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為發展旅遊

為發展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1-23 07:57:59

㈠ 發展旅遊業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1. 旅遊業的發展對社會的影響:旅遊業作為一項重要的新興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為解決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為社會帶來巨大的幫助。

  2. 旅遊業所需的人才類型是多樣的,大多數從業人員的技術要求較低,培訓掌握難度比較容易。因此,就能為一部分文化水平較低的失業人員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為社會的穩定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3. 旅遊對經濟 旅遊時第三產業,世界促進經濟發展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對社會開拓人們的精神視野 提高人文素養,有利於社會的和諧 。

  4. 旅遊業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擺脫地區貧困,因其投入一般較低,因此對貧困地區的幫助是巨大的;促進了商業消費,加速了經濟增長;合理和優化了產業結構部門,作為非生產性行業,帶動了其它的相關產業;跨國旅遊的飛速發展對本國的外匯收入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㈡ 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新中國建設以來,我國旅遊業的發展歷程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時期。第一個時期的起始時間為新中國建國至改革開放前。當時主要是對那些來華的外賓所展開的。中國旅行和游覽事業管理局與1964年正式成立。

新中國旅遊業的發展的第二個時期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步入正軌和全面振興的發展時期。1978年至80年代中期,及接待入境旅遊為主的發展階段。80年代至1997年,入境旅遊和哪裡有並行發展的階段。1997年至今,入境旅遊、國內旅遊和出境旅遊全面發展的階段。

(2)為發展旅遊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旅遊業是以旅遊資源為憑借、以旅遊設施為條件,向旅遊者提供旅行游覽服務的行業。又稱無煙工業、無形貿易。

狹義的旅遊業,在中國主要指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車船公司以及專門從事旅遊商品買賣的旅遊商業等行業。廣義的旅遊業,除專門從事旅遊業務的部門以外,還包括與旅遊相關的各行各業。旅行游覽活動作為一種新型的高級的社會消費形式,往往是把物質生活消費和文化生活消費有機地結合起來的。

㈢ 旅遊也的發展對中國經濟起到的作用

根據"十一五"規劃﹐旅遊業將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對此﹐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近日指出﹐中國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具有諸多有利條件﹐同時也面臨一些制約因素。

邵琪偉表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是"十一五"時期中國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任務。面對"十一五"旅遊業發展的各方面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各級旅遊部門要牢牢把握發展機遇﹐用好有利條件﹐克服制約因素﹐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快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提升旅遊業發展水平。

旅遊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

作為中國"十一五"開局之年﹐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要求﹐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成為中國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任務。邵琪偉認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既是順應世界旅遊業發展趨勢的需要﹐也是適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並將有利於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據介紹﹐在世界上﹐旅遊業以其持續增長的消費需求﹑快速擴張的市場規模和普遍看好的發展前景﹐被譽為"朝陽產業"﹐並成為促進現代經濟社會繁榮和發展的新興產業。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2005年全球入境過夜旅遊人數為 8.08億人次﹐旅遊外匯收入為6820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3%和9.6%。2004年全球旅遊就業人數達 2.12億﹐約佔全球就業總人數的7.5%。在中等發達程度以上的國家,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重約10%。以旅遊為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的國家和地區﹐其旅遊總收入佔GDP的比重則超過20%。相當數量的國家和地區通過發展旅遊業帶動的社會投資﹑就業﹑稅收已佔本國總量的10%以上。

並且﹐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國家或地區之間相互依存和競爭程度不斷加強﹐旅遊業已成為國家綜合國力和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成為各國和地區參與國際分工﹑獲取經濟利益的重要途徑﹐成為展示國際形象的重要領域。中國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是適應世界旅遊業發展的要求﹐展示中國良好國際形象﹐提高綜合國力和軟實力的需要。

有利國內經濟發展

邵琪偉表示﹐旅遊業的發展將對中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內需的擴大以及區域發展的協調起到推動作用。

旅遊業作為服務業的重點產業﹐綜合性強﹑關聯帶動作用大﹐對加快服務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旅遊業是需求潛力大的產業﹐發展旅遊業對擴大內需﹑促進消費具有積極的拉動作用。另外﹐旅遊以人的流動為基礎﹐通過發展旅遊﹐可以促進城鄉之間﹑東中西部之間資金﹑信息﹑人才的流動和交換﹐並成為城市支援農村﹑工業反哺農業﹑東部發達地區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而在地方經濟發展中﹐旅遊業已被中西部大多數省區市及地州縣列為支柱產業或優勢產業加以培育。中國中西部地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發展旅遊業從一定意義上講符合這些地區的自然人文資源特點和人力資源狀況, 能夠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活力﹐培育了新的產業﹐帶動了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十一五"期間中國旅遊業建設的有利條件

邵琪偉表示﹐"十一五"時期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具有多方面的有利條件。一是資源條件好﹐二是市場需求持續旺盛﹐三是供給保障能力顯著增強﹐四是宏觀發展環境有利。

邵琪偉指出﹐中國旅遊資源豐富﹐資源稟賦高﹐自然風光豐富多樣﹑歷史文化沉澱深厚﹑民族風情特色鮮明﹐對海內外旅遊者都有很強的吸引力。並且﹐經過改革開放28年的發展, 中國旅遊業供給能力﹑配套水平不斷提升﹐人的素質﹑管理水平﹑服務質量和與國際接軌的程度都不斷提升; 交通﹑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交通通達性明顯提高﹔旅遊住宿﹑游覽等服務設施體系日益完備﹔旅遊人才建設和人力資源開發得到明顯加強, 為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十一五"時期旅遊產業體系和供給能力還將進一步提高。

邵琪偉認為﹐持續增長的旅遊消費需求﹐將是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最根本的保障。市場需求是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中國人口基數大﹐但目前居民平均出遊率祗有92.7%﹐還不足人均1次, 與旅遊發達國家相比﹐潛力很大。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實的和潛在的旅遊消費需求都很旺盛。

另外﹐邵琪偉表示中央與國務院高度重視旅遊業﹐把旅遊業確立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的重要領域﹐在實施一系列區域發展重大戰略時﹐都將旅遊列為重要內容﹐為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觀政策支撐﹔各省區市政府更加重視旅遊業發展,通過實施政府主導型發展戰略﹐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為旅遊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瓶頸

邵琪偉同時坦承﹐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也面臨一些制約因素。

由於旅遊業綜合性強﹐在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產業迅猛發展的過程中, 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中國旅遊業發展仍然面臨著多方面的制約因素。如國際市場競爭加劇, 入境旅遊發展面臨更大挑戰;國內旅遊低層次﹑粗放型的增長方式依然突出﹔旅遊法制建設嚴重滯後﹔市場主體還不發達﹑市場機制還不健全﹑市場規則還不完善﹐制約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從業人員素質不適應發展的要求﹐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等等。

據介紹﹐中國旅遊業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國內最大的旅遊企業是首旅集團﹐其營業額也僅為世界五百強最末一名旅遊企業的七分之一。邵琪偉認為﹐大力提升企業實力﹑素質和競爭能力﹐是中國建設世界旅遊強國的必然要求﹐也是"十一五"時期中國旅遊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此外﹐還應進一步推進旅遊產品轉型升級﹐加快建成全國重要的復合型旅遊目的地。邵琪偉認為﹐加強誠信旅遊建設﹐規范旅遊市場秩序﹑提高服務質量﹐是確保旅遊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國家旅遊局目前正在全國開展誠信旅遊活動。

中國旅遊業發展的輻射作用

邵琪偉還表示﹐發展旅遊業對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協調發展﹐具有明顯的影響和帶動作用。

據介紹﹐旅遊業發展在促進經濟增長上發揮重要作用。2005年中國旅遊總收入達 7686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2.4%﹐相當於全國GDP 的5.02%。全國出現了一批旅遊業快速發展的省區市﹐若干省份和地區的旅遊總收入已經占當地GDP的 10%以上﹐真正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在增加國家外匯收入上﹐改革開放以來截至2005年﹐旅遊外匯收入累計達2193億美元﹐在國家外匯十分緊缺的時期, 旅遊為國家平衡國際收支發揮了積極作用。

邵琪偉表示﹐旅遊業將通過帶動投資﹑拉動內需刺激經濟發展。近年來除了對公路﹑鐵路﹑民航﹑水運等基礎設施提出新的需求以外 ,旅遊業的發展還大大促進了賓館飯店﹑旅遊景區﹑主題公園等旅遊領域直接投資的顯著增長。特別是隨著新的旅遊產品出現﹐高爾夫球場﹑遊艇﹑游輪﹑旅遊房車﹑旅遊港區等新業態投資快速增長﹐還帶動了一批度假休閑區的發展﹐有的投資規模, 相當大。同時﹐與旅遊相關的商品包括旅遊紀念品﹑工藝品及相關的製造業也快速發展並獲得了相應的資金與市場。黃金周旅遊消費不斷增長﹐帶動全社會假日消費規模不斷擴大﹐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邵琪偉認為﹐在促進中國經濟發展的同時﹐旅遊業發展也對中國社會協調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旅遊業是服務性行業﹐就業容量大﹐就業門檻相對較低﹐就業層次多﹐能夠吸納不同層次的人群就業﹐能夠擴大中國就業面﹔對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安置具有獨特優勢。據統計﹐國際上旅遊直接就業與間接就業的比例達1:5﹐發達國家旅遊就業人數佔全社會就業總量的20%以上﹐發展中國家約佔10%。中國旅遊直接就業人數約1 000萬﹐擴大就業的潛力還很大。

又由於中國廣大農村地區旅遊資源富集﹐是重要的旅遊場所﹐通過發展旅遊, 全國許多農村實現了農民增收和脫貧致富﹐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近年來農業旅遊的發展﹐促進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了農村城鎮化進程﹐探索出了一條以旅遊推進農村城鎮化﹐促進城鎮化發展的有效途徑。並且城市人口的平均收益和消費水平高於農村﹐中國大部分旅遊資源集中在農村和山區﹐旅遊業的發展﹐促進了城鄉之間交流。

與此同時﹐旅遊業發展對維護資源生態﹑文化傳統傳承﹐推進精神文明建設也具有積極作用。目前﹐旅遊業走體驗型的消費方式﹐這對於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積極作用。又因為人們通過旅遊可以接觸和體驗到不同的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將帶動旅遊目的地文化保護﹑建設﹑傳承﹑發展﹐促進目的地與客源地之間的文化交流。近年來興起的工農業旅遊﹑紅色旅遊等﹐成為傳播科技文化知識﹑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中華民族燦爛悠久歷史文明的重要方式。

㈣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旅遊行業將向著智能化,定製化,跨界結合的方向發展
1,人工智慧向旅遊服務廣泛滲透
人工智慧在2018年賺足了眼球,旅遊行業也開始研究在營銷與服務中應用AI技術再造流程、優化體驗。在目的地營銷、智慧化管理、客戶畫像、在線銷售、線下迎賓、遊客互動等多個領域,人工智慧都有廣泛應用的空間。同程旅遊已經率先開啟智能機器人在旅遊行業的運用,可以實現迎賓接待、微信購票、遊客互動等多項功能;技術大牛的去哪兒網的火車票搜索頁面,只需簡單一句話,10秒鍾即可出現車次;攜程還宣布有3個與簽證相關的技術與服務創新,已獲得國家專利發明;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旅遊服務的更多環節都將迎來AI的滲透。
2,定製旅遊向細分市場深耕
細分市場是定製旅遊市場逐漸成熟的必然要求,改變目前定製旅遊概念混亂、良莠不齊的狀況。但這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種細分市場都需要整合不同的資源,培養相應的定製師等人力資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教育部、國家旅遊局等11部門關於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進入實操層面,並完成對中小學的滲透式市場啟蒙,2018年研學旅行必將迎來井噴。表徵之一就是北京從2018年起將初中學生綜合社會實踐活動成績計入中考成績,預計更多城市將出台類似政策,研學旅行爆發勢頭不可阻擋。細分市場對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甚高,只想蹭熱點炒概念的做法怕是行不通了。
3,跨界融合加劇
在大的格局上,旅遊與生態建設、美麗鄉村、基礎設施提升、新型城鎮化、產業轉型升級、脫貧攻堅有完美的結合點,特別地方政府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為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在小的方面,旅遊與個體的消費升級息息相關,從簡單的滿足觀光需求,到休閑放鬆、親子娛樂、家庭度假、蜜月婚紗、接受教育、培養興趣、滿足愛好、陶冶情操等,旅遊的功能得到極大擴展,在提升生活品質上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目前,各種「旅遊+」還僅在初級階段,不管是大的格局,還是小的方面,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跨界融合的趨勢還將長期持續。
大市場催生出新的人才需求,抓住旅遊行業新趨勢的企業對於人才需求非常強烈,紛紛給出高薪搶人,比如,在線旅遊巨頭同程,大多數產品運營和技術類崗位給出的年薪都在30萬左右~

㈤ 如何發展旅遊業

首先是觀念上的創新。
按照城市即旅遊,旅遊即城市的理念把秦皇島真正建設成為一個精品大景區。把旅遊六要素同整個城市的方方面面結合起來,充分重視和利用好城市形象、社會風貌等社會資源。其次是管理上的創新。
從對旅遊業的管理上升為對旅遊活動的管理,變條帶式的管理為板塊式的旅遊目的地管理,實現旅遊管理從行業管理向目的地管理的跨越。緊緊圍繞來秦旅遊者需求設計和創新管理服務體系,努力提高服務質量。
第三是產品上的創新。設計培育新的主打旅遊產品,探索大型參與式的四季皆宜的旅遊項目開發思路。加強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整合,打造特色節目。加快旅遊產品的更新換代,組合新的旅遊線路,創建「宜游」發展環境。

㈥ 結合中國旅遊資源的特點,談談你對中國發展旅遊業的認識

從世界旅遊業發展的歷史來看,國內旅遊不僅僅是旅遊發展的先導,而且一
直是世界旅遊業的主體與基礎,無論是從旅遊者到客人次數上看,還是從旅遊消
費額來看,國內旅遊均佔90%左右,處於絕對優勢。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公民的
國內旅遊活動開展得較晚,雖然今天的國內旅遊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與影響,
但從總的方面看仍處於一種自發、無序的狀態。不僅有許多實際問題尚未解決,
而且有許多認識問題遠未取得共識。顯然,面對日益增長的國內旅遊需求,採取
視而不見、置若罔聞的態度是不可取的。對國內旅遊進行認真的研究與探討,對
中國旅遊業健康的發展,對我國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無疑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說不清的數字

從字面上講,似乎很清楚:凡國民在本國境內所從事的旅行游覽活動均為「
國內旅遊」。然而,這只是規定了國內旅遊的一個大致范圍。很顯然,如果要想
研究國內旅遊的意義與作用,對其做深入細致地分析,僅僅有這一個界定,那是
遠遠不夠的。
無論是國際旅遊者還是國內旅遊者,都是旅遊者。為了統計與研究分析的方
便,國際上對旅遊者有個比較認同的界定,即作為旅遊者:在空間上――必須是
離開自己的長住地一定的距離(有的國家規定100英里),應在正常活動的范圍以
外,因此,上下班、上下學、去影劇院、商店者,均不應算是旅遊者;在時間上
――必須在外過夜或逗留24小時以上,但又不能無限期的逗留,一般限定在一年
之內;在外出的目的上――一般是以消遣、度假為主要目的,也經常包括公務、
因私探親等,但不包括謀生、定居、遷徙,以及外交、軍事與其他專業人員執行
公務、學生就讀等目的。
目前在中國,整個旅遊業起步比較晚,雖然國際旅遊的統計仍不完善,但已
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而國內旅遊的統計仍然是個空白。有的地方僅以游覽點的門
票作為國內旅遊者人數的依據。不分過夜與不過夜,沒有逗留夜次數。國內旅遊
的消費更是如此。每年雖然有關部門都公布一次國內旅遊的旅遊者人次數與消費
額,但從未介紹過做出這一估計的依據與方法。因此說,這個數字盡管是僅有的、
官方的,但其實際意義不大。
同樣,「國內旅遊業」更是個模糊的概念。除了目前規定的專門從事國內旅
游業務的三類旅行社外,似乎尚無專門為國內旅遊者服務的系統,甚至也不存在
「定點飯店」、「定點餐館」。國內旅遊業更是難以確定其范圍,行業管理也就
無從談起。誠然,這一切和中國國內旅遊的實際情況是分不開的。目前,雖然以
消遣、度假為目的旅遊者不斷增加,但所佔比重很小,尤其是通過旅行社組織做
長途消遣、度假旅遊的人數更少。對大多數公眾來說,他們消費很低,其活動也
不通過旅行社。
因此,要研究國內旅遊,判斷它對一個地區或整個國家的社會、經濟影響,
其當務之急是,國家有關行政部門,根據中國的國情和統計、分析的需要,盡快
對國內旅遊的有關統計體系、口徑進行確定,並在一些有典型意義的城市或旅遊
地,利用連續抽樣調查的辦法,取得數據,逐漸建立與完善國內旅遊的統計系統。

二、由來已久的偏見

1.「遊山玩水」似與「游手好閑」同義。雖然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曾
有許多文人墨客,遍游祖國山川,留下不朽的佳作,但這一切卻與普通百姓無緣。
雖然人人都願領略大自然秀麗奇特的風光,都想欣賞那璀璨豐富的歷床文化遺產
與現代藝術,然而由於傳統思想的束縛,「遊山玩水」仍往往被視為不正當的行
動,常不敢堂堂正正而為之;旅遊同樣是一種消費,但遠不如具他消費那麼體面。
這種認識雖然隨著旅遊活動的增加在不斷改變,但其影響遠未消除,並不時地發
生著作用。
2.國內旅遊需求未受到應有的重視。改革開放以來,廣大城鄉居民的生活水
平在不斷改善,實際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普遍增加,領導幹部終身制的廢止,退體
制度的改革、職工帶薪假期的明確,以及城鄉各種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使更多的
人有了旅遊的時間。隨著思想的開放,入境旅遊者的示範效應,人們的國內旅遊
需求不斷增加。但是,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和種種其他原因,這種需求並未受到
應有的重視,甚至遭到壓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對國內旅遊實行「不提倡、
不宣傳,不反對」的政策。實際上,這種政策就是不支持搞國內旅遊反映在實際
工作中,國家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或其他國家職能部門)對如何滿足國內旅遊者
需求的設施建設,缺乏計劃和實際指導、支持。時至今日,國內旅遊者的出遊受
到種種歧視,「花錢買罪受」的局面,被「宰」被「騙」的事,廣泛地存在,屢
屢發生。而這種現象的存在,對各級政府職能部門,並未產生多大的壓力。
3.難以改變的地位。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一提到旅遊,人們想到的就是接待海外旅遊者,為他們提供高級旅遊車、安排高
級飯店、優先提供機票與車票,為掙得外匯。而在一些以國內旅遊人數頗多、海
外旅遊者很少的地方,也往往把主要的財力、物力與人力放到搞國際旅遊上,國
內旅遊卻無人過問。仔細分析一下,其中有市場因素,如搞國際旅遊利潤大,掙
外匯,好處多,搞國內旅遊獲利小(其實也未必);有傳統觀念的作用,如「涉
外重要」、「外事無小事」等外事工作的原則也直接影響著經濟活動;也有體制
上的原因,國家最高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對國際旅遊的發展有長遠規劃、年度計劃、
具體指標和日常工作的指導,管理機構齊全,職能明確,而對國內旅遊的管理則
是徒有其名,國家旅遊局曾一度設置的國內旅遊司早被取消,地方旅遊部門設國
內旅遊處者也為數極少,國家其他部門又不便介入。這事關普通百姓的需求的大
事,卻很難擺上應有的位置。
所有這些現象都表明,國內旅遊發展的意義尚未被真正的認識。而認識問題
不解決,實際問題解決的難度更大,國內旅遊也難以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國內旅遊發展的困擾

困擾之一是「國內旅遊擠國際旅遊說」。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
施,大批海外旅遊者湧入中國,使中國頗為薄弱的旅遊服務業陷入全面的、極度
緊張之中。與此同時,國內旅遊業也隨之興起,這在實際上加劇了旅遊供給上的
緊張。對國內旅遊所實行的「三不政策」也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提出來的。毫無疑
問,為了盡快賺取外匯以促進四建設的進程,中國提出優先發展接待入境旅遊者
的國際旅遊業的戰略是正確的。但是,就國家總體而言,這決不意味著全國各地
都不去發展國內旅遊,也不意味著發展國內旅遊就一定會妨礙國際旅遊的發展。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由於國內外旅遊消費者消費水平與興趣偏好的差異,住
宿、餐飲、長途交通運輸工具方面的矛盾片下明顯,一些旅遊景點(或旅遊熱點
城市)人滿為患的問題突出,也多在節假日和容量小的地方。而許多中國青年人
喜歡上的自然景區或游樂園等場所,並不是海外旅遊者的集中地。當然,國際旅
游與國內旅遊之間的矛盾是存在的,有的是可以用價格來調節,重要的是靠宣傳
來引導,靠安排適應國內遊客的活動,開發新的項目來分流。實踐證明,國內許
多新的景點首先接待的是國內旅遊者,國內旅遊的開展促進了景區的基礎設施與
服務設施的建設,改善了當地的環境,積累了經營與管理的經驗,提高了知名度,
為國際旅遊者開辟了新的旅遊地。這也正是旅遊業發展的常規。
困擾之二是「公費旅遊與自費旅遊說」。一提到國內旅遊,最敏感的問題是
「自費」還是「公費」。國家行政管理部門對公費旅遊視同「不正之風」,曾三
令五申,嚴加禁上。但事實上是禁而不止。不少調查表明,各地國內旅遊者中。
真正自己花錢者仍為少數。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由於國民總體經濟水平所
決定的。就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來看,大約為340美元,按經驗數據來推測,剛
剛達到產生國內旅遊需求的時期。大多數人,尤其是靠固定工資生活的國家職工,
還難以承擔(或不願承擔)長途旅遊的費用,而且帶薪度假時間尚未法律化,因
此,完全的自費旅遊變得很困難。二是「公費」的概念含混,界定不清,雖然有
些人外出旅遊並非由旅遊者自己負擔全部費用,但也並非是不合理的,更不能說
是不正之風。例如,獎勵旅遊與社會旅遊,即一些企業利用獎金或福利基金,安
排職工到外地旅遊或休養,或作為對工作有貢獻、完成任務好的職工的一種獎勵,
組織他們去旅遊,這應當說是合理的,而且是值得提倡的。這樣做,不僅使職工
得到休息,增長見識,提高了素質,同時作為一種社會集團的消費方式,也減少
了市場商品供應的壓力。再如。一些富裕起來的農村,組織農民集體旅遊,雖然
農民本身不用負擔旅遊的費用,但集體的積累也屬於各個勞動者,這和花國家的
錢不是一回事,亦不宜限制。還有,會議旅遊,根據國際旅遊統計的通例,是旅
游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逐年增加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專門設有招攬、
組織會議旅遊的機構,建造了各種會議設施或綜合的會議中心。目前,我國每年
各種行政、專業、行業、學術等會議也是相當多的。接待會議已經成為許多飯店
的主要業務與收入來源。這樣的游覽總比個人專門出去游覽方便、經濟些,問題
的關鍵是公私要分開,應當個人負擔的不要由公家開支。不合理的旅行開支要靠
財務制度去解決,而不能籠統地反對公費旅遊。應當看到,由於國內旅遊服務體
系不完善,往往以「公」出面要比以「私」出面辦事方使,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
人門「假公濟私」。如果國內旅行代理業發達,方便合理的專業化的旅遊社會性
服務代替了各個單位繁雜的會議組織工作,不僅可以大大節約人力,財力,合理
利用設施,提高會議效果,同時也有利於控制一些變相的公費旅遊,有利於廉政
建設。

四、應當明確的幾個問題

國內旅遊是公民的一種正當消費形式,國內旅遊的發展,是一個國家國民生
活水平提高的象徵。人們的這種需求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因此,
要不斷創造條件,不斷滿足這種需求,引導這種日益增長的消費,而不應當、也
不能去人為地扼制,為了使我國國內旅遊得到健康的發展,有關部門應當組織力
量,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統一認識,制訂出符合客觀實際的政策。現在,有這
樣幾個問題,需要進一步明確、值得認真研究。
1.充分認識發展國內旅遊的意義。國內旅遊活動的開展,對整個國家來說,
並不象國際旅遊那樣可以增加國民收入,但它與每個國家的社會與經濟生活中的
其他領域有著密切相關和相互依存的關系,其經濟意義是顯而易見的。在中國目
前的經濟形勢下更為明顯。首先,回籠貨幣、減少市場的壓力。改革與開放政策
的實施,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廣大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從而也使儲蓄存款成倍的增長。據統計,1978年城鄉居民年末儲蓄存款余額為218
.6億元,到1990年增加到7034億元。這樣巨額的儲蓄的確對實物商品市場是一種
巨大的壓力。而通過引導,使居民的部分儲蓄用於旅遊消費,可以回籠貨幣,使
市場壓力得以緩解。在市場疲軟、消費萎縮時,適當引導人們的旅遊消費實不失
為一種有效的途徑。其次,增加就業。國內旅遊的發展,不僅可以吸收一部分人
充實到直接為旅遊者服務的行業,而且,它又可以促進、帶動相關產業,特別是
第三產業的發展,為更多的人尤其是許多非專業人員――提供就業機會,對穩定
社會秩序有特殊的作用。第三,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城鄉旅遊者的流動是雙向
的,但從總體上說,經濟發達地區的旅遊者向經濟下發達且有物殊吸引力的地區
流動是主流。少數民族地區、山區和其他旅遊資源豐富的地區,倚仗其獨特的旅
游吸引物。發展國內旅遊有明顯的比較優勢,以此彌補其他資源的匱乏。而且,
旅遊活動是人的流動、人的交往,旅遊者又是文化、知識、信息的載體,自然會
促進經濟、文化方面的廣泛交流與合作,這對老、少、邊、窮地區發展具有特殊
意義。根據國際上普遍認可的旅遊收入的乘數效應(亦稱增值論),對一個地區
來說,其旅遊收入(即外來旅遊者的消費)會不斷增值,可能會是最初收入的幾
倍。所以其經濟意義遠非旅遊接待部門的直接收入,更不僅僅是旅遊景點的門票。
國內旅遊的開展,其政治意義也是不可小視的。首先,通過旅遊活動,旅遊
者對祖國、對民族文化、歷史傳統的了解,激發其愛國熱情,增強其民族意識,
克服盲目崇洋媚外的思想,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另外,引導國內旅
游這種健康有益的消費,有利於移風易俗,提高人民的素質與生活質量。
2.國內旅遊的發展要適度,吸引物的建設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
極性。應當看到,國內旅遊的發展也是有條件的,除了旅遊者本身有需求,經濟
上、時間上與身體條件允許外,旅遊活動還受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程度的制約,
必須考慮交通運輸能力、景點的接待能力以及旅遊目的地居民的承受能力等客觀
條件。從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國內旅遊不宜大力提倡,特別不宜大力提倡
遠距離的旅遊。還應當看到,雖然目前有些國內旅遊者消費檔次較高,但這畢竟
是少數,絕大多數國內旅遊者消費水平仍然很低,文化需求層次也屬低水平,因
此,在旅遊吸引物與旅遊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一定要克服盲目性,力戒貪大求洋,
一哄而起,要從國內旅遊者特別是大多數當地旅遊者的實際需求出發。新的旅遊
吸引物的建設思路要寬,特別要考慮知識性、教育性、娛樂性、普通公眾負擔得
起。眼睛不要老盯在建廟、修墓、造游樂園上。從根本上講,國內旅遊活動的不
少內容又帶有一定的福利性。修建公園,博物館、紀念館、藝術館等文化娛樂、
休息場所、公用設施等都不是純商業性的。旅遊設施的建設、投資絕非旅遊部門
一家的事。在基礎設施與服務設施的建設上,應充分發揮國家、地方、部門、集
體與個人的多方面積極性。這樣便於籌措資金,合理利用,加快旅遊景點的建設,
將社會福利與商業性的設施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
3.改善旅遊服務體系,加強國內旅遊的協調與管理。隨著國內旅遊者人數增
加,旅遊活動范圍的不斷擴大,旅遊服務內容逐漸增加,為旅遊者服務的社會體
系應盡快建立,不斷完善。不僅要根據旅遊者的消費習慣和水平,建設適合他們
需求的住宿、餐飲、交通、游覽、消遣等方面的設施,還要大力加強國內旅行社
的建設,使之真正發揮行業龍頭的作用,使國內旅遊活動也逐漸標准化、系列化
。有條件的地方,應當成立專業旅行社,專門從事某些特定市場(如青年、退休
者、教師、藝術家、工人等)的組織接待工作,將通常由機關、企業自己組織的
旅遊、會議等業務,改由旅遊專業服務公司負責,以便減少成本、節約人力、提
高效率、改進服務。
4.處理好國內旅遊的發展與環境和社會的關系。旅遊活動是人群的流動。
隨著國內旅遊的開展,一些地方旅遊資源開發不當造成植被的破壞、環境與水資
源的污染,不僅使旅遊景點的吸引力降低,而且破壞了生態平衡。個別游覽點(
蘇州園林、北京故宮等)活動空間小,文化價值高,遊人過於擁擠,不僅遊人難
以得到期望的享受,而且很容易使歷史遺產遭到破壞,而這種破壞又很難補救。
另外,國內旅遊的開展,由於受季節、假日、傳統觀念以及時尚潮流的影響,旅
游者的流嚮往往比較集中,從而對一個城市或區域造成壓力,使交通擁擠、供應
緊張、物價上漲、社會治安混亂,干擾了旅遊目的地居民生產、生活、社會活動
的正常秩序。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當地居民對外來遊客的不滿。因此,一方面
要對旅遊目的地居民加強宣傳,介紹旅遊的開展對當地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的
促進作用,贏得他們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必須考慮當地居民的切身利益,對旅
游者進行疏導分流,減少干擾,並在參觀、游覽等方面對當地居民給予一定的優
惠照顧。
總之,國內旅遊遠比國際旅遊復雜,它波及范圍廣,涉及人員多,有紛繁復
雜的經濟關系,必須認真對待,採取妥善措施,使之健康的發展。
(作者工作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物資經濟研究所)

㈦ 到底為旅遊業帶來了什麼

旅遊業讓經濟發展了,讓社會發展了,讓人們見識到了更多美好的東西。

㈧ 發展旅遊業有哪些意義

1、旅遊業的發展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2、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郵電、日用輕工業、工藝美術業、園林等的發展。

3、旅遊業的發展促使這些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日益顯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8)為發展旅遊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

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㈨ 旅遊業的發展給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哪些好處

1、旅遊業可以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旅遊業是一個關聯性很強的產業。可以有效帶動建築工程及相關行業、航空運輸業、輕工業、商業、工藝美術和農副業等行業的發展。

2、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

旅遊業作為朝陽產業,它所具有的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的導向性功能是不容置疑的。

3、增加就業機會

旅遊的發展可以增加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和信息流的流動,因此發展旅遊業能為社會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

4、增進國際交流,拓寬世界視野

在一定意義上,一次旅遊活動是一種廣義上的文化交流,通過發展旅遊業,各國人民之間的彼此了解,並有力地促進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通過旅遊業的發展,這種軟環境效應可以克服各國意識形態間的障礙,增進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有利於協調各國之間的關系,以促進世界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的集團化。

5、促進招商引資,利於國際接軌

與貿易創匯相比,旅遊創匯不需要直接輸出物質產品,不需要進行多環節的長距離運輸。發展旅遊業可帶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有利於低成本地學習借鑒別人有用的東西,更新觀念,促進本地區擴大開放及與國際的接軌。

(9)為發展旅遊擴展閱讀

旅遊業組成要素:

旅遊資源、旅遊設施、旅遊服務是旅遊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三大要素。

旅遊資源,包括自然風光、歷史古跡、革命遺址、建設成就、民族習俗等,是經營旅遊業的吸引能力;

旅遊設施,包括旅遊交通設施、旅遊住宿設施、旅遊餐飲設施、旅遊游樂設施等;

旅遊服務,是包括各種勞務和管理行為相結合是經營旅遊業的接待能力。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