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文化旅遊的目標客戶

文化旅遊的目標客戶

發布時間: 2020-12-23 21:40:30

⑴ 民族文化旅遊規劃設計的項目案例有嗎民族文化旅遊規劃設計要注意哪些

民族文化旅遊規劃設計的項目案例有嗎?民族文化旅遊規劃設計要注意哪些?北京綠維創景規劃設計院做過一些關於民族文化旅遊規劃設計的項目案例,下面僅以丈地民族餐飲村為例,對民族文化旅遊規劃設計的一些知識進行實踐說明。民族文化旅遊規劃設計案例:丈地民族餐飲村
主題定位:
丈地民族餐飲村--突出民族餐飲和民族風情

目標定位:
打造成為集伊斯蘭風情為民族特色旅遊村落。

開發思路:
許昌縣丈地村位於許昌市城鄉一體化推進區,緊鄰 107 國道,地理位置優越,有較強的工農業基礎。該村先後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中州文化村」等稱號。
旅遊村開發是以回族風情為特色的穆斯林風情,可建伊斯蘭民居、廣場、雕塑、娛樂場所等,遊客到此,可觀賞到富有特色的伊斯蘭建築特色,欣賞阿拉伯歌舞,品嘗回族小吃,體驗回族生活等。
丈地作為民族村落,充分挖掘本地餐飲特色及伊斯蘭民族風情。因此其村莊民居要按產業+文化復合型民居進行改造,突出餐飲特色和民族文化。以丈地村為依託,以聞名遐邇的「丈地羊肉湯」飲食品牌為號召和主體,遷移丈地農貿市場,並在村北修建伊斯蘭風情園和丈地餐飲城,展示中原伊斯蘭文化風情,拓展「丈地羊肉湯」飲食品牌,建設民族食街;並依託丈地村伊斯蘭民族風情與伊斯蘭民族文化,建設民族風情園、設立伊斯蘭文化中心等,開展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遊規劃設計項目。

民族文化旅遊規劃設計重點項目:
★ 餐飲一條街
沿村建設一條薈萃所有伊斯蘭及本地特色小吃的長廊,長廊內容包括小吃街、茶肆、酒肆。
★ 土特產品一條街
土特產一條街,統一規劃沿街門店,統一招牌,嚴禁佔道經營,方便遊客購物、飲食和住宿。
★ 民族風情園
以展示特有的民俗風情與伊斯蘭文化為特色,將伊斯蘭的宗教文化與生活習慣在風情園里通過體驗式的活動進行展示,在風情園的建設上要體現出特有的民族特色。依託丈地村伊斯蘭民族風情與伊斯蘭民族文化,建設民族風情園,遊客到此,可觀賞到富有特色的伊斯蘭建築特色,欣賞阿拉伯歌舞,品嘗伊斯蘭民族小吃,體驗伊斯蘭民族生活等。開展伊斯蘭傳統的叼羊場、賽馬場、開展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賽馬、叼羊等風情旅遊項目。
★ 團結大樂園
以團結協作為主題的小型游樂園,開展強調團結協作才可勝出的比賽活動,讓遊客參與活動。
★ 伊斯蘭文化中心
展示特有的中原伊斯蘭文化與習俗,收集當地伊斯蘭符號的歷史紀念物,成為展示本土文化與特色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心。
同時開展民族養生保健、民族體育、民族節慶等特色深度旅遊項目。
★ 伊斯蘭風情演藝街
建一大型演藝廣場,成立文化演出公司或文化演出隊,進行回族歌舞及地方歌舞曲藝的表演,遊客亦可參與表演。通過清真建築、伊斯蘭服飾文化、伊斯蘭歌舞表演,向遊客全面的展示伊斯蘭文化的豐富多彩。

⑵ 關於旅遊區規劃亂像… 大家有沒有聽說過辰山綠谷項目一會說50億,一會說75億,說了幾年了,開

近日,安化縣人民政府與常德市佛教協會簽訂了「辰山綠谷」項目旅遊開發合同。
安化縣享有「世界黑茶之都」、「中國最美小城」、「中國最佳養生休閑度假勝地」、「中國最具價值文化遺產旅遊目的地」、「湖南省旅遊強縣」等稱譽。辰山一帶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佛教文化底蘊深厚,現有白雲寺、神女祠、白雲峰寺、舍利塔、梯田、茶園、古民居、古廊橋、古碑等遺存遺址200多處。為加快推進辰山生態資源與佛教文化、茶文化、梅山文化的融合,安化縣委、縣政府決定將辰山打造成集禪茶體驗、養生度假、生態觀光、山地運動、品質居住、影視文化、梅山特色地域文化等於一體世界知名、全國矚目的4A級以上旅遊景區。為此,安化縣委、安化縣人民政府主動上門邀請湖南省常德市佛教協會開發「辰山綠谷」項目,並最終達成項目旅遊開發協議。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50億元,開發期16年,開發面積79平方公里,分步完成佛禪體驗、新型城鎮、品尚運動、康體養生、生態文化五大功能景區建設。第一期工程建設時間為3年,投資額為5億元,建設目標是建成具備朝聖、禪茶、養生、康療、體驗等功能的辰山佛禪體驗區。 「辰山綠谷」旅遊開發項目是安化縣引進的最大旅遊項目。項目建成後,有望成為湖南省內又一嶄新旅遊品牌,並為貧困山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綠色崛起、富民強縣目標產生良好的示範作用。

⑶ 深圳大學文化旅遊系好嗎

培養目標:旅遊文化系旨在培養系統掌握旅遊及會展知識和服務技能,英語交際能回力強,能熟練答使用計算機並了解電子商務,具備良好的中西文化素養,有較強的策劃能力、溝通能力和組織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該系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好的創新意識、開拓精神和組織能力,能勝任各級旅遊和會展管理部門,景區和旅行社等相關行業的工作並迅速成長為深圳旅遊業和會展業的中堅力量。
主要課程:旅遊學概論、旅遊地理學、中國旅遊史、旅遊文化、英美文化、英語語音語調、英語聽力、旅遊業英語、英語口語、演講與口才、旅遊信息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旅遊資源開發與管理、旅遊電子商務、會展策劃與管理、旅遊熱點與策劃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軍事訓練、見習、專業實習、社會實踐(讀書報告與假期見聞)、畢業論文。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⑷ 什麼叫旅遊產業規劃

首先要明白什麼叫旅遊產業

旅遊產業包括:旅遊城市建設、旅遊交通運輸業、旅遊通訊和信息業、旅遊住宿業、 旅行社業、旅遊農業、旅遊工業、旅遊商貿及餐飲業、旅遊文化業等。

旅遊產業規劃可以理解為:
旅遊產業規劃是根據旅遊業的歷史、現狀和市場要素的變化所制訂的目標體系,以及為實現目標體系,在特定的發展條件下,對旅遊產業發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成都潤之旅遊景區策劃有限公司
網站的博文上專門有這方面的研究,你感興趣可以去看一下

成都潤之旅遊策劃有限公司積十餘年旅遊策劃創作實踐經驗,自1999年涉足旅遊品牌策劃設計以來,始終高揚文化旅遊策劃的大旗,伴隨著貴州萬峰林景區從創建到4A的發展歷程,沐文化雨露,潤自然靈性,日浸夜漬,漸成風格。

2007年頂風冒雪,南下廣西,以瑞豐為名創建公司,在廣西全境進行旅遊文化傳播,2008年創建重慶川海文化,踞城市核心解放碑商圈,積極拓展大西南旅遊市場,以文化為魂,融於自然與城市風物,創新思維,深入淺出,不拘一格,高屋建翎,開合裨益,創作作品《重慶兩江四岸旅遊形象策劃》、《重慶朝天門區域創意設計》、《重慶山城風貌旅遊區策劃設計》、《重慶人民公園主題文化公園規劃設計》等策劃方案,文化厚重,自成風格。

2011年深秋,正值滿山紅葉之時,潤之落戶蓉城。

參考資料:
《旅遊產業規劃指南》
旅遊發展規劃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3月29日) ——國家旅遊局

⑸ 鄂西北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的目標和措施是什麼

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戰略決策,將投資1664億元,著力打造「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激活鄂西地區生態、文化、民俗等資源優勢,破解交通、通訊、體制、機制等瓶頸障礙,使其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目的地,以推進鄂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湖北東西部相對均衡發展。這也是湖北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包括位於湖北西部的襄樊、荊州、宜昌、十堰、荊門、隨州、恩施、神農架等8個市州(區),其人口總量、版圖面積分別佔全省50%和70%,是全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最大的水電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農產品基地和製造業基地。 鄂西地區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據統計,鄂西地區擁有2個世界文化遺產、9個國家自然保護區、35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4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及3個國家級地質公園。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及旅遊景區等佔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具有生態、歷史文化、工程建設奇觀、地域民俗、區位等五大資源優勢:森林面積佔全省54%,神農架是全球中緯度地區唯一保存最為完好的原始森林;集中了楚文化、三國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體系中的4大文化;擁有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以土苗少數民族風情和武當山地區民間故事為代表的民俗文化;承東啟西,連南接北,是入川陝湘渝的重要通道,與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川西等風景名勝旅遊區道路相連。而另一方面,鄂西地區又聚老、少、山、窮、庫區為一體,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其貧困縣佔全省67%,貧困人口佔全省70%。 鄂西8個市州(區)能否克服各種困難,發揮比較優勢,實現快速發展,對湖北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成為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十分重要,尤其是對當前湖北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確保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至關重要。 目前鄂西地區旅遊發展總體水平不高,資源優勢發揮有限。從省內來看,鄂西雖佔有全省60%以上的旅遊資源,但接待遊客總人數和旅遊總收入佔全省比重偏低,2007兩項指標分別佔全省43%和36%。 從全國來看,鄂西旅遊業與發達地區及周邊地區也有很大差距。以景區來比較,2007年,武當山接待遊客僅102萬人次,與世界文化遺產、國家4A級風景區的地位極不相稱,大大低於同類景區:峨眉山256.8萬人次、樂山大佛276.7萬人次、少林寺突破400萬人次;神農架接待遊客約90萬人次,而同為生態旅遊景區的四川九寨溝為252人次、湖南張家界各景點為1780人次;三峽大壩接待遊客125萬人次,而同為水利工程樞紐的都江堰為219.6萬人次。
構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需要破解五大瓶頸因素:
一是交通瓶頸制約嚴重。鄂西的旅遊資源大多分布在「老、少、窮、庫」等山區,交通、通訊、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公共服務設體系不健全,導致旅遊目的地尚未真正形成,過境游、接待游、出差游等現象突出。 景區公路等級低。鄂西地區到核心景區的高等級公路少,不少景區景點之間是「斷頭路」「回頭路」,路況較差。武當山-神農架-宜昌之間距離不足400公里,由於道路等級較低,通達時間達8小時以上,導致景區分立、市場分割,三地旅遊資源難以集成規模效應。據對神農架、武當山兩地遊客行程調查統計,80%遊客因交通不夠快捷,游完一個景區就原路返回。 連接省外的快捷通道不暢。如宜昌、恩施與重慶、張家界和湘西等地區之間缺少快速通道對接,鄰省國際級風景區的客源因交通障礙難以流入鄂西。鄂西地區雖有機場,但缺乏起降大型客機的條件,不僅無直飛國際航班,飛國內各省會城市、旅遊城市的航班也少,區域外遊客進出難仍比較嚴重,一些高端遊客望而卻步。
二是配套設施建設滯後。鄂西地區大部分是山區,一直以來各地對旅遊的財政投入非常有限,許多景區的通訊、市政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落後,食、住、娛、行、購、游的配套水平較低。眾多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建設更是落後,可進入性很差。
三是資源開發水平不高。鄂西旅遊資源豐富,但旅遊業規模不大,吸引遊客較少,而且遊客的消費度低。去年鄂西80%的遊客是「一日游」,遊客平均消費500元,消費額僅達全國平均水平的70%。 旅遊資源整合不夠,存在行業分割、地方分割問題,缺乏統一規劃和有效合作,各自為政、分散經營,旅遊市場無序競爭嚴重,有的地方甚至出現惡性競爭;各地仍習慣於孤立地發展旅遊,旅遊業與其他產業缺乏有效銜接,大旅遊產業體系尚未建立;資源深度開發不夠,還停留在簡單的觀光旅遊和淺層次休閑度假功能上,對文化內涵和地域文化價值的挖掘與創新不夠,有特色的旅遊產品少,附加值低。如武當山道教文化旅遊缺乏深度開發和包裝,遊客尚停留在看山、看廟的觀光游層面,無法滿足遊客體驗道教文化的深層次需求,仍未形成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品牌和產品。對旅遊資源的保護也不夠。如,清江闖灘曾是國內品質最高的水上漂流項目,恩施過去有很多瀑布、峽谷和溶洞景觀,都因為開發水電站而不復存在。
四是市場運作能力較低。一方面,缺乏高水平的市場化包裝和營銷。各地在對外宣傳和旅遊策劃上往往各自為政、手段落後,旅遊知名度較低。多年來,鄂西旅遊業依舊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和「等客上門」的粗放型經營階段。另一方面,缺乏規模大、實力強的旅遊業市場主體。目前湖北大型旅遊企業不多,省內尚無一家本土上市旅遊企業。由於旅遊開發項目普遍投入小、運作能力低,一些景區因自身無力開發,又找不到有實力的開發企業,只好允許小業主、小商人低水平開發,或出讓土地給某些部門、單位建招待所。
五是存在體制、機制性障礙。一些景點、景區管理體制不順。旅遊部門和文化、環保、建設、林業、國土等許多部門職能存在交叉,同一個景點多頭管理;跨區域景區往往因行政障礙影響資源整合、協同發展。如,大洪山地跨荊門、隨州三個縣市區,旅遊發展規劃由誰牽頭至今難以確定。同屬神農架林區的不同景點,由於條塊分割的景點管理體制,分屬於不同部門各自發展,協調管理難度非常大。 投入、經營機制也不夠靈活。大部分地區在旅遊開發投入機制上仍是政府主導型模式,市場化、產業化、組織化程度不高,吸引社會資本能力不強,投入能力不足。有的景點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產權不清,不利於市場化運作;有的景區思想不夠解放,缺乏資源整合、市場合作理念,開發經營方式單一,直接影響旅遊產業的發展活力。
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社會系統工程。湖北省委、省政府近期已明確發展目標:要通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力爭用五至十年的時間,改變鄂西地區的現狀,使其成為集生態觀光、民俗體驗、康體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圈、生態文明圈、科學發展圈,並以此促進這一區域乃至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009年,湖北省在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開工建設十堰至宜昌鐵路工程、神農架機場、武當山旅遊擴復建工程、清江畫廊整體開發項目、神農架生態保護與利用景觀建設工程等12個重點工程,總投資1222億元[1]。

⑹ 中國旅遊地理區劃及各區的主要特徵

中國旅遊地理區劃不同學者有著不同規劃一下為具體舉例介紹:

1、華北—華夏文化—古都古跡名勝旅遊區

華北區位於我國黃河中下游,居於我國北部中樞地區,范圍包括北京、天津兩直轄市和陝西、山西、河北、河南、山東五省。華北是我國古文化的發祥地,以北京和西安等古都為代表,是我國人文旅遊資源種類最多,數量最豐富,分布最集中,質量最高的旅遊區;

歷史文化遺跡與名山海景渾然一體,也是我國以人文景觀為主並具備多種旅遊資源的旅遊大區,該去平原廣闊,交通發達,城市眾多,首都所在,區位優勢突出,是我國旅遊業發展的核心區域,是全國最具實力的旅遊區。

華北旅遊區地貌類型比較全,主要由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冀北山地、山東半島組成。華北區基本上都屬暖溫帶半濕潤、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熱資源充足。冬季漫長而乾燥、寒冷。大部分江河封凍; 降水集中在夏季雨熱同季, 陝西南部漢中盆地和河南南部屬亞熱帶;春季乾旱多風沙,秋季則是旅遊的最佳季節。

華北區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這一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 她孕育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 也使得處於黃河之濱的華北地區成為我國古代華夏文化的發祥地。

2、華中—荊楚文化—湖山峽谷旅遊區

華中區位於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包括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是全國唯一既不靠海又無陸地國境線的旅遊區。區內河湖勝景眾多,名山峽谷特色鮮明,文化古跡豐富多彩,自然保護區原始獨特,大型水利工程舉世聞名,是我國旅遊資源開發的主要地區,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

本區內山地分布較廣多為區內河流的分水嶺,形成較多大型河谷盆地。主要地貌單元有鄂西山地、兩湖平原、鄂北山地等。本區地處中國中南部,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且各時氣候特徵明顯。冬季較溫暖且少雨,夏季全區炎熱而降水集中,春季溫暖且氣候多變,秋季天高氣爽。

荊楚文化因楚國和楚人而得名,是周代至春秋時期在江漢流域興起的一種地域文化,湖北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也是古代楚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荊楚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經濟文化開發價值。

3、華東—吳越文化—江南山水園林旅遊區

華東區地處中國的中東部,包括上海、江蘇、浙江二省一市,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面積公約35萬平方公里,是一個人多地少,城鎮密集,文化、技術發達,經濟實力雄厚的地區。全區旅遊資源豐富,基礎條件優越,組合優勢顯著,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

本區地勢西高東低,低山丘陵與平原相間分布,有著名的長江三角洲平原。雖地勢平坦但微地貌起伏,零星散布著島狀殘丘。本區屬於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冬溫夏熱、降水沛均勻。冬夏季風明顯交替,四季分明。冬季在猛烈寒潮的侵襲下最低氣溫可降至零下。

華東區為古吳越兩國爭雄之地。吳文化、越文化都起源於長三角地區,隨著歷史的演變,吳越文化所蘊涵的內容和精粹,不斷豐富和促進長三角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自三國吳大帝孫權定都建業,南北朝長期劃江而治,沿江的建業、京口等市鎮曾盛極一時。隋時修築的京杭大運河極大地刺激了長江下游的發展,促進了揚州、常州等城市的極大發展。自唐至清,揚州在江南乃至全國長期處於領先地位。

4、華南—嶺南文化—亞熱帶、熱帶山水景觀旅遊區

華南旅遊區位於中國東南部,包括廣東省、福建省、和海南省。本區面臨東海、南海,海岸線曲折漫長,方便的海上交通為發展外向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所以本區成為中國經濟率先崛起的地方。

本區地貌主要包括右江谷地、西江谷地、珠江三角洲、粵東沿海以及閩南沿海及其附近的島嶼。區內地表侵蝕切割強烈,丘陵廣布。在長期高溫多雨的氣候條件下,丘陵台地上發育有深厚的紅色風化殼。另外,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廣東北部和福建武夷山地區。

華南地處中國東南沿海,以亞熱帶熱帶氣候為主,多海岸海島,四季溫暖高溫,一派南國風光。嶺南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其有三大主要來源。

一是固有的本土珠江流域文化。珠江流域和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二是南遷的中原文化,由於本區開發較晚,之前常為流放之所,因此本區深受中原文化影響。三是舶來的域外文化,嶺南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甚至是唯一通商大港,從而讓外來文化給嶺南文化注入新活力。

5、東北—關東文化—林海雪原、火山景觀旅遊區

東北區位於我國東北部,是我國緯度最高的旅遊區。范圍包括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地處山海關以東的去取故稱「關東」。

廣闊的森林,夏糧冬雪的氣候,以及濱海風光、山川湖泊、火山奇景、特有動物、極光與極晝夜現象等,構成了以北國風光為特色的自然旅遊資源;清代前期滿族文化遺存為代表的歷史文物及以滿族、朝鮮族、鄂倫春族、赫哲族等為代表的少數民族風情,則構成了本區別具風採的人文旅遊資源。

本區是東亞夏季季風影響的北部邊緣地帶,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特徵十分明顯。冬季漫長嚴寒,北部冬季長達7~8個月,南部長達5~6個月,大地封凍積雪不化,呈現一派北國風光。

遼闊的東北大地山環水繞,沃野千里,成半環狀的三個帶最外的一環是黑龍江、烏蘇里江等構成的河穀穀底, 其內緊接著高度不大的山地,西以大興安嶺為主幹, 東與伊勒呼里山、小興安嶺山地想姐,東有張廣才嶺、長白山地等。山河水環抱著松嫩平原和低濕的三江平原,構成東北平原。

關東文化是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外國文化三元文化基因的融合,其內涵豐富並不斷發展和傳承。 土著文化發展歷史最長,區域特色最濃的也是土著文化,其文化精神實質是粗獷、豪放和剛健的文化心態;

中原文化是隨著土著文化入主中原和中原人大量流入而形成的,並成為本區文化的主體;外國文化是因近代帝國主義的入侵和外國移民的流入而形成的,雖然時間不長,但在城市建設、宗教、經濟、生活等方面卻也有著廣泛的影響。

6、西南—民族風情—奇山秀水、高山峽谷旅遊區

西南區位於我國西南部、青藏高原的東側,包括重慶、四川、雲南、貴州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內岩溶景觀發育典型,分布廣泛;熱帶亞熱帶高山高原及峽谷風光獨特,動植物資源極為豐富;少數民族眾多,民族風情濃郁;旅遊資源豐富多彩,特色突出,是我國旅遊業發展較重要的一個區域。

隨著交通條件的進一步改善,該區憑借沿海沿邊的區位優勢和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旅遊業必將進一步騰飛。本區包括廣西盆地、貴州高原、雲南高原、橫斷山脈大部等,其中貴州高原大部、雲南東部在地質史上都是海洋環境,碳酸鹽類沉積發育,石灰岩分布廣泛,本區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

本區大部分位於亞熱帶,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雲南南部為熱帶季風氣候、四川西部為高原氣候區。雲貴高原上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宜人。

西南地區因為位於我國西南邊陲,交通閉塞,外來勢力的影響較小,加之我國政府積極推行少數民族政策,注意民族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使該區域少數民族的特色得以保存、發展,成為我國民族多樣性最為點香的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區之一。

7、西北—絲路文化—乾旱荒漠、綠洲旅遊區

西北區位於我國西北部,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該區位於歐亞大陸中部,深居內陸,距海遙遠,面積廣大,資源豐富,屬內陸型旅遊區,是我國與中亞等國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

本區地貌的特點是高山夾大型盆地,盆地內戈壁流沙千里。如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夾准噶爾盆地;天山與昆侖山、阿爾金山環抱著塔里木盆地。本區主要為荒漠環境,沙漠和戈壁分布面積甚廣,特殊的環境早就了別具一格的自然景觀。

本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差較大,日差較大尤為顯著,所以荒漠內部的夏季有「早著棉、 午穿紗, 懷抱火爐吃西瓜」一說。區內的吐魯番盆地因地理環境特殊,氣候炎熱異常,素有「火洲」之稱。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時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為起點,經西北地區的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歐的商業要道,也是一條東西各國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大路,並以溝通當時國際貿易最為突出。

8、內蒙—蒙文化—塞外草原風光旅遊區

內蒙區范圍為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從東到西直線距離2400多里,南北跨距1700 多公里。 地處中國北部邊疆,北鄰蒙古、俄羅斯。是我國跨經度最多的省,區面積約118.3萬平方公里。

本區地貌以高原為主,內蒙古高原坦盪開闊,微波起伏,在低緩丘陵陵間,分布有寬淺的碟形窪地。高原南部有東西走向的陰山山脈,中段就是著名的大青山。大青山北坡平緩,南坡陡峭,是典型的斷層崖,由斷層陷落經黃河沖積而成為著名的河套平原,灌溉渠道交錯,綠樹成蔭,阡陌縱橫,美麗富饒,素有「塞外江南」美稱。

內蒙古屬典型的中溫帶半乾旱氣候,冬季漫長而寒冷,冬春季多風大,夏季溫暖而短暫。內蒙古自治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區。有蒙古、漢、滿、回、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10 多個民族組成,具有以蒙古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文化。古老的蒙古族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

比如過的是游牧生活,住的是方便拆卸的蒙古包等等。蒙古族在吃的方面也與漢族有很多不同的地方,愛吃炒米、奶茶、手扒肉。

9、青藏—藏文化—高原寒旱草原、冰雪旅遊區

青藏區位於我國西南部的青藏高原,號稱「世界屋脊」,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區兩省區。高原上獨特的冰雪世界、高寒草原、湖泊熱泉,以及高原、高山峽谷與原始森林等構成了本區奇異誘人的自然旅遊資源,而具有原始色彩的藏族風情、宗教文化與禮制建築又構成本區神秘誘人的人文旅遊資源。

本區在登高探險、科學考察、民族風情旅遊開發上獨具優勢,是一個極富魅力、發展前景廣闊的待開發和正在開發中的旅遊區。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與南極、北極並稱為「地球三極」。

這里不僅是世界上最高、最年輕的高原,而且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一片山的海洋。在這塊高海拔的地方,雪嶺橫空,大河奔涌,藍湖靜謐,令人心醉神迷。

青藏高原最鮮明的氣候特點為「高寒乾旱」 。由於地勢較高,使得其氣溫比同緯度偏低,高原空氣稀薄,氣壓低,含氧量少;太陽輻射強,日照時間長;日溫差大;全年分為明顯的乾季和雨季;乾季風大,陽關充足、太陽輻射強。

強烈的太陽直接輻射使青藏地區地表和近地面空氣白晝強烈增溫,但夜間冷卻迅速,一年內有較長時間出現政府溫度的交替變化。

10、港澳台—中西文化—海島、海灣現代風貌旅遊區

本區位於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包括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其中香港和澳門分別位於廣東省珠江口東西兩側,而台灣則與福建省隔海相望。香港的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約佔3/4,中間的大霧山脈主峰海拔957米是香港地區的最高峰,平原只佔1/4,耕地及池塘佔9.2%,荒山瘦瘠地佔 74.8%。

澳門半島原為小丘陵地帶,平地多為填海而成,占現島面積的一半以上。台灣多山佔全島面積2/3,山脈集中分布在中東部,自東向西有台東、中央、玉山、阿里山等諸列平行山脈。主峰玉山海拔3997米,是我國東部地區最高峰。香港、澳門同屬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夏季炎熱潮濕,冬季微冷乾燥,春秋短兩季不明顯。

台灣中部被北回歸線橫穿,全島屬於亞熱帶—熱帶海洋性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多風。香港、澳門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 其文化是一種以中華文化為主, 兼容英國、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榮文化——中西文化。

香港、澳門現存有不少中西合璧的文物古跡,建築物大都具有「以中為主,英葡結合」的特色。台灣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除島上的當地居民外,大部分居民皆來自中國大陸,尤以福建為多。

⑺ 紅色旅遊的目的和意義

紅色旅遊主要是以學習中國革命史為目的,以旅遊為手段,學習和旅遊互為表裡。但是,這種學習不宜搞成灌輸式的「現場報告會」,而應營造出自我啟發的教育氛圍,達到「游中學、學中游」,寓教於游、潤心無聲的境界。

意義:

1、有利於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愛國主義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進和創新。

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寓思想道德教育於參觀游覽之中,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通過旅遊傳輸給廣大人民群眾,有利於傳播先進文化、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從而更加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

2、有利於保護和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遺產。黨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對重要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扶持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文化發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

拓展資料

紅色旅遊是在2004年年底時正式提出的、以中國共產黨相關的歷史紀念地為資源的旅遊;是指以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以後的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吸引物,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實現學習革命精神,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旅遊活動。

紅色旅遊是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主題旅遊形式。其打造的紅色旅遊線路和經典景區,既可以觀光賞景,也可以了解革命歷史,增長革命斗爭知識,學習革命斗爭精神,培育新的時代精神,並使之成為一種文化。

⑻ 旅遊形象的構成

⒈旅遊形象確立的影響因素
馬勇,李璽認為旅遊地主題形象是有其歷史形象,現實形象和發展形象構成,影響因素眾多(見圖9.1).
結合CI理念,旅遊地形象的影響因素可歸結為以下四類:
第一,旅遊吸引物:旅遊資源等級及其組合成的產品,是遊客最核心的需求與感知對象.
第二,地脈與文脈:旅遊形象的理念基礎和核心,是旅遊地地方性的集中表徵.
第三,旅遊者的旅遊偏好:依目標市場選擇定位旅遊形象
第四,旅遊目的地各類主體的行為:包括旅遊目的地政府,旅遊企業及其員工,居民等主體的行為對遊客所造成的影響與感受印象.
歷史形象
現實形象
發展形象
區 域 主 題 旅 游 形 象
政治:歷史人物,歷史事件
經濟:歷史上的成就與地位
文化:歷史人物,文化古跡
政治: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經濟:歷史上的成就與地位
文化:歷史人物,文化古跡,歷史知名度
資源基礎: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
環境:經濟實力,投資環境
經濟環境:綜合發展,工業,農業,流通
文化底蘊:文化傳統,人文底蘊
技術環境:人力資源,科技環境
區位條件:地理位置,旅遊市場區位
管理水平:政府管理素質與制度
傳媒形象:對外交往,對外信息溝通
地區文化:文化宣傳,文體事業建設
戰略思想:依據,口號
戰略目標:經濟目標,社會目標
戰略重點:旅遊相關產業的位次
戰略步驟:階段劃分,階段目標
戰略布局:旅遊產業地帶,服務體系
基礎設施:旅遊相關產業基礎設施
教育科技:科技潛力,人才籌備
政治社會:民主與法制
資源環境:自然資源,環境保護
待發掘
已發掘
內在實力
外顯活力
發展戰略
發展潛力
組類指標層
基礎指標層
子指標層
次指標層
總指標層
圖9.1 區域旅遊形象的構成體系 (據馬勇,李璽)
⒉旅遊形象的內容組成
區域旅遊形象涉及的內容繁多,從CI理論角度而言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旅遊地的理念識別系統,是指一個旅遊地獨特的文化個性,精神內涵,發展目標,口號,價值觀,倫理道德水平等,是旅遊地DI設計的靈魂和核心.
第二,旅遊地的行為識別系統,是旅遊地理念識別的具體化,主要表現為旅遊地的政府行為,民眾行為和企業行為.
第三,視覺識別系統,是最直觀有形的形象識別系統,包括旅遊地的建築造型,公共標志牌,交通工具,員工制服,標准字體,標准色,象徵圖案及宣傳口號.從旅遊形象建立的基本程序看包括前期的基礎性研究和後期的顯示性,各期研究的框架內容如圖9.2所示,其中:
基礎性工作
地方性研究
受眾調查
形象替代分析
理念核心
界面意象
傳播口號
傳播視覺符號
顯示性工作

⑼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規劃思路

根據湖北省政府下發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一是在後現代理論指導下確立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跨越式發展的整體戰略。強化戰略規劃和政策制度的激勵與約束,保證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在推進現代化過程中既展示出後現代的核心理念,又藉助於後現代視野來揚棄以工業化為基礎的傳統現代化的局限,借鑒並超越世界上先發國家的歷史經驗,避免現代化進程對資源環境與優秀傳統文化的破壞性影響,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是創新管理體制、經營機制、投融資體制和利益機制。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欠發達而生態文化資源賦存的初始條件,通過建立健全激勵機制,推動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創新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提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生產力形態。優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完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經濟空間布局,打造「生態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產品集成—產業集聚—綜合效益」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形成支撐內生增長方式的原動力。在實施步驟上突出「交通先行」戰略和「一江兩山」(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重點,整合提升利用資源,形成新的發展機遇,實現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與武漢城市圈、長江經濟帶呼應互動的「兩圈一帶」區域發展新格局。 根據《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總體規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基本原則為:
1、統籌規劃,有序發展;
2、政府主導,市場運作;
3、改革體制,創新機制;
4、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5、資源共享,開放合作;
6、保護優先,和諧發展。 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發展來召開了多次高規格現場會和工作會,湖北省委省政府領導做了重要講話,主要精神如下:
2009年7月9日至10日,在宜昌召開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省委書記羅清泉指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要培育品牌、發展主體、強化基礎、創新機制。他強調,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是龐大的系統工程,是復雜的系統工程,一定要加強領導。各市州(林區)及省直相關部門的領導要拿在手上,親自動手,下重手抓。要有專門的班子抓,要加強工作協調和聯動。
常務副省長、省推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憲生大會發言,要求正確處理好5個方面的關系,即規劃與落實的關系、省與市州(林區)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突出旅遊特色與促進全面發展的關系。他部署當前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頒布「一總三專」規劃,全面推進規劃實施;強化目標責任,著力推進12大工程建設;盡快出台扶持政策,改善和優化圈域發展環境;擴大改革開放,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建好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投融資平台,完善投融資運營體系;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2010年6月21日至23日,在宜昌市、神農架林區、十堰市沿線,召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工作現場會」。會上,羅清泉說,一年多時間以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各項工作開展井然有序,各項建設和發展取得突出成績,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2009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實現生產總值4980億元,同比增長14.4%,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2010年前5個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工業增長31.2%,城鎮以上的投資增長41.5%,高於全省5-6個百分點。
省長李鴻忠因為防汛工作,在現場會上做了書面發言,他說,當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建設和發展面臨一系列重要戰略機遇。全省要更新發展理念,從省級層面規劃統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交通、生態環保、文化旅遊,將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由單純的旅遊圈建設成經濟、社會、生態全面發展的示範區。
2010年8月11日至12日,就是前不久,在宜昌召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培育旅遊市場主體現場會」,常務副省長李憲生部署:做好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培育市場主體的基礎性工作;通過進一步推進規劃實施引導市場主體有序參與,創造拓展市場主體發展的招商引資平台和融資渠道;策劃打造十大核心景區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建立完善項目庫並推進項目與市場主體對接。同時,要正確處理好:政府主導和市場運作的關系,鄂西生態文化旅遊業的發展與當地群眾切身利益的關系,總體規劃與具體實施的關系,解放思想與統一思想的關系;做強做大旅遊龍頭企業與培育中小企業的關系。對於中小企業,他要求體現「專、精、特、新」這四個字。 概括起來說,規劃工作全面完成,配套政策和跟進措施穩步實施,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市場主體培育發展迅速。
關於規劃,在宏觀層面,形成了省「一總三專」 + 市州林區「一總三案」規劃體系。
在中觀層面,編制了《湖北省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總體規劃》,該規劃在2009年9月30日湖北省政府召開的專題會議審定並下發實施。對武漢-武當山-神農架-宜昌-武漢沿線1139公里打造景觀廊道,讓遊客實現邊旅邊游、旅就是游的享受。「生態景觀工程」核心內容是「兩段兩區十村落」:
「兩段」:武神生態公路(G209)房縣城關至房縣銀坪鄉龍洞溝,路段全長64.3公里;宜神生態公路(S312)夷陵區姜家灣(K11)至霧渡河集鎮橋頭(K58),路段全長47公里。
「兩區」:改造漢十公路孝感服務區、武當山服務區。
「十村落」:打造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10個景觀段各1個特色村落,分別為丘陵田園風格的武漢市黃陂區祁家灣街辦車站村,重丘山林風光的隨州市隨縣均川鎮松樹埡村,崗地田園風光的襄陽市襄城區張灣鎮張家灣村,山林水庫風光的丹江口市武當山特區元和觀村,低山林地風光的房縣土城鎮塘梗村,高山原始森林風光的神農架林區木魚鎮三堆河村,低山河谷風光的興山縣水月寺鎮杉樹坪,重丘風光的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趙家灣村,水鄉田園風光的荊州市沙市區觀音檔鎮丫角村,平原田園風光的仙桃市沙嘴街辦葉家河村。
已實施完成一期工程。 造景5萬余畝,改造特色民居4411戶,豎立旅遊交通標牌227塊,還有山體水體和村莊環境整治及相應的環保工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建設項目,這是落實湖北省委省政府交通先行決策的具體措施。2008年首戰全長225.1公里武神生態公路改造,經過兩年多的奮斗,從武當山到神農架由原來的6小時車程縮短到4小時,又將沿途打造為植樹造景生機盎然,旅遊標識標牌清晰明麗,特色民居改造鱗次櫛比古色古香。全長173公里的宜巴高速公路2009年開工,將一線穿珠串起三峽畫廊,昭君故里和神農雄峰,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隨岳、十房、武荊等高速公路和一大批景區道路、三峽翻壩公路、宜昌—十堰等鐵路工程、神農架機場、王昭君碼頭等「鐵水公空」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面建設,如火如荼,有的已經建成投運。據統計,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公路總里程已達123685公里,佔全省的62.7%,其中高速路達1662公里,佔全省的50.6%。根據審議通過的《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交通規劃》,交通規劃布局為六大綜合運輸通道、八大綜合交通樞紐和一大綜合交通信息系統。到2020年,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綜合交通將形成「一線穿珠、路景相融、便捷舒適」的特色旅遊交通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自然和諧」的生態文明交通圈;「內暢外聯、輻射全國、換乘便捷」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集約高效、安全優質、文明規范」的現代交通服務網路,交通在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先行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據統計,圈域2009年實現生產總值同比增幅高於全省0.9個百分點,佔全省的比重達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旅遊產業高位增長。全年接待旅遊總人數5841萬人(次),同比增長20.5%;實現旅遊總收入338.7億元,同比增長31.4%。2010年「五一」及暑假期間,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主要景區景點接待旅遊人數成爆發式增長。武當山、神農架、宜昌三峽人家及白果樹瀑布、恩施騰龍洞等景點景區接待旅遊人數、旅遊收入都比2009年同期增長50%左右,有的甚至翻番。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先期啟動的12大重點工程,總投資達1222億元,其中,2009年湖北省政府專項投資3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8.5億元,撬動倍數達6倍多。環「一江兩山」交通沿線生態景觀工程、武神生態公路等「鐵公機」交通項目、十堰武當山太極湖景區項目、隨州炎帝神農故里景區項目、宜昌嫘祖、屈原和王昭君故里景區及清江北緯30度島之世外桃源項目、神農架整合行政資源和市場資源一體化運作的神旅集團公司重大項目、襄陽古隆中景區、習家池漢代私家園林等項目、恩施大峽谷等項目,洪湖岸邊是家鄉、烏林高端溫泉等項目、荊門長壽之鄉旅居項目、圈域7個旅遊名鎮、62個旅遊名村等一系列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打造了《荊州風》、《三峽風情》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藝作品,成功舉辦了兩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十堰國際武當武術節、宜昌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暨海峽兩岸文化論壇、襄陽諸葛亮文化旅遊節等一系列有影響的節會活動,尤其是由湖北省牽頭申報的「中國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已成為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靚麗的文化名片。(八)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戰略組織機構保障和政策措施湖北省政府成立了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建設領導小組和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辦公室,鄂西圈辦機構編制和人員已於2009年9月中旬全部到位。
湖北省鄂西圈建設領導小組下發了《關於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決定>的責任分工方案》。湖北省政府已經頒布《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政府投資項目實施辦法》。《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產業優化發展的若干意見》等後續政策已經起草完成,正在廣泛徵求意見,擬經過省政府常務會議陸續審定出台。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