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國外定義佛教文化旅遊

國外定義佛教文化旅遊

發布時間: 2020-12-20 13:29:10

『壹』 佛教旅遊文化資源是什麼

第一,文來化性:
1、佛教自的流傳代表著文化的交流融合,體現著佛教在中國環境下的中國特色。
2、佛教的歷史演變、佛法的演繹傳播,都與文化的進步有關系,佛教在歷史上有多樣的發展狀況,在建築、美術、文學藝術等都有體現,從中可以看到思想、藝術等多方面的發展脈絡,是民族文化的集成。
所以,加強佛教旅遊,代表著對文化的保護和尊重,以及更好地傳承。
第二,歷史性:
1、佛教大傳播歷史與中國的歷史有緊密的聯系,從佛教歷史、寺廟沿革歷史中可以佐證和參考社會歷史的變革。
2、佛教的文化也是歷史的產物,園林建築、美學藝術等等都是文化發展史的一部分。
所以做好佛教的理由和保護,可以對認識中國社會歷史的變遷、文化歷史的傳承有重要的意義。
第三,古來名山僧佔多,寺廟的存在多與優美的景觀和豐富的人文環境、自然環境相聯系。

綜述,佛教文化的地理位置、寺廟建築、歷史沿革、佛教文化的各種表現形式,都構成了旅遊文化資源的一部分。

『貳』 請求幫助設計佛教文化旅遊線路

我把在佛旅網上看到的幾條佛教四大名山的線路,幫你拼了拼,看看這樣設計怎麼樣。
行程:
第一天 飛合肥,往九華山
中午素餐
下午,豪華巴士往九華山
晚上,互動講座「地藏信仰與財富智慧」
住宿九華街
第二天 游化城寺景區,朝拜肉身殿
早餐,素齋
游化城寺景區(祗園寺 – 通慧寺-化城寺 )
中餐,素齋
三步一拜朝聖肉身殿,(旃檀林-大悲樓-肉身殿)
晚餐,素齋
晚上,互動交流「佛法功德與改變命運」
住宿,九華街
第三天 游覽百歲宮景區、天台景區
早餐,素齋
上午,游覽百歲宮景區
中餐 素齋
下午,天台景區游覽
晚餐, 素齋
晚上,游覽九華街,購買土特產
住宿,九華街
第四天 上午,乘飛機往成都
午餐, 素餐
下午, 游覽成都文殊院,往禪宗馬祖故里、地震極重災區什邡,入住賓館
晚餐, 素齋
晚上, 與當地各界人士及彩蝶災後心理輔導志願隊什邡小組成員舉行交流座談會,了解災區災情、災後重建與心理輔導工作進展狀況
第五天:樂山大佛、峨眉山
上午,游覽樂山大佛景區
中餐,樂山
下午,往峨眉山
晚餐,峨眉山
晚上,佛學互動講座:「普賢十願與與人生智慧」
住峨眉山
第六天:峨眉山
早餐,峨眉山
上午,朝聖禮佛觀景,感受峨眉山聖境美景
中餐,峨眉山
下午,參加峨眉山寺廟「5.12」周年紀念超度法會
晚餐,峨眉山
住峨眉山
第七天:飛往宜賓

『叄』 完善旅遊措施,突出佛教文化氣息。換個相似的說法怎麼改

完善旅遊措施,突出佛教文化氣息的體現了我黨的民族宗教政策。

『肆』 泰國是一個佛教國家,去旅遊要注意哪些佛教文化

眾所周知泰國是一個佛教文化非常濃郁的國家,而因為泰國的物價相對比較便宜且距離我國比較近,因此很多人都把泰國當成是自己出國旅行的首選。那麼我們在旅遊的時候都需要注意哪些佛教文化,有人知道嗎?

旅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別人的這個文化,千萬不要在那些佛教文化濃郁的地方人面前去說一些跟殺生或者說是肉類相關的一些食品,否則的話可能會受到當地其他人的一些敵意,這是我們在旅行的過程當中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其實總結來說也就是我們要尊重別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包括一些當地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去泰國旅遊之前大家對於一些佛教文化周邊的注意事項都可以更加全面的去了解一下,這樣的話才能夠更加順暢。

『伍』 佛教旅遊文化的未來發展趨勢

從廣東旅遊發展初期到現在,廣東沒有什麼著名的景區和景點可以在全國排上名次,甚至是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旅遊產品,更...正確認識和把握未來我國經濟國際化趨勢是當前的一項重要課題。未來我國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特別是面臨著...

『陸』 如何利用佛教文化資源發展旅遊業

佛教存在的根本目的不是用來搞經濟搞利益的,這點一定要明白,佛教是佛陀教育,為了讓一切眾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至善圓滿究竟的教育。

以下摘錄一段:
1 在我們現前社會,佛教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第一種是釋迦牟尼佛嫡傳的多元文化的教育,簡稱佛陀教育。這第一種,現在很少了,不多見了。第二種,變成宗教的佛教,這個很普遍,它不是教人了,它是跟鬼神打交道,做超度、法會,搞這些東西,對於教學疏忽了、不重視了。

2 第三種是學術的佛教,這日本帶頭的,在大學開佛經的課程,佛經哲學,這跟學佛是兩碼事情。把佛教當作學術、當作哲學來研究,不能夠身體力行,自己沒有用在身心上,真實利益得不到。

3 第四種,觀光旅遊的佛教,佛教變成觀光旅遊,寺院庵堂變成了名勝古跡,這在中國很盛行,在外國也不例外。第五種,企業的佛教,現在佛教有連鎖店,在世界各國有很多道場,就像分店一樣,企業化了,我聽說還有上市的,完全變了質。

4 第六種是邪教的佛教,打著佛教的名義,欺騙眾生、訛詐眾生,對社會、對眾生有害而無利。佛教至少有這六種形式,我們得辨別清楚,不能學錯了。要是學錯了、學偏了、學邪了,就到三惡道去了,虧就吃大了,這種人太多太多了!

佛教是教學
http://www.qsxff.org/Html/?4234.html

佛陀教育是干這個事情的
http://www.qsxff.org/Html/?4536.html

學釋迦牟尼佛
http://www.qsxff.org/Html/?4180.html

佛教我們什麼?我們向佛學什麼?
http://www.qsxff.org/Html/?5130.html

『柒』 佛教文化與生態旅遊有什麼聯系

凈空法師---全世界佛教,我概略的想了一下,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第四種在國內觀光旅遊,觀光旅遊的佛教。

所以現在在全世界佛教,我概略的想了一下,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我們要知道。

第一種釋迦牟尼佛的教育,他老人家一生是職業老師,用我們現在的話說,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他本身的身分,是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的義務工作者,他不收學費。他的生活很簡單,日中一食,樹下一宿,一生沒有建學校。在什麼地方教學上課?山林、樹下,人數不少!所以我們現在想想不簡單。常隨眾一千二百五十五人,這是不離開他的,臨時來的,我想至少也有這個數字;換句話說,他講學聽眾應該有二、三千人。那個時候沒有這些擴音設備,在曠野,人要是聽不清楚還能有興趣跟他嗎?晚上在樹底下,風吹日曬雨打他都不怕,這是金剛不壞身。日中一食,人家給什麼吃什麼,沒有一點分別,那是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身體。我們想想,無法跟人相比,我們到野外住上一個晚上,第二天到加護病房,怎麼能跟人比?這不是一天、兩天,四十九年過這種生活,能叫人不佩服嗎?真有功夫,身心健康。所以這是釋迦牟尼佛原原本本的佛教。老人家一生沒有建道場,有他的道理,因為建道場就有人起歪念頭,怎麼樣來得到這個道場,他沒有,他知道後人會有這些副作用,什麼都沒有,這是我們應當學的。

所以佛教傳到中國來,道場國家建的,大富長者他們建立的,都叫十方道場,不是私人的。道場裡面的管理是自己管理沒錯,一切執事人員是選舉的。所以選舉制度最早是在佛門,住持當家都是選舉的,任期一年。因為什麼?那是服務。服務不能老叫他服務,每個人都要有這個義務,完全是義務,所以每個人至少都要有一年。寺院裡面臘月三十總辭,選舉選上來,第二天新選的人正月初一就職,三十總辭。所以它是這么好的一個制度,不會有人爭,真的叫選賢與能來住持道場,所以它是一個教學的機構。在中國這就有了制度,正式上軌道,就正式辦學,釋迦牟尼佛那是私人教學,像孔老夫子一樣私人教學,傳到中國之後就有了制度,這個制度叫叢林制度。

這是方先生過去跟我講過多次,至少有十幾次,印象很深刻,他說佛教要興旺起來,一定要恢復叢林制度。叢林制度就是學校,正式辦學校,叢林的主席就是校長,首座就是教務長,維那是訓導長,監院是總務長,跟大學職工分配完全相同,名稱雖然不一樣,職責是一樣的,它確確實實是一個學校,這在過去。現在都沒有了,現在佛教變成宗教應該是嘉慶以後,我們在乾隆、嘉慶年間,中國的寺院叢林還是教學,高僧大德代代都有人。現在已經變成宗教,我們也不能不承認它,

所以第二種是宗教的佛教。你看以經懺佛事、法會這個為主,講經教學沒有了,這變質了。

第三種變成學術,大學里頭、哲學系裡面有用佛經開課,我也教過幾年,變成學術,這變質了。

第四種在國內觀光旅遊,觀光旅遊的佛教。

還有一種很新的、很時髦的,企業的佛教,還聽說有上市的,企業的佛教。

最後一種是邪教的佛教,那是打著佛教的招牌,其實跟佛教風馬牛不相乾的,像所謂XX功一類的,這完全是錯誤的。

所以至少有六種不同的形式,我們學是學哪一種,這得搞清楚。

『捌』 佛教文化旅遊資源開發

1.佛教觀光旅遊。這種觀光層次的產品,根據觀賞的不同,可分為佛教人文景觀旅遊和佛教自然風光旅遊,是指旅遊者為了參觀游覽佛教建築及周圍的自然山水而進行的以觀賞性為主的佛教文化旅遊。島上以白雀寺為主的佛教文化園林就是典型的佛教人文景觀。樓、閣、殿、堂、塔、柱等,在全園布局有序,既體現了寺廟建築的規則性,又體現了園林建築的自然性。整個碧海金沙的桃花島,是其占據的好山好水。遊客在欣賞佛教文化景觀的同時,又可趁此機會飽覽桃花島的神奇山水。佛教文化及其載體,即佛教人文景觀,增添了桃花島自然山水的神秘與神奇;而桃花島的奇山秀水,又增添了佛教文化的無窮魅力。
2.佛教參與式旅遊。參與式旅遊是旅遊產品的提高層次。我國的整個旅遊市場上,以觀光層次的旅遊產品為主。而各國旅遊目的地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參與性的旅遊項目是旅遊目的地必不可少的。不少佛教文化遺產飽含和散發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正因如此,佛教文化遺產不光是少數專家研究的對象。如今,它為各種職業和各種年齡的億萬群眾所關心。佛教藝術主要有佛教繪畫、佛教音樂、佛教雕塑、佛教題材的劇目等,這些藝術形式和作品除了可以讓人欣賞、觀摩、研究外,有些還可讓人親自參與。如佛教音樂和以佛教為題材的劇目,可以讓人去唱、去演,結合一些佛教儀式,如參禪、浴佛、食齋、放生等,尤其是佛教開光、方丈升座、傳戒及佛誕日等特定佛事法會的參與,會讓遊客浸潤於濃郁、莊重的佛教氛圍中,使遊客感受到強烈的佛教文化震撼力與感染力。文化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在《巫術科學宗教與神話》一書中說道:「稠人廣眾中動聽的禮,有影響處便在信仰有傳染作用,共信共守的行為有庄嚴感人的作用,全體如一地舉辦真摯肅重的禮,足使沒有關系的人大受感動,更不用說當事人在裡面的參與了。」桃花島的佛教文化旅遊資源開發,要充分認識到開發參與性產品的重要。產品要雅俗結合,靈活性原則性結合。雅可以產生差異感、新鮮感與吸引力,俗可以產生市場規模。
3.佛教體驗式旅遊。美國《哈佛商業評論》發表派因笛爾和吉爾摩的文章宣稱,體驗式經濟時代已經來臨。體驗是內在的,存在於各個人心中,是各人在形體、情緒、知識上參與的所得,來自個人心境與事件的互動,因人而異、因事而異。旅遊產品的本質就是向消費者提供一種或多種經歷或體驗。佛教體驗式旅遊也伴隨著這股潮流應運而生,其主要特點是遊人親身體驗佛教出家弟子的日常生活、功課以及佛家戒律與清規等,從而感受佛教獨特的生活氛圍。遊客至此食的是齋飯,住的是僧舍式旅館,聽的是晨鍾暮鼓、經聲喃喃,觀的是香煙繚繞、法相森嚴,購的是配套的佛教旅遊商品,使遊客在一種肅穆崇敬的心態中,摒棄雜念,忘卻煩惱,達到一種心靈的鬆弛與凈化。桃花島有金庸筆下獨特的武俠文化,遊客在參與做法事、學習佛教禮儀、研習佛教養生等的同時,還可以將佛教與練習武藝結合起來,推出島上的拳頭產品。

『玖』 如何就中國佛教文化的特色而進行旅遊開發

1 佛教文化的旅遊吸引力
1.1 信仰的力全吸引了大黃的朝艦旅遊者
在全世界有著數里可觀的佛教信徒, 有的民族甚至全民信佛。對於佛教信徒來說, 信仰的力量是無窮大的, 它足以吸引這些信徒為了表達自己的崇敬和虔誠而不遠萬里來瞻仰朝拜, 從而形成龐大的朝艦人流。如號稱我國四大佛教名山的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華山, 兒乎每天都吸引著人批香客; 各佛教宗派祖庭朝聖遊人也是絡繹不絕。在西藏,來自四面八方, 操不同方言, 穿戴不同服飾的人們, 不懼自然環境的惡劣和路途的艱險, 以三步磕一個等身長頭的方式,用自己的身軀丈量著漫長的朝佛路, 經過長途跋涉, 來到拉薩以便實現畢生的宿願。透過朝佛者純潔、堅定的目光, 目睹源源不斷的朝佛隊伍, 每一個旅遊者都會強烈地感受到釋迪佛的無比感召力, 這從古至今不斷地延續著的朝聖人流,也成為雪域高原上的一大奇觀。[1]
1.2 佛教的價值現給人以心靈的啟迪
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有些人在繁榮物質文明和多元文化沖擊包圍中, 感到從未有過的精神緊張、情感空虛。有些人甚至喪失了目標和理想, 找不到行為准繩,精神上無所寄託。佛教文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 對生命和世界作出診釋, 對現實世界的人類具有明顯的啟迪、安慰寄情的作用。每個佛教徒的心中都有一個「來世」 和「佛國」 , 這使得他們在想每一件事, 做每一件事時, 都從對自己的未來是否有利, 對自己成佛是否有利出發。這一無限開放的心靈境界和終極的價值追求豐富了人生情趣, 提升了人格境界,使他們的心境在繁雜的世界裡, 處於一種寧靜、寬舒、坦然、達觀、淡泊的狀態。旅遊者目睹佛教徒的虔誠信仰, 不免會得到一些啟發, 即在生活和工作時, 既要有積極入世的態度,又要加些出世的心境去做事, 執著中要保持一份超脫, 追求中保持一份淡泊。在對待功名利祿的問題上, 不要刻意地追求, 要順其自然, 保持一顆平常心, 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和心理上的解脫, 才能使我們的生活充滿樂趣和希望。所謂「用出世的態度做入世的工作」 也就是這個意思。
1.3 佛教藝術滿足了人們對美的追求
旅遊是個人以前往異地尋求審美和愉悅為主要目的而度過的一種具有社會、休閑和消費屬性的短暫經歷, 審美體驗是旅遊的本質特點口, 。絕大多數與佛教文化有關的物質和精神產品都具有震攝人心的美感。例如眾多的佛教名山, 無一不是「深山藏古寺, 幽徑通禪房」 , 給遊人提供了一種靜謐、祥和的時空, 令人心曠神怡: 寺廟建築布局的和諧美, 裝飾的堂皇美, 雕塑或繪畫的精緻美, 使其成為這種「凝固的藝術」 殿堂中的精品; 而極為豐富的佛教音樂和舞蹈又以那清悠的韻律, 深邃的內涵和獨特的表現方式, 在這一藝術領域中獨樹一幟。更有那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的佛教環境氛圍, 漾溢著其它文化樣式所不具備的獨特的美感『」。
還有許多佛教文化遺存己無宗教活動, 完全成為藝術的殿堂, 或者是懷古的場所。敦煌莫高窟是聞名天下的佛教藝術殿堂, 中外遊客不遠萬里, 聚集鳴沙山下, 或默默不語,或指點贊嘆, 留戀忘返, 中國在這里與世界達成了心靈的溝通。西安的小雁塔有一種殘缺美, 有一種不屈的精神, 每當晚霞映襯出塔身那獨特的身影, 「 榮辱皆忘」 一語便不難理解。現存於西安碑林博物館的「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 常常令來自歐美的遊客駐步細觀, 不忍離去。
1.4 佛教深厚的文化內涵滿足人們的求知、求異的需求
人類有一種基本的心理性內在驅力—好奇、探索、求知, 這種驅力並不以生理上的需要為基礎, 也不是經過學習而獲得的, 純粹是一種先天的內在驅力。它是人類心靈正常發展的原動力之一, 也是旅遊的一個根本性動因囚。對於佛教來說, 其多彩的歷史、精深的思想, 並由此派生出數量巨大的文學藝術作品、深奧的經典、生動的故事、引人入勝的典故、發人深醒的格言⋯ ⋯ , 再加上許多學富五車的名人志士, 風雲變幻的重大事件, 這一切都賦與佛教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人們在接觸它時, 無不為佛教文化這個神奇世界中所蘊藏的精神財富和知識所傾倒。許多佛教文化名人都是博學睿智的大師, 與他們直接交往, 會獲得在其他地方無法獲得的知識。此外, 佛教在自身發展過程中也不斷與各個民族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傳統文化和民族心理結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旅遊者到不同民族聚居的地區觀光游覽, 可以領略充滿濃厚佛教氛圍的民族風情, 充分滿足人們求異的心理需求。

『拾』 佛教文化與旅遊的關系

佛教文化與旅遊的關系大了,很多佛教寺廟、山脈都被開發成了旅遊景點,你要寫論文么 ?找本《旅遊文化》做參考。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