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最基本的功能是
『壹』 旅遊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旅遊業的發展,能有效緩解居民工作壓力,增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內人之間的交流溝容通,帶動農村風貌和農民生活質量的改善,促進城鄉區域間的協調發展,並積極引導了城鄉居民生活方式的共同轉變。總之,旅遊業對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作用不僅在於它對社會各階層收入具有二次分配的經濟意義,還在於它能帶來的各地域、各階層人們的生活方式、文化理念及價值觀方面等交流和溝通。
旅遊本身就是人們在解決了基本的需求以外對於個人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享受方面、休閑方面的需求。而旅遊業這一行業的發展也是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斷發展的,旅遊業更能突出的表現社會的和諧與安定,同時和諧的社會也會不斷的帶來旅遊業的繁榮發展,二者是相互作用的。而社會主義社會對於我們來說是和諧社會和安定的基礎,旅遊業發展,同樣突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良好發展,並且更加鞏固了這一經濟基礎與環境基礎。
『貳』 簡述中國旅遊文化具備的基本功能
學習中國旅遊文化,有助於解釋人類的旅遊行為,揭示旅遊活動發生發展的機理。人類的旅遊活動固然要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但從根本上來說,是人的一種自覺的活動,是文化驅使的結果。中國旅遊文化從文化這個特殊的角度來審視旅遊活動,研究旅遊產生、發展乃至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的內在原因,為人們認識旅遊的本質提供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中國旅遊文化不僅注意對旅遊現象的縱橫比較,探討旅遊行為運動變化的機理、發展趨勢,按照一定的理論方法對未來的情況進行預測,而且有助於旅遊活動的全面發展。
學習中國旅遊文化有助於人們正確地認識和了解旅遊業發展的規律,自覺地促進旅遊經濟效益的提高。旅遊業發展存在著支配它的客觀規律,包括經濟規律和文化規律。只有遵循這些客觀規律,旅遊業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人們在進行旅遊產品開發和旅遊企業經營管理時,一般對經濟原理相當重視,但對文化規律的認識還很不夠,使許多活動行為具有盲目性,在很大程度上還處於自發的、不完全自覺的狀態。開展旅遊文化教育,能促使旅遊從業人員進一步認識旅遊業發展的文化規律,從理論認識上提高自覺性,從而減少在實踐活動中的盲目性,更有效地按照文化發展的客觀規律經營和管理旅遊業。譬如,明確了旅遊資源的文化內涵及其開發的文化規律,就能使開發出來的旅遊產品適銷對路,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生命力。再如:旅遊企業若認識和掌握了旅遊企業文化建設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就會在經營和管理上取得重大突破,獲得長期的良好的經濟效益。還需要指出的是,中國旅遊文化教程對於提高旅遊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旅遊文化教程能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和理解旅遊活動的社會影響,處理好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之間的和諧統一,促進接待地整體的、全面的、持續的進步。旅遊活動和旅遊業發展不僅會給接待地帶來經濟效益,還會導致接待地社會文化的深刻變化。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旅遊業,最終目的還在於提高人民的整體生活品質,因此必須重視旅遊對社會文化的影響,並以此作為制定旅遊發展政策和具體措施的依據之一,努力將旅遊的負面作用降至最低。譬如:在發展旅遊過程中如何批判和繼承傳統文化,如何選擇、吸收、消化外來文化,如何避免文化自大現象的發生,如何解決主客間的文化沖突,如何維護和加強接待地的旅遊形象等等一系列問題上,中國旅遊文化可以使人們提高認識,自覺地處理與旅遊有關的經濟、社會、文化關系,促進接待地各方面整體協調發展。
『叄』 試述旅遊業功能是什麼
旅遊業的一些基本功能
(一)經濟功能。旅遊業作為一種綜合產業,它的發展有利於緩解就業問題,有利於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有利於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更有利於加快旅遊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2009年11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了《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會議提出,把旅遊業培育成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目前,國內旅遊業已經步入快速發展時期,旅遊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龍頭,將成為拉動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點,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旅遊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超過了4%,旅遊業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顯然,旅遊業的經濟功能是不言而喻的。
(二)生態功能。旅遊業被譽為無煙工業,說明旅遊業是環境代價比較小,緩解產出效益比較高的行業。通過開發綠色旅遊、生態旅遊、環保游、民族風情游和參觀歷史古跡等形式的旅遊活動,不僅能夠享受自然世界之美,獵取民族工藝之奇,更能在自然山水中陶冶情操,在人文古跡中凈化靈魂,使我們從心底升起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對先賢英烈的尊崇之心,自然會激發出保護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熱情。而我們在旅遊中的消費也為保護旅遊資源及生態環境積累資金,最終為整體上促進旅遊資源和環境保護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文化功能。布迪厄認為,人們在參與社會生活的競爭中主要依賴的是四種資本類型:(1)經濟資本,這種資本可以立即並且直接轉換成金錢,它是以財產權的形式被制度化的;(2)文化資本,這種資本在某些條下能轉換成經濟資本,它是以教育資本的形式被制度化的;(3)社會資本,它是社會義務『聯系』體系組成的,這種資本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轉換為經濟資本,它是以某種高貴的頭銜的形式被制度化的;(4)象徵資本。在一定的條件下,不同形式的資本可以互相轉化,但每一種資本的存在和運動都有其相對自主性。美國當代著名社會學理論家特納將布迪厄的文化資本總結為那些非正式的人際交往技巧、習慣、態度、語言風格、教育素質、品位與生活方式。可以說,構成文化資本的諸多要素與形式在旅遊中都能得到不同的體現,人們在旅遊、特別是在進行世界范圍的旅遊過程中,通過對不同種族、信仰、文化背景、國籍、階層人們的接觸,會或多或少對不同的文明有所了解,而在這種了解的過程中,不同的文明群體會進行卓有成效的交流,在交流中得以理解,在理解中得以信任,在信任中得以傳播,這樣旅遊的文化功能就得到切實有效的體現。人們在旅遊的過程中,不僅享受到人文、自然之美,還能感受到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不僅感嘆自然界的巧奪天工,更為驚嘆人世間的無上智慧。這樣在旅遊中,不同文化得以交流、融合,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融合中提取出不同文化的精華。
(四)外交功能。這里所說的外交功能可以廣義的理解為非正式的民間外交,這種外交的特點就是全面、持久、深入。所謂全面,是指這種外交能涉足到除正式外交外的各個領域。所謂持久,就是這種交往持續時間比較長。所謂深入,是指以某些外在的事件為媒介,進行較深層次的交往。這種交往不僅靈活、多樣,而且能在兩國關系非正常時執行特殊任務,為正式外交穿針引線,從而為與他國之間的和平友好做一些前奏性的預備工作。旅遊作為特殊的交往形式,在旅遊中,人們不僅可以磋商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更能通過對他們先人創業之艱危,進取之頑強,智謀之獨特,開拓之精深的了解,達到對他們現有文化與行為的理解,從而對這個民族生出敬仰之情,這樣就不會以有色的眼睛對待異域文明。然後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自己的行為,在思考中就會發現自己以前的無知與狂妄,就會寬容對方所謂的奇行異止,最終在寬容中接納別人,在改正中嚴肅自己,在理解中友好相處。
(五)休閑功能。現代社會,隨著生活、工作節奏的加快,人們長期在工作、生活及社會關系中不堪重負,為了消除緊張,自然會尋求解決之道,而旅遊就是達到這種目的的方式之一。人們在旅遊中擺脫原有環境的束縛,暫時忘卻固有的煩惱,通過暢游山水,醉心文墨古跡,重新調整自己的心境,有效消除或減輕原有的壓力與緊張。
(六)教育功能。最初旅遊的人,都是些知識人,他們縱情山水,瞻仰古跡,縱然有排解憂悶之意,更為主要的還是感悟自然、開啟智慧、獵奇取異,而這些本身都是學習,古人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某種角度說,旅遊業產生之初就蘊含著教育功能。時至今日,旅遊業的教育功能得到更為廣泛的體現。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國際交流的廣泛,人們需要了解更多的世界知識,這些知識不能僅僅停留在書齋中,更為重要的是要有切實的體驗,而旅遊恰能提供這種體驗。旅遊以其多樣的形式、深刻的內涵表現出獨特的魅力,比如通過瞻仰古跡,我們能對書本知識有個具體形象的了解,從而把歷史變成活生生的畫卷,這種畫卷能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與深思,在遐想與深思中開啟了我們的智慧,由此發揮旅遊「戶外教育」的功能,承擔起傳承人文精神的教育職責。
『肆』 旅遊業的功能是什麼
現階段,我國旅遊業的產業規模日益壯大,產業地位不斷提高,旅遊業的發展已經得到了各級政府的廣泛重視。相對於我國旅遊業蓬勃發展的形勢,旅遊業的產業經濟理論研究卻顯得比較滯後,特別是針對旅遊業產業功能和產業地位的理論依據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這就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旅遊業的優勢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體現的程度如何?旅遊業是否適合作為支柱產業?在哪些地區適合?這些問題不解決,必然會對旅遊產業政策的制定帶來一定的盲目性。
要正確認識這一問題,首先還得從旅遊業的產業范圍說起。我國的旅遊業基本上是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對旅遊業產業范圍的認識也經歷了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在我國的旅遊統計中,最早的產業統計范圍僅僅包括旅遊經營部門的營業收入,即傳統的旅行社、酒店和景區三大塊。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隨著國內旅遊的迅猛發展,產業統計范圍擴大到「行、游、住、吃、購、娛」等旅遊六要素的各個領域,涉及到與遊客消費相關的各個部門,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廣義旅遊業,也稱為「大旅遊」。相應地,旅遊統計也改變了原來的從部門產出的角度來衡量旅遊業的產出規模,改為從遊客需求的角度來界定旅遊業的活動范圍和規模。
從遊客的需求角度來統計旅遊業的產業規模,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旅遊業的產業貢獻,這也是國際上普遍採用的旅遊統計思路。但由於遊客的消費是分散在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當中,使得旅遊業難以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部門而存在,因而也無法通過投入產出分析揭示旅遊業與其他經濟部門之間的內在關系。正因為旅遊業具有這樣的產業特性,以及對於這一特性的理解不夠透徹,使得我國一些地區對於旅遊業的產業功能和地位的認識還存在兩個誤區,一是針對旅遊業所佔的經濟比重,二是針對旅遊業的產業帶動功能。
誤區之一:我國目前現有的旅遊統計制度中,反映經濟規模方面的指標主要就是旅遊總收入。一些地方在衡量旅遊業的經濟貢獻時,往往是將旅遊總收入指標與GDP指標直接相比,用旅遊總收入占(或相當於)GDP的多少,來反映旅遊業產業規模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實際上,旅遊總收入與增加值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具有可比性,比較的結果只會大大高估旅遊業所佔的經濟比重,造成對旅遊業產業地位的錯誤認識,不利於科學合理地制定產業發展政策。這一認識誤區是建立在傳統統計依據基礎上的,筆者將之稱為收入比重說。
誤區之二:在政府和學術界當中,旅遊業一般被認為是一個關聯性強的產業。一些地方為提高政府對旅遊業的關注程度,在對於旅遊業關聯帶動效應的說明中經常引用旅遊業每創造單位產值和單個就業機會所能給整個社會帶來多少倍數的產出和就業機會,遺憾的是,這種引用的理論依據往往都是「據國際上測算」、「據估計」等一些缺乏嚴格科學意義的說明。我國學者李江帆(2001)曾運用投入產出方法建立了一個較為嚴謹的旅遊乘數效應測算模型,但這一模型也僅僅是針對狹義旅遊業(即旅行社行業)的測算模型,對於說明廣義旅遊業的乘數效應則缺乏說服力。但在實際工作當中,目前很多政府部門都在用狹義旅遊業的乘數效應來說明廣義旅遊業的產業功能。這種概念上的置換,雖然往往是無意識的,但客觀上則會誇大旅遊業的產業關聯作用。這一認識誤區是建立在產業測算依據基礎上的,筆者將之稱為乘數效應說。
因此,筆者認為,如何科學認識旅遊業的產業功能和產業地位是旅遊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而迫切的課題。特別是在全國各地日益重視旅遊業發展的形勢下,科學制定旅遊產業政策,更加需要對旅遊業的產業功能和產業地位有一個客觀和全面的認識。
實際上,國家旅遊局在制定「十一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中,提出了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的目標。這一提法與一些省區市提出的支柱產業或先導產業的提法已有明顯不同。筆者認為,造成這一差異的原因還是旅遊業的產業功能和產業地位缺乏科學的理論依據作為支撐。
不可否認,我國旅遊業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一些地區的旅遊業客觀上也成為了本地區的產業支柱。但作為一個國家或一個省區來講,旅遊業離支柱產業究竟還有多遠?這個標准依然很模糊。
首先一個問題是支柱產業的標準是什麼?從產業規模角度來看,國際上都還沒有一個通用的定義。從產業功能角度來考察,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認為主導產業必須具備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依靠科技進步,獲得新的生產函數;二是形成持續高速增長的增長率;三是具有較強的擴散效應,對其他產業乃至所有產業的增長有決定性的影響。由此可見,產業關聯效應是衡量一個產業是否具備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的重要條件。
由此帶來的第二個問題就是旅遊業的產業關聯效應如何測量?這依然是困擾旅遊學術界的一個難題。前文已提過,對於狹義旅遊業的產業關聯效應,我國已有學者進行了專門的研究。但我們對於旅遊業的產業范圍和產業規模的認識都是基於廣義旅遊業基礎上的,因此,必須用廣義旅遊業的測算數據來說明廣義旅遊業的產業功能。
以上兩個問題都是我們在制定旅遊產業政策時面臨的現實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政策的制定就會帶有盲目性。筆者絲毫不懷疑旅遊業的發展潛力和前景,各地大力發展旅遊業,是符合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也是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但各地的旅遊資源稟賦、經濟基礎和市場條件都不一樣,旅遊業所賴以發展的環境也不相同,旅遊業對社會經濟所起的作用也是有所區別的。這些都有賴於我們對旅遊業的產業規模和產業功能有一個更深入和更科學的認識,也是旅遊產業經濟理論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伍』 旅遊交通在旅遊業中的作用是什麼
旅遊交通的作用:
1、旅遊交通是旅遊業產生和發展的先決條件。
2、旅遊交通是旅遊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3、旅遊交通是旅遊業穩定而重要的收入來源。
4、旅遊交通是旅遊活動的重要內容。
旅遊交通是指旅遊者利用某種手段和途徑,實現從一個地點到達另一個地點的空間轉移過程。它既是「抵達目的地的手段,同時也是在目的地內活動往來的手段」。
(5)旅遊業最基本的功能是擴展閱讀:
一、交通是完成旅遊的必要條件
從空間系統來看,旅遊活動由客源地、目的地、旅遊通道三個部分構成,其屮,交通作為旅遊通道的物質主體,是連接目的地和客源地的紐帶。
在旅遊過程中,長途交通(航空、鐵路)將客源地和目的鏈接起來,市內交通將旅遊活動中的各個景點以及吃、住、行、娛、購的各個環節串聯起來,從而形成了完整的旅遊活動。所以說,交通是旅遊活動能夠順利完成的必要條件。
人們通常認為,在旅遊活動中旅行社是活動的組織者,是旅遊活動得益正常進行的關鍵因素,這是因為旅行社將食宿、景點等因素,通過旅遊線路及車輛換乘有機的銜接起來,為遊客提供了完整的旅遊方案。
其實,這在某方面誇大旅行社的作用,而忽略了交通的重要性。當某旅遊地進入性差,交通不可達或不通暢時,將直接影響到旅遊活動的正常進行,就成為旅遊的短板效應。因此,交通是旅遊的前提和必要條件,尤其是在旅遊開發的初級階段。
二、交通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眾所周知,旅遊以旅行為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活動的空間日益擴大,遠距離跨國跨洲的旅遊越來越受到青睞,旅遊空間距離的增大,遊客在交通旅行上所花費的時間和費用必然增大;
與此同時,航空、高鐵、高速公路技術的提高,對速度、舒適度、換乘便利等的需求日益提高,在交通旅行上花費的時間將會減少,但用於旅行的交通費用將會增大。由此可見,不管旅遊業如何發展,交通的重要性始終占據重要的位置。
就交通在旅遊消費中的變化,具體有四個特點:
1、交通旅行時間占據了旅遊活動的大部分時間,跨洲的旅遊更多是遠距離的旅行;
2、交通旅行費用是旅遊活動中最主要的支出,跨洲旅遊航空花費占據更高比例;
3、在沿途旅行中所欣賞到的風景,也成為遊客旅遊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在我國西部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廣人稀地區,公路旅遊、鐵路旅遊的興起,沿途旅遊日益成為重要的旅遊形式。
三、交通可達性和舒適度是旅遊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
旅遊過程中的交通狀況,是遊客滿意度評價的主要要素,交通可達性、舒適度及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旅遊整體質量的評價,尤其在如今以「享樂型」為主導的發展模式下,交通服務變得更加重要。
交通服務質量的好壞,對旅遊費用支出的多少、情緒的好壞和精力充沛與否都將造成直接的影響,嚴重時甚至會使遊客的生命財產受到損害。
據抽樣調查與統計,在住宿、飲食、景點、交通等主要的旅遊影響要素中,60%左右的遊客認為交通服務質量的好壞對其最為重要。所以,交通是遊客滿意度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
四、交通是旅遊線路設計的基本要點
交通是旅遊項目吸引力的形成要素,交通通達與否和設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的多少。當今旅遊的發展其實也是交通的發展,這主要體現在:
1、交通是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
2、旅遊發展依靠交通的發展,旅遊的興旺帶動著交通的進步。廣西、貴州、雲南旅遊資源豐富多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氣候條件得天獨厚,是中國西南部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如何將該地區優美的旅遊資源呈現給全國及世界各地的遊客,這就需要良好的交通條件的支持與推進了。
『陸』 旅遊概論 1.構成旅遊活動的基本要素是什麼各有什麼不同的功能 2. 旅遊者的產生需要什麼條件
旅遊要素:旅遊者、旅遊業、旅遊資源三大類。
旅遊者:以團隊、個人、小組、自駕等以人為單位。是主動參與者。
旅遊業:屬於中間媒介,包括旅行社、旅遊景區、旅遊公司等團隊公司形式,在媒介中現在又有了線上媒介。
旅遊資源:為旅遊的根本,構成旅遊的最終載體;包括自然景觀(山水、石、草原、湖泊、雪原等形態)、人文景觀(名人故里、名人足跡、歷史事件、典故傳說等等)
游樂主題公園(人造的專門為遊人娛樂、休閑、互動、親子場所,例如石景山游樂場)、主題文化展館(博物館、展覽館、影視城等),休閑度假(民俗村、度假村等等)
旅遊者,多為團隊形式,由旅行社帶領遊玩,要求整體劃一,服從團隊安排。背包客為新起方式,散客居多,自由行,身隨心動,自由是最大的追求。自駕游,多為小型組合,說走就走的暢快,自由。
切記:旅遊業是三要素,而旅遊是六要素(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為主線,形成一個整體活動地過程,統稱旅遊。
(6)旅遊業最基本的功能是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安全是享受快樂旅程的保證。出發前最好購買旅遊意外保險,如果發生意外能得到及時的救助。
旅途中盡量少帶現金,不要將錢放在行李中,要貼身保管。貴重物品不要放在房間內。最好到正規商店購物,買了東西要發票證明。在試衣試鞋時,最好請同團好友陪同和看管物品。
重要證件如護照、簽證、身份證、信用卡、機船車票要隨身攜帶、妥善保管。出發前最好各復印一件放在手提包中,原件放在貼身的內衣口袋中。
遇到有人查證件時也不要輕易答應,應報告領隊處理。如領隊不在場,可要求對方出示身份證或工作證件,否則應予拒絕。若對方是警察,也應記下其證件號、胸牌號和車號。
在旅遊過程中,遊客應當保存好一切可能用得著的證明材料,如旅遊合同、旅遊發票、景點門票、醫療單據等,不要僅憑口頭承諾。必要時,消費者可將與旅行社進行商談交涉的過程以錄音的形式記錄下來,以備用。遇到侵權更要及時向旅行社、消費者協會、旅遊質量質監所等機構反映。
『柒』 發展旅遊業有哪些意義
1、旅遊業的發展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通過旅遊使人們在體力上和精神上得到休息,改善健康情況,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
2、旅遊業的發展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為基礎並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有關部門的發展,如推動商業、飲食服務業、旅館業、民航、鐵路、公路、郵電、日用輕工業、工藝美術業、園林等的發展。
3、旅遊業的發展促使這些部門不斷改進和完善各種設施、增加服務項目,提高服務質量。隨著社會的發展,旅遊業日益顯示它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7)旅遊業最基本的功能是擴展閱讀:
旅遊業,國際上稱為旅遊產業,是憑借旅遊資源和設施,專門或者主要從事招徠、接待遊客、為其提供交通、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六個環節的綜合性行業。
旅遊業務要有三部分構成:旅遊業、交通客運業和以飯店為代表的住宿業。他們是旅遊業的三大支柱。
『捌』 旅遊的主要功能
吃住行游購娛
歡迎到陽朔來考察調研
陽朔歡迎您!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冬暖夏涼的桂林山水--------自駕車、騎自行車、坐輪船、坐竹筏、徒步、攀岩遊玩陽朔,都是很不錯的選擇。景觀奇特的岩洞具有冬暖夏涼的特點,遇龍河、灕江、龍頸河等都是綠樹如茵,翠竹夾岸,河水清澈,、、、、陽朔是最適於人居與一年四季都可以休閑度假的的好去處。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陽朔百里山川,處處奇山秀水,時時秀色可餐。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整個陽朔恰似一座魂麗多彩的大公園,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人。豐富的文化遺產、古建築、古橋梁、名人紀念地、摩崖石刻等,點綴於山水之間,為山光水色又添神奇色彩。其中「四大名景」 + 「一王牌景區」,到陽朔一定不要錯過:
1. 四大名景之首--------【灕江】(蓋世的山水風光)乘竹筏游覽國家AAAAA景區 (游覽約120分鍾)上的「黃金鑽石」風景段,精華景點絡繹不絕,不同的氣候,有著它不同的神韻,沿途可欣賞楊堤風光、文筆峰、童子拜觀音、浪石風光、蘋果山、下龍風光、九馬畫山……
2. 四大名景之--------【《印象•劉三姐》】(冠世的實景山水風光演繹)晚上欣賞張藝謀導演的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常言「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堪稱甲桂林;看了《印象•劉三姐》,真心想做桂林人。」
3.四大名景之--------【遇龍河竹筏漂流】(絕世的山水風光+田園風光)穿梭於迷人的山水之間,獨特的田園山水,定讓你驚喜不已。在清澈見底的遇龍河上打水仗、嬉水,或躺在竹筏的躺椅上悠哉游哉,好不愜意。
4. 四大名景之--------【世外桃源】(稀世的小橋流水人家風光)國家AAAA景區 (游覽約80分鍾)全國首批農業旅遊示範點和世界旅遊組織推薦的旅遊勝地,世外桃源景區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古橋、流水、田園、老村與水上民族村寨融為一體的絕妙畫圖「世外桃源」主要有荷花池、燕子湖、燕子洞、侗鄉風情和原始部落組成「這是一個被遺忘的故鄉,這是一個放鬆身心快樂人生的樂土。
5. 陽朔縣的王牌景區--------【十里畫廊景區】(絕代的騎行山水風光+田園風光帶)游古榕公園、月亮山公園、聚龍潭---圖騰古道(國家AAAA景區)、蝴蝶泉(國家AAAA景區)、鑒山寺(國家AAA景區)、金水岩等。
6 . 【銀子岩】(國家AAAA)-------俗話說:「遊了銀子岩,一世不缺錢。」溶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貫穿十二座山峰,屬層樓式溶洞,洞內匯集了不同地質年代發育生長的鍾乳石,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宛如夜空的銀河傾斜而下,閃爍出像銀子、似鑽石的光芒。
7.【桂林九馬畫山】(國家AAA景區)是桂林灕江著名的景觀之一,是大自然的筆墨奇觀。位於興坪鎮西北4公里,山高400餘米,寬200米。宋代詩人鄒浩比作天公醉時的傑作:「應時天公醉時筆,重重粉墨尚橫」。 九馬畫山峽谷漂流全程3.5公里,從高空俯瞰,宛如一條玉帶深闕峽中,整體落差80米。峽谷中水流鮮活澄靜,空氣清新,兩岸盡是蔥郁植物。 一漂一景的獨到設計,漂流途中每一個休憩處都有觀景區。縱情飛舟,投身自然,搖曳之中邂逅九馬畫山一隅,讓遊客們漂在峽谷中觀望灕江山水,可以欣賞到多角度、多層次的秀麗風光。
8.【劉三姐水上公園漂流】陽朔縣城經福利鎮至普益鄉長約20公里的灕江下流水道,被一些旅遊專家譽為「鑽石水道」,謂其比上游段「黃金水道」更具特色。這一河段曲折、江面寬闊,水流平緩,有別於上游江段的高峻奇崛。從縣城碼頭出發,一路上可飽覽諸多名勝景點,由白鶴飲江、碧蓮出水到龍脊聳翠、橋影雙虹;過大橋後可觀卓箋挺立、書童獨秀;雪嶺雙獅、秀才看榜;過獅龍後有飛鳳騰霄,麒麟送子;到福利則可領略古鎮遺風和渡頭流韻;由此而下可欣賞白面明碑和留公三潭。
9. 【龍頸河景區】(絕無的森林風光)它到桂林市區只需90分鍾車程,距陽朔縣城僅35公里,距桂梧高速路陽朔出口不足30分鍾車程,柏油路、水泥路直通景區,在各主要路口均設有醒目的路標。開通了柳州市、桂林市、陽朔縣接送遊客的專線車,交通十分便捷。龍頸河漂流是桂林乃至全國非常有特色的水上探險型漂流,其漂流類型分為兩類。
勇士漂:漂流河道全長6公里,整體落差達180米,河谷兩邊山巒疊嶂、森林蒼莽、清溪潺潺、聚泉成流,水質極為清澈。河谷兩岸還有古樹、奇石、果林,有10多個3-6米的落差刺激處,108個旋轉彎,沿途精彩連連,充滿驚險與刺激,讓您秒秒鍾嚎吼尖叫。 猛士漂:全長8公里,落差268米、、、、、
第一天:陽朔十里畫廊王牌景區:
大榕樹+ 月亮山 +聚龍潭(4A) +圖騰古道(4A)+ 蝴蝶泉(4A) 晚上 演出《印象劉三姐》
第二天:世外桃源(4A) + 灕江精華游(5A) 晚上 西街(免費)
第三天:遇龍河漂流精華段(朝陽碼頭-工農橋漂流) + 銀子岩(4A)
第四天:桂林經典一日游 三山兩洞一公園 夜遊 兩江四湖
陽朔自助游導游-------陽朔妹小莫
『玖』 旅遊資源是什麼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抄發襲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跡、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
資源功能
旅遊資源的功能指的是它對人類社會所具有的效用和價值。旅遊資源的效用和價值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遊客來說,其功能主要表現為觀賞消閑、娛樂健身和增知益神三個方面,其中觀賞消閑是旅遊資源最基本的功能;二是對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及其旅遊經營者來說,其功能主要表現為所取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拾』 生態旅遊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生態旅遊是針對旅遊業對環境的影響而產生和倡導的一種全新的旅遊業。1988年,給生態旅遊的定義是:生態旅遊作為常規旅遊的一種特殊形式,遊客在觀賞和游覽古今文化遺產的同時,置身於相對古樸、原始的自然區域,盡情考察和享樂旖旎風光和野生動植物。這時期生態旅遊的概念是指一種旅遊業中的復歸自然、返樸歸真的觀念。越來越多的旅遊者更願意到大自然中游覽而不是去現代的城市和海濱度假,強調發展旅遊業中對自然景觀的開發。1993年,國際生態旅遊協會把生態旅遊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生態旅遊的內涵更強調的是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旅遊。生態旅遊不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應與自然和諧,並且必須使當代人享受旅遊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機會與後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當代人享受和犧牲旅遊資源為代價,剝奪後代人本應合理地享有同等旅遊資源的機會,甚至當代人在不破壞前人創造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前提下,為後代人建設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觀。並且,生態旅遊的全過程中,必須使旅遊者受到生動具體的生態教育。 真正的生態旅遊是一種學習自然、保護自然的高層次的旅遊活動和教育活動,單純的盈利活動是與生態旅遊背道而馳的。同時,生態旅遊也是一項科技含量很高的綠色產業,需要生態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的多學科的論證,方能投產。需要認真研究生態環境和旅遊資源的承受能力。否則,將對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干擾和破壞。同時,生態旅遊應該把環境教育、科學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設作為核心內容,真正使生態旅遊成為人們學習大自然、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大學校。目標應該是保護旅遊當地自然生態與文化傳統的旅遊資源以延續旅遊產業。 目前國內逐漸盛行的深度旅遊及冒險旅遊主要著重在開發而非保護,例如開發新路線、將舊有景點重新包裝加上生態解說或體驗原住民文化等等,以期引入更多遊客刺激地方產業發展,雖然這樣的行程常常被套上生態旅遊的標簽,然而生態旅遊的內涵不見得被納入考慮,也就是促進生態保護、延續地方傳統可能完全被忽略了,如果認為作作生態導覽、讓遊客觀賞更多的野生動植物就可以促進生態保護,如果認為讓遊客嘗嘗當地傳統美食、看看民俗文物表演,地方傳統就因此得以保存的話,那似乎就太天真了!生態旅遊是一種小而美的旅遊方式,當大量遊客被引入一原始生態系就容易干擾當地動植物,容易超越當地生態所能容忍的負荷量,當大量遊客擁入一傳統原住民小區,帶來的金錢文化可能導致當地文化傳統的商品化,文化傳統轉變為可供消費的商品,此外漢文化與原住民文化在短時間內的大量接觸,也可能導致沖突甚至更復雜的社會問題。 許多自然及社會學家因此呼籲旅遊發展應審慎評估並預防遊憩行為對自然生態及當地居民可能造成的正負面沖擊,部分旅遊業者也體認到唯有保護自然及人文等觀光資源才能永續旅遊產業的經營,所以生態旅遊並不單純只是認識野生動植物生態的遊憩過程,它的最終目標應該是保護當地自然生態與文化傳統的自然資源以延續旅遊產業。