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提升紅色旅遊發展水平要以什麼為根本

提升紅色旅遊發展水平要以什麼為根本

發布時間: 2020-12-23 12:00:54

1. 發展紅色旅遊,從經濟角度看有何意義

在處理老少邊窮地區和富裕地區的關系中,紅色旅遊不失為一種好方式。各類世界組織都關注貧困問題,「減貧旅遊」(PPT)的概念在國際上比較流行,就是用旅遊的辦法來減輕貧困,使農村貧困地區的經濟得到改善,文化、生態環境得到保護。
增加革命老區人民就業。旅遊業是綜合性、關聯性極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旅遊業將推動革命老區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村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一些旅遊專家認為,在我國,每接待20名國外遊客,就可為我國創造一個就業機會,每接待150名國內遊客,也為地方創造一個就業機會。例如在井岡山,紅色旅遊開發使茨坪鎮吸納就業人口近6000人。
增加革命老區人民收入。 只要利益分配得當,旅遊開發完全可以給景區內的農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收入。如河北嶂石岩景區,由於旅遊業的開發,1995年農民人均年收入就已經達到3000多元,周圍鄉村農民達到1600多元,比景區開發前增加了10餘倍和6~7倍。井岡山小井村,村民們原來人均年收入不過300元,現在家家戶戶開農家樂旅遊餐館,銷售土特產、旅遊工藝品等,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在井岡山山下的泰和縣橋頭鄉,當地農民發揮毗鄰井岡山的優勢,辦起了度假村,年納稅額達30餘萬元。
開闊老區農民視野,提高農民素質。農業是相對封閉的產業,與外界的物質交流、人員交流以及信息交流相對較少。隨著紅色旅遊的開展,外地遊客的湧入,革命老區的農民得以和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打交道,可以促進農民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改觀。
促進老區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改善。發展紅色旅遊,首先要大力改善旅遊目的地的可進入性、對外聯系的便捷性以及住宿、游覽的舒適度。通過基礎設施和服務接待設施的建設,可以將老區的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吸引發達地區的投資,帶動商貿服務、城鄉建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培育老區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為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為了大力發展井岡山的紅色旅遊,江西新修了井岡山機場,使老區對外交通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

2. 什麼是「紅色旅遊」

「紅色旅遊」是指到紅軍革命根據地之類的地方去旅遊

紅色旅遊主要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遊活動。

「紅色旅遊」作為一種具有特殊教育意義的文化旅遊,我國紅色旅遊的熱度近年來持續攀升,正逐漸成為熱門出遊主題之一,作為一種涵義豐富的精神文化資源,紅色文化需要豐富的物質載體來實現其教育意義和主導地位。發展紅色旅遊便是助力紅色文化實現其教育意義和鞏固其主導地位的一種重要方式。

(2)提升紅色旅遊發展水平要以什麼為根本擴展閱讀:

我國大力推行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為紅色旅遊發展奠定了強勁的文化基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舞台。縱觀我國紅色旅遊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原址觀光模式

即依託革命舊址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革命遺跡,建設成為以觀光為主的旅遊目的地。常見於歷史價值較高,不適宜過多開發的文物或紅色文化遺址。以遵義會議舊址5A景區為典型代表。

2、紅綠結合模式

將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到生態旅遊產品體系裡面,實現「紅色搭台、綠色唱戲」,增加紅色旅遊吸引力。多見於自然資源較好、生態環境優越的地區。以井岡山旅遊風景區為典型代表。

3、紅古結合模式

在文化興旅的大環境下,充分挖掘與紅色景區伴生的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以瑞金紅色旅遊景區為典型代表。

4、綜合開發模式

在紅色觀光和參與體驗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多業態產品綜合開發的模式。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結合自然資源和民俗文化資源,配套開發文化體驗、生態休閑等體驗項目,增加景區的吸引力和遊客駐留時長。以照金紅色旅遊小鎮為典型代表。

3. 促進三門峽紅色旅遊發展有哪些對策

看看其他地方的案例
一、延安紅色旅遊的內涵及發展現狀分析
延安作為中國革命聖地和中華民族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特別是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延安辛苦戰鬥了十三個春秋,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培養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革命舊址。延安發展以紅色旅遊為首的文化旅遊產業,對於提升延安GDP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紅色旅遊的內涵
紅色旅遊主要是針對其歷史、精神、物質、文化等方面內涵而提出的。不同學者對此內涵有不同的認識。毛日清提出紅色旅遊是指遊客通過參觀革命歷史文化遺跡,使革命先輩的功績與歷史事件浮現在眼前,印記於心腦,達到豐富革命歷史文化知識,影響思想意識,起到教育激勵作用的旅遊[1]。李宗堯認為是以游覽革命老區和遺跡為主,在過程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旅遊方式[2]。潘碧秀提出紅色旅遊是以革命聖地和紀念地為主要旅遊吸引物的旅遊產品的觀點[3]。
綜合以上觀點:紅色旅遊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立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的物以及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和精神吸引並接待旅遊者,並且組織旅遊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體性旅遊活動[4]。
(二)紅色旅遊的功能及其發展意義
我們對於紅色旅遊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功能、教育功能、經濟功能、文化功能等方面。其中劉建平、伍先福是較早分析紅色旅遊的學者,提出紅色旅遊具有政治教育、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播三大功能[5]。周振國、周海生(2008)主要從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意義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6]。現在大家比較贊同的觀點是紅色旅遊至少具有四種功能,即政治教育功能、經濟發展功能、傳承文化功能和凝聚民心功能。總的來說我們研究的重點就是紅色旅遊的經濟功能如何實現。
(三)延安紅色旅遊資源及其發展現狀
1.紅色旅遊資源。延安是舉世矚目的中國革命聖地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這塊紅色的革命聖地上,共存有革命舊址351處,是全國保存面積最大、最完整的革命遺址群。
全市共有各類文物遺址5805處,其中古文化遺跡2956處,古墓葬491處,石窟177處,石刻1344處,古建築180處,革命舊址350處[7]。納入國家非物質文化保護名單的有9種,省級保護的有13種。這些文物遺址成為延安紅色文化產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
2.延安紅色旅遊的發展現狀。延安精神產生於特定的歷史時期,充分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從上海成立到井岡山會師、從遵義會議到延安時期、從西柏坡到奪取全國勝利的每一個時期、每一次成功中所表現出的理想追求、精神風貌、思想品德、行為准則和工作作風[8]。
據統計,2013年全市累計接待海內外遊客2847.7萬人次,創旅遊綜合收入151.90億元人民幣。如圖可以看出「十一」黃金周七天各主要景區接待人次最低為影視城0.6萬人次,最高接待人數為13.8萬人次。壺口瀑布接待人次達影視城的20餘倍。各大賓館飯店節假日期間客房七天平均出租率達到92.1%,其中10月2、3、4、5日寶塔區范圍內連續客房出租率為100%。
據數據分析顯示,2009~2013年短短五年間,延安紅色旅遊業產值增幅高達98.02億元,增長率為181.92%,逐年穩步提升。2011年接待中外遊客突破20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突破100億元,以紅色旅遊為核心的旅遊產業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同時也成為延安經濟增長的新亮點。從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增長貢獻度評價指標角度分析得到,旅遊業對延安經濟增長的貢獻由2009年的7.48%增長到2013年的11.22%,旅遊增長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穩步增強,平均貢獻率為9.44%,成為拉動延安經濟增長的主要因子之一。
二、延安紅色旅遊的發展存在的問題
延安是我國開放最早的風景名勝區和國家優秀旅遊城市,擁有悠久革命歷史的紅色旅遊資源,在發展旅遊經濟和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發展的態勢良好。然而近年來在延安旅遊業的發展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基礎設施落後、旅遊規劃項目策劃開發等工作滯後、紅色旅遊資源利用率太低,跟不上形勢發展的需要等等。
(一)經濟基礎薄弱,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
交通的暢通和通訊的發達是形成開放型紅色旅遊的必要條件,特別是當前紅色旅遊突飛猛進的階段,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滯後則成為制約紅色旅遊發展的一大難題,而且這個難題將直接影響到革命老區的脫貧致富和紅色旅遊景區的長足發展。因此,加快完善紅色旅遊景區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二)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率低,宣傳活動不到位
我們要遵循旅遊市場的發展規律,發展紅色旅遊。遊客接待規模越來越大,年齡在18~40歲之間的佔63.9%,旅遊目的主要是觀光、學習和休閑度假等[9];青年比例較高、學生市場和中老年人市場構成紅色旅遊的核心目標市場,而小學生和初中生的佔有比例較低,機會目標市場是專業修學市場[10]。但是我們卻沒有抓住客源特點,准確開發遊客喜歡的紅色旅遊景點。 另外,雖然延安紅色旅遊資源豐富,但景區景點開發與利用有限,紅色資源的開發單一化、程序化,景點形式基本一樣。整體規劃不足,項目開發、宣傳活動、產品研製開發等工作落後,導致參與型和學習體驗型的旅遊項目過少。
(三)延安紅色旅遊景區形式單一,大大削減了遊客的興趣
旅遊是一項廣義的文化活動,是人們一種高雅的文化享受,延安地區有著豐富多彩的名俗文化,例如陝北秧歌、陝北民歌信天游、民間剪紙、安塞腰鼓等,但延安紅色旅遊景區卻多以展覽館、紀念館等靜態的呈現方式向遊客展示,這種形式單調無趣,對於旅遊者而言缺乏吸引力,難以引起旅遊者的興趣和互動,使旅遊者的參與程度降低。
三、促進延安紅色旅遊發展的對策
延安務必要抓住中央加快紅色旅遊發展的機遇,通過完善基礎設施、抓住旅遊重點區,加大宣傳力度、豐富旅遊形式、提高服務人員素質等手段力爭將自身建成全國一流紅色旅遊景區。
(一)加大紅色旅遊投入力度,確立紅色旅遊長遠發展戰略
紅色旅遊是一種新型主題的旅遊,它既具有傳統旅遊的風格,又具有現代旅遊的特質,是有形與無形相結合的特色產業。在交通條件和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延安紅色旅遊要樹立長遠發展的意識,增加旅遊產業的投入,例如拓寬馬路,改變交通擁堵現象,加快建設4G網路全覆蓋,在旅遊的同時留下對延安的美好回憶等等。
注重打造以紅色品牌為目標,優化投資政策環境,鼓勵當地多元化的民間資本和民營企業投資,將餐飲、娛樂、住宿有機結合,不僅要將紅色旅遊納入延安社會經濟發展計劃之中,更重要的是要把以紅色旅遊為主的延安旅遊業上升為延安的精神支柱產業。
(二)傳播延安紅色旅遊歷史文化,塑造中國延安紅色旅遊網路品牌
延安旅遊的龍頭是紅色旅遊。目前正面臨著國家大力發展紅色旅遊的契機,我們延安應結合政府主導模式,把紅色旅遊資源保護納入法治軌道。
抓住紅色旅遊人群特點,拓展以青少年目標人群為主的旅遊形式。調查表明,遊客的文化程度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提高,因此延安紅色旅遊產品開發須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提高文化品位,如利用博物館動態宣傳充實紅色旅遊文化,用新金屬的音樂風格演繹紅色歌曲,並讓遊客親身感受紅色歌曲,豐富延安旅遊的文化內涵。
利用網路,加強與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推出「指尖上的延安」等活動,使遊客利用網路、手機將延安文化盡收眼底;並採用網路購票優惠政策讓絕大部分人有機會游延安,最終實現口碑宣傳、網路宣傳雙豐收的效果。
(三)豐盈旅遊產品,激發遊客旅遊興趣
以豐富的文化主題項目創新豐盈文化旅遊產品,包括融合多元素的旅遊線路,提高遊客對延安人文氣息的游覽追索興趣。讓旅遊者穿上革命服飾參加各種文藝活動親身體驗革命精神,加強與遊客的互動。扶持和創辦窯洞主題賓館,讓遊客感受黃土風情與特色住宿文化,配套提供延安特色小吃和紅軍餐,設計使用凸顯革命時期特色的糧票、餐票、水票等為購買形式。恢復一些極具代表性的知情舊址,開展「知情游」等活動,加強它的文化底蘊。
在建立方便快捷的旅遊環境的同時,大力改善餐飲住宿設施,在干凈整潔、朴實實用的同時,凸顯延安紅色旅遊區特色, 建議扶持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土特產作為特色旅遊商品,如吳起蕎麥醋,甘泉豆腐乾、子長糜子黃酒等,讓遊客購得滿意;
紅色旅遊概念的提出適應了世界旅遊業的發展形勢和需求;紅色旅遊工程的啟動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弘揚延安精神,發展延安文化,拉動延安經濟新增長,成為當下建設和諧延安的新需求,未來我們將打造一條展示西北紅軍革命和戰斗歷程的精品旅遊線路,全面展示延安紅色旅遊文化內涵,使延安紅色旅遊更「火」!

4. 井岡山紅色旅遊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策略

當前紅色旅遊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 當前紅色旅遊資源開發中普遍存在著趨同化現象嚴重、基礎配套設施跟不上、整合力度不夠、缺乏新意、導游員和解說員素質偏低、發展不穩定等問題,對此,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打造紅色旅遊品牌和新亮點、完善紅色旅遊配套設施、整合紅色旅遊資源、提高導游員和解說員的綜合素質、不斷拓展紅色旅遊發展空間。
[關鍵詞] 紅色旅遊 資源開發 問題與對策

紅色旅遊資源是指以革命紀念地、紀念物,以及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內涵,以現代旅遊為基本形式,組織接待旅遊者參觀游覽、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以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旅遊活動資源,是紅色革命精神與現代旅遊經濟的結晶。筆者這里主要以江西省為例,分析當前我國紅色旅遊資源開發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並提出相應對策。

一、當前紅色旅遊資源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紅色景區趨同化現象嚴重。現在很多紅色旅遊景區基本上都是模仿當年的建築,各景區之間的風格差異較小,這就使得一部分遊客不禁發出了「紅色景區咋都一個樣」的疑問,進而產生了「游一當十」的心理,影響了紅色旅遊市場的良性發展。
2.有些紅色景區基礎配套設施跟不上。如江西紅色旅遊資源雖然遍布全省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井岡山、贛州瑞金等革命老區,而這些地方都是經濟欠發達的地區,普遍存在著產業結構單一、資金短缺等問題,致使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紅色旅遊熱潮時,在吃、住、行、娛、購、游等方面的綜合配套服務設施落後的問題凸顯了出來。
3.紅色資源整合力度不夠。許多紅色景點未能很好地與當地自然資源、風土人情相結合,削弱了其經濟利用價值。如有「英雄城」之美譽的南昌,所在紅色舊址缺少秀麗的山水風景,影響了外地遊客前來參觀。另外,現行體制下造成的地域分割也增加了不同區域資源整合的難度,影響了紅色旅遊目的地的聚集效應。
4.資源開發單一,缺乏新意。一些紅色旅遊地在經營上還停留在遺址參觀、簡單的圖片和物品展示階段,如井岡山的舊址和「紅都」瑞金、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等都是這樣,展示的內容雷同,形式單調。旅遊者在游覽此類景點時均以參觀為主,缺乏參與效應。
5.紅色導游員和解說員素質偏低。紅色旅遊屬於新興產業,當前紅色旅遊從業人員素質不一,良莠不齊,有些紅色導游員和解說員所編解說詞不能充分反映景區的紅色文化內涵,泛泛而談,缺少針對性,令人感到枯燥乏味。
6.紅色旅遊市場波動幅度較大,發展不穩定。紅色旅遊發展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整體上呈現為波浪式發展態勢,其高潮主要集中在紀念日前後和黃金周期間。另外,由於政策導向的作用,紅色旅遊市場有時會大起大落,如2005年是紅色旅遊年,井岡山的接待量達到高潮,而2006年是鄉村旅遊年,井岡山的接待量突然下降,這給紅色旅遊的健康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

二、進一步拓展紅色旅遊業、做好紅色旅遊資源開發的對策及建議

1.強化品牌意識,打造紅色旅遊品牌。目前,包括北京、上海、陝西、貴州在內的全國許多省市都在開發紅色旅遊資源。在這種激烈競爭的環境中,江西的紅色旅遊市場一定要在全國叫響「紅色搖籃」這一品牌,並使之成為紅色旅遊中最具震撼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品牌。
2.提升旅遊品位,打造紅色旅遊新亮點。近年來,江西各紅色旅遊基地大力推進紅色旅遊文化節事開發,提升旅遊品位。如井岡山完成了「星火燎原——歲月井岡山」大型紅色主題歌舞節目和「紅色歌曲——唱響井岡山」大型紅歌會。同時,江西正著力於高標准打造旅遊新亮點,如紅色文化研習游,革命搖籃體驗游,紅色故都尋訪游等紅色旅遊新亮點。
3.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紅色旅遊配套設施。各紅色旅遊景點都要進一步改善景區的公路狀況和相關配套設施,不斷提高參觀游覽的安全性和舒適度。另外,在設施建設過程中,要大力引進現代科學技術,如利用聲、光、電等把單調的資源陳列變得活靈活現,使人如臨其境,印象深刻。
4.加強紅色旅遊區域間的合作,整合紅色旅遊資源。各地要積極主動地搞好區域之間的協調、配合工作,在項目選擇上統籌兼顧,形成合理分工和相互促進的格局,防止各自為政、爭搶項目、自成體系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5.加強對紅色導游員和解說員的培訓,進一步提高其綜合素質。相對於山水風光游,紅色導游員和解說員的要求更高。他們不僅要通曉當地的革命史,還要了解整個區域乃至全國的革命發展脈絡。因此,對他們要嚴格要求,定期培訓,不斷提高其服務質量。
6.穩定紅色旅遊市場,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發展紅色旅遊是加強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促進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紅色旅遊區所在地政府要建立健全綜合協調機制,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不斷推進紅色旅遊的健康、持續、和諧發展。

5. 紅色旅遊的目的和意義

紅色旅遊主要是以學習中國革命史為目的,以旅遊為手段,學習和旅遊互為表裡。但是,這種學習不宜搞成灌輸式的「現場報告會」,而應營造出自我啟發的教育氛圍,達到「游中學、學中游」,寓教於游、潤心無聲的境界。

意義:

1、有利於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愛國主義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進和創新。

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寓思想道德教育於參觀游覽之中,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通過旅遊傳輸給廣大人民群眾,有利於傳播先進文化、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從而更加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

2、有利於保護和利用革命歷史文化遺產。黨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對重要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扶持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文化發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

拓展資料

紅色旅遊是在2004年年底時正式提出的、以中國共產黨相關的歷史紀念地為資源的旅遊;是指以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以後的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吸引物,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實現學習革命精神,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旅遊活動。

紅色旅遊是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主題旅遊形式。其打造的紅色旅遊線路和經典景區,既可以觀光賞景,也可以了解革命歷史,增長革命斗爭知識,學習革命斗爭精神,培育新的時代精神,並使之成為一種文化。

6. 紅色旅遊研究背景

簡介:紅色旅遊是在年年底時正式提出的、以中國共產黨相關的歷史紀念地為資源的旅遊。這包括了各個革命聖地。

紅色旅遊是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主題旅遊形式。

其打造的紅色旅遊線路和經典景區,既可以觀光賞景,也可以了解革命歷史,增長革命斗爭知識,學習革命斗爭精神,培育新的時代精神,並使之成為一種文化。

豐富優質的旅遊資源,將構成發展紅色旅遊的強大物質基礎,正在成為人們參觀游覽的熱點,將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目的:2005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正式把紅色旅遊進行規劃實施。

紅色旅遊是一種新型的主題性旅遊形式,以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事跡和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主題性旅遊活動,是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綱要內容認為,發展紅色旅遊,是為了「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范圍:
1、與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相關的景點。

2、與紅軍長征相關的景點。

3、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游擊隊抗日相關的景點。

4、與解放戰爭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的景點。

5、反映各個歷史時期在中國具有重大影響的革命家的主要事跡的景點。
發展目標:
紅色旅遊加快紅色旅遊發展,使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2004至2007年參加紅色旅遊人數的增長速度要達到15%左右,2008至2010年要達到18%左右。

培育形成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使其成為主題鮮明、交通便利、服務配套、吸引力強,在國內外有效大影響的旅遊目的地。

配套完善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使其成為產品項目成熟、紅色旅遊與其他旅遊項目密切結合、交通連接順暢、選擇性和適應性強,受廣大旅遊者普遍歡迎的熱點旅遊線。

重點打造100個左右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使80%以上達到國家旅遊景區3A級以上標准,其中40%要達到4A級標准。到2007年,爭取有5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年接待規模達到50萬人次以上;到2010年,爭取有8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年接待規模達到50萬人次以上。

重點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保護、展示和宣講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在規劃期內普遍得到修繕。

實現紅色旅遊產業化,使其成為帶動革命老區發展的優勢產業。到2010年,紅色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000億元,直接就業人數達到200萬人,間接就業人數達到1000萬人。
重要意義
紅色旅遊有利於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愛國主義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進和創新。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寓思想道德教育於參觀游覽之中,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通過旅遊傳輸給廣大人民群眾,有利於傳播先進文化、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從而更加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

黨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對重要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扶持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文化發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遍布全國各地特別是革命老區的紀念館、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通過發展紅色旅遊,把這些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對於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紅色旅遊有利於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革命老區大多地處偏遠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幫助老區人民盡快脫貧致富,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務。發展紅色旅遊,是帶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有效舉措,可以將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培育特色產業,促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帶動商貿服務、交通電信、城鄉建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為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有利於培育發展旅遊業新的增長點。隨著中國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的旅遊消費支出逐年增長,對旅遊內容和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遊業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產品結構,更好地滿足人們多樣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紅色旅遊作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滿足旅遊需求、促進旅遊業發展,增強旅遊業發展後勁,開拓更廣闊的旅遊消費市場,具有積極作用。

7. 我國紅色旅遊的發展始於什麼時候

簡介:紅色旅遊是在2004年年底時正式提出的、以中國共產黨相關的歷史紀念地為資源的旅遊。這包括了各個革命聖地。

紅色旅遊是把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結合起來,把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遊產業發展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主題旅遊形式。

其打造的紅色旅遊線路和經典景區,既可以觀光賞景,也可以了解革命歷史,增長革命斗爭知識,學習革命斗爭精神,培育新的時代精神,並使之成為一種文化。

豐富優質的旅遊資源,將構成發展紅色旅遊的強大物質基礎,正在成為人們參觀游覽的熱點,將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目的:2005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正式把紅色旅遊進行規劃實施。

紅色旅遊是一種新型的主題性旅遊形式,以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時期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事跡和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進行參觀游覽,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振奮精神、放鬆身心、增加閱歷的主題性旅遊活動,是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載體。

綱要內容認為,發展紅色旅遊,是為了「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增強全國人民特別是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范圍:
1、與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相關的景點。

2、與紅軍長征相關的景點。

3、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游擊隊抗日相關的景點。

4、與解放戰爭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的景點。

5、反映各個歷史時期在中國具有重大影響的革命家的主要事跡的景點。
發展目標:
紅色旅遊加快紅色旅遊發展,使之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2004至2007年參加紅色旅遊人數的增長速度要達到15%左右,2008至2010年要達到18%左右。

培育形成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使其成為主題鮮明、交通便利、服務配套、吸引力強,在國內外有效大影響的旅遊目的地。

配套完善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使其成為產品項目成熟、紅色旅遊與其他旅遊項目密切結合、交通連接順暢、選擇性和適應性強,受廣大旅遊者普遍歡迎的熱點旅遊線。

重點打造100個左右的「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使80%以上達到國家旅遊景區3A級以上標准,其中40%要達到4A級標准。到2007年,爭取有5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年接待規模達到50萬人次以上;到2010年,爭取有8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年接待規模達到50萬人次以上。

重點革命歷史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保護、展示和宣講等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革命歷史文化遺產,在規劃期內普遍得到修繕。

實現紅色旅遊產業化,使其成為帶動革命老區發展的優勢產業。到2010年,紅色旅遊綜合收入達到1000億元,直接就業人數達到200萬人,間接就業人數達到1000萬人。
重要意義
紅色旅遊有利於加強和改進新時期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愛國主義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進和創新。積極發展紅色旅遊,寓思想道德教育於參觀游覽之中,將革命歷史、革命傳統和革命精神通過旅遊傳輸給廣大人民群眾,有利於傳播先進文化、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效果,給人們以知識的汲取、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從而更加滿懷信心地投入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中。

黨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對重要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扶持老少邊窮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文化發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革命歷史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遍布全國各地特別是革命老區的紀念館、革命遺址、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通過發展紅色旅遊,把這些革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好、管理好、利用好,對於建設和鞏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陣地,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後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紅色旅遊有利於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革命老區大多地處偏遠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普遍不高。幫助老區人民盡快脫貧致富,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務。發展紅色旅遊,是帶動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有效舉措,可以將歷史、文化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培育特色產業,促進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帶動商貿服務、交通電信、城鄉建設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為革命老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活力。

有利於培育發展旅遊業新的增長點。隨著中國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的旅遊消費支出逐年增長,對旅遊內容和產品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旅遊業進一步調整和完善產品結構,更好地滿足人們多樣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紅色旅遊作為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滿足旅遊需求、促進旅遊業發展,增強旅遊業發展後勁,開拓更廣闊的旅遊消費市場,具有積極作用。

8. 如何發展紅色旅遊內涵

1.多方合作,規范紅色旅遊產業格局。在全國紅色旅遊興起的大勢下,各地方應該將自己區域內的紅色旅遊發展與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聯系起來,做到整體的統籌規劃,避免各地方紅色旅遊景區的雷同發展,突出自己的特色,增強競爭力。使各地區的紅色旅遊景區都有自己特色,和特立品牌,獲得長遠發展。
2.豐富紅色旅遊內涵。目前,我國國內的紅色旅遊景區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內容單一、乏味,景區觀賞價值小,對遊客的吸引力不夠,促使經濟效益低,不
能有效地帶動當地革命老區脫貧致富。
想要改變紅色旅遊景區的現狀,就要豐富紅色旅遊的內涵,要在景區建設中更多的體現當地歷史、文化價值,著重突出當地特色、民俗,促進多元化遊客類型的形成,提高景區的消費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發展,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3.加強紅色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想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就要對紅色旅遊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入,在交通、餐飲、住宿以及其他各方面配套服務中突出優勢,給遊客提供舒適、便捷的服務,促進紅色旅遊的發展,也帶動紅色旅遊區當地的經濟發展,帶領革命老區脫貧致富。
紅色旅遊是弘揚中國革命者的革命精神、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題型新型旅遊形式,對於加強國民的思想政治教育、促進革命老區和紅色旅遊景區的經濟快速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堅持紅色旅遊的愛國教育意義,堅定的走科學發展路線,一定可以使紅色旅遊產業得到長遠的發展!

9. 發展紅色旅遊有何意義

發展紅色旅遊的意義,首先是讓中華兒女重溫歷史,牢記歷史。「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只有不斷去重溫歷史,才能體會到當時的屈辱,才能激發中華兒女的上進心,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其次是繁榮經濟,發展經濟。紅色旅遊能為旅遊區帶來很多的經濟效益,雖然很多地方的紅色旅遊景點不收費,但越來越多的遊客給當地第三產業的發展帶來了生機和活力,讓當地的群眾掙到越來越多的錢。最後是繼承光榮傳統,傳承民族精神。無論是誰,每到一處紅色景點都會受到教育,革命先輩們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震撼人心,他們的民族精神會得以傳承延續,他們的光榮傳統會得以發揚光大。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