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小鎮旅遊發展市場分析

小鎮旅遊發展市場分析

發布時間: 2020-12-19 13:05:49

1. 小鎮旅遊區做什麼生意好

做什麼,都有人賺錢,都有人賠錢:
1、是看你的經營思維怎麼樣;
2、是看你的產品質量好不好;
3、是款式花樣是不是適銷;
4、是價格貴不貴;
5、是店的地理位置怎麼樣;
6、是怎麼吸引。

2. 特色小鎮旅遊接待業務管理都包括哪些方面

特色小鎮旅遊接待業務管理包括旅遊計劃的制定、住宿的安回排、餐飲的安排、導游的答安排,對團隊旅行游覽全過程的質量監督和旅行結束後的總結控制。

遊客進行游覽教育和景區介紹的集中場所,提供交通信息、旅遊景點信息、遊客休閑服務。設立信息自動查詢系統;綜合接待區的選址應該在視野開闊,景觀優良的地區。

(2)小鎮旅遊發展市場分析擴展閱讀:

旅遊特色小鎮規劃、建設和管理中應踐行平台經濟理念,強化平台思維,增強資源整合、產品研發、業態創新、信息傳播與市場開拓能力。

聚集資金、創意、技術、知識、信息等生產要素,招引有實力、有理念、有經驗的業主為遊客提供所需的產品和服務,彌補小鎮開發商或管理者自身的不足,增加創新活力,實現共贏發展。

3. 發展旅遊小鎮,如何策劃很重要

旅遊小鎮在進行品牌定位策劃的時候可以先咨詢一下營銷策劃公司,了解一下策劃活動可以從哪些方面開展,怎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這樣才能採取具體的措施。而且進行品牌包裝策劃還有很多技巧是比較適合這些旅遊小鎮的,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1、優先保護和改造小鎮風貌。由於每個旅遊小鎮都經歷了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有的小鎮已經遺失了一些重要的歷史風貌,所以,為了給旅遊者一個正面的旅遊形象,首先應該加大對小鎮的風貌改造和保護。對於具有特色的傳統民居和古建築和重要歷史遺跡,應該通過各種措施加以保護,以免被破壞,對於已有破壞性的小鎮應該實行搶救性保護。並加以重點改造,尤其是街道、兩旁的建築立面和一些重點的文化遺跡應盡快保護、修葺。同時鼓勵調動全鎮做好小鎮的旅遊景觀和環境保護。
2、積極改善配套設施。配套設施包括基礎配套和接待配套。基礎配套方面:盡快打通與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的外部交通。小鎮實現「五線」入地工程,積極完成街巷道路的復古和硬化,健全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體系。接待配套方面:加強適量的賓館設施建設,重點打造客棧、家庭旅館、民俗旅館和主題特色旅遊的服務檔次和水準。逐步形成高中低檔結合的接待能力。整個小鎮的旅遊景觀、服務水平爭取達到4A景區的標准。
3、大力挖掘資源價值。資源的價值不等於旅遊的價值,旅遊的價值不等於市場的價值,所以小鎮的旅遊資源如何從資源的價值實現旅遊、市場的價值。必須從小鎮已有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展開。自然資源方面如何加以歸類、整理、提升、包裝。文化資源方面:在保護歷史文化得到傳承的同時,以旅遊市場的角度,從已有的文化實體景觀、民俗文化活動、精神文化、旅遊工藝品等四個角度加以挖掘。最終依託資源、緊靠市場打造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
4、快速確立主題形象。主題形象是小鎮發展的核心定位。所以,在小鎮的規劃發展的初期,就應該快速確立有鮮明特色的主題形象。這也為小鎮發展成熟期的品牌經營創造基礎。因為只有主題形象的小鎮才能夠形成吸引力,產生差異性,增強競爭力。
5、核心啟動主體工程和重點打造遊憩方式(項目策劃)。小鎮的發展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其發展目標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是一個分階段實施的工程,從目前全國旅遊城鎮發展的情況來看,大體經歷了基礎配套——旅遊產品——市場突破等三個階段,那麼在旅遊小鎮的發展過程中,尤其是在旅遊開發的初期過程中如何找到關鍵的突破口就顯得尤為重要。
6、大力推進營銷活動。有了資源和產品,剩下的就是營銷和推廣了。從資源到市場到產品到營銷,是一件旅遊產品從加工到渠道到銷售的實現全過程。這件產品的價值實現,也需要通過市場來實現,盡管旅遊營銷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我們認為:首先應該根據自己的產品和遊客的偏好來細分市場,在旅遊小鎮的運營過程中,可以通過重大節慶活動和名人營銷以及通過旅行社等中間商來迅速捕捉市場眼球,打開市場。同時,合理運用同區域聯合營銷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現在的旅遊小鎮越來越多,要想吸引更多消費者的到來,那麼擁有屬於自己的特色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通過推廣、策劃來提升旅遊小鎮的名氣,增加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樣會帶動旅遊小鎮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4. 特色小鎮如何借力旅遊地產

特色小鎮可持續內涵的核心
特色小鎮並不是簡單的工業園區或者服務業集聚區。作為「非鎮非區非園」,它更是一個產業的聚落空間、聚集區,包含著「產業、小城鎮、人群、文化」的融合發展。比如阿里巴巴領軍的雲計算企業所集結的杭州雲溪小鎮、廈門集美汽車小鎮,他們都是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聚焦特色產業,通過發展、融合文化、旅遊、社區功能最後所形成的創新創業發展平台。
特色小鎮」與傳統的產業園區和工業園區有本質區別,是以產業為核心,項目為載體的特定生產、生活、生態區。
特色小鎮建設與一般的產業園區、景區開發流程類似,主要分為規劃咨詢、要素導入、EPC建造和後期運營四個階段,但由於融合了生產、生態和生活等多個方面,因此在項目的頂層設計上比一般的要求更高,必須統籌考慮人口分布、生產力布局、國土空間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中國首批127個特色小鎮的省級區域分布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特色小鎮行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咨詢報告》內容顯示,首批127個特色小鎮分布在31個省級行政區,均為已經修建好並在當地發揮了吸納人口、提供就業、拉動經濟作用的建制鎮。人口多的浙江、四川、山東、江蘇擁有了7-8個特色小鎮,分為第一集團;第二集團是廣東、陝西、湖南、福建、湖北、貴州、安徽。
產業特色
特色小鎮作為地區轉型升級的新載體,在產業選擇上應緊緊與金融業、信息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新材料與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時尚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聯系。
選址特色
追求產城融合的功能目標。在城市與農村之間建設特色小鎮,實現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既聚集市場主體,又強化生活功能配套與自然環境美化。在構築產業生態圈的同時,保護生態,留住鄉愁,形成人們稱道嚮往的優美風景、宜居環境和創業氛圍。
氛圍特色
以人為本是特色小鎮的底色。建設特色小鎮需要有宜居宜業的特色環境,來打動人、吸引人,讓小鎮居民有獲得感、幸福感。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建設優美宜居的生態環境。
文化特色
文化是特色小鎮的靈魂。一個優秀的特色小鎮絕不僅體現在建築風格和街區環境上,也往往要以發展一個或多個當地特色產業為根基,並著力在各個方面挖掘產業的文化附加值。
住建部下發的《關於做好2016年特色小鎮推薦工作的通知》中,將小鎮類型分為工業發展型、歷史文化型、旅遊發展型、民族聚居型、農業服務型和商貿流通型。如果按照這一分類將127個特色小鎮分類後發現,旅遊發展型、歷史文化型占據了非常大的比重。
這類的開發模式(旅遊+文化)是我國探索經驗比較豐富的,但是否足夠「特色」還需要觀察政策的進一步落實。而且,擔負著產業升級重任的工業發展型,擔負著產業融合任務的農業服務型,加起來僅占據了26%的比重,說明了在首批特色小鎮的選擇過程中對「產業」的要求尚未放在第一位。
特色小鎮發展趨勢
特色小鎮的市場化
特色小鎮建設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根本立足點在市場化運作。市場化是特色小鎮良性運行的成功之路。是要通過市場化競爭,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
「著力構建有效市場機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推進市場化的改革」。特色小鎮建設也應該摒棄行政化的思維定勢、路徑依賴和體制束縛,轉變政府主導的習慣性思維,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特色小鎮特色產業的產生和形成,要順應時代和經濟發展的要求,從「大浪淘沙」的市場化競爭中產生,不是靠政府的「指點江山」,也不是靠官員的「慧眼獨具」。而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特色小鎮的智慧化
未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對於大部分特色小鎮而言,融入網路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一代科技的智慧化改造,將是一種可預見的趨勢。而在當前新型城鎮化加速的情況下,特色小鎮的智慧化建設,也被認為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探索。新型智慧小鎮是新型智慧城市理念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未來特色小鎮建設的重要發展形式。
特色小鎮的平台化
特色小鎮產業協同創新服務平台包括了研發服務、技術服務、咨詢服務、設計服務、知識產權、金融服務、檢測服務、創業服務、信息服務等眾多內容,這些都是特色小鎮平台化的重要內涵。特色小鎮平台建設應以服務為導向,搭建一個有機融合政策、資本、商業的創新創業平台。
特色小鎮的生態化
綠水青山已經成為寶貴的資源,藉助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生態優勢也能轉變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休閑旅遊、特色農產、傳統文化等在特色小鎮經濟發展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而保護好生態,可以進一步放大特色小鎮在上述領域的發展潛力,也符合我國綠色經濟的發展戰略之路。

5. 全域旅遊對特色小鎮帶來什麼影響

全域旅遊理念的提出為旅遊小鎮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推動著特色小鎮轉型升級。然而,全域旅遊為特色小鎮帶來了「利」的同時又存在著「弊」的一方面。那麼,如何看待全域旅遊給特色小鎮帶來的影響呢?

首先我們肯定全域旅遊為特色小鎮帶來的新的機遇和新的理念:

1.在全域旅遊的背景下,特色小鎮在旅遊市場發展中將會愈發火熱

為了加快推進城鎮的旅遊規劃假設,一批立足於旅遊的特色小鎮應運而生,如司馬長城腳下的古北水鎮已經成為全域旅遊的範例。

2.在「旅遊+」的千變萬化中帶來無限商機

「旅遊+」是指旅遊與其他行業的相加,從而產生新的業態,如「旅遊+農業」,出現了一批農業觀光、休閑型的旅遊業,同時旅遊業也可以與工業、服務業相加,這其中帶來的無線商機,值得我們在打造特色小鎮之時借鑒。

3.全域旅遊推動了區域發展硬環境改善

全域旅遊是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的重要契機,特色小鎮可以分享正的外部性,有些方面可以「不投而獲」,發展的成本因此可能降低。

4.全域旅遊可以提升區域品牌

特色小鎮可以利用兩張品牌,一是區域(全域)的品牌,而是自身(特色)的品牌。比如某個特色小鎮可能因為處於黃河精品景觀帶上而獲得較高關注。

然而,全域旅遊的推進過程中,也存在著不確定性的因素,為特色小鎮帶來了新的挑戰:

「全域旅遊刺激了旅遊型特色小鎮規劃,但同時過剩的風險也在累計,所謂機中有危」。全域旅遊環境的進一步改善提升,會導致按原先理念,標准建設的旅遊型特色小鎮,相對落伍。尤其是交通條件改善後,大城市對特色小鎮的虹吸現象更加顯著。「旅遊+產業」雖已成為發展的選擇,但容易出現「弱弱聯合」的困局,旅遊不專業、產業不強壯,兩兩相加的路徑不清晰,陷入困境。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6. 一個旅遊發展的小鎮上做什麼生意好

青年旅社,酒吧,特色小吃,特產。旅遊相關服務業~~~

7. 打造觀光小鎮、度假小鎮的社會價值何在

發展旅遊小鎮的意義

1.從宏觀層面看。旅遊小鎮建設是我國城鎮化進程與旅遊業協調發展的新型模式,是實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要求的有益探索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之一。建設旅遊小鎮,有助於建立以工補農、城鄉互動、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系,是破解「三農」問題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方式。同時,建設旅遊小鎮,有利於帶動農村二、三產業的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改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

2.從中觀層面看。推動旅遊小城鎮發展,有利於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農村地區延伸,促進農村地區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和歷史風貌建築的保護,推動村容村貌的整治和農村落後面貌的改變。旅遊小城鎮建設把解決「三農」問題結合起來,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農民致富;發展旅遊與發展小城鎮相互結合,推動了當地縣域經濟的發展,增強了貧困地區自我造血功能和資源環境保護能力,形成了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遺存的保護機制。

4.從旅遊發展看。旅遊小鎮是綜合發揮旅遊產業功能的重要體現。有利於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突出民族文化的承繼與建設,把小鎮建設成弘揚和傳承民族文化的窗口和基地,增強小鎮對遊客的吸引力。通過建設旅遊小鎮的方式,把過去單純的保護變為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實現保護,是在新形勢對歷史、文化資源有效保護的創新探索。將形成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的互動發展,互相融合。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