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進入性影響旅遊地的經濟發展
㈠ 旅遊業對目的地的經濟和社會文化具有那些積極影響
旅遊業對目的地大經濟的積極影響是:
一、直接影響--是換取外匯,回籠貨幣
1、國際旅遊接待是一種就地"出口貿易"。
2、發展旅遊業是回籠、穩定市場大有效途徑。
二、間接影響--帶動國民經濟各部門各行業大發展。
1、促進交通運輸業大發展。
2、促進建築業的發展。
3、促進工商業、農副產品、手工業等行業的發展。
(1)可進入性影響旅遊地的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定義旅遊業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旅遊業的精準定義對旅遊統計量度的准確性是十分重要的,准確性直接關繫到評估旅遊業和旅遊活動直接、間接和誘發性的經濟影響,關繫到旅遊設施和資源的規劃與開發,關繫到如何確定旅遊者結構並制訂營銷和促銷策略,以及識別遊客的流向、方式和偏好等。
聯合國十分關心對國際旅遊相關資料的統計工作,在1971召開了的 「貿易與發展會議」,制定了旅遊統計的准則。指出,國家旅遊統計的綜合系統在功能上應滿足以下要求:
——在需求方面,能夠度量在該國的國外(和國內)旅遊(和出國旅遊)的數量和方式;
——能夠提供有關旅遊者使用的住宿和其他設施供給方面的信息;
——有助於評估旅遊對國際收支和總體經濟狀況的影響。
㈡ 旅遊可進入性由哪幾項因素構成
旅遊可進入性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順達的交通條件。旅遊者的異地空間轉移,依靠的是交通工具。現代化的交通工具的不斷發展,是現代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可以說沒有現代航空工業的出現,便不會產生現代的國際旅遊業。因此,良好的交通條件是旅遊者進入旅遊目的地的基本保證。交通條件不僅僅指旅遊者能夠抵達旅遊地,更重要的是能否安全、舒適和快速地抵達旅遊地。
2)便捷的通訊條件。通訊設施也是旅遊者能否順利進出旅遊地的重要條件。現代旅遊者都是有計劃有目的地前往旅遊地。沒有便捷的通訊條件,難以使旅遊者、旅遊經營者和旅遊目的地之間及時准確地溝通,會給旅遊者的旅遊活動的順利實現帶來很大的盲目性或不確定性。因此,旅遊產品中通訊設備的規模、能力及配套狀況等,也會對旅遊地的可進入性產生影響。
3)手續的繁簡程度。國際旅遊中首先表現為辦理入境簽證手續的難易程度,出入境驗關手續的繁簡程度,以及辦理效率的高低等。這不僅僅決定進入到旅遊地的難易程度,而且對旅遊產品的成本、質量、吸引力等都有重要影響。
4)旅遊地的社會條件。旅遊地的社會條件對旅遊者進入的難易程度也有很大影響。比如旅遊地的民族文化中是否具有排外性因素,社會公眾對旅遊開發的態度,社會治安狀況、管理水平等,都可能成為影響旅遊可進入性的重要因素。
㈢ 旅遊資源可進入性的投資是指
旅遊可進入性來是源指旅遊資源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來的的通暢和便利程度,也就是說不僅要便利遊客的來訪,而且要便利遊客結束訪問後的離開。
因此,可進入性有這幾方面組成:1、旅遊地的自然條件,如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2、旅遊地的基礎設施狀況,如公路、鐵路、航空、水運條件等;3、政策因素,如某些地域可能禁止外國人進入等,或者動亂、騷亂條件下政策的限制措施等;4、旅遊地經濟發展水平,很明顯地,即便基礎設施配套完善,但經濟水平低,用於該地區的車、船、飛機數量很少,不便於旅遊人員的行動等。
投資可由政府、企業和社會投資。
㈣ 旅遊業對當地的經濟有什影響
1、增加外匯收入。隨著國際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發展,作為國家支付手段的外匯,其作用日益顯著。作為外匯收入的旅遊業在國家創匯,平衡國際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已經為實踐所證明,為人們所認識。
2、發展地區經濟。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產業,吃、住、行、游、購、娛是旅遊的六大要素。要有吃、有住、進得來,出得去,有物可購,有處去樂。因此,旅遊的發展,必然不斷帶動與這要素直接相關的飲食、建築、交通、郵電通訊、園林、商業、輕紡、保險等行業的發展。
3、增加就業機會。由於旅遊業促進了許多行業的發展,使整個社會就業機會增多。旅遊業是一種綜合性的行業,它不但能直接向社會提供就業機會,而且能間接地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按國際的習慣測算,旅遊業直接就業與間接就業的人員比例大約為1:5。
4、扶貧。旅遊業是見效快、永久性的扶貧開發項目。從國際國內旅遊業的發展過程可以看出,旅遊業發展的速度,遠遠快於各種產業發展的速度。旅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成為一個產業的,在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就迅速發展成世界第一大產業。這種發展速度,是任何一個產業都難以比擬的。因此,旅遊業是短、平、快,永久性的扶貧開發項目。
材料來源:http://ke..com/link?url=rkmYU9Px6Xjo7U--NQhPelW-bwQjG4HlnoPGZ-
㈤ 旅遊給當地的經濟帶來了哪些影響
由於經濟、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民俗文化資源一度被閑置和封閉,現有的一些旅遊景點經濟疲軟,旅遊品位低下,國內外旅客很少光顧,從而使當地旅遊業與外界的市場旅遊經濟嚴重脫節。面對這樣的現狀,應揚其所長,避其所短。民俗資源豐富則是自己所長,故應以開發民俗作為自己的旅遊特色優勢。
對於民俗文化旅遊而言,其經濟效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項目自身的經濟效益,二是通過飲食、住宿、購物、交通、就業、招商引資等帶動地區經濟。前者一般只有在其經濟效益程度上的差別,後者則是旅遊業的決策關鍵。本文圍繞以上的兩點,進行論述。
(一)
民俗文化是以民間文化和民俗風情為主體的民族民間的物質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傳統,它包括生產與生活習俗、游藝競技習俗、歲時歲日習俗、禮儀制度習俗、社會組織習俗、民間文學藝術等。當前,國際旅遊趨勢在向文化旅遊發展,以弘揚民族民間文化、展現民族地域特色的民俗旅遊越來越受到重視。民俗旅遊濃郁的文化氣息和可觀的經濟效益是其能夠得到大力發展的兩大優勢。
旅遊業是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應運而生的新興產業。而民俗游則是其新興的旅遊專項產品。民俗旅遊開發是為地區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跨越式的貢獻。"民俗旅遊已成為當今旅遊業的一個亮點。發展民族旅遊業應做到:自覺地執行民俗文化的保留和傳承原則;旅遊開發商應注意保護民俗文化;注重民俗旅遊開發的經濟效益原則。"(摘自《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年第7期)由此可以看出,注重民俗旅遊開發的經濟效益已成為當代發展民族旅遊業的一項重要原則。
(二)
民俗旅遊資源的開發應該向多元化、綜合化方向發展, 不能只滿足於風土人情的展示和民俗歌舞的表演, 還應充分結合獨特的自然旅遊資源和底蘊深厚的當地文化, 將自然風光與民俗風情、歷史文化等不同類型的旅遊資源有機結合, 從而增強旅遊資源的吸引功能, 提高其觀賞價值, 豐富和增強民俗旅遊的內涵和生命力,以此帶動地區的各項經濟發展。
經濟效益是民俗旅遊首先考慮的重要因素,只有能夠獲取最大經濟效益的旅遊開發才是成功的。我國旅遊產業發展模式經歷了從速度型向效益型轉變的過程,促進了遊客數量增長,增加了因旅遊帶來的各項經濟收入。其中因各地的民俗所拉動的地區其它產業經濟如飲食、住宿、購物、交通、就業、招商引資等都收獲不小。
曾有這樣一段話說,"我國具有非常豐富的旅遊資源,改革開發以來,旅遊業發展得到各級政府的重視,旅遊資源優勢正在逐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廈門日報》1994年2月10日)這段話中的第二句話,"各級政府重視",也得到了旅遊為經貿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條件的回報。既然旅遊搭台,經貿唱戲,已為實踐證明了的較好的活動方式,把民俗風情游盡量納入其中,也就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以它固有的、獨特的文化底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從而構成了良性的循環體經濟。
民俗旅遊是國外了解我國地方的窗口,也是我國各民族、各地方向世界的通道,近幾年,國際旅遊業出現了以民俗為主的態勢。民俗旅遊作為一種普遍模式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多優點,對旅遊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發展民俗旅遊業有利於發揮當地資源優勢,促進經濟發展。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一個地域的民俗,其民俗品格越鮮明,原始風格越濃,歷史氛圍越重,地方差異越大,就越具有地方資源優勢,就越能吸引異國異域的旅遊者。而旅遊者的到來,不僅能是他們了解這個地方,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到來,也給旅遊地帶來了極大的財富,同時,帶動了整個地區甚至是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一方面,可以直接利用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直接帶來經濟效益,如充分利用頗具民俗風情的民間建築、飲食、游藝等建立民俗村、景區等;另一方面,利用民俗文化旅遊資源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服務。旅遊業產出對經濟貢獻可表現於旅遊消費支出所產生的乘數效應上。所謂旅遊乘數就是旅遊業創造的總效益與其創造的直接效益之比。 這一比例越大,乘數效應越大,從而拉動的地區經濟效益也就越大。
由此可見發展民俗旅遊對旅遊的經濟影響是直接且重要的,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也是不可小視。
㈥ 經濟地理學第二章概念經濟可進入性作業答案
是指 城市的 交通
以江蘇為例
蘇州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交通十分發達,城市出版入便捷。
蘇州權至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為86公里,並配有高等級機場專用公路,使蘇州至虹橋機場路程僅為70分鍾。到蘇州旅遊觀光的海外遊客絕大部分由虹橋機場出入境,上海虹橋機場已成為蘇州飛往國內各大城市及世界各地的主要口岸。除此之外,蘇州西郊的光福機場已開通蘇州至北京和蘇州至佛山航線。
蘇州火車站是被鐵道部授予的全國一級火車站,可容納1500人同時候車,還設有高等級貴賓候車室。蘇州火車站每天近95趟次列車到發,日客流量4萬人次以上。
蘇州通往周邊城市的公路網特別發達,有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318國道、蘇虞公路、蘇杭公路等,蘇嘉杭高速公路目前正在建設之中,2000年10月1日將全線貫通。
蘇州還保留了水上特色內河航運線--蘇杭客輪。蘇杭客輪每天傍晚開航,夕發朝至,沿京杭古運河運行,旅客們在天黑前可以一路瀏覽江南古橋、古鎮、古渡、古纖道,領略水上人家風情和江南田園風光。蘇杭客輪每天約發6至8艘客拖船,日送旅客近1000人次。
可進入性 可 促進當地 經濟增長
㈦ 旅遊的發展對國家經濟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是什麼
作用於影響
旅遊業可以為國家和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擺脫地區貧困,因其投入一般較低,因此對貧困地區的幫助是巨大的。
促進了商業消費,加速了經濟增長。
合理和優化了產業結構部門,作為非生產性行業,帶動了其它的相關產業。
.跨國旅遊的飛速發展對本國的外匯收入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㈧ 旅遊的可進去性名詞解釋
按照文庫的解釋,旅遊可進入性是指旅遊資源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來的的通暢和便利程度,也就是說不僅要便利遊客的來訪,而且要便利遊客結束訪問後的離開。
因此,可進入性有這幾方面組成:1、旅遊地的自然條件,如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2、旅遊地的基礎設施狀況,如公路、鐵路、航空、水運條件等;3、政策因素,如某些地域可能禁止外國人進入等,或者動亂、騷亂條件下政策的限制措施等;4、旅遊地經濟發展水平,很明顯地,即便基礎設施配套完善,但經濟水平低,用於該地區的車、船、飛機數量很少,不便於旅遊人員的行動等。
㈨ 什麼叫做可進入性可進入性對區域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是指 城市的 交通
以江蘇為例
蘇州地處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內交通十分發達,城市出入便捷。
蘇州至容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為86公里,並配有高等級機場專用公路,使蘇州至虹橋機場路程僅為70分鍾。到蘇州旅遊觀光的海外遊客絕大部分由虹橋機場出入境,上海虹橋機場已成為蘇州飛往國內各大城市及世界各地的主要口岸。除此之外,蘇州西郊的光福機場已開通蘇州至北京和蘇州至佛山航線。
蘇州火車站是被鐵道部授予的全國一級火車站,可容納1500人同時候車,還設有高等級貴賓候車室。蘇州火車站每天近95趟次列車到發,日客流量4萬人次以上。
蘇州通往周邊城市的公路網特別發達,有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318國道、蘇虞公路、蘇杭公路等,蘇嘉杭高速公路目前正在建設之中,2000年10月1日將全線貫通。
蘇州還保留了水上特色內河航運線--蘇杭客輪。蘇杭客輪每天傍晚開航,夕發朝至,沿京杭古運河運行,旅客們在天黑前可以一路瀏覽江南古橋、古鎮、古渡、古纖道,領略水上人家風情和江南田園風光。蘇杭客輪每天約發6至8艘客拖船,日送旅客近1000人次。
可進入性 可 促進當地 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