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鄉村旅遊發展情況
①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的現狀怎麼樣
目前,我國的鄉村旅遊點已發展成為全國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遊客接待人數接近全國旅遊業接待人數的1/10。農村的產業結構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田地里的產品變成了旅遊商品銷售,綠色蔬菜、水果成為市場的寵兒。
近年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市場規模得到快速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2016年,中國鄉村旅遊遊客接待人次和營業收入年均增速分別為32.0%、26.2%。其中,2016年,中國鄉村旅遊接待遊客24億人次,占國內遊客接待人次的54.4%;營業總收入已達4800億元,占國內旅遊總收入的12.2%,可見,鄉村旅遊市場後勁十足。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旅遊尤其是鄉村旅遊正成為發生頻次極高的旅遊行為,特別是圍繞城市周邊開展的周邊游、農家樂等形式正普遍存在於全國各地。
② 西藏林芝地區鄉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西藏林芝地區鄉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11月01日,主要經營范圍為旅內游咨詢服務等。
法定代表人:次容仁貢布
成立時間:2012-11-01
注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4260020000335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西藏林芝縣八一鎮濱河路郵政小區1棟3單元4-1井
③ 鄉村旅遊的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第一,繼續與生態相結合,表現出綠色發展態勢
鄉村旅遊是生態與旅遊相結合的新型內旅遊方式,體現了游容客對原生態自然的嚮往,鄉村的生態化是吸引遊客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二,豐富文化內涵,使得鄉村旅遊具有「靈魂」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日益豐富化,單一的觀光旅遊對遊客的吸引力逐漸下降,增強鄉村旅遊的文化內涵式吸引遊客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三,保持本色,原汁原味
鄉村的城市化一方面導致鄉村生態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也使鄉村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鄉村不再是原始的鄉村,一味的拆建讓鄉村面貌面目全非。
第四,融合發展,增強可持續發展
鄉村旅遊不僅僅是純粹的對農業資源的開發,融合發展是中國鄉村旅遊的一大趨勢。
④ 西藏生態旅遊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措施
西藏,一個對許多人都充滿誘惑力的地方。壯美的雪域風光,危聳的皚皚雪峰,恢弘的自然造化,曠廖的高原牧場,迷人的名山明湖明水,眾多的古剎古跡古風,獨特的民族風情,多彩的民族文化。面對這么多的旅遊資源,我們應該將旅遊業作為西藏發展的支柱產業,從而促進西藏經濟的發展。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正式開通運行,格爾木、昆侖山口、不凍泉、五道梁、沱沱河、唐古拉山口、安多、那曲、當雄、羊八井,最後到達拉薩。北京、成都、上海和廣州等城市都開通了至西藏的列車,入藏旅遊的遊客也急劇上升,並且發展出了6條著名的旅遊路線。有以拉薩為主的南線,雅礱江-聖湖景區-加查-米林-林芝線的東南線,拉薩-日喀則-珠峰-樟木口岸的西南線,日喀則-拉孜-普蘭-札達-獅泉河-日土的西線,那曲-尼瑪-獅泉河的北線,達孜-墨竹工卡-工布江達-林芝-波密-邦達-昌都-芒康的東線,這6條路線已經成為來藏遊客的主要旅遊線路。這幾條線路集河谷、森林、山地、雪峰冰川與高山草地於一身,名勝古跡眾多,擴大了旅遊者的活動范圍。
目前,西藏業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拉薩、藏西、藏西南、藏南四個旅遊區,形成了以拉薩為中心,日喀則、山南相結合,輻射那曲、阿里、林芝的旅遊資源開發利用格局,可供旅遊者為觀光游覽的參觀點已達60多餘處。拉薩的大昭寺、布達拉宮、羅布林卡、西藏博物館和林芝地區巴松錯湖共5個旅遊區也已經被評委西藏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單位。
在自治區各級政府 和國家旅遊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旅遊組織的幫助下,西藏旅遊部門立足當地實際,突出西藏旅遊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風格,不斷開發新的旅遊項目。除觀光旅遊、文化旅遊、民俗風情旅遊、生態旅遊外,登山、滑雪、探險、汽車、自行車、徒步、騎馬、劃船、狩獵、釣魚、熱氣球、日光浴、溫泉浴等特種旅遊項目日益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包括宗教、歷史、考古、文化、藝術、醫葯、民族、藏學、氣象、地質、水利、地理、貿易、建築、高原疾病、高原生物等研究領域的可靠旅遊業接連不斷,商務旅遊、度假旅遊也已經出現良好勢頭。
但是,畢竟西藏的地理位置比較偏僻,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多數沿途路段食宿及給養不甚理想,住宿和飲食條件簡陋,同時,個人的安全問題也不得得到良好的保障。因此,具有探索精神的旅遊者不妨考慮自駕車方式前往西藏區旅遊。
現在,西藏的旅遊業呈現出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象,而他的發展的前景也會是一片光明。未來,我們還必須大力發展西藏的交通運輸業,也別是發展公交系統和鐵路運輸系統;其次,提高安全衛生格局,打造良好的旅遊環境和旅遊氛圍。最後,醫療這方面也是及其重要的,畢竟西藏的自然環境比較惡劣,氣候與中國內陸其他地方差別比較大,缺氧情況也比較嚴重,因此,更加必須把好醫療衛生這一關,才能夠吸引更多的遊客可以前來觀光游覽。
⑤ 如何利用青藏鐵路通車促進西藏旅遊業的發展
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進藏游的熱潮有增無減,面臨這樣的情況,西藏旅遊局會怎樣打造西藏的精品旅遊,會有什麼措施來緩解客流高峰呢?帶著這一疑問,網路媒體西藏行的記者來到西藏旅遊局了解情況。
青藏鐵路通車 西藏更顯旅遊優勢
青藏鐵路的通車,不僅緩解了西藏的交通的瓶頸制約,而且青藏鐵路本身也是一條旅遊的「黃金線路」,青藏鐵路從青海的格爾木進入西藏,沿途風光無限,青海湖、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羌塘大草原、納木錯、布達拉宮等9處世界級的旅遊資源地,23處國家級旅遊資源地,以及6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193處普通級旅遊資源地。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使青藏鐵路沿線成為一道跨越青藏高原的獨特旅遊風景線。
據悉,西藏將繼續按照一個中心、七個區域、四條環線、兩大旅遊走廊對旅遊產品進行布局和開發,形成以拉薩為中心,輻射日喀則、山南、那曲、阿里、林芝地區的旅遊開發的格局。還將重點打造世界精品旅遊路線,重點打造布達拉宮、珠穆朗瑪峰、茶馬古道等內地知名旅遊品牌,將西藏旅遊打造成世界旅遊聖地之一。
緩解旺季客流高峰西藏著力打造冬季游
冬遊西藏別有一番風味,據西藏旅遊局王副局長介紹,西藏旅遊局將整合交通、食宿、景區等要素,自今年11月1日起推出冬季促銷特價行動。
冬季,在西藏可以去林芝飽覽世界第一雅魯藏布大峽谷與南迦巴瓦峰的絕美英姿;可以在布達拉宮廣場前逸享冬日暖陽;可以乘冬列,感受藏北高原草甸的金燦……
對於廣大遊客來說,最實惠的還是冬遊西藏的價格,因為在冬季,國航與西藏骨幹旅行社聯合相關食宿、景區單位首次出台的特惠西藏冬季游包價團將為旅藏遊人奉獻「冬遊西藏」的超值享受體驗……屆時,冬遊西藏的團組和獨立客也將分享到今冬明春特有的優惠票、經濟房。
據悉,冬季游是從11月1日到來年的4月30日。
青藏鐵路通車 促進鄉村旅遊發展和農牧民增收
青藏鐵路開通後,西藏的農牧民群眾更多地參與到旅遊開發的服務中來,在極大地推動和促進旅遊業發展的同時帶動農牧民群眾致富奔小康。據了解,2006年,西藏全區各地參與旅遊經營服務的農戶達到6959戶,人均年收入5408元,同比增長153%,使農牧民得到實惠,增加了現金收入,大大激發了農牧民參與旅遊經營服務的積極性。
我們相信,通過政府補貼、小額信貸、貸款貼息等措施,扶持農牧民群眾開發具有當地特點的旅遊項目,使鄉村旅遊真正成為農牧民發展致富、就業受益的有效途經。
⑥ 60年西藏農牧業取得歷史性成就
新中國成立60年來,西藏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農牧區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次仁平措介紹,到2008年,西藏糧食和油菜總產量分別比1959年增長了4.2倍和21.8倍;全自治區肉、奶產量分別比1978年增長了3.86倍和2.1倍;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有效緩解了群眾吃菜難的問題。
作為西藏經濟發展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農牧業特色產業在西藏「優勢區域、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優先發展」思路引導下,初步形成了藏西北氂牛和絨山羊產業帶、以「一江兩河」中部流域為主的禽蛋奶菜產業帶和以藏東為主的林下資源產業帶,農牧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特色化發展的態勢開始呈現。
次仁平措說:「民主改革以來,西藏農牧業依靠科技從原始狀態向現代生產經營方式不斷邁進,科技綜合增產增收效益得到較好發揮。」數據顯示,到2008年,西藏農牧業科技貢獻率達36%,推廣主導品種面積達135萬畝,良種覆蓋率達82%,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7個。
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里,西藏農業經濟依託鄉鎮企業、多種經營等方式,以民族手工業、鄉村旅遊業、個體運輸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加快發展,有效增加農牧民群眾的收入。資料顯示,到2008年,西藏鄉鎮企業總數達970家,共扶持和培育了13家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經營龍頭企業和50餘家地市級龍頭企業;組建了290餘家各類專業合作組織。
隨著西藏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農村改革不斷深化。次仁平措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西藏在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基礎上實行「兩個長期不變」的政策,2005年又確立了「草場共有、承包到戶、自主經營、長期不變」政策,促進了西藏農村經濟迅速發展。
⑦ 目前國內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情況如何
隨著城鄉居民休閑消費需求的增多和升級,以及城鄉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休閑旅遊經濟呈現巨大的市場潛力,出現以農民為主體,社會資本熱情參與的局面,經營主體更加多元。各地積極探索與農民互惠共贏的產業發展和利益分享機制,農民不僅僅是流轉土地或做打工仔,有的已通過土地、庭院、設施等資產入股的形式,以股東身份從產業發展中分享收益。不少地方還催生了一批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協會、專業合作社、休閑農業聯盟等新型經營主體,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組織化、規模化程度明顯提高。
許多地方結合當地的特色,不斷創新發展方式,探索形成了高淳國際慢城、陝西袁家村、北京農業嘉年華、陝西涇渭茯茶特色小鎮等形式多樣、特色各異的新類型,開辟了產業發展的新途徑。讓市民享受青山綠水帶來的視覺愉悅,感受田園和農耕生活,充分享受返璞歸真的喜悅。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的內涵更加豐富了。
唯美鄉村&返鄉互助平台上,各地的實踐證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的發展,使一些地方農區變成了景區、田園變成了公園、民房變成了客房、勞動變成了運動、產品變成了商品,農村閑置的土地利用起來了,農民閑暇的時間充實起來了,傳統的農耕文化也活躍起來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日益成為富裕農民、提升農業、美化農村的朝陽產業。
返鄉的青年、中年、企業家,鄉村歡迎你們回村,父母親等待你們回家,「返鄉互助」助你一臂之力。你們回家了,鄉村才有希望!返鄉創業看起來美做起來難。怎麼辦? 關注"返鄉互助「微信公眾平台!
⑧ 發展鄉村旅遊幾點思考
西藏農村旅遊資源豐碩,但如何展開農村旅遊呢?
筆者拙見,應留神以下幾點:
要建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推動農村旅遊過程中,要立足全域旅遊,堅固建立生態旅遊意識,保持在愛護中展開,在展開中愛護。盤繞農村特徵資源和產業展開,扎實推動旅遊開發。同時深化認識到開發的既是農村又是景區,盡管是村,然而它位於重點生態旅遊區,其生態環境是農村和景區得以長足展開的根本所在。要經過樹立生態良好、環境柔美、產業發達的宜居宜業宜游旅遊農村推動農村旅遊邁向一個新的台階,經過加強對旅遊的開發管理把俏麗村莊樹立推向更深刻。
要深入農村特徵文明旅遊,依託農村深沉的文明底蘊和豐碩的民俗文明資源,將文明和旅遊相融合,豐碩農村旅遊內涵。經過舉行旅遊文明節及日常民間民俗流動,重點宣傳展示農村民俗文明和特徵資源;經過興辦家庭旅遊、精品民宿、藏家樂等,從從業人員統一著民族服裝,到住宿、飲食文明等,充分展示民族特徵之美,深入遊客文明體驗。
要保持旅遊展開共建共享,把旅遊惠民富民作為農村展開的動身點和落腳點,藉助當前旅遊展開的良好情勢,將農村旅遊展開與當前脫貧攻堅工作聯結起來,與文化村鎮創建流動聯結起來,疏導當地農牧民獨特參加俏麗農村樹立。並積極拓寬思緒,拓展參加旅遊平台,以家庭旅遊運營與效勞作為主要抓手,疏導群眾自力更生,經過參加旅遊增收致富,共促旅遊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