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產業體育產業發展
⑴ 體育和旅遊的關系
體育旅遊所涉及的范疇很廣。體育旅遊從廣義上講是以各種體育活動為主的旅遊,即旅遊者在旅遊中所從事的各種身體娛樂、身體鍛煉、體育競賽、體育康復及體育文化交流活動等與旅遊地、體育旅遊企業及社會之間關系的總和。體育旅遊從狹義上講是為了滿足和適應旅遊者的各種體育需求,藉助多種多樣的體育活動,使旅遊者的身心得到和諧發展,從而達到促進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豐富社會文化生活為目的的一種社會活動。無論是廣義的體育旅遊還是狹義的體育旅遊,就其社會本質而言,都是一種社會經濟活動和社會文化活動,同時也是體育產業化、商品化的重要內容。體育旅遊是以體育資源和一定的體育設施為條件,以旅遊商品的形式,能為旅遊者在旅遊游覽的過程中提供融健身、娛樂、休閑、交際等各種服務於一體的經營性項目群,它能使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統一,這就是體育旅遊的本質內涵。
意義:首先,體育旅遊具有健身功能。體育旅遊相對傳統觀光旅遊來說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旅遊,通過親自參與某項健身、冒險或觀戰的體育活動,不僅能增強體質、健美強身,還可陶冶情操。所以,大力發展體育旅遊,可以起到提高全民素質、振奮民族精神的作用。其次,體育旅遊具有經濟功能。因為體育旅遊能增加國家創匯、改善投資環境、提供就業機會、促進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瑞士洛桑對歐洲幾個發達國家進行了一次調查,發現體育帶來的經濟效益約佔一個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1%~2%。一次大型體育盛會能給主辦地帶來大規模的旅遊者群體,涉及到運動員、教練、官員、記者的人數近萬,同時,還會有大批的觀眾。成功舉辦一次大型體育盛會能夠帶動一條集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為一體的「旅遊消費鏈」,給舉辦地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⑵ 體育旅遊產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體育旅遊產業的規劃怎麼做好
體育旅遊產業的發展前景怎麼樣?體育旅遊產業的規劃怎麼做好?體育旅遊產業的發展前景及體育旅遊產業的規劃-綠維創景-有深刻的認識,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計劃」、「奧運爭光計劃」的順利實施,以及體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推進,我國體育事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以足球職業俱樂部的建立和職業足球聯賽的舉辦為突破口的競技體育改革,推動了我國體育產業化的過程,籃球、排球、乒乓球等職業聯賽相繼出現,體育贊助、體育市場的經營活動日漸增多,促進了體育產業中本源產業的成長和載體產業的形成。這為運動休閑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活動內容和良好的社會環境,廣大群眾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參與體育活動,其中通過休閑旅遊方式參與登山、游泳、滑雪、觀看比賽等體育活動就是主要的形式之一。
由於消費者對體育活動的需求日益增長,休閑旅遊產業對體育事業發展的關注一直持續,從2001年的旅遊主題被確定為「體育健身游」,到02年韓、日世界盃和06年德國世界盃期間,各相關國際旅行社組織赴韓、日和德國的球賽觀光助威團的熱烈場面均可看出,休閑旅遊行業的相關部門對體育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增強,體育產業和休閑旅遊產業的合作前景廣闊。
⑶ 中國的娛樂產業、體育產業和旅遊行業分別指的是哪些行業
娛樂產復業包括影視、游戲、演出等行業制;體育產業包括體育場館、賽事、社會體育與校園體育、體育衍生品(體育裝備、節慶、吉祥物)等領域;旅遊產業包括旅行社業、旅遊飯店業、旅遊景區業三大行業,並渉及交通、餐飲、購物、娛樂、互聯網等諸多行業。
⑷ 2016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1.9萬億元,體育為何成為新興產業
人們對體育抄賽事的需求不斷增長,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體育成為了一個新興的產業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體育的發展戰略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政策層面對其的探索與支持也在不斷加強。針對體育產業層面而言,健身休閑產業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民眾多樣化體育需求日益增長,消費方式逐漸從實物型消費向參與型消費轉變,健身休閑產業也隨之面臨著重大發展機遇。
因此,體育在人們心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從而促使體育成為一門新興產業。
⑸ 國家為什麼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發展文化,旅遊和體育產業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
《-2021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基地建設研究報告》
《2016-2021年中國體育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2015-2020年中國旅遊產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
1、體育產業:
積極培育體育健身市場,培養群眾體育健身意識,引導大眾體育消費,鼓勵各類民間資本進入體育健身休閑領域,實現體育健身市場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模式多樣化,進一步擴大民間資本在體育健身休閑領域的投資比重。
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體育旅遊、戶外運動、極限運動、電子競技等新興體育產業領域,支持民間資本開發和引進健康有益、趣味性強的健身休閑項目。加強群眾體育俱樂部建設,不斷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健身需求。加強對民間資本投資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的技術指導和安全監督。
進一步理順政府、社會、市場三者在賽事和活動舉辦中的角色定位,按照「政府主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模式,逐步實現我國體育競賽表演業辦賽形式市場化、投資主體多元化、競賽組織專業化。積極探索建立重大體育賽事和體育活動市場化運作機制。按照政府轉變職能的要求,對能夠市場化運作的體育賽事和活動,政府原則上不再直接參與具體組織運作,各級政府部門要努力為賽事創造健康、安全、有序的環境。
進一步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體育中介行業,特別是為體育賽事活動服務的各類中介服務機構或經濟實體,如賽事活動策劃、推廣和運營等相關領域。探索建立體育經紀人管理規范,加強行業自律,培養高素質的體育經紀人隊伍。
從國情和項目特點出發,借鑒國際經驗,鼓勵引導、規范發展職業體育賽事。完善職業體育政策、制度和管理體系,扶持職業體育俱樂部建設,健全職業聯賽賽制,促進規范健康發展,不斷提高職業體育水平。
2、文化產業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轉型升級,民間資本已成為推動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繁榮文化產業、推動文藝創作生產、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一步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重要舉措。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有利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有利於優化國民經濟結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有利於拓寬文化資金來源渠道,促進投資主體多元化;有利於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調動社會各方面積極性,整合各種資源,凝聚各方力量,激發全社會文化創造活力,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文化建設的新局面;有利於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3、旅遊產業
旅遊業是朝陽產業,最明顯的「朝陽屬性」就是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不斷融合。為此國家旅遊局明確提出鼓勵支持民間資本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線上線下全方面挺進旅遊業。
保持旅遊產業常新的秘密就在於與新技術不斷結合、參與產業融合、應對環境變化、科技發展挑戰。國家旅遊局提出支持民營旅遊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引導民營旅遊企業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加強對新產品、新業態研發應用。加快旅遊業專利技術轉化步伐,鼓勵運用信息網路、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藝、節能減排等現代科技成果,積極推動「智慧旅遊」和「綠色旅遊」發展。
⑹ 什麼是體育旅遊產業
體育旅遊在國內是一項新的旅遊產品,與此相應體育旅遊也是一門新的學科。 體育旅遊是體育與旅遊相結合的健身方式。
我國是一個國土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的國家,體育運動的類型多樣,運動的文化底蘊深厚,並融入到方方面面之中,這些特點使我國擁有寶貴的運動休閑旅遊資源。
由於緯度跨度大,各地在地貌、氣候等方面存在著很大差異,因此我國幾乎適合開展所有類型的體育健身活動。東北可以開展雪上運動,東、南部江濱海地區可以開展水上運動,新疆等地可開展沙漠探險運動,而為數眾多的名山可開展攀岩運動。同時,幾乎每個地區都有獨特的體育民俗活動,如內蒙古那達慕大會、湖北清江闖灘節、土家族擺手舞、龍舟賽等等,這些民間體育活動蘊涵著濃厚的民俗文化,具有獨特的魅力。
運動休閑所產生的市場需求,結合體育產業泛化的大環境,加上優勢的基礎條件,為我國運動休閑的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機,也為旅遊產業系統升級和景區產品提升,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