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旅發展 » 中國旅遊發展潛力

中國旅遊發展潛力

發布時間: 2020-12-19 12:10:28

㈠ 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是什麼


中國具發展潛力的行業有;
1、互聯網服務行業
互聯網本身是個瞬息萬變的大行業,不同子行業的熱門程度往往與所在行業的壟斷程度、發展速度和從業公司數量有關,目前較為熱門的有互聯網金融、電商、視頻、搜索等。從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來看,目前除了.net、c#等過時的技術外,其他方向的技能,包括PHP、java、PM,尤其是Android、IOS語言的平台開發,往往都能有較多的從業選擇。比如大數據開發、雲計算、搜索、移動互聯網等熱門領域都有大量的高薪工作需求。
2、教育和培訓行業
中國適齡勞動人口基數巨大,勞動力技術技能培養的需求也是巨大的,這個行業的潛力從新東方火熱上市就可以看出端倪。並且,不管什麼時候,中國人對下一代培養都是全力以赴,因此中小學輔導培訓機構這幾年也是紅紅火火。
3、農業
從創業的角度看,我國農村過去幾乎是一張白紙,由於新農村、新郊區建設的紅火,帶動了農民的需求和農村市場的興旺,催生了大量創業機會,不僅農民創業熱情高漲,而且吸引了城裡人和大學生前去創業。
如今,城市創業成本高,競爭激烈,農村則生機盎然,優勢凸現。農村的勞動力充足,自然資源豐富,創業成本低;逐漸富裕起來的農民,對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的層次在提高,各地政府相繼出台了系列創業資金扶持政策,使農村創業成了吸引力最強、利潤最高的行業之一。
農村飼養野兔、野豬、野雞、草雞、藍孔雀,種野菜等非常受城裡人歡迎,市場很大,而農村又急需城市人的知識、技術、科技和人才。創業的機會多而且誘人,許多城裡人和大學生發現了這一巨大商機,紛紛放棄城市優越的生活,踴躍投入到農村創業大潮之中。
過去一些想盡法子在城市落戶的「農轉非」,現在出現了「非轉農」到農村創業的趨勢。
4、旅遊行業
據表明,近3年來,中國在線旅遊行業復合增長率超過3成,使得傳統旅行社越來越看重在線旅遊市場的力量。國際知名咨詢研究機構艾瑞咨詢數據表明,2011~2013年,在線旅遊市場交易規模分別達到1313.9億元、1708.6億元和2204.6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到38.5%、30.0%和29.0%,其增幅要高於國內旅遊市場的整體水平。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中國在線旅遊行業會持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因此可以明確的是,市場對於旅遊體驗師的需求會越來越大。
5、文化娛樂行業
以前一部大片,能賺個幾百萬都非常不容易。現在,一部成本幾千萬的小片,也能賺個十幾億票房。這個票房數字的背後,說明現在的人們對文化需求的渴望。
一個達沃斯論壇,給瑞士一個小鎮帶來全球性的影響力,並給當地的旅遊、商貿、文化、酒店業帶來巨大的推動。中國很多地方也有客觀條件大力發展會展文化經濟,但常缺乏宏觀大思路。現代信息化時代的傳播媒介,會加快這種新文化的擴展速度,會迅速產生全國性的,甚至世界性的影響力。
6、生物醫葯行業
生物醫葯是國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其制葯技術將成為未來創新主動力,也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在對研發人員的薪酬策略上,也可以看到生物醫葯行業對研發人員的重視程度。
7、健康管理行業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穩步增長,但在物質生活空前發達的當下,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卻對人們的健康產生了巨大的負面影響。相關數據表明,中國亞健康人群已經超過75%,與營養相關的慢性病,如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壓病、心腦血管病、腫瘤等已佔死亡原因的80%,人們的健康需求已由傳統、單一的醫療治療型,向疾病預防型、保健型和健康促進型轉變。
8、老年用品和服務行業
目前我國老年用品和服務的市場需求為每年6000億元,但目前每年為老年人提供的產品有服務則不足1000億元,供需之間的巨大差距讓老齡產業「商機無限」。我國的老年用品和服務產業才剛剛起步,涉及養老機構、醫療保健產品、旅遊、房地產等領域,在各方面的專項產品及服務都還亟待開發。
9、智能家居
統計數據顯示,智能家電就國內來言擁有著過億的潛在客戶,特別是追求生活品質的年輕人,對智能家電的要求高,需求大,是最大的潛在客戶群。根據數據預估,2015年智能家電產值將達到1250億元,2020年或將沖破一萬億,成為家電行業發展最快的關鍵部分,前景廣闊,市場潛力巨大。
10、信息安全分析行業
從宏觀角度來分析,越來越大的市場規模,會導致人才需求劇增。智慧城市的建設也對信息安全體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移動支付等領域的應用信息安全逐漸成為市場的主要發展方向。賽迪顧問數據顯示,中國信息安全市場規模2012年為166.58億元,2013年達到186.51億元,2014年預計為228.03億元。據此估算,目前國內信息安全市場每年增速在20%左右。

㈡ 我國近兩年的經濟總體狀況

可以去找國家統計年鑒作為你所說的這一個概況的依據,然後對圖片進行表述就行。

㈢ 中國旅遊地產有多大發展空間,或潛力

中國旅遊業發展趨勢分析
從市場上來看,中國國內旅遊市場前景廣闊,需求潛力大,國內旅遊將維持高速穩定增長的局面,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過渡。從國家政策上,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政府,相繼出台了刺激和拉動旅遊及相關產業發展的新政策,無形中為我國旅遊房地產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發展的平台.
總體來說,還行吧!有投資的基礎!

㈣ 近年來中國增長速度最快的是哪座城市呢

杭州,它是浙江的省會,在全國排名是第九的位置,今年第一季度名次上升一位。這里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心中的人間天堂,尤其是杭州西湖的知名度很高,吸引了眾多遊客的目光。如今杭州在互聯網行業做出了很好的成績,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發展潛力很足。對於下一個「北上廣深」將花落誰家?這四座城市最有實力,成都重慶上榜,不知你有什麼看法呢?

㈤ 後世博我國旅遊業持續發展潛力有多大

⊙魏國富 孫廣香 上海世博會閉幕已一月有餘,本屆世博會的參觀人數達到了史無前例的7300多萬人次,使我國旅遊業的發展上了一個新台階。縱觀世博史,世博會成功舉辦之後的後世博效應將在舉辦國和舉辦地不斷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它的社會效益也在往縱深發展。因此研究和探索後世博效應對我國旅遊業的影響意義重大。 後世博時代的旅遊潛力 在上海世博會期間,我國旅遊接待人數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屆世博會對我國的影響持久深遠。而後世博對中國旅遊業的推動作用也在逐步顯現。 1.旅遊經濟效應 據國家旅遊局局長邵琪偉介紹,世博旅遊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估計超過800億元人民幣。而據上海財經大學世博經濟研究院院長陳信康預計,上海世博會的增量消費為468.64億元,產出影響為794.77億元,其經濟效益是北京奧運會的3.49倍。除了旅遊業的直接收入之外,世博園區的開發利用獲得的收益也將高達數千億元。由此可見,上海世博會給上海乃至全國帶來的後續經濟效益一時還難以估量。 對於舉辦上海世博會的意義,上海世博會執委會專職副主任鍾燕群曾表示,「世博會的舉辦將會帶動環境和人們居住條件的改善,企業發展空間和技術的升級以及配套設施、基礎設施的優化。更重要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對整個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產生很大的潛在推動力,這種積極影響將會持續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 2.旅遊品牌效應 世博會既是每個時代最新文明成果和人類智慧的大匯聚,也是舉辦國全方位向世界展示本國社會、經濟、文化成就和發展前景的最好機會,是國力強盛的象徵和國際地位提升的重要標志。 據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介紹,「最近幾年中國GDP增長非常快,與快速增長的物質力量相比,軟實力的上升訴求更加明顯和急迫。通過舉辦國際范圍內標志性的活動來標志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上升,能尋求進一步的國際尊重。上海世博會是繼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提升國際形象、提高軟實力的絕佳機會。」 2010年上海世博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中國的旅遊業也由此快步走向了世界,進一步塑造了中國旅遊業的國際品牌,使中國的旅遊產品和旅遊服務與國際全面接軌,提高了我國各地旅遊產業在國際國內的競爭力和知名度,展現了中國旅遊品牌的魅力。 3.旅遊輻射效應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本屆世博會的主題突出地體現了人類對城市生活的美好期望。而我國政府以上海世博會為契機,完善了長三角地區綜合交通網路,如杭州灣大橋、高速公路網、滬杭和京滬高速鐵路等。長三角城市群初步實現了3小時經濟圈,使得城市之間的交往更為便捷,進而為產業和資源優化配置提供了有利條件,促進了長三角城市群的崛起,使之成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在後世博時期,將更有效地促進上海與長三角城市群持續健康發展。 由於世博會的舉辦加速了上海與長三角地區交通網路的建立和健全,長三角龍頭城市上海與長三角城市群的連接更緊密了,便利的網路化現代交通設施更促進了上海旅遊業的發展,並進一步輻射到長三角旅遊度假勝地甚至全國各地的著名旅遊景區,發揮了強大的旅遊輻射效應。 據統計,在上海世博會的7300多萬客流中,有35%左右繼續在長三角地區和中國其他旅遊景區游覽,極大地提升了上海周邊地區和我國的旅遊經濟。另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初步測算,世博創造的超過800億元人民幣的直接旅遊收入,對長三角地區旅遊及相關產業的拉動作用尤為明顯。世博期間,周邊各主要城市旅遊人數和收入均呈現高位增長態勢,同時也帶動了公路、鐵路、航空客運量、住宿和餐飲業等旅遊相關產業20%以上的增速。 根據以上分析,世博會對旅遊業的強勁拉動作用效果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的聯動作用明顯,不僅對上海,並且對全國的發展意義深遠。而從各國歷屆世博會舉辦城市的發展經驗來看,上海世博會所能帶來的效應更大程度上體現在後續的發展和影響上,且其後世博的「黃金效應」不可估量。因此,如何抓住機會,最大限度地提升中國形象和上海的影響才是未來成功發展的關鍵。 後世博旅遊可持續發展策略 1.旅遊產品合理開發,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上海世博會作為世界性的盛會,留下了價值無限的旅遊產品。例如有形的場館和服務設施、無形的服務和文化等。這些旅遊產品將會作為新的基點,為我國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這些旅遊產品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後世博效應,進行科學研究和探索,從而達到管理和規劃的科學性。 其一,充分發揮永久性保留場館的作用。將這些保留場館和長三角區域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有機結合,並編入旅遊項目,豐富有區域特色的旅遊產品,完善旅遊產品的結構,使旅遊者的休閑和娛樂需求得以滿足,實現場館的合理利用,使永久性保留場館成為上海旅遊新地標。例如,作為世博園區單體面積最大建築且總造價達到30億元的世博軸,可以進一步進行商業、餐飲、娛樂、會展等服務項目的開發,使之成為上海標志性建築之一。 其二,積極推動商貿會展旅遊業的發展。上海作為世博會舉辦城市,在後世博的商貿會展旅遊業的發展上占據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地位。尤其是上海這座大都市的發展重心是現代服務業,而商貿會展旅遊業是新興的現代服務業的代表。舉辦各種商貿會展旅遊活動是提升上海各行業發展的「助推劑」。盡管商貿會展旅遊業在上海世博會期間影響力稍有減弱,但後世博時代我國商貿會展旅遊業的開拓與發展,將藉助世博會的強勁東風展現其獨有的魅力。 其三,不失時機地推出觀光旅遊、文化探尋旅遊以及低碳環保生態旅遊等產品,不斷完善各種不同的專項旅遊項目,從而實現創新旅遊產品,增加旅遊產品的目的。上海世博會給我國旅遊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後世博中國作為旅遊目的地國,除了世博園區內的保留場館作為新的旅遊觀光景點外,還應充分利用世博會對我國整體旅遊形象的再造作用,向海內外的遊客推出附加值高的旅遊產品,以吸引更多的旅遊者。 其四,加強國際旅遊合作,積極開拓國際旅遊市場。我國旅遊業要緊緊地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及時優化旅遊的資源配置,整合旅遊資源,多視角、多領域地展示中國在自然文化觀光、民俗風情、休閑度假及專項旅遊等方面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和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提升我國旅遊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使我國的旅遊業躋身於世界旅遊的強國之林,確保後世博我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2.加強區域旅遊合作,形成後世博旅遊經濟圈 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為區域內旅遊合作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長三角區域的旅遊業應共同努力打造出以世博舉辦地為核心的區域旅遊圈,推出具有「後世博」特色的旅遊線路,建立以上海為核心、以周邊城市為主線的發展思路,發揮上海對其周邊地區的旅遊觀光的輻射效應。同時,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各地的各級政府也要積極地建設相應的適合旅遊發展的各項配套工程,充分吸收上海的「輻射效應」,促成我國長三角和其他各區域旅遊圈的形成。 3.提升旅遊行業整體素質,狠抓服務質量 旅遊業的相關管理者和組織者要充分利用上海世博會這個杠桿, 培育中國旅遊業的健康形象, 把我國旅遊業的整體素質提升上去, 為中國後世博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我國旅遊業要以世博會為動力, 推進國際旅遊促銷的常規化和專業化。根據「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倡導低碳生活的現代旅遊觀,在旅遊企業和旅遊景區實行低碳綠色管理體系認證制度, 從而提升中國旅遊業的形象。 4.建立後世博旅遊管理信息系統 旅遊信息系統總體上應包括旅遊產品信息、旅遊交通信息、餐飲信息、住宿信息、娛樂及購物信息等。我國旅遊業應建立健全旅遊信息網路,按照統一標准,有選擇地對上述信息進行採集、提供、分析、發布和傳播,通過GIS輸出旅遊信息,既通過互聯網面對潛在的遊客、通過城市和旅遊區的遊客信息服務中心和賓館飯店設立的信息咨詢系統為旅遊者提供幫助,激發潛在旅遊消費者的旅遊動機。 針對國外市場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旅遊興趣,提供不同的產品內容和服務;國內市場也應當對不同的地區特點和人群進行細分。通過建立完善後世博旅遊信息系統,改善旅遊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狀況,提高市場透明度。 5.加強旅遊行業的立法制度建設,規范旅遊市場 後世博時期,應根據我國旅遊業發展措施,結合旅遊業發展狀況,吸收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對一些不適應時代發展的政策措施進行修訂。同時及時制定一些空缺領域的政策法規,盡快完善旅遊行業管理體系的建設,建立健全旅遊法律法規體系,規范旅遊市場秩序。 綜上所述,後世博旅遊經濟效應的發揮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 (作者單位:上海大學管理學院)

㈥ 中國旅遊業的發展簡史是怎樣的啊

一、中國旅遊業發展的簡要回顧sO100
(一)從「事業型」到「產業型」的轉變
我國旅遊業發展雖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舉世矚目。改革開放前,旅遊業以外事接待為主,只具備產業雛形,不完全屬於產業范疇。1978年轉換機制,發展產業型旅遊業。1984年中央提出國家、地方、部門、集體、個人一齊上、自力更生與利用外資一齊上的旅遊建設方針,揭開了全方位發展旅遊產業的序幕。1986年國務院決定將旅遊業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正式確立其國民經濟地位。1992年中央明確提出旅遊業是第三產業中的重點產業,之後,中共中央提出的《關於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的建議》,旅遊業被列為第三產業積極發展新興產業序列的第一位。199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此後,國家計委把旅遊項目列入國債項目,鐵路部門及時開行了數百列旅遊專列。中央和國務院的支持為旅遊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矗
從發展階段來看,1980年以前,旅遊產業總體規模較小;「六五」計劃時期,入境旅遊有較大提高,國內旅遊開始起步;「七五」計劃時期,入境旅遊繼續發展,國內旅遊有較大發展;「八五」計劃時期,入境旅遊有較大發展,國內旅遊迅猛崛起,這一時期是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九五」計劃時期,產業基礎夯實,穩步發展;2001年受世界旅遊業整體負增長的形勢影響下,中國的旅遊業是在困難中繼續前進,但增長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國旅遊業是整體回升,四項旅遊經濟指標增速均超過10%(見表1)。
表1我國不同時期主要旅遊經濟指標增長情況(1991~2002年)
註:①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業50年》,人數和收入數據為時期加總數;
②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業2001年統計公報》;
③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業2002年統計公報》。
總之,我國旅遊業借改革開放之力,2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產業形象日益鮮明,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
(二)從旅遊小國到旅遊大國
中國是世界上旅遊業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1978年中國國際旅遊接待人數(180萬人)僅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02年接待海外旅遊者達到9791萬人次,躍居世界第五大旅遊吸引國、亞洲首位旅遊大國。1978年中國國際旅遊創匯(2.6億美元)僅佔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2002年增至204億美元,佔全球的4.4%,成為世界第五大旅遊創匯國。2002年,中國公民出國(境)人數達1660.2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6.84%,成為亞洲地區令人矚目的新興客源輸出大國。2002年中國國內旅遊人數達到8.78億人次,成為世界上數量最大、增速最快、潛力最強的國內旅遊市常
中國的旅遊產業規模也不斷擴大。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1年底,中國旅遊涉外飯店11000家,其中,已評定星級飯店8018家;各類旅行社超過10000家,其中,國際旅行社1300多家;中國旅遊業固定資產值達7000億元,共有各類旅遊企事業26萬個;旅遊業直接從業人員598萬人,間接從業人員約為2980萬人;共有開辦旅遊教育的院校1152所,在校生34萬人。
(三)旅遊業日益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隨著中國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其綜合性、關聯性很強的特點表現得越來越充分,在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擴大國內需求,增強經濟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等方面發揮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2年,我國旅遊業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5566億元,比上年增長12%,高出國民經濟總體增長速度3個多百分點,旅遊業總收入相當於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5.4%,佔到第三產業的16%強,旅遊外匯收入已佔國家服務貿易創匯額的半數以上。
旅遊業日益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成為中國第三產業的主要支柱之一。全國已有24個盛直轄市、自治區將旅遊業定位為支柱產業,其餘省區(市)則分別將旅遊業定位為重要產業或優勢產業。
二、中國旅遊業發展的機遇與前景分析
(一)發展機遇
首先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推動旅遊業再上新台階。21世紀前10年,我國國民經濟年均增長速度仍將保持7%以上,綜合國力將進一步提高。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對外開放的發展,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產業結構的調整,都將推動旅遊業發展。
其次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帶來的機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味著我國十幾億人民將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邁進,旅遊需求必然會隨之不斷增長,旅遊消費成為小康的標志和特徵之一。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但就是在這種小康水平下,已經形成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國內旅遊市場和發展最快的出國旅遊客源市常
第三,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將使西部不少世界級的旅遊資源得到開發,從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從而不斷提高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和發展後勁,形成我國旅遊業新的增長極。
第四,加入WTO以後,旅遊業及其相關產業都將加快與國際接軌的步伐,發展環境將進一步優化,同時也將促進國際商務旅遊的增長。
第五,中國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遊目的地國。美國「9.11」事件和美伊戰爭爆發導致全世界旅遊下滑,但因為中國政治穩定、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以及中國政府所實施的一系列重大舉措,反而強化了中國作為最安全的旅遊目的地形象。
第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北京申奧成功、上海成功申辦世博會、杭州成功申辦2006年世界休閑博覽大會以及2003年10月世界旅遊組織大會將首次在北京召開,表明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日益增強,對推動中國旅遊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前景分析
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供需雙向互動作用下,中國旅遊業前景輝煌。
1.旅遊市場潛力巨大
隨著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閑暇時間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將推動國內旅遊需求以較高的速度增長。我國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國,有著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無與倫比的最大的國內旅遊客源市常2002年,相當於13個中國人裡面就有8人進行了一次旅遊。我國從1995年5月1日起實施每周40小時工作雙休制,1999年開始實施「五一」、「十一」、春節的七天假期,目前中國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總量是114天,居民閑暇時間越來越充足。同時,消費結構正從溫飽型轉向小康型,消費由生存型消費向享受型和發展型的方向發展,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城鄉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分別由1995年的49.9%和58.6%降至2002年的37.7%和46.2%的水平。住房、購車、通訊等消費將逐漸得到滿足,而作為精神和物質結合的旅遊需求,則會反復產生。根據國際經驗,當人均GDP達到800~1000美元時,旅遊消費將呈現大眾化、普遍化的態勢,成為生活要素之一。到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如按每人每年出遊兩次計算,屆時的國內旅遊人數可高達30億人次左右。
2.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中國國土廣袤、山川秀美、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眾多,漫長的歷史和遼闊的國土形成了無比豐厚的旅遊資源。據研究表明,我國自然類和人文類的旅遊資源類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數目超過美國、西班牙、法國等旅遊強國。目前,全國已擁有15000多處旅遊景區(點),涵蓋了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28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51處,國家地質公園44處,國家自然保護區197個,國家森林公園439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99個,國家4A級旅遊區(點)360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137個,還有1269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各類博物館2000餘座。各具特色的風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風光,雄偉壯觀的建設工程等等,為旅遊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基矗
3.從旅遊大國到世界旅遊強國
按國家旅遊局制定的旅遊業發展「十五」規劃基本思路,到2020年,中國海外旅遊人數將超過21000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580億美元以上。國內旅遊將達到29億人次以上,旅遊收入將達20400億元人民幣以上。旅遊業總產出將達到2.5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提高到8%左右。國內外學者一致看好中國旅遊業的發展前景,中國將成為世界旅遊強國。包括世界旅遊組織(WTO)在內的權威性組織均認定2020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旅遊首位旅遊目的地國(見表2)。世界旅遊理事會則預測,到2020年,中國旅遊業總產出將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64%,旅遊消費將占總消費的6.79%,旅遊投資將占投資總額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表22020年世界十大旅遊目的地預測
資料來源:根據世界旅遊組織(WTO)《2020年世界旅遊發展預測報告》整理,1997。三、進一步發揮旅遊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帶動作用
(一)實施旅遊經濟發展戰略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意味著我國到2020年將基本實現工業化,國土資源綜合整治和生態保護建設達到新的水平,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的城鎮化進程大見成效,西部大開發戰略取得突破性進展,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這個歷史進程,將從各方面和旅遊業形成良性互動,共同發展。
投資、消費和出口是保持經濟增長的三個主要方面,旅遊業在這三個方面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從宏觀來看,旅遊投資對經濟增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持了較高的投入產出率。國際上普遍認為,旅遊業是最優秀的出口產業,就地出口風景,具有換匯成本低的優勢。國家推行了多項政策刺激內部需求,例如實施西部大開發、調高公務員薪酬、增加基礎設施開支等。在這些政策的基礎上,還應借鑒發達國家發展旅遊休閑產業的成功經驗,採取措施,大力刺激旅遊休閑消費,推進我國旅遊經濟的發展。英國在工業化進程中,制定了相應的方案和政策,促進了以產品為中心的工業社會向以服務為中心的後工業社會的轉型。可以大膽的預測,在眾多政策中,實施「旅遊經濟發展戰略」能起到較好的成效。
為此,需要徹底改變長期以來對旅遊業存在認識上的偏差,清理過去一些限制性的消費政策和一系列歧視和限制旅遊業發展的政策法規,明確旅遊業作為我國的優勢產業地位,實施旅遊經濟發展戰略,全面建設世界旅遊強國。
(二)充分發揮國內旅遊拉動內需的作用
2001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擴大內需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2003年《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提出了建議,其中第一項就是「擴大和培育內需,促進經濟較快增長」。在當前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下,實現經濟較快增長的根本之策,是擴大國內需求,進一步形成消費和投資的雙重拉動。《政府工作報告》將旅遊列為擴大消費的第二個領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旅遊業具有一業興百業旺的特點,旅遊業包含行、游、注食、購、娛六大要素,旅遊消費不僅與交通、住宿、餐飲、商業、景區景點等行業直接相關,還與工業、農業以及信息、金融、保險、醫療、咨詢、環保等產業關聯,其直接和間接影響的細分行業多達100餘個,因此其拉動經濟的作用十分明顯。相對於住房、汽車等消費水平,旅遊消費涵蓋的價格區間從幾元錢的旅遊紀念品至上萬元乃至數萬元的旅遊線路,產品的可生產性極強,可消費性也極強。2001年中國居民旅遊消費支出僅占居民最終消費支出的5.97%,離11%的世界平均水平還有較大距離,發展國內旅遊的餘地還很大。
因此,在大力發展入境旅遊的同時,要把國內旅遊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推動國內旅遊向廣度和深度發展。要進一
步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國內旅遊消費,推行帶薪休假制度。要積極指導旅遊新產品的規劃和開發,積極探索新的經營方式,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維護消費者的正當權益。
(三)積極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
旅遊業是一個產業關聯度比較大的產業,有利於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升級。旅遊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是衡量經濟現代化和綜合國力的基本指標,其發展狀況預示了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演變的方向。按照「十五」計劃的要求,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要適當快於國民經濟的增長速度,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要由2000年33.2%提高到36%。進一步加快發展旅遊業對於保持整個服務業的增長速度,提高其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至關重要。應將旅遊業作為服務業的核心產業和牽動產業,破除各種思想障礙,進一步擴大產業面、拉長產業鏈、形成產業群。
加快發展旅遊業是國民經濟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面之一。要把發展旅遊業自覺地融入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在促進其它產業結構調整中培育旅遊業自身發展的增長點。要加強旅遊業與一、二產業及第三產業其它門類的結合,大力發展工業旅遊、農業旅遊、科教旅遊、商務旅遊、會展旅遊和都市旅遊。對於一些發展旅遊條件比較好的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在經濟轉型中可以把旅遊業作為接續產業來發展,這方面做的很成功的如焦作市。對於一些老的工業企業,可以通過發展工業旅遊,安置下崗員工、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宣傳企業產品與形象、擴大影響和增強員工的榮譽感等;對於一些原來依託森林砍伐、種植業和畜牧業的地區,自國家開始實施「天然林禁伐」、「退耕還林」和「退牧還草」措施後,經濟發展需要找到新的出路,發展生態旅遊是一個不錯的替代選擇;農村可以通過發展農業旅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強化城鄉居民的交流、開闊農民眼界等,這對於解決三農問題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旅遊業發展也能為其他服務業發展提供更大的新市場和空間,例如商貿流通、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以及信息、金融、咨詢等現代服務業。總之,旅遊業可以為「加強第一產業,提高第二產業」服務,也可以聯動第三產業。
因此,應盡快出台《國家旅遊產業政策》,將扶持旅遊產業的方針政策予以明確。同時,政府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大對旅遊業的導向性投入,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重視旅遊資源保護,積極支持旅遊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等。
(四)充分發揮旅遊業在西部大開發中的先導作用
旅遊資源是西部突出的優勢資源,旅遊業是西部具有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西部原始純朴的自然環境,雄奇獨特的自然景觀,古老神秘的文化遺跡,風格迥異的民族風情,符合世界旅遊求新、求異、求知、求樂的需求趨勢,具有很強吸引力。西部大開發確定的五個重點方向都是與旅遊業發展緊密相關,又互為促進的。
旅遊業具有特殊的低重心啟動經濟的先導性和高度關聯的輻射帶動功能。這對於旅遊資源豐富,但經濟基礎薄弱,城鄉經濟二元結構突出的西部經濟的啟動,進而循產業鏈直接、間接地全面帶動相關行業,滾動發展,最終促進西部經濟繁榮,具有「突破口」意義。大力發展旅遊業,有利於提高西部人民的經濟收入和社會福利水平,有利於改變地方財政的「輸血經濟」的模式,也有利於增強西部與國內外發達地區的聯系與協作,招商引資。旅遊業的發展必然帶來客流、人才流、資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的快速增長,使域外流入購買力擴大。也必然會帶動餐飲業、旅館業、商業的發展,促進交通運輸和通訊設施的改善。而這些正是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部資金必須做好的前期工作。
因此,旅遊業應該成為西部大開發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在條件適宜地區,實施「旅遊帶動發展戰略」。
(五)充分挖掘旅遊就業的潛力
旅遊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的旅遊就業具有增速快、容量大、潛力大等特徵。2001年,我國旅遊間接就業人數2980萬人,旅遊就業總人數達3578萬人。在20世紀最後10年,我國第三產業新增就業的7740萬人中,旅遊新增就業佔到38%,達到2940萬人。我國旅遊直接就業人數由1989年的52萬人增長到2001年的598萬人,增長了12倍。
旅遊促進就業容量大、機會多,不少旅遊就業崗位門檻低,對各種層次的勞動力都有很大需求,多數就業崗位對文化素質和年齡要求並不苛刻,特別適合於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旅遊業已成為創造城鎮就業崗位、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的主渠道。
從增長潛力來看,2001年我國旅遊直接就業人數佔全部就業人數的比重僅0.8%,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其增長的潛力還很大。根據國家旅遊局和國家計委共同提出的《關於發展旅遊擴大就業的若干意見》,未來10年,我國旅遊業要繼續保持適度快於GDP的增長速度,新增就業崗位約4000萬個,年均增加旅遊直接就業約70萬人、帶動間接就業350萬人左右。到2010年我國旅遊直接就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的比例約為1.7%,而屆時世界平均水平為3.3%,旅遊就業仍有很大的增長餘地。
為此,當前應充分挖掘旅遊就業潛力,以產業規模擴張為基礎,實現旅遊就業大增長;以加大旅遊產品開發為著力點,廣泛形成擴大就業的增長點;以改革創新和結構調整為突破口,實現就業人數與企業素質的雙提高。
(六)大力發揮旅遊的扶貧功能
我國許多貧困地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旅遊資源的富集度與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有很高的重合性。截止到2001年,全國592個重點貧困縣中擁有100多座國家級森林公園,僅西部的307個重點貧困縣中就有78個縣擁有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34個縣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我國的財力現狀和貧困地區的現實情況決定了我國不能像發達國家那樣,靠強力投入來改變貧困地區的面貌。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投資激活當地經濟發展的活力,就成了開發性扶貧的關鍵所在。找到一種與當地資源聯系緊密,低投入、影響面廣、受惠面大的產業,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在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並有一定市場條件的貧困地區,旅遊業無疑成為優選產業。這方面,已有不少地方取得了成功經驗。
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積極探討旅遊扶貧的新模式,在旅遊潛力大的貧困地區設置並培育一批國家級旅遊扶貧試驗(示範)區,給予必要的外部支持,以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帶動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農民的脫貧致富。

㈦ 什麼行業前景好

汽修,、未來五抄到十年,將是襲中國汽車產業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關鍵時期。單純從國內市場的激烈競爭導出對行業發展前景和利潤水平的預期則顯著低估了發展潛力;
二、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加入WTO和國內經濟增速高位運行,汽車需求一直維持相當的熱度。隨著經濟增長和國際競爭力提升,商用車穩健成長且市場競爭結構趨向合理;乘用車價格的大幅下降和人均收入提高的綜合作用,導致需求快速增長。
三、由於勞動力、資金、技術之間的比例關系明顯改善,中國具備競爭力的產業和價值鏈環節不斷擴大。對於汽車製造這樣的技術密集、資本密集並且兼具勞動密集的高端製造業,中國已經初步具備承接產業轉移並有可能實現競爭力的快速提升。

㈧ 為什麼說中國郵輪旅遊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

7月19日媒體稱,美國皇家加勒比和嘉年華等世界郵輪企業看好中國市場的增長潛力,正在向黃海輸送豪華客船。它們專門針對中國市場提供商品,通過轉變中國遊客「郵輪只是交通工具」的意識,謀求擴大市場。

在中國港口協會港口郵輪碼頭分會會長王遲看來,郵輪帶來的不只是船票,每人每天按15美金的食品配比,單食品就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鏈;但是,中國大陸郵輪消費主力的定位有困難。他說,全球郵輪產品消費主力以有錢有閑的老年人為主,而在大陸,能夠承受郵輪游價格的老年人很少。年輕人卻受假期限制,少有能購買7晚8天的經典郵輪產品。

㈨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十大節慶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節慶

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十大節慶:1.北京國際旅遊文化

2.上海國際專藝術節

3.中國吳橋屬國際雜技藝術節

4.平遙國際攝影大賽

5.寧波國際服裝節

6.青島國際啤酒節

7.濰坊國際風箏會

8.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

9.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

10.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

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節慶:北京大興西瓜節、中國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節、中國長春電影節、中國江蘇盱眙龍蝦節、中國豆腐文化節、中國宜昌三峽國際旅遊節、中國成都國際美食旅遊節、中國昆明國際文化旅遊節、中國石林火把節、中國天水伏羲文化旅遊節。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