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文化旅遊發展前景
㈠ 什麼是「紅色旅遊」
「紅色旅遊」是指到紅軍革命根據地之類的地方去旅遊。
紅色旅遊主要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遊活動。
「紅色旅遊」作為一種具有特殊教育意義的文化旅遊,我國紅色旅遊的熱度近年來持續攀升,正逐漸成為熱門出遊主題之一,作為一種涵義豐富的精神文化資源,紅色文化需要豐富的物質載體來實現其教育意義和主導地位。發展紅色旅遊便是助力紅色文化實現其教育意義和鞏固其主導地位的一種重要方式。
(1)紅色文化旅遊發展前景擴展閱讀:
我國大力推行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紅色旅遊發展奠定了強勁的文化基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舞台。縱觀我國紅色旅遊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原址觀光模式
即依託革命舊址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革命遺跡,建設成為以觀光為主的旅遊目的地。常見於歷史價值較高,不適宜過多開發的文物或紅色文化遺址。以遵義會議舊址5A景區為典型代表。
2、紅綠結合模式
將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到生態旅遊產品體系裡面,實現「紅色搭台、綠色唱戲」,增加紅色旅遊吸引力。多見於自然資源較好、生態環境優越的地區。以井岡山旅遊風景區為典型代表。
3、紅古結合模式
在文化興旅的大環境下,充分挖掘與紅色景區伴生的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以瑞金紅色旅遊景區為典型代表。
4、綜合開發模式
在紅色觀光和參與體驗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多業態產品綜合開發的模式。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結合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資源,配套開發文化體驗、生態休閑等體驗項目,增加景區的吸引力和遊客駐留時長。以照金紅色旅遊小鎮為典型代表。
㈡ 近年來紅色旅遊為什麼這么紅
因為它是不斷變化的,時代在變,對於旅遊的需求也在變,紅色旅遊的內涵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其形式也變得越來越生動活潑。今天的紅色旅遊,正在呈現一些新的特性:
第一,百年縱橫的宏闊歷史厚度。紅色文化在不斷擴展內涵,今天的紅色旅遊至少涵蓋了1840年到今天的整個中國近現代開拓、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百年歷史縱橫,給予了紅色旅遊宏闊的歷史厚度和多樣的題材選擇空間,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加入更為紅色旅遊增加了工業的、科技的甚至時尚前衛的元素。紅色旅遊可以站在大歷史的視角,縱橫捭闔,直指時代人心,這令紅色文化成為驅動紅色旅遊持續發展的強勁晶元。
第二,「1+×」的體驗經濟模式。今天的紅色旅遊,已經有了新的發展模式,我們可以稱之「1+×」體驗經濟模式。「1」是一個堅實核心,也就是紅色文化,「×」是按照體驗經濟的規律,將紅色文化與自然生態、休閑度假等旅遊形式相融合,發展綜合紅色觀光、紅色教育、紅色餐飲、紅色休閑、紅色體驗、紅色藝術、紅色演出、紅色展覽、紅色商業等多種旅遊形式於一體的綜合型的新型紅色旅遊方式,紅色文化一旦與體驗經濟相匯,自然五光十色、神采不凡。
第三,有情感、有體溫、有故事、有色彩的新文化形態。今天的紅色旅遊,變得越來越可以觸摸,變得有情感、有體溫、有故事、有色彩。從孟良崮博物館外牆上的子彈殼可以觸摸到時代的溫度,「井岡山」、「夢回延安保衛戰」等實景演出無不打動人心,紅色旅遊成為了屬於當代的文化形態。
第四,不斷突破的運營創新。今天的紅色旅遊,也在講運營、講市場、講資本、講盈利模式,在用現代的思維豐富和完善產業鏈。有力的運營給予教育、文化等主體功能強勁的支撐,紅色旅遊由此進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有了動力機制。
概言之,紅色旅遊這么紅,是因為不斷創新。歷史賦予了紅色旅遊越來越重要的責任和功能,紅色旅遊也將在旅遊業的大舞台上不斷創先爭優。
㈢ 江西紅色旅遊的發展存在的優勢
紅色旅遊作為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政治工程,作為弘揚偉大民族精神、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的文化工程,作為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群眾生活水平的經濟工程,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對江西省來說,發展紅色旅遊是「三位一體」的重大工程。
江西是一個紅色旅遊資源大省,被稱為「紅色搖籃」。這里有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共和國的搖籃——瑞金、人民軍隊的搖籃——南昌和中國工人運動的搖籃——安源。這里還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起點,孕育了偉大的長征精神。在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輩和英烈在這里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為後人留下了一大筆值得永遠學習和傳承的偉大精神。利用紅色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始終是江西省培育和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形式。發展紅色旅遊是適應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優勢,推動和諧社會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結果。
江西作為發展紅色旅遊的重要省份之一,正在努力打造「具有震撼力」的紅色旅遊品牌。早在2000年,江西省就提出樹立「紅色搖籃,綠色家園」的旅遊形象,將紅色旅遊作為江西省重要的旅遊品牌。2004年1月,江西省聯合北京、上海、河北、廣東、福建、浙江等省市,簽署了《七省市共同發展紅色旅遊鄭州宣言》,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社會廣泛認同。2004年10月,聯合15省市開展了「紅色之旅萬里行」大型紅色旅遊宣傳活動,為發展紅色旅遊宣傳造勢;提出了「新世紀、新長征、新旅遊、新形象」的紅色旅遊主題,努力把「紅色搖籃,綠色家園」的品牌唱響中華,走向世界;率先制定了《江西省紅色旅遊發展綱要》,力求對全省的紅色旅遊發展加強指導和規范,努力使紅色旅遊成為江西省旅遊新的亮點和重要增長點。
通過發展紅色旅遊的實踐和探索,江西對中央關於發展紅色旅遊的精神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充分發揮紅色旅遊資源的「資政育人」作用,是推動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的重大舉措
紅色景區蘊藏著深厚的革命歷史文化內涵,是資政育人、培育幹部的重要基地。紅色旅遊將中國革命的輝煌歷史與現代旅遊形式統一起來,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徵,為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多年來江西省井岡山、瑞金等革命聖地一直被辟為黨政軍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去年,中央在井岡山建立了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發改委、財政部等36個部委在瑞金修復舊址並辟為教育基地,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萬黨員幹部前來參觀學習。紅色景區被廣大黨員幹部譽為「黨性培養和鍛煉的大課堂」,在新的歷史時期為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發揮出更為重要的作用。
充分發揮紅色旅遊活動的「寓教於游」功能,是新形勢下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弘揚優秀民族精神的鮮活形式
紅色旅遊既是革命精神教育活動,又是旅遊觀光活動,為開展有聲有色的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廣闊天地。紅色旅遊實現了傳統教育與現代休閑方式的有機結合,寓教於游,寓教於樂。通過紅色旅遊活動,傳輸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江西省在組織紅色旅遊活動中廣泛開展的上一堂革命傳統教育課、唱一首紅軍歌、吃一頓紅軍飯、看一場紅色歌舞、走一段紅軍挑糧路、寫一篇參觀學習心得體會等「六個一」活動,受到廣大群眾特別是青少年學生的歡迎。
充分發揮紅色旅遊產業的「關聯帶動」作用,是以紅色旅遊為龍頭,整合、優化、提升當地經濟社會資源,促進包括旅遊業在內的第三產業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有效途徑
發展紅色旅遊能激活當地經濟,有效地整合、優化經濟社會資源,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激活當地群眾的市場經濟意識、對外開放意識、勤勞致富意識、自主發展意識。為適應廣大群眾的需求,江西省圍繞打造紅色旅遊精品區和完善旅遊六大要素,加強革命舊址、遺跡的修繕,加快景區道路、供電、消防、環衛、給排水等設施建設,積極開發紅色旅遊商品、紀念品,建設旅遊商品銷售網點,建設紅色旅遊景區農副產品供應基地,使紅色旅遊景區成為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市場繁榮,人民富裕,經濟快速發展的紅色旅遊城市。一業興、眾業旺。紅色旅遊的發展帶來了整個旅遊業的繁榮,帶動了建築、商貿、交通、電信、加工業和農業等多項關聯產業的發展。
充分發揮「紅色搖籃,綠色家園」品牌作用,是實現江西在中部崛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勁動力江西省委明確提出,把江西建設成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基地、優質農副產品供應的基地、勞動力輸出的基地和旅遊休閑的「後花園」,實現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的奮斗目標。做強、做大江西紅色旅遊產業,成為實現這一奮斗目標的重要支柱和新的增長點。幾年來,江西省緊緊圍繞江西發展戰略,打造「紅色搖籃,綠色家園」品牌,加大紅色旅遊景區建設,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產業,先後建成了井岡山、瑞金、南昌、安源等一批紅色旅遊景區,紅色旅遊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2004年,全省紅色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1350餘萬人次,紅色旅遊總收入77億元,佔全省接待國內遊客總量、旅遊總收入的30%,紅色旅遊總收入相當於全省GDP的2.2%。「紅色搖籃,綠色家園」的品牌效應,使江西成為海內外關注的紅色旅遊熱點,擴大了對外影響,有力地促進了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為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
㈣ 紅色旅遊的文化意義
1、發展紅色旅遊是保護文化遺產的契機,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體現。
近一段時間來,中國內地很多地方都在對「紅色景點」進行修繕。湖南省花垣縣對國立八中進行全面維修和保護。國立八中也修繕了「國立八中舊址紀念碑」。花垣縣在保護修繕好花垣縣第一屆縣委遺跡的同時。保護和利用好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其所代表的先進文化,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體現。
2、紅色旅遊不僅是革命精神的實踐之旅,也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紅色旅遊是革命傳統教育觀念和旅遊產業觀念與時俱進的結合,既是觀念的創新,也是產業的創新,是我國旅遊產業一個新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業在國際經濟學界被稱為「朝陽產業」、「無煙產業」:據世界旅遊組織資料統計,旅遊業每直接收入1元,相關行業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遊業每增加1個直接從事人員,社會就能增加5個就業機會。我國的紅色旅遊資源從東南沿海到雪域高原,從商業經濟重鎮到窮鄉僻壤,綿延曲折,逶迤萬里。紅色旅遊帶動了老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了老區的招商環境,擴大了就業機會,增加了當地財政收入。比如當年紅軍醫院舊址所在的井岡山小井村、瓊崖革命根據地所在的瓊海市椰子寨村,依靠紅色資源邁上了小康之路。
3、紅色旅遊具有不可比擬的教育宣傳功能,擔負著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
革命傳統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升華。弘揚革命傳統是新時期對廣大人民群眾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利用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資源優勢,發展紅色旅遊,是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新形式。紅色旅遊寓教於游、寓游於教,是革命傳統教育方式的創新,是貼近歷史和生活的大課堂,是新形勢下人文精神的回歸。
㈤ 紅色旅遊研究背景
簡介:紅色旅遊是在年年底時正式提出的、以中國共產黨相關的歷史紀念地為資源的旅遊。這包括了各個革命聖地。
紅色旅遊是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主題旅遊形式。
其打造的紅色旅遊線路和經典景區,既可以觀光賞景,也可以了解革命歷史,增長革命斗爭知識,學習革命斗爭精神,培育新的時代精神,並使之成為一種文化。
豐富優質的旅遊資源,將構成發展紅色旅遊的強大物質基礎,正在成為人們參觀游覽的熱點,將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目的:2005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正式把紅色旅遊進行規劃實施。
紅色旅遊是一種新型的主題性旅遊形式,以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事跡和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主題性旅遊活動,是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綱要內容認為,發展紅色旅遊,是為了「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范圍:
1、與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相關的景點。
2、與紅軍長征相關的景點。
3、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游擊隊抗日相關的景點。
4、與解放戰爭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的景點。
5、反映各個歷史時期在中國具有重大影響的革命家的主要事跡的景點。
發展目標:
紅色旅遊加快紅色旅遊發展,使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2004至2007年參加紅色旅遊人數的增長速度要達到15%左右,2008至2010年要達到18%左右。
培育形成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使其成為主題鮮明、交通便利、服務配套、吸引力強,在國內外有效大影響的旅遊目的地。
配套完善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使其成為產品項目成熟、紅色旅遊與其他旅遊項目密切結合、交通連接順暢、選擇性和適應性強,受廣大旅遊者普遍歡迎的熱點旅遊線。
重點打造100個左右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使80%以上達到國家旅遊景區3A級以上標准,其中40%要達到4A級標准。到2007年,爭取有5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年接待規模達到50萬人次以上;到2010年,爭取有8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年接待規模達到50萬人次以上。
重點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保護、展示和宣講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在規劃期內普遍得到修繕。
實現紅色旅遊產業化,使其成為帶動革命老區發展的優勢產業。到2010年,紅色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000億元,直接就業人數達到200萬人,間接就業人數達到1000萬人。
重要意義
紅色旅遊有利於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愛國主義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進和創新。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寓思想道德教育於參觀游覽之中,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通過旅遊傳輸給廣大人民群眾,有利於傳播先進文化、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從而更加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
黨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對重要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扶持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文化發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遍布全國各地特別是革命老區的紀念館、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通過發展紅色旅遊,把這些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對於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紅色旅遊有利於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革命老區大多地處偏遠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幫助老區人民盡快脫貧致富,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務。發展紅色旅遊,是帶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有效舉措,可以將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培育特色產業,促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帶動商貿服務、交通電信、城鄉建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為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有利於培育發展旅遊業新的增長點。隨著中國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的旅遊消費支出逐年增長,對旅遊內容和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遊業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產品結構,更好地滿足人們多樣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紅色旅遊作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滿足旅遊需求、促進旅遊業發展,增強旅遊業發展後勁,開拓更廣闊的旅遊消費市場,具有積極作用。
㈥ 保護『紅色文化』和發展『紅色旅遊』的意義是什麼
發展紅色旅遊的重要意義
紅色旅遊,主要是指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遊活動。發展紅色旅遊,對於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有利於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愛國主義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進和創新。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寓思想道德教育於參觀游覽之中,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通過旅遊傳輸給廣大人民群眾,有利於傳播先進文化、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從而更加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
(二)有利於保護和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遺產。黨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對重要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扶持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文化發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遍布全國各地特別是革命老區的紀念館、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通過發展紅色旅遊,把這些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對於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三)有利於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革命老區大多地處偏遠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幫助老區人民盡快脫貧致富,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務。發展紅色旅遊,是帶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有效舉措,可以將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培育特色產業,促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帶動商貿服務、交通電信、城鄉建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為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四)有利於培育發展旅遊業新的增長點。隨著我國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的旅遊消費支出逐年增長,對旅遊內容和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遊業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產品結構,更好地滿足人們多樣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紅色旅遊作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滿足旅遊需求、促進旅遊業發展,增強旅遊業發展後勁,開拓更廣闊的旅遊消費市場,具有積極作用。
㈦ 紅色旅遊發展規劃需要哪些思路
我國大力推行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紅色旅遊發展奠定了強勁的文化基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舞台。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我國紅色旅遊逐漸探索出一系列較為成熟的發展模式,原址觀光模式、紅綠結合模式、紅古結合模式、綜合開發模式是目前紅色旅遊市場開發較為主流的四大模式,下面艾肯機構便以專業角度為各位展開說明,紅色旅遊發展規劃可以怎麼思考。
1、原址觀光模式
即依託革命舊址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革命遺跡,建設成為以觀光為主的旅遊目的地。常見於歷史價值較高,不適宜過多開發的文物或紅色文化遺址。以遵義會議舊址5A景區為典型代表。
2、紅綠結合模式
將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到生態旅遊產品體系裡面,實現「紅色搭台、綠色唱戲」,增加紅色旅遊吸引力。多見於自然資源較好、生態環境優越的地區。以井岡山旅遊風景區為典型代表。
3、紅古結合模式
在文化興旅的大環境下,充分挖掘與紅色景區伴生的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以瑞金紅色旅遊景區為典型代表。
4、綜合開發模式
在紅色觀光和參與體驗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多業態產品綜合開發的模式。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結合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資源,配套開發文化體驗、生態休閑等體驗項目,增加景區的吸引力和遊客駐留時長。以照金紅色旅遊小鎮為典型代表。
㈧ 我國有哪些地方是將科技與紅色旅遊文化用得很好的
隨著改革開放,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中國紅色旅遊的人數在每年逐步的增加,紅色旅遊是一個非常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文化之旅。隨著時代與文化的相互交融,紅色旅遊與科技的結合也越來越多姿多彩。在我國的許多地方比如河南清豐的單拐村和江蘇的沙家浜景區等等都將科技與紅色旅遊文化運用的很好。
傳統的觀念會以為紅色旅遊只是農家樂沒有任何新鮮好玩有趣的地方,但是隨著簡直科技的發展,文化知識的提升,紅色文化的內涵越來越精彩和多元化。紅色文化與科技相結合展現了文化的多元性跟包容性。紅色旅遊不再是淺表的意義,更是一種豐富文化精神的象徵,是人類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發展科技與紅色旅遊融合是未來旅遊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