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快速了解全國的旅遊文化

快速了解全國的旅遊文化

發布時間: 2020-12-25 00:10:48

A. 談談對中國旅遊文化的理解會的幫幫忙啊.萬分感謝!!

旅遊文化
一、旅遊文化在旅遊業發展中的地位

隨著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文化旅遊正成為一種備受青睞、生機盎然的旅遊形式。文化因素對現代旅遊活動的影響,將會更加深刻和深遠。要加快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提高其國際競爭力,就必須高度重視旅遊文化建設。這首先是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的必然要求。

「現代旅遊現象,實際上是一項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為基礎的,涉及經、政、社會、國際交流等內容的綜合性大眾活動。"

(註:喻學才:「近七年旅遊文化研究綜述」[J],《旅遊經濟》,1997年第2期。)

文化因素滲透在現代旅遊活動的各個方面,「文化是旅遊者的出發點和歸結點,是旅遊景觀吸引力的淵藪,是旅遊業的靈魂。"

(註:馬波:《現代旅遊文化學》,青島出版社,1998年。)

旅遊者的旅遊行為是一種文化消費行為,其外出旅遊的動機和目的在於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滿足;而旅遊經營者要達到盈利的目的就必須提供一種能滿足旅遊者文化享受的旅遊產品

無論是自然旅遊資源還是人文旅遊資源,其要吸引和激發起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就必須具有魅力無窮、獨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內涵,滿足人們對科學、史學、文學、藝術和社會學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因此,旅遊的文化本質特徵必然要求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優先發展旅遊文化。

其次,旅遊文化是一個國家旅遊業保持自身特色的決定因素。人們常說:「民族的東西是獨特的,文化的流傳是久遠的。"

(註:孫玉波:「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蘊——北京胡同旅遊帶來的啟示」[N],《經濟參考報》,1995年6月17日。)

一個國家的旅遊業若缺少了自己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底蘊,便失去了特色,不能反映出本民族獨有的精神內涵,也便失去了強大的吸引力。實踐表明, 「舉凡旅遊業昌盛之國,莫不以旅遊文化取勝。」

奧地利的旅遊,幾乎都與斯特勞斯等奧國音樂大師緊密關聯。

巴黎街道的命名,每每蘊含法蘭西民族的歷史掌故。

(註:許宗元:「論茶文化在旅遊文化中的地位」[J],轉引自喻學才「近七年旅遊文化研究綜述」[J],《旅遊經濟》,1997年第2期。)

因此,旅遊文化是一個國家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再次,旅遊文化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旅遊是以一國一民族獨特的文化招徠旅客賺取外匯的文化經濟」

(註:李剛:「宗教文化——重要的旅遊資源」[J],《天府新論》,1990年第1期。)

為此,世界上許多旅遊業發達的國家先後實行了「文化經濟」新戰略。

美國洛杉磯文化旅遊負責人羅伯特·巴雷說:「文化旅遊大概是美國增長速度最快的旅遊項目。因為各個城市發展文化旅遊可以獲得相當可觀的收入。

(註:玉東:「美國旅遊業中『增長最快的項目』——文化旅遊」[N],《北京日報》,1997年6月26日。)」

義大利對文化遺產投入和產出經過全面系統計算,得出的結論是,國家每年對文化性參觀旅遊業徵收的增值稅收入是保護費用的27.5倍,並能提供就業崗位,帶動建築、商業和交通運輸,促進科學文化的發展。他們由此認為「文化遺產是該國最豐富寶藏,內中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是政府永不枯竭的財政來源,應視為戰略資源和國家基本生產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自1985年,開始實行全國『文化經濟』新戰略,以達到保護文化、宣傳自己、經濟受益一箭三雕的目的。

(註:游天:「新興產業奏鳴曲」[J],《北京財貿學院學報》,1994年第5期。)」

韓國也積極採取多種措施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意欲將文化、旅遊培育成21世紀的國家戰略產業"

(註:秦玲:「文化旅遊:下個世紀的國家戰略產業——韓國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N],《科學時報》,1999年11月5日。)

從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實踐來看,「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已成為發展旅遊業的一大特色和主要經驗之一。

再次,文化是提高人的素質,提高管理水平的關鍵。旅遊文化大量地體現在旅遊業的管理者及其從業人員身上,其文化素質的優劣、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旅遊者能否獲得良好的審美享受和精神滿足,直接關繫到旅遊資源能否得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進而影響到旅遊業的發展。

而未來的旅遊業的競爭主要是旅遊文化方面的競爭,人們對旅遊資源、旅遊服務的需求更趨向於文化性強、科技水平高、富於參與性的項目,因此,旅遊業管理者和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必須相應地提高,才能與國際接軌,適應時代的要求,使中國的旅遊業立於不敗之地。

最後,文化是旅遊業創名牌、提高競爭力的法寶。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物質方面的需求是較低級的需求,易於滿足,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是一種高級而復雜的需求,很難得到滿足,但又影響全局。

旅遊企業若不能滿足旅遊者精神文化的需要,便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同時由於文化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傳承性等特點,往往為一個國家和地區所獨有,很難模仿和復制。因此,在競爭中就減少了可比性,具有壟斷的地位,易形成強有力的競爭能力,也易於創出自己的特色和名牌效應。名牌是旅遊業競爭中的一種無形力量,更是促使旅遊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

總之,中國旅遊業要獲得較大的發展,立於世界旅遊強國之林,就必須高度重視旅遊文化建設,深入挖掘旅遊文化的內涵,營造旅遊文化氛圍,建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旅遊文化體系,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服務和指南。旅遊文化是中國旅遊業不可缺少的文化底蘊和靈魂,是中國旅遊業保持中國特色、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二、旅遊文化內涵及分類

文化的本質在於創新,旅遊文化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它是傳統文化和旅遊科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

對於旅遊文化來說,其他各種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頭腦中原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徵、思維方式等文化因素與目的地的異質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與結合,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態。

而旅遊經營者經過潛心地研究本國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並進行適當的取捨,吸收一些外來文化,精心加工、組織和開發成為供旅遊者觀賞或享受的旅遊文化產品,創造了旅遊文化;旅遊客體本身反映著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當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們內心的價值觀、審美觀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現,其本身也是旅遊文化的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因此,所謂旅遊文化實際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託,以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介體和旅遊研究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的,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業已形成的觀念形態及其外在表現的總和。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旅遊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外延也相當寬泛。「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

(註: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年1月17日。)

此外,還涉及到旅遊學、旅遊心理學、旅遊市場營銷學、旅遊管理學、旅遊社會學、旅遊文化學、旅遊美學等對旅遊活動進行研究的綜合領域。

從旅遊文化的結構體系來看,應包括最外層的物質文化,如建築、園林、器物、工具、飲食、服飾等,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質形態。

旅遊文化的中間層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兩個方面。

制度文化是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處理個人與他人、個體與群體之間關系的產物,包括旅遊活動參與者應遵守的法律、規章以及職業道德等約束機制,它是旅遊行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團、機構等運用強制手段制訂和實施。

旅遊行為文化,則主要是指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在旅遊活動中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定勢行為,如禮俗、禮儀、民風、民俗、行為舉止和服務方式等。它實際上是旅遊者或旅遊經營者的個體的自發性行為,是其內在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動中的表現。

旅遊文化的核心層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態文化,它是旅遊活動參與者的文化心態及其在觀念形態上的表現,包括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由價值觀念、審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維方式等主體因素構成。

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是由客體到主體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關系。物質文化是旅遊文化的外在顯現或外在的物化,能夠直接為人所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於模仿和創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須在物態化的背後體現出創造者的一種精神、觀念和追求。

心態文化是旅遊文化的核心,必須有意識地外化於物態,才能為人所感知,為人所了解,從而使自己的觀念、追求、情趣、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鳴。因此,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

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的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

而行為文化對於提高旅遊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保證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旅遊服務人員標准、優雅的服務,能使旅遊者感到旅遊的莫大快樂;旅遊者良好的行為舉止,既是人類文明的象徵,也能減少和接待地居民間的不必要的沖突。

正確而深刻地理解旅遊文化的內涵,並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是我們加強旅遊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它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實際操作性。

回答者:luoiu - 助理 二級 10-10 14:37

文化的本質在於創新,旅遊文化不是旅遊和文化的簡單相加,也不是各種文化的大雜燴,它是傳統文化和旅遊科學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

對於旅遊文化來說,其他各種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遊活動中,旅遊者頭腦中原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特徵、思維方式等文化因素與目的地的異質文化因素的相互碰撞與結合,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文化形態。

而旅遊經營者經過潛心地研究本國本民族的傳統文化,並進行適當的取捨,吸收一些外來文化,精心加工、組織和開發成為供旅遊者觀賞或享受的旅遊文化產品,創造了旅遊文化;旅遊客體本身反映著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當的文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們內心的價值觀、審美觀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現,其本身也是旅遊文化的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因此,所謂旅遊文化實際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價值為依據,以行、吃、住、游、購、娛六大要素為依託,以旅遊主體、旅遊客體、旅遊介體和旅遊研究之間的相互關系為基礎的,在旅遊活動過程中業已形成的觀念形態及其外在表現的總和。它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旅遊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外延也相當寬泛。「既涉及歷史、地理、民族宗教、飲食服務、園林建築、民俗娛樂與自然景觀等旅遊客體文化領域;又涉及旅遊者自身文化素質、興趣愛好、行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體領域;更涉及旅遊業的服務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導游文化、政策法規等旅遊介體文化。「

(註:林永匡:「弘揚優秀文化,強化陣地意識」[N],《中國旅遊報》,2000年1月17日。)

此外,還涉及到旅遊學、旅遊心理學、旅遊市場營銷學、旅遊管理學、旅遊社會學、旅遊文化學、旅遊美學等對旅遊活動進行研究的綜合領域。

從旅遊文化的結構體系來看,應包括最外層的物質文化,如建築、園林、器物、工具、飲食、服飾等,這些都是有形的,有能被人的感知器官所能感受到的物質形態。

旅遊文化的中間層次包括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兩個方面。

制度文化是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處理個人與他人、個體與群體之間關系的產物,包括旅遊活動參與者應遵守的法律、規章以及職業道德等約束機制,它是旅遊行為的定型化、程序化、道德化,主要由政府、集團、機構等運用強制手段制訂和實施。

旅遊行為文化,則主要是指旅遊者和旅遊經營者在旅遊活動中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定勢行為,如禮俗、禮儀、民風、民俗、行為舉止和服務方式等。它實際上是旅遊者或旅遊經營者的個體的自發性行為,是其內在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因素在其行動中的表現。

旅遊文化的核心層是精神文化或叫心態文化,它是旅遊活動參與者的文化心態及其在觀念形態上的表現,包括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由價值觀念、審美追求、道德情感、思維方式等主體因素構成。

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是由客體到主體緊密相連、不可或缺的關系。物質文化是旅遊文化的外在顯現或外在的物化,能夠直接為人所感知,也因其有形故易於模仿和創造,但要真正具有魅力必須在物態化的背後體現出創造者的一種精神、觀念和追求。

心態文化是旅遊文化的核心,必須有意識地外化於物態,才能為人所感知,為人所了解,從而使自己的觀念、追求、情趣、情感等能引起他人的共鳴。因此,物態文化和心態文化互為表裡地對立統一於整個旅遊活動中。

而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則是由物態到心態的中間性的過渡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旅遊層次,促進旅遊業健康發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證方向和指南的意義。

而行為文化對於提高旅遊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保證服務質量、增強競爭力等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旅遊服務人員標准、優雅的服務,能使旅遊者感到旅遊的莫大快樂;旅遊者良好的行為舉止,既是人類文明的象徵,也能減少和接待地居民間的不必要的沖突。

正確而深刻地理解旅遊文化的內涵,並對其進行科學的分類,是我們加強旅遊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它將使旅遊文化建設更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實際操作性。

B. 中國旅遊文化的主要內容

我們當時學的內容包括:概論、古建、宗教、民族、飲食、陵墓,差不多就這么多吧

C. 有哪些書籍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國旅遊文化

國家旅遊地理 (上面介紹的很全,路線、旅館都有,價錢也標明了)、國家人文地理都不錯。
另外你還可以看以下書目。
一、《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固鉑天下行》
這本書被《中國國家地理》和《時尚旅遊》權威人士的專業推薦。首先這本書是一家生產輪胎的廠商「全球替換輪胎專家固鉑輪胎」(CooperTires)與《天下行》合作編輯而成。固鉑輪胎廠商一直致力與越野與旅遊類輪胎生產,並長期組織車隊進行自駕游,所以具有實用性、專業性,另外加上與《天下行》合作,更是如虎添翼,是一本難得的可行性旅遊書籍,故推薦為五星。
這本書按照「夢幻、仙境、桃花源」、「凈化、靈修、朝聖地」、「自然、原始、神秘探探」、「閑情『逸致、生活地帶」、「歷史、文明、時間城郭」、「激情速度、動感都市」五個專題,系統地介紹中國50個最值得一去的地方的自駕游攻略。書中不僅提供了完整、快捷的旅行線路圖,還向你推薦了當地特色的小吃等相關旅遊中要謹記的一些事宜。這本書還依據最新節日調整方案,並結合了中國最新旅遊趨勢。作為一本全面的旅遊攻略,書中不僅特別提供最值得體驗的50條「在路上」自駕配套線路,固鉑更是為每條路線悉心推薦旗下最適合的輪胎,為大家的旅途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二:《中國自助游》
這本書以資深玩家標准,明確指點必游之處,打破旅遊手冊通通說好的慣例。1766處經典景點,149個旅遊城市和景區,500條獨具特色的個性線路,120條絕對經典線路。作為中國能一直暢銷數年的旅遊類書籍,絕對有它的獨到之處,故也被評為五星。
作為連續6年中國最暢銷的自助游手冊,這本書以豐富的經驗和遍布全國的報料網路,深切洞悉游者的好惡,在成千上萬的去處中,以資深旅行家的體驗,幫你明確判斷每個景點是否值得前往,推薦那些被忽略的真正令人心動之處。我們更以本土美食家的標准,選擇終身難忘的當地美食。我們更專注於令你的旅程每一天都有聲有色。 一次有充足准備的美好旅行,足以提升你的口味、趣味和品位。一本好的旅行指南,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三:《夢幻旅遊——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中國卷
世界是一本大書,那些從來沒有旅行過的人僅僅讀了這本書的一頁。 在暗夜星空下如小精靈一般的螢火蟲——這是關於鄉村最美麗的幻想,而在婺源,還有著比幻想更美的景物。馬頭牆,雪白的牆身,青黑色的瓦,屋頂是刻著各式圖案的飛檐翹角,直指蒼穹,在藍天綠樹映襯下分外矚目。這是無數旅遊書籍稱為「中國最美麗的鄉村」的地方。
這本書按照:百年城郭→野外探險→人間天堂→陽光地帶→文明奇跡五大主題,對中國各地的旅遊景點進行闡述,但唯一的缺憾就是這本書較之上兩本缺乏實踐性,沒有上兩本具有更專業的實地考察性。但也不虧是旅遊類的絕佳書籍,畢竟它在將中國旅遊聖地歸類做出了一定貢獻。評為四星半。
四:《夢幻旅遊——人一生要去的50個地方》世界卷
這本書與上本書的區別就是,《固鉑天下行》講的50個城市是中國的,對於我們普通驢友來說更現實,更具有可行意義。而這本《夢幻旅遊》講述的是世界50個旅遊景點城市,所以對於我們來講,有點可觀看而不能親自體驗,但是也有部分驢友可以實現願望。故推薦為三星。
這本書以:城市風情:百年老城→野外探險:最後的伊甸園→人間天堂:美麗、平靜、天堂般愉悅→陽光地帶:現代文明與自然的完美結合→世界奇觀:人類不巧的創造為線索,向我們展示了世界50個旅遊絕佳城市。

D. 為什麼說了解旅遊文化資源是學習中國旅遊文化的基礎

為什麼說了解旅遊文化之源是學習中國旅遊文化的基石?是這樣的,了解了旅遊文化就知道了我們中國的名山古跡。

E. 中國旅遊文化的六個特徵是什麼

隨著旅遊業來發展模式由經濟自型向經濟-文化型轉變,旅遊文化也開始受到廣泛關注.旅遊主體是旅遊活動的核心,旅遊主體在旅遊過程中會形成一套相對獨特的觀念和行為,即一種文化形態.旅遊主體文化具有自己鮮明的特徵,主要表現為規范性、多樣性、時代性和擴散性.

F. 旅遊文化的特徵有哪些

知識性:旅遊給大家帶來很多見識,增進了對各地了解,豐富了人文知識。這才是旅遊的真諦!

意志性: 旅遊給大家帶來心靈的意志,會讓自己的思維,心情發展到興奮,快樂的極致。

休閑性:日前高速運轉的生活工作頻率,使人越來越感到生活的壓力過大,所以需要在一些假日放鬆自己,到海濱城市享受陽光,沙灘,大海,藍天,白雲。

(6)快速了解全國的旅遊文化擴展閱讀

交往定義:1927年,德國的蒙根·羅德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從狹義的理解是那些暫時離開自己的住地,為了滿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種各樣的願望,而作為經濟和文化商品的消費者逗留在異地的人的交往。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是一種社會交往活動。

目的定義:20世紀50年代,奧地利維也納經濟大學旅遊研究所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理解為是暫時在異地的人的空餘時間的活動,主要是出於修養;其次是出於受教育、擴大知識和交際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參加這樣或那樣的組織活動,以及改變有關的關系和作用。

時間定義:1979年,美國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馬丁·普雷博士在中國講學時,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為了消遣而進行旅行,在某一個國家逗留的時間至少超過24小時。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各個國家在進行國際旅遊者統計時的統計標准之一:逗留的時間。

相互關系定義:1980年,美國密執安大學的伯特·麥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對旅遊的定義,旅遊可以定義為在吸引和接待旅遊及其訪問者的過程中,由於遊客、旅遊企業、東道政府及東道地區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一切現象和關系的總和。注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旅遊引發的各種現象和關系,即旅遊的綜合性。

生活方式定義:中國經濟學家於光遠1985年對旅遊的定義為,旅遊是現代社會中居民的一種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特點是:異地性、業余性和享受性

G. 中國旅遊文化~~~急!!

1.民俗文化因旅遊得以推廣,旅遊因民俗文化得以宣傳,表裡關系,共生關系
2.先有先人的文化傳說流傳,然後旅客的增多,「到此一游」的遺留物增多,有關部門管理也多了,人的東西在自然景觀中應此多了,變「人化」了
3.促進消費,通過旅客宣傳,吸引回頭客,幫助旅客更加了解當地民俗文化,身心同時感受旅遊氛圍

H. 中國旅遊文化的內容有哪些

中國來的旅遊文化源包括中國旅遊文化傳媒、中國歷史文化、中國宗教文化、中國的世界遺產、可移動文物、不可移動文物、中國藝術、中國旅遊文學、中國飲食文化、中國歷史文人界、中國古代考古界和中國象徵文化等。
旅遊文化能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理解旅遊活動的社會影響,處理好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和諧統一,從理論認識上提高自覺性,從而減少在實踐活動中的盲目性,更有效地按照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經營和管理旅遊業。比如井岡山等革命老區的紅色旅遊,不僅放鬆旅遊者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還能使旅遊者更深刻認識歷史,傳承先烈不屈不撓、艱苦奮斗的大無畏精神。

I. 中國旅遊文化的特點

一、集合性(形態的多樣性與消費的廣泛性)
二、繼承性(歷史繼承性和演進性)
三、民族性(旅遊文化的民族特徵)
四、區域性(旅遊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
如果想要全一些的,就按照我告訴你的網址自己去看吧!

J. 簡答題:簡述中國內地七大旅遊文化區域。

1.黃河中下游旅遊區。包括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和北京、天津五省二市。中華民族發祥地、華夏歷史文明、首都北京元明清古都和現代政治中心、社會主義中國文化風貌等,吸引了大批海外遊客,長期以來一直是海外旅遊者來華旅遊優先選擇的重點和全國最重要的旅遊創匯基地。北京,陝西,山東省國際旅遊熱點是 北京、西安、天津、鄭州、青島、承德等都是年接待海外遊客10萬人次以上的重點城市。
2.長江中下游旅遊區。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和上海六省一市。海外市場源,主要是香港,澳門,台灣,日本,英國,美國和其他西歐,北美。 上海、江蘇、浙江的國際遊客接待量和旅遊創匯均居全國前列。
3.華南旅遊區。中國廣東,福建,廣西,海南省,其中包括一個單一的領域 鄰近我國港澳台地區。主要客源是港澳台同胞、華僑和海外華人,對日本、歐美和東南亞遊客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廣東、福建兩省旅遊外匯收入一直佔中國內地國際旅遊外匯總收入的1/4以上;廣西、海南也都是國際旅遊外匯年收入超過1億元的省區,每年獲得超過1000萬人,廣州,深圳,珠海,中山,汕頭,泉州,廈門,福州設在海外遊客, 以及桂林和海口、三亞等10多個城市。
4.西南旅遊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三省一市。名山大川、大熊貓等珍稀動物觀賞、少數民族風情等都是具有國際壟斷性的旅遊資源,對於外國遊客,魅力。 「天府之國」、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陪都」——重慶等備受港澳台同胞青睞。國外客源市場主要為日、美、英、法以及鄰近的東盟各國,昆明、桂林、重慶、成都等市每年接待海外遊客均在10萬人次以上。
5.東北旅遊區。包括地處中國東北部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主要海外客源市場是鄰近的俄羅斯、日本、韓國和朝鮮以及港澳台地區,夏季結合避暑,冬季結合觀賞冰燈等。目前遼寧和黑龍江省每年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均已超過1億美元,大連,沉陽,哈爾濱,誰是延邊朝鮮民族超過1000萬次撥入外國遊客人數。
6.西北旅遊區。包括甘肅、內蒙古、新疆、寧夏一省三區,草原、沙漠、冰川自然奇觀,少數民族風情,「絲綢古道」遺址等構成獨具魅力的旅遊資源。主要海外客源市場有日本、美、英、法等歐美國家和港澳台地區,鄰國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在伊斯蘭國家旅遊業的迅速增長。 內蒙古國際旅遊外匯收入已超過1億美元。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當地的國際旅遊業將得到較大的發展。
7.青藏旅遊區。遊客主要來自日本、美國、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瑞士、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文化觀光、科學考察、生態、探險等專項旅遊受到歡迎。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