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組織結構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組織結構

發布時間: 2020-12-19 16:12:18

A. 我國主管文化產業的行政管理組織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是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設立。

文化和旅遊部是國務院組成部門,為正部級。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中國文化行政的最高機構。是國務院的職能部門,在國務院領導下管理全國文化藝術事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負責文化、藝術事業的組成部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最早的政府部門之一。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將文化部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不再保留文化部。

擴展閱讀:

1 國家工業和信息產業部:主管網路及通信等。
2 國家出版總署:主管報紙、雜志。
3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主管電影、電視。
4 文化旅遊部:主管文學藝術界,包括文化館、群眾藝術館、文化團體、文藝演出單位、文化場所(如卡拉OK廳、歌舞廳、網吧)等。
5 國家文物總局:主管博物館、文化遺址、名人紀念(堂)館等。
6中共中央宣傳部:不直接管理任何一塊業務,但卻是所有與新聞、文化及宣傳有關的就都管,可謂是「全管」。但中宣部的「管」只限於政策層面的把握,並不幹預各分管部門的具體業務

B. 中國文化部到底是干什麼的

文化和旅遊部的主要職責是:

(一)貫徹落實黨的文化工作方針政策,研究擬訂文化和旅遊政策措施,起草文化和旅遊法律法規草案。

(二)統籌規劃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擬訂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推進文化和旅遊體制機制改革。

(三)管理全國性重大文化活動,指導國家重點文化設施建設,組織國家旅遊整體形象推廣,促進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對外合作和國際市場推廣,制定旅遊市場開發戰略並組織實施,指導、推進全域旅遊。

(四)指導、管理文藝事業,指導藝術創作生產,扶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導向性代表性示範性的文藝作品,推動各門類藝術、各藝術品種發展。

(五)負責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旅遊公共服務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統籌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

(六)指導、推進文化和旅遊科技創新發展,推進文化和旅遊行業信息化、標准化建設。

(七)負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普及、弘揚和振興。

(2)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組織結構擴展閱讀:

文化和旅遊部設下列內設機構:

(一)辦公廳。負責機關日常運轉工作。組織協調機關和直屬單位業務,督促重大事項的落實。承擔新聞宣傳、政務公開、機要保密、信訪、安全工作。

(二)政策法規司。擬訂文化和旅遊方針政策,組織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協調重要政策調研工作。組織擬訂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承擔文化和旅遊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工作。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承擔機關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三)人事司。擬訂人才隊伍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機關、有關駐外文化和旅遊機構、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及隊伍建設等工作。

(四)財務司。負責部門預算和相關財政資金管理工作。負責機關、有關駐外文化和旅遊機構財務、資產管理。負責全國文化和旅遊統計工作。負責機關和直屬單位內部審計、政府采購工作。負責有關駐外文化和旅遊機構設施建設工作。指導、監督直屬單位財務、資產管理。指導國家重點及基層文化和旅遊設施建設。

(五)藝術司。擬訂音樂、舞蹈、戲曲、戲劇、美術等文藝事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並組織實施。扶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導向性代表性示範性的文藝作品和代表國家水準及民族特色的文藝院團。推動各門類藝術、各藝術品種發展。指導、協調全國性藝術展演、展覽以及重大文藝活動。

(六)公共服務司。擬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政策及公共文化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承擔全國公共文化服務和旅遊公共服務的指導、協調和推動工作。擬訂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標准並監督實施。指導群眾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未成年人文化和老年文化工作。指導圖書館、文化館事業和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指導公共數字文化和古籍保護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化部

C. 中國的行政機構有哪些

國務院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和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其組成部門均屬我國行政部門:

1、國務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組成。

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國務院秘書長在總理領導下,負責處理國務院的日常工作。國務院設立辦公廳,由秘書長領導。

2、國務院組成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中國人民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3、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體育總局、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國務院參事室、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統計局、國家醫療保障局、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

4、國務院辦事機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國務院研究室。

5、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新華通訊社、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氣象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6、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國家信訪局、國家能源局、國家煙草專賣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民用航空局、國家文物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移民管理局、國家鐵路局、國家郵政局、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知識產權局。

(3)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組織結構擴展閱讀:

行政機構是指行政機關內部的或者派出的、一般對外不能以自己名義發布決定和命令的單位,其行為的對外法律後果歸屬於其所屬的行政機關。在中國,有兩類行政機構。

一類是行政機關的內部機構,它們由於其所屬行政機關的級別不同而有不同的行政級別,在稱謂上表現為室、科、處、司等。

另一類是行政機關的派出機構,如公安派出所、稅務所、工商所等。無論是內部機構還是派出機構,都與行政機關不同,通常不被視為行政主體。但是,在特定情況下,如果法律、法規給予其特別投權,使其在一定范圍內具備了獨立行使行政職權的資格,那麼,它們就成為行政主體。

D. 中國國務院下設部門及部門下屬機構

一、中國國務院下設部門: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7.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8.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9.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

  13. 中國人民銀行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2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23.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二、部門下屬機構:

1、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2、國務院直屬機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國家體育總局

  •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

  • 國務院參事室

  • 國家稅務總局

  •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 國家統計局

  • 國家醫療保障局

  •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

3、國務院辦事機構:

  •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

  • 國務院研究室

國務院,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組成。是我國最高國家的行政機關。

(4)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組織結構擴展閱讀:

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及其職能:

  1. 新華通訊社:是中國的國家通訊社,法定新聞監管機構,同時也是世界性現代通訊社;

  2.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共中央直接領導、國務院直屬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

  3.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要職責是研究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中的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長期性、前瞻性以及熱點、難點問題,為黨中央、國務院提供政策建議和咨詢意見;

  4. 中國氣象局:主要承擔全國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負責全國氣象工作的組織管理;

  5.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授權,統一監督管理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維護證券期貨市場秩序,保障其合法運行。

E. 中國中央有多少個部級 部門

國務院現在部委有26個,分別是:

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3、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6、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8、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9、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12、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

13、中國人民銀行

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16、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17、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1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19、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20、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21、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5、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26、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5)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組織結構擴展閱讀:

1、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的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經總理提出,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決定。

2、2018年3月22日 《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規定部門設置如下:

國務院設置辦公廳、國務院組成部門(26個);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1個);國務院直屬機構(16個);國務院辦事機構(2個);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9個);國務院部委管理的國家局(16個)。

3、國務院的機構名稱,一般由三部分組成,即區域或層級關系、矢名、格級名,分別規定了機構的管理服務范圍層級、隸屬關系、工作內容以及級別規格等。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為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它的區域名,表明它的管理范圍和隸屬關系;「自然資源」是它的矢名,表明工作內容;「部」是它的格級名,表明了它的級別規格。

F. 國家職能部門的組織結構

一、國務院職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1982年《憲法》規定,國務院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即最高國家行政機關,也就是中央人民政府,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等人員組成。

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

國務院秘書長在總理領導下,負責處理國務院的日常工作。國務院設立辦公廳,由秘書長領導。

國務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它的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二、國務院的組織機構

0、國務院領導人:

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秘書長

1、國務院辦公廳

2、國務院組成部門(27個):

外交部、國防部、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國家民委、公安部、國安部、監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財政部、人事部、勞動保障部、國土資源部、建設部、鐵道部、交通部、工信部、水利部、農業部、商務部、文化部、衛生部、人口計生委、人民銀行、審計署

3、特設機構(1個):

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4、直屬機構(18個):

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環保總局、民航總局、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版權局)、體育總局、安全監管總局、統計局、林業局、食品葯品監管局、知識產權局、旅遊局、宗教局、參事室、國管局

5、辦事機構(4個):

僑辦、港澳辦、法制辦、國研室、* 台辦、* 新聞辦

(*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與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與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屬機構序列。)

6、直屬事業單位(14個):

新華社、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政學院、地震局、氣象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電監會、社保基金會、自然科學基金會

7、國家局(11個):

信訪局、糧食局、煙草局、外專局、海洋局、測繪局、郵政局、文物局、中醫葯局、外匯局、煤礦安監局、* 檔案局、* 保密局
(* 國家檔案局與中央檔案館、國家保密局與中央保密委員會辦公室,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屬機關的下屬機構。)

8、國務院議事協調機構和臨時機構

9、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三、國務院各單位級別

1、直屬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正部級)
國家稅務總局(正)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正)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正)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 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正)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正)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
國家體育總局(正)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正)
國務院參事室(正)

國家林業局(副部級)
國家統計局(副)
國家林業局(副)
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副)
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副)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
國家旅遊局 (副)
國家宗教事務局(副)

2、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新華通訊社(正部級)

中國科學院(正)
中國社會科學院(正)
中國工程院(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正)
國家行政學院(正)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正)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正)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正)
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正)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正)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正)

中國地震局(副部級)
中國氣象局(副)

3、國家局的級別:都是副部級。

4、國資委為國務院直屬正部級特設機構。

5、國務院辦事機構都是正部級。

四、備註:

1、根據1982年憲法規定國務院的職權有18項,歸結起來有以下六個方面:立法權、提案權、領導權、監督權、人事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2、1982年憲法規定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

3、國家局的級別:都是副部級,局長由管理其的部委的副部長(副主任)兼任。

4、國務院直屬機構主管國務院的某項專門業務,具有獨立的行政管理職能。直屬機構的法律地位一般低於各部委,其負責人也不是國務院的組成人員,其設立、撤銷或者合並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提出方案,報國務院決定。其級別既有正部級的也有副部級的,一般說來,帶總的為正部。

5、部委管理的國家局是副部級單位,由國務院委託主管部門管理。直屬機構由國務院直接管理。

6、與國務院組成機構相比,直屬機構的工作量較小或比較單一,其行政級別一般為副部級,稱為「總局」的直屬機構則為正部級。

7、辦公廳由秘書長領導,設副秘書長若幹人協助秘書長工作。國務院辦公廳與各部、委、行、署同屬於國務院組成人員,參加國務院常務會議。

8、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實行省長、市長、縣長、區長、鄉長、鎮長負責制。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9、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分別由省長、副省長,自治區主席、副主席,市長、副市長,州長、副州長和秘書長、廳長、局長、委員會主任等組成;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民政府分別由縣長、副縣長,市長、副市長,區長、副區長和局長、科長等組成;鄉、民族鄉、鎮的人民政府由鄉長、副鄉長,鎮長、副鎮長等組成。

五、補充:

地方行政機關及各級領導的許可權

(一)行政建制沿革

中國當前的地方行政建制是對歷史的繼承和發展。秦統一中國後,把全國劃分為36郡,推行郡縣制,奠定了以中央集權為特徵的行政建制。此後,中國的地方行政建制雖歷經變動,但其中央集權的特性基本不變。

1949年成立以後,行政區劃和行政建制經歷了多次調整,概括地說,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1949年至1954年,地方政府機關實行大區、省、縣、鄉四級體制。
第二階段自1954年至1966年,地方政府機關實行省、縣、鄉(人民公社)三級體制。
第三階段自1966至1976年,行政區劃和各級地方政府遭受嚴重破壞。「文化大革命」期間,全國各地紛紛建立了「一元化」的革命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不能召開。
第四階段自「文虎大革命」結束至今,地方政府機關實行省、縣、鄉三級制和省、市、縣、鄉四級制同時並存。

(二)省級人民政府

1、省制的沿革與現狀

2、省級政府的地位、組成與任期

中國憲法規定,地方各級政府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它們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並報告工作。憲法同時規定,地方各級政府機關對上一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全國各級地方政府服從國務院。這就是說,地方各級政府具有雙重從屬性質:它們既對選舉產生它們的國家權力機關負責並報告工作,又必須服從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領導。

3、省級政府的機構與職權

省級政府的機構設置與國務院具有一定的類似之處。根據統一領導和垂直管理的原則,省級政府參照國務院職能部門的設立情況,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實際需要,設置與國務院基本相應的行政機構。省級政府所設行政機構的名稱不一,比較常見的是「廳」、「局」、「委」等。這些機構由國務院主管部門實行垂直領導,不列入省級政府的行政序列,但省級政府應當協助它們開展工作,在某些事項上擁有監督及綜合協調權。

4、省級政府的派出機關——地區行政專員公署

但在實踐中,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事實上行使一級政府機關職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事實上行使一級政府機關的職能,地區行政專員公署對本轄區內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建設工作負全面責任,而決不僅僅只是「監督檢查」。

(三)市級人民政府

1、市制的沿革與現狀

截至1997年底,全國的建制市增加到668個,其中:直轄市(省級)4個,副省級和地級市222個,縣級市442個。在城市規模上,按轄區內非農業人口數量,人口100萬以上為特大城市,50-100萬為大城市,20-50萬為中等城市,20萬以下為小城市。

2、市級政府的組成、機構和職權

市級政府的組成。政府會議分為全體會議和常務會議,全體會議由市級政府全體會議成員組成,常務會議由市長、副市長和秘書長組成(縣級市政府的常務會議由市長、副市長組成)。

地級以上政府的機構設置一般多於同級其他地方政府的機構設置,一般而言,地級以上政府所設機構稱為「委」、「廳」、「局」,縣級市政府所設機構稱為「局」、「委」、「科」。

市級政府的職權,根據地方組織法的規定,與省級政府的職權基本相同,大體可以歸納為6個方面:就是行政執行權、行政領導與管理權、行政指令權、行政監督權、人事行政和行政保護權。

3、市級政府的分類

中國當前城市在行政級別上分為直轄市、副省級市、地級和縣級四個層次。

(1)直轄市政府。中國現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4個直轄市。直轄市政府的法律地位、組成、任期、領導體制、職權配置與省、自治區相同。由於城市管理的特殊性,直轄市政府的機構設置一般多於省、自治區政府。直轄市政府以下設區、縣政府。

(2)副省級市政府。

(3)地級市政府。

(4)「市管縣」體制。

市管縣體制是中國地方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成果。相對於地區行署來說,「市管縣」體制的優越性。「市管縣」體制將作為省級政府派出機關的地區行署轉變為省縣之間的一級政權,使省縣之間的一級行政層次由虛變實,優化了中國地方行政管理幅度和管理層級,為逐步建立「省—市—縣—鄉」四級地方行政管理體制奠定了基礎。

(四)縣級人民政府

1、縣級人民政府的地位、組成與領導體制

縣級政府是指縣、自治縣、縣級市、市轄區、旗、自治旗政府。
根據地方組織法的規定:縣、自治縣、縣級市、市轄區的政府分別由縣長、副縣長、市長、副市長、區長、副區長和局長、委員會主任、科長等組成。縣長、副縣長、市長、副市長、區長、副區長均由縣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縣級政府每屆任期5年。縣級政府分別由縣長、市長、區長主持本級政府的工作。政府工作中的重大問題需經有關會議討論,最後由行政首長決定。

2、縣級政府的機構與職權

縣級政府設立的工作部門,一般稱之為「委」、「辦」或「局」。其設立、增加或者合並,由本級政府報請上一級政府批准,並報請本級人大常委會備案。
根據地方組織法的規定,縣級政府的職權共有10項,與省級政府、市級政府基本一樣。需要說明的是,縣級政府沒有行政立法權,無權制定地方性法規或規章。

3、縣級政府的派出機關

縣級政府在必要的時候,經省級政府批准,可以設立派出機關。縣級政府的派出機關主要有街道辦事處,在一些偏遠地區還設有區公所。

(1)街道辦事處
地方組織法規定,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街道辦事處,作為它的派出機關。街道辦事處不是一級地方政府機關,因此也就不存在同級人民代表大會。街道辦事處的主任、副主任由市轄區或者縣級市政府委派。

(2)地方組織法規定,縣級政府在必要時,經省級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區公所,作它的派出機關。區公所設區長一人,副區長、秘書和助理員若幹人,由縣政府委派。最為縣政府的派出機關,區公所向縣政府負責報告工作。

4、街道辦事處指導下的居民委員會

(五)鄉級人民政府

1、鄉鎮建制的沿革與現狀

鄉,1982年憲法規定,鄉、民族鄉政府為農村基層政權組織。

鎮的建制,新中國成立後,鎮的建制經歷了多次調整。1984年,國務院批轉民政部《關於調整建鎮標準的報告》,規定了新的建鎮標准,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建制鎮的發展。

2、鄉級政府的組成、機構與職權

根據地方組織法的規定:鄉、民族鄉政府設鄉長一人、副鄉長若幹人。鎮長1人,副鎮長若幹人。其中民族鄉政府的鄉長由建立民族鄉的少數公民擔任。鄉長、副鄉長、鎮長、副鎮長由鄉、鎮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鄉鎮政府實行首長負責制,每屆任期3年。

鄉級政府機構,它們既是縣級政府的職能部門設在鄉、鎮的派出機構,接受縣級政府的職能部門的領導,同時接受鄉鎮政府的領導或指導。

3、村民委員會

村民委員會協助鄉鎮政府開展工作;鄉鎮政府對村委會的工作給予指導,支持與幫助,但不得干預依法屬於村民自治范圍內的事項。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員3-7人組成,皆由選舉產生,每屆任期3年。

村民委員會的組織體制,使廣大農民第一次獲得了自由選舉「社區領袖」的民主權利,增強了鄉村社會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實現了鄉村自治及其民主化的制度創新。

G. 請問組成國務院的機構有哪些

國務院由以下機構組成: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3.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7.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8.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9.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10.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

  13. 中國人民銀行

  1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20.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21.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2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23.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2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25.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26.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7)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組織結構擴展閱讀:

國務院直屬機構 :

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

2.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3.國家體育總局

4.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

5.國務院參事室

6.國家稅務總局

7.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8.國家統計局

9.國家醫療保障局

10.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外保留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牌子。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在中央宣傳部加掛牌子,由中央宣傳部承擔相關職責。國家宗教事務局在中央統戰部加掛牌子,由中央統戰部承擔相關職責。

11.國務院辦事機構

12.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

13.國務院研究室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在中央統戰部加掛牌子,由中央統戰部承擔相關職責。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與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與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屬機構序列。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中央宣傳部加掛牌子。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網-國務院組織機構

H.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組織機構圖

(8)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組織結構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組成。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

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審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第一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直屬機構、辦事機構、直屬事業單位設置方案,現將國務院機構設置通知如下: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

二、國務院組成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

中國人民銀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

教育部對外保留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牌子。科學技術部對外保留國家外國專家局牌子。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外保留國家航天局、國家原子能機構牌子。自然資源部對外保留國家海洋局牌子。生態環境部對外保留國家核安全局牌子。

三、國務院直屬特設機構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四、國務院直屬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

國家稅務總局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

國家體育總局

國家統計局

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

國家醫療保障局

國務院參事室

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外保留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牌子。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在中央宣傳部加掛牌子,由中央宣傳部承擔相關職責。國家宗教事務局在中央統戰部加掛牌子,由中央統戰部承擔相關職責。

五、國務院辦事機構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

國務院研究室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在中央統戰部加掛牌子,由中央統戰部承擔相關職責。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與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與中央網路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列入中共中央直屬機構序列。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中央宣傳部加掛牌子。

六、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

新華通訊社

中國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工程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中國氣象局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行政學院與中央黨校,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作為黨中央直屬事業單位。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