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光旅遊產業發展狀況
⑴ 我國旅遊產業的發展現狀是怎樣的
我國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疆域遼闊,既有風景秀麗的江南水鄉,也有粗獷豪邁的西北風情;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目前已經公布了99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古城,長城、故宮、頤和園等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我國還是一個擁有多個民族的國家,各個民族的習俗和風情很容易使人產生很強烈的嚮往之情。所有這些,都為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不過,我國旅遊業發展的起步較晚,真正的發展應該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在這20年裡,我國的旅遊業得到了長遠的發展。無論是入境和出境旅遊人數、旅遊收入、還是旅遊在世界旅遊市場中的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和提高。2000年我國接待入境過夜旅遊人數達3122.88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則達到162.24億美元,國際排名分別為第5和第7。在未來旅遊業的發展方面,我國的自然風光資源和社會歷史文化資源還遠遠沒有得到開發,尤其是我國的中西部,眾多的自然資源還沒有向遊客揭開神秘的面紗。隨著東部旅遊資源的深度開發,中西部旅遊資源的相繼開發和旅遊條件的改善,我國對世界的吸引力將會越來越大。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旅遊目的地國家,接待旅遊人次達1.37億,同時也成為世界十大旅遊客源國之一,出遊人次達1億。另外,旅遊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份額也呈明顯的增長趨勢,旅遊業與國民經濟的相關程度越來越高,1997年我國旅遊總收入佔GDP的4.16%,至2010年將升至8%,但是,即使到那時,這個比例與世界旅遊業總產出佔世界GDP總量的10.7%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從這一點來看,我國的旅遊業現在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正是由於這一點,國內所有有關企業都在大力發展旅遊業,在其中找到了贏利點。但是自然環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過分地發展旅遊也導致了旅遊資源的破壞。
⑵ 山東壽光發展中的不足
中國經濟網北京2月19日訊 改革開放之初,山東壽光蔬菜種植占農業的比重不足20%。而現在,壽光已是全國最大的蔬菜基地之一,著名的「蔬菜之鄉」,農民收入的七成來自蔬菜。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80萬畝,「壽光蔬菜」成了享譽全國、世界知名的農業品牌。
數字見證發展
電腦控制的蔬菜大棚,電子化的蔬菜交易……在山東壽光,這些現代化的農業設施讓人印象深刻,而在對山東壽光蔬菜產業的采訪中,幾組鮮活的數字更讓記者深刻領會到現代農業的精髓。
●營銷公司、協會等中介組織1.7萬個
●銷售輻射30個省區市和10多個國家、地區
●科技進步對農業增長貢獻率達67%
●建起了26個農資專業化市場、196個集貿市場
「壽光蔬菜」的品牌之路
從蔬菜種植占農業的比重不足20%,發展成為著名的「蔬菜之鄉」,壽光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1.蔬菜生產經營實行「實名制」
前不久,記者來到壽光市燎原果菜生產基地,走進了生產監控室。記者隨手拿起一盒包裝好的蔬菜,把條形碼在顯示器上一掃,便從電腦屏幕上看到了這盒蔬菜生產過程的完整信息:「稻田鎮東留營村,種植戶劉同偉,3年新棚,2008年10月下苗,11月開始採摘……」
給蔬菜實行實名制,就好比讓蔬菜也有了身份證。這種方式,一方面便於業戶加強自我約束,塑造自身品牌,培育固定客戶群;另一方面買方也減少了選購產品時間和成本。這項措施對於促進市場誠信經營,確保蔬菜質量安全,提升蔬菜品牌價值有積極的作用。
在山東省壽光蔬菜批發市場,來自廣東省茂名市的經營大戶唐桂權告訴記者,實行「實名制」銷售以後,他的蔬菜賣得快,也賣得多了。不少客戶一進市場就直奔他的攤位。目前,像唐桂權一樣常年在該市場經營的4000多個固定的批發業戶,已實行了蔬菜「實名制」銷售。該市場實行「實名制」銷售的業戶,已佔到總經營業戶的80%左右。
2.加強科技創新力度 提高農業品牌核心競爭力
壽光市委書記劉中會告訴記者,幾年來,壽光市委、市政府把強化蔬菜的產業優勢和品牌效應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突破口,下大力氣常抓不懈。
壽光市充分挖掘優勢農產品資源,打造農業整體品牌。他們按照「規劃一批、培育一批、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則,對現有優勢產業、優勢產品和名優特農產品進行篩選排隊,確定培育方向。他們圍繞培育創品牌主體來加強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同時加快商標注冊步伐。
同時,壽光市政府出台優惠政策,規定在壽光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經營的企事業單位或組織,凡新獲得「中國名牌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山東省名牌農產品」的,當年由市財政一次性分別獎勵50萬元、20萬元、10萬元;對當年新獲國家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由市財政一次性分別獎勵1萬元、0.5萬元、0.5萬元;對創建成為國家、山東省、濰坊市農業標准化示範區和農業標准化示範基地的,由市財政一次性分別獎勵5萬元、2萬元、1萬元。
此外,科技創新是壽光提高農業品牌核心競爭力的主要途徑。2008年4月,壽光曾推出4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甜瓜品種,打破了蔬菜種子高端市場由國外公司壟斷的局面。壽光蔬菜研究院苗錦山博士對記者說:「蔬菜的種子就相當於計算機的晶元,其價格有的要高於黃金。現在國外的蔬菜公司光種子一項每年要從壽光農民手中拿走3億多元。我們2008年推出的甜瓜品種,品質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而價格僅是國外種子的五分之一。壽光種植的蔬菜接近1000個品種,目前約三分之二的種子來自國外,我們要加快良種研發步伐,爭取盡快改變這一局面。」據了解,目前該研究院正在實驗和試種的蔬菜新品種已有近百個。
農業的發展方向是現代農業,現代農業的核心是標准化,而標准化是壽光蔬菜品牌的生命線。現在,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壽光市委、市政府進一步提出,化危機為機遇,大力發展品牌農業。同時將發展品牌農業作為擴大消費、拉動內需的重要手段。詳細報道見2月19日經濟日報 <<<
(責任編輯:劉鎏)
⑶ 旅遊業的發展狀況
從宏觀角抄度而言;是朝陽行業,隨著襲城市化發展,經濟水平提升。旅遊者人數增加。
從人角度是旅遊者越來越理性消費,旅遊從業者素質和行業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從行內旅遊者角度考慮:一線,二線城市線上旅遊社(攜程,驢媽媽等)所佔的旅遊顧客蛋糕在穩步上升。線下旅行社(大旅行社)也在逐步改善自己的運營模式(線下為主,線上為輔)加大網路宣傳和網站維護。
⑷ 山東的壽光是以什麼生產為主的城市有什麼區位優勢
把本地優勢和市場需求有機結合起來,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壽光市有著悠久的蔬菜種植歷史,該市地勢平整肥沃,群眾有種蔬菜的經驗。壽光市的這些資源優勢之所以能夠轉化為產業優勢,關鍵取決於壽光市委、市政府對市場需求和對蔬菜市場的准確把握。壽光市委、市政府堅持把發展無公害蔬菜產業作為主導產業來培植,一屆接著一屆干,經過近20年的發展,終於使當年零散的蔬菜種植發展成為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大產業。
把群眾自願與政府行為有機結合起來,變放手不管為合理引導。尊重群眾意願,不搞強迫命令,讓群眾自願選擇、自主經營,是市場經濟對政府工作提出的客觀要求。但這並不意味著政府對農業的發展可以放手不管、放任自流。多年來,壽光市堅持把政府行為與群眾自願相結合,轉變政府職能,把工作重點放在為蔬菜產業鋪路搭橋,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通過政策推動、典型帶動、服務促動、市場拉動、利益驅動等五個方面的努力,催動了農民發展大棚蔬菜種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把傳統產業與先進科技有機結合起來,變傳統產業為優勢產業。壽光市通過科技培訓、科技引進、開發利用、繁育新品種、工廠化育苗、面向社會供應優質菜種等方式,對傳統產業進行技術改造。在聘請專家培訓農民的同時,充分利用當地農民技術員培訓農民,促進了面上農民技術水平的提高。壽光市還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對傳統農業進行嫁接改造,為農業科技發展提供了強大的資金支持。
把分散經營與規模效應結合起來,變特色產業為支柱產業。為了把分散種植的蔬菜產業培育成為具有規模效應的支柱產業,壽光市一方面抓科技推廣普及,以辦科技示範園為切入點,充分發揮涉農部門的作用,鼓勵農科幹部辦示範園區,讓他們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促進蔬菜種植技術的普及、推廣和提高,很快使全市60%以上的耕地由種糧變成了種菜。另一方面,抓大戶膨脹,就是通過政策傾斜,鼓勵種菜大戶。
⑸ 壽光發展怎麼樣
壽光人都不怎麼樣,騙人的特多,我深受其害,他們也許不是有意要騙,但是只要別人說那個好,他們立馬就和別人說怎麼怎麼好,但是他們自己有沒有親生體驗過,就亂說,我都被害慘了,不止一件事,太多了,還騙錢
⑹ 山東省旅遊發展情況
山東省地處黃海之濱和黃河入海口,有著秀麗的自然風光,眾多的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全省擁有旅遊景區、景點509處,其中泰山和曲阜「三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青島煙台、威海代表了中國海濱旅遊的一大片。全省旅遊資源品位高,種類全,分布廣,綜合條件好。
山東旅遊業作為新興產業,與改革開放同步發展,取得了明顯的成績。1979-1998年十十年間,全省累計接待國內旅客4.6億人次,創旅遊收入895億元;接待海外遊客402.8萬人次,創匯12.2億美元,國內旅遊收入和旅遊創匯年均分別遞增54.7%和33.6%,成為持續增長最快的產業。近十年來,接待海外遊客大幅增加,「八五」期間年接待量先後突破20萬、30萬、40萬人次。「九五」期間,相繼突破50萬、60萬人次。特別是1998年以來,省委、省政府為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擴大內需,拉動經濟,高度重視旅遊業的發展,把旅遊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進行重點培育。1998年10月,省政府第13次省長辦公會議聽取旅遊工作全面匯報,集中討論全省旅遊工作的指導思想、發展思路和措施要求;12月,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了要把旅遊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確定了加大投入、加強領導的有關措施。1999年6月,省委、省政府又專門召開高規格會議,深入動員、全面部署全省對外開放和旅遊工作。隨著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指標、文件和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全省旅遊工作開始出現了新的喜人局面。一些地市把旅遊作為「一指導手」工程,主要領導親自抓。10個城市相繼出台了加快旅遊發展的決定或意見,進一步明確產業定位,完善產業政策,加大投入,加快發展。面對旅遊業發展的新形勢、新氣象,全省旅遊行業廣大幹部職工振奮精神,克服亞洲金融危機帶來的困難,團結拼搏,知難而進。1999年全省旅遊總收入突破300億大關,達到307億元,比上看曾長16.43%。凈增44億元,旅遊總收入佔全省GDP的4.01%。其中接待海外過夜旅遊客56.2萬人次9包括一日游遊客共62.2萬人次),比上看增長25.25%,旅遊創匯2.6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0.8%。兩項指標均創十年來最高增長率。
山東旅遊業經過不同時期的開發和建設,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行、游、住、食、購、娛相配套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綜合旅遊產業體系。全省擁有一至五星級旅遊飯店173家,床位4萬張;旅行社376家,其中國際旅遊行社50家;旅遊車船公司41家,旅遊汽車2393台,遊船197艘;旅遊游商品定點廠21家;開發建設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和省級旅遊度假區15處;旅遊行業固定資產120億元(不含度假區),旅遊從業人員54萬人。去年,旅遊發展規劃和項目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通過建立旅遊項目庫,篩選了50多個有特色的項目,實行了大型項目專家評審制度。省班府撥款5000萬元用於大項目啟動。社會化辦旅遊已成氣候。濟南市投資13億元的泉城廣場、投資2.5億元的野生動物園、投資8000萬元的釣突泉擴建工程,南山集團投資3億多元的高爾夫球場、康樂宮,以及曲阜孔子研究院等大型項目竣工。銀行投資2億元的青島中苑海上廣場部分完工。孔子文化廣場、淄博齊城、梁山、蒙山、費縣石林等項目正加緊策劃。「創城」工作成效顯著。1998年山東六城市創辦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獲得成功,佔全國總數的1/6,旅遊環境大為改善。去年又有11個城市申報參加第二批「創城」活動。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近兩年來,全省旅遊行業有14個單位、集體和8名個人受到全國表彰;有40個單位、集體和8名個人受到全國表彰;有40個單位、集體和60名個人受到省里表彰。旅遊業的發展對促進對外交往,改善投資環境,擴大山東影響,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帶動相關行業發展。提供社會就業,幫助後進地區脫貧致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山東省提出,作為全國沿海經濟大省、旅遊資源大省,必須緊緊圍繞2000年全國旅遊工作會議確定的建設世界旅遊強國這一宏偉目標,以新思路、新舉措、新辦法,狠抓重點、熱點、難點和新增長點,緊持區域均衡發展,不斷拓展新的空間,夯實基礎,整體創新,打破常規,加快發展,率先建成旅遊強省。確定的主要目標是:2000年,國內旅遊收入330.36億元,旅遊創匯3.05億美元,旅遊總收入355.27億元,2005年,國內旅遊收入700億元,旅遊創匯5億美國微軟公司元,旅遊總收入740億元,佔全省GDP的6%;2010年,國內旅遊收入1500億元,旅遊創匯9億美元,旅遊總收入1600億元,佔全省GDP的8%。
⑺ 旅遊產業發展現狀
旅遊業具有「無煙產業」和「永遠的朝陽產業」的美稱。所謂朝陽產業,它的發展前景廣闊可觀,當今的旅遊產業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我國的旅遊市場規模穩步擴大。但是相較而言,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廣度深度都遠遠不能適應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民對旅遊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旅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討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對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旅遊業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業發展迅速,覆蓋面廣,但總的說來仍然處於一種低消費、大眾化、低水平、中近距離旅遊的狀況。旅遊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發展很快,但仍不能適應國內旅遊市場發展速度的要求。
旅遊人次數穩步增加,旅遊消費額逐步提高;絕大部分屬於觀光旅遊,文化型和享受型極少;國內旅遊熱門地區多集中在經濟發達、知名度高、旅遊基礎設施較為完備的4A級以上景區。自助旅遊增多,團隊出遊減少;度假村的區域『生特徵已經比較明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西部、東北等區域的度假村經營都各顯特色。北京、上海、廣州、蘇州、杭州、重慶等經濟發達地區度假村數量明顯比其他地區高很多。這說明我國旅遊房地產度假村細分市場的區域格
⑻ 壽光經濟怎麼樣
壽光,是最著名的給首都供應蔬菜農產品的重要基地。只要首都的需求存在,壽光的經濟狀況就一定能持續。但總體經濟結構不算太理想,高科技工業少,緩慢增長當然沒問題,但經濟騰飛就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