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三月三歌節旅遊文化
① 有關壯族三月三歌節
壯族風俗習慣
建築
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回著一棟棟木樓,答這就是壯族人的傳統民居。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無論是什麼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為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
② 壯族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壯族三月三是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
歷三月三是中國回多個民族的傳答統節日,其中以壯族為典型,在古代壯族青年男女聚集街頭歡歌、匯聚江邊飲宴。
農歷三月三,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現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法定傳統假日,本自治區內全體公民放假2天。
(2)廣西三月三歌節旅遊文化擴展閱讀:
三月三節日由來:
據說劉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廣西宜山一個漁民家裡。從小愛唱山歌,成年以後容貌美麗,出口成歌。附近有個財主莫懷仁想強搶劉三姐與他成親,劉三姐誓死不從,莫懷仁叫人把劉三姐拋入河中。
劉三姐順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魚峰山下。鄉親們聞訊,紛紛趕來學歌。後來她與一青年獵人結為夫婦,就一直在這里傳歌。
莫懷仁得知後,又勾結官府,把劉三姐夫婦拋入魚峰山下小龍潭。半夜,月明星稀,當鄉親們把他們兩個打撈上來時,忽然一陣清風,只見劉三姐和青年獵人騎在一條魚背上,一邊唱歌一邊騰空而去。自此,人們都說劉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劉三姐稱為歌仙。
後世的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每年農歷三月三,劉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③ 廣西三月三是什麼節日
歌圩節。
壯族「三月三」習俗:
很多人只知道對歌談情,其實壯族「三月三」習俗有很多,搶花炮、拋綉球、吃五色糯米飯等也是有趣的節日習俗。
包五色糯米飯
節前家家戶戶准備五色糯米飯和彩蛋。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米飯。
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後流傳下來的;也有人說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這種飯,人丁興旺,身體健壯。彩蛋則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際傳達情感的物品。
搶花炮
在農歷三月初三以及秋收之後,廣西一些少數民族地區民間會自發組織搶花炮運動。
參與搶花炮的每支隊有8人,隊員通過突破、擋人、變向、快沖等方式沖進對方炮台,將花炮放入算得分。規則類似於西方的橄欖球運動,故被稱為「東方橄欖球」。
傳統的「花炮」是一個鐵制圓環,直徑約5厘米,外用紅布或紅綢纏繞。比賽場地通常設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數,也不分隊數,每炮必搶,三炮結束。
綉球傳情
歌圩的綉球是姑娘們在節前趕制的工藝品,製作工藝都很精巧,個個都是絲織工藝品:十二花瓣連結成一個圓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著一年中的某個月份,上面綉有當月的花卉。
有些綉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綉球內裝豆粟或棉籽。球上連著一條綢帶,下墜絲穗和裝飾的珠子,象徵著純潔的愛情。
④ 「三月三」廣西境內有什麼活動
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為最隆重。
關於歌圩節的來歷,壯族民間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有人說,古代有一對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經常唱山歌來表達相互的愛慕之情。但由於封建禮教的束縛,使他倆不能結為夫妻,於是他們絕望地雙雙殉情身亡。人們為了紀念這對情侶,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也有人說,在唐代,壯族出了一個歌仙,名叫「劉三姐」。她聰明過人,經常用山歌歌頌勞動和愛情,揭露財主們的罪惡,財主們對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劉三姐在山上砍柴時,財主派人砍斷了山藤,使她墜崖身亡。後人為了紀念這位歌仙,便在劉三姐遇難這天聚會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這些傳說現已難於考證,但在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記》中就有記載:「壯人於谷熟之際,擇日祭神,男女盛會作歌。」這說明當時的歌圩也很興盛。宋元以後,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娛樂和男女談情說愛的場所,並出現了拋綉球的游戲。女子將綉球拋給自己心愛的男子後,雙雙退出歌場,互贈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萬人參加的大型活動。到1934年編的《廣西各縣概況》記載,當時廣西有歌圩活動的就有二十六個縣,幾乎遍布廣西各地。
歌圩節的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巴馬的盤剛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陽的喬業、宜山的下澗、柳州的魚峰山等,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綉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拋綉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綉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
⑤ 廣西旅遊,求三月三美食活動
有國壯鄉•武鳴「壯族三月三」歌圩暨駱越文化旅遊節生力軍馬術美食比賽;上林澄泰版下金庄霞客桃源壯鄉旅遊權度假區
活動:1、壯鄉山歌對唱;2壯家長席宴;3、山歌迎(送)客禮儀、壯家敬酒禮儀、跳竹竿…--摘自懶途…崇左市園博園對歌台
活動:「吃在崇左」旅遊美食展銷:展銷全市各地受群眾喜愛的特色小吃、糕點、菜餚及當地美食,美食展銷活動亮點——烤豬聯盟和一人獨烤千隻羊表演。。。。
⑥ 三月三是廣西的什麽節日呀
廣西的民族藝抄術節。
三月歌圩節:
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為隆重。這一天,家家戶戶做五色糯飯,染彩色蛋,歡度節日。歌節一般每次持續兩三天,地點在離村不遠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都有來旁觀助興。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達數萬人之多。
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田陽縣的喬業都是歷來較大的歌圩。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此外,還有拋綉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動。
拋綉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綉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1985年,區人民政府將三月三定為廣西的民族藝術節。
⑦ 壯族的三月三歌節要參加這個節日活動,要注意什麼
上次3月3歌節要參加這個節日活動,要注意什麼?這個你需要穿他們的少數民族服飾,然後要注意禮儀。
⑧ 三月三民歌節有什麼習俗
農歷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不僅僅是單純的壯族傳統踏青歌節,也是壯族祭祖、祭拜盤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也是廣西壯族、瑤族、侗族、苗族、漢族等民族傳統節日,其中以壯族為典型。
歌節不僅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亦是民族經濟交流的盛會。據記載,歌節已有上千年歷史。壯族山歌的發展尤為突出,歌會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頭或江邊飲宴歡歌。形成了數百人以致數千人聚唱的大規模「歌圩。
三月歌圩。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提供住食,無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接待。
一個較大的歌圩,方圓幾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來參加,人山人海,歌聲此起彼伏,煞是熱鬧。 人們到歌圩場上賽歌、賞歌,男女青年通過對歌,如果雙方情投意合,就互贈信物,以為定情。
拋綉球主要是娛樂,也作定情信物。當姑娘看中某個小夥子時,就把綉球拋給他。碰彩蛋是互相取樂承歡,亦有定情之意。歌節是民貿的盛會,也是弘揚民族文化的盛會。
節前家家准備五色糯米飯。人們采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紅、黃、黑、紫、白五色糯飯。相傳,這種食品是深得仙女們的贊賞後流傳下來的。
壯人也愛楓葉,認為楓葉能「除邪驅鬼」,給人帶來吉利和平安。所以,農歷三月三做五色飯的時候,家家戶戶門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選的楓葉。甚至做五色飯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圍的牆腳下,以求驅邪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