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理旅遊業發展的作用
① 旅遊地理學對旅遊職業活動有哪些作用
旅遊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是:旅遊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遊者的地域分布和專移動規律;旅屬游資源的分類、評價、保護和開發利用論證;旅遊區(點)布局和建設規劃;旅遊區劃和旅遊線路設計;旅遊業發展對地域經濟綜合體形成的影響;旅遊業對區內環境的影響等。
首先,這些在旅遊規劃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然後,在從事旅行社工作中,包括線路設計、計調、產品組織策劃等方面,也是十分必要的,作為一個導游的話,有一定的地理學背景能夠增加其專業性,最基本的講解中也是會涉及到地理學的基礎知識。現在旅遊專業比較好的學校其學科基礎不外乎地理、歷史、經濟等等。
② 中國旅遊地理學發展的意義
中國旅遊地理學界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之一。旅遊地理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分支學科能如此迅速發展,取得顯赫成績,其經驗是值得我們好好分析和總結的。
(1)旅遊地理學界始終把握住了旅遊地理學為國民經濟服務的主攻方向,充分發揮了旅遊地理學的應用性特點,緊扣我國旅遊開發和建設這個主題,主動承擔多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科研任務,完成了大量有較高實用價值的科研報告,對我國旅遊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提高了旅遊地理學的地位。地理學的旅遊應用研究拓展,也促進了地理學本身的建設和發展。
(2)旅遊地理學界一直把旅遊開發實踐和理論總結置於重要的地位,積極投身於旅遊開發實踐中,注意進行多學科、跨學科的合成研究,注重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在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並通過實踐檢驗的許多理論創見,為旅遊地理學的持續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3)實踐造就了一大批旅遊地理專業人才,老一輩旅遊地理學家的提攜和扶持促進了年青學者的成長,促使旅遊地理學界能夠比較快地形成了一個包括學術帶頭人和骨幹力量在內的老中青梯形隊伍結構。
展望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旅遊作為衡量人類生活質量提高的一個標志將有更大的發展。世界旅遊組織(WTO)預測中國到2020年將成為世界第一旅遊大國,我國旅遊業前景燦爛。旅遊地理學理應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傳統,廣泛實踐,勇於創新,在旅遊業這個廣闊的舞台上繼續大展才華,並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理論體系。
③ 地理學在旅遊研究當中的作用是什麼
旅遊地理學是研究人類旅行游覽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又稱娛樂地理學。旅遊地理學系指觀光旅遊而言,娛樂地理學則包括康樂在內,是廣義的旅遊地理學,二者均為人文地理學的分支。旅遊地理學不僅同地理學的許多分支關系密切,而且與社會學、民俗學、考古學、歷史學、建築學、園林學、經濟學彼此滲透,因此它又是一門邊緣學科。 旅遊和娛樂是指人們閑暇時間內進行的旅行游覽、觀賞風物、交流文化、增長知識、鍛煉身體、度假療養、消遣娛樂、探險獵奇、宗教朝覲、考察研究、購物留念、品嘗佳餚以及探親訪友等非定居性的暫時性移居過程,也是一種以各種不同方式分配空間和利用時間的社會現象。一般來說,旅遊僅指離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動,而娛樂包括離家不超過一晝夜的活動。 構成旅遊的有三大要素:旅遊主體(旅遊者)、旅遊對象(風景名勝和娛樂活動等)和旅遊手段或旅遊媒介(旅遊宣傳、組織、運輸和接待設施)。旅遊地理學所研究的主要內容有:旅遊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遊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動規律,旅遊資源的分類、評價、保護和開發利用論證,旅遊區(點)布局和建設規劃,旅遊區劃和旅遊路線設計,旅遊業發展對地域經濟綜合體形成的影響等。 旅遊是人類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活動,它起始於剩餘勞動出現之時,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而發展。1986年,全世界參加旅遊的人數已達40億人次,旅遊業總收入突破一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部門。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有關旅遊記述大量地見諸詩歌、散文、游記和專著中。如《水經注》、《佛國記》、《大唐西域記》、《徐霞客游記》等。中國的方誌也含有極為豐富的古典旅遊資料。 現代旅遊地理學研究始於20世紀20年代。麥克默里發表的《娛樂活動與土地利用關系》,被認為是現代旅遊地理學的第一篇論文。早在1935年,英國地理學家布朗就倡議地理學家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遊業上。他和詹姆斯、卡爾森等先後論述了局部地區的自然資源、發展基礎、聚落構成的差異對旅遊業發展的影響,測定了旅遊形態及其經濟價值,並闡述了旅遊形態和旅遊設施的意義。 20世紀40年代艾塞林、迪賽對遊客客流進行了分析。50年代聯邦德國地理學家哈恩從遊客的性質、逗留時間、季節性變化方面劃分了德意志聯邦旅遊地類型。可是,這段時間內絕大多數旅遊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遊勝地,或限於一般論述旅遊的經濟意義,對旅遊地理學的基本理論極少探討。 20世紀60年代以來,旅遊地理學的學科屬性和理論問題逐漸為人們所重視。1964年,加拿大地理學家沃爾夫指出:旅遊地理學是從經濟地理學中分離出來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英國地理學家羅賓遜則把旅遊地理學當作一門應用地理學。70年代魯彼特等結合聯邦德國實例,對旅遊市場和旅遊區位做了分析研究。法國在這一時期對地中海沿岸的沼澤、沙丘地進行規劃建設,成功地建成了富有魅力的國際海濱旅遊勝地。同期,國際地理聯合會(IGU)和國際地理大會(I.G.C)開始專門討論旅遊和娛樂地理。 旅遊地理學的理論研究存在不同的見解。如1966年義大利的布魯諾提出5個方面的研究課題:旅遊的基本動力;旅遊的環境和空間;旅遊對人們居住地的影響;旅遊的運行;旅遊區規劃。羅賓遜在《旅遊地理學》中,著重闡述了旅遊的發展,人類需求的演變,旅遊的動力,國際旅遊者的流向,旅遊的計量和范圍,旅遊的組織、運輸、經濟、社會意義以及旅遊規劃,旅遊與環境,世界區域旅遊的發展等。 蘇聯地理學家科特利亞羅夫所著《休憩與旅遊地理》,主要闡述遊憩地域綜合體形成的理論基礎,遊憩地域綜合體形成和發展的前提,遊憩用地區劃和評價,遊憩地域綜合體的布局,遊憩用地的自然保護和改造。美國地理學家布里頓1979年提出了閑暇地理學的概念,他認為閑暇地理學的研究包括國際旅遊、國內旅遊、娛樂旅遊、城市娛樂、運動等活動,旅遊和娛樂只是存在著功能上的差異。 目前,旅遊地理學研究已從傳統的定性描述轉入結合數量方法、系統工程,模型研究,參與旅遊區(點)布局和開發規劃。
④ 城市發展旅遊業要具備那些地理區位優勢
地理區位優勢;1.旅遊資源豐富,集聚效應好,具有美學、科學、歷史文化,經濟等價值。
2.旅遊資源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好,
3.鐵路,航空等交通條件好,交通通達性好。
4.經濟發達 ,遊客數量多,客源充足。
5.客源地距旅遊景區近。
6.旅遊資源所在地基礎設施好,(交通,水電,住宿)
7.經濟發達,有充足的資金促進旅遊資源的開發
⑤ 旅遊地理:某地發展旅遊業的優勢,應從哪幾方面答
舉個例子,如青島,可以從青島的歷史有什麼優勢(被殖民過,所以有很多外國建築)
青島的文化有什麼優勢(齊人文化、啤酒文化)
青島的品牌(海爾海信雙星澳柯瑪)
青島的自然風光(青島的海與其他地方的海有何不同,為什麼奧帆賽在青島舉辦,青島在哪打敗了其他海濱城市,嶗山,道教第一名山)
青島的建築(八大關,萬國建築博覽會)
人文和節慶方面(這個城市的每周每月活動,各種花卉節慶,例如櫻花節、梅花節、各種廟會,例如蘿卜會,糖球會,各種盛會,例如青島國際啤酒節、青島海洋節等等)
gonglue114
⑥ 旅遊業發展的地理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又是如何影響旅遊業發展的
1、交通
交通的便利與否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旅遊地點的最後選擇,一般情況下,人們不會選擇「舍近求遠」,或者是「舍易求難」,交通便利的旅遊景區比交通閉塞的景點更占優勢。同時,交通的便利與否直接影響了人們的出遊半徑和景點的客流量,對於那些危險系數高,交通狀況差的景點,遊客會相對稀少。
2、自然環境。
旅遊區的旅遊資源是遊客觀賞的對象。對於遊客而言,旅遊資源本身蘊含的各種美學特徵及其歷史、文化、科學價值是旅遊行為的直接激發者,資源的破壞將直接影響旅遊者的滿足程度。自然風光資源以名山奇峰、秀水勝景、天象氣候、珍禽異獸、觀賞植物為旅遊業發展增光添彩。
3、氣候
氣象和氣候各要素對旅遊活動的影響巨大 。構成氣象氣候的各要素,如冷、熱、干、濕、風、雲、雨、雪、霜、霧等,不僅具有直接造景、育景功能,而且是人類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氣候類型多樣,因而氣象氣候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氣象氣候景觀。南北跨越五個氣候帶,地勢高差數千米,就形成了氣候類型多樣垂直差異特點,可促進旅遊季節均衡發展。
⑦ 學習《中國旅遊地理》的目的是什麼有何意義
地理環境是旅遊吸引力產生的物質基礎,是各種旅遊活動的載體。而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的地域差別十分明顯,因此,清楚認識中國旅遊業成長的基礎——中國及各旅遊區域的旅遊地理環境及旅遊資源特徵,充分了解中國及其各地域旅遊業成長的現狀,對旅遊從業人員很有必要。這將影響到是否能充分發揮各地旅遊資源與旅遊地理環境的優勢,並形成各地獨具特色的旅遊吸引力的大問題,這也是針對旅遊高職高專開設中國旅遊地理課程的原由之一。"中國旅遊地理"課程主要是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旅遊管理、飯店管理專業自學考試設置的一門必修課程,同時也兼顧相關旅遊專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開設中國旅遊地理課程的需要。本課程為旅遊管理專業必修課,是涵蓋一定的基礎理論、以知識性內容為主的專業理論課程。它本著力求真實反映中國及各旅遊分區的旅遊要素及旅遊地理環境的空間特徵的出發點,從旅遊地理學的角度來研究中國各類旅遊資源,研究中國成長旅遊的地理環境和地理特徵,研究中國旅遊地理分區的理論知識和各大旅遊區的景觀等問題。設置本課程來滿足旅遊產業成長的現實需求和旅遊專業教學的需要。使攻讀旅遊管理專業的自學應考者,熟悉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的類型、特徵及中國各類旅遊資源的典型風景名勝狀況,認識中國旅遊地理區劃的原則,掌握中國九個一級旅遊區的地理概況和它們各自的旅遊亞區資源特色,熟悉中國各省市主要旅遊資源的分布與特色,從整體上對我國及其各旅遊區成長旅遊業的優勢條件、旅遊業現狀特徵、未來成長趨勢及其主要的景區景點特色有一個初步又比較正確的認識。
⑧ 旅遊地理知識對旅遊從業人員有什麼意義
旅遊地理知來識對旅遊源從業人員尤其是導游顯得至關重要。
身為導游,如果很熟悉、很了解某地的情況,那麼講解和介紹的時候就能口若懸河,彷彿演說家一般,而遊客們也會聽得很認真,如痴如醉。
大家都會覺得你很有水平,很盡心,願意和你成為朋友。
你為旅遊公司帶來了效益,領導們會很高興,覺得你是個寶貝;
遊客們對你的講解很滿意,對你有好評,他們會覺得自己不虛此行,錢花的很值;
而你自己呢?能受到公司上層的表揚,也容易收到遊客們的小費和禮品。
這樣一來,各方都很滿意,何樂而不為?
所以呢,平時要多充電,知識面廣,從事旅遊行業就會具有很大優勢。
⑨ 學習中國旅遊地理的意義
學習中國旅遊地理的心得 從小就嚮往著遠方,嚮往著那一個個或清麗或曠遠或古老或優美的人間樂園。每次看到風景秀美的圖片或紀錄片,都恨不得馬上能身臨其境地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所以,當學校把選修課的資料發下來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選了《中國旅遊地理》,依然記得第一節課老師給我們放的九寨溝的實地拍攝,當時就深深地沉醉在那如夢似幻,縹緲悠遠,不能復制的美景中,那盈盈的綠水如一條條裴翠帶子,難怪人們常說"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猶如一個童話世界,人間仙鏡處處充滿著詩情畫意。因此,對這門課程更是產生了及大的興趣。很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一個學識淵博的老師,他那精湛的專業知識、詳細的講解,讓我們對這一學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學習中國旅遊地理,使我能夠進一步加深對旅遊地理課程尤其是對中國特定地域的了解,掌握各分區最具特色的優勢旅遊資源,及主要旅遊區和景點及其旅遊價值以及重要旅遊線路。旅遊地理是旅遊業產生的自然背景,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前提,所以學習中國旅遊地理是為學習旅遊管理的打下基礎。這門課令我對祖國美好河山有了更全面,更系統的了解,當別人問及我中國有哪裡好玩的時候,也不會啞口無言。學習中國旅遊地理的最大收獲不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面上,且大大拓寬了我的視野,為將來步入社會,踏進旅遊行業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作為一名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當然要學有所用,結合GIS能對旅遊業的發展起到重大影響。在這里主要介紹旅遊信息查詢功能。旅遊業具有和地理位置極其密切的關系,如旅遊景點的分布、旅遊服務設施的位置、道路信息等在地圖上都有相應的地理坐標。而GIS可以提供非常全面的地理區位信息,採用GIS的管理空間數據的功能,能在一張電子地圖上集成極其豐富的空間、非空間信息,用信息管理軟體統一管理,從宏觀上對旅遊信息進行檢測。
目前,利用GIS技術開發旅遊信息查詢系統具有良好的發展態勢,網路上藉助於信息管理軟體進行管理的旅遊信息網站不勝枚舉,內容包括具體的景點景區方位、交通最優路徑的選擇、旅遊目的地環境、人口密度,等等。
將來隨著GIS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旅遊信息也將與個人數字手持設備(簡稱PDA)相結合,即旅遊通掌上電腦,為旅遊者提供實時、快速、方便的移動數字旅遊概念。旅遊通掌上電腦是針對旅遊行業,整合旅遊資源,採用現代PDA技術、GIS地理信息處理技術和計算機數據處理技術,建立龐大、專業的旅遊資源資料庫,為用戶提供全方位、全時域空間位置信息和旅遊資源信息,並能在電子地圖上標定顯示用戶所在的任一旅遊景點地理位置,同時顯示所在地的相關行業信息及前進方向、交通狀況等信息,使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本地旅遊資源的情況,實時確定所處位置,了解周邊區域的地理信息,實現電子信息導航。
短短的十五節課程讓我獲益匪淺,讓我對祖國的大好河山肅然起敬,我要在以後的工作中把GIS與旅遊地理充分結合,為中國的旅遊事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⑩ 旅遊業發展的地理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又是如何影響旅遊業發展的。
1、交通
交通的便利與否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旅遊地點的最後選擇,一般情專況下,人們不會選擇「舍近求屬遠」,或者是「舍易求難」,交通便利的旅遊景區比交通閉塞的景點更占優勢。同時,交通的便利與否直接影響了人們的出遊半徑和景點的客流量,對於那些危險系數高,交通狀況差的景點,遊客會相對稀少。
2、自然環境。
旅遊區的旅遊資源是遊客觀賞的對象。對於遊客而言,旅遊資源本身蘊含的各種美學特徵及其歷史、文化、科學價值是旅遊行為的直接激發者,資源的破壞將直接影響旅遊者的滿足程度。自然風光資源以名山奇峰、秀水勝景、天象氣候、珍禽異獸、觀賞植物為旅遊業發展增光添彩。
3、氣候
氣象和氣候各要素對旅遊活動的影響巨大 。構成氣象氣候的各要素,如冷、熱、干、濕、風、雲、雨、雪、霜、霧等,不僅具有直接造景、育景功能,而且是人類旅遊活動的基本條件。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復雜,氣候類型多樣,因而氣象氣候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氣象氣候景觀。南北跨越五個氣候帶,地勢高差數千米,就形成了氣候類型多樣垂直差異特點,可促進旅遊季節均衡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