流,用「全域旅遊」的理念來指導一個區域內的旅遊業發展,在布局上將更為合理。
(一)戰略規劃上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國有184處5A級旅遊景區;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但盡管如此,我國的旅遊業仍存在散、小、發展不均衡、亮點不多的問題,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國旅遊缺乏一個統攬全局的總體規劃,對旅遊發展的戰略定位沒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們要借用專家和群眾的智力,通過編制規劃,明確定位,理清發展思路,確定實施路徑,避免在發展道路上走彎路。因此,把「全域旅遊「提升到戰略定位的層面上十分必要。
(二)行業轉型升級上的必要性
第一、二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已到了一個層面,只有第三產業的空間還未全面發揮出來。
據國家信息中心旅遊規劃研究中心課題組2015年7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2014兩年旅遊產業對GDP直接貢獻都超過7%,旅遊產業對GDP綜合貢獻都超過10%;旅遊產業間接帶動增加值超過15 000億元,對GDP增長拉動點數在1%左右,對GDP增長率貢獻超過10%;在間接帶動各產業中,對第三產業的帶動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產業、第一產業。其中交通運輸、住宿、旅遊購物、餐飲等四個行業對旅遊業增加值貢獻近90%。
發展全域旅遊是旅遊業長遠發展的需要,是大眾消費升級的需要,是我國一、二、三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是穩增長保運行拉動投資消費的需要。
(三)旅遊者需求上的必要性
旅遊消費需求是多樣化、個性化的,全域旅遊發展要適應城市群發展的需要、適應交通快速發展的需要,達到道路建設風景化、交通體驗休閑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的效果;要利用「互聯網+」把智慧旅遊項目包裝成大項目,從交通和信息上最大程度地方便遊客,從而帶動投資。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就指出「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的配置,更能發揮旅遊的導向作用!如果我們工作的重點仍然局限在景區景點,資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觀效果都會受限。要用全域旅遊的概念,布局旅遊產業發展,發揮全域旅遊對生產要素布局的導向作用。」只有通過全域旅遊才能合理配置資源。旅遊發展到現在的規模水平,對資源的需求已不再局限於景區景點。
三、以「全域旅遊」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
旅遊業涵蓋了多個層面,薈萃了古建築、陶瓷、民俗、宗教和邊塞等多種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開發價值。
(一)「游」
有數據顯示,未來20年,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5萬美元,50%以上的居民進入中等收入之列。如果居民人均年出遊超過5次,全國旅遊市場規模將超過70億人次,旅遊將成為大多數人的普遍性消費。
(二)「住」
我國現有12 163家星級飯店(其中四星級酒店2 424家、五星級酒店808家),在2015年第二季度的營業收入合計為514.11億元。此之還有眾多的民宿,為我國旅遊出行提供了穩定的保障。
(三)「行」
中國旅遊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旅遊市場實現平穩增長,國內旅遊36.11億人次,同比增長10.67%;中國出境游市場首次過億,達到1.07億人次,已連續兩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游消費國。預計2015年,出境遊人次同比增長16%以上,客源將進一步向中西部地區、二三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延伸。
(四)「旅遊+」
「旅遊+」是指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台,插上「旅遊」的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在此過程中,「旅遊+」也有效地拓展旅遊自身發展空間,推進旅遊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關於旅遊的認識停留在簡單的消費層面,旅遊同樣是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增長點;是優化區域布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增長點。
推進「旅遊+」,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一業促五化」,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路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
全面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面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⑥ 為何要大力發展全域旅遊

"全域旅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遊"的理念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目標。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旅遊業涵蓋了多個層面,薈萃了古建築、陶瓷、民俗、宗教和邊塞等多種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開發價值。「旅遊+」是指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台,插上「旅遊」的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在此過程中,「旅遊+」也有效地拓展旅遊自身發展空間,推進旅遊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關於旅遊的認識停留在簡單的消費層面,旅遊同樣是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增長點;是優化區域布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增長點。
推進「旅遊+」,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一業促五化」,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路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
全面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面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⑦ 如何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建議

全域旅遊是旅遊業發展的一種新形態、新理念、新模式,也是世界旅遊發展的共同規律和總體趨勢,代表著現代旅遊發展的新方向。加快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對我市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現轉型跨越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