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發展旅遊產業
㈠ 國家為什麼重視發展入境旅遊市場
旅遊產業發展趨勢分析 入境旅遊引領行業變革
讓世界認識美好中國
40年前,中國以入境旅遊為代表,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大門。40年來,入境旅遊在推動中外文化、經濟交流,對外展示新時代中國形象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日,入境旅遊市場基本面穩步進入回升通道,基礎支撐有待夯實。入境旅遊市場未來有持續增長的空間,但是受制於復雜的外部環境和有待培育的內生動力。
入境游市場回升 基礎仍然薄弱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旅遊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入境旅遊人數1.33億人次,同比增長4.1%;2016年入境旅遊人數1.38億人次,同比增長3.5%;2017年入境旅遊人數1.39億人次,同比增長0.8%。中國入境旅遊市場已進入恢復增長的新通道和總體回升的新階段。
就各地區來看,2018年2月單月,重慶市接待入境遊客9.88萬人次,同比增長12.27%;黃山市接待入境遊客26.22萬人次,同比增長11.70%;廣西省接待入境遊客33.32萬人次,同比增長11.60%;江蘇省接待入境過夜遊客23.16萬人次,同比增長8.30%;昆明市接待入境遊客6.33萬人次,同比增長3.94%;浙江省接待入境遊客47.10萬人次,同比下降7.10%;受上期高基數影響(17年2月海南省入境遊客量上漲了近88%),海南省接待入境過夜遊客6.75
萬人次,下降16.40%;上海市接待入境遊客47.06 萬人次,同比下降17.70%。
2018年2月中國各地區入境遊人數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越來越多的來華客源開始選擇上海、深圳、北京、蘇州、廈門、成都、重慶等城市作為旅遊目的地,還有不少遊客來中國購物、休閑、度假和研學。以前中國主要靠差異化吸引遊客,現在開始靠美好生活和品質服務來吸引遊客,美好生活已成為優質旅遊的新動力。
盡管入境旅遊發展向好,但痛點仍然存在
目前中國入境旅遊市場基礎仍比較薄弱,關鍵支撐不夠穩固。與中國6.9%的GDP增速和14.2%的進出口總額增速相比,入境旅遊市場的增速明顯偏低。與7%的出境旅遊增速相比,入境旅遊只是微弱的正增長。
入境旅遊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但目前仍受制於復雜的外部環境和有待培育的內生動力。
中國入境游市場呈現3個「二八」規律:國內港澳台遊客約佔80%,外國遊客約佔20%;產品結構體系中,觀光類產品約佔80%,休閑度假類產品約佔20%;首次來華遊客佔比約80%,其他遊客約佔20%,除商務遊客以外我國的重遊率相對較低。
客觀地講,我們還不善於對外言說新時代的中國故事。除了整個國家和少數城市具有較高國際知名度外,多數旅遊城市,特別是新興旅遊目的地的知名度還沒有在全球打開。
文化和科技為入境旅遊賦予新勢能
要善於挖掘入境旅遊市場的新潛力,運用文化和科技為入境旅遊賦予新勢能,對於中國來說,許多外國人並不滿足於簡單的來中國到訪旅遊,而是希望有更多時間、更多精力來深入了解中國,進行一次深入的文化之旅。中國可以依託其文化獨特性,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中國旅遊業的變革時代已經到來,伴隨入境游市場的穩步發展,中國旅遊市場需不斷提升旅遊產品和服務,並且敢於創新和突破。
旅遊業發展拐點已經到來,中國旅遊業面臨全面升級。創新和開發好的旅遊產品和服務最終有利於提升中國消費市場升級換代,也有利於在中國消費成長的過程中,把很多消費留在國內。
㈡ 為何要大力發展全域旅遊
"全域旅遊"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遊"的理念指導旅遊產業可持續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目標。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旅遊業涵蓋了多個層面,薈萃了古建築、陶瓷、民俗、宗教和邊塞等多種文化,具有不可限量的開發價值。「旅遊+」是指充分發揮旅遊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遊平台,插上「旅遊」的翅膀,形成新業態,提升其發展水平和綜合價值。在此過程中,「旅遊+」也有效地拓展旅遊自身發展空間,推進旅遊轉型升級。
長期以來,關於旅遊的認識停留在簡單的消費層面,旅遊同樣是增強國民幸福感、提升國民健康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的新增長點;是優化區域布局、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增長點。
推進「旅遊+」,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一業促五化」,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網路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
全面推動全域旅遊發展,將有利於各行各業統一發展。以旅遊為導向,文物保護、旅遊開發和城鎮建設同步推進,對國土資源整理、資金投入整合也大有好處。統籌各方面力量,全域發展旅遊事業,旅遊業將成為一項民生工程。
㈢ 為什麼說旅遊資源是一發展的概念
旅遊資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本身是帶有發展性質的概念。表現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並沒有被作為旅遊資源,但隨著旅遊者需求的變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遊資源;反之亦然。
1.階段性:有些還不是旅遊資源的事物,將來就可能成為旅遊資源。如文革遺跡。
即所謂未開發的潛在旅遊資源和已開發的現實旅遊資源。
2.旅遊資源吸引力具有群體傾向性或吸引力的定向性,如對城市人來說農村田園風光、對農村人來說城市的高樓大廈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旅遊資源。
㈣ 國辦喊話發展旅遊業,節假日出行人山人海為什麼還要大力發展旅遊業
我覺得發展旅遊業可以主要的推動城市的知名度與經濟,也能更好地吸引更多的人來到這個城市之中,從而帶動一些與旅遊業相關的產業。並且對於一些貧困地區如果能很好地開展旅遊業的話也能是一種很好的扶貧手段,總而言之發展旅遊業就相當於推動經濟。
最後由於旅遊產業的客流量較大,所以對於具有本地特色的民間小商業也是具有非常大的帶動作用,甚至達到發家致富的功效。旅遊扶貧也是一些自然和人文資源相對豐富或獨特的山區扶貧工作的突破口,即依託當地旅遊資源優勢,通過開發旅遊項目,帶動貧困山區的脫貧。由於旅遊業的種種特性,旅遊業日益成為消除地區貧困的有效途徑
㈤ 經濟新常態下,旅遊業為什麼作為支柱產業發展
在經濟新常態下,旅遊業可以成為支柱產業去發展,那是因為旅遊業可以帶動許多產業的發展,比如製造業,服務業,飲食業,甚至農林牧漁等產業,因為人的流動就會帶來衣食住行的消費,就會促進各行各業的發展。
㈥ 發展旅遊產業,為什麼要傳承與創新
時代在進步,無論旅遊還是別的都進入網路時代了,但傳統旅遊是旅遊的基礎,或不可缺。
但網路的浪潮使得旅遊也需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必須創新。
㈦ 發展旅遊業有哪些意義
1、旅遊業的發展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2、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郵電、日用輕工業、工藝美術業、園林等的發展。
3、旅遊業的發展促使這些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日益顯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7)為什麼要發展旅遊產業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
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㈧ 為什麼旅遊業將是最有前景的產業
1、旅遊業是一個高層次的精神需求,2、不同於邊際成本為零虛擬的信息產業,旅遊是個實體產業,旅遊平台公司的價值巨大。3.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
㈨ 為什麼要發展工業旅遊
工業旅遊不是工業和旅遊簡單疊加,而是充分利用已有的生產要素和產業資源,通過恰當的組合改造形成新的旅遊產品,工業旅遊蘊含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無法估量。
1、工業旅遊是遊客的新看點
工業旅遊的形成,源於其生產活動的科技性、文化性、知識性、趣味性、參與性和教育性等特點構成的旅遊吸引力,因此適應了遊客多方面的旅遊動機和旅遊需求。遠景設計院認為工業旅遊不同於一般的觀光旅遊,它在觀光休閑的同時,還能滿足遊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通過旅遊來獲知許多從未涉及的工業知識和信息,因此對不同行業、不同區域和不同年齡段的旅遊者都會產生吸引力。這正是工業旅遊的價值所在,也是一般的觀光游無法替代的。
2、工業旅遊是企業的新賣點
開展工業旅遊對於企業來說等於低成本做廣告,變看點為賣點,變遊客為顧客。工業旅遊是宣傳企業形象、提升品牌、促進銷售、提高效益的新手段和新平台。通過工業旅遊還可以了解遊客需求,掌握最新的市場動態和信息。從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將企業形象、生產操作、企業產品、企業文化展示給公眾,等於為企業引入了良好的外部監督機制,有利於形成進一步加強企業管理的動力。
3、工業旅遊是旅遊的新熱點
工業旅遊作為傳統旅遊的延伸,是現代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按照傳統的旅遊資源觀,只有名山大川、名勝古跡、奇風異俗才是旅遊資源。工業旅遊大大拓寬了旅遊資源觀,使得大批工廠、礦山都可以成為旅遊吸引物。依託傳統旅遊資源開發出來的旅遊產品,基本都是觀光型產品。而工業旅遊產品的推出拓展了旅遊產品的類別,從而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人群、不同檔次、不同興趣的旅遊消費需求。
4、工業旅遊是城市的新亮點。
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加速期。工業旅遊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是工業企業無形資產變為有形資產的一種有效手段,它能讓遊客在參觀游覽中認識企業、認同產品、認知城市,從而達到以企業、產品、城市「三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