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民族文化生態旅遊發展存在問題

民族文化生態旅遊發展存在問題

發布時間: 2020-12-25 06:05:22

A. 柳州景點都有哪些

世界之大,屬景秀山川,還看柳州。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去看看美麗柳州吧。

柳州是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北部的一個城市。歷史上稱其為“龍城”。從地理學來看,柳州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這里有很多奇石、瑰麗的岩洞、幽深的泉水,具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下面聽小編給你細細道來。

這里很熱門的程陽橋景區-程陽八寨景區。這里有很原生態的侗族村寨,村寨周圍綠樹成蔭、環境特別的幽靜,非常適合養生養心。在這里,大家還能欣賞傳統的村莊風格。參觀程陽橋等歷史文化古跡。還能體驗侗族風情。

在這里,你能真正地了解到苗族的風土人情、感受到遠離城市的清靜的苗家生活。他們有特色的舞蹈表演,還有很多個性的家常菜,比如酸肉、酸魚就是苗家特色菜,腌制過後的五花肉微咸,鹹的發香,這個香味又剛剛好,吃一口、特別有嚼勁。一點也不油膩,再搭配一點米飯、那才叫完美!

在這里,夜晚也可謂人間仙境,一到晚上河灘就會變得熱鬧起來,你會看到熱情奔放的篝火晚會。各種妙曼的舞蹈讓整個現場氣氛達到高潮。精彩的舞獅表演也會讓你應接不暇,那繞梁的歌聲、那精彩的舞蹈,回盪在山谷間、回盪在你的心間、會讓你畢生難忘!

還在等什麼,背上行囊,快來柳州旅遊吧!

B. 印度尼西亞有哪些好的旅遊景點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各島處處青山綠水,四季皆夏,人們稱它為「赤道上的翡翠」。下面就盤點一些印度尼西亞著名的旅遊勝地。
一、藍夢島
藍夢島是位於巴厘島東南邊的一個離島,比巴厘島本島更安靜,彷彿身在馬爾地夫一般。這里的海水清澈無比,非常適合潛水,水下生物清晰可見,因此也被稱為「玻璃海」。此外,島上還有夢幻海灘、惡魔的眼淚、紅樹林等很多著名的景點,非常有特色。在這里可以玩轉各種水上項目,探秘海底世界,乘船在紅樹林中探險,體驗一場碧海藍天的夢境。
二、金巴蘭海灘
金巴蘭海灘位於巴厘島機場南部,海灘狹長,以其壯觀的海上日落美景聞名,被評為全球最美的十大日落之一。除了日落,傍晚時遍地的露天海鮮大排檔也是金巴蘭海灘的一大特色。可以一邊觀賞落日,一邊享用海鮮燭光晚餐。海灘很好地保留了原來的風貌,村民們特有的熱情和朴實使得整個海灘極具親和力。

三、海神廟
海神廟始建於16世紀,坐落在海邊一塊巨大的岩石上,是巴厘島最重要的海邊廟宇之一,也是巴厘島三大神廟之一,以獨特的海洋落日景色而聞名。傍晚左右,日落同寺廟交相輝映,飛濺的浪花拍打岩石,非常壯觀,神廟右側有一突起岩石是拍攝日落和海神廟的絕佳地點。每逢潮漲之時,岩石被海水包圍,孤零零地矗立在海水中,只在落潮時才與陸地相連。

四、情人崖
情人崖是位於巴厘島西南海岸的一座斷崖,到巴厘島的情侶都會在此合照,被認為是愛情聖地。傳說有一對青年男女相愛卻受到父母阻撓,在這里跳海殉情,所以今天人們到這里以期待愛情的美好長久,也有很多人在這里舉行婚禮。站在情人崖上,聽海浪拍打著海岸,看海水蔚藍深邃,感受海風迎面撲來,彷彿置身仙境一般。
五、庫塔海灘

庫塔海灘號稱巴厘島上最受歡迎的海岸,這里的海灘平坦、沙粒潔白、細膩,海灣兩端非常適宜戲水和初學沖浪。海邊有洋傘和海灘椅,可以免費使用,岸邊有眾多的酒吧和餐廳,是度假的天堂。到了夜晚,可以伴著燭光、美酒和清涼的海風,品嘗生猛美味的海鮮。
六、聖泉寺
聖泉寺是巴厘島上六大著名廟宇之一,依地下泉眼而建,附近居民每天早、中、晚三次來此沐浴祈福。據說遠古時有巫師在水中下毒毒害村民,大神因陀羅以矛刺地湧出泉水,解救了村民。這就是聖泉的來歷。聖泉寺建築規模宏大完整,包含了巴厘島廟宇的所有特點,石頭聖龕上早是苔痕斑斑,而泉涌依然如當年,依然清澈。寺中有十多個出水口,每個出水口的功效都不同,有的可以消災解禍,有的可以驅逐病痛,有的可以洗滌心靈。

C. 如何將民族文化融入到休閑農業旅遊規劃中

您好,下面是有關鄉村旅遊規劃發展的案例簡介,希望可以給您帶來幫助
一、多角度全方位打造魅力鄉村
1、變原始的農家樂為多元休閑產業共同發展的休閑鄉村
打破目前鄉村旅遊「住農家房、吃農家飯、干農家活」的單調格局,充分利用鄉村區域內各種現有的旅遊規劃方面的資源條件,開展多樣化的鄉村休閑娛樂活動,為遊客提供多種深度遊憩體驗,凸顯鄉村閑適宜人的魅力。
2、變季節性的旅遊觀光為凸顯四季風情的魅力鄉村
著眼於解決目前鄉村旅遊季節性突出的問題,充分挖掘鄉村四季的不同風格與魅力,盡量在每一個村都形成一個四季游賞活動體系,突出產品的豐富性,最大限度地利用鄉村的各種旅遊規劃資源,以獲得最大的旅遊經濟收益。
3、變單一的農業旅遊為鄉土文化與田園景觀結合的品質鄉村
不僅要注重依託農業產業旅遊規劃而形成的各種產品和項目,同時要充分挖掘鄉土文化內涵,把鄉村節慶、民俗、藝術以及鄉村的生活理念、精神風貌等深層次的東西通過旅遊活動展現出來,豐富鄉村的形象內涵,全力打造高品質鄉村。
摘自 北京巔峰智業集團

D. 我國民族的迎客方式,內容突出地域特色,反映該地區自然和人文風光

錫林郭勒盟自然景觀神奇美麗,蒙古民族傳統習俗和歷史文化獨具風韻,眾多歷史遺跡顯示自然和人類社會滄桑之變。在這里,人們可以擁抱自然,尋覓歷史的足跡,感受到少數民族的種種風情。它是旅遊度假休閑的一處勝地。近日,記者采訪了錫林郭勒盟旅遊局局長趙德永。
《青年時訊》:趙局長,您好!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風景優美,一直是人們嚮往的地方,您能介紹一下錫盟旅遊資源的情況嗎?
趙德永(以下簡稱趙):錫林郭勒草原是目前世界上溫帶草原景觀最美麗的大草原,錫林郭勒盟蒙古民族文化濃郁。從旅遊的角度看,它可以劃分三個旅遊區。一是中部旅遊區:該區域自然資源以草甸草原和典型的草原風光為主,是錫林郭勒草原最華麗、最壯美的部分,人文旅遊資源以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貝子廟和蒙元文化園為代表,蒙古族民俗風情保留完整,這里是搏克健將的搖籃、民族服飾之都和游牧文化之源。著名的旅遊觀光景區有:錫林九曲度假村、白音錫勒國家級草原保護區、貝子廟等20餘處。
南部旅遊區:該區人文旅遊資源以蒙、元文化和察哈爾部落民俗風情為主。金代的侍郎城、元朝的上都城、清朝的皇家御馬場等均建立在這里。自然資源以典型的草原風光和素有花園沙地之稱的渾善達克沙地景觀為主。著名的景區有:元上都遺址、匯宗寺等20餘處。
北部旅遊區:以著名的邊疆口岸城市二連浩特為核心。旅遊資源以邊境口岸、古人類遺跡和恐龍化石盆地、蒙古國異國風情和半荒漠草原為依託。著名的旅遊景區有:恐龍博物館、國門與界碑等。
為了遊客來大草原觀光,錫盟特為遊客准備了三日游精品路線,主要是觀賞大草原和獨特的地質奇觀。在三日中,全部行程(三角一圈)400公里,遊客可以欣賞中國優秀的旅遊城市,領略天堂草原和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草原自然保護區的迷人風景,可以觀賞地質奇觀———阿斯哈圖石林;體驗蒙古民族風情。通過這條線路,遊客還可以感受到蒙古汗城和游牧人家渾厚的游牧文化。
《青年時訊》:據了解,錫林郭勒中的白音錫勒草原是國家級草原保護區,這片草原有哪些特色和景區?
趙:白音錫勒自然保護區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生物圈保護網路成員,也是我國第一個草地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位於錫林浩特市郊東南52公里處,總面積3407平方公里,有多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比較突出的自然景觀,一是扎格斯台淖爾(天然湖),它位於白音錫勒東南22公里,水面2500畝,最深處2.5米,湖水質好,無污染。這里每年還吸引大量的候鳥天鵝、海鷗來棲息,圍著優美的環境平添了許多秀色。它是旅遊度假的理想之地。
二是白音錫勒沙地雲杉林區,位於扎格斯台淖爾北側兩公里,面積一平方公里。雲杉是珍貴觀賞樹種,這里的野生雲杉是我國北方最稀少的樹種———沙地雲杉。雲杉在北方成林非常罕見。這里景色優美,風光獨特,與天然湖、楊樺林構成三角區,是旅遊的好去處。
白音錫勒哈布拉其峽谷也是重要的景觀,它是錫林河流經的峽谷地段,這里群山疊嶂,水流湍急,有上下兩處峽谷,全長約6公里,其間山水交融,景色十分秀美。
《青年時訊》:趙局長,蒙古族是一個古老的游牧民族,現在錫盟上還保留哪些民族傳統活動和節日?
趙:生活在錫林郭勒草原上的蒙古族至今還保留著許多民族特色傳統的活動和節日,比較有影響的主要有這幾個:那達慕(意為娛樂)是蒙古族傳統的盛大娛樂集會。最初的活動項目只有摔跤、賽馬、射箭三種。現代的那達慕在原有的內容上增加文化娛樂、物資交流、表彰勞模等內容,在每年牧草繁茂、牛羊肥壯的七八月間舉行。祭敖包。敖包是草原牧人用石頭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標志,後逐漸演變成神的象徵。祭敖包是草原牧民祈求風調雨順、五畜興旺、家人幸福平安的傳統祭祀活動,一般在每年農歷五月間(日出之前舉行,儀式非常隆重而神秘。今年6月30日農歷5月13日,錫林浩特市舉行了盛大的「祭敖包」儀式,同時,也拉開了「首屆錫林郭勒游牧文化節」。
摔跤、賽馬、套馬等活動也是蒙古族傳統的娛樂和體育活動。
除此之外,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在錫林郭勒也有很突出的體現,這里蒙古風俗文化是保存最完善的地區,不僅保留著傳統的宮廷文化,而且還有宗教文化和游牧文化。
《青年時訊》:趙局長,目前對錫林郭勒草原的旅遊資源開發和利用,你們採取了哪些舉措?項目建設情況怎麼樣?
趙:錫林郭勒草原豐富的旅遊資源,需要大力的開發和保護。我們的指導思想是堅持觀念創新、體制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實現從政府抓旅遊到社會共同促進旅遊的轉變,實現從粗放型的旅遊到集約型旅遊的轉變,提高旅遊產業整體水平。我們要深入挖掘文化旅遊資源的內涵,進行民族文化和草原自然生態資源合理的組合開發,打造草原生態觀光、大型賽事———賽馬節等為一體的生態旅遊,集中展示蒙古民族傳統生產生活方式等。通過多種項目的開發和投資,形成集中的、
有沖擊力和影響力的「原生態草原,蒙古族文化」草原旅遊品牌形象。
另外,我們還加強和其他地區進行旅遊合作,從地域合作和聯合開發方面,錫盟正在籌劃聯合承德地區,利用承德避暑山莊的旅遊知名度,開辟承德———圍場———錫林郭勒草原旅遊線路,讓遊客體驗了滿清王朝的成就後,縱馬馳騁感受馬背民族800年前的輝煌。赤峰、通遼地區是遼文化的發源地,有著名的遼上京遺址等歷史文化遺存,結合錫盟的元上都遺址,聯合開發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歷史文化旅遊路線。另外,還積極籌劃與興安盟聯合開發旅遊資源,和蒙古國聯合開發邊境旅遊等等。
為推動錫盟旅遊業的快速發展,2004年,全盟實施旅遊重點項目20個(其中招商引資建設項目16個),其中新建項目10個,續建項目10個,計劃總投資8.65億元,截至6月中旬,已開工建設的重點項目有19個,今年重點建設的項目是:錫林河草原度假村、蒙元文化園、貝子廟、十三敖包修繕項目等。
我們精心篩選,將錫林河草原度假村、烏拉蓋賀斯格草原生態旅遊、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生態旅遊項目、太僕寺旗皇家御馬場賽馬場建設項目等11個項目上報自治區旅遊局作為招商引資項目,項目總投資9.89億元。以上項目中已完成可行性報告的5個,6個項目已完成項目建議書。
除了舉辦上面提到的「首屆錫林郭勒游牧文化節」外,我們還將在7月23日舉辦「第二屆中國蒙古族服裝服飾藝術節」,主要內容是舉辦全區蒙古族服裝服飾比賽、蒙古族服裝服飾、民俗用品展覽等。(徐文靜)
相關背景
錫林郭勒草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直線距離北京180公里,北與蒙古國接壤,南與河北省為鄰,總面積20.3萬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溫帶草原原生植被保存最完整、草原類型最多、飼用植物最豐富、草原景觀最美麗的大草原。錫林郭勒草原擁有我國第一個國家級草原自然保護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國際生物圈保護網路成員;草原類型多樣,從東到西匯集了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沙地疏林草原,加上夏季涼爽宜人的氣候和日出、日落、彩虹、藍天,構成了迷人的草原自然風光。古老神奇的錫林郭勒草原天高地闊,風卷雲舒,旅遊資源極其豐富。
世代生息在這片草原上的蒙古族在宗教、藝術、體育、飲食、節慶、婚俗祭祀等方面至今保留著傳統的民族風俗,展示了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這里在歷史上就是農牧交錯帶,是漢族和少數民族交流融合的地帶。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在此躍馬揚鞭,創建了豐功偉績,忽必烈大汗在此登基,奠定了元朝的百年基業;康熙大帝在此與蒙古諸王公貴族會盟,鞏固了祖國的北疆,馬可·波羅沉醉於此,在其游記中寫下了濃重的一筆。這里留下了許多歷史遺址,形成了特有的人文旅遊景觀,有國家級重點保護單位元上都遺址和匯宗寺,內蒙古四大廟宇之一貝子廟等。神秘的「祭敖包」與草原「那達慕」,古老的蒙古包與獨特的游牧生活,清香奶茶與鮮美的手扒肉,悠揚的馬頭琴樂與歡快的民族歌舞,華麗的民族服飾與古樸的民俗風情,無一不體現著蒙古民族深厚的馬背文化!

E. 民俗歌舞文化資源開發成旅遊產品有何見解


近年來,隨著民族文化旅遊的興盛,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的矛盾也日益凸現。不合理的旅遊開發會給旅遊地的民族文化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和負面效應,如民族文化的表面化、庸俗化、商業化等。強調在保護中開發,結果是既開發不好也保護不了,強調在開發中保護,結果是只開發不保護。在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過程中,如何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如何與旅遊結合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慎重對待的問題,既要考慮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又要有利於旅遊的經濟開發。因此,為了進一步探討貴州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這一問題,有效解決貴州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的矛盾,貴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和貴州省民族研究學會於2005年9月25日在貴陽花溪共同舉辦了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研討會。
出席這次會議的人員有貴州民族學院、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貴州省旅遊局、貴州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文化廳、黔東南州旅遊局的領導,貴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和貴州省民族研究學會有關專家,貴州單一民族研究學會的代表共80餘人。與會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學者暢所欲言,緊扣民族文化保護和旅遊開發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採取專家發言、專家點評的方式,活躍研討會的氣氛,多角度地為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問題獻計獻策。現將此次研討會的主要內容綜述如下:

一、存在問題
研討會上,各專家學者認為,貴州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存在若干誤區
l、對貴州省民族文化總的家底不清楚,許多搞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專家各有一大套,但都是不甚了了,知其然而已。2、對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資源中,什麼是可以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什麼是不能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什麼是要講究方式方法才能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什麼是應該嚴格禁止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大多沒有弄懂。3、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所謂市場運作。這是商人的智慧,在這種商人的智慧中,不論什麼民族,什麼文化,什麼保護,只要政府給他特許權,只要可能,都可以進行交易。4、為了旅遊開發,對貴州省民族文化進行所謂的包裝。對民族文化事象亂取名字,亂作所謂商品性的解釋,把這種包裝稱為所謂的「創意」。5、偽民俗現象嚴重。有幾種表現:第一,是基層的文化人從根源上製造出偽民俗。第二,是為了迎合旅遊者的口味,在原有的民俗的基礎上「瞎編」的偽民俗。第三是所謂的開發者為了降低成本,自己想當然的編造。第四,是為迎合某些旅遊者獵奇的心理和低級趣味,有意誇大民俗文化中某些部分,如性、暴力、血腥、奇婚異俗等等。6、掠奪性開發。一個地方「熱」了,旅遊團隊一來,吃了,喝了,住了,看了,玩了,最後走了。一個旅遊過程完成,村民們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作為這場「生意」的資本投進去,與旅遊組織「合夥」做這場「生意」。民族文化可以說是這場「生意」的基本本錢,但村民們卻拿不到利潤的10%,可以說這是對民族文化的掠奪。7、扶貧性開發。有時侯,貴州省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是打著「扶貧"的旗號來進行的,看某個地方窮途末路,沒什麼指望,就搞一下民族文化旅遊開發。這種指導思想下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投資的基礎是同情,而不是正常情況下的理性認識。結果是「自己熱鬧」一陣完事,既浪費了金錢,也影響了旅遊開發的形象。8、干涉性開發。在貴州省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中,過多地干涉當地的民族文化的正常進行和旅遊地民眾的生存和發展權利。9、理不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面對一個民族文化事象,弄不清楚它的文化性質,也弄不清楚它其中能開發什麼,不能開發什麼,自然也就理不順正常的開發與保護 的關系。
(二)原生態文化保護模式的局限性
l、知識產權保護模式的局限性:現行法律、法規沒有保護原生態文化的規定,也沒有現成的法律保護體系。2、物質文化遺產申報保護模式的局限性:保護面較寬,有17個方面。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又成為圈地式的保護,不利於與外界的交流。3、生態民俗文化區保護模式的局限性:城市化現象嚴重,民族文化特徵不突出。4、生態博物館保護模式的局限性:凝固、定格與發展相沖突。5、民俗民間習慣法保護模式的局限性:僅對社區內的人起制約作用,對社區以外的人起不到制約作用。6、旅遊開發保護模式的局限性:開發者、管理者缺乏對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知識的了解,政府有關部門往往也是想當然。
(三)民族旅遊開發給民族社區帶來的負面影響
l、古雅淳樸的民俗民風商品化。2、社會價值觀的改變。3、社會道德風尚的退化。4、流失了某些傳統技能及工藝品設計圖案包含的意義。
二、對策建議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在可持續發展、文化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旅遊等思潮的影響之下,民族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和學術研究,都會面臨許多機遇和挑戰。如何使旅遊業的發展和當地社區的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相一致?如何使旅遊業的發展和當地民族社區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如何通過保護民族社區的傳統文化和自然環境資源以促進旅遊業在該社區得以持續發展下去?這是民族地區旅遊開發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因此,結合貴州實際,與會的專家學者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很好地認識民族傳統文化與旅遊開發之間的關系
必須基於對文化內涵及文化特性的最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根據文化具有消減性、傳承性、變異性等特徵,清醒地認識到文化保護的兩條基本途徑:一是對於那些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即在現代化過程中很可能消減的文化質因素,應該對其實行靜態的保護方式,也對這些文化質因素加以挖掘、收集、整理,然後以文字、文物、圖片、遺址、錄音錄象帶等形式保護起來;二是對於那些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文化質因素則應對其進行動態的保護,即對其加以整合,並在專家、政府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用現代的主體價值觀之一——市場,來生成一種基於傳統又有所發展創新的文化。科學合理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就是對民族文化的動態保護。這兩條途徑必須同時並舉,否則文化的保護就是殘缺的、不完全的,未來的人們也很難從立體的角度去全方位地認識一種文化,更難體會到文化多樣性的歷史韻味。
(二)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保護和傳承民族原生態文化
1、對於那些脆弱的原生態文化要採取積極的保護措施。要全面貫徹執行《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並落實到旅遊開發的每一項環節,實行保護為主、合理開發的原則。
2、旅遊開發要多發掘多滲透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盡可能讓都市服飾和現代歌舞遠離各個民族風情旅遊景點,還這些景點傳統的民族風情旅遊。3、強化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讓那些遠道而來的遊客真切感受到各民族人民朴實善良、熱情友好。
(三)正確處理好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主客體之間的關系
與一般的開發項目不同,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投資大,投資論證評估難,開發涉及政府、投資商、民族文化主體以及科研等部門的方方面面,這些方面缺一不可,因此一定要擺正主次關系。政府的角色應該主要在於旅遊景點的宏觀布控,在於給予資金項目支持、政策引導、媒體宣傳以及動用其職能有效地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等;投資商則是出開發資金,並對景區的開發和利用進行管理;民族文化主體是開發的關鍵因素,應該主動自覺地配合好政府、科研部門和投資商挖掘、開發本地區本民族文化質因素;科研部門則應充分利用自己文化研究的優勢,對開發對象進行論證並給予科學的定位,在開發、經營過程中繼續觀察指導,在理論上進行適時的修正並指導開發經營活動。
(四)正確認識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
面對現代文明的強烈沖擊,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備受人們的關注。現代化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一種過程,因此不存在要不要「現代化」的問題,現代化是傳統文化必然的存在形式;由於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存環境是變化著的,產生於特定生存環境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隨之產生變異,要想「原汁原味」地加以保護既不可能也不應該,只能保留它的神韻。雖然出現了旅遊業開發到哪裡,哪裡的傳統風貌會急劇改變,從而令旅遊者大失所望的現象,但也應該認識到,當地的居民趨於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趨同現代化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並非是人為能改變的。不能因為開發民族文化旅遊,就要求所有的社區居民一律保持傳統面貌,希望其生活方式永遠守舊。但是,通過旅遊業合理、科學的開發,既可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又能滿足現代人旅遊的需要;文化的現代化必須以民族文化為基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剔除其糟粕,在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
與會者認為,旅遊發展對民族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如何減少旅遊者的進入對旅遊地民族文化的剝蝕,民族社區的居民對旅遊發展的態度、示範效應和憎畏感的演化過程,以及其他旅遊人類學問題,都需要著手進行認真的適度超前的研究。因此,作為從事民族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需要建立特定的概念體系,來規范涉及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和管理的學術研究,使各自獨立的研究能夠交流到更加廣泛的領域,並發揮其更大的應用效益,同時增加民族學、旅遊學、資源學等學科的學術

F. 談談如何利用民族文化特色開發旅遊資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在可持續發展、文化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旅遊等思潮的影響之下,民族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和學術研究,都會面臨許多機遇和挑戰。如何使旅遊業的發展和當地社區的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相一致?如何使旅遊業的發展和當地民族社區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如何通過保護民族社區的傳統文化和自然環境資源以促進旅遊業在該社區得以持續發展下去?這是民族地區旅遊開發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因此,結合貴州實際,與會的專家學者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很好地認識民族傳統文化與旅遊開發之間的關系
必須基於對文化內涵及文化特性的最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根據文化具有消減性、傳承性、變異性等特徵,清醒地認識到文化保護的兩條基本途徑:一是對於那些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即在現代化過程中很可能消減的文化質因素,應該對其實行靜態的保護方式,也對這些文化質因素加以挖掘、收集、整理,然後以文字、文物、圖片、遺址、錄音錄象帶等形式保護起來;二是對於那些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文化質因素則應對其進行動態的保護,即對其加以整合,並在專家、政府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用現代的主體價值觀之一——市場,來生成一種基於傳統又有所發展創新的文化。科學合理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就是對民族文化的動態保護。這兩條途徑必須同時並舉,否則文化的保護就是殘缺的、不完全的,未來的人們也很難從立體的角度去全方位地認識一種文化,更難體會到文化多樣性的歷史韻味。
(二)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保護和傳承民族原生態文化
1、對於那些脆弱的原生態文化要採取積極的保護措施。要全面貫徹執行《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並落實到旅遊開發的每一項環節,實行保護為主、合理開發的原則。
2、旅遊開發要多發掘多滲透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盡可能讓都市服飾和現代歌舞遠離各個民族風情旅遊景點,還這些景點傳統的民族風情旅遊。3、強化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讓那些遠道而來的遊客真切感受到各民族人民朴實善良、熱情友好。
(三)正確處理好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主客體之間的關系
與一般的開發項目不同,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投資大,投資論證評估難,開發涉及政府、投資商、民族文化主體以及科研等部門的方方面面,這些方面缺一不可,因此一定要擺正主次關系。政府的角色應該主要在於旅遊景點的宏觀布控,在於給予資金項目支持、政策引導、媒體宣傳以及動用其職能有效地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等;投資商則是出開發資金,並對景區的開發和利用進行管理;民族文化主體是開發的關鍵因素,應該主動自覺地配合好政府、科研部門和投資商挖掘、開發本地區本民族文化質因素;科研部門則應充分利用自己文化研究的優勢,對開發對象進行論證並給予科學的定位,在開發、經營過程中繼續觀察指導,在理論上進行適時的修正並指導開發經營活動。
(四)正確認識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
面對現代文明的強烈沖擊,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備受人們的關注。現代化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一種過程,因此不存在要不要「現代化」的問題,現代化是傳統文化必然的存在形式;由於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存環境是變化著的,產生於特定生存環境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隨之產生變異,要想「原汁原味」地加以保護既不可能也不應該,只能保留它的神韻。雖然出現了旅遊業開發到哪裡,哪裡的傳統風貌會急劇改變,從而令旅遊者大失所望的現象,但也應該認識到,當地的居民趨於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趨同現代化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並非是人為能改變的。不能因為開發民族文化旅遊,就要求所有的社區居民一律保持傳統面貌,希望其生活方式永遠守舊。但是,通過旅遊業合理、科學的開發,既可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又能滿足現代人旅遊的需要;文化的現代化必須以民族文化為基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剔除其糟粕,在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
與會者認為,旅遊發展對民族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如何減少旅遊者的進入對旅遊地民族文化的剝蝕,民族社區的居民對旅遊發展的態度、示範效應和憎畏感的演化過程,以及其他旅遊人類學問題,都需要著手進行認真的適度超前的研究。因此,作為從事民族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需要建立特定的概念體系,來規范涉及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和管理的學術研究,使各自獨立的研究能夠交流到更加廣泛的領域,並發揮其更大的應用效益,同時增加民族學、旅遊學、資源學等學科的學術積累。

G. 在旅遊中就如何對待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提高旅遊者的自身素質,導游多提醒著是國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
近年來,隨著民族文化旅遊的興盛,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的矛盾也日益凸現。不合理的旅遊開發會給旅遊地的民族文化帶來許多消極影響和負面效應,如民族文化的表面化、庸俗化、商業化等。強調在保護中開發,結果是既開發不好也保護不了,強調在開發中保護,結果是只開發不保護。在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過程中,如何處理好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如何與旅遊結合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慎重對待的問題,既要考慮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又要有利於旅遊的經濟開發。因此,為了進一步探討貴州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這一問題,有效解決貴州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的矛盾,貴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和貴州省民族研究學會於2005年9月25日在貴陽花溪共同舉辦了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研討會。
出席這次會議的人員有貴州民族學院、貴州省教育廳、貴州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貴州省旅遊局、貴州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貴州省文化廳、黔東南州旅遊局的領導,貴州世居民族研究中心和貴州省民族研究學會有關專家,貴州單一民族研究學會的代表共80餘人。與會的有關領導和專家學者暢所欲言,緊扣民族文化保護和旅遊開發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採取專家發言、專家點評的方式,活躍研討會的氣氛,多角度地為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問題獻計獻策。現將此次研討會的主要內容綜述如下:

一、存在問題
研討會上,各專家學者認為,貴州民族文化保護與旅遊開發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存在若干誤區
l、對貴州省民族文化總的家底不清楚,許多搞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專家各有一大套,但都是不甚了了,知其然而已。2、對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資源中,什麼是可以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什麼是不能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什麼是要講究方式方法才能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什麼是應該嚴格禁止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大多沒有弄懂。3、貴州省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所謂市場運作。這是商人的智慧,在這種商人的智慧中,不論什麼民族,什麼文化,什麼保護,只要政府給他特許權,只要可能,都可以進行交易。4、為了旅遊開發,對貴州省民族文化進行所謂的包裝。對民族文化事象亂取名字,亂作所謂商品性的解釋,把這種包裝稱為所謂的「創意」。5、偽民俗現象嚴重。有幾種表現:第一,是基層的文化人從根源上製造出偽民俗。第二,是為了迎合旅遊者的口味,在原有的民俗的基礎上「瞎編」的偽民俗。第三是所謂的開發者為了降低成本,自己想當然的編造。第四,是為迎合某些旅遊者獵奇的心理和低級趣味,有意誇大民俗文化中某些部分,如性、暴力、血腥、奇婚異俗等等。6、掠奪性開發。一個地方「熱」了,旅遊團隊一來,吃了,喝了,住了,看了,玩了,最後走了。一個旅遊過程完成,村民們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作為這場「生意」的資本投進去,與旅遊組織「合夥」做這場「生意」。民族文化可以說是這場「生意」的基本本錢,但村民們卻拿不到利潤的10%,可以說這是對民族文化的掠奪。7、扶貧性開發。有時侯,貴州省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是打著「扶貧"的旗號來進行的,看某個地方窮途末路,沒什麼指望,就搞一下民族文化旅遊開發。這種指導思想下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投資的基礎是同情,而不是正常情況下的理性認識。結果是「自己熱鬧」一陣完事,既浪費了金錢,也影響了旅遊開發的形象。8、干涉性開發。在貴州省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中,過多地干涉當地的民族文化的正常進行和旅遊地民眾的生存和發展權利。9、理不順開發與保護的關系。面對一個民族文化事象,弄不清楚它的文化性質,也弄不清楚它其中能開發什麼,不能開發什麼,自然也就理不順正常的開發與保護的關系。
(二)原生態文化保護模式的局限性
l、知識產權保護模式的局限性:現行法律、法規沒有保護原生態文化的規定,也沒有現成的法律保護體系。2、物質文化遺產申報保護模式的局限性:保護面較寬,有17個方面。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要求,又成為圈地式的保護,不利於與外界的交流。3、生態民俗文化區保護模式的局限性:城市化現象嚴重,民族文化特徵不突出。4、生態博物館保護模式的局限性:凝固、定格與發展相沖突。5、民俗民間習慣法保護模式的局限性:僅對社區內的人起制約作用,對社區以外的人起不到制約作用。6、旅遊開發保護模式的局限性:開發者、管理者缺乏對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知識的了解,政府有關部門往往也是想當然。
(三)民族旅遊開發給民族社區帶來的負面影響
l、古雅淳樸的民俗民風商品化。2、社會價值觀的改變。3、社會道德風尚的退化。4、流失了某些傳統技能及工藝品設計圖案包含的意義。
二、對策建議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在可持續發展、文化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旅遊等思潮的影響之下,民族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和學術研究,都會面臨許多機遇和挑戰。如何使旅遊業的發展和當地社區的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相一致?如何使旅遊業的發展和當地民族社區社會發展相互促進?如何通過保護民族社區的傳統文化和自然環境資源以促進旅遊業在該社區得以持續發展下去?這是民族地區旅遊開發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因此,結合貴州實際,與會的專家學者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很好地認識民族傳統文化與旅遊開發之間的關系
必須基於對文化內涵及文化特性的最充分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根據文化具有消減性、傳承性、變異性等特徵,清醒地認識到文化保護的兩條基本途徑:一是對於那些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即在現代化過程中很可能消減的文化質因素,應該對其實行靜態的保護方式,也對這些文化質因素加以挖掘、收集、整理,然後以文字、文物、圖片、遺址、錄音錄象帶等形式保護起來;二是對於那些能適應時代發展的文化質因素則應對其進行動態的保護,即對其加以整合,並在專家、政府有關部門的引導下,用現代的主體價值觀之一——市場,來生成一種基於傳統又有所發展創新的文化。科學合理的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就是對民族文化的動態保護。這兩條途徑必須同時並舉,否則文化的保護就是殘缺的、不完全的,未來的人們也很難從立體的角度去全方位地認識一種文化,更難體會到文化多樣性的歷史韻味。
(二)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保護和傳承民族原生態文化
1、對於那些脆弱的原生態文化要採取積極的保護措施。要全面貫徹執行《貴州省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並落實到旅遊開發的每一項環節,實行保護為主、合理開發的原則。
2、旅遊開發要多發掘多滲透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內容,盡可能讓都市服飾和現代歌舞遠離各個民族風情旅遊景點,還這些景點傳統的民族風情旅遊。3、強化民族傳統美德教育,讓那些遠道而來的遊客真切感受到各民族人民朴實善良、熱情友好。
(三)正確處理好民族文化旅遊開發的主客體之間的關系
與一般的開發項目不同,民族文化旅遊開發投資大,投資論證評估難,開發涉及政府、投資商、民族文化主體以及科研等部門的方方面面,這些方面缺一不可,因此一定要擺正主次關系。政府的角色應該主要在於旅遊景點的宏觀布控,在於給予資金項目支持、政策引導、媒體宣傳以及動用其職能有效地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等;投資商則是出開發資金,並對景區的開發和利用進行管理;民族文化主體是開發的關鍵因素,應該主動自覺地配合好政府、科研部門和投資商挖掘、開發本地區本民族文化質因素;科研部門則應充分利用自己文化研究的優勢,對開發對象進行論證並給予科學的定位,在開發、經營過程中繼續觀察指導,在理論上進行適時的修正並指導開發經營活動。
(四)正確認識民族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
面對現代文明的強烈沖擊,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備受人們的關注。現代化是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一種過程,因此不存在要不要「現代化」的問題,現代化是傳統文化必然的存在形式;由於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存環境是變化著的,產生於特定生存環境的民族文化也就不可避免地要隨之產生變異,要想「原汁原味」地加以保護既不可能也不應該,只能保留它的神韻。雖然出現了旅遊業開發到哪裡,哪裡的傳統風貌會急劇改變,從而令旅遊者大失所望的現象,但也應該認識到,當地的居民趨於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趨同現代化文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並非是人為能改變的。不能因為開發民族文化旅遊,就要求所有的社區居民一律保持傳統面貌,希望其生活方式永遠守舊。但是,通過旅遊業合理、科學的開發,既可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又能滿足現代人旅遊的需要;文化的現代化必須以民族文化為基礎,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剔除其糟粕,在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分。
與會者認為,旅遊發展對民族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如何減少旅遊者的進入對旅遊地民族文化的剝蝕,民族社區的居民對旅遊發展的態度、示範效應和憎畏感的演化過程,以及其他旅遊人類學問題,都需要著手進行認真的適度超前的研究。因此,作為從事民族研究的科研工作者,需要建立特定的概念體系,來規范涉及民族文化旅遊開發和管理的學術研究,使各自獨立的研究能夠交流到更加廣泛的領域,並發揮其更大的應用效益,同時增加民族學、旅遊學、資源學等學科的學術積累。

H. 古敢水族鄉補掌民族文化生態旅遊開發項目需要搬遷哪些村寨

武漢黃鶴樓

推薦旅遊景點:標志性建築,遠眺長江真的很好。但是,如果做好功課,就會發現,這是一個現代建築(1986年完成),票價50元,難免會讓人覺得貴,故宮博物院,頤和園門票才多少錢的時候歷史是不能相比較。該公園是太小了,很快就可以玩遍(2.5小時足夠玩)。

他們是很好的:寺廟是不是一個很長的歷史。五百羅漢羅漢堂最具有代表性的,能算他們外面的執法坐,但並沒有明確告知收費(10元),給人的感覺有點亂收費的感覺,服務態度也很一般,去一個班會經常說的話。

湖:湖面寬闊,樹木叢生,花期不應該是一個不錯的避暑勝地。情侶浪漫的好地方,如果沒有花可玩性能想到的。

省博物館:一個字:好!收集的精美,歷史悠久。越王勾踐,曾侯乙編鍾,鄖縣頭骨都知道我們。良好的博物館建築,干凈整潔。每一個入口大廳有歷史的介紹和重點文物陳列館當前集合(如果相機沒有足夠的內存上的照片,上面的代表,但該建議必須具有大容量的存儲卡去那裡),最可貴的是這個博物館實際上是免費的! !
中國龜塔:60票(包括塔); 10元只是普通的門票,可玩性一般,就是你可以看到長江的美景,黃鶴樓比,但是感覺很一般,因為它是與現代化!

奈:提前天池水位,以找出是否有沒有水或更少,不爬上來的最好的頂級會讓你很失望。區域內自然景觀可以是一出戲,而是從香港飛往武漢的航班天池小巴字跡潦草是直接的,但因為人少了會讓你返回反向的(因為他們的經營成本,可以理解,但遊客推銷的人誰賣了,回來很累了這樣的立場倒車時可能將不得不漢口1.5小時),門票60元_
漢口:休閑好去處,在那裡1998年的洪水水位線,龍王廟

乘坐402路教練可以!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