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張家界旅遊文化劣勢

張家界旅遊文化劣勢

發布時間: 2020-12-19 15:46:09

❶ 張家界旅遊業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我個人認為,張家界的旅遊發展應當從人文角度出發。原因如下:
一、張家界有神秘、獨特的「湘西文化」,這是能夠發展人文類旅遊的物質基礎。
二、張家界的基礎設施已經在最近幾年有了很大改善,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去完善人文旅遊。
三、自然景觀旅遊已經達到一種極端,例如當年的《阿凡達》事件。這是一種不太正常的市場競爭的結果。自然景觀旅遊對生態的破壞的嚴重程度是顯而易見。長期的佔用,必然會引發「不良反應」。
四、就現階段的國家政策來說,人文建設是較重要的任務,重新將「湘西文化」拿出來進行包裝,能在政策上得到發展。
五、古老的中國未知實在太多,在發展、研究「湘西文化」中也能為其他的考古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六、目前中國市場已經國際化了,「湘西文化」能夠開辟廣闊的國際市場。

❷ 張家界的文化風俗有何特色

土家族的哭嫁是很有特色的,在土家風情園可以看到。張家界山水靈秀,民風淳樸。主要內有漢族容,土家族和白族。

❸ 用SWOT分析法分析張家界旅遊促銷方案

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開發
SWOT 分析———以百色壯族布洛陀文化為例
1.優勢(S)
(1)文化資源極具魅力,旅遊開發價值明顯
布洛陀文化是壯族及其先民保持對祖先的記憶
和歷史延續性的獨特展現,反映著當地群眾的審美和
價值取向,具有民族認同和民族凝聚的意義,擁有重要
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學術價值。其具有保存完整,趣味性
和參與性強的特點,適合求新求奇的旅遊愛好者,也可
滿足廣大壯族人民尋根祭祖心理,有很高的旅遊開發
價值。另外,《布洛陀》史詩中形成的壯族歌圩文化內
涵,以豐富的對歌形式,促進了歷史、文化、農業和各種
社會知識的傳播,布洛陀民俗文化也因此具有了經濟
開發的價值。開發布洛陀民俗文化,能夠為民族區域特
色經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將為百色地區發展文化
產業、振興旅遊經濟提供一次難得的機遇。[3]
(2)區位優勢明顯
百色位於黔、滇、桂三省(區)的交匯處,是國家確
定的南(寧)貴(陽)昆(明)經濟區中心地帶,重要的物
流集散地和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咽喉,也是泛珠三角經
濟區和中國西南地區與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開展貿易
的黃金寶地。隨著南寧至昆明高速公路的全線修通、
右江航道改造、百色機場的建成通航,百色航空、鐵
路、公路、水路現代化交通立體網路正式形成。交通便
利,區位優勢明顯,有助於擴展客源市場。
(3)政府主導與大力扶持
政府主導是產業發展的保證,百色地區和田陽縣
領導高度重視布洛陀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工作。布洛陀
文化的旅遊開發工作已被納入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
議事日程,並作為全市旅遊開發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
此外,為推動布洛陀文化的保護與開發,百色還成立了
布洛陀文化開發工作辦公室,具體落實各項關於布洛
陀文化旅遊開發的工作,加快了布洛陀文化旅遊區基
礎設施建設及布洛陀文化資料的搜集、整理工作。
2.劣勢(W)
百色地屬老少邊窮地區,經濟發展較為緩慢,旅
游起步太慢,投入到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資金不
足,旅遊管理人才匱乏,服務水平參差不齊。使旅遊相
關行業發展不平衡,旅遊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娛樂
設施短缺,景區的可進入性較差,種種原因都造成整
體接待水平的低下,滿足不了遊客對「吃、住、行、游、
購、娛」的需要。因此,還需加強交通等基礎設施的建
設,延長遊客停留時間,提升綜合接待能力。
3.機會(O)
(1)迎合遊客對民族文化旅遊追求的心理
隨著「文化旅遊熱」的升溫,少數民族的民間古老
文化、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越來越能激發和滿足都
市人的好奇心,因此民俗文化旅遊也受到了更多人的
青睞。而在強調堅持本真性原則下,進行保護性旅遊
開發的布洛陀文化,將以其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魅力
吸引遊客,滿足其強烈的民族文化體驗及高品位的旅
游審美需求。
此外,隨著尋根祭祖專線旅遊的興起,為更好的
宣傳和開發百色壯族布洛陀文化,百色市政府還舉辦
了「百色布洛陀文化民族旅遊節」,這一舉措不僅激起
了越來越多來自全世界的壯族同胞的尋根祭祖情結,
也吸引了大批專家學者前往考察。
(2)與東南亞周邊國家的友好往來和交流
隨著中國- 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加快、中
國- 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以及南博會在廣西召
開,廣西一躍成為中國- 東盟自由貿易區前沿陣地,
外部因素為廣西旅遊業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和嶄
新的國際發展空間。這也為壯侗語系的民族地區開展
文化旅遊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2004 年,東盟到廣西
的遊客達到30 萬人次,2006 年更達到43 萬人次。而
且隨著中國與東盟交往的日益密切,東盟與中國之間
巨大的物流、人流、資金流將會推動廣西乃至百色地
區經濟和旅遊業達到新的發展階段。
(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熱潮
當前,我國各地都掀起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熱潮,黨中央和國務院及學界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
產的保護工作。2003 年正式啟動了中國民族民間文化
保護工程,2005 年3 月31 日國務院辦公廳頒發了《關
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2006
90
年中國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
518 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正在緊鑼密鼓
地進行著。隨著政府重視程度、社會關注程度的逐步
提高,從政府到民眾,從實踐到理論界己掀起一股非
物質文化遺產的申報、保護熱潮。保護非物質文化遺
產,已經成為我們文化重建的自覺需求。這股熱潮,必
將為開展百色壯族布洛陀文化保護性旅遊開發開辟
出一條光明的道路。
4.威脅(T)
(1)同類民族文化旅遊產品客源市場競爭加劇
廣西是壯族主要聚居的地區之一,百色與南寧、
河池、柳州地區以及雲南文山有著相似的旅遊資源,
且都是在西南地區。在旅遊開發中,相似的旅遊資源,
相同的區位,不僅資源特色難以凸顯,更加劇了對客
源市場的爭奪。同時,由於民俗文化旅遊的開發不當,
文化內涵挖掘不深,導致目前市場上各個少數民族的
旅遊產品很多,旅遊開發、經營方式很相似,容易讓游
客對民族文化旅遊產生厭倦,失去新鮮感。如:一些民
俗村的民居都是房檐上掛幾串紅辣椒,房內擺一台織
布機,遊客進門喝茶、跳舞、坐花轎以及文化搭台、經
濟唱戲等等這些千篇一律的旅遊活動,實在令人乏
味。所有這些,不僅是對遊客的誤導和文化的扭曲,更
對有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造成了生態平衡的破壞、
原真性的破壞和正常傳承的破壞,並可能加劇某些非
物質文化遺產的消亡。
(2)外來文化的強烈沖擊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急劇變遷、科學技術的不斷發
展、電視、電腦的普及和高雅樂曲的熏陶,我國的民族
地區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受
到越來越大的沖擊。一些傳統的藝術文化形式正在淡
出人們的生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為傳承的文化遺產
正在不斷消失,許多傳統技藝瀕臨消亡;大量有歷史、
文化價值的珍貴實物與資料遭到毀棄或流失境外;隨
意濫用、過度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象時有發生。
壯族文化也不例外,由於受外來文化尤其是漢族文化
沖擊影響嚴重,民族文化保護意識不是很強烈,很多
有價值的民間民俗文化後繼乏人。
(3)人才流失嚴重
壯族布洛陀文化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除
了通過文字記錄外,口傳身教是文化傳承的重要手
段。但如今,由於文革時期傳承受到壓迫與中斷,由於
當代人忙於掙錢,無暇學習這些費時費力的民間技
藝,由於民間藝術的「老土」,導致了很多年輕人不願
學習與傳承,一些依靠口傳心授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
產正在不斷消失,大多數掌握絕活的民間藝人已經年
老甚至已相繼謝世,壯族布洛陀文化傳承面臨人才流
失嚴重和後繼乏人的困境。而且,百色經濟發展的落
後,在生活條件上、社會福利機制上都遠不如大城市
優越,導致很多優秀的經營管理人才、旅遊專業人才
即使以犧牲自己多年所學的專業為代價,也要爭相立
足大都市。文化遺產與旅遊優秀人才的嚴重流失對百
色壯族布洛陀文化的旅遊開發是極其不利的。
三、百色壯族布洛陀文化旅遊開發策略
從2003 年開始,布洛陀文化的旅遊開發取得了一
定的經濟效益,但綜合來看,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很多
人對布洛陀文化價值還停留在較膚淺的認識上,在經濟
利益的驅動下,急功近利地進行旅遊開發,「重申遺,輕
保護」等。因此,如何在保護好布洛陀文化的同時,做好
旅遊開發,進而實現雙贏,相關措施亟待提出。
1.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提升旅遊品位
布洛陀是壯族人民的人文始祖,因此開發「布洛
陀」品牌要不斷深入挖掘其文化內涵,充分利用人物、
歌舞、傳說、典故、傳統習俗等,提高其文化品位,打造
新的民族文化旅遊亮點。在整體保護民族文化資源的
基礎上,將布洛陀祭祀文化、壯族歌圩文化、壯族圩市
文化、敢壯山自然與人文景觀等布洛陀文化建設成為
一個特色旅遊景區。不但要善於利用事件和活動,更
要營造有影響力的事件和活動,把這么大規模的歌圩
給打造經營好。推出「布洛陀文化之旅」專題片,從歷
史地位、文化底蘊、考古突破、景觀建設等各方面全
面、翔實地介紹布洛陀文化之旅,舉辦中國著名專家、
學者參加的「布洛陀文化遺址開發研討會」,使觀眾對
「布洛陀」品牌產生了解的慾望。
同時,尋根祭祖是一個民族擺脫不了的文化情
結,要普及敢壯山布洛陀壯文化尋根之旅的概念,更
深層次地研究壯族族源和族群,利用壯族與東南亞的
泰、老、撣、岱、儂等民族的歷史淵源關系,擴大與東南
亞各國之間的友好往來,擴大壯族地區的對外開放與
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合作,強化百色壯族布洛陀文化
旅遊特色品牌。
2.開發參與性較強的旅遊產品
旅遊者出遊的主要目的是審美和求知等精神需
求,日趨成熟的旅遊消費者不再滿足於觀賞靜態的旅
游產品,爭相追求有文化品位、具有參與性的旅遊體
驗,所以壯族布洛陀文化旅遊要多開發參與性較強的
旅遊產品。
為滿足遊客對文化真實性的需求與新鮮感受,合
理規劃旅遊路線,設計參與性較強的旅遊項目。基於
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習慣和勞動文化,將敢壯山旅遊景
區、布洛陀芒果風情園打造成為一個遊客可以隨時來
參觀游覽、觀賞與體驗相結合的文化旅遊平台。在敢
壯山旅遊景區內開展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如田陽舞
龍、舞獅、武術表演,綉球退敵和聖女池摔跤比賽;斗
牛、斗狗比賽,布洛陀聖樂演出、民族舞蹈表演、民俗
91
文化表演等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演出,還可以組織游
客開展山歌對抗賽、打陀螺、拋綉球、品嘗壯族各種特
色風味小吃等體驗性和參與性強的活動。使旅遊者在
游覽中認識和了解壯族布洛陀文化,這樣既滿足他們
觀察和了解當地居民生活方式、居住環境、文化信仰,
享受高質量的旅遊經歷,又能促進當地居民對自己民
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
化遺產的文化自覺性,創造區域旅遊經濟效益。
3.積極創辦布洛陀文化旅遊節
近年來,田陽縣抓住時機打造了布洛陀民族文化
旅遊節,為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趕來拜祀布洛陀的幾十
萬壯族群眾提供了一個活動平台。除傳統的山歌對唱
外,還舉行神秘壯觀的布洛陀民間祭祀活動,以大氣
派的歌舞場面展示布洛陀故鄉多姿多彩的原生態壯
民族風情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蘊。開設壯民族服飾
展,田陽舞獅特技表演、千人拔河、斗雞、打陀螺等群眾
體育活動和商品交易會。文化旅遊節期間,同時還配
合推出壯家美食和農副土特產品。竭力把布洛陀民族
文化旅遊節打造成為集民間傳統習俗與現代文明、文
化、藝術、體育、商品、信息、科技交流為一體的盛會,有
力地吸引了壯族群眾的參與和外來遊客的參觀。
從2004 年起,百色市政府先後舉辦了三屆「布洛
陀民族文化旅遊節」,參加人數逐年劇增,取得了很大
的成功。通過舉辦這一節慶活動,擴大百色市在國內、
東南亞乃至世界的影響力,增加人們對壯族布洛陀文
化的了解,聯系壯、侗族同根源同胞們的感情,從而更
有效地宣傳自己。
4.文化旅遊與自然景觀旅遊相結合
民族文化旅遊有很大的生命力,布洛陀文化旅遊
肯定有這個優勢。大多數遊客外出旅行不僅想觀賞自
然風光,更想體驗異民族的文化。因此,要順應旅遊業
發展趨勢,以壯族布洛陀文化品牌優勢,重新優化旅
游文化資源的配置,精心設計旅遊路線,將布洛陀人
文景觀與樂業天坑群、通靈大峽谷等具有世界影響力
的著名自然景觀相匹配,應使「布洛陀文化之旅」和
「紅色之旅」、「樂業大天坑之旅」、「通靈大峽谷之旅」
四條主線齊頭並進,形成百色整體旅遊品牌,形成集
自然、人文景觀於一體的互動、人文而又生態的旅遊
觀光。採取「以紅帶綠」、「以綠促紅」的經營思路,不斷
拓寬客源市場,為旅遊者提供高質量的旅遊經歷,鑄
造百色旅遊的主打品牌。
5.加強合作,區域聯動,共同發展
區域旅遊合作是旅遊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需要。
中國旅遊業的發展,過去多為各行其是,帶有計劃經
濟的色彩。因而導致資源特質相似的相鄰地區,其發
展思路和產品規劃雷同,使市場競爭激化,出現重復
建設、不正當競爭和區域旅遊保護主義。所以,構築地
域大文化,謀求區域聯合,成為當今旅遊競爭的主要
策略,繼而達到「雙贏」或「多贏」,並在旅遊市場上占
據重要的一席之地。旅遊業是一項開放性、關聯性程
度極高的新型產業,區域旅遊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
須堅持「大旅遊、大市場、大產業」的發展戰略,以增強
區域整體旅遊經濟實力和競爭力。要使廣西民族旅遊
業快速、健康的發展,也必須走區域旅遊合作的道路。
具體對百色布洛陀文化而言,在其開發過程中,要進
一步推進百色與黔西南州、曲靖市、文山州等周邊地
區的交流與合作,共同協商線路組織和聯合促銷等,
將各自的線路向周邊地市延伸,組成跨地區黃金線
路,共同將布洛陀文化這一品牌經營好。
四、余論
在旅遊開發中,對民族文化的開發其實就是保護
的一種途徑,發掘出來、整理出來使之繼承、發揚、傳
播,是有利於民族文化發展的。布洛陀文化是一筆難
得的文化財富,為了保證廣西壯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
護與旅遊經濟發展的雙贏,應將壯族布洛陀文化引向
市場,使之形成文化品牌效應,逐漸成為一種新興文
化產業。百色田陽縣應該緊緊抓住機遇,制定總體規
劃,形成以布洛陀民俗文化為主體的旅遊產業,大力
建設著名的旅遊勝地,實施政府主導型發展旅遊業的
戰略把旅遊規劃與生態環境保護、城鎮建設、農村建
設的規劃有機結合起來,以高水平的管理營造加快旅
游發展的環境,開展以弘揚優秀民族文化、保護民族
珍貴文化遺產,提高民族自信心的旅遊宣傳促銷,下
大力氣創建布洛陀民俗文化品牌,把布洛陀民俗文化
旅遊融入廣西、國內甚至國際旅遊經濟發展圈之中,
以旅遊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帶動相關產業的發
展,從而帶動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
旅遊

❹ 張家界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

風景的介紹而已嘛來!!
峰林奇異,自是張家界景觀的一大特點。在方圓13300多之間,既形態各異,又相互對立,觀之毫無呆板之意,彷彿一切都是經過藝術大師的著意安排。張家界不僅山奇、而且水秀。位於沙刀溝猴兒洞下的瀑布,從200多米高的石壁頂上飛瀉而下,聲如雷鳴,勢若奔馬,蜿蜒於山巒深谷間的金鞭、琵琶溪、花溪、礦洞溪、溝刀溝等5條溪水,汩汩流淌,與天上的白雲、兩岸的綠樹相映成趣,置身其間,飄飄然如入仙境。金鞭溪之幽,黃石寨之雄、腰子寨之險,琵琶溪之秀,杉刀溝之野,袁家界之奇,無不被人嘆為觀止。
這就是張家界風光~~
具體張家界風光的視頻:
http://hi..com/ldwcts/blog/category/%D5%C5%BC%D2%BD%E7%D7%A8%BC%AD

至於蒙古風光,桂林風光,都大同小異吧~~歡迎你網路一下就好~

❺ 張家界宗教文化旅遊資源有哪些

可以這樣講,「張家界是一個什麼宗教文化都沒有的地方」。也可以說,張家界是回一個什麼宗教文化都有的地方答。
簡單地說,佛教寺有名的:天門山圭2008年新開方的,但歷吏上曾有一寺,文化革命被革了。到去年才修的。還有城裡有一普光寺,是一個歷吏寺廟,不過現在乾的是見不的人的事,另有很多小寺廟。如寶峰寺,褔壽寺呀。
道教有,五雷山道教。這個還好,不過紫霞觀就真不是什麼好東西了。
其實這里的人們善良是受儒教文化影響,
另外本地還有很多牛鬼蛇神,也另有風味

❻ 張家界的文化風俗有何特色

張家界原名大庸,是古庸國所在地。早在原始社會晚期,先民就已開始在澧水兩岸繁衍生息。到了堯舜時代,「舜放歡兜於崇山,以變南蠻」,於是中國歷史上便有了「南蠻」一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設置郡縣,張家界一帶屬黔中郡慈姑縣,縣治在慈利縣官塔坪(即今蔣家坪鄉太平村)。三國吳景帝永安六年(公元264年),嵩梁縣被命名為天門山,設置了天門郡,至兩普、南北朝,均屬天門郡溇中、臨澧縣。1369年明朝設置大庸縣,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設永定縣。
1949年解放後至1988年,慈利縣屬常德專區,至1988年底,大庸、桑植為湘西土家苗族自治州所管轄。1988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組建省轄地級市大庸市。1994年4月,地級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張家界市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國內外聞名遐爾而得名。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去貴高原隆起與洞庭湖沉降區結合部,介於東經109度40分至111度20分、北緯28度52分至29度48分之間,東接石門、桃源縣,南鄰沅陵縣,北抵湖北省的鶴峰、宣恩縣。市界東西最長167公里,南北最寬96公里。全市總面積9653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4.5%。
張家界市地貌構造復雜,主要有山地、岩溶、丘陵、崗地和平原等,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6%,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為世界罕見。城市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向東南傾斜。武陵山脈自貴州雲霧山分支,入張家界市後又分成三支山系貫穿城市全境。張家界市境內山巒重疊,地表起伏很大,最高點海拔1890.4米,最低點海拔75米。
市境地貌以山地為主,地勢西北高,沿澧水傾斜,中部沿澧水兩 岸呈北東向緩低,南部山地向沅水遞降。武陵山脈自貴州雲霧山分支 入張家界市,又分三支。北支由湖北來鳳 龍山入市轄桑植縣歷山, 桂英山,青龍山;中支沿澧水之北有天星山,紅溪山,朝天山,青岩 山,茅花界。南支行於澧水,沅水之間,有七星山,崇山,天門山, 延入慈利縣的大龍山,天合山。三支均到東到洞庭湖沖積平原而消失。
張家界以其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聞名於世。以中國第一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張家界和天子山、索溪峪兩個自然保護區組成的武陵源風景區面積達369平方公里,區內以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岩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桂林之秀、黃山之奇、華山之險、泰山之雄於一體,藏賂、橋、洞、湖、瀑於一身,有「擴大的盆景、縮小的仙山」之美稱。
張家界更是生物資源的寶庫,區內有木本植物106科320屬850種,脊椎動物146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植物5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40種。珍奇樹種有銀杏、珙桐、紅豆杉、櫻花等;名貴葯材有靈芝、天麻、何首烏、杜仲等;珍稀動物有娃娃魚、獨角獸、蘇門羚、華南虎、雲豹、獼猴、靈貓等。
張家界市森林資源豐富,全市有林業用地面積1012畝,佔71%。森林覆蓋率達64.61%,名列全省第一。城市實施了「美化、亮化、凈化」工程,人均擁有綠地1.55平方米,是理想的生態旅遊區、國際度假區。
張家界地處北中緯度,屬中亞熱帶山原型季風性濕潤氣候,光熱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嚴寒期短,四季分明,歷年平均日照、氣溫和降水量分別為1440小時、16度和1400毫米左右,歷年平均無霜期在216天至269天之間。這樣的氣候有利於農、林、牧、副、漁業的全面發展。但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境內氣候復雜多變,乾旱洪澇、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也比較頻繁。
春季(3/5月) 氣溫:5.8℃,11.4℃,16.1℃ 春天妖冶而如笑-灌花、踏青
夏季(5/8月) 氣溫:19.7℃,23.3℃,22.2℃夏天蒼翠而如滴-避暑、漂流
秋季(9/12月)氣溫:17.9℃,13.9℃,8.7℃ 秋天明凈而如洗-賞果、登高
冬季(12/2月)氣溫:3.4℃,0.7℃,1.3℃ 冬天素潔而如睡-賞雪、尋梅
張家界市區海拔183米,景區平均海拔1000米,由於此差異,晝夜溫差可達10℃
在張家界市內,分布著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總人口達70多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50%弱。少數民族中以土家族人口較多,其次是白族、苗族和回族。此外。還有少數滿族、侗族、瑤族等少數民族人。現就土家族、白族和苗族作一些簡單的介紹:
土家族
土家族,通俗的解釋,就是長期居住在這里的一個土生土長的民族,古代稱「巴人」。據有關史料記載,土家族古代分布在湘、鄂、川、黔四省邊界,一直居住在長江、沅水之間,從來沒有全面性搬遷過,是一個很穩定的民族。作為族稱的「巴人」,曾經是一個多部落的統一體,其祖先一般認為是今鄂西的巴東、建始地區的「南猿人」以及長陽地區的「長陽人」。
據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記載,早在堯舜時代,長江,漢水以南就有了「南蠻」的生存與繁衍。
到了漢代,稱巴郡南郡蠻、武陵蠻、婁中蠻、澧水蠻與中沔蠻(屠山蠻)等。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稱武溪蠻、西溪蠻、天門蠻、黔陽蠻、建平蠻等。
隋代稱「岳左」。
宋代稱北江諸蠻。《宋史·蠻夷傳》稱蠻區人為土民、土蠻、土官等。
明清兩代稱土夷、土蠻、土家。
到了明未清初時期,才出現「土家」與「客家」之漢語稱謂。所謂「土家」,是相對於「客家」而言的,而所謂「客家」,又主要是指漢人而言的。「土家」意為「本地人」,「客家」則意為「外來人」,只有較多的漢人移居到土家地區以後才出現。本來,土家族自稱「畢茲族」,古代巴人也是這樣自稱的,但「畢茲」不等於就是「本地人」。「畢茲」是土家族的自稱,是古代就有的,而「本地人」是後來較多的漢人移居到土家族地區以後才出現的漢語稱謂。
土家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生活在張家界市的土家族,因武陵山而益增其勇,而武陵山又因土家族而愈顯其靈,真所謂物華天寶而人傑地靈。

白族

白族,也是一個古老的民族,白族自稱「白子」、「白尼」,漢語就是「白人」的意思。白族的先民史稱「泊填」、「叟」、「爨」、「西爨」、「白蠻」、「白人」、「民家人」等。
白族主要分布在我國雲南大理一帶。居住在桑植與天子山一帶的白族,則是從雲南的大理國。據有關史料介紹,早在1253年,蒙古軍佔領了雲南的大理國,強征了一支「寸白軍」,進攻南宋。這支「寸白軍」里有三個白族兄弟,分別名叫鍾遷一、谷均萬、王朋凱,因為他們三個人對蒙軍不滿,又厭惡戰爭,因此就逃離了軍隊而流落到了江西,後遷到湖南洞庭湖。他們又溯澧水而上,在桑植定居下來並繁衍生息。當時的三個人,經700多年的繁衍,到現在已發展到近萬人了。解放以後,經過幾十年的調查研究和清理族源,於1985年秋天正式成立了七個白族鄉,終於實現了白族的民族自治。桑植的白族人雖然來自遠方,但他們的一些風俗習慣同雲南大理一帶的白族大同小異。白族的語言基本上是說漢語,漢文早就成了白族人的通用的文字。因為白族人長期同漢族人民建立了血肉聯系。
白族也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它不但在歷史上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進行了英勇的斗爭,如參加1884年震驚中外的「鎮南大捷」和1949年4月的劍川武裝起義等,同時,還在長期的生產斗爭中創造了豐富的經驗和燦爛的民族文化,如屹立在大理的崇聖寺,金壁輝煌,劍川石寶山的石窟與雞足山的古建築群,也頗具藝術特色。著名的愛情史詩《望夫雲》與民間故事《美人石》與《蛇骨塔》,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每年大理的「三月街」,更是規模盛大的傳統節日,同時又是進行商業活動的盛會,招來不少國內外遊人。
苗族
苗族,自稱「壯」、「蒙」、「摸」、「毛」,也有稱「嘎腦」、「果雄」、「帶奧」、「籠兒」的。
苗族,在民族大家庭中是一個人口較多、分布較廣的民族,也是一個古老的民族。苗族的先民,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黃河流域以南、長江流域以北,以及「荊楚地帶」,後來他們沿洞庭湖溯水而上,慢慢到達湘西和黔東一帶,然後在這里定居下來,生息、繁衍。根據史料記載,苗族在周秦時代稱為「蠻」,漢代移居湘黔以後,又被稱為「五溪蠻」、「長沙蠻」。元代封建統治者在湖南苗族地區設置「五寨長官制」,在貴州苗族區設置順元等路軍民安撫司,以加強對苗族人民的統治。
到了清代,實行「改土歸流」,廢除世襲土司,任命流官,清查田土,徵收賦稅,調查戶口,統一設立府、廳、州、縣、進一步加強了對苗族人民的統治。這使許多苗族人民生活十分貧苦,長期掐扎在死亡線上,終年不得溫飽。苗族人民真正翻身作主,只有在共產黨領導下才得以實現。
苗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在歷史上他們同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者進行過不屈不撓的斗爭。如漢武帝十三年(公元37年)「武陵蠻精夫相單程等,大寇郡縣」,極大的震撼了封建統治王朝;清乾隆六十年(公元1759年)暴發了苗族與土家族人民聯合參加的「乾嘉起義」,先由貴州松桃廳苗族領袖石柳鄧和石乜妹(女)發動,接著湘西花垣黃瓜寨的石三保,鳳凰廳野堡寨的吳隴登和蘇麻河的吳半生以及吉首坪壠的吳八月和三岔坪的吳連舉紛紛響應,聲勢浩大,斗爭勇猛,打敗了清軍多次進攻。這次起義軍斗爭共進行了13年之久,給清軍以沉重的打擊。國民黨統治時期,湘西苗族、土家族人民又一起堅持斗爭,廢除了自清嘉慶以來盤剝湘西人民100多年的「屯田」制度,並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在長期的斗爭中,苗族人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

❼ 張家界永定區如何打造文化旅遊經濟強區

從永定城區驅車到王家坪鎮石堰坪村,沿途的風景讓人心曠神怡。石專堰坪里,保存完好屬的百年吊腳樓依山傍水,層簍舞、蓑衣舞、揚叉舞、高花燈等民俗韻味悠長。2013年,「石堰坪古建築群」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堰坪村逐漸成為熱門的鄉村旅遊景點。開辦「樓屋客棧」的石堰坪村村民全喜平表示,僅去年春節前後1個月時間,樓屋客棧的營業額就達到20萬元。

為了充分發揮這些景區獨特的自然人文資源優勢,永定區規劃編制了「沅澧山水」「武陵民俗」「峰林峽谷」3條大湘西生態文化旅遊精品線路,並納入湖南省12條鄉村旅遊線路之中;投入1636萬元,依次建設10條鄉村旅遊精品富民線路,直接覆蓋17個鄉鎮(街道)、24個貧困村……將永定區美麗山水串聯成線、成片,帶來眾多遊客,也為貧困群眾帶來致富機會。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