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旅遊發展報告
A. 旅遊時逛當地博物館需要注意什麼
1、注意是否可以拍照
古跡名勝、世界級大館或新展覽,往往人山人海,大多數人前往拍照,是為了曬朋友圈,還有文博愛好者拍照是編輯資料。大部分博物館的公開展品,在不用閃光燈、三角架、自拍桿的情況下是可以拍照的。
一般國際間的交流展覽或文物等級比較高的展覽都會禁止拍照,所以這種情況下,拿眼睛或紙筆紀錄是最佳選擇。
尤其是遇到節假日、大型展覽或搞活動,每個人的工作量都相應會增加,再遇到博物館延長開放時間,更是不得有一絲懈怠,所以,每一位參觀者都應該尊重工作人員的辛勞付出。
B. 去大埔博物館和旅遊中心逛的作文300字
香港黃石碼頭、賽馬會黃石水上活動中心海下灣海岸公園、北潭坳(麥理浩徑第三段起點)、水浪窩、嘉里白鷺湖互動中心、大尾篤及船灣淡水湖、新娘潭、吐露港公路單車徑、大埔海濱公園,園內豎立了香港回歸紀念塔、香港鐵路博物館(舊大埔墟火車站)、林村許願樹、嘉道理農場、塔門、東平洲、慈山寺。
C. 中國科技博物館旅遊攻略
中國科學技術復館
1978年由茅制以升、錢學森等著名科學家倡議,在鄧小平同志的親切關懷下,開始籌建。全館佔地面積5.8公頃,總建築面積為6.5萬平方米。
主要功能是:展覽教育、培訓教育、實驗教育。教育特點是:反映科學原理和應用,注重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鼓勵觀眾親自參與;不僅傳播知識,更重視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的培訓。
主要設施有:展廳、穹幕影廳、培訓教室、圖書館、聲像室。展廳設計的主要內容包括:生命與環境,聲、光與信息技術,能源與交通,材料與製造技術等各學科不同領域的展品500餘項,還有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品約400項。
中國科學技術館是中國國家綜合性科技博物館,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普及科技知識,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的大型公共科學教育設施。
D. 博物館何時撬動旅遊經濟
一、旅遊景區發展與人文博物館之間的關系
人類的一切經濟活動同時都具有文化的價值。先進文化是推動經濟發展不竭的精神源泉,同時又彰顯著經濟發展的成果。經濟與文化本質上是一種共生互動的關系。這種關系表現在:
(一)博物館撬動旅遊經濟
博物館是深厚的文化縮略,是立體的「網路全書」,可為旅遊景區提供一種軟性的文化類旅遊資源,在旅遊市場具有普適性。博物館雖為非營利性機構,但它們的存在提升了城市的人文價值,進而使城市的旅遊經濟勃興起來。博物館是城市或國家的歷史縮影,而不同的歷史孕育的不同文化則讓博物館聚集了獨特的精神氣質。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個城市或者國家,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到博物館「取經」。
(二)旅遊景區經濟的發展為博物館帶來新的增長空間與市場契機
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博物館由享受國家計劃內投資逐漸進入市場軌道成為歷史必然。博物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接軌,其實質是效益性接軌,這就對博物館在新形勢下的生存與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蓬勃的旅遊經濟則為博物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和市場契機。
目前大多數博物館的主要資金來源還是財政撥款,適當地引入經營已成為博物館面臨的問題。與旅遊聯姻,旅遊紀念品的開發銷售,都是博物館在不同領域和角度對於文化產業開發的有益嘗試。在我國,旅遊紀念品,特別是博物館紀念品的開發還具有較大空間,異地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促使人們把旅遊業發展成世界上最大的產業。然而,規模巨大的旅遊活動給旅遊者留下的絕大多數是回憶,所付出的代價能夠物化的只有旅遊商品,旅遊商品的主要構成是旅遊紀念品。旅遊者大都有一個共同的心理特點,即購買有特色的旅遊紀念品,送親朋好友或紀念此行。由此可見,旅遊紀念品在旅遊活動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博物館開發旅遊紀念品,應該寓各地特有的歷史精華於物化,寓各自獨具的審美情感於物化,才會大大提升旅遊紀念品的文化性和個性,滿足旅遊者游一方山水,知曉一方風物的美好願望,滿足旅遊者動機中潛在的文化心理需求,發思古之幽情,了解異質文化,體驗異域風情,感受先人對美的創造,增進旅遊者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的認識,使旅遊活動成為文化交流活動。即使在旅遊結束後,觸物仍能喚起人們的回憶,激發人們的情感,陶冶人們的情操,使文化彌漫於旅遊之中,促進旅遊文化的發展,提高旅遊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二、旅遊景區與人文博物館工作結合的途徑
(一)博物館要轉變觀念,立足改革,適應旅遊業的發展
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改革是博物館領導者必須解決的的首要問題。改革就是打破舊的管理體制,實行壘員聘任制。通過競爭、擇優上崗,因職選人,人盡其才,使人材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同時最大限度地調動管理人員、研究人員和服務人員的積極性,把博物館業做大做強做優。
(二)參觀博物館的陳列是旅遊者的主要目的,陳列是否具有特色,能否適應旅客需求,是博物館旅遊能否發展的關鍵
博物館旅遊要以多樣化的形態吸引遊客。首先要改進陳列展覽形式,要生動靈活的與旅遊業接軌。受社會制度的影響,一直以來我們國家的博物館、紀念館大多是帶有政治傾向的,是為了配合宣傳工作服務的,因而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顯的有點嚴肅有餘而生動不足,多以文物、圖片和固定的擺放格式來展示,沒什麼奇特的東西。在當今旅遊業快速發展的形式下,博物館的改革就勢在必行。要改革陳列形式,以適應旅遊觀眾「快餐式」的需求,把最精華、最娛樂、最通俗的部分推到最前沿,詳細的而過於專業的展示留在後面,使旅遊觀眾得到更快的信息和更大的選擇餘地。其次博物館應根據藏品和文化旅遊舉辦一種主題集中、內容專一、規模較小的項目,即對文化史上的專題舉辦陳列,這種專題陳列適應文化旅遊的需要,對國內遊客來說,由於其知識水平、文化層次、工作內容的限制,也不可能對中國文化的具體內容了解的十分透徹,所以應該在各館基本陳列的基礎上,搞一些主題鮮明、具體、系統、形式生動、活潑、新穎的專題陳列,使遊客對某一具體文化內容有比較清晰、明了、完整的印象。
(三)搞好博物館的市場網路建設和市場推廣
博物館在市場經濟中要有所發展必須走市場化這條路,而要想市場化必須「以人為本」,以市場化的方式組織觀眾,以觀眾的需求搞好展覽創新,以內部管理結構調整和運行機制的改革為重點,轉變傳統機制。借鑒現代企業市場運作的方式,搞好博物館的市場網路建設和市場廣告推廣。
三、總結
總之,對任何一個旅遊景區而言,博物館都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旅遊吸引物,它能促進旅遊者對當地文化、民族、歷史、自然和道德等方面的理解,讓旅遊者深刻感受到旅遊目的地的風格之美,滿足好奇心和發現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和同行者朋友分享參觀、參與的樂趣。在幣場化的背景下,博物館只有提升旅遊服務質量,調整與旅遊的契合度,才能真正成為旅遊經濟的新坐標。
E. 成陵博物館一日旅遊作文300字左右怎麼寫四年級
成吉思汗來陵位於鄂爾多斯市伊源金霍洛旗阿騰席連鎮東南約15公里處,地處甘德爾草原之上。現今的陵園建於1954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成吉思汗當年金戈鐵馬征戰一生,並一度把蒙古的疆域向西延伸到中亞地區,他的陵墓規模宏大,建築雄偉,一如他的驕人戰績,讓人過目難忘。
F. 求旅遊策略
必到的西安旅遊景點:
大慈恩寺(玄奘法師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處)、大雁塔(安置玄奘法師從印度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大雁塔北廣場(亞洲最大的噴泉廣場和最大的水景廣場)、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出土文物精品藏地)、小雁塔(建於唐代景龍年間,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築藝術遺產)、西安博物院(是一座集博物館、名勝古跡、城市園林為一體的博物館)、曲江遺址公園(目前西安市最大的游樂公園)、大唐不夜城(中國第一文化MALL)、西安碑林博物館(全國最多的碑石藏地)、明城牆(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鍾樓(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鍾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鼓樓(比鍾樓大四歲,迄今已有625年歷史)、曲江寒窖(是傳說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等待丈夫薛平貴的地方)、曲江海洋世界(海洋動物)、西安秦嶺野生動物園(西北首家野生動物園)、翠華山(國家級森林公園)、南五台(佛教聖地之一)、太白山(關中八景之一)、大唐芙蓉園(盛唐風貌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唐朝盛世的皇宮)、西安漢城湖(西安漢文化、水文化為主題的旅遊景點)、西安世博園(展出中國當代工藝品及具有陝西本土歷史特色的古代文物)、西安半坡博物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藍田猿人遺址(舊石器朝代猿人遺址)、華山(五嶽之一)、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陪葬陶俑)、華清池(唐玄宗和楊貴妃的行宮別墅)、大唐華清城(人文景觀的歷史遺跡)、秦始皇陵、兵諫亭(西安事變時蔣介石藏身處)、臨潼博物館(地方誌歷史博物館)、驪山(被稱為關中八景」之一的「驪山晚照」;烽火戲諸侯的「烽火台」;紀念西安事變的兵諫亭;紀念女媧補天的老母殿)、法門寺(供奉釋迦牟尼佛舍利之處)、法門寺博物館(收藏、展示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珍貴文物之處)、乾陵(唐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陵)、永泰公主墓(武則天之女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墓(武則天之子懿德太子)、章懷太子墓(武則天之子章懷太子)、黃帝陵軒轅廟(中華民族始祖軒轅帝的陵園)、茂陵博物館(漢武帝劉徹的陵墓)、昭陵博物館(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漢陽陵(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後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到漢陽陵博物館必看幻影成像)、大唐西市(絲綢之路的起點和中心)、書院門步行街(古文化一條街)、鍾鼓樓廣場(西安市中心廣場)、都城隍廟(明朝天下三大城隍廟之一)、回民街(西安回民聚居之地和回民小吃街)、化覺巷清真寺(西安建築最早、規模最大、保存較完善的清真寺)、德福巷、西安事變張學良公館舊址、西安事變楊虎城公館舊址、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舊址、興慶公園(唐玄宗朝政的重心,唐玄宗和楊貴妃長期居住的地方)、青龍寺遺址公園(中國佛教密宗寺院,西安最大賞櫻花地方)、罔極寺(太平公主為母後武則天祈福而修建的皇家寺院)、廣仁寺(喇嘛寺。是康熙1703年來陝西巡視時撥專款敕建。為全國唯一綠度母主道場)。
G. 博物館的特色
1、博物館的公益性質
博物館的性質決定了博物館具有公益性質的特點。很多博物館管理者把公益性視為博物館進入市場的包袱和束縛。其實博物館公益性可以使博物館具有良好的公眾形象,獲得更好的稅收優惠,也使博物館能夠更容易進行公關宣傳,能夠更直接的和教育、環保、旅遊等部門聯系,開展合作。
旅遊業是一項靠知名度、美譽度和市場認知度來吸引遊客的特殊產業,只要善於利用,博物館的公益形象就是博物館長遠發展的獨特優勢。博物館在旅遊運作過程中,應該更加珍惜自己的公益形象,把握商業化運作的尺度,避免負面消息,更不要利用負面消息炒作。
2、博物館的研究功能
博物館的研究成果是藏品的歷史、藝術、科技等領域的價值的深度挖掘,是提供深層次、高品位旅遊產品的基礎。
中國的旅遊市場慢慢成熟,人們在旅遊過程中對文化性休閑和知識性消費的需求迅速提高,很多文化旅遊景點正在遭遇旅遊產品「深度」開發不足的發展瓶頸。
擁有對文物和文化深入的研究是博物館開發文化休閑旅遊產品得天獨厚的優勢,來博物館的遊客中不可否認的存在相當數量的因獵奇心理而單純看一看的普通觀光者,但「中堅力量」還是那些文化愛好者,博物館可以通過俱樂部、會員制、論壇等多種性形式,使這些人成為博物館長期的遊客。
3、藏品展示作為博物館的主要方式
人們的傳統印象里博物館就是「收藏各種文物,然後用櫃子擺出來」而已。造成這種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博物館忽略了「藏品」背後所代表的豐富文化的展示和展示模式的呆板。
史密森尼博物館根據博物館展品製作了各種電影,通過細致的市場調查,在該主題愛好者集中的地方放映,不但獲得了利潤而且受到了各類愛好者的追捧。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的網站將藏品分成鈞窯之美、明清琺琅工藝、佛經圖繪像說等十幾系列,每個系列都有自己的個性化的主題網站,主題網站下設不同欄目通過生動形象的動畫和小游戲,介紹藏品和相關知識。
4、博物館的旅遊產品設計
陳列展覽:陳列展覽是博物館提供的最基本的產品,陳列和展覽要注意,任何技術都只是手段,博物館所承載的文化才是其真正的魅力所在。國內很多博物館追求聲、光、電甚至3D、4D等科技效果的運用,但展示內容卻缺乏新意。
娛樂項目:博物館的參與性、娛樂性項目是使遊客提高對文物興趣和「體驗」文化的手段,是把文化主題通過創意性設計與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結合,如果捨本逐末地單純開發一些和博物館本身沒有任何關系娛樂項目,結果會適得其反,很快陷入同質化競爭。
休閑活動:現代的博物館通常綜合了餐飲、購物、文化演藝等多種功能於一身,休閑活動不僅僅是博物館的服務配套設施,是在形成的歷史或藝術氛圍下,具有獨特魅力的旅遊產品。
旅遊商品:旅遊商品作為一個景點的特色,越來越受到旅遊界的重視,所見到的博物館紀念品往往缺少特色,沒有新意。博物館依託自身的文物和文化,還應該在旅遊商品的開發和經營上面多下功夫。
H. 遊客在旅遊中去博物館與畫廊的概率有多大
倫敦全年天氣都不太好,經常下雨,風也很大,挺冷的。旅遊建議夏天去最好,暖和,雨少。倫敦遊玩聖地主要是和文化有關,畫廊美術館博物館居多,觀光客必去的是大英博物館,V&A博物館,國家畫廊,Tate凱特現代畫廊。其他必去景點有:倫敦蠟像館,LondonEye摩天輪,大笨鍾,白金漢宮,Harrods(黛安娜情夫的商店),鴿子廣場,倫敦塔橋。如果還有空,可以看看當地歌劇,逛逛露天集市。倫敦所有的東西都很貴,包括吃住行,也不適合購物,因為太貴了。住酒店最好不要在市中心,市中心很貴,而且人雜,很擠。然後買一張周票作為旅行用,可以座巴士,地鐵和火車。沒必要做的士,不見得快多少。天天買票也貴好幾倍。購物的話,全年兩次大甩賣,聖誕節前後兩周和夏季甩賣(6月底七月初),幾乎所有的東西都打折,包括名牌,而且折打得狠。如果你是學生簽證,只要是你最後一次離境,就是回中國再也不回來了,買的東西都可以退稅,一般是17.5%的稅。如果是旅遊簽證,回國出境的時候退稅就行了,需要注意的是留好發票和商品。比如買台手機,那麼很有可能檢查發票和實物是否一致。電子產品最好不要在倫敦買,不會便宜只會貴。最後,來了想吃中餐千萬不要去唐人街,不是一般難吃。總結一下,倫敦開銷很大,不適合購物。 我住在倫敦7年,專業和藝術有關,以上情況比導游書上准。
I. 如何發揮博物館在城市文明中的作用
博物館文化既是人類社會財富,又是人類歷史進程。所謂社會財富,是指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非物質財富的總和,其中包括歷史遺留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所謂歷史進程,是指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斷地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使自己的素質不斷提高的文明化過程。
博物館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文化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在近代,博物館文化的產生與發展,標志著人類文化的發展逐步走向成熟。進入現代社會以來,以歐美發達國家博物館為代表的博物館文化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使博物館和博物館文化成為社會和城市文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隨著社會和城市文化的快速發展,也促使了博物館和博物館文化得以迅速發展和提高。
博物館文化主要是以藏品文化為主體、職能文化為輔助的博物館綜合性文化。藏品文化是指以文物標本所滲透或代表的歷史文化,它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具有固有的穩定性;職能文化是以博物館人的工作為表現所反映出來的博物館對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和職能,它主要是以藏品文化為基礎,並圍繞藏品文化這個核心而開展和形成的。在一定條件下,它因人而異,因社會環境而異,具有可變性。兩者相比,博物館的藏品文化不應社會(特別是社會政治)的變化而隨意變化,職能文化在傳承和傳播方式、方法上卻應隨社會需求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博物館文化在現代社會和城市文化建設中具有如下方面的極其重要的作用。
一、在社會和城市文化教育中的輔助作用。
博物館文化是社會和城市文化的象徵之一。在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中具有極為重要的輔助教育作用。它雖與專業教育不同,但它具有社會化教育、輔助性教育、業余知識型教育等特點。從教育的角度講,雖然它不是專業性的學校教育機構,但它可以起到學校教育中同樣學習知識的作用;從科研的角度講,它不是專門的科研單位,但是它所研究的對象,對社會科研工作者可以起借鑒的重要科研分支作用;從資料的保存角度講,它不是公共圖書館,但是它具有可以給社會各界查找歷史資料的人們提供實物標本的功能作用。因此,博物館文化社會教育的特殊作用,是任何專業化的教學單位都不可取代的。
二、在社會和城市歷史文化中的傳承作用。
博物館是社會和城市歷史文化的專業收藏、陳列展覽、宣傳教育機構。一是博物館對藏品的收藏和通過博物館職能對藏品文化的正確發展,為保護社會和城市歷史文化打下了堅實基礎,為傳承社會和城市歷史文化發揮著宣傳教育作用。二是本著對社會和歷史文化負責的態度,為確實保護好社會和城市歷史文化見證物,認真做好博物館的藏品收藏、徵集工作,發揮著博物館的職能作用。三是通過對藏品文物的科學研究工作,把文物知識傳播於當世,傳承於後世,對於全民保護文物和學習、了解社會和城市歷史文化知識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四是運用博物館公共文化場所的社會化職能,隨著博物館免費開放的需要,結合實際改變和改革傳統的方式、方法,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要求,實現徵集社會化、科研專業化、傳播與宣教市場化,對社會和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起著服務作用。
三、在社會和城市旅遊文化中的觀賞作用。
博物館文化是旅遊和旅遊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觀。旅遊及旅遊文化是近代興起,現代發展的一種新的現代產業文化。博物館之所以能夠在現代迅速繁榮和發展,是與旅遊業在現代經濟中的崛起分不開的。盡管博物館不是旅遊業,但是博物館燦爛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歷史文物實物資源,對遊客具有擋不住的誘惑。因此,博物館作為現代旅遊業異常重要的人文景觀和不可迴避的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經營精英們的重要發現。
四、在社會和城市科學文化中的研究服務作用。
博物館的主體文化是藏品文化。就是說博物館最主要的功能是記載和研究自然及人類社會的歷史文化,沒有藏品文化的基礎,就沒有其它職能文化的開展。圍繞藏品和藏品文化,博物館需要做的就是收藏、研究和教育三項基本工作。收藏是對文物、標本等實物資料進行更好、更科學的保護和管理。研究是對藏品文化的發掘和歷史文化的總結。教育是圍繞藏品文化進行宣傳,使人們更多的了解社會的進步,人類歷史文化的發展過程。而作為主體文化的博物館藏品文物、標本是科學研究的珍貴資料,對社會和城市科學文化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研究和服務作用。
五、在社會和城市建築文化中的示範作用。
博物館收藏的歷史文化遺產包括建築文化遺產,特別是一些遺址博物館,是歷史遺留的具有較高價值的藝術文化和建築文化。在現代的城市建築中,一方面通過城市規劃,用法律手段來保護和保留這些建築物和藝術文化,同時,又通過復原、仿製,在城市房屋規劃建設中追求這種歷史特有的文化風格。歐洲國家特別注重這種建築文化的保護,如法國、義大利、英國都保留著14―17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文化,德國城市曾飽受二戰的破壞,但在恢復性的建設中,也借鑒了本國和歐洲其它國家的藝術文化和歷史建築文化,這都反映了在社會文化建設中對歷史文化,其中包括歷史藝術文化和歷史建築文化的尊重和保護。
綜上所述,博物館文化在社會和城市歷史文化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和發揮博物館文化資源的作用,現代博物館的發展應著眼未來,要從物所表現的知識轉向物所反映的社會和城市歷史文化生活,要從對博物館內部的完善追求轉向博物館文化與社會和城市文化、旅遊、教育等方面的協調發展,既要努力構建博物館文化與社會和城市文化之間的融洽關系,又要在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大背景中對藏品文物進行研究、保護和利用,以務實的態度開展促進社會發展的各項活動。為促進博物館文化的更好發展,博物館應根據社會需求,在加強藏品文化的專業學術研究的基礎上,應把研究成果運用於博物館文化的宣傳教育工作之中,大力開展文物知識普及,幫助公眾進一步的了解博物館藏品的歷史、社會和文化意義,使博物館文化發展更加貼近社會,更加充滿活力,為促進博物館文化事業發展和為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