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古鎮文化旅遊區
㈠ 誰知道十堰上津古鎮好玩不
上津古城是湖來北省內保存最完自好的縣級古城, 是十堰乃至湖北省最具特色的歷史城鎮之一,到十堰客運站坐長途到鄖西縣內在轉車.你想一天就回來的話早上早點走.天黑可以趕回來.那邊的住宿也不貴的.沒有專線車可以坐黑的
㈡ 上津古城的景點介紹
上津是鄖西乃至十堰地區最具特色的歷史城鎮之一,作為秦楚相接地區典型城鎮的代表,其傳統建築特色在整體體現鄂西北地區傳統建築的樸素、簡約、典雅的同時,還獨具陝西建築的大氣、壯觀、富麗之感。
此次規劃編制主要是為保護上津鎮的歷史文化遺產、城鎮特色、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指導上津歷史文化名鎮的保護與建設事業協調發展,提供名鎮保護的基本原則、總體目標、技術規定和規劃管理依據,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歷史文化保護方針,在全面保護上津古城的歷史文化、自然景觀環境的前提下,發揮上津古城的潛在優勢,突出上津古城的歷史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觀特色,改善居住環境,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適度發展文化旅遊、文化展示及大力發展鄖西地區「三面環秦,一面接楚」的特色地理文化底蘊。把上津古城規劃定位為以生活居住和文化性商業為主要職能,以傳統商業服務和文化旅遊為主導產業的,注入地區特色民間文化藝術展示功能,體現古縣城的沿革與變遷、驛道的會館文化、獨特的山水文化,及融入秦腔楚韻民俗文化的上津古城。充分體現上津古城的縣制文化、會館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四大文化特色;強調上津古城是「秦楚地區古縣城的代表」、鄂西北古城防禦體系的典範」、「鄖西民俗文化的活化展示館」。將上津古城打造成為「出秦入楚的休閑古驛站」,以及具有歷史底蘊的中國「小長安」。
規劃編制方案將上津古鎮建設成為「一軸」、「兩帶」、「七片區」,即以338省道為城鎮發展軸,沿線分布著新鎮區、老鎮區,以及舊縣故城遺址片區,山體生態觀光帶、水體景觀休閑帶,歷史文化展示功能區、旅遊服務綜合區、生態觀光休閑區、行政辦公綜合區、鎮南居住功能區、鎮中居住功能區、鎮北居住功能區。以天河生態文化旅遊圈為軸心,把上津建設成為西安-武當山-武漢黃金旅遊線上的重要驛站,發展成為十堰市、西安市等周邊地區的生態休閑度假區、奇山秀水探險區、歷史文化體驗區。在三至五年內將天蓬山大峽谷打造為國家AAAA景區,把上津古鎮打造成為國家AAAAA景區。 以古城入口牌樓、停車場、古城標志物雕塑廣場以及其他旅遊接待設施等組成的景區入口接待服務區;以古城、老街、官衙、會館和故縣殘垣等組成的古城文化保護區;以長堤柳浪瀛洲卧荷、天子渡口、沙灘運動、水上泛舟、遊客休憩點、中心廣場等組成的金錢河休閑游樂區,以別墅區和高檔會所組成的沿山休閑度假區,和以古戲樓、民俗博物館組成的秦楚文化體驗區。天蓬山大峽谷景區分為四大片區-景區入口接待服務區、溫泉康體度假區、峽谷休閑探險區、軍事活動體驗區。
㈢ 上津古鎮寫一篇作文100字
五一放假,我與家人一起來到鄖西,去上津參觀古城。本以為上津是一座古老的小鎮。可剛進上津,看見的卻是一座現代化的新城。那裡的人悠閑自得,無拘無束。孩子們在大街上自由的玩耍,有的滑旱冰,有的滑滑板,有的滑滑板車。大人們三五成群的,下棋,聊天,說說笑笑的。我們穿過新區來到古城外,城牆的四周有一條寬約二米、高約一米的溝道。爸爸給我說:「這是護城河,可惜啊,水幹了。」我們懷著好奇的心情,進入過古城大門。抬頭仰望這個大門,發現它至少有四五米高。我想:這么高,喊一聲應該有迴音。我試著喊了一聲,果然產生了迴音。城門洞的兩壁上有青苔,讓我感覺到這個古城已經有悠久的歷史了。爺爺指著牆壁上的一個洞:「這是什麼呀?」我看著洞,漫不經心的說:「不就一個洞么,有什麼稀奇的!」爺爺說:「這是插門栓的洞,當城門關上後,把巨大的門拴插到裡面,城門就打不開了!」我頓時對這個洞刮目相看。
穿過城門,我們又登上了城牆。城牆跟長城差不多。地上鋪著灰黑色的磚,上面結著青苔,一不留神就會摔倒。一部分城牆已修復完善,還有一部分依舊雜草重生。希望下次再來時,可以看到古城原有的風貌。
城牆裡面,就是古老的上津了,她有9條街,縱橫交錯。一些古老建築依舊保存完好。最令人驚嘆的是:這里還有一所教堂和一所高中——鄖西二中。這里的人住著古老的房子,樑柱上和木門上,已被蟲咬了不知多少口了。有些木板也已經掉渣了,有些梁用木板支撐著。這里的人,雖然在古鎮中,但家用電器樣樣不缺。里的人不像城裡人整天看電視,而是把椅子搬到門前說說話話,看著天真的孩子們玩做迷藏。他們是無比的快樂,我是無比的羨慕。
回來時,我被一張紙條吸引了,連忙叫來爸爸,我們進去一看。哇!屋頂有個四四方方的大洞。爸爸也叫道:「這可是天井啊,看看這房子,地上是青苔磚,四周的窗戶是薄薄的一張紙。這里還有個閣樓。」爸爸還說,這應該是明、清留下來的老房子。否則,怎麼會有青苔呢!
參觀了古城,真讓我了解了不少知識,這真是一次快樂的體驗。
㈣ 上津鎮詳細的歷史。
上津地名,歷史悠來久自,古為商國之地,春秋屬晉,戰國屬秦,北朝西魏時建立上津縣,比鄖西建縣早938年,歷史上曾14次建縣,6次設郡,2次設州,可見上津是秦楚咽喉,政治中心,軍事要地。
可考歷史記載為三國時(公元262年)魏在此地首建平陽縣,距今已有1700餘年。迄今為止,上津歷經了縣、郡、州的變革,曾14次建縣,6次設郡,2次置州,2次建鄉,1次建公社,1次建區,2次建鎮。
上津古城保存完整,建於明朝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周長1236.6米,高6.8米,設5門,面積8萬平方米,城基厚度6.12米,是湖北省保留完好的古城 ,被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是全縣旅遊景觀之一。因城池依山滂水,四周植柳圍城,故名「柳洲城」。城外的金錢河水,過去居民出城西門下坎10步就可見靠岸船隻桅桿,水離牆腳15米,後受水患威脅,水位高於城壕。1964年洪水淹城高1.5米,柳樹被毀,河床上長。當地政府修築「紅衛堤」,其長3000米,高4米,寬5米,成為公路堤,堤內造田400畝。
㈤ 周末想去鄖西上津古鎮,誰能告訴一下從十堰市區出發的路線吶 ~另外離荊紫關遠么去的話方便么,隨便也
十堰三堰汽車站有直達鄖西上津的大巴,40還是45塊錢,一個半小時就到了。
㈥ 上津古城的古城簡介
古城周長1236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城牆高約7米,呈梯形,為青磚砌成。四方各有一個城門,分別叫做接秦、達楚、通漢、連鄖,西南一角還有為方便百姓勞作而開的角門。城門的名稱也直觀地反映出了上津鎮四通八達的重要地理位置。上津古城位於十堰、安康、商洛三市連成圓的中心,與陝西省山陽縣漫川鎮毗鄰,福銀高速路穿境而過,金錢河由北至南通達漢江,素有「秦楚咽喉、天子渡口」之稱。上津古城是全國僅存的四座縣級古城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保存最完整的縣級古城。自三國魏文帝黃初四年(公元223年)上津首設平陽縣至今,已有近1800年歷史,先後14次建縣,6次設郡,2次置州。飽經滄桑的上津古城、古風猶存的山陝會館、飛檐斗拱的明清老街、典雅別致的天主教堂、玉皇灘邊的天子渡口……無不印證著上津的古老與悠久。朝秦暮楚的特殊地理位置,使上津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民族英雄岳飛、農民領袖李自成、「白蓮教」義軍首領王聰兒曾在此屯兵血戰。民主革命時期,李先念、徐向前、賀龍、劉華清、程子華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上津播下革命火種。1947年11月,在上津誕生了湖北第一個縣級民主政權——上關縣民主政府;1998年,上津被列為湖北省重點邊貿口子鎮;2007年5月,上津鎮被國家建設部、文物總局授牌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13年,入列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上津文化旅遊區正式被列為國家4A級景區。
上津境內旅遊資源獨特,天蓬山大峽谷、玉皇灘黃龍灣、天橋古洞、長堤柳浪和湖北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縣級古城等無不令人神往。同時上津還出產豆豉、核桃、桐油、杜仲等名優農特產品。為把上津鎮建設成為湖北對接西安的形象窗口和武當山至古都長安黃金旅遊線上的重要驛站,建議市政府將上津古城保護與旅遊開發工作納入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一一鄂陝邊關旅遊名鎮建設規劃之中,給予項目和資金扶持。
㈦ 古鎮旅遊規劃
1500...古鎮,還一個星期,一個新農村規劃還要三萬那,肯定沒人願意做呢,推薦去學校找兩個學生來幫你做,就是時間上可能會長點。
㈧ 上津古鎮在津城6組嗎
上津古鎮在京城六組嗎可能是
㈨ 十堰上津古鎮要門票嗎 從十堰坐車路線呢
不要 ,隨便看,從三堰汽車站乘汽車直達!歡迎去上津。
㈩ 上津古城的介紹
上津古城位於湖北省鄖西縣城西北70公里的上津鎮,為明代城址。地處版鄂西北邊陲,與陝權西省漫川鎮接壤,南臨江漢流域,北枕秦嶺山脈,古城坐落於漢江支流金錢河下游東岸,素有「朝秦暮楚」之稱,歷為交通、政治、文化、商貿、軍事之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