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發展存在的威脅
Ⅰ 古鎮想要發展鄉村旅遊有哪些威脅
古鎮被破壞
Ⅱ 瀘州旅遊市場的威脅有哪些
算上春節黃金周,今年已經過清明、「五一」等3個適合集中出遊的法定節假日。然而,瀘州的本土旅行社卻並沒有迎來「火爆」的生意,相反,是一如既往的「冷冷清清」。前不久,瀘州某旅行社還主動到主管部門申報並辦理了「關門」的手續。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從瀘州市外僑旅遊局獲悉,瀘州去年共接待遊客約2400萬人次。可瀘州全市現有18個A級景區,即使是節假日,算得上生意「火爆」的也寥寥無幾。那麼,遊客都去哪兒了?該局相關負責人稱,至少有1500萬人次流向了鄉村旅遊市場。
景區游向左
鄉村游往右
900萬遊客
「喂不飽」本土旅行社
從去年的年度統計數據來看,到瀘州旅遊的遊客總量還是較大的,約2400萬人次,但真正進入A級景區旅遊的遊客並不多,不到900萬人次。
「我們的團隊游價格是一降再降,但今年的生意一直都不好,主動前來報名跟團的散客數量也在明顯下降。」瀘州市聯運旅行社相關負責人稱,無論是清明還是「五一」,該旅行社都只有部分散客出遊,且大多選擇的是短線旅遊,生意已大不如前些年。
瀘州市春秋旅行社相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今年「五一」小長假,他們的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團隊游數量幾乎為零。華西城市讀本記者調查發現,為迎接即將到來的「5·19」中國旅遊日和端午節小長假,瀘州不少旅行社雖然已開始籌備各種各樣的活動,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都普遍不高。
「如今,《旅遊法》對我們的約束比較嚴格,政府部門也在規范整頓旅行社市場,這對於市場本來就不是特別成熟的瀘州來說,生意是越來越難做了。」長期在瀘州從事帶團旅遊工作的鄭先生坦言,瀘州本土旅行社今年的經營業績都在下滑,大多數都「吃不飽」,不少優秀的導游也紛紛跳槽。
1500萬遊客
各地農家樂常常爆滿
瀘州市外僑旅遊局規劃科負責人李中華分析稱,隨著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瀘州旅遊市場確實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尷尬。記者根據官方數據測算發現,瀘州去年接待的2400萬人次遊客中,流向鄉村旅遊市場的遊客數量達到了60%以上,約1500萬人次。
瀘州市江陽區華陽街道的西岸村,最近兩年來名聲鵲起,這里的現代農業科技園,是瀘州僅有的3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之一。今年以來,無論是周末還是法定節假日,當地的農家樂幾乎都是爆滿,靠旅遊走上致富路的新型農民,腰包也漸漸鼓了起來。像西岸村一樣,瀘州的32個鄉村旅遊示範鄉鎮村,以及45家星級農家樂(含星級鄉村酒店),生意也越來越火爆。
與鄉村旅遊點的火爆場面相比,瀘州市內的各大A級景區卻格外冷清。今年清明和「五一」小長假,除了納溪區的天仙硐風景區外,黃荊老林風景區、太平古鎮旅遊區、張壩桂圓林風景區和瀘州老窖景區等4家4A級景區,接待遊客的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幅都不是特別明顯。「五一」專程來瀘州自駕游的宜賓市民周先生曾這樣調侃:「瀘州的絕大多數景區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清凈。」
症結之問
優質旅遊資源亟待整合利用
「我去瀘州堯壩古鎮,看見街上的茶館里有一個老漢,頭上包著白帕子,嘴裡叼著旱煙,給人的感覺好像回到了一百年以前,而這種現象在堯壩到處都是。」今年春節,成都遊客烏泰能到瀘州旅遊,平時只能在電影里、電視劇里看到的情景出現在眼前,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中華告訴記者,我國的B類旅遊資源總數為150個,而瀘州就有121個之多,其中包含了8大主類和30個亞類。不過,如此多的旅遊資源,已開發利用的大多是各自為政,且開發利用的水平也不夠高,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李中華介紹,截至目前,瀘州的
A 級景區有 18個,其中的 4A 級景區有
5個,3A級景區有5個,2A級景區有8個。「瀘州雖然有5個4A級景區,但與川南其他城市相比,這些景區依然存在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旅遊產品開發不夠深入等問題。」李中華說,對瀘州的優質旅遊資源進行整合利用,並提高整個旅遊產業的發展水平,是瀘州實現旅遊產業突破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截至目前,瀘州還沒有形成一套成熟的一日游、二日游或三日游的精品旅遊線路,這在客觀上制約了旅遊市場的繁榮。」瀘州市外僑旅遊局市場促進科工作人員稱。
鄉村旅遊的比較優勢更明顯
3月,放眼望去,金龍鄉金壩園區金燦燦的油菜花讓人迷醉;4月,曹壩的梨花勝雪,引人嚮往;5月一到,金龍提子又開始逗得大家口水直流了。近年來,為了實現跨越發展,瀘州市龍馬潭區金龍鄉大力發展本土特色鄉村生態旅遊產業,把短板變成了優勢。
「與傳統的觀光型旅遊產品相比,鄉村旅遊更具比較優勢,它的廉價優勢和休閑度假功能更容易凸顯出來。」李中華認為,如今的遊客對旅遊產品的品質要求更加多樣化,注重追求廉價和休閑度假體驗,將是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因為隨著生活水平和城市現代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遊客更容易在鄉村旅遊市場中找到自己的需求。
2008年到瀘州考察時,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著名旅遊經濟和管理專家魏小安提出了一個觀點:特色是旅遊之魂,文化是旅遊之基,環境是旅遊之根,質量是旅遊之本。「如果把鄉村旅遊比喻成村姑,那麼傳統的景區旅遊就是城裡的美眉。」李中華笑著說,無論是鄉村旅遊還是傳統的景區旅遊產品打造,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品質。
「瀘州在景區打造方面,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同質化嚴重,特色不足,因此在市場競爭中不具備比較優勢。」李中華說,到瀘州旅遊的遊客,之所以有60%以上會流向鄉村旅遊市場,這是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因此,只有走差異化發展的道路,瀘州的景區旅遊才不會被市場拋棄。
破題之策
政府發文鼓勵拓展市外客源
今年5月5日,瀘州市政府下發《關於加快旅遊產業突破發展的扶持獎勵辦法的通知》,決定從今年起,由財政劃撥3000萬元專項資金扶持瀘州旅遊產業發展。其中,對組織瀘州市外遊客來瀘旅遊10人以上團隊的旅行社,政府將一次性給予旅行社
30 元/人的獎勵。
該政策的出台,雖然提升了瀘州旅行社的發展信心,但也引來不少爭議。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確實可以鼓勵旅行社到市外拓展客源,從而刺激瀘州本土的旅遊市場消費,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瀘州遊客總量不足的問題。
昨日,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從瀘州市外僑旅遊局獲悉,目前,瀘州正在著手設計相關的方案,編制完善瀘州市內的精品旅遊線路體系。這項工作完成後,將通過優質旅遊資源的整合,幫助旅行社吸引更多的市內外遊客進入瀘州旅遊市場。
與此同時,瀘州還在提升景區品質上展開系列工作:通過招商引資吸引民間資本開發旅遊資源,逐漸放開市場激發活力,鼓勵景區打造精品產品和創新產品形式,探索旅遊投資和城市化發展、景區建設、房地產聯動等等。隨著瀘州旅遊產業發展步伐的加快,一幅全域旅遊的藍圖正在徐徐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