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和鄉村旅遊如何發展經濟
❶ 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有哪些
我國鄉村地域遼闊,自然類型多樣,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隨著農村交通條件和生活基本設施的改善,以及城市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我們相信鄉村旅遊發展前景廣闊。但目前國內鄉村旅遊開發仍存在著重現代元素輕傳統元素、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重規范標准輕特色個性、重縱向管理輕橫向聯合等誤區。為此,我們需要從發展戰略高度作更多的思考,提出發展鄉村旅遊的對策。
1、 政府重視,加大投入,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和解決「三農」問題的戰略措施
縱觀國際鄉村旅遊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各級政府都對鄉村旅遊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因此,發展鄉村旅遊首先需要政府從戰略上思考有關問題,有條件的地區要聯合有關部門,成立鄉村旅遊工作領導小組,把發展鄉村旅遊與農業產業化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實施農村扶貧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推進小村鎮建設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發展其他旅遊結合起來,把發展鄉村旅遊與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結合起來。具體來說,有三點:一是要針對不同的地區制定不同的扶持政策,著力改善農村的交通條件和基礎設施,同時限制對農村地區經濟乘數效應低的產品如城裡人的第二居所等,以讓鄉村旅遊真正成為多數人受益,而不是少數人受益的行動。二是頒布一些管理辦法和標准,以促進鄉村旅遊的持續發展,如《鄉村旅遊促進計劃》、《鄉村環境保護條例》以及符合當地風格的建築和維護的最低標准等。三是搭建城市和鄉村結對子的平台,加強部門服務,給鄉村旅遊經營者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促進城鄉之間的合作與交流。
2、 統籌規劃,突出特色,少開發、多利用,確保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由於我國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加之各地區經濟基礎和市場條件很不平衡,因此發展鄉村旅遊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不宜全面開花,可優先選擇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進入條件好、靠近旅遊熱點和經濟大都市的鄉村加速發展。由於旅遊發展永遠有階段性的局限,以及鄉村資源的基礎比較薄弱,所以發展鄉村旅遊要少開發、多利用。尤其是對於那些經濟欠發達地區而言,一定要整體規劃謀發展,先因陋就簡,整合資源,避免盲目開發建設。
3、 成立中國鄉村旅遊協會,實施聯合營銷,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在法國、西班牙、愛爾蘭、澳大利亞、紐西蘭等鄉村旅遊發達國家,國家、地區(省)、市(縣)、鄉鎮都成立有鄉村旅遊協會,其主要職能是制定標准和進行質量評估、通過網路開展聯合推廣和人員培訓等工作。這條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和推廣,因為鄉村旅遊個體的實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國應加快成立各級鄉村旅遊協會,建立規范統一的鄉村旅遊網,以推進鄉村旅遊縱向和橫向的聯合,共同塑造鄉村旅遊整體形象,打造鄉村旅遊品牌。
另外,目前我國對鄉村旅遊的普遍認識是價廉物美,其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鄉村旅遊並不是一種低價旅遊,鄉村旅遊者也不是廉價的旅遊者,他們在鄉村的花費往往比城市觀光還要高,因為他們所要尋求的是一種不同於城市的生活方式,這是他們在其它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所以發展鄉村旅遊也要轉變觀念,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要知道,那種低檔次低價格的發展模式是不可能長久的。
4、 加強培訓,不斷提高鄉村旅遊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專業研究不深入,專業化人才缺乏是導致目前我國鄉村旅遊發展問題眾多的重要原因之一。培訓應成為鄉村旅遊發展中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只有大力加強培訓,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才能確保我國鄉村旅遊的持續、健康發展。銘智旅遊對旅遊人次進行全方位的專業培訓。培訓可以採取理論講解與案例討論相結合、課堂學習與實地考察相結合、東部經驗與西部實情相結合、國際與國內相結合的學習形式展開。
❷ 如何發展景區農村經濟
鄉村旅遊不僅在國際旅遊中成為熱門,在宜昌也漸成時尚。近年來,宜昌加快了自然山水、民俗文化、休閑娛樂等要素的整合,以發展鄉村旅遊來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宜昌鄉村旅遊紅紅火火
宜昌鄉村旅遊起源於城郊「農家樂」,並以「農家樂」為主要形態逐漸擴展。宜昌城郊「農家樂」的興起,從而帶動了宜昌鄉村旅遊由城郊向縣市、由點到面的快速發展。「吃農家飯、看農家景、干農家活」等休閑活動成為「農家樂」的主要內容,「農家樂」已成為宜昌旅遊的亮點和特色品牌。
經過七八年的發展,宜昌鄉村旅遊日漸成熟,並培育出車溪民俗風景區、三峽人家風景區、柴埠溪風景區等一批特色景區。「筆筆陡陡兩座山,中間只有丈把寬,出門就是單身漢,油鹽全靠雞蛋換」。位於點軍區土城鄉的車溪,過去是一個出了名的窮山村,旅遊業的發展使車溪舊貌換新顏,很多城裡或外鄉的女子主動嫁給村裡的小夥子。
目前,我市「農家樂」已達家,鄉村旅遊景點47處,其中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3個,省級農業旅遊示範點4處,從業人員共計1.8萬人,其中農民就業1.5萬人。今年上半年,全市鄉村旅遊共接待遊客207萬人次,總收入突破6422萬元。
特色產業支撐鄉村旅遊
宜昌特色產業成為發展鄉村旅遊的有效支撐。春賞桃花、夏品仙桃的枝江安福寺萬畝桃花園、以種植梨樹為主的百里洲砂梨園、以清江奇石加工、展覽、銷售一條龍的長陽奇石村,長陽高家堰根雕盆景,都是依靠當地的資源優勢,不斷延長旅遊產業鏈條,發展成為鄉村旅遊的「特色板塊」。
漁峽口的椪柑節、火燒坪的高山蔬菜節、榔坪的木瓜節、都鎮灣的金梔節如火如荼;枝江桃花藝術節被評為省內十大桃花旅遊勝景之一;宜都青林寺謎語村開展「農家樂」特色菜評比活動;西陵區在城郊舉辦釣魚錦標賽。各地立足資源優勢,將旅遊與文化完美「嫁接」。
原始質朴的土家文化、源遠流長的峽江文化、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成為宜昌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資源和載體。車溪、三峽人家、柴埠溪等景區,對地方文化進行挖掘、整理、包裝,使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與旅遊相結合,成為宜昌鄉村旅遊的典範。
宜昌旅遊發展規劃中,還確定重點發展秭歸、長陽、五峰等3個鄉村旅遊特色縣,夷陵三斗坪鎮、興山高陽鎮、點軍土城鄉等10個鄉村旅遊特色鎮及猇亭區黃龍寺村、枝江市安福寺鎮秦家塝村、西陵區窯灣鄉黑虎山村等10個鄉村旅遊特色村。
旅遊開發助推新農村建設
據統計,宜昌現有23家3A級以上的旅遊景區,其中有18家分布在鄉村。在這些景區的帶動和輻射下,已呈現出發展一個景區,致富一方百姓、帶動一方經濟的效應。
秭歸縣通過發展九畹溪漂流景區,將進出景區的兩個集鎮、10個村的38公里鄉村公路全部改成了柏油路面,景區所在地的周坪鄉移動通訊網路覆蓋率達到95%以上;三峽環壩旅遊集團爭取國債資金3600萬元,修通了從三斗坪鎮到黃牛岩頂的道路,使當地的老百姓告別了世世代代肩挑背扛的生活。
隨著遊客的大量進入,加強了村民與外界的交流,促進了他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村民的商品意識、市場意識在旅遊的熱潮中逐漸培養起來,過去不值錢的土特產變成旅遊商品,過去熟視無睹的河灘小卵石也擺上了攤位,過去與陌生人一說話就臉紅的農民也學會了討價還價,就連原來藏在深山的民間藝人,也紛紛出山找市場。
發展旅遊業,石牌村的農民蓋起了新樓房,購置了現代化的家電和交通工具,村民用上了沼氣和太陽能等綠色能源,村民們無不感慨地說:「沒想到我們會碰上今天的好日子,這多虧了景區的開發,為我們鋪就了一條致富路。」(記者 陳 芳 通訊員 張 琰)
❸ 鄉村旅遊的簡介
西班牙學者Rosa Marý´a Yagu¨e Perales(2001)將鄉村旅遊分為傳統鄉村旅遊(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現代鄉村旅遊(Modern Rural Tourism)兩種。
傳統的鄉村旅遊出現在工業革命以後,主要源於一些來自農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現。雖然傳統的鄉村旅遊對當地會產生一些有價值的經濟影響,並增加了城鄉交流機會,但它與現代鄉村旅遊有很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傳統鄉村旅遊活動主要在假日進行;沒有有效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沒有給當地增加就業機會和改善當地的金融環境。實際上,傳統的鄉村旅遊在世界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廣泛存在,在中國常常把這種傳統的鄉村旅遊歸類於探親旅遊。
現代鄉村旅遊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區域的一種新型的旅遊模式,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發展迅速,旅遊者的旅遊動機明顯區別於回老家的傳統旅遊者。現代鄉村旅遊的特徵主要表現為:旅遊的時間不僅僅局限於假期;現代鄉村旅遊者充分利用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建築、文化等資源;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經濟的貢獻不僅僅表現在給當地增加了財政收入,還表現在給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還給當地衰弱的傳統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具有現代人特色旅遊者迅速增加,現代鄉村旅遊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這種「回老家」的旅遊或者傳統的鄉村旅遊與現代鄉村旅遊的區別。我們談論的鄉村旅遊是指現代鄉村旅遊 鄉村旅遊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遊吸引物,依託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建築和文化等資源,在傳統農村休閑游和農業體驗游的基礎上,拓展開發會務度假、休閑娛樂等項目的新興旅遊方式。
國內外學術界對鄉村旅遊還沒有完全統一的定義,主要有以下觀點:
西班牙學者Gilbert and Tung(1990)認為:鄉村旅遊(Rural tourism)就是農戶為旅遊者提供食宿等條件,使其在農場、牧場等典型的鄉村環境中從事各種休閑活動的一種旅遊形式。
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OECD,1994,P.15)定義為:在鄉村開展的旅遊,田園風味(rurality)是鄉村旅遊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
以色列的Arie Reichel與Oded Lowengart和美國的Ady Milman(1999)簡明扼要的說:鄉村旅遊就是位於農村區域的旅遊。具有農村區域的特牲,如旅遊企業規模要小、區域要開闊和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等特點。
英國的Bramwell and Lane (1994)認為:鄉村旅遊不僅是基於農業的旅遊活動,而是一個多層面的旅遊活動,它除了包括基於農業的假日旅遊外,還包括特殊興趣的自然旅遊,生態旅遊,在假日步行、登山和騎馬等活動,探險、運動和健康旅遊,打獵和釣魚,教育性的旅遊,文化與傳統旅遊,以及一些區域的民俗旅遊活動。
國內有關鄉村旅遊的定義較多,何景明和李立華認為狹義的鄉村旅遊是指在鄉村地區,以具有鄉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體為旅遊吸引物的旅遊活動。鄉村旅遊的概念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是發生在鄉村地區,二是以鄉村性作為旅遊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❹ 鄉村旅遊究竟應該如何去做
我國鄉村旅遊起步較晚,但目前也已成為我國旅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鄉村旅遊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我國農村與日本的農村基本情況相似,文化上也有相同之處,借鑒日本的鄉村旅遊做法和經驗對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很有意義。
日本鄉村旅遊的起因
1.第一產業衰落,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青壯年外流,日本出現了農業生產降低,農業收入降低,農業地位弱化等一系列問題。這些現象引起了政府和學者關注,為提高村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質量,振興鄉村經濟等目的,政府出台了一些列措施,鼓勵、支持、引導發展鄉村旅遊。以旅遊為目的,既可以帶動地方經濟,又可以保護、發展鄉村文化與特色。
2.基於「本土化」回歸的旅遊需求
日本文化原生性休閑活動一直在民間進行著,特別在當代社會,日本文化出現了一種「本土化「回歸的趨勢。在迅速城鎮化的進程中,日本城市居民產生一種故鄉喪失的感覺。它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是日本的鄉村成了日本人民通過旅遊的方式尋找和重現鄉村傳統社會和文化的地方,進而也促進鄉村旅遊的發展。
3.鄉村精英的示範聯動作用
鄉村精英指的是在經濟資源、政治地位、社會關系、辦事能力等方面具有相對優勢、並對當地的發展具有較大推動作用的村民。如日本上野縣四賀村的現任村長,在當地蠶業和煙葉失去競爭力,農民生活狀況日益底下的情況下,利用廢棄的桑園地帶領村民開發逗留型市民休閑農園,取得良好的效應,帶動當地村民參與到鄉村旅遊中來。
日本鄉村旅遊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經濟高速增長期,政府和民間共同推進了高級度假村的開發與經營。日本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長野縣的農民在冬季農閑時期,利用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開設滑雪場和民宿旅館,吸引了大批遊客。
第二階段:泡沫經濟破滅後,生態旅遊、農事體驗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迅速。為了改善經濟泡沫帶來的惡劣旅遊環境,從1993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進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特別是大城市周邊農村地區的水果採摘型農業園區的發展。
第三階段: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的新時期。隨著周末休息時間延長,日本城市居民的休閑生活需求在逐步增加。同時,由於城市化、工業化導致農業的萎縮,日本農業、農民也需要增進與市民的交流,加大宣傳農業的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作用。城鄉居民的這些需求,進一步促進了日本休閑觀光農業發展,並使之走上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日本鄉村旅遊的發展模式
日本的鄉村旅遊主要分為觀光型旅遊、休閑型旅遊、鄉村文化旅遊,具體可以分為以下的形式:
時令果園
觀光旅遊的農苑
時令果園是城市居民非日常性的旅遊觀光場所,它根據果物的成熟季節,定期向市民開放,並向其提供優質的旅遊服務。遊客可以在果園里觀賞、採摘、了解起生長和生產過程,在欣賞鄉村美景的同時,又收獲勞作的樂趣。
原文:網頁鏈接
❺ 我想要在農村辦一個旅遊觀光的項目,不知道怎麼辦理相關手續。
發展鄉村旅遊資源的調研報告
近年許多西方發達國家的遊客前來我國旅遊的動機,雖名目繁多,但仍可以發現其中的一個重要熱點,即是仰慕中國悠久的游牧、農耕文明史以及圍繞此而產生的不勝枚舉的名勝古跡。他們認為最能拿得出富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詩意綿綿、古樸淳厚的田園之美,以滿足其反樸歸真的願望的「回歸自然」的旅遊意向應首推中國。由此,我們應認識到,鄉村景觀,是一種獨特的旅遊資源,具有自然與人文並蓄的特色。這是自然和悠久的歷史、發達的農業賦予我國的一筆寶貴的財富。鄉村旅遊資源堪稱我國旅遊大千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其潛在的優勢不容忽視。旅遊界的有識之士應該對鄉村旅遊資源的開發,引起足夠重視。
在新農村建設中,發展鄉村旅遊是題中應有之義。山東省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近年來隨著旅遊消費觀念的不斷更新,人們對旅遊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回歸自然、體驗鄉村」的旅遊概念也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接受,同時「鄉村旅遊」也成為更多旅遊者選擇的一個旅遊市場。一些特色的鄉村旅遊景點也在這種環境下迅速的發展起來,山裡人家、海邊漁家樂、務農旅遊、鄉村體驗等等一系列鄉村概念的旅遊項目在為旅遊者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也成為山東省旅遊市場中的一個亮點。
一、開發鄉村旅遊資源是我國旅遊事業不斷發展及經濟形勢發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幾點現實意義:
1、豐富了我國旅遊資源。鄉村有著豐富的、天然的旅遊資源,如森林公園、奇峰異嶺、河流水庫、牧場冰山、農村風光,自然保護區、多民族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名勝古跡,無數的地方性土特產品和美術工藝品寓於民間。山東省的鄉村旅遊這幾年發展迅速。作為農業大省,山東省有豐富的鄉村資源。一大批鄉村游項目迅速崛起,如萊[找文章,到]蕪房干村、威海「膠東漁村」、長島的「漁家樂」等,威海西霞口、龍口南山等新農村也成為「小康之旅」的典型。山東省的農業旅遊示範點數量,在全國也位居前列。「鄉村游」主題的提出,無疑為山東省的鄉村旅遊帶來了新的契機。
2、發展鄉村旅遊可以疏散遊客。鄉村地域廣大,景點分布不擁擠,旅遊活動空間大,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間條件。很多遊客,在目前旅遊意識比較滯後的背景下。出現了隨大流的旅遊趨勢,尤其是節假日、「黃金周」。景點 「人滿為患」,出來旅遊不是 「看景」,倒是「看人」照個風景留影都比較困難。這種情況以泰山、大明湖、嶗山景點尤為突出。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呢?筆者認為發展這些地區鄉村旅遊堪為良方妙策。鄉村的遊客容量比較大,如能巧妙利用當地獨特的旅遊環境,開發鄉村旅遊資源,勢必能吸引城市遊客,減緩旅遊熱點城市的人口壓力。青島紅島休閑漁村推出「挖蛤拾貝」活動,莒縣浮來青綠色生態旅遊區推出「江北茶鄉」觀光之旅等都比較富有吸引力,值得借鑒。
3、為振興農村經濟開辟了新途徑。旅遊業號稱「無煙工業」,是創匯的主要渠道之一。當前,由於經濟改革不斷深化,以及環境保護的形勢要求,有相當一部分耗能高、污染大、效益低的鄉鎮企業要撤銷或調整,當地的經濟將受到一定的影響。發展鄉村旅遊,可以開發一處景區,致富一方人民。它有利於促進農村經濟的繁榮,加速農民致富的步伐。在旅遊開發條件比較好的一些鄉村,如能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有特色的農村資源來發展鄉村旅遊業,將對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和改善環境產生重要作用。
4、為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的機會。旅遊業本身屬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它對勞動力的吸納能力強,發展鄉村旅遊業需要有「一條龍」的服務設施。不但需要有諸如導游、管理人員、服務人貝外,還需要有賓館、旅社、飲食服務、商場、旅遊交通、文化設施等與之配套,這就為開發農村勞動力資源創造了良好條件。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尤其是東部沿海地區,人多地少,勞動力過剩,發展鄉村旅遊可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5、發展鄉村旅遊業會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對一個地區的社會系統各個部門都會產生促進作用,在物質上、精神上都會帶來可觀的效益。如鄉村旅遊可以使與之有關的食品、日用品、旅遊商品、工藝品等鄉鎮工業得到發展;可以促進商品交換、商業繁榮、市場活躍;可以促進交通事業的發展,使閉塞的鄉村對外開放,經濟搞活;可以刺激當地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為旅遊服務的農副產品、土特產品等將會得到較大的發展;可以促進鄉村的建議,改善鄉村的環境等;有利於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人口素質的提高。農村旅遊景點的開發和建設,不僅可以美化和改善環境,隨著旅遊業的發展,四面八方的旅客湧入,這種廣泛的人際交流,會使人們的觀念,習俗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它會逐漸改變農村舊有的生活習性,美化人們的語言、心靈,更新人們的觀念;鍛煉和培育起一批旅遊業經營和服務的人才。總之,鄉村旅遊業的發展,其產生的社會效益是多方位的、多層次的,對所在地區整個社會綜合體都會帶來巨大的影響。
二、我省鄉村旅遊資源的內容及特色
我省鄉村旅遊資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各具特色的鄉村自然風光。由於鄉村所處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我國的鄉村具有豐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自然風光:海鄉依陸臨海、海闊天高,陽光海浪沙灘迷人,例如青島、煙台、威海;一望無際,勃勃生機,綠樹成蔭的平原鄉村,以菏澤、濟寧、德州為代表;另有以山地、丘陵為特徵的山村國鄉,其中臨沂就較為突出。
2、豐富多彩的鄉村風俗民情。主要表現為各地節慶、習俗等方面的差別:每年9月泰山的登山節、濟南的千佛山廟會、菏澤的斗雞、斗羊比賽、淄博的燈會。
3、充滿情趣的鄉土文化藝術。我國的鄉土文化藝術古老、朴實、神奇,深受中外遊人的歡迎。我省廣大鄉村出產的各種民間工藝品倍受遊客的青睞,如濰坊楊家埠的年畫、濟南的布老虎、鄄城的魯錦工藝、魯南地區的柳編、菏澤的泥人、面人等,無不因其濃郁的鄉土特色而深受遊人歡迎。另外,鄉村烹食風味獨特。曲阜的孔府菜以「滿漢全席」為代表、博山菜、青島海鮮等,這些鄉村烹飪文化對廣大的外國旅遊者尤其具有強烈的吸引力。
4、富有特色的鄉村傳統勞作。鄉村傳統勞作是鄉村人文景觀中精彩的一筆,尤其是在邊遠偏僻的鄉村,仍保留有古老的耕作、勞動方式,有些地區甚至還處於原始勞作階段。正因為如此,它們會使當今現代文明影響下的旅遊者產生新奇感,並為之吸引。這些勞作諸如驢馬拉磨、老牛碾谷、木機織布、手推小車、做豆腐、捉螃蟹、趕鴨群、牧牛羊等等,充滿了生活氣息,富有詩情畫意,使人陶醉留連。
三、發展鄉村旅遊業存在的問題
山東大學旅遊系王德剛教授認為,山東省發展鄉村旅遊基礎不錯,但目前山東省的鄉村游產品規模並不大,而且尚處於補充地位,仍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他說,在世界旅遊組織專家為我省所作的全省旅遊總體規劃中指出,山東人與山東人的生活,是我省最寶貴的旅遊資源。無疑,這在鄉村游發展中也佔有主導地位。
王教授認為,鄉村旅遊在國外已經很成熟,但我省目前還剛起步,保持傳統特色的鄉村往往經濟欠發達,因此,政府還需要在規劃、產品組織、市場營銷、資金投入等方面進行規范、引導和支持。同時,發展旅遊的鄉村,最重要的一點是要保持原有的特色,與城市生活區別開,從而保持其吸引力。
1、人們在思想觀念上還沒有把它作為一門新興產業而加以重視起來。改革開放十多年來,盡管鄉村旅遊業伴隨著整個旅遊事業的發展而不斷發展,但在農村經濟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還沒有廣泛地為人們所認識。特別是那些農村旅遊資源豐富的地方,有的尚未開發,有的雖開發了,但缺乏加強領導,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必要的資金投入,缺乏宏觀指導,目前還停留在低層次的發展階段,巨大潛力遠未開發出來。
2、鄉村旅遊資源雖有良好基礎,但在大部分縣市還缺乏一個整體的科學規劃。
3、鄉村旅遊資源與當地鄉村經濟建設的關系、以及與市、縣旅遊部門的協調問題,仍有待進一步解決。如發展鄉村旅遊業必需同時發展旅遊交通,旅遊賓館、旅遊餐廳、旅遊通訊以及解決水、電供應等。又如鄉村旅遊業開發起來後,如何與當地市、縣旅遊部門合作,旅遊網路,做到城鄉結合,點線結合,組成最佳的旅遊線路,以吸引廣大遊客
4、鄉村旅遊業政策尚未配套。如保護政策策、鼓勵外商投資開發政策等。、投資開發政策、信貸政策、經濟扶持政策、稅收政。
5、 目前鄉村旅遊業服務隊伍數量少、素質低,如何提高服務質量,優化旅遊服務,也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
6、 缺乏商品意識。目前國內外發展旅遊業,其重大意義已遠遠超過了旅遊業本身,而是「旅遊搭台,經貿唱戲」。而我省大多數鄉村旅遊景點都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尤其是對具有本地特色的產品開發不夠。
四、開發我國鄉村旅遊業的構想
鄉村旅遊業是一項新的產業,必要制訂一整套發展計劃,包括長遠規劃和近期組織實施計劃。從長遠規劃來看,主題是大產業意識,把鄉村旅遊業與鄉鎮企業同等對待,也可積極引進外資,興建一批度假村,參與國際旅遊競爭。從近期組織實施計劃來看主要是各地旅遊決策者及政府部門高度重視鄉村旅遊業,因地制宜,立足創新,循序漸進,辦出特色。在全盤籌劃鄉村旅遊發展的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點措施:
1、 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開發鄉村旅遊業,首先要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首先必須領導重視。在鄉村旅遊資源豐富並具特色的地方,當地政府要把興辦鄉村旅遊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2、因地制宜,重點建設鄉村旅遊基礎。目前,我省大部分鄉村旅遊仍處於起步階段,全面開發是不可能的,應該統籌規劃,因地制宜,在旅遊資源質量高,交通運輸條件好、經濟基礎比較好、旅遊熱點附近的鄉村應加速旅遊業的發展,重點開發有特色的鄉村旅遊項目,建設風格獨具的鄉村旅遊基地。
3、注重特色,精心設計鄉村旅遊項目。旅遊開發不能搞「人有我有」、「千人一面」,而應揚長避短,充分表現和突出自我特色,這是旅遊活動能否吸引遊客的保證,也是旅遊經濟的生命所在。在設計鄉村旅遊線路及組織旅遊活動中,應將其放在首位。鄉村旅遊資源的特色主要是在鄉村文化景觀上體現出來,在旅遊線路的規劃中應將這些內容作為重點。如濰坊楊家埠每年都會推出讓遊客親自製作年畫的活動,親身體驗的感覺。備受遊客尤其是韓國客人的歡迎。
4、加強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旅遊業的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本的吃、住、行等問題,從吃來說主要是發展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業;從住來說雖然沒有必要搞星級酒店,但必須保持衛生、舒適,並解決洗澡等問題,最好是興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造價低廉的庄園式的旅舍,如長島的「漁家樂」就為遊客提供了比較干凈、衛生的民房改造的「炕床」住宿。反應比較不錯。
5、加強旅遊產品的開發,重視鄉村旅遊資源的保護。旅遊產品的開發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於旅遊產品大多是一些無污染的輕工產品和手工藝品以及土特產品。因此大力發展旅遊產品能把發展鄉鎮企業與發展旅遊業有機結合在一起,互相促進。但由於廣大鄉村農民對旅遊資源的價值認識不高,保護環境意識較低,使我國許多地區鄉村旅遊資源破壞嚴重。提高認識,廣泛宣傳,加強鄉村旅遊資源保護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多年來,古建築、古跡失修,森林的砍伐、圍湖造田、獵殺動物等人為破壞,嚴重破壞了鄉村旅遊資源,甚至使許多景觀瀕於絕境。由於現代耕作技術的發展,一些傳統的古老的農具、耕作方式已成為鳳毛麟角,如不有目的,有計劃地加以保護,將會使鄉村旅遊資源逐漸失去最富魅力的光彩。
旅遊業是改革開放以後全面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鄉村旅遊業則是廣大農民群眾以旅遊業為依託,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一個好辦法。對我國扶貧工作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因此,開發鄉村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我國鄉村旅遊,潛力是巨大的,意義是深遠的。我們希望通過調整,在近幾年內,使我國鄉村旅遊業將以神奇的中國風采出現於世界旅遊之林,為世界所矚目。
據了解,為更好地發揮旅遊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國家旅遊局確定今年全國旅遊主題為「2006中國鄉村游」,其口號為「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為次省旅遊局官員組織濟南、泰安、煙台、濰坊等地的相關人士,赴歐洲對鄉村旅遊進行了專題考察。在省府及旅遊局的策劃下還推出了「山東百景護照」等帶動旅遊發展的新舉措。山東鄉村旅遊掀開了快速發展的嶄新一幕。鄉村發展搭上旅遊快車,濟南旅遊汽車站一位負責人說:今春以來,他們車站已發送上千名遊客,80%以上是到農村旅遊景點的。
目前,我省擁有省級以上農業旅遊示範點76個,還有一批以觀賞、採摘、休閑、體驗為主的鄉村旅遊產品。有關人士指出,鄉村游拓寬了農業與旅遊「合唱」的新路子,直接帶動當地農民致富,給更多具備發展鄉村旅遊潛質的縣域創造了大好機會。
❻ 在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旅遊業,如何處理好經濟發展與傳統生活方式的和諧共榮
現代鄉村旅遊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區域的一種新型的旅遊模式,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發展迅速,旅遊者的旅遊動機明顯區別於回老家的傳統旅遊者。現代鄉村旅遊的特徵主要表現為:旅遊的時間不僅僅局限於假期;現代鄉村旅遊者充分利用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建築、文化等資源;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經濟的貢獻不僅僅表現在給當地增加了財政收入,還表現在給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還給當地衰弱的傳統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具有現代人特色旅遊者迅速增加,現代鄉村旅遊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這種「回老家」的旅遊或者傳統的鄉村旅遊與現代鄉村旅遊的區別。我們談論的鄉村旅遊是指現代鄉村旅遊。
旅遊成為必需品的同時,鄉村旅遊也正逐漸邁入旅遊行業中的必需品之列,尤其成為城市居民日常休閑娛樂的一大主要選擇,更是鄉村旅遊脫貧致富、開放發展的一條有效渠道,同時也是旅遊業成為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的有力證據。因此從「三農」角度出發,鄉村旅遊受到服務農民的政府的重點關注;作為旅遊投資商也應該抓住苗頭,加足火力,將鄉村旅遊這把火點旺;作為旅遊開發者,應該採用正確的理論來指導開發、合理的方式來經營,將鄉村旅遊這把火燒好;而所謂正確的理論指導,當然離不開對旅遊開發具有合理指導職能的旅遊規劃設計院,也正是基於此,我院就此專題進行了以上詳盡的探討,履行我院社會責任的同時,為旅遊投資商提供機遇,為旅遊開發商掃除盲點,為旅遊規劃同仁提供借鑒,最終由政府、投資商、開發運營商、規劃設計院四位一體、同心協力將鄉村旅遊做好,促進其持續有效的發展。
前瞻資訊顯示近5年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市場規模也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9萬個村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單位達180萬家,其中農家樂超過150萬家,規模以上園區超過3.3萬家,年接待遊客接近8億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 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到2015年,休閑農業成為橫跨農村一二三產業的新興產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休閑農業點數量穩步增長,年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休閑農業點增長20%,接待人次和經營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總的來看,國內旅遊需求穩步增長,而同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無論市場規模還是經營效益均呈現出向好的趨勢,發展前景向好。
❼ 急求!!!關於鄉村旅遊經濟發展規劃發面的英文文獻 作者必須是外國人 !!謝謝!謝謝!
However, developing rural tourism has its challenges. Any successful tourism development, whether pro-poor or not, depends on commercial, economic, and logistical issues, such as the quality of the proct, accessibility and infrastructure of the destination, availability of skills, and interest of investors. In most of these aspects, rural areas may well be at a disadvantage compared to urbanised and more developed areas. These challenges may be compounded by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particular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e. the administrative complexity of dealing with low-populated areas, the lack of policy co-ordination between rural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low priority provided to rural areas by central governments. Thus, ways to deal with these challenges are needed.
❽ 發展鄉村旅遊有何效益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帶動糧果種植、畜牧養殖、手工編回織、觀光農業、農副產品加工答和餐飲、住宿、娛樂等相關產業發展。
❾ 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發展經濟.這一段話是對還是錯
對!!!!!!!!
❿ 怎樣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現代農業或者休閑農業項目來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現代農業或者休閑農業項目來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可以研究一下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山水田園小鎮的開發理念,即:藉助"農業生產多樣化、農民生活現代化、旅遊生態自然化"的措施,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相結合且平衡發展的"三生"產業,力促區域和諧發展。同時,以"三生"為主旨,以再造新型鄉村為指導,統籌農業、旅遊度假產業、居住地產,使其得以共生發展。最終使區域形成與中心城區相對立統一的二元城市空間,作為開發區再造城市的附屬休閑配套,發展定位始終保持生態化、田園化、休閑化、鄉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