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宿旅遊發展策略
① 中國最有特色的民宿目前發展最好的鄉村旅遊點有哪些
中國最有特色的民俗,目前發展最好的鄉村旅遊點有很多,其中體現在浙江那一片比較多,還有就是雲南的大理。另外就是在新疆西北的新疆也有很多做得好的這種特色的民俗,像新疆伊犁的八卦城特克斯,離街的這個民宿,還有新疆伊犁霍城縣地蘆草溝鎮的施工村的這個薰衣草民俗。在新疆北疆這個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喀納斯很多民族也相當不錯,特別好。還有就是喀什地區的,喀什古城裡面的有部分民宿也不錯。
② 民宿怎麼發展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閑房間,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生態、環境資源及農林漁牧生產活動,以家庭副業方式經營,提供旅客鄉野生活之住宿處所。此定義完全詮釋了民宿有別於旅館或飯店的特質,民宿不同於傳統的飯店旅館,也許沒有高級奢華的設施,但它能讓人體驗當地風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熱情與服務、並體驗有別於以往的生活,因此蔚為流行。這股民宿旅遊風潮(流行風),從一片原屬於低度發展的行業中,創造出另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改寫了旅遊的型態。
民宿在台灣的發展有很長的歷史,最早大規模民宿發展的地區是墾丁國家公園,時間約在1981年左右 ,當初是解決住宿不足的問題。只是一種簡單住宿型態,沒有導覽或餐飲服務。起因於遊憩區假日的大飯店旅館住宿供應不足
民宿
民宿
或缺乏服務,或登山旅遊借住山區房舍工寮緣起,有空屋人家因而起意掛起民宿的招牌,或直接到飯店門口、車站等地招攬遊客,而興起此行業。
1981年原台灣省政府原住民行政局在其部落產業發展計劃中自訂規則,進行輔導原住民利用空屋與當地特有環境經營民宿,增加原住民收入。而除了原住民地區在非原住民地區,風景特定區、國家公園內及各觀光景點亦有不少人將空置之房舍改建或以新建樓房出租旅客住宿。因民宿主人多半是在地人,藉此進而藉勢推動當地的觀光旅遊產業,同年間農委會大舉鼓吹「傳統農業」轉型「觀光農業」,進一步刺激了民宿發展,成為台灣一個新興的鄉村旅遊經濟產業。
民宿業因平民化、平價化、親民化而廣受遊客之喜好。惟初期經營水平參差不齊,缺乏完善之管理制度,導致消費者權益毫無保障,政府於2001年12月12日頒定「民宿管理辦法」,就民宿之設置地點、規模、建築、消防、經營設施基準、申請登記要件、管理監督及經營者應遵守事項訂有規范,設定為農、林、漁、牧業的附屬產業,正式輔導台灣民宿產業合法化,期透過輔導管理體系之建制,以提升民宿質量與安全,促進農業休閑、山地聚落觀光產業發展,至此民宿產業正式成為台灣一個農業的新行業。
③ 中國有哪些旅遊民宿村
1、凡塵·大理
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
④ 民宿旅遊哪兒好
對,旅遊的話其實說現在那個全國各地都有這種民宿,就是說你像這些平台上都可以進行民宿的訂購,就說你可以順著中比較特色或者是小眾的地方吧。
⑤ 最牛逼的浙江旅遊縣,是如何靠民宿吸引210萬遊客的
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消費觀念發生很大的變化,現如今,大家對生活的追求遠遠不止停留在溫飽層面,更多的人渴望追求詩與遠方,這也是使得旅遊業蓬勃發展,比如在我國浙江省便擁有這樣一座小縣城,僅僅依靠民宿就吸引遊客210萬,年收入近25億,被稱為浙江最牛逼的旅遊縣,大家知道是哪嗎?
曾記得《紐約時報》評選過一期全球最值得去的地方,其中就有排名第18的莫干山。當時有許多人評論:中國除了長城,德清縣的莫干山也是非去不可。當然,德清縣並不是莫干山才有民宿,在新市古鎮、下渚湖、武康老街都有著獨具一格的民宿
⑥ 民宿短租如何發展更好
民宿作為一種新興的非標准住宿產品,目前的市場認知較為混亂,在國內還沒有唯一的定義。客棧民宿,是根據當地旅遊發展情況自建、租賃改造或拿地開發的小規模旅遊住宿功能產品,並結合地域文化特色與市場需要,提供全方位、個性化體驗服務的非標准住宿產品。我國旅遊行業是民宿行業發展的奠基石,依託現階段旅遊業的飛速發展,我國民宿行業也邁入了高速發展階段。
在線民宿預訂市場交易規模分析及預測
隨著旅遊消費市場的不斷發展、升級,國內民宿行業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民宿行業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止2016年底,客棧民宿線上注冊量總數達到50200家,較去年增加近8000家。。2015年和2016年是在線民宿市場發展高峰期。2017年中國在線民宿預訂市場交易規模達127.1億元,同比增速64%,預計2018年在線民宿交易規模將達177.2億元,預計到2020年民宿市場交易規模能達到300億元規模。
當前,民宿經濟呈現蓬勃態勢,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但總體上判斷,我國民宿經濟尚處於初級階段。發展無序、規劃滯後、監管不到位、相關法律法規缺失、經營管理不規范、創新發展後勁不足等問題不同程度存在。為此建議:
加強規范管理,注重政策引導
2017年10月1日,原國家旅遊局發布的《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正式實施,填補了民宿行業管理上的空白。廣東、浙江、福建等地也陸續出台地方法規,對民宿的發展進行引導、支持和規范。但縱觀全局,關於民宿法律界定和配套政策滯後,民宿行業長期遊走於無法可依的「灰色地帶」。各級政府應及時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辦法,對民宿的性質、規模、特點、從業主體、稅收管理等方面進行界定。因地制宜制定合適的准入門檻和審批辦法,對符合達標要求的民宿發放證件,將其納入管理體系。要明確主管部門及其相關責任。成立民宿經濟服務管理協調機構,旅遊、公安、消防、工商等職能部門共同管理、協同推進,為「民宿經濟」的長遠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要制定合理的扶持政策,通過貼息貸款、稅費優惠、危房安置等形式,有效保障民宿業的發展。鼓勵成立民宿協會,加強民宿經營者的自律和自我管理。
強化規劃引領,科學協調發展
各級政府應把民宿經濟納入政府旅遊規劃,明確重點發展區域,形成目標明確、布局合理、定位科學、特色鮮明、錯位發展的民宿發展規劃。鼓勵有條件發展民宿的各級政府制定本區域民宿經濟發展規劃。要促進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引導民宿經濟產業鏈延伸,拓展民宿吃、住、行、游、購、娛等諸多環節,促進關聯產業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要注重適度開發,避免商業氣息過濃導致鄉土味流失,違背「民宿經濟」發展的初衷,喪失原有的比較優勢。鼓勵原住民參與民宿開發,重視古村落活態傳承,發掘民俗節日、民間故事,促進當地的歷史人文、自然景觀和生態特色的融合。
完善配套設施,提升服務水平
應加大對民宿發展區域基礎設施投入,特別是針對鄉村民宿發展,應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加大對民宿區生活污水處理、村容村貌的整治力度。要完善環保措施,控制區域污染排放總量,避免出現超負荷承載。鼓勵多元模式,堅持「民、商」並舉,注重「民」辦。創新投融資方式,鼓勵工商資本投資、村集體牽頭融資、農民資金入股、農房估價參股等多渠道融資,吸引有實力、有膽子、有理念的人先行帶動,逐步完善民宿經營主體的內部激勵機制,激活廣大農村農民發展「民宿經濟」的無限活力。加快民宿服務平台信息化建設,形成「互聯網+民宿」新模式,完善適應民宿發展的旅遊散客服務體系。
⑦ 去浙江旅遊,周圍有什麼別有一份風味的名宿值得推薦嗎
“定心馴海鳥,詩語淡秋雲”。自古以來,海鳥便成了文人墨客筆下的常見之物,海鳥的自由與恬淡,深深吸引著每一位詩人。小編作為一名傑倫粉,對海鳥也有著特殊的情懷,緣起於歌詞“海鳥跟魚相愛,只是一場意外”,而此次蕭山之行,我竟邂逅了一家以海鳥為命名的民宿,冥冥之中,便有著無法訴說的情懷。
移步來到客房,這里的設施配備絲毫不輸五星級酒店,無論是房間的衛生標准,還是陳列設計,都讓人贊不絕口,一張干凈的大床,一座簡約的沙發,一盞復古精緻的吊燈,一扇雕工精美的門,每一處擺設都顯得恰到好處,將藝術搬進大自然,在點滴生活中感知美學。徘徊其中,竟讓人產生“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之意,這才是嚮往的生活。
⑧ 民宿為何要集聚發展,其中有哪些利與弊
一、民宿集聚分布的特徵
1.民宿集聚分布於經濟較發達城市周邊
城市發展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使得城市居民開始追求一種回歸自然、享受鄉土氣息的生活狀態。民宿為旅遊者提供了獨立的生活處所,旅遊者可以享受地域性人文、自然景觀,並可融入當地生活從事農林牧漁生產活動,因此民宿受到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的歡迎,尤其是城市中產階級逐步成為民宿旅遊市場的主體。
人們一般利用雙休日或者節假日出遊,距離是出遊規劃的第一影響要素,就近的民宿成為優先考慮的旅遊目的地。受市場需求的驅動,民宿投資者或經營者更傾向於選擇城市周邊鄉土氣息濃厚的地區發展。經濟發達城市擁有充足的客源,而雄厚的經濟條件又保證了遊客的消費能力,其周邊地區自然成為民宿旅遊發展的熱區,形成了民宿集中分布在經濟發達城市周邊的空間分布格局。
2.民宿集聚分布於旅遊資源豐富地區周圍
旅遊是現代人的一種精神追求,時下的旅遊多以觀光旅遊、度假旅遊和娛樂旅遊為主。民宿要與當地特色的歷史人文景觀、自然生態景觀以及生活生產活動結合起來,才更具吸引力。
因此,民宿在空間布局上往往更加靠近本地開發成熟的優秀景區。通過對長三角地區民宿和景區進行疊置分析,二者在空間分布上彼此靠近,民宿周邊有景區,景區周邊有民宿。民宿高度集聚區域內都有知名度較高的全國性優秀景區。以景區點位為中心分別建立了5千米、10千米和20千米的緩沖區,坐落在5千米緩沖區內的民宿佔比71.15%;坐落在5-10千米緩沖區內的民宿佔比17.52%;坐落在10-20千米范圍內的佔比只有10.19%。
可見,大多數民宿分布在距離景區較近的5千米范圍內,在遠離景區的區域民宿數量急劇下降。景區周邊來往遊客眾多,對住宿的需求量大;而民宿在提供住宿的同時,還能提供享受本地鄉土文化、特色美食等機會,成為眾多旅遊者的首選。因此,民宿投資和經營者往往選擇靠近旅遊資源的位置。
3.民宿集聚分布於交通主幹道
旅遊是旅行與游覽的綜合,旅遊活動的異地性使交通條件成為旅遊的必要環節和基礎。在旅遊過程中,長途交通(航空、鐵路)將客源地和目的地鏈接起來,而市內(短途)交通將旅遊活動中的各個景點以及吃、住、行、娛、購的各個環節串聯起來。民宿旅遊也不例外,需要便捷的交通條件將景點與民宿串聯起來。
旅行社一般將食宿、景點等要素通過旅遊線路及車輛換乘有機地銜接起來,這種情況下遊客的行進路線固定、遊客自由到達的范圍相對有限。近年來,自駕游成為旅遊出行的主要方式。
中國旅遊研究院與中國電信聯合進行的鄉村旅遊調研顯示,近7成的遊客選擇自駕的方式到鄉村旅遊。自駕遊客可以自由選擇出行線路、自由決定停車食宿地點,這一定程度上擴大了遊客的活動范圍。
因此,交通條件便捷的區域也成為民宿分布的集中區域。以長三角地區為例,以交通主幹道為中心線分別建立了1千米、3千米和5千米的交通緩沖區,坐落在1千米緩沖區內的民宿佔比32.74%;坐落在1-3千米緩沖區內的民宿佔比39.10%;坐落在3-5千米范圍內的佔比13.72%。在3千米范圍內民宿分布居多,5千米范圍內的民宿佔比總共達到了85.56%。可見,交通主幹道附近也逐漸成為民宿集聚的重點區域。
二、民宿集聚分布的動力機制分析
1.外部動力機制
政府主導政策驅動。民宿產業的發展與鄉村旅遊蓬勃發展的大背景息息相關,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高度重視鄉村旅遊發展,也重視民宿這種新業態的打造。民宿產業集聚受到各地方政府政策的推動。2015年11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速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推動民宿產業加速發展;2016年1月27日《關於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有規劃地開發休閑農庄、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露營、戶外運動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2016年3月2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個部門制定的《關於促進綠色消費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發展共享經濟,鼓勵個人閑置資源有效利用,有序發展網路預約拼車、自有車輛租賃、民宿出租、舊物交換利用等。2017年7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個委辦局又發布了《促進鄉村旅遊發展提質升級行動方案(2017年)》,推動形成體系完善、布局合理、品質優良、百花齊放的鄉村旅遊發展格局。各省區市根據自身區域特點也制定了相關獎勵扶植政策,這些政策極大地推動和促進了區域民宿產業發展。
旅遊消費升級驅動。近年來,我國居民消費處於商品消費向服務消費轉變的上升期,居民用於服務性消費的支出大幅增加,而商品消費增長相對緩慢。2014-2016年,城鎮居民用於醫療、教育、娛樂、旅遊、交通等服務性消費的支出佔比由35.7%上升到41%。中產階級規模擴大疊加需求升級,距離城市2-3個小時車程、200公里范圍內、性價比優勢突出的特色民宿產業備受推崇。隨著90、00後等成為市場主體,多樣化、個性化體驗等新需求不斷擴大,原有的標准化住宿產品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而個性化、體驗性強的民宿產品更迎合他們的喜好。
民宿投資資本驅動。目前民宿投資除了為了情懷、追求小而美不追求投資回報的民宿主之外,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電商平台投資民宿產業,比如攜程旅遊網、去哪兒網、途家網、同程旅遊網等。除成立民宿客棧頻道外,還直接從事民宿投資運營,如同程旅遊完成對花間堂的戰略投資,成為花間堂第二大機構股東;途家網旗下的途遠公司直接參與貴州美麗鄉村精品民宿建設等。第二類是國有大型企業進軍民宿領域,比如首旅集團、浙江旅遊集團、國奧集團等。首旅集團成立首旅寒舍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已經在全國布局60餘個古村落民宿產業;浙江省旅遊局與浙江省旅遊集團及相關公司設立100億元旅遊基金,高等級客棧和精品民宿項目都是主要投向。第三類是房地產企業轉型進入民宿產業,如新華聯集團、銀泰集團、金融街。新華聯集團在安徽蕪湖開發了鳩茲古鎮項目,有上萬平方米的用地建設客棧、民宿和精品酒店。這些公司發展民宿產業,追求規模化增長,又有相應的品牌體系和運營標准、建造標准以及經營平台等支撐,因此極大地推動了民宿產業的發展和集聚。另外,民宿投資的主體多元化、投資形式多樣化,推動民宿投資持續火熱。
2.內部動力機制
民宿集聚形成市場競爭優勢。民宿集聚區內部企業之間存在著競爭合作關系。民宿單體規模較小,客房一般在3-15間之間,很難實現大的旅遊接待量。在集聚區內,具有一定數量的民宿後,可以實現接待能力的規模性遞增。單個民宿通過自身品牌招攬客源的能力很弱;通過外部規模效應,可以形成整個民宿集聚區在旅遊市場上的區域品牌,擴大影響力。區域品牌效應將直接給每個民宿經營者帶來收益的增加。單個民宿的生命周期可能不長,會存在優勝劣汰的風險,但是整個民宿集聚區形成品牌後,品牌效應相對持久,將會帶動區域內民宿企業的聯動發展,打造出市場競爭優勢,形成鄉村旅遊發展的合力。2016年成立的宿聯中國,專門致力於打造民宿集聚區,降低單個民宿運營成本。2015年8月,浙江嘉興久棲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憑借之前多年的經營積累,在國內民宿行業佔領一席之地,創下久棲客棧品牌。此外,知名的品牌還有童話、親的客棧、宛若故里、陽光納里等。可見,民宿品牌形成後有利於提升關注度、迅速佔領市場,提高核心競爭力。
民宿集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民宿集聚區可以為遊客提供多樣性的住宿體驗產品,具有客源共享的規模經濟效應,降低了單個民宿與遊客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風險。同時,由於聚集了大量同類型的民宿企業,吸引了布料清洗、房屋清潔、廣告策劃等供應鏈上下游廠商和機構、相關專業人才在當地聚集。民宿集聚區內分工專業化、信息交流與傳播順暢、勞動力資源共享,降低了民宿的建設成本和經營成本。同時,產業鏈上的相關供應商、中間商可以更容易獲得市場機遇,減少搜尋商業信息所需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同時產業集聚會促進人力資源的專業化發展,提高人力資源效率,節約人力資源成本。整個區域內交易成本的降低,極大地增加區域民宿的綜合競爭力。
雖然通過集聚式的發展可以給民宿產業帶來很多發展優勢,增加民宿經營者的收入,但是由於旅遊產業的特殊性,民宿業又正處於高速發展期,大量的、快速的集聚會造成當地旅遊接待能力過剩,遊客預期體驗下降,也會導致很多經營者不能獲得預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