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進博會對上海旅遊發展的影響

進博會對上海旅遊發展的影響

發布時間: 2020-12-20 05:14:12

⑴ 關於上海世博會對中國旅遊業發展的影響(畢業論文)

世博會對上海旅遊業的影響

(一)完善上海的基礎設施
目前上海世博局已經將交通,城市改造、環境保護、文化建設等全面納入了世博會的規劃范疇之內。大幅度加強軌道交通建設,到2010年,上海城市軌道交通將增加到15條線路、400公里,每天客運能力將提升到500萬人次。此外,上海的高速公路網屆時可達到650公里;加大力度改造危棚區,代之以配套設施完善的新型社區;建造世博會概念樓房,豐富城市建築的文化內涵。在保護上海舊區的風貌格局和空間形態的同時,在世博會規劃場地中對城市的空間設計、居住模式進行實驗性探討;治理環境污染,保護生態平衡,關閉污染嚴重的企業,發展高科技、環保型產業。世人有理由相信,2010年,上海將是一個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市功能更加健全的國際化大都市。

(二)豐富上海的旅遊資源
舉辦世博會將有力地促進舉辦地旅遊資源和旅遊項目的開發。為迎接1900年法國世博會而修建的艾菲爾鐵塔已經成為法國永久的標志,每年登塔的遊客達600萬人,堪列法國旅遊景觀之首。另外隨著艾菲爾鐵塔的建造,這一地區的旅遊資源得到很大的開發。
2010年世博會會址選在盧浦大橋和南浦大橋之間的濱水地區,地處上海城市中心區的邊緣。展覽場地分設浦江兩岸,總面積為5.28km2,兩岸將實行統一規劃、同步開發,以做到功能呼應、景觀協調。世博會將做足「綠」文章,將在黃浦江邊上建大型濱江綠洲,形成兩條綠帶,中間還有楔型綠帶延伸到世博會園區內。而中國館、主題館、會議中心等建築群將成為上海未來標志性建築,並和原先沿江的旅遊資源連成一片,形成沿江旅遊帶,由此帶動浦東整體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

(三)招徠大量的客源
吸引和招徠大量的遊客是會展業帶動旅遊發展的重要表現。會展活動中形成遊客的主體來源就是會展代表及因會展活動而流動的外圍觀眾,前者是會展旅遊的核心,後者則轉化為觀光遊客。世界博覽會以其巨大的規模和影響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據估計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參觀人數將達到7000萬人次。在這7000萬人次中,將有30%-35%的人繼續在長江三角洲地區繼續游覽觀光,也就是說可以為長三角其它地區提供2000萬人次的旅遊者。這一巨大的客源將為上海旅行社業提供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為其創造巨大的利潤空間。

⑵ 簡要回答上海世博會的舉行對中國和上海及周邊地區有什麼積極的影響

辦世博會的目的往往是為了慶祝重大的歷史事件或某個國家、地區的重要紀念活動,以展示人類在某一領域中,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舉辦世博會,不僅給參展國家帶來發展的機遇,擴大國際交流和合作,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且給舉辦國家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宣傳和擴大了舉辦國家的知名度和聲譽,促進了社會的繁榮和進步。

世博會是一種機遇

世界博覽會是一個富有特色的講壇,它鼓勵人類發揮創造性和主動參與性,它更鼓勵人類把科學性和情感結合起來,將種種有助於人類發展的新概念、新觀點、新技術奉獻在世人面前。

舉辦世博會,不僅給參展國家帶來發展的機遇,擴大國際交流和合作,促進經濟的發展,而且給舉辦國家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宣傳和擴大了舉辦國家的知名度和聲譽,促進了社會繁榮和進步。

世博會能展示一個國家的經濟、科技、文化等綜合國力,其舉辦城市也能因此為世人矚目。例如:德國漢諾威2000年世博會在153天的展期里就吸引了全世界1800萬人去參觀。

如果中國申辦2010年世博會獲得成功,上海也將期待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舉辦世博會的意義: 科技意義:推動重大科技創新。世博會是工業革命下科技進步的產物,它代表著當代世界技術發展的趨勢,推動了現代科技進入人類生活。許多新技術、新產品都是在世博會上第一次「亮相」並被人們認識,從而得到普及推廣的。

經濟意義:促進舉辦地的產業升級。「世界經濟」現象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直接為舉辦世博會而產生的經濟活動。二是圍繞開發世博會資源進行的經濟活動,三是主辦城市借世博會契機,改善區域經濟發展環境、促進經濟建設的各種相關活動。

政治意義:提升舉辦國的國家形象。世博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盛會,無論是從空間還是從內容等角度來講,設計的范圍都非常廣泛。由於不受國體限制,不受地域限制,也沒有民族、宗教、文化經濟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參展國家來自世界的各個角落,這就給主辦國創造了足不出戶便可宣傳自己、廣交朋友的機會。

文化意義: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世博會最重要的功能,在於它能夠把一個時代的文明高度地集中起來,把那些零星的、分散的還不完善的同類事物,通過主題思想將其集中起來,並加以完善化、系統化,甚至藝術化;把人們共同關心的難題連同相關的各種解決途徑集中起來,再生動地加以展現,給人們以最大的啟示

⑶ 舉辦上海世博會對中國有什麼意義和影響

一、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長三角是作為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2008年度統計數據表明,長三角地區佔全國土地的1%,人口佔全國7.0%,創造了18.28%的國內生產總值、全國20.04%的財政收入和37.05%的外貿出口。上海世博會的舉行,必然進一步加強上海作為長三角增長極地位,通過集聚和擴散效應,帶動長三角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世博會將加速長三角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生產要素向上海的集聚。在資金集聚方面,上海世博會預計直接投資將達30億美元,加上世博會配套市政基礎設施和交通運輸投資,所需資金量巨大,僅僅依靠上海自身的能力,資金受到很大限制,會直接影響舉辦效果。長三角其它城市,是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政府資金和民間資本最活躍的地區。在世博經濟的集聚效應下,長三角的資金將加速匯集上海。在信息集聚方面,世博會舉辦的目的在於提供一個平台,向世界各國展示人類在社會、經濟、科技和文化方面的優秀成果。屆時,各類大容量的信息集聚上海,上海將成為國際、國內的信息交流中心。

二、產業結構的調整

首先,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通過資金投入、技術升級和政策扶持等因素影響第二產業結構,加速第二產業結構的升級。2008年上海人均GDP己經達到75990元(按戶籍人口計算),折算成美元為9500美元(以200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均價1:8計算),而據統計人均GDP從5000美元到10000美元超越,傳統產業將面臨「技術門檻」,關鍵是要整合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2010年世博會是第一屆信息化的世博會,必然促使上海將信息化作為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突破口,而世博經濟更有利於放大高新技術為主體的外資流入量,從而進一步加速新型工業化進程。
其次,上海世博會的舉辦還將進一步強化上海技術創新的能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世博會展台顯示了當前全球工業化國家最新穎的產品,它們往往是各國頂級高新技術的結晶,代表了時代的潮流,成為會展國的驕傲。上海作為展示舞台的東道主,必然受到兩大方面的驅動力:一是與先進技術含量產品之間的落差所產生的壓力;二是從與先進技術含量產品之間的落差中獲得的啟迪。在產品展示、展評的競爭和交流過程中獲得的這種驅動力,必然會對會展城市的技術創新行為產生深刻的影響,其中尤以東道主上海為最。上海是我國都市中最富有創新思維和創造力的城市,限於條件,多數科技人員不可能出洋考察交流,阻礙了創新思路的拓展。如今,全球頂級的科技成果送上門來,這無疑是一種重大的機遇,它必將在全市范圍內激起創新浪潮的漣漪,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三、促進上海經濟中心建設

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一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但對一個國家的某個地區而言,出口這一指標應相應地改為「凈流出』,。世博會對上海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可以首先從投資、消費、凈流出三個方面來分析。

1.投資
世博會對投資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其籌辦過程中。根據《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申辦報告》,用於世博園區建設的投資將達966百萬美元,用於世博村建設的投資將達94百萬美元,建設總投資共計達1060百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8億元。與世博會相適應的交通、航運等基礎設施建設,也是投資的重要方面。為確保在世博會展覽期間每日高達30萬人次的外來遊客住宿、餐飲、交通和通信等需要,需進一步完善航空、鐵路、公路、電信、供電和供水等基礎設施及沿江兩岸的環境建設,估計總投資將達200億元人民幣。如此巨大的投資必將有力地拉動上海經濟快速增長。除世博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加以外,世博會的舉辦也將帶動國內社會投資增長。國內社會投資的增長體現在諸多方面:例如在旅遊服務業方面,賓館、飯店等硬體設施的改造投資必將增加;在房地產方面,世博會帶動了黃浦江兩岸的房地產開發,房地產投資也將增加;房地產投資增加又會帶動相關企業如建材生產企業、裝演企業、家電企業投資的增加等。
2.消費
世博會對消費增長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世博會舉辦期間。根據《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申辦報告》,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預測參觀者人數將在3910一5410萬之間,更為樂觀的預測是參觀人數將超過7000萬人次。可以肯定的是,世博會參觀者將是一個巨大的消費需求群體。遊客到達上海後,其衣食住行都將消費在上海和周邊地區,同時還將增加上海在門票、娛樂、紀念品等方面的消費收入。世博會舉辦期間消費的劇增將對2010年後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與此同時,由於「乘數效應」的發揮,各種行業都將會被帶動發展,就業人數增加,人民收入自然增加。根據微觀經濟學消費行為理論,收入的增加必然帶來消費的增長,這個方面對消費的帶動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
3.凈流出
資本輸出是經濟中心的主要特徵之一。世博會必將強化上海經濟特大中心城市的功能,進一步增強對長江三角洲乃至全國的輻射和服務能力,與全國其它地區的貨物、服務、信息、要素等交換將更加頻繁。同時,世博會也將提高上海城市的國際化程度,為國外企業了解上海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為上海企業擴大產品出口,與世界各國進行多方面的交流提供了機會。不少專家認為,目前上海還處於經濟要素的集聚階段。在成為國際經濟中心的過程中,首先是經濟要素的集聚階段;而到了一定規模之後,它就會發揮出極強的輻射作用。在成為國際經濟中心的過程中,上海必須增強服務功能。與經濟規模相比較而言,服務功能也顯得非常重要。

四、結論

2010世博對上海經濟發展具有直接推動作用,它將促進上海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全面崛起,加快大上海都市圈的形成步伐。

⑷ 什麼是世博會對上海有什麼影響么

世博會的魅力在哪裡? 世博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盛會,無論是從空間、還是從內容等角度來講,涉及的范圍都非常廣泛。由於不受國體限制,更不受地域影響,也沒有民族、宗教、文化經濟水平等因素大限制,參展國家可來自世界的各個角落,這就...
世博會簡介

世博會歷史源遠流長,它是一個富有特色的講壇,它鼓勵人類發揮創造性和主動參與性,它更鼓勵人類把科學性和情感結合起來,將種種有助於人類發展的新概念、新觀點、新技術奉獻在世人面前。第一屆真正意義上的世博會是1851年在英國倫敦舉辦的。世博會是綜合反映當代世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發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動,被稱為經濟、科技、文化界的奧林匹克盛會。中國至今已參加了12次世博會。
2010年中國上海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它所包含的五個分主題:城市與經濟發展關系、城市與可持續發展關系、城鄉互動關系、城市與高科技發展關系、城市與多元文化發展關系。?要求更適宜居住的環境,更高質量的生活,這是人類新世紀的夢想。她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真實的反映了人類對城市發展前景的希望和渴求。在走向新世紀的行列里,中國正以她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和在世界政治經濟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和作用,令世人所矚目。和平與發展、互促與共進,不僅是12億中國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也是全世界的永恆主題。

中國申辦2010年世博會獲得成功,上海將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
首先,上海可以加快很多進程,加快市政建設;
其二,上海會吸引很多的旅遊者;
第三,很多在上海的企業也會加入申辦工作的運作之中,創造更多的公眾利益。
世博會還能使上海的知名度提升,並且通過同世界的更多接觸,能使上海人民的精神面貌、素質得到提高。

上海正在進行世博會場址規劃的深化和調整,世博園區面積從原來的240公頃增加到310公頃,加上60公頃的停車場和30公頃的世博村,總面積達400公頃。原計劃中的橢圓形運河及植物走廊得到保留,河岸以東新增一主要入口。將鼓勵並幫助參展者建造永久性展館,在世博會結束後作為各國歷史文化和經濟科技的展示館。中國館將被改建成世博會博物館。這里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交流中心,成為永不落幕的世博會。

⑸ 上海世博會給上海乃至中國帶來哪些影響

中國第一次參加世界博覽會應該始於1851年的倫敦世博會,中國廣東商人徐榮村將自己經營的「榮記湖絲」裝成12捆,托運往英國終於質壓群芳,脫穎而出,獨得金、銀大獎。
中國政府第一次自派代表,以國家身份參加的世界博覽會是1876年的費城世界博覽會。當時作為中國工商業代表的人叫李圭,他是一個有智、有勇、有謀、有骨氣的中國人,但淹沒在那個萬馬齊喑的時代。李圭寫了一本書叫《環游地球新錄》,記錄了1876年的費城世界博覽會,雖然他是中國代表團中唯一的一個中國人,但畢竟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正式踏足世界博覽會

一、從經濟生活來看
上海世博會促進旅遊業發展,有利於刺激國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上海世博會通過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半導體照明、新材料等可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大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上海世博會場館建設的財政投入體現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
舉辦上海世博會必將加大我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帶來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二、從政治生活來看
上海世博會是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政府積極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公共服務職能。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上海世博會將成為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動力。
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上海世博會將一個嶄新的上海城市形象展現給全世界,大大提升了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開放城市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三、從生活與哲學來看
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大大促進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崛起和經濟圈的聯動發展,促進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合作,體現了整個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科技讓世博更精彩,上海世博會廣泛應用科技創新技術營造崇尚自主創新的氛圍,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和水平,豐富創新的成果體現了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引擎,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世博會志願者服務世博、參與世博、為國爭光、創造了社會價值並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廣大市民參與世博、服務世博體現了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主體,依靠群眾,為群眾服務,要樹立群眾觀點。
四、從文化生活來看
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世博會有力地推進了文化創新的發展、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的建設。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為國爭光、艱苦奮斗、汲取世界智慧、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團結協作的「世博精神」支撐和推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世博會為全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促進世界文化的共同繁榮。世博會由產品的交換轉化成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塑造和宣揚,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吸收外來文化優秀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成果。上海世博會通過文化的交流、傳遞,使本民族、區域的文化在更大范圍獲得認同。
世博會是對上海綜合實力中軟實力的充分表達和拓展。繼北京奧運會後,中國再次以文化綜合競爭力推動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世博會將全面展示中華文明魅力和悠久歷史文化。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⑹ 上海世博會給上海乃至中國帶來哪些影響

一、從經濟生活來看

上海世博會促進旅遊業發展,有利於刺激國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上海世博會通過新能源汽車、太陽能光伏、半導體照明、新材料等可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大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上海世博會場館建設的財政投入體現國家財政具有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促進基礎設施建設的作用。

舉辦上海世博會必將加大我國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帶來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

二、從政治生活來看

上海世博會是經濟、科技、文化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政府積極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和公共服務職能。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上海世博會將成為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動力。

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上海世博會將一個嶄新的上海城市形象展現給全世界,大大提升了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開放城市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三、從生活與哲學來看

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大大促進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崛起和經濟圈的聯動發展,促進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合作,體現了整個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科技讓世博更精彩,上海世博會廣泛應用科技創新技術營造崇尚自主創新的氛圍,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和水平,豐富創新的成果體現了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引擎,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世博會志願者服務世博、參與世博、為國爭光、創造了社會價值並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廣大市民參與世博、服務世博體現了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主體,依靠群眾,為群眾服務,要樹立群眾觀點。

四、從文化生活來看

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發展的內在動力。世博會有力地推進了文化創新的發展、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的建設。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為國爭光、艱苦奮斗、汲取世界智慧、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團結協作的「世博精神」支撐和推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

世博會為全世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平台,促進世界文化的共同繁榮。世博會由產品的交換轉化成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塑造和宣揚,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廣泛吸收外來文化優秀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成果。上海世博會通過文化的交流、傳遞,使本民族、區域的文化在更大范圍獲得認同。

世博會是對上海綜合實力中軟實力的充分表達和拓展。繼北京奧運會後,中國再次以文化綜合競爭力推動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世博會將全面展示中華文明魅力和悠久歷史文化。

⑺ 世博會對上海經濟、文化、生活的影響

上海世博會的意義
對於世博會(World Exposition)這一個「世界頂級」的「城市事件」 ,第一次大規模的進入中國的城市,單從《解放日報》的主題檢索中,從2000年6月到2007年5月份就有1622條的報道,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上海世博會已經帶給中國和上海以強烈的沖擊。
世博會是城市活動的頂級的表現形式,在一般的學術領域,世博會是當作「城市事件」來界定的,但它又不同於單純的政治性活動(如APEC)、經濟性活動(如廣交會、商品博覽會)、各類大型文化活動(如旅遊節、電視節、美食節等)、綜合性的體育類賽事(如奧運會、亞運會),相對於後幾類城市事件而言,世博會不僅綜合了政治、經濟、文化特徵,而且持續時間最長,聚集人流最多、投入量大等特點,而且是對人類社會所取得的經濟、社會、文化、科技等領域的最高成果的展示,對於舉辦城市而言是名副其實的「盛會」。自1851年英國倫敦舉辦的首屆世博會開始,每一屆無論是那種形式的,何種規模的都對舉辦城市的城市建設和城市形象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城市形象塑造和傳遞的重要平台。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中心,是在全球化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活動中最重要的因子,面對著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競爭,各個城市都站在歷史發展的高度,調整自己的定位,實施恰當的策略,塑造自己的形象,在分析和比較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城市現有的積極力量,發展區位競爭優勢,增強城市的競爭力、凝聚力、輻射力和吸引力。在日益嚴峻的全球化經濟浪潮下,城市成像成為城市的一個活的名片,直接刺激著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居民和外來人口、企業的大腦。
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城市,在世界上的形象左右著各國對中國的評價,影響著以上海為代表的中國開放城市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和經濟地位,在未來的十多年時間里,上海乃至中國所擁有的重大的全球性事件並不多見,抓住這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將一個嶄新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上海城市形象展現給全世界,不僅具有極強的經濟意義,更有深刻的政治意義。
全球化讓城市「體面的」走出去,當今世界的競爭是以經濟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競爭,由於國家中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活動都是在城市中舉辦,城市稱為一個國家的組成細胞,從這個意義上說,國家之間的競爭就體現在城市之間的競爭上。全球化的社會發展趨勢讓每個國家都主動的走出去,走向世界,脫離狹小的空間,實現與國際的接軌,城市作為人類一切活動中最核心的節點,反映了人類發展的進步,人類的文化文明,人類的生存狀態,是一個國家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2010年上海世博會給上海傳遞城市形象一個強大的「擴音器」,從歷史上每次世博會的舉辦看,世博會都會成為該城市迅速發展的催化劑,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會引發7000萬的旅遊人數,將會產生近3000小時的媒體報道,這些數量龐大的遊客群體和報道將在世博會期間極大的推動上海的城市形象,通過媒體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一個核心的議題,改變、影響、提升、強化、放大著人們對上海的印象。
上海世博會助推上海在世界的文化認同,世博會的本質是一種旅遊事件,是古代集市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它的根本目的和意義已經由產品的交換轉化成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塑造和宣揚,從根本上講是通過文化的交流、傳遞,實現本民族、區域的文化在更大范圍的認同。上海成功的申辦了2010年的世博會,並選擇了城市作為它的展示主題,在世博會選址所在的黃浦江兩岸區域中,濃縮了上海近現代的城市發展軌跡:19世紀以前的老城廂、20世紀早期形成的外灘、20世紀後期形成的陸家嘴CBD以及正在建設中的北外灘國際航運中心正是全力展示上海近現代以來所有的文明成果的主力平台。面對全球化的激烈競爭,大約在20世紀90年代後,城市的發展和更新就具有了城市硬體設施建設以外的軟的因素,這是對城市發展更適合人的居住踢出的高層次的要求——對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廣來提升城市競爭力以謀求更高的競爭能力。
上海世博會的舉辦,正是切合了當前上海城市發展的熱點與重點,不僅涉及到上海歷史的沉澱和歷史文化遺產的綜合開發,更涉及到上海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在世界特別是西方國家中的形象,又是對上海綜合實力中軟實力的充分表達和拓展。

⑻ 上海世博會對城市文化旅遊業有哪些促進作用

世博對城市旅遊業的貢獻主要在國際旅遊業方面。國際旅遊那是無形貿易的回一種,就是中國人答在國內為外國人提供勞務和服務從而獲得外匯的貿易形式。簡單點講,世博會就是國家對外開放的一個窗口,它不僅是科技的交流,同時也是文化和經濟的交流,大鬍子老外們通過世博會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的改革開放進程。這么個東方神秘古國竟然發展地這么好,不去走走看看怎麼對得起自己?如此一來不僅旅遊業,各方面都會取得長足的發展。

⑼ 如何認識上海世博會給旅遊業帶來的機遇

在道書明看來,上海世博會從申辦、籌辦到舉辦,直至落幕之後,每一個階段對上海旅遊業來說都是機遇。

2002年12月3日,上海世博會申辦陳述中,旅遊是重要部分,除了世博園區,上海將以怎樣風貌呈現給世界,7000萬人次參觀者能否盡興,大部分重任將落在旅遊業身上;旅遊業服務要上去,必須制定全行業人員培訓規劃,要走集約化發展之路,必須對有限資源重新組合配置;明年5月1日進入舉辦世博進行時,要在持續6個月大密度接待時高質量接待好7000萬遊客,任務艱巨;後世博效應也已受到高度關注,世博會要大大推進上海大旅遊發展,世博會永久性場館現在就要招徠國際性大型會議和展覽,改善的郵輪碼頭要讓國際郵輪公司分外青睞上海。

旅遊提供的是服務,服務是永恆的主題。這兩年上海加大了對導游、賓館從業人員等的培訓力度,無論是職業道德還是技能都在持續培訓,外語要達到一定要求,服務水平要有提高。

上海已在今年5月1日開始實施《旅館業管理辦法》,正在加緊制定一批新的地方性標准,計劃在明年5月1日世博會開幕前推出,要著力提高全市旅遊行業服務標准,在旅行社資質、導遊人員等級、旅遊道路指引標志的統一等重點領域加強行業標准化與規范化。其中,道路指引統一標識已開始為長三角旅遊業部分採用,有可能上升為國家標准。

(二)

今年4月17日,在大連開幕的2009中國國內旅交會上,長三角一體化旅遊作為統一品牌首次亮相,同時推出55條世博之旅精品旅遊線路。

道書明說,歷史上上海旅遊業和江浙兩省旅遊業因旅遊資源的不可替代,向來是合作大於競爭,大家都拿出最好一塊資源共享,共同服務不同需求的旅遊者。世博會舉辦,上海將吸引大量人流,這些參觀者大都希望在走出園區後到各地去走一走。

這使長三角聯動發展成為共識,三省市抓住機遇積極推進重點旅遊項目建設,展示各自文化資源,形成上海世博會黃金旅遊線路,引導遊客走進長三角,走向更多更遠更美景點,體驗不一樣的世博之旅。

道書明舉例說,博物館之旅是為喜歡通過各種博物館了解中國文化的歐美遊客設計的,古鎮之旅則符合常住中國外國人的喜好,首次來中國的旅遊者通過北京、西安、桂林和上海的中華精品之旅,可以了解中國歷史、文明、山水和都市風情,更適合遠程市場。這些都需要長三角乃至全國旅遊部門攜手協力共同推進。

建立起長三角地區旅遊部門協調機制聯動發展,還有其緊迫的現實性。通過區域合作統籌安排,將能夠滿足世博會期間7000萬人次參觀者的住宿與交通需求。

據悉,世博會期間,平均每天約有40萬人次參觀者湧入世博園區,他們中的30多萬人需要住宿,平常日子或許與上海地區可供房源相差不大,但每逢周五至周日,就會有很大缺口。上海旅遊部門正在協調江浙兩省相關資源,建立網路,預訂房間,平衡需求。

(三)

有預測說來上海世博會的遊客平均每人購物將花費1000元左右,7000萬人次就是700億元,要讓遊客有地方花錢,還花得高興,其實是一道很大課題。

道書明說,上海會推出一些新政策新做法,例如會發行方便支付促進消費的兩張卡,實名制的旅遊信用卡和不具名的旅遊卡,兩卡的覆蓋面會很廣,在很多地方都能消費,這是旅遊和金融的融合,也是改變人們消費方式的很好機會。

更深層次的改變在於旅遊產業結構的變化,從純粹觀光型到休閑度假型和商務旅行,上海旅遊業將乘世博會舉辦之際加快轉型。

上海世博會為上海旅遊業與更多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帶來了契機。組織遊客是旅遊業的優勢,旅遊與金融業、保險業、商業、餐飲業和文化產業融合,將為這些產業帶來豐富的遊客資源,而這些產業的發展,也為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提供更大可能。
此外,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將提高人的文明素質和消費能力。道書明說,過去消費水平低時,遊客常常是麵包加礦泉水,現在旅遊服務規范了,遊客願意掏錢享受服務了,旅遊業就要提供優質服務讓遊客選擇。世博會是旅遊服務產業的大展示,如何為殘疾人、老人、兒童、農民提供更好服務?世博會的舉辦迫使旅遊業想得更多,做得更細。

(四)

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為旅遊業提高服務質量帶來了強大動力。

道書明告訴記者,今年1—4月,入境上海的遊客同比下降8.5%以上,但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正在過去,上海旅遊業已連續幾個月進入復甦期,1—3月兩位數負增長,至4月已降至個位數。賓館客房入住率去年8月以後開始下滑,至記者采訪的5月下旬,平均已達48%,降幅趨緩,較今年1月只下降了8%。

上海旅遊業正在學習和吸取來自海內外同行的經驗教訓,轉變觀念,把遊客的方便放在第一位。他說,過去旅遊景點管理是怎麼順當怎麼來,治安交通管理是怎麼管住怎麼來,以我為主,遊客得圍著我轉。現在必須是以遊客方便為目標設置管理工作,規劃嚴密,計劃周密,體現服務,不是管住,而是方便,交通疏導是這樣,停車場設置是這樣,參觀者進園區的程序設計也是這樣,遊客方便了,服務就成功了。

道書明告訴記者,旅遊6大要素中,上海將重點抓好吃、購、娛三項。上海已將雲南路美食街改造一新,引進一批老字型大小餐飲,市井氣息里深藏老上海的滋味和風情,這樣的美食街全市各處都有分布。

上海會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重塑「購物天堂」形象,再展名牌產品雄風,也會把全國各地的名牌產品引入上海。

世博會更為各地文化產品大展示搭建了大舞台,世博會期間電影、戲劇、各地絕活天天演,保證遊客白天游覽開心,晚上娛樂盡興。

想去野外走走,體驗農家樂生態游,上海多了很多新去處,今年7月底主題公園歡樂谷、華僑城開園,今年底辰山國家植物園建成,華夏文化旅遊區還在加緊建設,崇明明珠湖、南匯滴水湖、松江月湖都成了湖畔度假休閑好去處。

⑽ 上海世界博覽會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

、提高公眾對「城市時代」中各種挑戰的憂患意識,並提供可能的解決方案;版
2、促進對城市權遺產的保護;使人們更加關注健康的城市發展;
3、推廣可持續的城市發展理念,成功實踐和創新技術;尋求發展中國家的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模式;
4、促進人類社會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