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竹產業發展思路
1. 竹業發展前景與產業布局
1.竹業產業優勢和影響竹業生產和發展的因素
浙江省是竹業生產大省,竹子也是浙江重要的優勢農產品之一,現有竹林面積80萬hm2,年產竹筍70萬t,竹筍產量居全國第一。近年來,浙江竹業開發了竹炭、竹纖維等新產品。竹炭在環保、保健、醫葯、高新技術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燒制竹炭過程中所獲得竹醋液,在保健、飲料、除臭,以及生產高效低毒農葯方面也有很好的前景。竹纖維無毒、無害、無污染,而且質地柔軟細膩,具有纖維長、空心、抑菌、抗皺、易洗、防霉,吸水性、可紡性、可染性好,以及抗紫外線輻射等特點,將成為一種新穎、綠色的環保型紡織原料。竹纖維的開發成功,不僅使毛竹的枝、條、桿都得到利用,還可獲得竹木糖、竹蜜、多糖、鹼木素、竹粉等產品,可進一步開發利用。
但在竹業生產中,還存在一些影響竹業生產和發展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竹林經營水平不平衡,品種較為單一,產量和效益有待提高。全省相當大部分仍是低產低效林,技術水平不高,所提供的竹材僅能滿足省內加工能力的1/2,大規格的竹材更是不足。
2)經營不科學,制約著竹園的持續經營。化肥農葯等農業投入品不適當的施用導致竹園富營養化、酸性化、農葯殘留和土壤理化性狀惡化,使竹林衰退、產量下降。
3)市場競爭不規范,生產組織化程度較低,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銷售規模都不大,造成「產、加」銜接不暢,流通不順,營銷成本增大。
4)竹產品精深加工不足,大多為粗加工產品,附加值低,資源消耗大。竹筍加工產品品牌意識不強,產品檔次低,市場競爭力不高。竹筍品質安全的監測檢驗體系尚未健全,產品質量安全缺乏有效監測。
2.竹業發展前景和發展方向
竹林資源有其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於一體的優勢。隨著人們返璞歸真理念的日益強烈和國人綠色環保意識的增強,天然製品備受青睞,竹製傢具的前景不可限量。竹筍產品高纖維、低蛋白、無脂肪,含多種氨基酸及維生素,味道鮮美,風味獨特,有保健、減肥、美容等功效,在國內外被譽為「第一綠色保健食品」,出口不受配額限制,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竹子將得到進一步的深度開發,竹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浙江竹業產業的發展方向,一是要大力發展竹林基地建設,提高竹產品數量、質量,滿足加工需要;二是要狠抓技術改造,提升產品檔次,拓展產品市場空間,開發食用新產品如竹葉黃酮、竹啤、竹汁飲料等,提高竹產品增值率;三是要發展竹材加工,扶持龍頭企業,改進和提高加工、包裝技術水平,增加出口創匯;四是實施無公害標准化生產,發展保鮮加工技術,擴大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等地的市場佔有率,並通過上海進一步開拓對外貿易渠道;五是積極發展生態旅遊,促進竹第三產業發展,提高竹業整體經濟效益。
3.竹業產業布局建議
為了將區域竹資源優勢轉化為區域竹產業經濟優勢,提升竹產業市場競爭力,根據各地竹產業發展的傳統和基礎,結合環杭州灣、溫台沿海、金衢麗三大產業帶規劃精神,全省竹產業的發展可相應建設三大產業帶。
1)環杭州灣竹產業帶:包括天目山區安吉、長興、德清、臨安、餘杭等縣(市)和四明山區的餘姚、慈溪、鄞縣、象山、寧海、紹興、嵊州、諸暨等縣(市)。鞏固和提高竹筍竹材在全國生產、加工、貿易中的領先地位,同時加強竹保健食品(鮮竹瀝、竹汁飲料、竹汁酒、竹葉黃酮等)新產品的開發,穩定和拓展觀賞竹市場,充分利用大竹海的環境和品牌著力開展竹林生態旅遊,打造世界級的竹產業發展中心。
2)金衢麗竹產業帶:包括仙霞嶺山區的衢江、江山、龍游和洞宮山區的麗水、遂昌、龍泉、慶元等縣(市)。進一步加大竹筍竹材生產、加工、貿易的規模,適當發展竹漿造紙,適度發展竹林生態旅遊,鞏固和提升竹炭、竹醋液、竹纖維等特色新產品的先發優勢,加快產業要素的集聚,建立多元經濟結構、適度規模和深度加工的竹產業體系。
3)溫台沿海竹產業帶:主要包括雁盪山區的平陽、瑞安、蒼南等縣(市)。充分發揮叢生竹的資源優勢,發展馬蹄筍、竹漿造紙等,加強竹纖維等特色新產品的開發,逐步提高科技對綠竹產業的貢獻率;爭取在馬蹄筍的保鮮儲運、叢生竹次生化合物提取等方面取得突破。
2. 竹林適生性評價與區劃
根據上述評價指標,按照主導因素原則,結合浙江省竹林自然地域分異規律和生產實際進行綜合歸納,可將全省毛竹林適生性劃分為適宜區、次適宜區和不適宜區(表4-18),其中,適宜區18 814.28km2,佔全省竹林面積的18.47%,次適宜區55 330.96km2,佔54.32%(圖4-10)。
為了進一步發揮區域筍竹資源特色,將區域筍竹資源優勢轉化為區域竹產業經濟優勢,提升竹產業市場競爭力,根據各地竹產業發展的傳統和基礎,結合環杭州灣、溫台沿海、金衢麗三大產業帶規劃,全省竹產業的發展可相應建設三大產業帶:
1)環杭州灣竹產業帶:包括環杭州灣的天目山區的安吉、長興、德清、臨安、餘杭等縣(市)和四明山區的餘姚、慈溪、鄞州、象山、寧海、紹興、嵊州、諸暨等縣(市、區)。鞏固和提高在全國竹筍竹材生產、加工、貿易中的領先地位,同時加強竹保健食品(鮮竹瀝、竹汁飲料、竹汁酒、竹葉黃酮等)新產品的開發,穩定和拓展觀賞竹市場,充分利用大竹海的環境和品牌著力開展竹林生態旅遊,打造世界級的竹產業發展中心。
2)金衢麗竹產業帶:包括仙霞嶺山區的衢江、江山、龍游和洞宮山區的麗水、遂昌、龍泉、慶元等縣(市)。進一步加大竹筍竹材生產、加工、貿易的規模,適當發展竹漿造紙,適度發展竹林生態旅遊,鞏固和提升竹炭、竹醋液、竹纖維等特色新產品的先發優勢,加快產業要素的集聚,建立多元經濟結構、適度規模和深度加工的竹產業體系。
表4-18 浙江省竹子適生性評價指標體系
圖4-10 浙江省毛竹適生性綜合區劃示意圖
3)溫台沿海竹產業帶:主要包括雁盪山區的平陽、瑞安、蒼南等縣(市)。充分發揮叢生竹的資源優勢,發展馬蹄筍、竹漿造紙等,加強竹纖維等特色新產品的開發,逐步提高科技對綠竹產業的貢獻率,爭取在馬蹄筍的保鮮儲運、叢生竹次生化合物提取等方面取得突破。
3. 「三生態」、「四平台」、「特色產業布局」發展思路,
退耕林工程著眼修復區域態經濟系統我涉及面廣、規模、投入、政策性強、與農民關系密切態建設工程我退耕林工程建設縣域單位實施所投入勞物化勞依靠自產力必增殖相應物資源形區域資源態經濟比較優勢促農林主導產業形與發展退耕區縣域經濟主體農村、農業農民資源優勢轉化市場優勢解決三農問題切入點縣域經濟發展基礎退耕林效於資源態經濟內涵發資源態經濟認資源態經濟系統著自身態經濟閾值—規模閾(物再能力限制閾、環境容量限制閾、資源發利用規模閾等)配比閾(植物資源間態經濟功能配比閾、區域內外市場容量間配比閾等)資源發利用要同資源態經濟系統閾值相協調[依] 依析背景 依.依四川第輪退耕林四川省第輪退耕林工程經歷試點示範、全面啟、調整適應鞏固等四階段[貳]涉及貳依市(州)依漆吧縣(市、區)陸00餘萬農戶完退耕造林吧9.09萬hm貳、荒山造林9三.三三萬hm貳、產業專項造林吧.漆三萬hm貳至貳0依貳退耕實現經濟收益面積陸四.0貳萬hm貳貳00依楊西嶽[三]、李賢偉[四]進行退耕林與產業結構調整相互關聯問題思考均提發展特色產業思路貳00陸帥克等[5]退耕林續產業角度系統析四川省退耕林主要發展模式機制功經驗與存問題貳009張洪明等[陸]四川退耕林種植類型(三0餘種)、經營模式(9種)經營機制(陸種)進行綜述認初步形既數量質量、既規模效益覆蓋第、二、三產業退耕林續產業體系貳0依依杜萬全[漆]提退耕林工程建設培育量林產品資源隨著間推移經營管理加強各種林產品資源斷增必增強產業發展勁 依.貳續產業與縣域經濟家要態、要發展、農民要增收退、穩住、反彈形象表達退耕林建設農戶、政府與央政府博弈關系[吧]王龍[9]指由於退耕林私承包難保證工程實施具穩定激勵相容性農戶自利行至少三種場合偏離社態利益目標即種經濟林、間種或復耕、少投入使退耕林政策偏離社優劉東等比較發展家與發達家退耕林政策認由經濟增催態改善需求(退耕林)終要靠經濟增滿足何家理等[依依]通秦巴山區實證調查研究認應發揮自區域單元資源優勢克服退耕林工程態效益外顯與經濟效益內隱現象崔紹芳[依貳]展商品型態農業與退耕林工程系統相互耦合研究認退耕林工程實施及效鞏固定程度受商品型態農業發展期影響劉耀森[依三]認退耕林必須確認識處理四核關系:退耕林與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關系;二退耕林與續產業發展關系;三退耕林與農民增收關系;四退耕林與城鎮建設關系楊明等認必須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市場調節相結合式引導農民積極發展續產業積累產業發展基金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發展產業帶構建合理產業鏈等問題研究促進續產業健康發展退耕林帶土產格局改變承接著物基礎自再產社經濟再產程退耕區縣域經濟縣城、鄉鎮紐帶、農村腹農業經濟擁基本產資源要素包括自資源、理位置、氣候條件、初級勞力等縣域經濟發展既需要促進內部資源、產要素市場優化配置要突破縣級行政區劃約束充利用縣域外部各種資源、產要素市場鄭循剛四川退耕林區縣域經濟發展基本特點進行SWOT析總結四川退耕林區縣域經濟發展組織運行模式、區域模式產業模式趙志遠簡陽市作協調型縣域發展模式代表即具鄉鎮單位農工商、產供銷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特點該模型形程般發展商品性農業基礎興辦農產品加工業起家再拓展農產品加工鏈包括縱向產業鏈(農產品由粗加工發展深加工、精細加工)橫向產業鏈(農產品加工業配套包裝工業、銷售業、運輸業其服務業)綜所述筆者認四川第輪退耕林形產業資源存量已重要農林產業資源應縣域經濟發揮應價值資源理布社經濟基礎差異性物種性與同構性影響著存量資源產業價值發揮需要展存量資源(物種規模)縣域間產業基礎優勢比析與研究 依.三析按家退耕林續產業調查口徑確定產業基物種收集四川省貳0依貳退耕林續產業調查統計數據貳0依三四川省林業產業報統計數據假定市州范圍內同物種預期收益(較)值作區域該物種基產業化條件第產單位面積公允價值規避物種價值實現序性、理布社經濟差異性並基於貳0依三報林業產業基(含退耕林)規模計算相關物種基第產潛價值用貳0依三林業產業報第產產值與同四川統計鑒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計算各縣農林協調系數借用區域經濟區位商析展產業物種、原料基農村經濟發展區位優勢析若LQij>依則認i物種(原料林)j縣(市州)農村經濟發展具比較優勢且值越表示比較優勢越或產業專業化、或特色化水平越高;若LQij≤依則縣域內自給性商品產 貳結與析 貳.依原料基區位析 貳.依.依基林存量析四川省至貳0依三底林業產業基規模達吧三依.0萬hm貳基類型基本結構受退耕林工程影響較僅兩類變幅超依%說明退耕林物種選用存產業稟賦路徑依賴路徑依賴使退耕林形資源自融入該區域既產業基退耕林除未參加貳00漆起珍稀用材林基建設外均各類基規模做較貢獻其特色經濟林、筍用竹產業貢獻率表明退耕林林業產業著豐富與完善作用(參見表依) 貳.依.貳基林縣域區位優勢原料基產經營屬林業第產業具資源密集、勞密集特點縣域農村經濟重要組部基產值區位商衡量著相關產業發展基礎優勢種優勢相農村經濟發展言根據前述假定條件我測算四川省(含非退耕林般用材林)林業產業基潛力產值依漆依陸.0貳億元具經營發展優勢縣域擁相關潛力產值依三陸漆.5三億元優勢縣域相關原料基潛產值佔全省相應產值陸9.9%~9吧.5%佔比作產業基域聚集度指標則物質能源林>食用油林>森林蔬菜>筍用竹>葯材林>特色經濟林>飲料林>調香林>珍稀用材林>材用竹>工業原料林>干林>桑樹及其>般用材林>水林見聚集度越高則基域特色內涵越潛產值與縣域區位優勢力乘積作產業發展優勢表貳列各原料林類型產業發展優勢前依0名相關縣 貳.依.三二產結構析根據產業結構理論經濟發展程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結構斷升級程二產產業升級推力貳0依三四川省林產加工企業陸陸5吧家規模企業僅三9依家億元產值龍企業依貳四家表現:般性加工比重高附加值產品比重低技術更新改造技術進步沒取進展產業結構升級緩慢林業第、第二、第三產業產值構比三漆.9∶三四.9∶貳漆.貳[依漆]產業尚提供原材料物資產品主屬於較低層產業結構基於林業產業資源密集性四川產業資源底蘊我認較間內、二產間聯變化明顯利用貳0依三各縣林業、二產比值關系估算各產業基類型二產潛產值加工能力假定現規模企業實現設計產能據析二產結構狀態規模企業代表著行業現代化水平高低其貢獻二產升級根本析表三看四川林業產業資源具依四99.漆貳億元潛二產產值其現規模企業貢獻率四漆%實木類加工產能較滿足游市場需求;纖維板代表工業化加工產能剩受制於游原料市場;竹材制漿代表材用竹工業化加工產能足制約著原料存量產利用;高附加值產品向經濟林加工規模尚處較低起步區間四川林業二產結構升級於竹材加工產能幅度提升(資金密集)經濟林高附加值產品創新研發(技術密集)突破 貳.貳產業物種區位析 貳.貳.依物種區位優勢析退耕林工程栽植樹種涉及依00餘種[陸]納入產業資源統計物種(類)四依種經濟林直退耕林關注重點物(品)種選擇躍四川貳5種具產業稟賦經濟林物種布廣核桃窄橄欖相關區位析表明具區位優勢縣域物種梨優勢縣域數表達物種自理屬性發展區位優勢足三0縣物種具較明顯區域特色橄欖、芒利用物種優勢縣數與布縣數比值做發展策略比值≥漆5%發展區域特色經濟林比值50%-漆5%進行專業化發展比值<50%進行般性發展進入縣域內發展優勢物種(類)排序前三名收斂條件析單物種發展產業基優勢縣域規模花椒、梨、核桃、柑橘位居前三物種潛產值與縣域區位優勢力乘積作產業發展優勢發展優勢排位與實際情況相吻合程度較高 貳.貳.貳物種產業市場析四川林業產業資源涉及依漆漆縣、四依物種(類)縣域物種組合達貳陸吧四種借用二產企業規模產值標准別縣域、物種進行歸類通表5看論否具備區位商優勢各產值規模均縣域(物種)布具備區位商優勢且較產值規模似乎相悖事實區位商更表達縣域內所發展物種間農村經濟貢獻比較優勢產值規模與區位優勢力結合才較表達物種全省產業發展優勢物種縣域產值同資源價值實現市場著眼點同A級擁參與省際、際交流資源規模已或具備縣域支柱產業按照全產業區專業化工基本格局培植或加入區域產業集群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參與區域與家乃至際經濟循環檸檬、核桃、柑橘B級具形縣域主導產業或優勢產業資源規模培植龍企業實現(市)區域資源聚集區域產業鏈間產品或特色產品參與省內市場流通用材樹種、筍用竹、油橄欖C級存輸域外資源量加扶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根植性企業原產品、或農副初加工產品供給市域市場適宜各類水D級基本保持滿足需求資源量屬於傳統農業產應原產品參與域內農貿市場交易 三問題與討論 (依)退耕區縣域經濟農業經濟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需要發展縣域經濟視角重視評估退耕林代表林業資源產業稟賦縣域經濟五統籌直接操作平台影響區域競爭力關鍵經濟發展社穩定重要基礎縣域經濟發展於充利用區位資源優勢選擇培育主導產業發揮主導產業關聯效應擴散效應帶整縣域經濟協調發展(貳)散家庭、並中國基形象描述退耕林代表林業產業資源經營格局弱質農戶產農經營形式主自我集累、自我發展能力較弱農林產業要跨越傳統經濟位須並中國資源實現產業化利用並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工作重點建立包含農業龍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村經營戶內產業化經營體系適應退耕區社經濟發展前應重視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戶自組織程度展產品初加工帶給農戶規模經濟效益農產品加工增值效益作用發揮(三)貳0依四我啟新輪退耕林建設工程滿足態治理需求基礎農戶擁高度物種選擇權本文析表明少物種具傳統經營價值產業化利用高度看則具備發展優勢其原二:、區域內加工產能滯帶資源市場限;二、同等區域發展其物種農村經濟價值優勢更二者均需要新輪退耕林加規避防止資源剩或採用短視物種(四)區域經濟區位商析屬於理經濟范疇作植物資源析評價應該加植物理相關析本文盡管較析四川省現林業產業資源區位優勢數據局限使用潛產值概念值商
4. 竹子有什麼樣的經濟價值
1。綠化固土;2.枝幹可以做竹編,可以做建築用模板,架板,可以加工成高檔的竹鋼碳以及活性碳,強化地板,少數民族還用來做飲食,當然還可以燒火做飯;3.根可以做竹根雕,經濟價值高等等。
5. 桂花鎮的桂花鎮產業發展總體戰略
1、以「兩桃一竹」為重點,促進現代農業大發展
根據我鎮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環境,我們確立了「十里桃花山、二十里竹海、千畝獼猴桃園、萬畝有機生態園」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
具體地講就是,以川西旅遊環線「十里桃花山、千畝桃花園」十字形休閑觀光帶為主線,以沂水有機生態農業示範區輻射全鎮為目標,以「千畝獼猴桃園區」為建設核心,大力發展肉牛,奶牛養殖及配套基地建設,圍繞山丘地勢大力發展竹木產業,逐步實現林業休閑產業化,全力提升現代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最終形成「十里桃花山」休閑觀光帶,「二十里竹海」休閑觀光帶,插旗、衡州、一龍循環經濟觀光區,龍頭、一龍、雙紅、利濟、雙林、清橋、燈塔獼猴桃及糧菜經濟區,建設沂水有機農業生態休閑觀光園,建設林業休閑觀光帶等六大現代觀光農業帶。
2、以打造「兩園」為核心,促進工業經濟大跨越
「兩園」,即桂陶文化產業園和現代建材產業園。桂陶是桂花的特色產業,大大小小制陶企業50餘家,年產值9000餘萬元。我們規劃了桂陶文化產業園,今後將集中精力重點打造。在災後重建期間,我們先後引進了投資5個億的四川中節能和投資20個億的四川蘭豐水泥落戶。中節能一期已於2009年竣工投產,蘭豐水泥一期也於今年5月23日竣工點火。這兩個企業的落戶使我鎮鎮域經濟得到了極大發展。
今後我們將按照土陶產業做精做專、現代建材產業做大做強的思路建設好「兩園」,為鎮域經濟的大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
3、結合桂花實際,我鎮第三產業發展應突出人文特色,以品牌化、特色化取勝。
將現代生態農業、土陶產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以特色文化體驗為目的,生態觀光農業和休閑度假為切入點,將桂花鎮建設為成都市知名的土陶體驗目的地。
4、進一步強化鎮村幹部隊伍建設,為我鎮產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全鎮以整頓幹部作風為重點,全面開展「講規矩、講效率、講執行力」的「三講」活動,著力在全鎮范圍內營造「講政治、守規矩、努力幹事」的良好工作氛圍,培養一批「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的基層幹部,為加快推進三大產業良性互動提供堅實保障。
5、點線面產業發展優勢互補、三大產業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
點線面產業發展優勢互補、三大產業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是一個長期的經濟發展過程,需要好幾年的時間,甚至是十幾年,因此,鎮黨委立足桂花當前實際,制定了2010年至2015年的產業發展規劃,用五年時間調整產業結構,進一步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形成一、二、三產業良性互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6. 在未來10年,竹子的經濟效益會怎麼樣
選擇優良竹種 促進退耕還林 目前我省「退耕還林」工程已全面啟動實施。「退耕還林」還什麼?這是關繫到「退耕還林」能否在短期內見成效的問題。
竹子最明顯的特點和優勢就是生長周期短、產品多元化、投資風險小、市場潛力大。以其優良特性和獨特優勢,能夠把生態環境建設和產業開發有機結合起來,有利於保護森林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有利於加快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和促進邊疆安定團結、有利於建成「綠色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有利於保護民族文化和建成新的生態文化旅遊景觀。通過培育竹資源發展竹產業,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輻射帶動若干相關產業,成為發展山區經濟幫助農民脫貧致富的新途徑,同時更好地突出生態環境建設。在林業建設中,竹子可謂「長中之短」和「慢中之快」。發展竹產業,「退耕還竹」、以竹代木、以短養長、以竹致富,既能協調人與自然、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多重關系,又能實現生態環境、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因此,培育竹資源、發展竹產業,是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最佳選擇。
各級政府和林業部門應及時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並有切實措施保證的竹產業發展規劃和實施計劃,及時引導竹產業健康發展。雲南省地處山區、地域遼闊、條件各異,發展竹產業要依據社會的需要和各地具體情況,堅持統一規劃與分類指導相結合的原則,既要統一規劃、科學布局,又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既積極又穩妥地向前推進,統籌安排好資源培育、加工利用與市場開拓,這是現代竹產業的基本要求。
「退耕還竹」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是選擇什麼樣的竹種來推廣發展。
竹種選擇的基本原則可歸納為「適應性」、「經濟性」、「產量」、「種苗」和「市場」等5個方面。既要因地制宜的選擇性引進優良經濟竹種,以不斷提高種源質量,更要注意擴大種植我省優良鄉土經濟竹種。我省可推廣發展的優良經濟竹種很多,關鍵是要適地適竹,注意突出特色和優勢,方能在綠色經濟發展中出奇制勝。此介紹幾種經濟價值較高、值得大力推廣的優秀竹種:
1.竹中極品巨龍竹甜龍竹、龍竹、麻竹、巨龍竹等都是較好的竹種。特別是我省特產珍稀竹種巨龍竹(Dendrocalamus sinicus),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其稈高可達30多米,徑粗可達30厘米以上,稈型高大是極好的建築用材,產量可達毛竹的5-8倍,但目前資源量極少。世界性的森林資源危機和木材緊缺,「以竹代木」呼聲日益高漲,以巨龍竹整竹用作組裝式民用竹建築、郊野別墅、旅遊度假區特色建築等受到國內外關注,市場潛力巨大。巨龍竹堪稱竹中極品,其開發前景十分誘人。
2.日益走俏香糯竹優質筍材兩用特色竹種香糯竹(Cephalostachyum pergracile),其稈為優質造紙原料,外形優美觀賞價值較高。用其幼稈燒制「竹筒飯」,清香可口,產區群眾均以「糯米香竹」相稱。天然香糯竹林長期過度採伐作為造紙和燒制竹筒飯,造成了資源嚴重枯竭,而旅遊業發展又使其價值倍增,長約50厘米的一截幼稈(竹筒)價格達2.0元以上。因供不應求,市場上有些商販只好用其它竹子來燒「竹筒飯」,以假亂真,消費者一吃便知上當。本種是唯一一種適於燒制竹筒飯的竹子,若有先見之明,能盡早認識而且先走一步建立優質香糯竹培育基地,3年即可開始供應潛力巨大的旅遊市場,其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將無可估量。
3.抗寒竹種香筍竹優質筍用竹種香筍竹 (Fargesia yunnanensis),為秋季發筍的中小型筍用竹種,也是箭竹屬中分布海撥最低、適應性最廣的竹類,海拔1500-2500米地區均可推廣,產筍量高。本種系雲南特產的優質筍用竹種,其筍鮮嫩味美,品質細嫩,口感較好,營養價值高,產區群眾均以「香筍竹」相稱,特別適於鮮食,秋季產筍的特性更使其開發價值倍增。在不適於發展熱性竹種的中高海拔地區建立優質香筍竹鮮筍培育基地,面向省內外大中城市、各類超市及賓館飯店供應鮮筍,前景極其廣闊。香竹(Chimonocalamus spp.)是雲南特產中小型優良竹種,稈高約5-8米,其節部具刺狀氣根,且外形優美宜作園林觀賞;其筍鮮嫩味美,品質細嫩,口感較好,營養價值高,產區群眾均以「香筍」相稱。其最大特點是節間空腔內含芳香油脂,竹竿利用不為蟲蛀,是竹類中唯一含有含芳香油脂的竹種。該芳香油脂可提取香精,特別是「活竹種酒」是香竹價值倍增。可作特種筍用竹林和生態防護竹林培育,抗寒性較好,適於在海拔1500-2500米地區推廣,產筍量高。在不適於發展熱性竹種的中高海拔地區建立優質香筍培育基地,面向省內外大中城市、各類超市及賓館飯店供應鮮筍,前景極其廣闊。
4.乾熱河谷種泰竹優良經濟竹種泰竹(Thyrsostachys siamensis),是乾熱河谷地區首選的生態防護和優質筍材兩用竹種。本種稈叢密集,稈稍直立,分枝扦細,葉片細柔,外形極其優美,被稱為「竹中少女」,因此又是最具特色的優秀園林園藝觀賞竹種。其稈節間近於實心,產區群眾直接用於做椽子,經久耐用;其筍可食用和加工各種筍產品。本種最大特點是成活率極高,課題組在金沙江乾熱河谷地區進行引種試驗,定植約30天後即可長到1.5米以上,成活率幾乎達100%。我省許多造林樹種選擇難度較大的乾熱河谷地區可採用我省特產優良竹種泰竹建立生態經濟型防護竹林體系。
「退耕還竹」,可造福子孫。但各地編制竹產業發展規劃和選擇竹種,一定要取得權威專業技術部門指導。
7. 求一篇經典的規劃方案,關於旅遊方面的
百里挑一的旅遊景區規劃方案成都精品景區旅遊規劃方案
熊大尋旅遊景區規劃公司應成都市房管局之邀,對文殊院片區舊城改造城市經營項目進行整體城市策劃。
望聞問切
經過兩天摸索,對項目有了初步了解:文殊院是中國十大禪寺,位於成都城北,寺名為康熙所題。寺中有玄奘頭骨一片為鎮寺之寶。佔地40畝,周圍是舊城改造的民房。市政府對項目的寄望是按照城市名片的標准來打造的。
在對項目進行考察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文殊院作為中西部聞名遐邇的禪寺,其香火極旺,但在寺院內更有一大景觀讓人感慨:上千個竹椅遍地排開,人聲鼎沸,茶葉飄香,原來此地竟是成都最大的露天茶室所在。香火與茶水共存,我把這個現象總結為「佛法無邊,水火相容」。
同期成都舊城改造還有以川西文化為主的寬窄巷子、城中心的大慈寺和武侯祠大街等項目同期進行,其勢如火如荼不容小視。所以我們必須佔在城市的制高點來審視項目,對成都文化與歷史的梳理勢在必行。
成都作為中國西部中樞城市,其教育及科技皆在全國名列前茅,但其貴為天府之國,歷代古都,卻作為旅遊中轉城市而不是旅遊目的地存在。遊客到了成都通常只逗留一天即轉往別地。
在旅遊將於21世紀成為世界第一大產業的今天,在「少不入川,老不出川」的成都努力打造中國「休閑之都」的城市經營過程中,成都枉自「多少樓台煙雨中」,沒有形成明星產品。因此,市政府寄望此次文殊院舊城項目能夠佛光普照,打造成為成都旅遊的標志,進而成為成都的名片。
整合數天來的深入思考,進行思維爆破。最後,我對成都市政府的領導講解了我對項目的策劃思路:
「要做成成都的標志和名片,必須全方位檢測、盤點成都的旅遊資源,進行超級整合和鏈接,形成具有引擎作用的資源配置。因此,我們必須對成都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有針對性的梳理。」
「首先,成都是中國的『詩江湖』。詩仙李白出生於四川江油縣,詩聖杜甫隱居於成都杜甫草堂。四川是一個詩歌大省,現代成都詩壇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風光一時,如今仍保持著很生猛的勢頭。」
「成都前兩年搞了個上河會館,在全國鬧得很有名。美術加房地產,藝術家搞復合地產全國首創。有道是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足見成都畫風之盛!」
「另外,成都的石室是中國最早的官辦學校。據我們采訪市宗教管理局副局長了解到,在古代成都最早發明了當今風靡世界的高爾夫球、保齡球和馬球運動,休閑情調與生俱來!」
「成都的麻將文化極為發達,麻將是成都的全民健身運動,在大街上隨處可見有自動理牌的麻將桌在叫賣。成都全國普及程度最高的一個笑話是:如果你乘飛機經過成都上空,能聽到下面打麻將洗牌的聲音。」
「比『吃在廣州』更有味道的是『味在成都』,廣州美食重營養,成都美食重味道:鍾水餃,賴湯圓、韓包子,陳麻婆豆腐、夫妻肺片、龍抄手、兔子肉……」
「在成都沒什麼不方便的,逢路有店,逢人有市,商業發達得不像西部。」
「農家樂是成都市民文化的一大發明創造,花上十五二十元錢,就能在郊區農家管吃管玩包接送,城裡人呼吸到了新鮮空氣,農民們創了收,還拉近了城鄉差距。成都人在休閑娛樂上的創造力確實驚人。」
「成都消費水平很低,據成都人講,在他們這里,月入過萬與月入二百元的人看起來沒多大差別,都可以享受各自不同的休閑生活。因為休閑到了骨子裡的氣質,使這里一律體現出眾生平等的樂土生活法則。」
「邊聽川戲邊掏耳朵是什麼感覺?成都人從來不需要正襟危坐,成都人本身就是戲!吃喝拉撒就是唱念坐打!
「在成都騎自行車很暢快,路平好走,車把上鈕上一支遮陽傘,特休閑。還有一種曾經風靡一時的「趴耳朵」車,就是一輛普通的自行車右邊掛一個獨輪拖車,剛好坐得下一人。老夫老妻同行,既節省了體力,又可相伴而行,不失為一大景觀,由此風行全國。」
「名字中有『老』字的生意興隆,取洋名的紛紛倒閉,這是成都餐飲業和酒吧業有趣而無法解釋的現象。」
「成都人寫書出書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堪稱奇觀。在全國不能買到的書在這里往往能得償所願」
「歷經時代變遷,成都市中心2300年不變,城市之名也始終如一,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吹拉彈唱,活色生香,成都是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和諧共處,文化與生活互為一體,以獨特的平民文化悠悠哉哉、不偏不倚地走過了數千年。成都渾身散發的不是三星堆的神秘怪異,不是武侯祠的歷史塵煙,不是杜甫草堂的詞令風騷,不是全民打麻將的民俗民風,不是都江堰的彪柄史冊,不是龍門陣的插諢打科,而是這一切的綜合,是一種師法自然的『禪』。」
「多少年來人們樂此不彼地為成都尋找自身的定位,但是往往是官方的意見能浮出水面,什麼『多彩之都,美食之都』等皆不得其法。聽說最近又提出了個『東方伊甸園』的說法,更是讓人莫名其妙。其實成都的文化最突出地表現為一種『融合』的氛圍,關於成都的定位大家都莫衷一是,但人人都認可的是成都是平民文化,這種平民的感覺就是一種介於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之間的生活,為什麼人人到了成都都覺得這里的生活非常適合自己?就在於平民文化提供的這種不上不下的『中』的感覺和『和』的感覺,它是世俗與其他東西『融合』而得到提升的結果。在這里宗教與世俗融合,文化與世俗融合,官宦與世俗融合,是一個其樂融融的樂土,最適合用一個『禪』字來概括。」
佛法無邊
「在成都呆上一段時間你會發現,成都是千百年來義務制普及教育做得最徹底的城市,何以見得?你到成都的樓盤看看,你會吃驚的發現,那些在中國山水畫中的真髓完全被搬到了現實景觀中來,並且形神皆備、惟妙惟肖,這是放眼全國城市所難望其項背的。」
「為什麼?因為成都的文化底蘊不僅體現在精英階層,更世世代代深藏在了民間工匠等世俗階層,因為長期的文化感染,這些底層人物能夠嘻笑怒罵皆成文章,這才是一個城市真正的『魂』所在。幾個老闆和設計師可以有很高的品味,樓盤可以做得大致有味道,但一草一木,一沙一石要做出功夫來,那就是必須要有一大群堆磚砌瓦的人的匠心了。這是廣東等地區有再多的錢而做不出來的!而這種文化普及就來自『禪宗』所倡導的無限融合、行行皆修為的思想。」
「禪宗真正的始祖是六祖慧能,正是這位大字不識幾個的樵夫,將禪宗徹底平民化了。呵佛罵祖,不立文字,教外別傳。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郁黃花皆是涅磐。禪宗將吃喝拉撒視為修行,強調在生活中頓悟,順從人性來提高修為,這與都江堰的『低作堰,深淘灘』的自然而為、普渡眾生的做法如出一轍。」
「另外,禪文化的這種進取的方法,為古代士大夫們提供了一條離紅塵不遠、離自然很近的雅皮士生活,所以很快就和『琴棋書畫詩酒花』結合起來,形成了禪詩、禪畫、禪書、禪樂等禪文化體系。同時,這一攬子東西在一波又一波的遣唐使的努力下東渡日本後得到發揚光大,日本禪院的枯山水布局和花道、劍道、棋道無一不是禪藝的精華!」
「所以用『禪』來概括成都的城市文化可謂點晴之筆。既具有繼承性,將成都平民化的文化休閑生活氛圍包容,又具有國際性,在建築、藝術、宗教上成為東方文化的代表。將本案文殊院的佛教文化引伸為禪文化,以此為定位,方能聚集起成都紛繁蕪雜的文化生活資源,同時以禪文化無可比擬的包容性,整合進古今中外的文化生菜,在以成都為背景,文殊院為基點的禪文化大鍋中,涮出一鍋旅遊文化的大餐來!」
「為此,我們為成都文殊院項目的定位是『中國第一都市禪林』,『林』意味著多的意思,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象徵博大豐富的休閑文化的薈萃。文殊院本來就是禪院,現在又要做成城市的名片,就需要跳出院門來與外界打成一片。」
「綜觀當今中國的城市旅遊文化,雅有上海新天地,俗有南京夫子廟,佛教有杭州的靈隱寺,獨缺禪文化、禪林景觀這種國際性、世俗性、文化性融為一體的旅遊項目。另外,在我們進入成都之前,中央電視台西部頻道的攝制組曾到成都錄制過節目,他們在走遍成都的山山水水後,為成都總結了一個後來為成都文化人一致稱道的定位,叫做『樂土成都』。這一定位可謂把准了成都的脈絡,將成都佛教文化與世俗文化融合得天衣無縫的特點,描述到極致,這與我們的定位可謂異曲同工。」
「在我們進一步驗證定位準確性的過程中,意外地發現,離文殊院不遠有一個名叫愛道堂的也屬於本項目的尼姑庵,其主持為隆蓮法師,被公認為是世界第一比丘尼,其弟子遍及世界各地,每年都引來四海眾生的朝禮。這一出乎意料的消息無疑極大的加重了『中國第一都市禪林』的砝碼。加之,文殊主持宗性法師也是一位得道高僧,他一直致力於宗教世俗化、生活化和國際化的工作。並且有著極為入世的商業意識。他曾在文殊院內部開掘了一個地宮,像賣房一樣建立不同的靈屋用於供人藏放先人骨灰,既普渡眾生,又為寺院增加了收入,生意極為興隆。不失為高妙的策劃。」
「所以,將具有世界意味和通俗意味的禪林作為文殊院的發展定位,無論在『唯一、第一和專一』三個一工程上都獨占鰲頭。而且其可延伸性也非常好。同時此定位還可順勢將位於項目北面近在咫尺的上河會館整合進來,上河會館因為開發商是藝術家,文人經商十年不成。目前已成死盤。通過『中國第一都市禪林』概念的注入,恰到好處地將這一全國有名的資產整合進來,重新加以運作,不僅能令其起死回生,還能為項目本身增加另類色彩。」
「另外,我還想對尺度公司的方案談談自己的想法。你們做的方案我看過,很詳細,面面俱到,體現出了一個專業房地產顧問公司的能力。但是為什麼方案沒有說服政府部門呢?我想問題可能在這里,你們在方案中給文殊院項目的定位是『文殊城中城,禪意天外天』,看似大氣,實則大而無當。可以看出你們想把項目打造成成都標志並且超越上海新天地的雄心。但是,這種說法不明確,讓人看不懂。像是一幅對聯而不像一針見血的定位廣告語。缺乏唯一性,不如『中國都市第一禪林』來得明白有效,更有魅力和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號召力。」
打造「世界樂土」
經過我對策劃思路的梳理,大家一下子眼睛亮了起來,看見大家興奮起來,接受了這個定位,我趕緊把定位深入展開:「佛教是一種普及率很高的嚴肅文化,用佛教來作項目定位,一是大眾見慣不怪,二是難於與現代生活融合。一個旅遊項目要成功,除了有文化內涵之外,還必須與現代生活有很好的對接。所以,用禪文化來作項目定位,有很多好處。一是禪文化在很多文化人士心目中看來,它其實代表了東方文化的最高境界,其文化內涵極為豐厚;二是非禪文化不能整合成都平民化、文學化、多元化的休閑生活特色;三是禪文化在世界各地都有發展,經過藝術家的宣傳,已通過棋琴書畫詩酒花與現代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結合了起來。」
「所以,在禪文化上,我們可以做出許多文章來。比如,本項目以文殊院為中心的周邊地塊就可以按照日式禪院的風格來修建,不是說我們的寺院不如人家,而是日式禪院不像中國寺院經過那樣多的兵亂浩劫和拙劣重建,保存及發展較好,更符合現代人簡約的審美傾向。」
「那麼文殊院項目如何才能在此基礎上打造成成都城市形象的名片和休閑經濟的引擎呢?首先,要清場。把日式禪院作為總的建築風格,連成一片,使項目從形體上就具有使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庭院中用上枯山水、松樹、石燈、迴廊和山門等建築符號。在業態規劃上,原來文殊院周邊的喪葬用品等讓人感覺不好的業態應搬出去另行安置。全面講了那麼多文化,現在又在這里提出要清場,也許你們會問這樣的問題——在清完場之後呢,是否要建一個清清凈凈的佛門聖地?不,如果那樣做就是在搞藝術而不是商業策劃了。」
「項目必須賺錢,要賺錢必須要有人氣,要有人氣必須要有排場。做排場其要訣在於將場面搞大,記住,越是生活悠閑的人,越是對人多的地方感興趣。如何聚集人氣?在中國絕對是一門大學問!我的經驗是,以春節晚會為楷模,把項目搞得像春節晚會,將七暈八素全部弄在一起,把三姑媽四姨婆請來,管保賣座!不要小看春節晚會,這是中國最有創意、最有效益的品牌!如果可以賣廣告,就那麼四個小時至少可以賺兩個億!並且其邊際效益大得不得了!比如再把晚會劇組組織起來,搞他個『春節聯歡晚會』藝術團,將18年來的演藝人士召集起來,帶上歷史以來的精彩節目到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演出,其轟動效應和品牌效應絕對遠遠超過『同一首歌』和『心連心』藝術團。另外,注冊這個商標其商業利益是巨大的。今天我說出來,明天就有人發財。」
「這個道理可總結為『火鍋』原理。中國人最喜歡吃什麼?火鍋!理由有三,一是什麼菜都有,人人的口味都可以對上;二是鍋的半徑不大,人人用筷子都夠得著,不必像吃桌餐,還要站起來夠,不必幫人請菜;三是要吃什麼放什麼,菜新不新鮮看得明明白白,吃得放心;四是熱氣騰騰,煙霧迷漫,赤膊上陣,像蒸桑拿一樣可以赤裸裸地談心。」
「所以,接著上面的話題,在清完場後要搞排場。試問成都最壯觀的景像是什麼?當然是茶館。在本項目的建築的二樓全部設計成露天茶館,將成都所有的茶館搬過來,連成一片,變成一個壯觀的城市茶城。同時為了避免業態過於單一,不足以支撐地價,將成都名特小吃全部整合進來。把成都川劇、變臉等地方戲曲一並整合進來。邊喝茶、邊吃小吃、邊看變臉、邊擺龍門陣。茶客坐在樓上,看下面遊客走街串巷,遊客走在樓下,看樓上茶客跟杯換盞。這種景象兩公里外都能看見,一可以給外地遊客一個集中體驗成都休閑生活的地方,二可以為成都休閑文化舉辦個『集體婚禮』,通過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排場,請世人公證成都!」
「另外,一層商鋪,按動靜分區,靜區將佛醫堂、齋菜堂、棋室、畫院、詩社、插花社等規劃出來,其中佛醫堂、齋菜堂的設置可採取這樣的方法,將文殊院的院牆拆掉,形成開放式禪院。利用原有的幽靜環境,將佛醫堂、齋菜堂設中寺中。同時,針對俗眾開辟講經堂,為俗眾講解佛法。並且專門為外籍人士建立一個小型教堂,既體現禪林海納百川的特點,又提升項目國際化的意味。這肯定有較大的社會需求。另外,棋室、畫院、詩社、插花社等的經營,可採取專業書籍、音像製品、會員制、聯誼會的多種形式來經營,以成都良好的群眾文化基礎,持續發展不是問題。」
「動區將成都特色工藝品、小吃店、劍道、柔道、擊劍、法國電影、皇家禮儀培訓、咖啡館、酒巴、麥當勞、肯德基引進來。另外,鑒於成都古代發明過保齡球、高爾夫球和馬球的歷史,我提議將古代游戲提煉出來,變成一個可參與性強,趣味性強的古代游戲大匯萃,不僅限中國,也可以是世界的,名字可以叫做『玩轉地球,游戲古今』。同時還可以據此發展出一個『世界游戲節』出來,通過專家座談,確定在現行節假日中的某一天為『世界游戲節』,到每年這一天,甚至可以請俄羅斯大馬戲團、全球嘉年華等世界旅遊產品進入。游戲人生,這是人性的一大需求,並且在中國還是空白,市場不可限量!」
「同時,舉行『世界麻將大賽』,港澳台海外唐人街都有大把大把的追捧者,國際化沒有問題。另外利用成都電子科技發達的特點和網路文化娛樂發展趨勢,舉辦『世界電子游戲現場大賽』,通過這些眼花繚亂、與時俱進的創新組合,運作好這台大戲,整合好其他項目,徹底釋放地球人和成都的休閑能量,聚焦全世界的矚目。並且剛好可以吻合『樂土』的概念。」
「整套玩法及運作手法必須像過大年,吃年夜飯,聽鞭炮聲,看春節聯歡晚會一樣,通過不斷醞釀,持續烘托和渲染,充分調動人的各種感官、慾望和期待。在最後開幕時,使世人的情緒達到沸點。其意義不僅涉及文化、經濟、政治、歷史,更體現世界大同的思想。同時,以『中國都市第一禪林』這張名片,打起『中國文化休閑第一旅』以及『休閑之都』的大旗,還能強大的整合進青城山、峨眉山、樂山、九寨溝等旅遊資源,形成眾星拱月的局面,吸引世界會展經濟在成都開花結果。加之,不遜色於廣州媒體的成都媒體的烘托炒作,加大其全國傳播效應。」
思想快刀,披風斬麻
創意風暴,縱橫古今
壯哉!
《居周刊》:「中國第一都市禪林是成都首創全國最大禪文化主題商業街區,建成後必將成為繼武侯祠、杜甫草堂之後,成都向世界遞出的城市新名片。中國第一都市禪林在全國獨創了一種新的歷史文化保護和商業開發經營的模式。」
8. 竹文化旅遊業怎樣「火」
中國是世界上竹子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用竹、最善用竹的國家。竹子與中國文化發展息息相關。《新華字典》中「竹」作部首的字就有187 個。用竹子製成的生活實用品、工藝美術品數不勝數;頌揚竹的文學作品比比皆是。人們崇拜竹子,贊美竹子。竹子與松、梅並稱「歲寒三友」,又與蘭、梅、菊並稱「花中四君子」。「未出土時便有節,及凌雲處尚虛心」,備受國人贊賞,奉為做人的准則。蘇軾寫道「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中國歷史上有「竹祖龍孫道崇拜」,民間有「爆竹聲聲祈平安」的習俗。竹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稱贊竹子是「東方美的象徵」,譽中國為「竹文化的國家」。竹文化及其特色所具有的廣泛吸引力,正是竹文化旅遊市場的潛力所在。發掘利用竹文化,發展竹文化旅遊,對豐富旅遊內容,提高旅遊文化品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和發展旅遊業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發掘利用竹文化旅遊資源方略 1.竹種質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我國現有400 多竹種和約360 萬公頃竹林,賞竹勝地有浙江安吉竹鄉、江西吉安竹城、九華閔園竹海、四川長寧竹海等。江西新奉特大毛竹、廣西花坪方竹林、湖南沅陵湘妃竹、四川重慶慈竹、安徽池州羅漢竹、四川江安人面竹,這些奇特的竹種引人入勝。竹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一個重要前提就是竹種質資源的有效保護。我國已完成了竹資源普查,不少地區除通過國家森林公園及風景名勝區對竹種質資源保護外,還專門建設竹子引種園、竹子公園來保護和利用竹子種質資源和竹子物種多樣性。 2.竹人文景觀建設 (1)竹與中國園林中國園林一直被稱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竹子在園林中運用相當廣泛,形成了一整套理論和方法。如竹類植物成景的各種方法、園林植物分類的各種方法、竹子園林建築方法等等。用竹子造園的最早記載見於《拾遺記》:「始皇起虛明台,窮四方之珍,得雲岡素竹」。唐宋時期,文化藝術達到空前繁榮,詩、書、畫發展,特別是竹詩、畫盛行。竹子用以象徵文人的氣節,文人墨客從不同角度欣賞和歌詠竹子,寫出了竹子嬋娟挺秀、飄逸蕭灑的風姿;虛心高潔、傲雪凌霜的神韻。這時期中國園林在魏晉、南北朝「自然山水園」的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唐朝文人王維規劃的「輞川別業」中就有「斤竹林」、「竹里館」等竹景。宋徽宗趙佶親自規劃的「壽山艮岳」是北宋山水宮苑以竹造園的典型。從北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及南宋周密《吳興園林記》中可了解到竹子造園在唐宋兩代已相當廣泛,達到「園園有竹」的鼎盛時期。明清園林繼承了唐宋傳統,且形成了地方風格,其中以宅園為代表的江南園林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園林發展的一個高峰。 竹子與山石、水體、建築等結合及其組成的竹林景觀,是江南園林、嶺南園林的最大特色之一。竹子園林發展進入成熟階段。計成的《園冶》、文震亭的《長物志》等都對竹子造園作了詳盡精闢的論述。滄浪亭、獅子林等蘇州六大名園及揚州個園、惠州逍遙堂等在竹子造園上技藝相當精湛,成為典範。盆景是中國園林發展的重要分支,以竹子為材料製作的盆景在宋代的諸多名人畫卷上都可以看到,到明清時期,「歲寒三友」類盆景廣為流傳,《考盤余錄》、《群芳譜》等都對竹子盆景製作和欣賞進行了介紹。竹子盆景發展到今天出現了許多精品。如周瘦鵑先生的《竹林七賢》、《竹趣圖》等,還有揚州的《滯湘流水》、《翠野圖》、《竹林逸隱》、《東坡遺風》等一大批竹子盆景珍寶。中國園林中的竹園、竹景、竹盆景在今天的旅遊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竹園林有成都望江公園、九江翠竹園、上海浦東的竹園新村、都江堰青山竹院、重慶縉雲山風景名勝區等,還有重慶竹子公園、吉安竹子公園、寧波竹子引種園正在建設。 (2)竹與建築景觀。竹子不僅生長速度快,而且有重量輕,加工方便的特性。在新石器時代古人就利用竹子建造房屋,北宋《營造法式》「竹作」篇詳細論述竹子在建築上的作用、范圍、施工技術規范,我國滇南傣、景頗等少數民族的竹樓,是當地民居的特色。由於竹子竿形有別於其它建材,具有特殊韻味,竹子用於園林建築極為普遍,上海安東公園的翠竹樓,重慶縉雲山楠木寨、鳳凰度假村等竹欄竹靠、吊頂天花、護壁掛落、桌椅板凳,無不為竹。上海植物園盆景園,杭州劉庄、花港公園等均有造型精妙的竹製長廊。隨著近年來竹材防腐防蛀難題的解決,漂白、著色等技術的革新,新型竹質復合板的研製,竹子建築越來越豐富多彩,更有許多仿竹製品、琉璃瓦,為園林建築的藝術化、多樣化展示了廣闊的前景。1984 年由雲南建築部門設計建造的全竹大型竹樓在瑞士蘇黎世「世界自然奇觀」展覽會上展出,引起轟動。 (3)竹文化展覽館。竹文化展覽館可以從竹子種質資源、竹業技術、竹子建築、竹食品、竹工藝美術、竹詩畫、竹子樂器等方面分別設計展覽項目。可以說,竹文化發展史是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的一面鏡子。因而竹文化展覽館的建設就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廣泛的吸引力。《中國竹類植物圖志》已由林業出版社出版。《竹業叢書》也正在陸續問世。我國地大物博,竹文化資源也十分豐富,為竹文化展覽館的建設提供了基礎條件,各地則可根據自身特點,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創出特色。這樣,既有利於文化旅遊業的發展,也有利於區域文化建設。 3、竹文化旅遊商品(紀念品)開發 竹工藝美術品有竹雕、竹編、竹枝竹節造型等。 (1)竹雕。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竹簡文化的產生和發展, 在竹器上雕刻圖紋和文字的竹雕工藝也因運而生。竹雕工藝主要有竹根雕、竹筒雕、竹片雕等形式。在歷史上,明代中後期是我國竹雕藝術興盛期,在江南形成了金陵竹雕(刻)和嘉定竹雕(刻)兩大流派。著名的代表作有潘西風《竹菊石筆筒》,朱纓《竹林七賢》、《根雕佛手》和《劉阮入天台》,尚勛《八駿筆筒》,吳魯珍《王君涌》竹筒筆。上海嘉定、浙江黃岩、湖南邵陽、四川江安是我國著名的竹雕產地,近年來出現了許多雕刻十分精細的竹雕工藝品。上海市「滕王閣序」竹微雕精品就是其中的一件藝術佳作。 (2)竹編。中國竹編藝術源遠流長,近年來由於竹篾漂白脫脂獲得成功,用漂白蔑絲編織的動物產品,美觀逼真,素靜雅緻,目前已發展到八大類、上千個品種。其中《白尾海鳥》、《白孔雀》、《仙鶴》、《熊貓》、《展翅山鷹》亨有盛譽,被稱為「東方珍寶」。 (3)竹枝、竹節、竹根造型。巧手的藝人用竹枝、竹節、竹根,通過自己的巧思和精作,別出心裁地創制出生動的藝術品,著名的有蜀南《群鹿》、黃山《紅衣少女》、峨眉山《普賢騎象》、《琴娃》、《猴子》。浙江的千姿百態的竹製動物以及各地旅遊點的《灕江小竹筏》等,讓人感到驚喜、振奮和親切。此外,還有許多既有實用價值,又有很高觀賞價值的竹工藝美術品,如杭州天目山翠竹產區製成的工藝竹衣,古樸典雅,頗受世人喜愛。 4、竹旅遊食品的開發 上古初民「巫術思想」認為竹是一種神物,食竹便具有「竹的靈性」。這種巫術觀同樣在文明社會中也存在。竹材不含任何毒素,李時珍《本草綱目》、孫思邈《千金方》、忽思慧《飲膳正要》對竹子的葯用、食用價值多有記載。在醫葯方面,竹葉、竹茹、竹瀝為化痰去熱、止煩的重要中葯,嫩竹葉可有效治療心情煩躁。中國飲食素有「南庖豐筍菜」之說,以竹材、竹筍和其它竹產品為原料可以生產多種多樣的天然食品。我國目前著重開發的竹食品有竹筍和竹筍製品、竹子食用菌(竹菌)、竹木糖醇和竹汁飲料。一大批名特優竹食品陸續涌現。1992 年浙江林學院和浙江臨安於潛酒廠聯合研製的竹汁神酒也已間世。優質竹食品的開發對方便居家旅遊,豐富人民生活,促進健康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開拓竹文化旅遊市場 1.竹文化旅遊市場定位 我國竹文化資源內容豐富,分布廣泛。這為我國竹文化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資源條件,有利於竹文化旅遊業的發展,但各地競相開發和發展竹文化旅遊,如果不注重科學研究和統一規劃,盲目發展,則勢必事與願違,不僅不利於竹文化旅遊業的發展,反而會造成竹文化資源的極大破壞和經濟上的巨大損失。這種情況在前幾年的「溶洞熱」及近幾年的「人造景觀」中已有表現,決不可重蹈覆轍。運用現代市場營銷學理論,以市場為導向,進行竹文化旅遊資源的發掘與利用研究,可以為旅遊部門(企業)提供可行性、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決策失誤所帶來的損失。竹文化旅遊市場定位研究是有效開發竹文化旅遊資源、發展竹文化旅遊業的前提。 竹文化旅遊市場定位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是目標市場的選擇。要求全面分析市場需求狀況、市場結構、進入市場的相關企業的情況以及自身資源、技術、資金、服務等情況,結合自身特色和優勢,避開激烈競爭,選定目標市場,進而對目標市場進行細分,確定自己的開拓市場戰略和市場營銷策略。在此基礎上,確定旅遊企業的產品規格、產品特色以及產品開發方向。將旅遊者的需要列為產品(旅遊項目)設計的中心內容。這樣的產品和旅遊項目由於適銷對路能滿足旅遊者的需要,一定會受到廣大旅遊者的歡迎。 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佛教聖地九華山來說,佛教是其特色。「觀光朝聖」是其主要旅遊市場,發展九華山竹文化旅遊可以考慮著重在竹文化與佛文化的關繫上下功夫,進行竹景開發、竹工藝品生產銷售、竹詩畫文學作品展覽、竹文化旅遊活動設計等,圍繞地藏王菩薩作文章。這樣選擇的目標市場,便於發揮九華山的資源和市場優勢,便於竹文化旅遊產品的適時推出和進入市場,也便於九華山旅遊業特色的形成和發展,使九華山竹文化與佛文化相得而益彰。 2.竹文化旅遊宣傳促銷 宣傳促銷是企業選擇一定的時期和特定的場合,通過感染力強、吸引力大的宣傳媒體,引導、啟發、刺激目標消費者購買某種商品和勞務的促銷活動。宣傳促銷是開拓竹文化旅遊市場必不可少的、行之有效的營銷手段,如何設計費用低廉、可信度高、效果好的宣傳促銷方式是旅遊企業值得研究的課題。宣傳促銷需要系統設計、分步實施,必須有訓練有素的專人負責和可靠的組織保證。 竹文化旅遊宣傳促銷,不應小打小敲。應從大處著手,弘揚我國具有悠久歷史的優秀傳統文化——竹文化。對於某一個地區來說,也應將其竹文化放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中來宣傳其特色。這樣的宣傳促銷可以使旅遊者(包括潛在的旅遊者)在中國文明的背景下來認識目的地的文化特色,更好地產生旅遊動機,獲得更好的效果。搞好宣傳促銷工作,除了組織保證和不失時機外,還需要旅遊活動內容生動、新穎、有趣,旅遊服務質量全面提高。只有這樣,旅遊企業的形象才能優化,信譽才能提高。 3、竹文化旅遊產品開發 旅遊產品是旅遊者消費的終極對象,也是旅遊業經濟、社會、環境效益賴以實現的物質基礎。旅遊產品屬於服務產品。它具有綜合性、無形性、不可轉移性、時間性、生產和消費的同步性等特點。如何解釋和衡量旅遊產品的質量是旅遊業經營管理人員所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旅遊產品既然是服務產品,禮儀、態度、速度和效率則是旅遊者感受到的重要方面。要提高旅遊產品質量,就必須提高技術,改善設施,培訓人員和加強管理。要全面提高旅遊產品質量還必須在旅遊內容、旅遊項目、旅遊線路等設計上做文章。這是使旅遊者到目的地旅遊(購買旅遊產品)的關鍵。竹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應以全國一盤棋、整體開發的思想為指導,首先做好竹文化旅遊資源的普查、發掘與整理工作,再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特點制定竹文化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規劃,明確開發利用程序、發展重點。這樣,各地就可以按照統一規劃,實施有效開發,確保竹文化旅遊業獲得較高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竹文化旅遊產品的開發,既需要有較高的服務質量,更需要有引人入勝的旅遊內容、旅遊項目和旅遊線路。各地按照統一規劃在完成竹文化旅遊市場定位研究的基礎上,即可進行適銷對路的竹文化旅遊產品開發。 筆者初步研究提出以下幾種竹文化旅遊產品供參考:1、竹景(園林)觀賞游覽線;2、竹民俗風情游覽線;3、竹詩畫、工藝美術游覽線;4、竹產業技術游覽線;5、竹美食游覽線;6、竹文化節。
9. 竹材的竹材產業區域市場現狀
目前,我國竹材產業連年保持快速增長,市場規模增速保持10%以上,產業整體發展態勢專良好,企業創新屬及新技術、新品開發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各地開發竹資源的積極性非常高。竹產業已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成為山區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
近年,各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全球木材供應逐漸降低,竹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開發越來越受到重視,竹產品正在成為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重要消費品之一。我國竹資源培育和加工利用技術引領世界,在全球竹產業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中國竹業已形成了一個由資源培育、加工利用到出口貿易,再到竹業生態旅遊的頗具潛力和活力的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