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出境旅遊業務的發展

出境旅遊業務的發展

發布時間: 2020-12-20 20:15:31

㈠ 國際旅遊業形成與發展的三個階段

1、中國外事接待旅遊發展階段(1950~1977年)
改革開放前,中國因為出入境管制以及戶籍政策管制非常嚴,加上人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還比較低,出入境國際旅遊和國內游基本上都處於停滯狀態,這時期的旅遊特點是以政務尋訪為特色的公務接待以及以外交出訪和考察為特色的外事接待,有少許商務游,但非常少,真正意義上的旅遊特別是是自己出錢消費的旅遊在這個階段基本不存在。
2、中國旅遊業起步階段(1978~1989年)
改革開放後,中國旅遊業發展模式走的是一條超常規的發展道路,即採取「積極發展入境游,適度兼顧發展國內游」方針。可以說,這個時期中央的重視力度很大,相應的政策力度也比較大,有力地推動了當時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使處於起步狀態的中國旅遊業明確了發展思路,很快步入了正軌。依據中國當時的實際情形,採取適合本國狀況的發展模式,使中國旅遊業在短時期內形成了比較強的國際旅遊產業體系,促進了入境旅遊人數的增加和旅遊外匯收入的快速增長,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作用更加突出。
這時期所謂的入境旅遊成為外匯創收的有效手段,有力的支持中央和地方改革開放的發展,使得地方政府在經濟發展戰略的制定和選擇的過程中,對旅遊業重視程度也大大提高,進一步促進了旅遊業的良性發展。
3、中國旅遊業持續高速成長階段(1990~2000年)
步入20世紀90年代,旅遊業獲得了全方位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進一步凸現。為了形成全面的旅遊產業體系和完善發展模式,政府在旅遊產業發展方面實施一系列的方針和政策。本階段中央政府所採取的政策發生了如下變化:
(1)本階段旅遊業經歷了從產業地位確立到培育新的增長點的過程,進一步強調了旅遊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
(2)本階段是旅遊產業標准化的階段,中國頒布16項旅遊標准,標准實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對服務標准化工作起到了帶動促進作用。
(3)本階段政府主導型的旅遊業發展模式方針發生了重大改變:除了以往大力發展入境游的方針政策外,提出了積極發展國內游以及出台了組織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辦法。在國家旅遊局提出的「大力發展入境游、積極發展國內游,適度發展出境游」的總體方針的指導下,中國旅遊市場打破了以往以入境旅遊為主的單一格局,出現了入境游、國內游、出境游三大市場,形成了入境游和國內游並進的新格局。
由於經濟發展形勢良好,相關政策的鼓勵扶持,這一時期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誕生了華僑城主題公園:包括1991年10月1日開業的「中國民俗文化村」,1994年6月18日開業的「世界之窗」;1998年9月30日開業的「歡樂谷」......據統計,1999年,華僑城旅遊景區全年接待遊客511萬人。(註:「錦綉中華」開業時間為1989年11月22日)
4、中國旅遊業走向成熟、邁向旅遊強國階段(2001至今)
步入21世紀,為了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的發展,提高產業素質,使中國由旅遊大國走向旅遊強國,中央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針,地方政府也不遺餘力的推動、支持。這一時期中國的旅遊可以說真正迎來的大發展的春天,很多旅遊城市定位更加清晰明確,發展速度非常快,涌現出一批特色旅遊城市,如三亞、麗江、張家界等等。這一時期的發展特點如下:
(1)旅遊業由培育新的增長點到培育增長新亮點過程,不僅突出旅遊業產業地位,而且表明了旅遊業的增長潛力。
(2)旅遊發展模式進一步完善,基本形成以國內旅遊為基礎、以入境旅遊為主導、以出境旅遊為補充的發展模式格局,特別是國內游被放到重要位置,突出了國內游在總體旅遊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最近的五年中,無論是國內旅遊人數、還是國內旅遊收入都在波動中得到快速穩定的增長和提高。
(3)本階段國家把對旅遊業的支持力度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出台了不少政策(如2002旅遊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快西部地區和西藏地區旅遊業發展的步伐,2009年年末國務院出台《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等支持政策),並且從旅遊業發展最為重要的環節(旅遊基礎設施)入手,總體上加強財政性資金和人力投入,從而構築了中國旅遊發展的合力,呈現出大手筆、大旅遊、大市場的發展格局。
(4)本階段是中國初步走向旅遊強國的階段,為提高對外影響力,中央政府採取政策、合理引導出境旅遊市場健康發展,出境旅遊人數在最近五年內穩步快速增長。
2009年我國旅遊業發展態勢良好,具體統計數據如下:
2009年隨著中國經濟的率先復甦、穩定增長,我國旅遊總收入仍然達到了1.26萬億元,增長9.0%,占整個GDP的3.8%。
2009年國內旅遊人數約為19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長11%;國內旅遊收入突破1萬億元,增幅超過15%。
2009年1月至11月,我國入境旅遊人數為1.15億人次,同比下降3%:外匯收入約為390億美元,下降4.5%。
2009年出境旅遊人數約為4750萬人次,同比增長3.6%。

㈡ 出境旅遊人數增加,對經濟發展有什麼影響

中國出境和入境遊客數量及其消費增長正在發生微妙變化,從中可以窺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成就,國家吸引力的提升。

2016年中國出境旅遊市場達到1.22億人次,出境旅遊花費1098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4.3%和5.07%,旅遊市場總量與消費增長都呈現出趨緩的態勢。同期,中國入境旅遊市場規模與消費均持續增長,特別是外國客源市場增幅顯著。

2016年中國接待入境遊客13844.38萬人次,同比增長3.5%,規模總量達到歷史新高。其中,外國人入境旅遊市場的規模和增速分別為2815.12萬人次和8.3%,創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歷史新高。

離境退稅政策對入境旅遊消費提升效果明顯。2016年中國入境旅遊外匯收入1200億美元,同比增長5.60%,繼續保持平穩回升的良好態勢,並實現旅遊服務貿易順差102億美元。

其中,外國遊客在華消費668億美元,同比增長10.3%,增速十分顯著。2016年中國接待入境過夜遊客5927萬人次,同比增長4.2%。

(2)出境旅遊業務的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入境游與出境游規模和消費的增速呈現出逆向趨勢,多年來國人熱衷出境游,到境外買買買的局面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誠然,簽證便利化、國際航班加密、免退稅業務落地、系列旅遊年活動開展等積極因素的拉動,對境外人士入境旅遊提供了便捷,但不可否認,中國政治經濟環境的穩定是對入境游最有力的保障和吸引。

㈢ 我國旅遊業發展現狀分析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模仿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兆絕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族碼姿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

㈣ 未來幾年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中國的旅遊業已進入了戰國時代,2005年是中國旅遊業全面融入世界旅遊業的分界線,面對入世帶來的挑戰,有識之士都在思索:中國的旅遊業應該如何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中現存最大的國度,幅員遼闊,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安定團結,人民生活富足,為這個古老的民族注入了新的活力,為中國的旅遊業開劈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加上我國的南北跨度大,東西縱橫長,民族眾多,地方文化差異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中國人口眾多,正在全面進入小康社會的,國民收入的增加,為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豐富的物質基礎。因此,中國的旅遊現正在朝著國內旅遊大國、入境旅遊大國、出境旅遊大國發展。

綜觀中國旅遊業的發展,我們大致可以歸納為三個發展時期:第一個時期從建國以來到1990 年為第一個時期,這個時期的主要以入境旅遊為主導地位;90年後至2002年,中國的旅遊業的發展進入了第二個發展時期,這個時期中,國內旅遊異軍突起;從2002年開始,中國的旅遊市場又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出境游組團社改革為標志,出境游進入了春秋戰國時代。因此,中國的旅遊業已成國內游、出境游、入境游三足鼎立的發展態勢,這其中國內游、出境游增長迅速,入境游發展緩慢。

中國的旅遊業有著十分明顯的分界線:東部沿海經濟發達,是最大客源的輸出地,西部旅遊資源豐富,是最大的客源輸入地,但是隨著西部開發的深入,東西部旅遊大融合是東西部經濟融合的必然趨勢。東部因經濟發達,商務旅遊、會展旅遊已漸漸取代了傳統的觀光旅遊,西部因資源豐富,風光秀麗,觀光旅遊仍是旅遊業發展的主流。

入世是中國旅遊業分化重組的催化劑,面對入世的沖擊,旅遊企業都在未雨綢繆,尋找應對良策,有人稱入世為「狼來了」;有人已做好了與狼共舞的准備;有人視入世為改造國內落後的狀況的一劑良葯。

狼也罷,良葯也罷,但中國的旅遊業現狀確實令人擔憂。
以筆者從事旅遊二十年的經驗看,中國的旅遊企業確實存在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觀念的落後;二是人才的短缺;三是管理的落後;四是體制的缺乏創新;五是條塊分割嚴重,企業規模小,抗風險的能力差;六是服務缺少知名品牌;七是航空保險業發展滯後;八是各地接待水平、標准和模式不一,溝通困難;九是政府的管理亟待改革;十是旅遊產品千篇一律,缺少創新,行業之間的競爭停留在行業自殺式的價格層面上,遊客參團信心受挫。

有識之士都在為中國的旅遊企業的發展診斷把脈,提出了許多的解決方案,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觀點是,根據企業的大小提出了如下發展措施:大型企業集團化,中型企業專業化,小型企業網路化。筆者贊同這種觀點,並在自己的企業身體力行,根據自身的狀況,提出了相應的發展戰略,效果顯著。

中國的旅遊企業要沖出重圍,融入世界旅遊大潮流,品牌是關鍵,中國旅遊企業的發展大多存在千篇一律,服務缺少品牌和個性,在世界性市場中,難以脫穎而出。發展品牌是一件巨大的過程,許多企業無力發展品牌,但發展品牌確實是成功的一條捷徑。

發展網路是中國旅遊重組的又一出路,由於政策的滯後,真正的網路一時難以形成,但是發展網路是建立統一的市場秩序、統一的接待標准、統一的接待模式、統一的服務形象的必由之路。

國際旅遊市場都是批零關系,但中國的旅遊市場是各自為政,一個真正意義的批零市場是中國旅遊市場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這種批零關系在一些地方開始萌芽,作為旅遊業的從業人員,要主動實踐,推動這種批零關系的快速形成。有條件的旅行社要主動發展成為批發商,缺少資源的旅行社要甘當零售商,批零關系是平等關系,不是從屬關系,是產品流動的必要渠道。

㈤ 出境旅遊市場近年的特點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截止2019年,中國遊客在境外消費的場景日益多元化,出境旅遊已是中國人生活水平改善、幸福指數提升的一大標志。

1、在預訂渠道上,中國遊客一個手機走天下,攜程這類OTA(在線旅行社)成為出境游主流預訂、服務平台。

2018年,攜程通過各類出境旅遊產品和服務,服務了超過5000萬人次出境遊客。2019年中國遊客選擇出境游度假產品到達全球158個國家,較去年增加了17%,出境人次和消費額也創新高。

2、銀行卡消費仍是主要的支付方式,但移動支付快速提升,銀聯卡已成為中國人出境主流支付工具。

為更好服務出境遊客,銀聯國際加速受理環境建設。境外已有176個國家和地區,2850萬商戶支持銀聯卡,「雲閃付」用戶已可在境外52個國家和地區掃碼或「揮」機支付。銀聯國際數據顯示,

(5)出境旅遊業務的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出境游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1、融入當地生活,深耕目的地特色體驗

從在線旅遊廠商來看,途家擴充10萬+海外新房源,布局對應中國出境游熱門東南亞目的地;窮游Q-Home線下門店加入民宿功能,目的地生活場景從服飾、廚藝到住宿逐步豐富。

2、技術+服務並行,解決目的地即時需求

旅遊和科技的發展相輔相成,科技改變人們的旅遊方式帶來更多互動式的體驗,而體驗中產生的差異化新需求也在催化著技術不斷前行。從需求本質上來看,遊客對技術的需求即是對解決能力的需求,因此,安全性、及時性和高效性的技術革新才是提升服務的有力輔助。

㈥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簡要說明我國出境旅遊業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出境游規模,反映了社會消費水平,根本原因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專
前提和基礎因素是,人屬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水平不斷改善,人們的總體消費水平不斷提高。
還有其他原因,人們的消費心理與消費觀念發生變化,從消費類型看,消費結構不斷豐富,從生存、發展型消費向享受型層次提高。
從企業角度說明,要擴大入境游規模,國內相關企業與旅遊行業,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大力發展旅遊業。
國內相關企業要制定正確的發展戰略,不斷自主創新,加強管理,提供高品質國內旅遊產品與線路,滿足國外旅遊市場的需求,提升競爭力。必須打造國內旅遊產品品牌,誠信經營,提升國內旅遊的信譽與形象。

㈦ 旅遊業的發展趨勢

我國旅遊業發展趨勢

No.1

出入境旅遊和國內旅遊旅遊將同步快速發展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在國際上政治,經濟的地位不斷提高,影響不斷增大,再加上我國日趨快捷舒適的交通體系的構建圖,相對穩定格安全的國內社會秩序以及悠遠的歷史文化,使我國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國家日益受到國外旅客的青睞。

No.2

旅遊業的支柱產業地位將進一步得到確立

由於旅遊業在優化產業結構,擴大就業,加快貨幣回籠,增加外匯儲備,拉動內需等方面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全國各省 市 區紛紛把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來培育和發展。可以預見,我國未來將不斷強化旅遊業的市場地位,繼續將其培育為拉動內需,提升消費,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核心產業,成為我國社會經濟改革和發展的排頭兵。

No.3

旅遊區域間協調發展重現生機

旅遊區域間的協調發展是指各行政區域加強旅遊的聯系和合作,以實現區域間旅遊資源的優勢互補,通過開展多樣化特色化的旅遊活動,發揮區域間的整體旅遊優勢。

No.4

國內旅遊消費將成多元化趨勢

隨著旅遊者收入水平和需求層次的提高,我國國內旅遊消費寫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觀光旅遊,而是趨於追求能夠滿足特定需求的旅遊方式,注重旅遊過程的體驗性。

㈧ 中國出境免稅業務潛力巨大嗎

中國旅遊集團副總經理、中國國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剛近日在香港表內示,近年來中容國出境游市場持續走強,免稅業務存在很大的發展和上升空間。

「中國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帶動旅遊業的強勁增長。」李剛說,「未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對中國的旅遊市場將持續釋放利好,推動中國旅遊市場再創新高。這無疑是旅遊企業的重大機遇。」李剛認為,雖然中國出境旅遊增長迅猛,但免稅業尚未同步發展。作為旅遊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免稅業務仍有巨大的上升空間,並將隨著出境游市場的持續走強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