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縣旅遊發展方向

縣旅遊發展方向

發布時間: 2020-12-24 23:11:27

① 如何構建XX縣全域旅遊

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推進:
(一)創新發展戰略,改革管理體制
發展全域旅遊,是一項改革創新工程,重在圍繞適應旅遊發展兩個綜合需求(綜合產業發展和綜合執法需求),改革創新旅遊體制,從旅遊市場監管、旅遊公共服務、旅遊產業促進、擴大旅遊開放、旅遊管理體制和基礎制度等推進綜合改革。
一是要改革創新全域綜合統籌發展的領導體制,構建從全局謀劃和推進、有效整合區域資源、統籌推進全域旅遊的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各部門聯動的發展機制。進一步完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充分考慮旅遊配套設施及其公共服務的需求,促進城市公共服務設施與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融合、銜接。
二是改革創新旅遊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推進旅遊管理體制的綜合改革,適應旅遊業從單一業態向綜合產業、從行業監管向綜合服務升級的客觀需求,這也是地方政府對旅遊發展認識升級的最典型和最生動表現。
三是改革創新旅遊綜合執法機制,鼓勵推進旅遊綜合執法隊伍等改革創新,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綜合執法保障。要把旅遊市場環境治理,納入到城市綜合治理的范疇內,加大治理力度,形成管理聯動。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主體負責」的旅遊安全責任體系與工作機制。設立旅遊警察和旅遊巡迴法庭,是許多國家通行的做法。許多國家早已設立旅遊警察,包括西班牙、德國、俄羅斯、希臘、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埃及、阿根廷、孟加拉等等。這些旅遊警察大多會外語、著裝醒目、在酒店和旅遊景區隨處可見,小到問路、物品遺失,大到被敲詐勒索,他們都會馬上介入解決。旅遊警察提升了國內外遊客的安全感,這是最重要的旅遊環境。旅遊警察還是當地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力增強旅遊吸引力和保障力。
(二)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旅遊規劃
發展全域旅遊,不能因循傳統規劃思路,必須改革創新規劃。
一是創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理念,將旅遊規劃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將旅遊資源與其他資源合理配置。
二是改革規劃體制,推進多規合一。
三是創新旅遊規劃。全域旅遊模式的規劃與景點旅遊模式的規劃不同,不再只是規劃景點景區、賓館飯店,需要系統全面規劃景點景區內外協調發展各、整合各類資源要素。
(三)改革評價體系
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樹立科學的旅遊觀念,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相關的統計監測和評價體系。
一是將發展旅遊作為區域內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要發展目標和重要考核內容,形成明確的任務分工要求,形成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合力。
二是創新旅遊數據徵集、分析體系。按照旅遊發展的新業態、新特點、新趨勢設置評價指標。探索建立適應全域旅遊特點的旅遊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充分利用大數據,與旅遊電商企業合作,建立現代旅遊的科學評價機制。
三是加強綜合效益評估,擺脫門票經濟「依賴症」。我國大多數景區仍然處於門票經濟。2014年,除黃山門票占總收入的17.5%外,其餘景區門票佔比均超過40%,有的景區門票佔比更是超過80%。從門票經濟向全域旅遊經濟轉變,首先就要建立全域旅遊的綜合效益評價體系,逐步擺脫對門票收入的嚴重依賴。
(四)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
推進全域旅遊,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支撐。這需要巨大的投資,迫切需要抓住供給側改革的機遇,改革創新投融資模式。推進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等投融資模式改革創新,促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旅遊企業和旅遊項目融資支持,鼓勵私營企業、民間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吸引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遊項目開發,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五)創新旅遊業態
創新旅遊產品,積極培育旅遊新業態,構建新的發展載體。推進旅遊小鎮、旅遊風景道、旅遊綠道、旅遊度假區、旅遊產業集聚區、特色旅遊基地、研學旅遊基地、養老旅遊基地等新興旅遊業態和產品建設。大力培育和扶持以休閑農業、鄉村度假、古鎮村落、特色民宿為代表的鄉村旅遊新業態,推進特色旅遊目的地、國家休閑區、休閑旅遊示範城市等目的地建設。推進旅遊+新的生活方式,包括旅遊+研學(教育)、旅遊+交通、旅遊+休閑度假、旅遊+新型養老、旅遊+健康養生、旅遊+購物等,大力培育全域旅遊的新產品新業態。要加快特色提煉,在創建精品旅遊品牌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區域自然人文資源優勢,創建區域品牌。
(六)試點先行、示範引領
各地情況千差萬別,不可強求一律。作為推進全域旅遊主體的地方黨委政府,有必要積極務實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突出本地特色的全域旅遊的好經驗、好做法。國家每年遴選一批市縣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分步實施,滾動發展,上不封頂,下不設限,試點先行,示範引領。要採取系列措施支持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
了解更多全域旅遊內容,可以關注下雲途智旅。

② 澄邁縣發展生態旅遊的戰略分析

<澄邁縣旅遊開發前景廣闊>
海濱,咖啡,古村,古塔是澄邁旅遊的標簽。澄邁縣委縣政府根據自身的資源區位優勢,提出「調優一產,調強二產,調高三產」的發展戰略和工作思路,大力發展以旅遊為龍頭的第三產業,以打造「海口的後花園,瓊北旅遊新熱點」為目標,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努力打造澄邁旅遊營銷品牌。加強軟硬體建設,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齊心塑造一流的旅遊投資環境,現在旅遊業呈現了一派強勁的發展勢力,且具備了深層次發展的條件。《歷史底蘊深厚 旅遊資源豐富》
澄邁縣位於海南省西北部,毗鄰省會海口市,與雷州半島隔海相望,海榆中西線國道和西線高速公路,奧海鐵路縱橫穿越境內,是海南西部旅遊走廓中的第一站;北部有海南最大的港口群,是連接中西部地區和通往的交通要地。
澄邁歷史悠久,是西漢時期海南三大歷史邑(即玳,紫貝,苟中)之一,西漢元封年(公元前11年),設置苟中縣,縣治美亭境內,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更名澄邁,縣治老城墟,清代光緒壬辰年(公元1892年)縣城遷往現在的金江鎮。
澄邁縣物產豐富,氣候怡人,人傑地靈,歷史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開發發景廣闊,是鑲嵌在瓊北大地上的一顆璀燦明珠。目前主要景點有盈濱半島旅遊度假區、福山咖啡文化休閑旅遊區、九樂宮溫泉旅遊區、紅崗濟公山風景旅遊區、金江金山寺、新吳奇石崗,老城老街、大成殿、廣德橋,羅驛李氏宗祠,加籠坪
熱帶雨林生態旅遊區、宋代美榔姐妹塔等。其中美榔姐妹塔為我國罕見的宋代建築,被文化部定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盈濱半島旅遊度假區三面環海,沙白細軟無泥,海水碧藍純凈,還有獨特的地下溫泉,現已衩步發展成為海南旅遊的新熱點。名優特產有馳名海內外的福山咖啡、萬昌苦西茶、橋頭無核荔枝、瑞溪牛肉乾、福山燒烤乳豬、白蓮鵝肉、永發乳羊、老城海鮮等幾十種風味小吃構成,讓您在瀏覽山光水色的同時大飽口福。《旅遊發展由北向南推進》
今年7月7日省旅遊局通過澄邁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據規劃,澄邁將資源類型、特點,以濱海度假旅遊、咖啡文化休閑游,歷史文化和鄉村旅遊為基礎,利用鄰近海口區域條件,大力打造瓊北品牌景區,促進與海口及西線景區的交流整合,銜接瓊東和瓊西旅遊產業帶。澄邁旅遊資源以自然生態與歷史文人並重。位於該縣北部的盈濱半島,已在全省具有一定知名度。根據規劃,澄邁旅遊將實施梯度發展戰略,即旅遊空間發展由北向南逐步推進,並與海口捆綁促銷。近中期,澄邁旅遊將以改造建設北部的歷史文化古鎮老城鎮,開發盈濱半島和福山咖啡文化品牌為重點,突出該縣「海南歷史文化村旅遊目的地」的地位,奠定「文化澄邁」的基礎,樹立海南的坎昆」的形象。
據了解,坎昆(Cancun)是墨西哥著名濱海旅遊勝地。在這個21公里長的狹長小島上,已建起80多座豪華旅館及餐館、購物中心、娛樂場所,每年吸引200多萬國際遊客。參評專家表示,盈濱半島的地形、地貌、沙灘、陽光、大海等自然元素,與坎昆相似,其周邊的歷史文化景觀在海南具有獨特影響力。《形成「一城一帶多組團」體系》
根據澄邁縣旅遊分布、交通格局城鎮布局及旅遊產業的發展趨勢,規劃確定澄邁旅遊發展空間將沿海、沿路形成「一城一帶多組團」的結構體系。「一城」即歷史文化旅遊名鎮老城鎮,使之成為澄邁旅遊格局的中心。老城鎮的形象定位為:老城、老橋、老殿。老城的古渡頭曾上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上島和離島之地;老橋為初建於宋代的澄江廣德橋,現存橋體;老殿則包括建於隋朝的通潮閣和建於宋朝的文廟。在產品設置中,開發和修復老城鎮的古建築及古驛道和古驛站,結合老城工業開發區,開展工業旅遊項目,建設海鮮美食消費場所等。
「一帶」即北部濱海旅遊帶,以盈濱半島濱海度假區為核心,沿北部濱海地帶發展,功勇定位為度假、休閑運動和旅遊區。開發景區包括盈濱半島度假區、太陽灣假區、花場灣紅樹林休閑區、玉包港和新興港的休閑漁業區等。「多組團」則有以侯臣咖啡文化村、福山咖啡休閑館等為主要內容的福山咖啡文化休閑旅遊區,以石矍村冼太夫人文化主題公園、羅驛村和新吳老墟等為主要內容的歷史文化村鎮旅遊區,以九樂宮溫泉為主要內容的紅湖生態旅遊區。
瑞佳花園的打造者用前瞻的戰略眼光和睿智瞄準澄邁的旅遊優勢為購房者在澄邁居住、休閑、投資精心打造了這個後花園。可以說,瑞佳花園是澄邁快速發展和時代進步相結合的產物。隨著澄邁旅遊業的發展,瑞佳花園的增值潛力不言而喻

③ 如何寫好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工作方案



如何發展我縣的文化旅遊產業

雲夢縣胡金店鎮中學

陳么安

新世紀要振興發展雲夢,
提升雲夢的後發優勢,
不一定走傳統工業發展道路。
我認為應在
「文
化旅遊經濟」方面下功夫。美國著名的旅遊專家托馬斯·戴維森曾提出,旅遊是關繫到國民教育、
社會進步、生態價值的社會經濟綜合體系。現在我縣的文化旅遊產業,幾乎是空白,而鄰近縣市
旅遊產業發展迅猛。雖然我縣沒有秦磚漢瓦,也沒有九寨溝、西雙版納那樣的大自然饋贈,但從
我縣的歷史傳統、生態環境與市民文化性格來看,以「文化經濟」的視野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
發展作為「無煙工業」的旅遊業,既可以拉動第三產業,又可彰顯文化特色,文化旅遊業作將會
成為雲夢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我認為要發展「文化經濟」需做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推廣城市品牌。推廣城市品牌實質上是弘揚一座城市的精神,雲夢弘揚的就是一種中華
孝文化精神,「黃香故里」呼喚的就是營建一個全世界孝子共同的精神家園。例如可舉辦生態旅
游文化節,突出「弘揚孝子文化、打造旅遊品牌」的主題,舉辦文藝演出、風箏大賽、文化表演、
佛事廟會、攝影展覽等大型活動,吸引遊客,知名學者、藝術名人齊聚共賞美景,用他們的筆墨
和鏡頭鮮活的反映優美的生態、淳樸的民風,這樣全方位的宣傳和推介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濃厚的
文化底蘊,進一步擴大生態旅遊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推進了文化與經濟和旅遊的融合,提高
了旅遊的檔次和水平。著力發展楚風文化、詩詞文化、竹藝文化、龍舟文化、根雕文化、宗教文
化等特色文化品牌,要打好雲夢生態農業牌,開發出一系列優質生態的旅遊產品。

二、美化城市建設。有文化品位的城市應該是「形神兼備」的城市,關鍵是要有優美的自然
環境和市政景觀。我縣應建成生態農業的綠色環境,打造「兩園一基地」,保留大量頗具楚風的
民居建築等等,這些都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和「休閑之城」必需的重要城市景觀。

三、打造文化節慶。城市文化的特色往往在其文化節慶活動中可以得到彰顯,國內不乏成功
的範例。如大連的「服裝節」,哈爾濱的「冰雪節」,山東濰坊的「風箏節」等等。雲夢作為孝
子文化中心,
應精心打造一個讓遊客與市民都產生
「認同感」

「歸屬感」

「世界孝子文化節」

將文化旅遊融入城市建設,以文化節慶進行文化營銷,從而拉動酒店業、建築業、休閑服務業等
第三產業的發展。

四、挖掘城市故事。文化名城必須擁有豐富多彩的故事,這是最能吸引遊客前來考察觀光的
動力。韓國的「大長今」,江浙的「白蛇傳」,不知吸引了多少遊客好奇的目光。其實,雲夢的
先民們當年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的歷程,不知蘊藏了多少可歌可泣的精彩故事,我縣歷史名人孝
子黃香、傳奇人物伍子婿、蓋世之傑吳祿貞、太守陶侃、理學名士趙復、著名學者鄒觀光、清代
名臣許兆春„„又有多少饒有趣味的傳奇素材,文人作家們大可以馳騁藝術想像力,創造出引人
入勝的城市故事來。如何「設計、包裝」雲夢,應該進一步引起縣委、縣政府的重視。

五、創造文藝精品。「文化雲夢」離不開文藝精品。近年來,雲夢在文藝創作方面有很多成
果。方言小品《乘涼》、京胡獨奏《楚調新韻》、長篇歷史小說《千古孝子黃香》縣楚劇團創作
的小戲《吊子賣鞋》、雲夢皮影。都是難能可貴的東西。同時我們也要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參與
文藝創作。因此雲夢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吸引更多非雲夢籍的人才參與到「文化雲夢」的
建設中來。

六、文化旅遊發展思路。文化旅遊開發必須規劃先行。要立足於雲夢文化旅遊資源的實際,
樹立大旅遊、大市場的觀念,制定出可行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規劃,突出重點,抓好旅遊基礎設
施建設,大力改善交通、通信、接待等基礎設施條件。在招商引資方面,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
制定招商引資發展文化旅遊的優惠政策,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吸引更多的資金投入文化旅遊開
發建設,從而真正做到誰投資、誰受益。聘請有資質的設計部門從規劃——項目建議書——可行
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等,一步一步扎扎實實地把項目前期工作做好。將自然景觀進行文化包
裝,使其更富有靈氣和誘惑力,滿足遊客求新、求異,追求享受獨特民風民情的心理,實現游中
有景、有物、有獲。另外要在宣傳上下功夫,通過各種媒介把文化與旅遊資源結合起來面向國內
外宣傳,增加文化雲夢旅遊資源知名度,吸引更多的遊客到雲夢來,促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發展的雲夢旅遊文化,潛力無限,也任重道遠。

④ 如何科學編制縣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

一是立足縣情,縣情是科學編制縣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的前提;二是遵循國家、省、市相關上位規劃,指導縣域規劃編制;三是理清規劃編制的思路與重點,科學的縣域旅遊規劃應該解決縣域旅遊吸引力是什麼?如何將旅遊吸引力轉化為旅遊產品?如何將旅遊人流轉化為經濟效益?如何實現縣域旅遊可持續發展問題?等等,勇先創景認為科學的縣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既是縣域旅遊建設規劃,也是縣域旅遊發展的方向與道路,同時還是跨行政區域及與大區域規劃相協調的規劃;旅遊業的形式及旅遊市場熱點轉換很快,科學的旅遊規劃除了要注重規劃的實際操作性外,還要有一定的彈性,及規劃後的售後服務。

⑤ 平原農業縣獲嘉發展旅遊的4個「什麼」

一、發展旅遊為什麼? 也許我們獲嘉的領導、幹部都有這樣的疑問。實際上走到今天,發展旅遊在全國特別是旅遊發達地區包括河南旅遊發展紅火的地區,這個問題已經不存在了。但是,在象我們這樣的地區,對「發展旅遊為什麼」的問題並不是很清楚。 那麼,獲嘉為什麼要發展旅遊? 站在區域文明、縣域經濟和社會文明發展的角度來看認識,我們發展旅遊的有這樣幾個理由: 1、發展旅遊就是進一步開放 對外開放是是一個地區走向文明的標志。改革開放30多年。現在獲嘉開放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們心裡應該有一本帳。在我們獲嘉,能夠暢開大門迎接發達地區的客商,讓他到我們獲嘉隨便任何一個地方去看嗎?昨天我們走過的村莊,絕大多數村莊都不具有現代文明村莊的標志。街道,還依然是我們過去的老樣子,院子裡面很乾凈,門樓很漂亮,但是街道臟乎乎的,什麼東西都掃到街道外面。這就不具備旅遊開放,不具備開放地區的環境條件、衛生條件、文明條件,它反映出的是文明意識的不具備。 發展旅遊恰恰是在這方面提升每一個公民的一種公共意識。它不再以有形的院門、或無形的區域的村界、鎮界、鄉界、縣界來隔離,它是一個開放的,向全省全國全世界人開放的空間。發展旅遊就是讓我們獲嘉真正的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你只要去發展旅遊,什麼東西都做到了,不必遮掩。不發展旅遊,你就做不到。因為旅遊就是一個印象,是一個感受,你這個地方不好,遊客就不願再來。你的地方臟、亂、差,遊客印象差,他就不來。所以發展旅遊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開放事業。 2、發展旅遊就是為了調整產業結構 獲嘉是個農業大縣,將近45萬畝的基本農田,我們的工業達到16.7億,我們整個的總產值是47.4億。從工業發展這個比例來講,我們還是個農業縣。那麼在工業化的進程中間,受到了國家土地宏限的制約,如何去發展我們的產業,我們得大量去招商。將來我們在產業結構發展上調整和提升中間如何去把握?從現在全國包括我們河南省成功的經驗,包括那些貧困縣、國家級貧困縣發展,旅遊帶動產業的調整的提升,有成功的經驗。關於這點我會在後面細講。 3、發展旅遊促進小城鎮建設的新農村建設 小城鎮建設和農村建設如果不從旅遊的角度去發展,很容易把我們的城鄉做成千村千鎮千城一面。國家建設部門在這方面中間制約性的東西太弱。我國現在扒完了城市扒縣城,扒完了縣城扒鄉鎮,扒完了鄉鎮扒村莊。許多專家都指出,現在的城鄉現代化建設正在毀滅有價值的有型文化遺產,使中國城鄉喪失中國元素。實際上,這是歷史傳下來的中國傳統。一個朝代,接一個朝代,對有型的東西我們不斷在拋棄。但是今天,我們不能再拋棄,再拋棄我們就再沒有了。只要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還有多少中國傳統的有形東西在使用?這是中華文明的悲劇。而發展旅遊恰恰是要保留這些中國傳統文化遺產,尤其是在我們河南,在我們中原這些地區。所以說,促進小城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如果我們把旅遊帶進去,我們就能夠做出特色來,中原文化的特色,我們獲嘉的特色。我們有這么厚重的文化遺產,我們在這方面有足夠的文章做,不需要去到哪個地方發掘。所以我們說,就是發展旅遊促進小城鎮建設的新農村建設。 4、發展旅遊就是抓文化建設 現在都在講,社會文化發展的時候到最後,競爭力強弱是什麼競爭呢?是文化競爭!不是企業,不是經濟,是真正文化的競爭,軟實力的競爭是現在社會最關鍵的。我們國家已經把它提到非常高的高度。那麼,我們獲嘉在整個工業化的進程中,要依託我們豐厚文化的積淀,做好文化,把整個經濟建設、物質文明建設和文化建設統籌做起來。這本身就是在發揮我們的優勢。 所以,我在這裡面講為什麼發展旅遊,給你們提出這樣幾個問題,我們在祖先留的這個中原文化的核心地區,有足夠的理由發展旅遊。 二、現代旅遊發展趨勢是什麼? 如果我們下決心做旅遊,就應該清楚我們面臨的旅遊是什麼樣的發展趨勢。現代旅遊發展趨勢主要表現在: 一是由初級觀光性旅遊向休閑旅遊的轉變。我們獲嘉發展旅遊的條件正好可以與這個趨勢同步。可以大力發展以體驗為主題的休閑旅遊和深度觀光旅遊。 二是旅遊開發由資源導向型向市場導型轉變。過去我們說我們縣沒有什麼資源,不能發展旅遊,從現在的趨勢來看不是了。現在的趨勢是,誰擁有市場,誰就可以在旅遊開發時做到「無中生有」,「弄虛作假」,不需要資源照樣能發展,不需要高級別的資源照樣能發展高水平的旅遊業。深圳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深圳的資源在全國來評價來講,整個城市的資源評價不超過三級(省級),但是它做出了五級(世界級)的旅遊產業。為什麼?就是因為它距市場太近了,它緊靠著最發達的一些城市。它靠創意來發展旅遊。它的發展優勢不再是資源,而是市場。誰靠近市場,誰就有優勢。 三是從單一景區的開發向旅遊的集群發展轉變。過去的旅遊開發是先開發一個景區,然後把它做起來了,其它東西做不做反正都跟著走,完全順其發展。現在已經不是。現在再走當年像2000年雲台山的那個路已經很難了。把一個景區做好,然後一打廣告就轟起來了。現在這樣做已經很難了,尤其像我們這樣的地方。我們現在發展旅遊產業是綜合考慮,要從產業集群的角度把整個景區的要素產業全部集中打造,這樣才能集體形成一種產業經濟,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趨勢,是我們能夠利用的趨勢。 四是市場推廣從賣資源賣產品向賣文化賣服務轉變。當前在我國我省,擁有好的旅遊資源,好的旅遊產品卻賣不出好的價錢,開不出好的市場,這是很普遍的現象。為什麼?就因為這是趨勢,是消費者心理的趨勢,是旅遊者心理的趨勢。現在旅遊賣的就是文化,就是賣服務,文化和服務已成為旅遊產品最重要的部分。
三、發展旅遊我們獲嘉有什麼? 1、我們有文化旅遊資源 我們山水的並不是完全自然的,比如400畝水面、那是人造的湖,我們以後要打造的很多景區景點都是依託人文旅遊資源。獲嘉擁有的文化旅遊資源包括:(1)同盟山、同盟文化。它們是我們的核心資源。(2)400畝的人工湖。符合於休閑產業發展。(3)陳家花園。它是一個社農的項目。要從花木的種植面積,計劃做10萬畝,得有規模。同步進行,發展旅遊促進花木業發展,農業發展。(4)共產主義渠。可利用的土地面積很大,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中間,這是很有價值的。(5)狐狸園。可以按照旅遊的方式來發展。除此之外還有名人故居,還有一些寺廟,還有一些無型的資產,如木版年畫這此都可以成為我們旅遊創新的最重要的資源。 2、我們有客源市場的區位優勢 1小時車程是我們標準的旅遊一級市場。在1小時車程半徑市場區域內,有4個省轄城市,17個縣級城市;2小時車程內,有11個省轄城市,有50多個縣級城市,而且這50多個縣都河南經濟最發達的縣。 3、我們有產業發展的後發優勢。 (1)借大勢。現在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旅遊立省」戰略,是前所未有的發展旅遊的形勢,發展旅遊可獲得政策上的支持。(2)借經驗。前人在發展旅遊上的成功的、失敗的經驗教訓都可以供我們借鑒,使我們不走彎路或少走彎路。(3)借市場。我們可以利用區位優勢,利用其他旅遊地已開發的客源市場,我們可以做過境旅遊,也可以作短程目的地旅遊,這是後發優勢所具有的。(4)借資源。借資金和借人才。現在吸引投資比過去要容易的多,在河南經過近20年旅遊教育的發展和旅遊產業發展實業人才的培養,人才已經積累了一批,包括後備人才,現在河南省包括大專以上的旅遊在校生達2萬多人(十幾年前全部旅遊專業在校生只有1000多人)。
四、發展旅遊我們做什麼? 1、做動力產業。旅遊不是一個簡單的孤立的,在今天來講任何一個產業都不再是孤立的,都具有關聯性。而旅遊它的關聯性非常強。突出的表現在發展旅遊可以直接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這種推動一個是可以介入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換代。像第一產業,旅遊在我們這個縣可以以推動花木種植業快速發展。現在我們3000畝花卉,如果我們發展旅遊了,那麼就給花木業發展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一個動力。同時也為我們特色種植業也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遇發展。水面做好400畝出來的,水產業可以出來。第二產業,現在獲嘉的工業以化工、機械、紡織、造紙、電子為主,其中有三個是重污染行業。如果發展旅遊,就必須注重生態和環保,就促進輕污染、無污染工業項目的引進發展。包括一些直接可以進入的食品工業、旅遊產品生產、旅遊設備製造等項目,都可以發展。第三產業,旅遊是三產的先導產業。上旅遊速度最快,直接可以帶動餐飲、住宿、娛樂、商業、文化等行業的快速發展。 2、做支柱產業。獲嘉旅遊業能否成為獲嘉縣的支柱產業?我認為可以。獲嘉可發展三個板塊旅遊業經濟點,一是景區景點。獲嘉可建成綜合性旅遊景區至少3個,可以做出來的景點8-12個,這樣的規模在3-5年以後收入可以直接達到億元以上。二是旅遊要素產業。獲嘉發展食、住、行、游、購、娛各要素產業上百個,旅遊產業直接收益也會達到上億。三是旅遊商品和設備生產企業。包括旅遊紀念品、土物產品加工、旅遊用品、旅遊設備製造等工業和手工業,應著手發展出來一批。 按照4.5 : 4.5 : 1的比例,3-5年後,獲嘉旅遊業的總收入可達3-4億。按旅遊作為支柱產業所佔GDP的最低比例5%計算,那麼我們只需要旅遊總收入達到3.7億元,就完全有可能達到支柱產業的標准。因此,獲嘉旅遊成為支柱產業是有希望、有條件,有市場優勢的。 3、做創意產業。發展旅遊如何做產品?缺少世界級旅遊資源的地區,同樣能做大旅遊業,靠的就是創意。今天的旅遊就是創意為王。有了創意,平庸的資源也可以做出一個頂級的產品。旅遊就是個創意產業。策劃階段要突出創意,規劃階段依靠創意設計產品,開發建設階段更是離不開創意製造,市場推廣也要靠創意包裝。創意景區、創意服務、創意形象。創意商品。 總之,獲嘉的旅遊不是不能做,也不是簡單的小做,而是真正能夠做大,因為我們有十分有利的旅遊發展新趨勢,我們還有好的資源,有壟斷性的同盟文化這個獨占資源,更有市場優勢、區位優勢。我們一定可以把旅遊業做起來。

⑥ 家鄉縣城正在發展旅遊業 請問有什麼適合創業的項目嗎

目前,DIY創意禮品行業已佔據了大量青少年消費市場,除了觀賞外,創意產品還回被廣泛應用於日答常用品,其消費基礎龐大。可以說創意禮品店將成為國內最賺錢的行業之一,其市場前景極其廣闊,此刻正是投資獲利的好時機。顧客既可以在店內買到新穎的創意產品,也可以根據需求定製喜歡的創意產品。

⑦ 縣做十三五旅遊產業規劃應注意哪些方面問題

旅遊目的地的系統整合,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是市場的吸引核,也是系統的核心要素。圍繞市場需求,形成完整遊憩與接待的要素配置與配套,形成系統的功能構架。目的地系統,需要一個整合發展的過程,並且應該形成可以根據市場變化,進行自動修正,可以持續發展的自組織系統。
1、目的地核心吸引力打造
目的地的形成,需要有獨特的,強大的旅遊吸引力。無論是自然資源、人文資源,還是新的游樂景觀創造,都必需具備對遊客需求的高程度滿足,才可能成為旅遊的目標。
2、遊憩方式設計與項目策劃
旅遊目的地之所以吸引遊客不斷到來,不僅僅因為吸引物本身的獨特性,還必需形成最大程度滿足遊客遊憩需要的具體的觀賞、游樂、體驗方式,即:遊憩方式設計。遊憩方式,落地為具體的項目和游線安排,成為可以實現的目的地內涵。
3、目的地要素配置與配套
旅遊目的地的運作,需要圍繞吸引核及遊憩過程進行要素配置,形成旅遊功能的完整組合,並通過空間結構的安排,形成功能布局。一般而言,按照「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進行配置,又可以按游覽項目與配套服務實施兩個方面進行功能配置,功能配置結合空間結構,形成布局安排。
4、旅遊目的地及旅遊產業的運作戰略
戰略是目的地運作的綱領。目的地戰略是以目的地的合理建設、持續發展、有效營銷為目標,形成目的地的高效率推進;旅遊產業的運作戰略,不局限於目的地系統,還著眼於分行業的整合與發展,對於旅遊產業帶動與富民等效益發揮更加側重。運作戰略的內容,包括目標定位、主題定位、市場定位、重點選擇、路徑選擇、順序選擇以及配套構架。
運作戰略的核心,是發展路徑的選擇。
總體規劃中的發展戰略,往往偏重於定位與市場,對於通過何種途徑實現目標,由於實際操作經驗的限制,都沒有進行深度的挖掘與策劃,這是造成規劃不實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在商業策劃中,最重要的一個工作,就是找到實現目標的現實途徑。對於旅遊產業及旅遊目的地來說,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通過一兩個項目的投資就達到長期目標。我們必需找到一種「動力機制」和「帶動機制」,通過「龍頭突破」、「薄弱突破」、「聯動互動」等等方法,形成整合運作的動力鏈,實現整體目標。

⑧ 荔波縣發展旅遊的市場優勢是什麼

荔波地處黔桂交界處,目前交通四通八達。西有獨山至荔波二級柏油路,至獨山接貴新高等級公路達貴陽,行程僅需4.5小時。東有荔波至環江縣德勝,達柳州的一級公路,行程約需6個小時。北有四級公路經三都達凱里,里程205公里。南有荔波至南丹達南寧公路,里程410公里。小七孔景區距貴州麻尾火車站35公里。西南航空公司支線荔波機場建在縣城東,距縣城僅13公里。機場在「十五」期間建成後,可為荔波的交通和旅遊帶來極大方便,也為荔波的經濟快步發展提供十分優越的環境與條件。
其次,荔波縣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國家級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保護區佔全縣1/6的面積,以獨特的生態環境資源和珍貴的科研價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路」並被載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國家級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和濃郁的民族風情以原始、古樸、神奇、多姿多彩而著稱,主要有四大景區:水春河峽谷景區、樟江田園風光景區、大七孔景區、小七孔景區。整個景區目前已開發57個景點,經專家考證達到世界級的6個,國家級的25個。荔波山水融林、洞、湖、瀑為一體,具有奇、險、靜、幽的特點,是貴州景區特點的高度濃縮。 荔波境內居住著布依、水、苗、瑤等多種民族,獨具魅力、濃郁而又古樸的民族風情,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參觀價值,豐富了旅遊多元化的格局。 荔波縣城內樟江園廣場旁的樟江部落,佔地31.34畝,融吃、住、行、游、購、娛樂、文化體驗和會議需求為一體的綜合體驗式民族文化風情區,其中有夜郎美食街、民族風情酒吧、民族風情茶樓、民族手工藝品區、貴州土特產區、原生態表演廣場。通過樟江部落這個窗口,將布依族、水族、苗族、瑤族的深厚民族文化傳統,藝術化地展現出來。 荔波將會成為貴州南線旅遊的中心焦點。 全縣已開發旅遊景點77處,其中一級景點17處,二級景點25處,三級景點35處。全年接待遊客13萬人次,直接收入646萬元,旅遊綜合收入5120萬元。 荔波縣茂蘭喀斯特地貌風景圖
國家級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縣境內,位於雲貴高原向廣西丘陵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處於桂林—貴陽—昆明的三角旅遊空白區內。風景名勝區喀斯特地貌十分發育,喀斯特形態多種多樣,錐峰尖削而密集,窪地深邃而陡峭,錐峰窪地層層疊疊,呈現出峰巒疊嶂的喀斯特峰叢奇特景觀。 國家級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由小七孔景區、大七孔景區、水春河景區和樟江沿河風光帶組成,面積271.3平方公里。樟江沿河風光帶,全長30公里,一水貫穿水春河峽谷和大七孔、小七孔景區。河面水流平穩,水清如玉,兩岸青山綠樹,農田村落,交織成美麗的田園風光。小七孔景區秀麗奇艷,有「超級盆景」之美譽。響水河68級疊水瀑布群像一條飄動的銀鏈;拉雅瀑布飄灑著清涼的珍珠雨, 沁人心脾;鴛鴦湖碧水湛藍,水上古樹濃蔭繁茂,湖中有山有樹有竹,河道交叉相連,形成水上迷宮,是一個靜謐、美麗的喀斯特地貌上的湖泊;卧龍潭潭水幽深,春來潭水綠如碧玉之景觀令人驚嘆,夏季潭水飛瀉大壩,濤聲震天,瀑布壯觀驚人;天鍾洞深邃莫測,大自然神工造化,洞景千姿百態,儼如夢幻仙境;神秘的漏斗森林中的野豬林,林水交融的水上森林,奇特的龜背山喀斯特森林,在世界上的自然風光中獨具一格。大七孔景區氣勢恢宏,雄奇險峻。妖風洞暗河陰森,傳說使人膽戰心驚,激流躍進洞口,形成層層疊水,景緻邊人;天生橋(又名仙人橋)屹立於河上,橋高雄峻,氣勢非凡。人稱「東方凱旋門」;地峨宮神秘莫測,宮中有河、有瀑、有湖,幽深絕妙,實為貴州高原最大的地下「宮殿」;危岩峭壁的山神峽、橫溪高大的雙溪橋(大七孔橋)終年滾滾噴涌的清水塘,銀浪滔滔,兩岸樹木參天的笑天河,原始森林覆蓋的清澈透底的二層湖,均為世上少見的景緻。水春河峽谷景區,有如一首雋永的敘事詩。兩岸絕壁夾峙,植被豐茂,怪石突兀,水面晶瑩,風光誘人。尤其是有驚無險、無比刺激的漂流,更添異彩,倍受遊人青睞,展示了樟江風景名勝區的廣闊前景。該名勝風景區以喀斯特地貌上樟江水系的水景特色和浩瀚蒼莽的森林景觀為主體,景物景觀動靜和諧、剛柔相濟,蘊含著奇、幽、俊、秀古、野、險、雄的自然美,又有濃郁獨特、多姿多彩的布依、水、苗、瑤民族風情和一批名勝古跡及人文景觀。此外,荔波還擁有極其珍貴的喀斯特森林資源。縣境內東南面建立了國家級荔波茂蘭喀斯特森林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1285公頃,森林覆蓋率87.54%。區內已鑒定出種子植物144科、493屬、1273種;苔蘚植物186種,大型真菌163種;脊椎動物300多種。這些珍稀植物和動物,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茂蘭喀斯特森林是目前我國乃至地球上同緯度地區罕見的中亞熱帶喀斯特森林殘存,它不僅是科學工作者研究喀斯特森林、植被、動物、土壤、水文、氣象、地貌及生態環境等自然科學的寶貴場所,而且也是廣大旅遊者夢寐以求的生態旅遊勝地。近年,已經開辟了生態旅遊。奇特的喀斯特風光勝景吸引了一批批觀光者。 中國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山川秀美,自然風光旖旎而神奇。1987年縣成立了旅遊資源開發小組;1988年省建設廳規劃設計院為荔波樟江風景名勝區作了總體規劃;1990年6月,省政府批准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風景名勝區;1994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公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景區自1990年正式開發建設以來,國內外遊客越來越多,知名度越來越大。近幾年,每年接待的遊客已達20萬人次。許多中外遊客高度贊賞景區風光資源。在國家和省、州、縣的關心和支持下,目前景區建設步伐正在加快,交通狀況已在有改善,旅遊接待初具規模。景區已開辦「小七孔一日游」、樟江風景區「二日游」和「三日游」。由貴陽、柳州前來旅遊的客人,可搭乘貴陽至麻尾旅遊專列或柳州到駟亭的「樟江號」專列。現景區日接待能力可達3000人;遊玩、住宿、購物、娛樂等十分安全、舒適、方便。景區接待能力和服務質量不斷提高,使眾多遊人玩得舒心愉快。同時,荔波開通了有關航空線,更有利於國內外的遊客親近美麗得多荔枝。 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異彩紛呈,風光絕世。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古樸、神奇而神秘。遊人來此一游,真有悅目賞心、超凡脫俗、世外桃源之感。一批批中外遊客均盛贊「荔波風光天下奇」。荔波真誠地歡迎四海賓朋到「綠寶石」——荔波來觀光旅遊!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