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什麼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什麼

發布時間: 2020-12-21 21:14:31

⑴ 大力促進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提質升級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
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造提升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道路、通村公路、景區景點連接線通行能力,提升交通通達性和遊客便利度。結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休閑農業、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對從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的貧困戶實施改廚、改廁、改客房、整理院落「三改一整」工程,優化消費環境。加大對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用地傾斜。依託貧困地區自然生態、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等資源稟賦,扶持建設一批設施齊備、特色突出的美麗休閑鄉村(鎮)和鄉村旅遊精品景區等,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2、提升服務能力。依託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中央單位定點扶貧等機制,動員相關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人才,提供營銷、服務、管理指導。支持貧困人口參加相關專業技能和業務培訓,提升服務規范化和標准化水平。鼓勵貧困地區組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協會、產業及區域品牌聯盟等組織,形成經營主體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的管理服務體系。(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扶貧辦、發展改革委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3、做好規劃設計。加強對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資源調查,深入挖掘貧困地區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傳統農耕文化等資源,因地制宜明確重點發展方向和區域。動員旅遊規劃設計單位開展扶貧公益行動,為貧困地區編制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規劃,鼓勵旅遊院校和旅遊企業為貧困地區提供旅遊線路設計、產品開發、品牌宣傳等指導。(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4、加強宣傳推介。支持貧困地區組織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相關主題活動。組織各類媒體安排版面時段,運用新媒體平台,分時分類免費向社會推介貧困地區精品景點線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互聯網」模式,依託電商企業等載體,開展多種形式的旅遊扶貧公益宣傳,集中推介一批貧困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目的地。(農業農村部、文化和旅遊部、中央宣傳部、廣電總局、商務部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⑵ 四川廣元曾家山如何大力發展生態旅遊

7月6日,中共廣元市委常委、朝天區委書記蔡邦銀在四川廣元舉辦的百佳避暑小鎮(曾家山)康養論壇暨避暑小鎮「曾家山指數」發布會上表示,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綠色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強力支撐。

據悉,曾家山避暑小鎮涵蓋曾家鎮、李家鄉、平溪鄉、兩河口鄉四個鄉鎮,是集群避暑小鎮的樣本和基準。在2018全國百佳避暑小鎮排行榜中,「秦巴天衢、地球酒窩」曾家鎮位列第4位,「雲端蓬閣、凈土菜籃」李家鄉位列第13位,「摩爾田園、清涼山居」平溪鄉位列第42位,「高原水鄉、農商據點」兩河口鄉位列第89位,開創了集群入選百佳避暑小鎮之先河。

曾家山,地處青藏高原向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帶,是古蜀道上凸兀起來的巨大高山台原,幅員面積58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生態風光交相輝映、民俗風情多彩和諧、特色風物奇異富饒,有川北「小西藏」之美稱,享有「蜀道亞高原、康養曾家山」之美譽,是休閑度假、健康養生、探險獵奇的天堂。

來源:中國網

⑶ 少數民族地區該不該大力發展旅遊業

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具有現代人特色旅遊者迅速增加,現代鄉村旅遊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這種「回老家」的旅遊或者傳統的鄉村旅遊與現代鄉村旅遊的區別。我們談論的鄉村旅遊是指現代鄉村旅遊。
旅遊成為必需品的同時,鄉村旅遊也正逐漸邁入旅遊行業中的必需品之列,尤其成為城市居民日常休閑娛樂的一大主要選擇,更是鄉村旅遊脫貧致富、開放發展的一條有效渠道,同時也是旅遊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有力證據。因此從「三農」角度出發,鄉村旅遊受到服務農民的政府的重點關注;作為旅遊投資商也應該抓住苗頭,加足火力,將鄉村旅遊這把火點旺;作為旅遊開發者,應該採用正確的理論來指導開發、合理的方式來經營,將鄉村旅遊這把火燒好;而所謂正確的理論指導,當然離不開對旅遊開發具有合理指導職能的旅遊規劃設計院,也正是基於此,我院就此專題進行了以上詳盡的探討,履行我院社會責任的同時,為旅遊投資商提供機遇,為旅遊開發商掃除盲點,為旅遊規劃同仁提供借鑒,最終由政府、投資商、開發運營商、規劃設計院四位一體、同心協力將鄉村旅遊做好,促進其持續有效的發展。
前瞻資訊顯示近5年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市場規模也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9萬個村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單位達180萬家,其中農家樂超過150萬家,規模以上園區超過3.3萬家,年接待遊客接近8億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 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到2015年,休閑農業成為橫跨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新興產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休閑農業點數量穩步增長,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休閑農業點增長20%,接待人次和經營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總的來看,國內旅遊需求穩步增長,而同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無論市場規模還是經營效益均呈現出向好的趨勢,發展前景向好。

⑷ 2010新農村政策吸引了很多眼球,原因之一就是國家大力提倡發展高效農業,請問,近幾年非常火爆的鄉村旅遊

2010新農村政策對發展高效農業確實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得新形態農業的發展成果頻出,這中間以旅遊為主導的新農村是一大亮點。很多專家都針對旅遊在新農村建設以及城鄉統籌中的作用開展了研究,專家們普遍認為旅遊在城市化進程中能夠發揮引擎的作用。像我經常登錄的旅遊規劃機構綠維創景,他們在旅遊規劃和開發方面比較權威,近來也針對旅遊在城鄉統籌中所發揮的作用進行了多項研究,你可以看看綠維的專家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比如說以下的這幾篇文章:
鄉村旅遊發展創新—"農旅雙鏈"模式原
新農村游樂與新農村展示 -嘉陵江村、中壩村
紅色與新農村結合――「山西潞城縣北村」
……
摘抄下來一段,希望對你有幫助:
《旅遊產業導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鄉村旅遊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模式
我們認為,旅遊產業是新農村建設的支撐產業,旅遊產業開發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鄉村旅遊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模式。
旅遊開發對於農村的生產發展,生活改善,文明鄉風形成,整潔村容建設等,都具有直接的作用。
1、旅遊產業是新農村建設的支柱產業
新農村建設首先必須發展經濟。經濟的發展,恰恰需要打破農業產業的界限,把農業產業與第三產業結合起來,以農林牧副漁業資源、鄉村田園資源、鄉村風景資源、鄉村民俗文化資源、鄉村歷史文化資源等等為依託,開發旅遊休閑產業。
農村經濟發展,需要進行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經濟產業。旅遊休閑產業,是鄉村經濟中最具有附加值的產業。
巨大的城市居民休閑需求,是鄉村休閑旅遊發展的最大動力。隨著汽車進入百姓家中,自駕車旅遊休閑成為城市居民的必需品。鄉村環境、新鮮蔬菜水果家禽等等,成為城市居民最喜愛的商品。城市居民對於走進鄉村,完成風味獨特的晚餐,有著永不疲倦的熱情。隨著汽車擁有量的大幅增長,駕車到1小時以內的地方晚餐,3小時以內的地方度周末,已成為城市中產階級和中青年知識分子的生活習慣。鄉村環境和農家情趣,是休閑生活的最大吸引力。
我們劃出了兩個圈,是城市居民消費范圍:第一個為餐飲消費圈,以城市為中心,大型城市周邊50公里,中型城市周邊25公里,小型城市周邊15公里范圍區域,都是城市居民餐飲消費出行區域;第二個為休閑消費圈,以城市為中心,大型城市周邊250公里,中型城市周邊150公里,小型城市周邊80公里范圍區域。在這兩個圈范圍內的農村,都具備發展旅遊休閑產業的基本條件。
這是中國鄉村休閑旅遊產業的主要區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的途徑,具有極大的現實推廣價值。
此外,是具備較高價值旅遊資源的農村區域,包括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林場等區域,一般為國家所有。但是,資源區周邊土地,一般為農民的承包土地。因此,如何在景區開發中合理安排農民利益,結合新農村建設發展農民參與結構,成為旅遊開發必需加強研究並推廣有益經驗的重要領域。
以上兩個方面發展,構成了旅遊產業在農村經濟中_的重要方面。城市居民休閑,形成了鄉村旅遊的核心結構,包括觀光採摘農業、大棚生態餐廳、農家樂、農家大院、民俗村、垂釣鮮食等等,帶動了觀賞經濟作物種植、蔬菜瓜果消費、家禽家畜消費、餐飲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費的全面發展,提升了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的價值,促進了農產品銷售。同時,把第三產業引入農村,調整了農村產業結構,形成了餐飲住宿及文化服務的高級產品與消費形態。
因此,旅遊休閑產業,已經成為近遠郊區及旅遊區新農村發展生產的支柱產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
2、旅遊業是新農村建設的富民產業

更多的文章你可以登陸綠維創景的官方網站看看,肯定會有收獲的。

⑸ 農家生態旅遊得以大力發展的原因

農家生態旅遊,在歐美的發達國家中更多地稱之為「鄉村旅遊」。這種城市居民為了遠離城市沉悶壓抑的工作生活環境而來到鄉村農家放鬆心情的旅遊方式,在歐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如一些貴族興建的庄園。之後大規模興起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後。這個時期,各種城市矛盾開始顯現,人們在壓抑單調的城市環境中逐漸出現各種城市病,這時相對原生態的鄉村農庄就成了人們的庇護之地;另一方面,很多的發達國家這時的農村經濟增長開始減緩,而鄉村旅遊的出現讓政府眼前一亮,大力發展農家村莊的旅遊業無疑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日本通過發展鄉村旅遊來吸引青壯年返回農村,從而加快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⑹ 秦嶺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的有利條件

黑河森林公園美景

秦嶺生態保護區 記者 王健 攝

秦嶺的美,四季分明。

告別了鬱郁蔥蔥的春夏時節和層林盡染的深秋,在一場初冬大雪的裝扮下,巍巍秦嶺展現出了另外一種大氣磅礴的美,讓人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銀裝素裹、分外妖嬈的含義,也更增加了世人對於大秦嶺的依戀和熱愛。

2012年7月,西安市提出了要抓好事關西安長遠發展的五項重點工作,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識,其中就包括對秦嶺北麓生態環境的保護,並明確提出要以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持續推進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西安。

保護好大秦嶺,讓綠水青山永續,是西安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歷史責任。近5年來,全市上下持之以恆、齊心協力、攻堅克難,為保護秦嶺北麓的生態環境與維護其生態功能不懈努力,並取得了顯著成效。

長效機制

建立法治框架下的「治本」路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2013年10月1日,《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頒布實施,這是全國大中城市中,首次為一座山而專門設立的地方性法規,標志著西安對秦嶺生態環境的保護進入了「法治」時代。這部條例與《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區內投資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考核暫行辦法》及各部門法規一起編織起了一道「法網」,構成了較為完備的秦嶺保護法規體系。

同時,我市在《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的基礎上,推進「多規合一」工作,相繼完成《大秦嶺西安段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大秦嶺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翠華-五台、樓觀、太平、灃峪、湯峪五個片區控制性規劃》,形成較為完善的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體系,從根本上解決空間規劃沖突、資源環境保護和利用等現實矛盾。

市秦嶺辦多次進行專題研究討論,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判,提出調整理順市、區(縣)秦嶺保護機構職責,夯實區(縣)政府主體責任和鎮(街道)直接責任,推動執法力量下沉等建議,有效推動了管理機制的完善。

秦嶺生態環境的保護,西安已經建立起法治框架下的「治本」路徑。

主動作為

全面實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工程

如今,提起環山公路的綠道,許多騎行愛好者都非常熟悉,這一標志性路段,不僅成為沿山群眾工作休閑的便利通道,也是秦嶺北麓一條最重要的景觀長廊。

近年來,全市上下主動作為,多措並舉,精心施工,已累計投資30億元,全方位整治提升秦嶺北麓生態環境,踏踏實實地做了許多深受百姓好評的工作。2011至2014年,開展了秦嶺北麓直觀坡面綠化工程造林2.89萬畝;2015年起,高品質推進環山路兩側166公里的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共栽植各類喬、灌木310萬株,綠化面積104萬平方米。太乙宮至灃峪口轉盤21公里太陽能路燈建成點亮。2個生態節點廣場、4個農貿市場和21個停車場正式投入使用。戶縣21公里綠道示範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重要節點、重點峪口、子午大道及東西出入口等7個界碑標識建設完成;灃峪口片區綜合改造提升工程第一階段建設已完成;老沿山路連接改造工程和秦嶺北麓18條河道的綜合治理提升工程實施順利;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博物館建成開放。

數字的背後,是艱辛而扎實的工作。「保一山碧綠,護八水長流,建美麗西安」的目標已經取得實效,樹多了、燈亮了、路寬了、景美了,百姓的口碑也越來越好了。

一方面是加大生態建設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我市在遵循最大保護原則的基礎上,嚴格建設項目准入審批,嚴格執行禁止在秦嶺北麓生態保護區內新建污染水源和破壞環境的建設項目這一規劃保護要求。2013年以來,共審核准入生態保護、生態旅遊、基礎設施、國防建設等方面的項目88個,多個影響生態環境保護的項目被「拒之門外」,秦嶺北麓的生態也一天天地向好發展。

鐵腕治亂

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說「不」

保護秦嶺北麓的生態環境,要對那些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說「不」。近5年來,我市持續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常態化整治,嚴打「亂占亂建、亂采濫挖、亂排亂放、亂砍濫伐」行為,「四亂」得到有效遏制。

市國土局礦管處處長鄭世驊介紹說,近年來我市嚴格執行《西安市礦產資源規劃(2006年-2020年)》,持續開展對秦嶺非法采砂採石的嚴厲打擊,非法開采問題已得到全面遏制,沒有發生大面積、系統性非法開采現象,礦山監管形勢總體可控。2015年,違法勘查開採行為已全部取締到位;有序關閉各類礦產資源開發,由2004年的106個合法礦權減至45個。4年來,已關閉礦山40個。到2020年底前,采礦權控制在17個以內,全市礦山數量比2014年減少72%,達到國家綠色礦山建設標准。

在對環山路開展環境綜合整治過程中,市秦嶺辦按照「一根綠線穿到底」的思路,協調組織區縣秦嶺辦開展常態化的環山路兩側旅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及時拆除清理違規亂設門頭立柱、燈籠、門頭牌匾、佔道經營攤點;及時清理生活、建築垃圾;及時清查整改違規超高建築,如今那條縱橫東西的環山路景觀廊道,變得更加亮麗多姿。

曾幾何時,秦嶺北麓違法建設愈演愈烈,使青山綠水傷痕累累,傷疤不斷,使原本屬於西安市民的後花園變成了少數人私人領地。2014年3月,西安市委、市政府主動出擊,在法治的框架下,加大對違法建築的打擊力度,讓破壞秦嶺生態環境的行為「無處藏身」,使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出現了嶄新局面,這一作為得到了中、省領導的充分肯定。

2014年,我市全面完成202棟違法建築處置任務,依法拆除145棟、沒收57棟,並對拆除點及周邊環境實施了生態恢復145.06畝。2015年,新查處違法建築10棟(周至縣2棟、長安區8棟),依法拆除5棟,整改4棟,沒收1棟;重新核定拆除202棟違法建築中的3棟(戶縣)。西安以實際行動遏制了破壞秦嶺生態環境行為的蔓延、擴散,不僅極大震懾了秦嶺生態環境破壞行為,也從整治規模、執法程序、懲罰方式上,為全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依法整治違建提供了「西安方案」。

全民參與

為後代留下一片完美的青山綠水

在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的過程中,我市始終堅持保護與富民工程相結合。2013-2015年,西安3年扶貧攻堅工作中,全市涉貧鎮(街辦)共72個,秦嶺保護區內就有40個,占總數的56%。為盡快幫助秦嶺地區當地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旅遊業,取代傳統經濟模式,形成了以周至獼猴桃、戶縣葡萄、藍田核桃及長安區現代農業為代表的規模農業;形成了以自然資源和採摘旅遊為依託的農家樂經濟模式;進行藍田縣玉山古鎮、葛牌古鎮和周至縣厚畛子古鎮為代表的古鎮建設,推進戶縣化羊廟、阿姑泉等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灞橋區洪慶山風情小鎮;對6個水源地一級保護區8.4萬群眾進行移民搬遷,加強水源保護,為脫貧致富創造了條件。

與此同時,大力發展秦嶺生態旅遊經濟,與以人文景觀為主體的關中平原旅遊帶優勢互補,共同構成西安旅遊資源開發的基本框架。依託6個自然保護區、14個森林公園、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38個旅遊景區、2個地質公園及世界文化遺產、文化古跡、6個佛教宗祖庭、8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宗教寺廟,開發旅遊資源,突出「秦嶺山、水、森林自然美與古長安悠久歷史文化美」相結合的地域特色;建設以秦嶺野生動物園為核心,向東西兩翼擴展的沿山文化旅遊帶,輻射和帶動周邊經濟快速發展。

為了讓保護秦嶺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市秦嶺辦舉辦了一系列活動,向市民展示秦嶺的人文生態,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保護秦嶺、愛護秦嶺的行動中來。從2012年起,連續4年組織開展「感恩秦嶺——我為秦嶺植棵樹」志願者活動;2013年組織「第三屆秦嶺高峰論壇」和「呵護與守望——大美秦嶺」當代國畫名家邀請展、百年經典影像展、城市定向賽活動;2014年舉辦「重走紅軍路,感恩大秦嶺」教育活動;2015開展「守望大秦嶺——問道終南山」專題活動,就秦嶺保護問計於群眾、問計於社會、問計於名家;今年,還組織了2000餘名志願者參加「志願者護綠行動」公益活動。潤物無聲,這些活動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位西安人,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今天,西安對秦嶺生態環境的保護已進入新階段,這種保護還將持續下去,也必將成為一項惠及西安長遠發展的戰略工程、生態工程、文化工程和民生工程。

⑺ 如何做大生態經濟

參考相關新聞:

  •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鄖縣縣委、縣政府按照這一要求,搶抓機遇,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城兩帶」和十堰生態濱江新區建設戰略部署,在「謀」、「試」、「調」、「建」、「治」上下工夫,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傾力打造十堰漢江生態經濟帶核心示範區,加快推進十堰濱江新區建設。


  • 一、堅持規劃為先,立足縣情主動「謀」


  • 鄖縣立足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和國家限制開發功能區的實際,超前謀劃,主動作為,積極探尋生態經濟發展之路,把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生態經濟放在突出位置,堅持把綠起來與富起來統一在產業化推進之中,大力發展綠色產業。2009年,鄖縣確立實施以「市郊生態型觀光農業示範區、漢江沿岸生態經濟帶、國道沿線城鎮經濟帶」為主要內容的「一區兩帶」綜合開發,並編制了總體規劃和分項規劃,率先啟動了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2010年,市委確立「一城兩帶」戰略、提出建設十堰漢江生態經濟帶以後,鄖縣詳細制定了鄖縣漢江生態經濟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文化旅遊業、城鎮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分項規劃。在修訂和編制規劃中,積極與十堰市漢江生態經濟帶規劃、丹江口庫區及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等規劃緊密銜接,發揮了決策、規劃的正確引領作用。


  • 二、堅持示範帶動,柳陂片區先行「試」


  • 2012年,鄖縣縣委、縣政府決定將柳陂新集鎮及其周邊9個村共13000多人的居住區作為重點區域進行集中連片開發,將其打造成為國家級生態移民示範區、國家級農村清潔水源地、秦巴山區連片開發示範區、全省新農村建設示範區、全省生態濱江旅遊示範鎮和十堰市漢江生態經濟帶核心示範區。通過精心謀劃,先行先試,加大投入,強力督辦,示範區內交通建設全面提速,安置點設施配套日趨完善,生態產業建設步伐加快,生態環境大為改善。目前,該片區已打造成為全國最大的生態移民示範區和十堰漢江生態經濟帶核心示範區,庫區蓄水後,將呈現出「江面碧波盪漾、路邊綠樹成蔭、田間大棚林立、房屋鱗次櫛比、山上果樹滿園」的美好圖景。


  • 三、堅持產業為基,優化結構大力「調」


  • 堅持把生態保護作為第一考量,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培育生態產業,努力夯實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的基礎。一是壯大生態工業,增強經濟實力。按照工業園區化、產業集約化的要求,高標准建設工業園區,著力打造專用汽車零部件、生物醫葯、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集群,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向零污染、無污染和高科技、高產值轉型。二是發展生態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成生態產業基地70餘萬畝,畜禽生態養殖小區35個,新建全市最大的農產品加工園,引進農產品加工企業10家,全縣農產品加工企業達512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53%。三是激活生態文化旅遊業,增強發展活力。確立和實施「文化立縣、旅遊興縣」戰略,促進文化旅遊產業蓬勃發展。完成鄖縣旅遊總體發展規劃編制評審工作,加快濱江生態旅遊城、鄖陽島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子胥湖生態旅遊新區等「一城兩區三園四線」建設,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大力保護開發鄖陽文化,使全縣文化旅遊產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


  • 四、堅持協調為重,城鄉一體統籌「建」


  • 鄖縣立足毗鄰十堰城區的區位優勢,加快實施十堰生態濱江新區戰略,協調推進城鄉一體發展,著力建設宜人宜居新城區、城鄉統籌示範區,推進生態、綠色、美麗鄖縣建設。一是以「一江兩湖四區六鎮」城市發展格局為龍頭,著力建設濱江宜人宜居新城區,初步形成了80多平方公里的中等規模城市骨架;二是以國省道沿線小城鎮建設為支撐,加快推進生態重點鎮和中心鎮建設,一批基礎設施完備、產業優勢鮮明、建築風格別致的生態環保型小城鎮已現雛形;三是以移民安置點和公路沿線重點村為依託,扎實推進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和宜居村莊建設,打造了星羅棋布的秀美村莊,彰顯了農村發展的勃勃生機和旺盛活力。


  • 五、堅持生態為本,環保優先堅決「治」


  • 鄖縣堅持環保優先,大力開展生態建設,著重治理生態環境,努力使鄖縣的天藍起來、山綠起來、水清起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打造綠色生態鄖縣。一是切實加強環境保護。採取多種形式,增強全民環保意識,實施綠色招商。近年來,先後否決、拒絕了60多個近30億元的不符合環保要求的投資項目。二是開展生態水利建設。大力實施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著力實施以電替代燃料項目建設,強力推進石漠化治理工程,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水源涵養能力,構築生態安全屏障。三是嚴格抓好污染治理。加大環境質量監控力度,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對高耗能、低效益、技術落後的企業實行淘汰關閉和技術改造。新建污水處理廠2座,垃圾填埋場2座。大力開展庫周清理,境內漢江水質常年保持在Ⅱ類以上。

⑻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生態旅遊

生態旅遊,顧名思義就是到生態環境優美、空氣質量較好的地方去旅遊,而這樣的旅遊資源卻非自然旅遊資源莫屬。要開發赤峰市自然旅遊資源,就得大力發展生態旅遊。

⑼ 請你為恩施州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提一條合理化建議

怎麼近期總有那麼多的人,總是在網路上問題恩施旅遊的一些建議和大方向的問題呢?
說實在話,如果要不是恩施旅遊主管負責人,再說,再好的建議都沒有用。關鍵是實施。
旅遊始終是要堅持可持續發展,環境第一,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同時加強景區周邊基礎建設,酒店,飯店。
最後是要不斷加大當地旅遊工作者的專業水平。

⑽ 石門鎮依靠獨特的旅遊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他們的事跡反映了人與自然的什麼關系

身份證了一個獨特的又這樣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他們的實際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和發展身份證呢,依靠獨特的旅遊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帶動農民就業增收,他們的實際反映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和發展。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